21种海南植物粗提物生物活性初步测定
21种海南植物粗提物生物活性初步测定

21种海南植物粗提物生物活性初步测定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1种海南植物粗提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 (Berk & Curt.)]、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芒果炭疽病菌(C. gloeosporioides Penz)、西瓜枯萎病菌(F. oxysporum f. sp. niveum)、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6种靶标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浸渍法测定了粗提物对莴苣蚜虫(Nasonovia ribisnigri)的触杀活性。
结果表明,当提取物浓度为5 mg/mL时,7种植物粗提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大于60.00%,特别是黄樟和假臭草粗提物对5种靶标菌的抑制率都在60.00%以上、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都为100.00%;当提取物浓度为4 mg/mL时,10种粗提物对莴苣蚜的触杀活性(蚜虫死亡率)在60.00%以上,其中5种粗提物的触杀活性不低于80.00%,假臭草杀虫活性最强,蚜虫死亡率为94.55%,与对照药剂0.7%印楝素乳油750倍稀释液杀虫活性相当。
关键词:植物粗提物;抑菌活性;触杀活性;生物学测定;海南随着农药残留、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纷纷提高了农产品进口标准,中国每年因农药残留超标造成农副产品出口损失高达70亿美元[1]。
高效低毒、在环境中易分解、在农作物中低残留或无残留的绿色农药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2]。
植物源农药具有取材天然、来源广泛、作用平稳、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3,4]。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报道2 400多种高等植物具有控制有害生物的作用[5],这些植物所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种类超过40万种。
这些植物在分类学上主要集中于楝科、菊科、豆科、卫矛科、大戟科等30多科[6,7]。
细辛提取物对镰刀菌抑菌作用的初步分析(电导率)

J 1SHANXI AGRIC 1UNIV 1(N at ural S cience Edition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1)002473收稿日期:2008203205 修回日期:2008206224作者简介:李蕊倩(19672),女(汉),山西万荣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管理和植物病理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山西省留学基金(2004048)细辛提取物对镰刀菌抑菌作用的初步分析李蕊倩(山西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山西太谷030801)摘 要:为了研究细辛对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细辛对镰刀菌的抑菌作用,采用电导法研究了细辛对镰刀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
结果表明:细辛对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菌丝比孢子对细辛提取物的敏感性更强。
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细辛提取物处理的镰刀菌的电导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了细辛提取物可以破坏镰刀菌的细胞膜选择通透性,导致内容物外渗,细胞膜是细辛提取物的作用靶点之一。
关键词:细辛;镰刀菌;抑菌作用中图分类号:S4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151(2009)0120059203Inhibitory E ffect of As a rum heterot ropoi des Against Fusa rium spp.LI Rui 2qian(College of A dult Education ,S hanx i A g ricultural Universit y ,Tai gu S hanx i 030801,China )Abstract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 sarum heterot ropoi des against Fusari um ,the toxicity on the mycelium and spores and cell membrane permeability of Fusari um hypha were studied in the pap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 sarum heterot ropoi des on the Fusari um spp 1is good.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 sarum heterot ropoi des a 2gainst the growth of mycelium is more obvious to the growth of the spore.At the same time ,the conductivity of cell membrane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control in the different time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ates is increased obviously with the medicine concentration enhancement and treat time lengthening.That sugqested that the cell membrane per 2meability were destroyed after treated with A sarum heterot ropoi des and substances in the cell were leaked outside.All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cell membrane was the one of targets attacked by A sarum heterot ropoi des .K ey w ords :A sarum heterot ropoi des ;Fusari um ;Inhibitory effect 细辛(A sarum heterot ropoi des var m an ds hu 2ricum )为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 )草本植物,是一味常用中药,其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具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的功效[1]。
海芋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海芋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在药用价值中的应用。
2. 掌握海芋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
3. 分析提取的海芋生物活性成分的化学成分及含量。
二、实验原理海芋(Arisaema candidum)为天南星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
近年来,研究表明海芋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和鉴定海芋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为海芋的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海芋根茎、无水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己烷等。
2. 仪器:旋转蒸发仪、超声波清洗器、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
四、实验方法1. 海芋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1)取新鲜海芋根茎,洗净、晾干,粉碎成粉末。
(2)将粉末加入无水乙醇,超声提取1小时,过滤,滤液旋蒸浓缩至干。
(3)将浓缩液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己烷萃取,分别旋蒸浓缩至干,得到不同极性的萃取物。
2. 生物活性成分的鉴定与分析(1)样品的制备:将不同极性的萃取物分别溶解于适量无水乙醇,配制成待测溶液。
(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
(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采用DB-5MS毛细管柱,程序升温,检测范围为30℃-300℃,载气为氦气,流速为1.0ml/min,离子源为电子轰击源(EI),扫描范围为35-450。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海芋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通过超声提取法,从海芋根茎中成功提取出生物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等。
2. 生物活性成分的鉴定与分析(1)HPLC分析:通过HPLC分析,鉴定出海芋生物活性成分中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类等化合物。
(2)GC-MS分析:通过GC-MS分析,鉴定出海芋生物活性成分中主要含有以下化合物:- 生物碱:海芋碱、海芋碱N-氧化物、海芋碱N-氧化物-7-O-葡萄糖苷等;- 黄酮类:槲皮素、山奈酚、芦丁等;- 多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等。
藜芦粗提物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供 试朱砂 叶螨 , 室 内饲 养 的敏 感 为 品系 , 工气候箱 的温度 为 ( 5t )C ; 人 2 -1 o -
湿度 (0 0 ; 5 ±1 光照 L: D为 1 h: l 8 6L 12 活性 物质 的分 离 .
材 料 ,用 不 同溶 剂进 行 了梯 度 提
取 ,并用粗提 物做 了对朱砂 叶螨
文章编号 :6 3 8 7 2 1 ) 一 0 8 0 1 7 — 8 X(0 们 0 5 — 2 1 d i1 .9 9 js n 1 7 - 8 X.0 .10 6 o :03 6 /is 。6 3 8 7 2 1 O .0 。 1
藜芦 相 提物 对 朱础 叶螨生 物 活性 硇初 硼 奔
山西盐湖 区人 , 艺师, 农 主要从 事
植 物 保 护 方 面 的 研 究 和技 术 推 广
工作
由表 1可 以看 出 , 乙醇对 藜 芦 的提
1 .0 77 %.而 石 油 醚 与 氯 仿提 取 物
生物农药逐渐替代传统 的高毒化学农 药是农药发展 的必然趋势, 从植物中寻
找杀 菌 、 菌 、 虫 活性 物质 是 当今 开 抑 杀
发研制无公害新型药剂的热点之一 。
朱 砂 叶 螨 ( e ayhs i aa — Tt ncu c nbr r n i
山西 省运城 市盐湖 区植 物保 护检 疫站 杨 营业 山西省 农产 品质量 安全 检验 监测 中心 常 宏
山西省 劳动力 转移服 务 中心
刘
锐
摘
要
以分 布 于 东北 的 藜 芦 为
一
农 药 是 人 类 用 于 防 治 有 害 生 物 的 类 活性 物 质, 在植 物保 护 中发 挥 着重 要甚 至不 可替 代 的作 用 。 但是 由于 化学 农 药 的滥 用 ,导致 了农 药残 留和螨 类抗 药性等 问题 的产 生 ,已经成为 当今 世界
常用杀虫中药杀虫效果比较及其配伍的初步研究

常用杀虫中药杀虫效果比较及其配伍的初步研究近年来从植物中寻找杀虫活性物质是目前研究开发无公害农药的重要途径之一[1]。
中草药不仅具有医疗保健作用,而且还具有杀虫的作用[2]。
我国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曾对烟草、鱼藤、巴豆、百部等杀虫植物进行过比较广泛的研究[3]。
进入20世纪90年代,对有杀虫活性的植物资源又作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对单味药的研究较多,尤其是对其有效成分的研究[4]。
王氏等[5]分别对苍耳子用不同溶剂提取,发现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菜粉蝶的作用各不相同。
胡氏等[6]采用活体及盆栽试验研究水煎液提取的苦楝皮活性成分对蛴螬、金针虫杀虫效果,显示苦楝皮水煮液对地下害虫有杀灭作用。
本实验选取10种中药,采用乙醇回流提取和水提取2种方法,选用标准试虫在实验条件下进行严格的生物测定,测定这些中药的杀虫作用,为研制新的植物源农药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昆虫黏虫Mythimna separate引自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敏感体系,室内自然条件下饲养,实验时挑选整齐一致的幼虫供试。
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和朱砂叶螨Teranychus cinnbarinus均采自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应用昆虫研究温室。
1.2 供试中药百部、苍耳子、苦参、丁香、甘遂、瑞香狼毒、藜芦、苦皮藤、苦楝皮、雷公藤,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房。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无水乙醇,分析纯,天津市得思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DHP-9272型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QE-10A型高速粉碎机(武义科技有限公司),R-210型旋转蒸发仪(瑞士BUCHI公司)。
1.4 中药活性部位提取将上述中药在小型粉碎机上粉碎,过10目筛制成粗粉,每味中药分别称取40 g放入圆底烧瓶,分别用纯水和80%乙醇电热套加热提取2次,第1次加8倍量溶剂,第2次加6倍量溶剂,每次提取时间为1 h;提取完毕后,抽滤,将2次滤液合并,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最后得到较浓油状或浆状的原粉粗体物,经体积测量,浓缩液1 mL相当于1 g原药材,即浓度为1 g/mL。
酪氨酸酶的粗提取,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及活性测定

课程:实验日期:2012年月日专业班级:组别交报告日期:2102年月日姓名:学号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同组者:教师审批签字:实验名称:酪氨酸酶的粗提取、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及活性测定实验目的:1.自行查阅资料,选取原材料,设计合理的酪氨酸酶提取、分离、纯化鉴定以及活性测定的方案;2.按照实验方案,自主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和改进;3.通过酪氨酸酶的分离过程,了解并熟悉生物工程下游分离工程的一些常规操作;4.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和汇总展示,培养分析问题和自我展示的能力。
实验原理:酪氨酸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还原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
与生物体黑色素的合成直接相关。
近年来,有学者已经从各种植物中提取得到酪氨酸酶,如马铃薯,蘑菇,香蕉,苹果,桑叶以及香樟等。
相关资料显示,L-多巴和邻苯二酚测定体系都说明香蕉,马铃薯及蘑菇中酪氨酸酶的活性较高。
因此,本实验选取香蕉为实验原材料,通过简单的提取分离以及纯化,初步得到了酪氨酸酶的样品(溶液),并用邻苯二酚为底物对其活性做了定性鉴定。
酪氨酸酶的粗提取包括研磨(匀浆),过滤,离心,盐析和透析等过程。
盐析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的现象。
随着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大,蛋白质表面的双电层厚度降低,静电排斥作用减弱。
同时由于盐的水化作用使蛋白质表面的疏水区附近的水化层脱离蛋白质,暴露出来,增大了蛋白质表面的疏水相互作用,容易发生凝集,进而沉淀。
盐析的方法有K s盐析法和β盐析法,前者是改变体系的离子强度,而后者的则通过改变温度和pH实现。
由于蛋白质对离子强度的变化十分敏感,所以常采用K s盐析法。
常用的盐有硫酸铵等。
通过查阅资料,本实验中采用饱和度为55%的硫酸铵进行酪氨酸酶的盐析沉淀。
透析是一种膜分离的方法,利用的是浓度引起的自由扩散,在透析袋内盛放盐析后酪氨酸酶的溶解液,放入缓冲液内透析,目的是除去盐析过程带入的离子。
透析袋在使用前一般需要进行预处理。
TLC-生物自显影检测26种植物中的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物质

TLC-生物自显影检测26种植物中的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物质单体江;张伟豪;王松;白日娜;翁道玥;林希乐;孙坚【摘要】我国华南地区植物资源丰富,为快速筛选和检测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资源,本研究采用甲醇冷浸提取法制备植物提取物,并采用TLC-生物自显影法快速检测其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豺皮樟和桂木的抗细菌活性最强,对所有供试细菌均表现出抑制活性,且抑菌斑的最大直径均大于10 mm.红果仔、锡叶藤和山油柑也对所有供试细菌表现出抑制活性,但其活性弱于豺皮樟和桂木.粪箕笃、海金沙和小蜡未表现出任何抗细菌活性,其他供试植物对部分供试细菌表现出抑制活性.白花酸藤子、海南杜英、黄牛木、山油柑和基及树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斑的R1值范围为0.0~1.0,说明具有较多的活性化合物.TLC-生物自显影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筛选和检测具有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提取物,本研究结果为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期刊名称】《植物保护》【年(卷),期】2018(044)006【总页数】7页(P66-72)【关键词】TLC-生物自显影法;抗细菌活性;抗氧化活性【作者】单体江;张伟豪;王松;白日娜;翁道玥;林希乐;孙坚【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 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自然界中植物资源丰富,从植物中筛选提取生物活性物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1]。
5种海南岛药用植物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

合并滤液 , 旋转蒸发仪 回收溶剂 , 浸膏加水溶解 , 依 次用石油醚 、 氯仿 、 乙酸 乙酯 、 正丁醇萃取 , 将萃取 物 回 收溶 剂并 制 成 冻 干 粉 , 即得 粗 提 物. 别取 猪 分 屎豆 的叶 、 、 果 茎粗粉 50 , 30 L 0 用 0 乙醚 3 ℃索 g m 0 氏回流 8 , 所得乙醚提取物为挥发油组分 , h 储存于 4℃备用. 取蒌叶粗粉 5 0 ,5 0 7 %乙醇水浴 回流提 g 取3 , 次 每次 3h合并滤液, , 旋转蒸发仪 回收溶剂 ,
平 ( at u 公 司 ) S ro s i . 1 试 药 . 2
2 1经 01
10 L 在 C 8  ̄ , O 培养 箱 内培养 8 1 . 细胞 贴壁 ~ 2h 待 后, 加人 不 同浓 度药 液 2 L 加 药细胞 培养 4 h O _ 4
后, 每孔 加 入 M 溶 液 ( mg )0 , 续 在 培 1 / 5 L 继 m1
R MI60 养液 ( ic 公 司 )胰酶 ( ic公 P 14 培 Gbo , Gbo
司 ) 四 甲基 偶 氮 唑 蓝 ( r ( i 公 司 ) 超 级新 ; MY ) Sg ma ,
生 牛 血清 ( 州 四季青 生 物科 技有 限公 司 )二 甲基 杭 ,
亚 砜 ( MS ( 津市 化学 试剂 二厂 ) D O) 天 .
抑 制 肝 癌 细 胞 生 长 口 Jsp 藤 黄 毛 竹 中分 离 出 ] oeh在 ,
一
的溶剂 ( 油醚 、 石 氯仿 、 ) 水 提取 物 , 光 花 (cp i 喜 A t h. e 1 erl n ) 4 am rla a 的 种不 同 的溶 剂 ( 油 醚 、 ii 石 氯仿 、 乙 酸 乙酯 、 丁醇 ) 取物 , 花天 料木 和 广南 天料 木 正 提 红 的 3 不 同 的溶 剂 ( 油 醚 、 种 石 乙酸 乙酯 、 丁醇 ) 正 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种海南植物粗提物生物活性初步测定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1种海南植物粗提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 (berk & curt.)]、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芒果炭疽病菌(c. gloeosporioides penz)、西瓜枯萎病菌(f. oxysporum f. sp. niveum)、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6种靶标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浸渍法测定了粗提物对莴苣蚜虫(nasonovia ribisnigri)的触杀活性。
结果表明,当提取物浓度为5 mg/ml时, 7种植物粗提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大于60.00%,特别是黄樟和假臭草粗提物对5种靶标菌的抑制率都在60.00%以上、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都为100.00%;当提取物浓度为4 mg/ml时, 10种粗提物对莴苣蚜的触杀活性(蚜虫死亡率)在60.00%以上,其中5种粗提物的触杀活性不低于80.00%,假臭草杀虫活性最强,蚜虫死亡率为94.55%,与对照药剂0.7%印楝素乳油750倍稀释液杀虫活性相当。
关键词:植物粗提物;抑菌活性;触杀活性;生物学测定;海南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8-1829-04随着农药残留、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纷纷提高了农产品进口标准,中国每年因农药残留超标造成农副产品出口损失高达70亿美元[1]。
高效低毒、在环境中易分解、在农作物中低残留或无残留的绿色农药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2]。
植物源农药具有取材天然、来源广泛、作用平稳、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3,4]。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报道2 400多种高等植物具有控制有害生物的作用[5],这些植物所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种类超过40万种。
这些植物在分类学上主要集中于楝科、菊科、豆科、卫矛科、大戟科等30多科[6,7]。
海南岛地处热带,湿热多雨,气候条件优越,拥有独特的植物资源,充分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寻找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植物源农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试验对有特殊气味、受病虫危害较轻的17个科21种植物进行样品采集、粉碎、粗提,以6种植物病原菌作为靶标菌、以蚜虫作为供试害虫,研究21种植物粗提物的抑菌、杀虫活性,以期发现含有较高农用活性物质的植物种类,为新型植物源杀菌剂、杀虫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1.1.1 供试植物 21种植物采自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校园及附近农场,具体情况见表1。
1.1.2 供试病原菌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 (berk&curt.)]、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菌种均由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农药学实验室提供。
1.1.3 供试昆虫莴苣蚜(nasonovia ribisnigri)采自海南大学校园内菜地,挑选大小一致的无翅蚜供试。
1.1.4 农药 0.36%苦参碱水剂,河北阔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0.7%印楝素乳油,河南鹤壁陶英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作对照用。
1.2 试验方法1.2.1 植物粗提物制备将植物样品用清水洗净,室内阴干,粉碎,过40目筛,分别用适量乙醇浸提3次,浸提时间分别为3、2、1 d。
过滤,合并滤液,在(50±1)℃下减压浓缩,干燥得到粗提物(提取物)。
1.2.2 抑菌活性测定将供试靶标菌分别接种于pda平板,25 ℃恒温培养3~5 d活化。
采用生长速率法[8]测定粗提物的抑菌活性。
将不同粗提物配制成100 mg/ml的母液,移取1 ml至19 ml融化的pda培养基中,充分摇匀,迅速分装至3个直径为6 cm的培养皿内。
冷却凝固后在平板中央分别接入直径为0.5 cm的靶标菌菌饼,以不含粗提物的溶剂为空白对照,以0.36%苦参碱水剂1 500倍稀释液为药剂对照,(25±1)℃恒温培养3 d,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
抑制率= (空白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空白对照组菌落直径-菌饼直径)×100%。
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分析数据。
1.2.3 触杀活性测定采用浸渍法测定粗提物对莴苣蚜虫的触杀作用[9]:将不同粗提物配成4 mg/ml的溶液,取带有30头无翅莴苣蚜的莴苣叶片,于药液中浸渍5 s,取出后用滤纸吸去多余药液,放入铺有棉花保湿的培养皿中。
以配药溶剂为空白对照,以0.7%印楝素乳油750倍稀释液为对照药剂,每处理重复3次。
受药12 h 后检查试虫死亡率(触杀活性),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空白对照组死亡率)/(1-空白对照组死亡率)×100%;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分析数据。
2 结果与分析2.1 粗提物抑菌活性测定结果21种植物粗提物对供试的6种靶标菌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绝大多数植物粗提物对供试靶标菌有抑菌活性,其中樟科的黄樟提取物抑菌作用最强,对所有供试靶标菌抑制率均大于60.00%,对水稻纹枯病菌抑制率可达100.00%,对香蕉炭疽病菌、芒果炭疽病菌、芒果蒂腐病菌抑制率在80.00%以上,均优于对照药剂,与对照药剂差异显著;其次菊科的假臭草提取物,也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除对芒果蒂腐病菌抑菌效果不理想外,对供试的另5种靶标菌抑制率均大于60.00%,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为100.00%,优于对照药剂,与对照药剂差异显著。
比较不同靶标菌的抑制率发现,不同靶标菌敏感性不同,其中香蕉炭疽病菌最敏感,对其抑制率大于60.00%的粗提物有7种,分别是黄樟、猪毛蒿、艾蒿、假臭草、雷公根、曼陀罗、野西瓜;其次是芒果炭疽病菌,有4种植物粗提物抑制率大于60.00%,它们是艾蒿、假臭草、黄樟、曼陀罗;其余供试病菌均对2种植物粗提物较为敏感。
比较不同科属的植物粗提物可以发现,同一科不同属的植物粗提物抑菌活性不同,例如菊科的假臭草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香蕉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猪毛蒿与艾蒿,而对芒果蒂腐病菌抑菌活性明显低于艾蒿。
2.2 粗提物杀虫活性测定结果21种植物粗提物对莴苣蚜的触杀活性见表2。
由表2可知,不同植物粗提物对莴苣蚜触杀活性不同,其中菊科的假臭草触杀活性最强,蚜虫死亡率达94.55%,与对照药剂的杀虫活性相当;其次是茄科的曼陀罗、菊科的艾蒿、大风子科的刺篱木、葡萄科的厚叶崖爬藤,蚜虫死亡率达到或超过80.00%,与对照药剂无显著差异;其余供试植物蚜虫死亡率大于50.00%的有菊科的猪毛蒿,豆科的平托落地花生、决明子,伞形科的雷公根,樟科的黄樟,三白草科的鱼腥草。
比较不同科属的植物粗提物可以发现,不同科的植物粗提物杀虫活性不同,菊科、茄科、大风子科植物粗提物杀虫活性较强,而旋花科、夹竹桃科、天南星科植物粗提物的杀虫活性不理想;相同科不同属的植物粗提物杀虫活性也不同,例如豆科的决明子粗提物的杀虫活性明显高于牛大力粗提物。
3 小结与讨论在大力提倡绿色农业、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今天,积极研究和扩大农用植物资源的筛选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10]。
试验对21种植物粗提物进行抑菌、杀虫活性测定,发现7种植物粗提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大于60.00%;黄樟粗提物对6种靶标菌、假臭草粗提物对5种靶标菌的抑制率都在60.00%以上,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都为100.00%;有10种粗提物对莴苣蚜的触杀活性在60.00%以上,其中5种粗提物的触杀活性不低于80.00%,假臭草杀虫活性最强,蚜虫死亡率为94.55%。
试验同时证明,不同科、属的植物提取物抑菌或杀虫活性明显不同,相同科、属的植物提取物抑菌、杀虫活性也有差异,其原因可能是植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受植物生物学特性、生境、植物采摘时间、采摘部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试验方法的选择也是药效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仅测定了供试植物粗提物对莴苣蚜的触杀活性,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粗提物对其他害虫的拒食、趋避和杀虫活性,避免农用活性物质漏筛。
研究仅对21种植物粗提物抑菌、杀虫作用进行了初步测定,为深入研究植物农用活性物质,有必要对高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分析其结构,以发现新的农药先导化合物。
参考文献:[1] 董培芬.生物农药应用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3):116-117,188.[2] 徐凯宏.基于植物源提取绿色农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林业科技,2009,34(3):37-39.[3] 张舒.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研究综述[j]. 湖北农业科学,2001,40(4):53-55.[4] 胡林峰,杨靖华,周琳,等.植物源抗真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11,37(2):5-13.[5] 吴钜文,陈建峰.植物源农药及其安全性[j].植物保护,2002, 28(4):39-41.[6] 单承莺,马世宏,张卫明.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1,30(6):14-18,23.[7] 王杨,尹卫.植物源杀菌剂国内外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3):382-384.[8] 骆焱平,郑服从,张宇.农药学科群实验指导[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9] 薛莹,胡冠芳,刘敏艳,等.重瓣曼陀罗对粘虫和蚜虫的杀虫活性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8(5):11-14.[10] 何军,马志卿,张兴.植物源农药概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9):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