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资产阶级政党及其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1.一党制党制是指一个国家中长期由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制度在一党制条件下,国家政权由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所垄断,其他政党或不允许其合法存在或只是作为陪衬,不能执掌政权。
这种政党制度曾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实行2.两党制两党制是一个国家中的两个最主要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制度。
通过议会选举或国家领导人选举获胜的政党执掌国家政权,是为执政党。
另一政党则作为在野党或反对党,监督和牵制执政党。
两个主要政党以外的其他政党,也只是作为一种陪衬而已。
两人主要资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本质完全相同,其区别只在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方式方法不同,或分别代表资产阶级内部不同的利益集团。
执政党和在野党在资产阶级专政体系中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在权力分配和利益分割中,表面上两党彼此对峙,甚至相互攻击和指摘,或者迫使执政党进行一些不触动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借以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及缓和阶级矛盾,造成一种民主表象。
所以,两党制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有利工具。
目前实行两党制的典型资本主义国家是美国。
3.多党制多党制是指由两个以上的主要资产阶级政党联合执政或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多党制的存在是由于国内代表各人资产阶级利益集团的政党彼此势均力敌,某一个政党很难在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或很难在国家领导人选举中单独获胜,因而通过相互妥协而联合执政或轮流执政。
多党制的本质仍是实行整个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但它容易引起政府人员的频警更迭和政局动荡。
目前实行多党制的有法国、意大利等资本主义国家。
尽管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形式多样,尽管一国的各个资产阶级政党在争权夺利方面存在矛盾,而且各党往往标榜自己“代表民众利益”,把各党之间的矛盾斗争曲解为“争取民众的权利”,但是,各人资产阶级政党在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各种政党制度的阶级本质都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解析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解析在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对于全球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特点和优势。
一、美国政治制度解析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政治制度以其独特性和先进性而引人注目。
美国采用的是联邦共和制,将国家主权分散给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
其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三权分立和选举制度。
首先,美国的三权分立确保了政府的权力分散和相互制衡。
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权力机构相对独立,互不干涉。
这种制度设计旨在防止滥权和权力集中。
例如,国会的立法权能够限制总统的行政权,同时司法机构可以审查行政和立法机构的合宪性。
其次,美国的选举制度体现了公民的政治参与和代表性民主的原则。
美国总统由选举人团选出,选民通过选举来选择自己的代表。
国会的成员也是通过选举产生。
这样一来,选举过程允许公众的意见得到表达,并且确保了政府的合法性和合法性。
由于美国的政治制度具有高度的民主性和社会稳定性,其政治制度被广泛视为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典范。
二、英国政治制度解析作为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之一,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累和制度改革。
英国采用的是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度。
君主立宪制意味着英国的君主不是独裁者,而是象征性的元首。
君主的权力很大程度上由议会控制。
这种制度设计确保了政治权力不会滥用,大大增强了政府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议会制度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英国议会由两个议会组成,上议院和下议院。
上议院由贵族和部分教会领袖组成,下议院则是选举产生。
议会是英国的立法机构,并对政府的行政权力进行监督。
此外,英国的政党制度也是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政党在议会中的竞争和合作,形成了有力的政治对抗和平衡。
英国政治制度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早实现民主政治的国家之一。
三、德国政治制度解析作为欧洲大陆上最重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德国的政治制度在战后经历了很多重要的变革和调整。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它的基本点是经过几年一度的竞选,由某个或某些资产阶级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其代表人物担任政府首脑,或者参加内阁,在议会中占取多数或一定席位。
执政党按照竞选纲领治理国家与社会,旨在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专政。
在野的资产阶级政党与执政的资产阶级政党虽然在权力斗争中互相对立,力图取而代之,但是它们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社会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巩固资产阶级专政。
所以在换届改选、政局动荡和社会危机中,双方又会在激烈的争吵中出现有限的抵制、微妙的配合和改头换面的取代。
在资产阶级政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体制中,只有处于非法、在野或参政的无产阶级政党能够为捍卫和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坚持斗争。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几种具体类型:①传统的分类是根据一国实际执掌政权的政党的数量,把政党制度分为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
两党制是由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体制,最先形成于英国,以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和美国都实行两党制。
但各国又有其不同模式。
多党制是由两个以上资产阶级政党联合执政的体制。
在法、意、德等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林立,各党势均力敌,很难有某一党在议会竞选中独占绝对多数,这样就只能以一党为主,多党联合执政。
一党制是由一个政党长期执掌国家政权的体制。
其中又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法西斯政党一党掌权,取缔其他政党活动,如历史上的意、德、日、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曾经出现过的一党专政;另一种是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本国历史上政党不发达,长期由一党掌权,或者取缔其他政党活动,如非洲的加蓬、扎伊尔等国;还有一种是名义上存在多党平等竞争,实为最强大的一个资产阶级政党长期独掌政权,如日本自由民主党从1956年以来一直在历届议会选举中独占多数,连续执政。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政党制度在更多国家的建立,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传统的三分法已无法全面概括当今世界的政党制度。
A.S.班克斯和R.B.泰克斯特提出五分法,即一党制、主从党制、一个半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缺点
一党专政。
1.下列几个国家中,(AB)属于多 党制国家,(CDE)属于两党制国 家,(F)属于一党制国家。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意性。它易 于造成一种民主假象,平息人民 群众的不满和抗议,使人们把希 望寄托于另一个暂未执政的资产 阶级政党,从而放弃独立的政治 斗争。
多党制
多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另一种类 型。所谓多党制,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 通常由几个政党联合组织政府的政党制度。 具体地说,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多党林立,其 中一些主要政党势均力敌,谁也不能单独执 政,只好由几个政党联合执政。在议会中联 合执政的几个政党凑成多数席位,成为执政 党;不参加政府的各政党,即为反对党。多 党制最早产生于法国,实行多党制的国家, 以法国和意大利最为典型。
缺点
多党制的性质和两党制一样,是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是欺 骗劳动人民的手段和协调统治阶 级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并且政 局不稳定,政府更迭频繁。
一党制
一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的又一种类型。所谓一党制,是 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一个政 党掌握政权,而不允许其他政党 存在或不允许其他政党与之争取 政权的一种政治制度。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一党制有两 种情况:一种是法西斯主义国家 的一党专制,另一种是亚非拉一 些民族独立国家的一党制。法西 斯一党专制,是在资本主义国家 阶级斗争极端尖锐的形势下,垄 断资产阶级感到不能再以一般的 民主手段维护其统治时所采取的 一种极端方法 。
德国、意大利的法西斯独裁统治 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用一党制实行 独裁统治的典型。
1.下列几个国家中,()属于多党 制国家,()属于两党制国家,() 属于一党制国家。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意大利 E.丹麦 F.德国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美国总统选举流程
一、政党初选,产生出席全国代表大会的政党代表。
选举方式有二:: 第一种为「直接初选」,透过选民投票方式直接产生党代表。 第二种为「党团会议」,由基层(如郡)而上的各级会议推 选各级代表, 最后在州代表会议中推选出席全国代表大会的政党代表。
二、政党全国代表大会/政党提名
选本党的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听取各委员会报 告,制定党纲。
五、当选/宣誓就职
• 各州总统选举的投票结果,将在选举后隔 年的一月六日美东时间下午一时,由【参 议院主席】 • 在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公布。总统、副总 统当选人,将于同年一月二十日中午宣誓 就职。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其历史的和 阶级的局限性。
• 一 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 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在实际的选举过程中,为了得到选民的了 解和支持,参选者往往要支付巨额竞选活 动经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的选举事实 上是有钱人的游戏,是资本玩弄民意的过 程。 • 二 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 不平等。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私有 制和资本特权的基础上的,资本家和劳动 者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存在着事实上严 重的不平等,资产阶级法律的实质是将存 在于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富人和穷人之
(三)资本主义选举制度
• 资产阶级制定的某种原则和程序,通过竞 选产生议会和国家元首的一种政治机制。 • 作用: • 公民通过政治活动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 •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
选举制度
从形式上看,选举制度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重要形式
资本主义选举制度
生产资料私有制
实质: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
资本
主 义 政 治 制 及
度 其
本质
第七讲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比较

第七讲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政治制度比较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比较1、政党的含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指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积极分子,为维护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围绕着夺取、巩固政权和影响政府而结合起来采取行动的政治组织。
对此需要明确一下几点:(1)政党是部分政治主张相同的人所结合的团体。
(2)政党是基于人类的意愿和国家的需要而结合的团体,是一个国家社会历史的产物,不是凭空产生的。
(3)政党是以夺取政权、参与政权实现政治纲领为目的所结合的政治团体。
(4)政党是具有永久性的有组织、有目标、有纪律的政治团体。
2、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1)政党政治和政党制度是随着政党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演变的。
所谓政党政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政党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就国内外重大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对国家政治生活施加影响。
②政党争取成为执政党,然后通过争取和掌握国家政权贯彻实现党的纲领和政策,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意志成为国家政治的核心。
③政党处理和协调与国家、以及与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的关系。
(2)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源于英国。
(3)所谓政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多个政党,在政治生活中所处的法律地位。
政党同国家政权的关系。
政党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是指政党自身的运转方式和模式,政党在形式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活动方式、方法规则和程序,是各个政党在争夺对国家权力的掌握是,逐渐形成的一种权力地位划分的类型和模式。
从西方国家政党制度产生的历史看,一般先有政党雏形、现代政党和政党政治,然后逐渐产生或成熟的政治制度。
(4)政党制度的出现确立了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政党开展政治活动的具体方式。
西方国家政党制度是对西方政党就政党政治经验的归纳,也是对政治生活的规范化。
3、政党制度的类型与模式比较政党制度已成为当今各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政党制度千差万别,但从形式上看,目前各国政党制度主要表现为三种模式: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
高中历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背景知识:1、资产阶级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或国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
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2、国体和政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指一个国家中哪个阶级是国家的统治阶级。
如美国的统治阶级是资产阶级,美国的国体是资本主义;中国的统治阶级是无产阶级,中国的国体是社会主义。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指一个国家中统治阶级用何种方式来组织政权,统治国家。
如英国采用君主立宪政体,美国采用民主共和政体。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国体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政体: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总统制共和制(美)议会制君主制(英)议会制共和制(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1640—1688)1、革命爆发的原因:1)经济上: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日益壮大(要求限制王权)2)政治上:斯图亚特封建王朝厉行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封建复辟促使“光荣革命”的到来。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3、过程:1640年革命爆发——议会获胜处死查理一世——共和国时代——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①《权利法案》内容:以明确的内容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拥有立法、财政等权力;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②《权利法案》作用:确立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否定君权神授,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
【归纳概括】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怎样形成的?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日益壮大政治前提: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历史传统:法律至上、有限王权(议会制度,限制王权)理论依据:英国启蒙思想家的声音正式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发展完善:责任内阁制和议会改革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①起源:源于国王召集大臣在宫中秘密小房间里召开商讨国家大事会议的传统。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王邦佐-政治学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制度类型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基本概念一党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单一的一个政党手中,法律上和事实上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与之争夺的政权。
一党制的要害,不是一党执政,而是全国只有一个合法政党。
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正常制度。
所谓两党制,不是这个国家内只存在两个政党,而是在众多政党中,有两个大党居于垄断性的地位。
在一个国家中,多党并立,各党单独或联合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
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是党派林立的内存原因。
比例代表制是多党制形成的主要制度条件。
在多党制国家,在选举中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党单独或联合执政,未参加政府的政党成为在野党,起监督和牵制执政党的作用。
类型法西斯国家的一党制民族主义国家的一党制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下的两党制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多元并存的多党制一党独大的多党制特征是资本主义国家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表面化、尖锐化后在政治制度上的一种体现,是垄断资本与封建专制主义、军国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其首要特点是国内唯一一党的合法存在;其次,一党制建立在党魁个人独裁的基础上;第三,国家的统治以恐怖和暴力来维持,把国家的暴力特征和专政性质推向极端;第为“二战”后一些新兴独立国家所实行,由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严峻的现实及发展经济的紧迫需要所决定。
形成途径:第一,这些国家争取独立的运动原本就是由一个政党领导的,这个政党在国内享有至上的威信,独立后自然成为唯一的政党。
第二,民族独立后,由多个政党合并成一个政党。
第三,先通过法令取消全部政党,再组建一个唯一合法的政党。
第四,执政党宣布其他政党为非法政党,或通过军管取消一切政党,然后再建立唯一合法政党。
第五,有的建国初期为多党制国家,但发生政变后,经(英国)特点:第一,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
两大党靠竞选争夺下院议员席位,由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内阁,执掌政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它的基本点是经过几年一度的竞选,由某个或某些资产阶级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其代表人物担任政府首脑,或者参加内阁,在议会中占取多数或一定席位。
执政党按照竞选纲领治理国家与社会,旨在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专政。
在野的资产阶级政党与执政的资产阶级政党虽然在权力斗争中互相对立,力图取而代之,但是它们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社会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巩固资产阶级专政。
所以在换届改选、政局动荡和社会危机中,双方又会在激烈的争吵中出现有限的抵制、微妙的配合和改头换面的取代。
在资产阶级政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体制中,只有处于非法、在野或参政的无产阶级政党能够为捍卫和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坚持斗争。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几种具体类型:①传统的分类是根据
一国实际执掌政权的政党的数量,把政党制度分为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
两党制是由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的体制,最先形成于英国,以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和美国都实行两党制。
但各国又有其不同模式。
多党制是由两个以上资产阶级政党联合执政的体制。
在法、意、德等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林立,各党势均力敌,很难有某一党在议会竞选中独占绝对多数,这样就只能以一党为主,多党联合执政。
一党制是由一个政党长期执掌国家政权的体制。
其中又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法西斯政党一党掌权,取缔其他政党活动,如历史上的意、德、日、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曾经出现过的一党专政;另一种是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本国历史上政党不发达,长期由一党掌权,或者取缔其他政党活动,如非洲的加蓬、扎伊尔等国;还有一种是名义上存在多党平等竞争,实为最强大的一个资产阶级政党长期独掌政权,如日本自由民主党从1956年以来一直在历届议会选举中独占多数,连续执政。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政党制度在更多国家的建立,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传统的三分法
已无法全面概括当今世界的政党制度。
A.S.班克斯和R.B.泰克斯特提出五分法,即一党制、
主从党制、一个半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意大利的G.萨尔多里主张七分法,即一党制、霸党制、第一大党制、两党制、有限多党制、极端多党制和微型多党制。
③萨尔多里等人还摆脱按政党数量的分类法把政党制度分为“无竞争性”和“竞争性”两
类。
他们把一党极权制、一党权威制和一党多元制的各种一党制列入无竞争性政党制度;而把两党制和多党制列入竞争性政党制度。
④意大利的J.拉帕隆巴拉等人根据政党执政方式和政党特性相结合的原则,把执政方式分为独霸型和轮流型,把政党特性分为意识形态型和实用型,两者结合交叉,又分为独霸-意识形态型(如德国纳粹党)、独霸-实用型(如日本自民党)、轮流-意识形态型(如英国工党和保守党)、轮流-实用型(如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
⑤按各国政党力量对比,英国的史密斯把政党制度分为平衡、分散和不平衡三种形态。
平衡形态即两个大党或两个政党集团能获得90%以上选票,而且彼此相差不多,因此谁都无法长期执政,总是轮流执政,如奥地利和联邦德国。
分散形态即主要政党数目多,票数分散,因此需要联合执政,如荷兰有7个主要政党,其中两大党分别只拥有1/3选票。
不平衡型即某一大党长期独占多数,其他各党都竞争不过,如日本自民党。
S.亨利格按政党不同政治倾向,把政党分为右翼、中右、中左、左翼,再依各党所得不同票数的百分比,把政党制度分为北欧型(指中右和中左政党占优势)、南欧型(指中右和左翼政党占优势)和日本型(中右政党占优势,中间派次之,左翼最小)。
西方学者对政党制度的上述5种分类法,以第一种最为流行,为大多数人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