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攻关田技术

合集下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1. 引言1.1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用一系列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

这些技术和措施旨在优化生长环境,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和品质。

为了实现小麦高产栽培,首先需要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

选择抗病虫害、抗逆性强、产量高的小麦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科学施肥,合理用肥也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关键之一。

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可以提高小麦的养分利用率,促进生长发育。

合理密植,适时定苗也是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适时定苗可以保证小麦的生长稳定,提高产量。

除了以上几点,及时防治病虫害和科学灌溉也是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方面。

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危害,及时进行防治可以保证小麦的产量。

科学灌溉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技术和措施,可以实现小麦的高产栽培,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贡献。

2. 正文2.1 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在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方面,首先需要考虑小麦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包括土壤类型、气候特点等。

在选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杂交育种和遗传改良等技术手段,增加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其适应性。

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还需要具有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能够在干旱、高温、盐碱等恶劣环境下生长良好,保持较高的产量稳定性。

而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小麦品种则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在选育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时,也需要考虑其品质特性。

优质的小麦品种不仅能够提高面粉的加工品质,还能增加小麦的综合利用价值。

通过不断改良和选育,可以培育出适应性强、高产稳定、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品质优良的小麦品种,从而实现小麦的高产栽培目标。

2.2 科学施肥,合理用肥科学施肥,合理用肥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

小麦田间高产管理措施

小麦田间高产管理措施

Z a i p e i j i s h u在小麦生产中,播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两者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

本文主要针对小麦4个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查苗、补苗、间苗、浇水、施肥、除草、化控、防治病虫害以及收获等,以为实现小麦高产创造有利条件。

一、出苗至分蘖期管理1、查苗、补苗、间苗小麦出苗以后应及时深入田间进行查苗,如发现缺苗断垄问题,应及时采取补种措施。

补种应利用经催芽处理的同品种种子,方法是将小麦种子放入水中浸泡8小时左右,捞出后放在温室环境中催芽,要使种子保持湿润状态,待小麦种子露白后可进行补种。

如果田间有大量的疙瘩苗,要及时间除,使麦苗整齐均匀,在田间分布合理。

根据小麦地的肥力及目标产量确定基本苗数量,一般每公顷应保苗270-330万株。

2、追施分蘖肥小麦出苗后15天左右,即进入了分蘖期,到越冬前如果土壤中的养分不足,植株表现出营养不良的状态,麦苗的生长比较缓慢,秧苗弱小,分蘖量少,应选择在雨天追施分蘖肥。

每公顷施尿素90-105公斤,可促进小麦早分蘖,增加有效分蘖数量。

3、浇水如未降雨的天气持续20天以上,在高温的条件下会出现干旱,土壤墒情变差,小麦因水分不足而生长缓慢,分蘖量减少,应及时向田间灌水。

浇水应采取喷灌的方式,以使水量均匀,水量以保证能将根部土壤湿透为宜。

浇水后观察,如地表出现板结应及时中耕,以将板结消除,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4、化学除草在小麦种植中常伴随杂草的侵扰,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不及时除掉杂草,会形成杂草与麦苗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的局面,不利于小麦的生长,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小麦除草多采用化学除草的方式,入冬前是化学除草的良好时期,由于此时的气温比较高,杂草已基本出土,但田间的草量仍较少,初生杂草幼嫩,其抗药性比较差,而且麦苗还处于初期生长中,未形成荫蔽,利用这一时机喷施灭草剂,可以提高灭草剂的利用率,保证药效。

因此,此时采取化学除草措施可达到用药少,效果好的目的。

小麦高产攻关技术要点

小麦高产攻关技术要点

小麦高产攻关技术要点作者:毛根富张宝光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19期原阳县农业局毛根富张宝光小麦是原阳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县常年种植面积达7.2万hm2,约占全县所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65%左右,且不同栽培条件与技术的管理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较大,因此搞好小麦高产攻关技术,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至关重要。

在全县小麦高产攻关过程中,根据原阳县小麦不同类型区的高产攻关技术经验,我们总结出了如下技术要点:一、小麦生育时期划分小麦的一生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种子可分为11个时期。

即:出苗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期(挑旗)、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

二、发育阶段界定3叶期:田间50%以上的麦苗,主茎节3片叶伸出2cm左右的日期,为3叶期。

分蘖期:田间有50%以上的麦苗,第一分蘖期露出叶鞘2cm左右时,即为分蘖期。

越冬期:冬麦区冬前平均气温稳定降至0~1℃,麦苗基本停止生长时,即为越冬期。

返青期:冬麦区翌年春季气温回升,麦苗叶片由青紫色转为鲜绿色,部分心叶露头时,为返青期。

起身期:翌年春季麦苗匍匐状开始挺立,主茎第一叶叶鞘拉长并和年前最后叶叶耳距相差1.5cm左右,主茎年后第二叶接近定长,内部穗分化达二期、基部第一节开始伸长,但尚未伸出地面,为起身期。

拔节期:全田50%以上植株茎部第一节露出地面1.5~2cm时,为拔节期。

孕穗期(挑旗):全田50%分蘖旗叶叶片全部抽出叶鞘,旗叶叶鞘包着的幼穗明显膨大,为孕穗期。

抽穗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不包括芒)由叶鞘中露出1/2时,为抽穗期。

开花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颖张开、花药散粉时,为开花期。

乳熟期(灌浆期):子粒开始沉积淀粉、胚芽成炼乳状,约在开花后10d左右,为乳熟期。

成熟期:胚乳呈蜡状,子粒开始变硬时,为成熟期,此时为最适收获期。

接着子粒很快变硬,为完熟期。

三、播前准备(一)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丰产性、抗逆性好的优质小麦品种,高肥水地块宜选用新麦26、郑麦366、矮抗58等品种,中产肥水地块宜选用矮抗58、西农979等品种。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育种选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一、育种选种1. 选育优质抗病品种小麦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基础,育种工作首先要选育出耐逆境、抗病害的优质品种。

目前,我国已经选育出了许多高产的小麦品种,各地种植者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 种子处理在种子处理方面,可以进行浸种、干热处理等措施,使种子消毒、消毒,增加种子的萌发力和抗病能力,提高小麦产量。

二、田间管理1. 种植密度小麦的种植密度对于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过大或者过小的密度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种植密度在每亩750-900株之间为宜,株距在10-15cm为宜,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小麦的产量。

2. 水肥管理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因此在田间管理中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

及时进行水肥施用,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表土覆盖上一层稻草或麦秸,可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

3. 施肥小麦生长初期需要施加磷、钾肥,中后期需要施加氮肥。

在肥料施用方面,应做到量少、多次,适时施肥,避免一次施入过多肥料造成短时间内的快速吸收,从而引发病虫害的滋生。

4. 田间杂草管理小麦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田间的除草工作,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止杂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5. 栽培措施在小麦生长初期,要加强耕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中后期要合理控制浇水,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

三、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防治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在田间管理中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防范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小麦的抗病能力,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4. 合理间作在田间管理中,可以适量种植一些对害虫有防治作用的植物,例如:黄秆根、百善草等,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小麦的危害。

从小麦高产攻关实践浅析小麦高产跨越的有效途径

从小麦高产攻关实践浅析小麦高产跨越的有效途径

2 0— 0 9 0 8 2 0 年度桥 头镇 何营 行政 村郭楼 示范区 ( 负责人郭凯 ) .3 mz 1 h 3
高产攻关 田 ,品种矮 抗5 8,平均单产
6 33 k ; 0 8 2 0 年 度 大 冯 营 乡 0 .6 g 2 0 — 0 9 西张 营村 农户 张茂 昌02 h 矮 抗 5 .7 mz 8 示 范田 ,平 均单 产5 8 g 2 0 ~ 0 9 8 k ;0 8 2 0 年 度桥头镇姚 营村小 柴庄农户李 宝生
( 加 强监 测 , 用无 公 害高 效 四) 运 技术防 治病虫 罟。可以用 “ 一拌 、 两防 ” 技术来防治 拌” 就是应用 “ 农贝 得 ” 麦一 小 拌无 蚜拌种剂拌种 ,可以有效控 制蛴

增 产 , 确保 国家粮 食安全 , 对 稳定 社会 政 治大局和促 进农村经济 发展都 具有 十 分重要 的意义。笔者从 近年来 开展
( 推厂觅 窄行种植模 式 五) 方法是每 机播2 1 耧 4行 ( 距 行 O2 , _m宽行 ( m) 留04 或称 为走道) 既 ,
利 于 小 麦 通 风 ,又 利 于 以 后 打 药 、 去 杂 、 水等田问管理 。据试验 , 浇 这种模 式比常 规不 留宽 行 的老方 法每 6 7 6 m2 能增产 小麦2  ̄ 5g 既 方便 田间管 0 2 k。
( )选 用 低 秆 抗 倒 超 高 产 品 一 种——矮抗 5 、 8 花培6 号等 矮抗5和花培6 具有低秆、 8 号 多 抗、 高产稳 产和品质 优良的 特点 , 适 且 播期 长 , 宜各 种 土质 , 适 分蘖 力强 , 成 穗率 高 , 产性 好 , 稳 增产 潜力 大 , 宜 适 高产和 超高产栽培 , 抗倒能力 强 , 且 每

提高小麦产量的实用技巧

提高小麦产量的实用技巧

提高小麦产量的实用技巧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提高小麦的产量一直是农民朋友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实用的技巧,帮助农民朋友们提高小麦的产量。

一、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农民朋友们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1. 根据土壤性质合理选择肥料:不同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养分含量,因此需要针对土壤质地和养分状况选择适宜的肥料,包括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等。

2. 控制施肥量:给小麦施肥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阶段和养分需求合理控制施肥量,避免施肥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发生。

同时,注意合理分配氮、磷、钾等养分元素的比例,以满足小麦不同阶段的需求。

3. 分批施肥:农民朋友们可以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分批次进行施肥,确保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得到充分的养分供应。

通常可以分为基础施肥、追肥和抽蘖期追肥三个阶段。

二、优质种子的选用优质种子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基础。

农民朋友们在选用小麦种子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 选用耐病虫害的种子:选择能够抵抗常见病虫害的小麦品种,如抗锈病、抗赤霉病等。

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提高种植成功率。

2. 选用高产性的种子:选择高产性的小麦品种,以提高小麦的产量潜力。

可以根据过去几年的产量数据和品种评估报告进行选择。

3. 注意种子的质量和纯度:确保选用的小麦种子无杂质、无病菌,保证种植时的种子质量,并防止种植过程中的传播病菌。

三、合理的田间管理科学的田间管理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以下是一些提高田间管理效果的技巧:1. 合理密植:根据小麦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农田的土壤状况,合理调整小麦的密植程度。

适量密植可以增加小麦的产量,但是过密会影响光照和通风,导致小麦生长不良。

2. 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时观察农田中的小麦植株,发现病虫害的迹象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3. 合理的灌溉措施:合理的灌溉措施能够保持农田土壤的湿度,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小麦新品种许科168 高产攻关技术研究与示范

小麦新品种许科168 高产攻关技术研究与示范

有效穗数 / 每穗粒数 / 千粒质量 / 单产 /
(万穗 /hm2)

g
(kg/hm2)
694.5
38.3
49.2
11 124.0
实际单产 / (kg/hm2)
11 257.5
1.2.5 开展以防治小麦病虫害为主的小麦“一喷三 防”工作 3 月中旬以防治小麦纹枯病为主,兼治小麦 红蜘蛛、麦蚜、白粉病等。4 月 29 日,小麦齐穗期时 可使用 150 g/L 苯醚甲环唑 +100 g/L 嘧菌酯乳油、 100 g/L 戊唑醇 +30 g/L 胺鲜酯悬浮剂、10% 吡虫啉可 湿性粉剂 300 g/hm2+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30 g/hm2、 磷 酸 二 氢 钾 3 000 g/hm2+0.004% 芸 苔 素 内 酯 乳 油 450 g/hm2 对水 450 kg/hm2 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麦 蚜、小麦白粉病等,并加强小麦植株营养,提高防御 干热风的能力。
收稿日期:2019-07-07 作者简介:张鹏娜 (1987-),女,河南新乡人,技术员,主要从事种子技术推广工作。 通信作者:刘清瑞 (1958-),男,河南新乡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E-mail: 15937303639@
·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摘 要:许科 168 由河南省许科种业有限公司采用许科 316 与 04 中 36 杂交选育而成的属半冬性
大穗型中晚熟品种。通过介绍其高产攻关和高产示范情况,提出许科 168 的栽培要点、杂草及病
虫害综合防治方法,为其大面积推广和种植提供指导。 关键词:小麦;许科 168;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要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小麦要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小麦要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确保小麦高产稳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

小麦要高产,关键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优良品种选育、合理的田间管理、科学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下面就分别对这些关键技术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优良品种选育: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基石。

品种选育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和农业生产要求选择适当的小麦品种。

优良品种应具有高产、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好等特点。

要加大品种的选育研究力度,提高品种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以推动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水平的持续提高。

2. 合理的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环节。

田间管理包括适时的耕作、合理的水分管理、科学的密植和套作等。

适时的耕作包括种子的播种、追肥、培土等。

合理的水分管理要根据小麦的吸水特点和土壤水分状况,科学确定灌溉的时机和量。

科学的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密植过度会导致养分竞争和病虫害的发生。

要根据品种特点和土壤肥力选择适当的密度。

合理的套作可以提高土壤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同时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科学的施肥:小麦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科学的施肥是实现小麦高产的重要手段。

施肥应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和土壤供肥能力,科学选择肥料和施肥的时间和方法。

小麦的追肥应注意追氮、磷、钾等主要养分以及微量元素的供应。

要合理利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要根据不同地区和品种的特点,采取合理的肥水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的流失。

4.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是确保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是指通过选用抗病虫性强的品种,加强苗期管理,优化田间结构等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综合治理是指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选择药剂,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展。

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高产攻关田种植管理总结报告
一、小麦各时期管理特点总结
(一)苗期管理
此期一般是指小麦从出苗至起身的整个时期,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保证小麦全苗、匀苗,力争早扎根、早分蘖,冬前达到壮苗标准,保证安全越冬;返青后保大蘖、争足穗,为中后期壮秆大穗打好基础。

1)查苗补缺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确保苗全、苗匀,个别缺苗断垄或漏播的,要及时浸种带水补种,杜绝10cm 以上的缺苗断垄现象。

三叶期后可移稠补稀,天冷时不能移栽,移栽后耍浇水。

2)因苗管理
弱苗管理:因土壤肥力和墒情不足引起的弱苗,早管早促,先追肥后浇水,及时中耕松土,促根系生长和分蘖生长,变弱苗为壮苗;因晚播引起的弱苗,除缺墒严重时,一般不宜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应采取浅锄松土,保墒增温,促进麦苗生长。

旺苗管理:一般是播种过早,加上施肥不当、气温偏暖、雨水较多等造成麦苗旺长,部分麦苗年前拔节;对苗期旺长麦田。

可通过深耕、镇压、喷洒植物生长抑制剂等方法阻止主茎和大分蘖生长,压制分蘖发生控旺转壮。

壮苗管理:对底肥足、墒情好、适时播种的壮苗,一般不再施肥,但要松土保墒。

3)冬灌
适时冬灌能够稳定地温,提高耕作活土层的含水量,保证小麦越冬返青对土壤水分的需求,是培育壮苗、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的有效措施。

冬灌要掌握“四看”原则:看天是指掌握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4~(2,夜冻日消时进行;看地主要是看土壤墒情,一般土壤持水量低于30%~50%时需要灌溉:看苗指麦苗分蘖盘墩后方能进行冬灌,苗子过小不宜冬灌:看水源主要是指有水源并具备田间沟渠配套工程的可冬灌。

4)中耕划锄
冬前要进行2~3次中耕除草,疏松表土,提高地温,有利于通气保墒,为壮苗创造良好条件。

一般第1次中耕在开始分蘖时进行,第2次在分蘖盛期进行。

(二)器官建成阶段管理
器官建成阶段一般指从小麦起身至抽穗前,是小麦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

本阶段主要是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协调地上部与地下部、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和光合利用率。

培育壮秆大穗,达到穗足穗大,并为后期提高籽粒重打下基础。

1)追施拔节肥或孕穗肥
追施拔节肥是小麦高产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拔节肥可以提高中期功能的光合强度,积累较多的光合物质供幼穗发育,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小花分化量,减少小穗、小花退化,提高穗粒数。

拔节肥要因苗而施,合理追肥,追肥时间掌握在群体叶色褪淡,分蘖高峰已下降,第1节间定长时施用(淮北地区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追肥量一般可占整个氮肥施用量的40%,即折合用尿素150kg/hm2。

孕穗肥可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能够保花增粒,提高粒重。

孕穗肥一般在剑叶露出时施用,施肥量以尿素30~45kg /hm2为宜,用量不宜过大。

2)春灌与防渍
拔节至抽穗阶段是小麦一生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期干旱会使植株上部功能叶片变小,小穗、小花退化增多,穗粒数减少。

所以春旱时,有条件的要进行春灌,尤其是施用拔节肥可
结合灌水。

如这期间降水偏多,要及时清沟沥水,疏通“三沟”排水降湿,以防小麦根系早衰,甚至烂根和加重病害。

3)防倒伏
据试验,抽穗期倒伏一般减产30%~40%,灌浆期倒伏减产20%-30%.乳熟期倒伏减产10%左右。

主要预防措施:选用高产、耐肥、抗倒伏品种;科学施肥,防止氮肥过量,严格掌握追肥时间;合理密植,防止群体过大;应用化控技术,高秆品种和群体较大的田块,在返青末期至拔节前期用壮丰安450~600mL/hmz对水375-450kg进行叶面喷施,喷雾要均匀,也可结合化学除草进行。

(三)籽粒形成阶段管理
小麦抽穗后根、茎、叶生长基本停止,进入以籽粒形成为中心的开花、受精结实、籽粒灌浆、养分运输和产量形成阶段,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

本阶段要保根护叶,防早衰或贪青晚熟,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保证叶片正常落黄,预防旱、涝、冰雹、病虫、倒伏等自然灾害,以达到籽粒饱满、增加粒重的目的。

1)叶面施肥
小麦生育后期根系进入衰老阶段,吸收能力减弱,叶面喷肥,植株吸收快,肥料利用率高。

一般从抽穗至灌浆期间用1%~2%的尿素溶液750kg/hm 进行叶面喷施,以补充植株氮素营养不足。

2)一喷三防
小麦生育后期,病虫害、干热风、倒伏时有发生,对产量影响较大。

“一喷三防”可有效防止这些危害。

“一喷三防”就是在小麦生长后期把农药、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按适当比例混合复配在一起,喷洒在麦田里,达到防病虫、防倒伏、防干热风的目的。

药剂有三防王、三防灵、喷拌王,以及天达2116植物生长营养液等。

二、田间实行的管理措施总结:
1) 精细整地
整地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保证全苗和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

整地的标准是:一平、二匀、三松。

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厘米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二匀是墒情均匀,肥力均匀;三松是要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要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垄等。

2)锄划松土
这是促麦苗提早返青、健壮生长的重要措施。

因为疏松表土,改善了土壤的通气条件,可提高土温,促进根系发育。

由于切断了毛细管,可阻止下层土壤水分上升,起到了保墒的作用。

此外,锄划松土还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可溶性养分的释放。

划锄首先必须把握好时机,最有利时机为顶凌期,即在表皮土化冻2厘米时开始划锄,称为顶凌划锄,此时保墒效果最好,有利于小麦早返青、早发根、促壮苗。

在冬季土壤冻结期间,下层土壤水分上升并积累于冻土层,春季土壤化冻时,表层有较多的水分,称为土壤返浆,顶凌期划锄,可在较长时期内有效地保持返浆时土壤水分。

其次,划锄要因苗划锄,注意质量,力求精细,对群体过大的旺苗,如冬前未行深耕控制,返青期深划锄,可控上促下,获得良好的增产作用。

同时注意第1次划锄要适当浅些,以防伤根和寒流冻害,以后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划锄逐渐加深,以利根系下扎。

划锄力争拔节前达到2-3遍,尤其浇水或雨后,更要及时划锄。

第三,锄压结合,先压后锄,并结合划锄清除越冬杂草。

3)追肥
返青肥要因苗追施。

对于冬前长势较弱的2~3类苗或地力差、早播徒长脱肥的麦苗,应早施、重施返青肥,可在地表开始化冻时抢墒追施(顶凌施肥)。

一般每亩可追施碳酸氢铵20千克左右,缺磷麦田应混合追施过磷酸钙每亩15千克左右。

有条件的最好施磷酸二铵每
亩10~15千克。

返青肥对于促进麦苗由弱转壮,增加亩穗数有重要作用。

但对于苗数较多的一类苗,或偏旺而未脱肥的麦田,则不施返青肥。

应推迟到起身时追施,以控制无效分蘖,达到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亩穗数的目的。

4)揭被清垄
冬季盖被的小麦,必须在返青后适时揭被清垄,以利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

为了防止倒春寒的危害,清垄应分两次完成。

第一次在返青后一周左右;第二次在返青后半月左右,把土全部清完(但不能使分蘖节外露)。

对土壤水分高的低洼地,要严格掌握在土壤返浆前清完;较干旱的麦田,可适当推迟,以防冻害。

5)浇返青水
浇返青水要看地、看苗灵活掌握。

凡冬前未浇冬水或冬灌偏早,返青时比较干旱的麦田(于土层在3厘米以下),则可适当早浇返青水,但水量不宜过大,更不能大水漫灌。

因早浇返青水的麦田,下层土壤没有全部化冻,大水易造成积水沤根,新根发不出来,发育推迟,易形成“小老苗”,重者有死苗的危险。

凡冬水浇得适时,麦苗生长健壮的麦田,可适当晚浇返青水;晚播麦若墒情较好,也应晚浇返青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返青。

凡冬水浇得较晚,返青时不缺水的麦田,则可推迟到起身期浇水、追肥。

6)化学除草
麦田化学除草,用工少、效益高。

北京地区麦田中的杂草主要有:藜(灰菜)、蓼、葎(拉拉秧)、继彩、黄蒿等双子叶杂草。

目前常用的除草剂和施用方法:若用72%2,4—D 丁脂,每亩用量40~50克,兑水15~20千克;若用20%二四甲氯水剂,每亩用量200~250克,兑水15~20千克喷雾。

一般喷药时间在返青后至拔节前,选晴朗天气,无风、无露,气温较高时喷药较好。

要严防药量过大;四月中旬以后不宜再喷药。

三、个人心得总结
我们小组的实验地块为边行保护行,主要任务是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起到合理有效的保护作用。

高产地块间为保持实验的客观性,必须去掉其他不对称的因素影响,因此保护行的要义即在于此。

对于田间各时期的人员任务分配对各时期生长优势的发挥起到了关键作用。

每一时期都要将种植、管理、修整任务合理安排,统筹协调管理。

小组各成员积极配合,从整地到收获各阶段都认真负责的倾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因此,在收获当季取得了理想成果,各成员学习了将理论知识投入实践的重要意义,将各自课堂学习的心得及其疑惑一并在田间取得验证和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