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20届高2017级步步高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全套课件第一章专题突破2
步步高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一轮复习课件配套学案专题3专题突破2

①Na+、NH+4 、H3O+;②HS-、Cl-;③F-、OH-、NH-2 ;④N2、CO、C2H2 等。
2.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粒子,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 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1)如果A、B、C、D均是10电子的粒子,请写出A、D的电子式: A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123
(2)如果A和C是18电子的粒子,B和D是10电子的粒子,则A与B在溶液中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__H_2_S_+__2_O_H__-_=_=_=_S__2-__+__2_H_2_O_(__或__H__S_-_+__O_H__-_=_=_=_S__2-__+__H_2_O_,_ 答__案__合__理__即__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4、HF(答案合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即3可))除D、E外,请再写出两种含10个电子的分子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Na+、Mg2+(答案合理即可)
( 4 ) 除 A + 、 B + 外 , 请 再 写 出 两 种 含 10 个 电 子 的 阳 离 子 123
123
3.用A+、B-、C2-、D、E、F、G和H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的微粒(离子或 分子),请回答: (1)A元素是K_____,B元素是_C_l__,C元素是__S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H__C_l____。 (3)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其分子式是F_2__。 (4)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H__2S___;电子式是________。 (5)G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_H_2_O_2_(__或__P_H__3)___。 (6)H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其分子式是C_2_H__6 __。
步步高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一轮复习课件配套学案专题6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考试标准] 1.化学反应中的热量:①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b)。
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a)。
③从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变化理解反应中的热效应(b)。
④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c)。
⑤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b)。
⑥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c)。
⑦合理利用化石燃料,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方法(a)。
2.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①反应热(a)。
②焓变的涵义(a)。
③焓变与键能的关系(c)。
④中和热的测定(b)。
⑤标准燃烧热的概念(a)。
⑥热值的概念(a)。
⑦盖斯定律及其简单计算(b)。
考点一焓变、热化学方程式1.反应热(焓变)(1)定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
符号:ΔH。
单位:kJ·mol-1或kJ/mol。
(2)表示方法吸热反应:ΔH>0;放热反应:ΔH<0。
(3)产生原因化学反应过程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不相等,故化学反应均伴随着能量变化。
(4)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⑥铝热反应等。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等。
2.反应热的本质3.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如: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表示: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①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25 ℃、101 kPa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②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态(s)、液态(l)、水溶液(aq)、气态(g)。
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步步高一轮复习全套课件配套学案第一章专题突破1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基本思路是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
(1)微热法: 如图a。
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试管,导管口____________,停止加热或松开手后导管内________________,证明装置不漏气。
(2)液差法: 如图b、c。
连接好仪器,b中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水,使b中长颈漏斗中的液面________锥形瓶中的液面,静置,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装置不漏气。
c中,从乙管加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________甲管液面,静置,若液面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装置不漏气。
(3)滴液法: 如图d。
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水在下端形成一段水柱,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抽气(吹气)法: 如图e、f。
e中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________________,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f中打开弹簧夹,向导管口吹气,如果长颈漏斗中的液面__________,且停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____________,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液差法的拓展)答案(1)产生气泡形成一段水柱(2)高于液面位置保持不变高于位置保持不变(3)一段时间后,水柱的水位不会下降(4)能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升保持稳定1.下列是一些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答案 B解析A、C、D中都未形成封闭体系。
2.(2018·成都高三模拟)下列装置中,不添加其他仪器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答案 A解析B项利用液差法: 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后,通过液柱是否变化即可检查;C项利用加热(手捂)法: 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试管,通过观察烧杯中有无气泡以及导管中水柱是否变化即可检查;D项利用抽气法: 向外轻轻拉动注射器的活塞,通过观察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即可检查。
步步高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一轮复习课件配套学案专题1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考试标准] 1.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b )。
2.物质的量、微粒数、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简单计算(c )。
3.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a )。
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b )。
5.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b )。
考点一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n )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mol )。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0.012 kg C-12中所含的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数值约为6.02×1023,单位为mol -1。
公式:N A =N n 。
2.摩尔质量(1)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单位是 g·mol -1。
(2)表达式:M =m n 。
3.气体摩尔体积(1)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①微粒的大小(物质的本性)②微粒间距的大小(由温度与压强共同决定) ③微粒的数目(物质的量的大小) (2)气体摩尔体积①含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为V m ,标准状况下,V m 约为 22.4_L·mol -1。
②基本关系式 n =V V m =m M =N N A。
③影响因素: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取决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
多维度思考 辨析易错易混(1)2 g 氦气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0.5×6.02×1023( )(2)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3)在标准状况下,1 mol O2与1 mol SO3的体积相同()(4)在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约是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则一定不是22.4 L()(5)标准状况下,O2和O3中氧原子的摩尔质量均为16 g·mol-1()(6)常温常压下,14 g N2与7 g乙烯(C2H4)所含原子数相同()(7)22 g CO2与标准状况下11.2 L HCl所含的分子数相同()(8)CH4的摩尔质量为16 g()答案(1)√(2)×(3)×(4)×(5)√(6)×(7)√(8)×题组一概念的理解与应用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0.012 kg 12C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B.1 mol H2O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C.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D.2 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 mol水的摩尔质量的2倍答案 A2.(2018·嘉兴市高三调研)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B.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C.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体体积大小,由构成气体分子的大小决定D.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 mol任何气体所占体积都约为22.4 L答案 A解析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相同,所以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A项正确;不同的气体,外界条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所以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不一定不同,B项错误;由于气体分子在很大空间运动,分子本身大小相对于分子间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体体积大小由气体分子数目决定,C项错误;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都约为22.4 L,D项错误。
高2020届高2017级步步高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全套课件学案第一章第4讲

第4讲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其配制考纲要求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1.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
(2)表达式:c B =n BV。
(3)单位:mol·L -1(或 mol/L)。
2.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以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表达式w (B)=m (B )m (aq )×100%(1)1 mol·L -1 NaCl 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 )(2)用100 mL 水吸收0.1 mol HCl 气体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恰好是1 mol·L -1( )(3)1 L 水中溶解5.85 g NaCl 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 mol·L -1( )(4)将25 g CuSO 4·5H 2O 晶体溶于75 g 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 (5)将40 g SO 3溶于60 g 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6)同浓度的三种溶液:Na 2SO 4、MgSO 4、Al 2(SO 4)3,其体积比为3∶2∶1,则SO 2-4浓度之比为3∶2∶3( ) (7)0.5 mol·L-1的稀H 2SO 4溶液中c (H +)为1.0 mol·L -1( )【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1.在标准状况下,将V L 氨气溶于0.1 L 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 -3,则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mol·L -1。
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步步高一轮复习全套课件配套学案第一章题型突破2

气体体积的测定既可通过测量气体排出的液体体积来确定(二者体积值相等),也可直接测量收集的气体体积。
测量气体体积的常用方法:(1)直接测量法。
如图A、B、C、D、E均是直接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
测量前,A装置可先通过调整左右两管的高度使左管(有刻度)充满液体,且两管液面相平。
C装置则是直接将一种反应物置于倒置的量筒中,另一反应物置于水槽中,二者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直接测量。
D装置: 用于测量混合气体中被吸收(或不被吸收)的气体的体积。
读数时,球形容器和量气管液面相平,量气管内增加的水的体积等于被反应管吸收后剩余气体的体积。
解答该量气装置读数时的答题模板:①将××××恢复至室温。
②调节×××与×××两端液面相平。
③视线与×××在同一水平线上。
E装置: 直接测量固液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注意应恢复至室温后,读取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一般适合滴加液体量比较少的气体体积测量)。
(2)间接测量法。
如F装置是通过测量气体排出的液体体积来确定气体体积。
欲测定金属镁的相对原子质量,请利用下图给定的仪器组成一套实验装置(每个仪器只能使用一次,假设气体的体积可看作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填写下列各项(气流从左到右):(1)各种仪器连接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用小写字母表示)。
(2)连接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有以下几步,其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待仪器B 中的温度恢复至室温时,测得量筒C 中水的体积为V a mL ;②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称量,得质量为m g ,并将其投入试管B 中的带孔隔板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旋开装置A 上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其中的水顺利流下,当镁完全溶解时再关闭这个活塞,这时A 中共放入水V b mL 。
步步高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一轮复习课件配套学案专题9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认识有机化合物[考试标准] 1.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①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a)。
②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a)。
③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生命活动的关系(a)。
④常见有机材料的组成、性能及其发展现状(a)。
2.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①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特点(a)。
②研究有机化合物组成的常用方法(a)。
③根据1H核磁共振谱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b)。
④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常用方法(b)。
⑤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化学反应历程(b)。
⑥手性碳原子与手性分子(a)。
⑦根据化学式进行式量、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b)。
⑧由元素质量分数或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式量推断有机物分子式(c)。
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①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a)。
②甲烷、乙烯和乙炔的组成、结构和空间构型(b)。
③结构式、结构简式和键线式(b)。
④同分异构体(碳架异构、官能团类别异构和官能团位置异构)(c)。
⑤立体异构与生命现象的联系(a)。
4.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①同系物及其通式(b)。
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b)。
③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和常见有机物的习惯命名(b)。
考点一有机物的官能团、分类、命名和手性碳原子1.有机化合物概述(1)概念: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但CO、CO2、碳酸及其盐、金属碳化物、金属氰化物等由于组成、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
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含有氢元素。
C、H、O、N、S、P、卤素是有机物中的主要组成元素。
(2)性质特点(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多数为非电解质,不导电;多数熔、沸点较低;多数易燃、易分解,反应复杂等。
2.碳原子的成键特点(1)碳原子的结构及成键特点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不易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或阴离子,碳原子易通过共价键与碳原子或其他非金属原子相结合。
(2)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结合方式 ①碳原子间可形成稳定的单键、双键或叁键。
【步步高】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2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应用 课件 人教大纲

4. 转 化 规 律
要点精讲
要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主要有守恒规律、强弱规律、价 态规律、转化规律、难易规律等,其中考查最多的是 守恒规律,其在计算中应用较多。 特别提醒 对 于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的 计 算 , 关 键 是 根 据 氧 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与 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相等,即得失电子守恒。
①
中
0
C
l2―
→
K
-
C
1
l
+
K
+5
C lO
3
②
中
+4
NO
2―
→
N
+3
aN O
2+
N
+5
aNO
3
都有价态变化,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
中
+4
Sn
C
l4―
→
+4
Sn
O
2
④
中
+4
CC
l4―
→
+4
CO
C
l2;
K
+6
2C r2O
7―
→
+6
C rO
2C
l2
都没有化合价的改变,故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
8. 下 列 变 化 需 要 加 入 还 原 剂 才 能 实 现 的 转 化 是 ( A )
解析 根据反应:2H2O2 =M=n=O==22H2O+O2↑①, 2KMnO4==△===K2MnO4+MnO2+O2↑②,2KClO3
=M=△n=O==22KCl+3O2↑③,假设产生的 O2 均为 3 mol,反 应①转移电子 6 mol,反应②③转移电子均为 12 mo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
(3)某同学用B装置吸收产生的氨气,结果B中溶液能使酚酞变红,且未看到倒吸 现象,试分析未造成倒吸的可能原因是_反__应__后__混__合__气__体__中__氨__气__的__含__量__较__小__,___ _未__造__成__装__置__中__气__体__压__强__明__显__减__小__。
123
3.实验室合成氨装置如图1所示,试回答:
(1)装置甲的作用:
①_干__燥__气__体___,
②_使__两__种__气__体__充__分__混__合___,
③_观__察__气__泡__以__调__节__氢__气__、__氮__气__气__流__的__速__度__及__两__者__的__比__例___。
1.已知HCl难溶于CCl4,则如下图所示装置中,不适宜用于HCl气体尾气吸收 的是
√1232.Fra bibliotek2018·淄博高三检测)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 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下列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 安全瓶的是
√
解析 A项,该装置是排液量气装置,错误; B项,该装置可作为安全瓶防倒吸,因为进气管较短(刚露出瓶塞),若发生倒吸, 倒吸液会被盛装在B瓶中,不会再倒流到前一装置,从而防止倒吸,正确; C项,该装置是混气装置,进入C瓶中两气体在C瓶中充分混合,错误; D项,该装置是洗气装置,错误。
图1
解析 由于甲中盛有浓硫酸,所以可用来干燥N2和H2;通过浓硫酸后两种气体 可以充分地混合;另外通过观察气泡可以调节氢气、氮气气流的流速及其两者 的比例。
123
(2)已知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约为1∶700,若用图2中的装置吸收氨气,制成 氨水,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应选用的装置是__A__D__(填字母)。
(2)接收式(右图中的Ⅲ、Ⅳ、Ⅴ) 使用较大容积的容器将可能倒吸来的液体接 收,防止进入前端装置(如气体收集装置等)。 它与肚容式的主要区别是液体不再流回到原 容器。 (3)隔离式(右图中的Ⅵ、Ⅶ) 导管末端与液体吸收剂呈隔离状态,导管内 压强不会减小,能起到防倒吸作用。
专题精练 ZHUANTIJINGLIAN
解析 合成氨反应速度较慢,且反应进行的程度较小,反应后气体混合物中氨 气的浓度较小,即使氨气被完全吸收,气体压强也不会明显减小。
123
大一轮复习讲义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专题精讲 ZHUANTIJINGJIANG
创新装置(以用水吸收氨气为例) 防倒吸原理 (1)肚容式:(右图中的发散源及Ⅰ和Ⅱ) 由于上部有一容积较大的空间,当水进入该 部分时,烧杯(或试管)中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 漏斗口(或导管口),由于重力作用,液体又流 回到烧杯(或试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