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以礼待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4.2 以礼待人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4.2 以礼待人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4.2 以礼待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以礼待人》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二框,包括“待人礼为先”和“做文明有礼的人”两目。

第一目“待人礼为先”引导学生了解礼的含义及主要表现,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社会及国家的重要意义,从而领悟到以礼待人的重要性;第二目“做文明有礼的人”主要引领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懂得以礼待人的要求,特别要养成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的习惯。

本课对应的课标内容有“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等相关内容。

课标的要求提示我们,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恪守诚信,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礼仪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践行方面较为薄弱。

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成熟的社会意识和完善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交往中。

三、【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鼓励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树立民族自豪感。

(2)道德修养:知道礼的含义,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提高道德修养。

(3)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4)责任意识: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提高责任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做文明有礼的人。

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六、【设计理念】本课以视频《礼仪之邦》导入。

通过感受中华礼仪的魅力,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明白礼的含义、重要性以及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我们对于礼的重视延续千年,我们有着成套的风俗礼仪。

2024年8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以礼待人》

2024年8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以礼待人》

2024年8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以礼待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8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材第四单元《交往与礼仪》中的第10课《以礼待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礼仪的含义与重要性,尊重他人的表现,如何做到以礼待人,以及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礼仪的含义,认识到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礼貌进行交往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礼仪的含义与重要性,尊重他人的表现,以礼待人的方法。

难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将礼貌融入人际交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现实生活中礼貌与不礼貌的对比图片,引发学生对礼仪的思考,进而引入课题。

2. 新课内容学习:(1)讲解礼仪的含义与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价值。

(2)分析尊重他人的表现,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3)探讨如何做到以礼待人,给出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场景,让学生模拟表演,学会在实际交往中运用礼貌。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在不同场合运用礼貌,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互相提问,模拟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以礼待人》2. 主要内容:礼仪的含义与重要性尊重他人的表现以礼待人的方法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做到以礼待人的。

(2)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尊重他人的认识。

2. 答案:(1)示例:在与人交谈时,我会注意倾听对方说话,不随意打断;遇到老师或长辈,我会主动问好;在公共场合,我会遵守秩序,排队等候等。

(2)尊重他人就是尊重他人的权利、尊严和感受。

我们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关心他人的需求,不侵犯他人的权益。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2 以礼待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2 以礼待人》教学设计

《以礼待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礼仪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作用。

2.掌握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礼仪规范。

3.认识到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培养良好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1.礼仪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作用。

2.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礼仪规范。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和践行礼仪规范。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通过故事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因不懂礼仪而引发尴尬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什么是礼仪?为什么要有礼仪?如何践行礼仪?【学生活动】认真听讲,思考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学习1.礼仪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作用【教师讲解】介绍礼仪的基本内涵,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强调礼仪的主要作用,即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展示个人修养和民族文明。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礼仪是一种规则?它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我们要践行礼仪?【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解并记忆礼仪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作用。

结合实际例子,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循了礼仪规范,以及不遵循礼仪规范可能带来的后果。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对礼仪的基本认识,明确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反思自己是否遵循了礼仪规范以及不遵循礼仪规范可能带来的后果和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礼仪意识。

2.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礼仪规范【教师讲解】结合实际例子和图片展示,详细讲解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礼仪规范,如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餐桌礼仪等。

强调在不同场合下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及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践行礼仪的?你认为哪些场合需要特别注意礼仪?你曾经遇到过哪些不懂礼仪的人或事?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观看图片和例子,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你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礼仪行为?这些行为给你带来了哪些好处?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你有什么好的经验和故事可以分享吗?【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生动的例子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礼仪规范及其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以礼待人》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以礼待人》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以礼待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以礼待人》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明白礼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以礼待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礼节、尊敬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人际交往。

他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遇到过因礼节问题导致的矛盾和冲突,对礼节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礼节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以礼待人的意识和行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以礼待人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礼节的重要性,认识到以礼待人是一种美德。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引导学生将礼节内化为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明白礼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以礼待人。

2.难点:引导学生将礼节内化为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件,让学生深刻理解礼节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以礼待人。

4.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讲解。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

4.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关于礼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礼节?为什么要以礼待人?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礼节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以礼待人?引导学生从言行举止等方面进行思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2以礼待人》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2以礼待人》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2以礼待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以礼待人》,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知识,明白以礼待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以礼待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礼仪,懂得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以礼待人。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注重人际交往。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接触到一些礼仪知识,但对礼仪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礼仪知识。

此外,随着网络的普及,部分学生受到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出现了文明礼仪缺失的现象。

因此,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理解以礼待人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以礼待人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以礼待人是一种美德,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促进其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礼仪的基本知识,以礼待人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认识到以礼待人是一种美德,并付诸实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文明礼仪故事,引发学生对礼仪的关注,导入新课。

2.讲解礼仪基本知识:讲解礼仪的定义、类别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礼仪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从案例中认识到以礼待人的重要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教材中的讨论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情境模拟:设置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模拟以礼待人的行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以礼待人是一种美德,引导学生树立以礼待人的意识。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8年级上册第4课第2框《以礼待人》精品教案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8年级上册第4课第2框《以礼待人》精品教案

4.2《以礼待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对社会和谐的价值。

2.培养文明有礼意识,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

能力目标:从语言、仪表、举止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际生活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知识目标:知道礼的含义及表现,认识到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教学方法教法:情感教学法、归纳法、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学法:体验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课时设置: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说岳全传》记载,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不但没有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思考:同样问路,为什么牛皋和岳飞受到不同的待遇?教师点拨:在生活中要做到文明有礼,待人礼为先。

生活中为什么要文明有礼,怎样做到文明有礼呢?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充分阅读教材后回答以下问题:1、礼的含义及主要表现:(1)含义: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2)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是什么?(文明有礼的意义)(1)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国家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3、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举止端庄、文明。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2《以礼待人》教案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2《以礼待人》教案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2《以礼待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42课《以礼待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尊重他人,以礼待人》。

详细内容为:了解礼仪的含义,掌握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的原则和方法,培养文明礼仪素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礼仪的含义,认识到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的原则和方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的原则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礼仪的含义,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的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实际生活中的礼仪图片,引发学生对礼仪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1)礼仪的含义及重要性。

(2)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的原则:平等待人、诚实守信、宽容谦让、关心帮助。

(3)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的方法:礼貌用语、举止端庄、尊重他人隐私等。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实际情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以礼待人,并进行角色扮演。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以礼待人》2. 板书内容:(1)礼仪的含义及重要性(2)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的原则(3)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谈谈你对礼仪的认识,为什么说尊重他人、以礼待人是重要的?(2)列举三个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的实例,并分析其体现的原则和方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发现身边的礼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材章节内容的精准把握和教学目标的设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2《以礼待人》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2《以礼待人》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2《以礼待人》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以礼待人》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以礼待人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礼貌礼仪,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以礼待人。

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图片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礼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礼貌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形象和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与人交往的困惑,对于如何以礼待人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在具体实践中遇到一些问题。

因此,本节课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以礼待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以礼待人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礼貌礼仪,学会在生活中践行以礼待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礼貌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他人,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以礼待人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礼貌礼仪。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以礼待人,提高礼貌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以礼待人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以礼待人,提高礼貌素养。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真实场景,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以礼待人。

4.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案例:准备一些关于以礼待人的典型病例。

4.角色扮演道具:如帽子、围巾等,用于角色扮演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于以礼待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礼貌?为什么要以礼待人?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病例,让学生分析病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以礼待人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以礼待人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

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

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请问他悟出了什么?
教师明确: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

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第2课时:以礼待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待人礼为先
1.阅读教材——识礼
2.礼是什么?
教师明确: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活动一:文明有礼使人安身立命
设计意图:日常生活是检验人们文明素养的最好途径。

本活动以一个中学生在一顿普通晚餐上的不文明行为做素材,意在引导学生意识到文明有礼看似小事,实则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风貌,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

1.学生阅读教材P37“运用你的经验”
(1)你认为小岩哪些地方做得不妥?应如何改进?
提示:到了就餐地后,“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说明他不注意坐姿优雅,而且不注意帮家长操心聚餐安排;朋友来了后,不主动打招呼,“眼睛没离开手机”,说明他不尊重客人;“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说明他不注意待客礼仪,请客人先吃菜;妈妈提醒他,他“很生气”,说明他不懂得以礼待人。

正确做法是:客人来之前查看饮食安排、注意坐姿端正,客人来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动筷子。

(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
提示:如果我是一起就餐的客人,我会觉得小岩缺乏道德修养和交际能力,而且觉得他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可以找个借口早点离开,或者以后不参加这种有小岩参加的聚会。

(3)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它可以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2.相关链接:“不学礼,无以立”出自《论语·季氏篇》(多媒体展示材料)
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是否从孔子那里得到与众不同的教诲,伯鱼说,,他曾经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怎么说话。

”我回去就学诗。

另一次他问我“学礼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伯鱼说只听到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很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知道三件事。

知道了关于诗和礼的道理,还知道了君子对儿子的态度。


教师讲述:由此我们知道,礼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掌握和践行的。

不学习和践行礼节、礼仪,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活动二:情境体验——文明有礼促和谐
1.学生阅读教材P38“探究与分享”
2.同学们说出了对文明小区的什么期望?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什么影响?
教师讲述:社区环境方面:垃圾应分类回收;机动车应注意低速行驶、不鸣笛;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冲突和矛盾。

垃圾随意堆放会影响社区环境卫生;汽车在小区内任意行驶会给出行的居民带来危险、同时造成噪音扰民;不能合理地处理冲突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

教师总结:文明礼貌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所以,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活动三:情境感受——文明有礼扬国威(多媒体展示材料)
情境一:2016年8月21日,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

颁奖仪式上,当宣布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全场观众起立,目视国旗,高唱国歌,国歌声响彻整个体育场。

1.这个情境体现了什么?
情境二:泰国皇宫洗手间有一句中文告示:请便后冲水!珍珠港景区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巴黎圣母院有一则中文告示:请保持安静!据说,这是他们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而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这种“礼遇”。

2.读完后,有什么感想?
3.学生小组讨论,并请代表发言。

提示:情境一:我们感受到了世界各国对我们国家的尊重,也是在为运动员的拼搏和公平竞争精神鼓掌。

情境二:我们感受到国人的文明素养有待提高。

在与外国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的形象。

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所以,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教师过渡:《荀子》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家则不宁。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呢?
目标导学二:做文明有礼的人
(一)知礼懂礼
1.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的文明有礼的相关要求。

提示:(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二)明礼守礼(多媒体展示校园中存在的现象)
①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帮老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②吊儿郎当地穿着校服,胸口衣裳大敞。

③在饭堂排队打饭,遵守秩序。

④在课堂上插嘴说话、坐姿懒散、吃零食。

⑤见到走廊或楼梯有纸屑、垃圾,顺手捡起,扔进垃圾筒。

⑥不给同学起“绰号”,不开恶意玩笑。

⑦在课室内讲粗言滥语、打闹嬉戏。

1.以上哪些现象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
提示:①正确,语言文明,举止文明;②错误,服装不整,不注意仪表;③正确,遵守秩序;④错误,举止不文明,缺少行为美;⑤正确,爱护环境,举止文明;⑥正确,语言文明;⑦错误,语言不文明,举止不得体。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同时,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礼,知道了礼的表现,懂得了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了做文明有礼的人就应从语言、举止、仪表方面努力,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并与身边的人一起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3 板书设计
以礼待人⎩⎪⎨⎪⎧待人礼为先⎩⎪⎨⎪⎧礼是什么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做文明有礼的人⎩⎪⎨⎪⎧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在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4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对礼的认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个文明有礼的人,来启发学生平时多思考,多反省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文明有礼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需要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还要提醒身边的人,大家一起树立文明风尚。

本课时的文字比较浅显易懂,上课时要多准备资料,如我国出台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近期出现的不文明现象等,加深学生的印象。

作者留言:
您好!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作者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