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11章 第11.1节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同步测试一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1章三角形 11.1.1三角形的边 综合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1章三角形 11.1.1三角形的边综合练习1.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和6,第三边长是一元一次不等式2x-1<9的正整数解,则三角形的第三边长是 .2. 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1-2a,8,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4<a<10B. 5<a<11C.-5<a<-2D.-2<a<-53. 已知a,b,c为△ABC的边长,b,c满足(b-2)2+c-3=0,且a为方程|a-4|=2的解,求△ABC的周长,并判断△ABC的形状.4. 已知a,b,c是△ABC的三边,a=4,b=6,且三角形的周长是大于14的偶数.(1)求c的值;(2)判断△ABC的形状.5.在△ABC中,AD,CE分别是△ABC的高,且AD=2,CE=4,则AB∶BC=( )A.3∶4B. 2∶1C.1∶2D. 4∶36.如图,在△ABC中,PA,PB,PC是△ABC三个内角的平分线,则∠PBC+∠PCA+∠PAB=度.7.如图,AD是△ABC的中线,DE是△ADC的高,AB=3,AC=5,DE=2,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8. 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则图中∠ABC= .9.如图,在△ABC中,BD是∠ABC的平分线,ED∥BC,且∠C=76°,∠A=60°,则∠BDE的度数为( )A.20°B.22°C.44°D.82°第9题图10. 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为3∶4∶5,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11.在△ABC中,∠A=60°+∠B+∠C,则∠A等于( )A. 60°B. 30°C.120°D.140°12. 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标准三角形”,其中α为“标准角”.如果一个“标准三角形”的“标准角”为100°,那么这个“标准三角形”的最小内角度数为( )A.30°B.45°C.50°D.60°13.如图,BE,CF是△ABC的角平分线,∠ABC=80°,∠ACB=60°,BE,CF相交于D,则∠CDE的度数是( )A.60°B.70°C.80°D.50°14.如图,在△ABC中,D是AB边上一点,E是AC边上一点,BE,CD相交于F,∠A=70°,∠ACD=20°,∠ABE=28°,则∠CFE的度数为( )A.62°B. 90°C.78°D. 68°15. 已知:如图,在△ABC中,∠A=55°,F是高BE,CD的交点,求∠BFC的度数.16. 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AE是BC边上的高,已知∠BAC=2∠B,∠B=2∠DAE,那么∠ACB= .17. 如图,∠AOB=40°,OC平分∠AOB,直尺与OC垂直,则∠1等于 .18.如图,∠AOB=90°,点C,D分别在射线OA,OB上,CE是∠ACD的平分线,CE的反向延长线与∠CDO 的平分线交于点F.(1)若∠OCD=50°(如图1),试求∠F的度数;(2)当C,D在射线OA,OB上任意移动时(不与点O重合)(如图2),∠F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求出∠F的度数.19.(1)如图①,在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ACD与∠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如图②,在Rt△ABC中,∠C=90°,D,E分别在AC,AB上,且∠ADE=∠B,判断△ADE的形状,为什么?(3)如图③,在Rt△ABC和Rt△DBE中,∠C=90°,∠E=90°,AB⊥BD,点C,B,E在同一直线上,∠A 与∠D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答案】1.3或42. C3.解:解:∵(b-2)2+c-3=0,∴b-2=0,c-3=0,∴b=2,c=3.∵|a-4|=2,∴a=6或2.当a=6,b=2,c=3时,不能构成三角形;当a=2,b=2,c=3时,周长为7,是等腰三角形.4, (1)∵6-4<c<6+4,∴2<c<10.又∵三角形的周长是大于14的偶数,∴c>4,且c为偶数,∴c=6或8.(2)当c=6时,b=c=6,a=4,此时△ABC为等腰三角形;当c=8时,b=6,a=4,此时△ABC为不等边三角形.5. C6.907. 103 8.75°9. B 10. A 11. C 12. A 13. B 14. A解析:∵∠A=70°,∠ACD=20°,∴∠ADC=90°,∴∠BDF=180°-∠ADC=90°.在△BDF中,∠BFD=180°-∠BDF-∠DBF=180°-90°-28°=62°,∴∠CFE=∠BFD=62°.15. 解:∵∠A=55°,BE⊥AC,CD⊥AB,∴∠ABE=∠ACD=180°-∠A-90°=35°,∴∠BCF+∠CBF=180°-∠A-∠ABE-∠ACD=180°-55°-35°-35°=55°,∵∠BFC+∠BCF+∠CBF=180°,∴∠BFC=125°.16. 72°17.解:70°18.. (1)∵∠AOB=90°,∠OCD=50°,∴∠CDO=40°,∠ACD=130°.∵CE是∠ACD的平分线,DF是∠CDO的平分线,∴∠ECD=65°,∠CDF=20°.∵∠DCE=180°-∠DCF,∠F+∠CDF=180°-∠DCF,∴∠ECD =∠F +∠CDF , ∴∠F =45°. (2)不变化,∠F =45°.∵∠AOB =90°, ∴∠CDO =90°-∠OCD ,易知∠ACD =180°-∠OCD . ∵CE 是∠ACD 的平分线,DF 是∠CDO 的平分线, ∴∠ECD =90°-12∠OCD ,∠CDF =45°-12∠OCD .∵∠DCE =180°-∠DCF ,∠F +∠CDF =180°-∠DCF , ∴∠ECD =∠F +∠CDF , ∴∠F =45°. 19. 解:(1)∠ACD =∠B .理由如下: ∵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ACD +∠DCB =90°,∠B +∠DCB =90°, ∴∠ACD =∠B . (2)△ADE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ABC 中,∠C =90°,D ,E 分别在AC ,AB 上,且∠ADE =∠B ,∠A 为公共角,∴∠AED =∠ACB =90°,∴△ADE 是直角三角形.(3)∠A +∠D =90°.∵在Rt △ABC 和Rt △DBE 中,∠C =90°,∠E =90°,AB ⊥BD , ∴∠ABC +∠A =∠ABC +∠DBE =∠DBE +∠D =90°,∴∠A +∠D =9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1章三角形的边5(24页)

1.辨一辨:下列哪些图形符合三角形的定义?
不符合
不符合
符合
不符合
不符合
总结:识别三角形的依据:①数量关系:三条线段;②位置关系:不在 同一直线上;③联接方式:首尾顺次相接.
2.图中一共有__五__三角形;以BC为边的三角形有__三__ 个,分别为 △__A_B_C_,__△__D_B_C__,__△__E_B_C_;以点E为顶点 的三角形有__三__个,分别为_△_A_B__E_,__△_B_C__E_,__△_C_D__E_ ; 以∠D为角的三角形有_两___个,分别为 _△__B_C_D__,__△__D_E_C_______.
总结:数三角形个数常用以下两种方法:①固定一个顶点,变换另外两 个顶点来数;②从图中的某一条线段开始沿着一定方向去数.
探究新知
知识点2 三角形的分类 观察下列三角形,按照三角形内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探究新知
观察下列三角形,说一说它们的边各有什么特点?
底角
顶角 腰 底边
三边均不相等 有两条边相等
三条边均相等
探究新知
思考 (1)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区别? 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
(2)从边的长短来说,除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还有其他的类型吗?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探究新知
按角分
三角形的 分类
按边分
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D.5
【解析】设第三边长x,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4-2<x<4+2, 即2<x<6.因为第三边的长为正整数,所以x可能取3,4,5,则这 样的三角形个数为3.故选B.
4.(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一边长为6,求它的周长.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一边长为9,求它的周长.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11-1-2_11-1-3新版新人教版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1 课时讲解 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 课时流程 三角形的稳定性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知识点 1 三角形的高
知1-讲
1. 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和性质
定 义
(2)若S △ ABC=8,求S △ ABE. 解:∵AD 是△ ABC 的中线,S △ ABC=8, ∴ S △ ABD= 12S △ ABC=4 . ∵ BE 是△ ABD 的中线,
∴ S △ ABE= 12S △ ABD=2 .
知2-练
知2-练
2-1.如图,AD 是△ ABC的中线,CE 是△ ACD的中线,DF 是△ CDE的中线,若S △ DEF=2,则S △ ABC 等于( A ) A.16 B.14 C.12 D.10
示图 (如图11.1-15)
例4 [母题 教材P9习题T10 ]李明家有一 个由六根钢管连接而成的钢架 ABCDEF,如图11.1-16,为了使这 个钢架稳固,他计划用三根钢管来 连接使它不变形. 请你帮李明解决这 个问题.
知4-练
知4-练
解题秘方: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将钢架分割成三角形, 紧扣“三角形的稳定性”进行解答. 解法提醒:为了保证四边形及四边以上的图形稳定,最 简单的方法是连接对角线(不相邻两个顶点的连线)
知3-练
思路引导:
知3-练
知3-练
证明:∵ DE ∥ BC,∴∠ EDB= ∠ DBC. 又∵∠ EDB= ∠ EBD,∴∠ DBC= ∠ EBD. ∴ BD 是△ ABC 的角平分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1章《三角形》 同步练习及答案(11.1)

第11章《三角形》同步练习(§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A)班级学号姓名得分1、填空题:(1)由____________三条线段____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______;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______,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______,简称______.(2)如图所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______,读作______.其中,顶点A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顶点C 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3)由“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这一性质可以得到三角形的三边有这样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它还可推出:三角形两边的差____________.(4)对于△ABC,若a≥b,则a+b______c同时a-b______c;又可写成______<c<______.(5)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5cm,则第三边x的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其中x可以取的整数值为____________.2.已知: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有______个三角形,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线段AD为公共边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线段CE所在的三角形是______,CE边所对的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BC、△ACD、△ADE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______∶______.3.选择题:(1)下列各组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3cm,3cm,6cm (B)2cm,3cm,6cm(C)5cm,8cm,12cm (D)4cm,7cm,11cm(2)现有两根木条,它们的长分别为50cm,35cm,如果要钉一个三角形木架,那么下列四根木条中应选取( ).(A)0.85m长的木条(B)0.15m长的木条(C)1m长的木条(D)0.5m长的木条(3)从长度分别为10cm、20cm、30cm、40cm的四根木条中,任取三根可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4)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其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 ).(A)6<l<15 (B)6<l<16(C)11<l<13 (D)10<l<164.(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若腰长的3倍比底边的2倍多6,求各边长.(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8cm,一边等于6cm,求它的周长.(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一边长为6cm,求其它两边的长.(4)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的周长为12cm,一边与另一边的差是3cm,求三边的长.5.(1)若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是7,10,x,求x的范围.(2)若三边分别为2,x-1,3,求x的范围.(3)若三角形两边长为7和10,求最长边x的范围.(4)等腰三角形腰长为2,求周长l的范围.(5)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整数,周长是10,求它的各边长.6.已知:如图,△ABC中,AB=AC,D是AB边上一点.(1)通过度量AB 、CD 、DB 的长度,确定AB 与)(21DB CD 的大小关系.(2)试用你所学的知识来说明这个不等关系是成立的.7.已知:如图,P 是△ABC 内一点.请想一个办法说明AB +AC >PB +PC .8.如图,D 、E 是△ABC 内的两点,求证:AB +AC >BD +DE +EC .第11章《三角形》同步练习(§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B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1.填空题:(1)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______,以______和______为端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边上的高.如图,若CD 是△ABC 中AB 边上的高,则∠ADC ______∠BDC =______,C 点到对边AB 的距离是______的长.(2)连结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______的______叫做三角形这边上的中线. 如右图,若BE 是△ABC 中AC 边上的中线,则AE ______.______21EC(3)三角形一个角的______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以这个角的______和______为端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一个角的平分线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则∠BAD ______∠CAD =21______或∠BAC =2______=2______.2.已知:△GEF ,分别画出此三角形的高GH ,中线EM ,角平分线FN .3.(1)分别画出△ABC 的三条高AD 、BE 、CF .(∠A为锐角) (∠A为直角) (∠A为钝角)(2)这三条高AD、BE、CF所在的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4.(1)分别画出△ABC的三条中线AD、BE、CF.(2)这三条中线AD、BE、CF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设中线AD与BE相交于M点,分别量一量线段BM和ME、线段AM和MD的长,从中你能发现什么结论?5.(1)分别画出△ABC的三条角平分线AD、BE、CF.(2)这三条角平分线AD、BE、CF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设△ABC的角平分线BE、CF交于N点,请量一量点N到△ABC三边的距离,从中你能发现什么结论?6.已知:△ABC中,AB=AC,BD是AC边上的中线,如果D点把三角形ABC的周长分为12cm和15cm两部分,求此三角形各边的长.7.(1)如果将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确定,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不会改变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四边形是否具有这种性质?8.将一个三角形剖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称为该三角形的等积三角形的剖分(以下两问要求各画三个示意图)(1)已知一个任意三角形,并其剖分成3个等积的三角形.(2)已知一个任意三角形,将其剖分成4个等积的三角形.9.不等边△ABC的两条高长度分别为4和12,若第三条高的长也是整数,试求它的长.参考答案(§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A )1.(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首尾顺次相接,三角形的边,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的角.(2)△ABC ,三角形ABC ,BC ,a ;AC ,b ;AB ,c (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小于第三边. (4)>,<,a -b ,a +b(5)1cm <x <9cm ,2cm 、3cm 、4cm 、5cm 、6cm 、7cm 、8cm . 2.(1)六,△ABC 、△ABD 、△ABE 、△ACD 、△ACE 、△ADE . (2)△ABD 、△ACD 、△ADE . (3)△ACE ,∠CAE . (4)BC :CD :DE .3.(1)C ,(2)D ,(3)A ,(4)D4.(1)6,6,6;(2)20cm ,22cm ;(3)12cm ,12cm ;(4)5cm ,5cm ,2cm . 5.(1)3<x <17;(2)2<x <6;(3)10≤x <17;(4)4<e <8; (5)3,3,4或4,4,2 6.(1))(21DB CD AB +>. (2)提示:对于△ADC ,∵AD +AC >DC , ∴(AD +DB )+AC >CD +DB , 即AB +AC >CD +DB .又∵AB =AC ,∴2AB >CD +DB . 从而AB >21(CD +DB ). 7.提示:延长BP 交AC 于D .∵在△ABD 中,AB +AD >BD =BP +PD ,① 在△DPC 中,DP +DC >PC ,② 由①、②,∴AB +(AD +DC )+DP >BP +PC +DP . 即AB +AC >PB +PC .8.证明:延长BP 交AC 于D ,延长CE 交BD 于F . 在△ABD 中,AB +AD >BD . ① 在△FDC 中,FD +DC >FC . ② 在△PEF 中,PF +FE >PE . ③①+②+③得AB +AD +FD +DC +PF +FE >BD +FC +PE , 即:AB +AC +PF +FD +FE >BP +PF +FD +FE +EC +PE ,所以AB +AC >BP +PE +EC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B )1.(1)垂线,顶点、垂足,=,90°,高CD 的长. (2)所对的边的中点、线段,=,AC(3)平分线,顶点、交点,一个角的平分线是射线,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 =,∠BAC ,∠BAD ,∠DAC 2.略.3.(1)略,(2)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4.(1)略,(2)三条中线交于一点,(3)BM =2ME .5.(1)略,(2)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3)点N 到△ABC 三边的距离相等. 6.提示:有两种情况,分别运用方程思想,设未知数求解.⎩⎨⎧===,11,8BC AC AB 或⎩⎨⎧===.7,10BC AC AB 7.(1)三角形的稳定性,(2)不具有稳定性. 8.(1)(2)下列各图是答案的一部分:9.它的长为5,或4.提示:设S △ABC =S ,第三条高为h ,则△ABC 的三边长可表示为:hSS S 212242、、,列不等式得:12242212242SS h S S S +<<- ∴3<h <6.。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1章《三角形》 同步练习及答案(11.1)

第11章《三角形》同步练习(§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A)班级学号姓名得分1、填空题:(1)由____________三条线段____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______;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______,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______,简称______.(2)如图所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______,读作______.其中,顶点A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顶点C 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3)由“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这一性质可以得到三角形的三边有这样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它还可推出:三角形两边的差____________.(4)对于△ABC,若a≥b,则a+b______c同时a-b______c;又可写成______<c<______.(5)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5cm,则第三边x的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其中x可以取的整数值为____________.2.已知: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有______个三角形,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线段AD为公共边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线段CE所在的三角形是______,CE边所对的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BC、△ACD、△ADE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______∶______.3.选择题:(1)下列各组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3cm,3cm,6cm (B)2cm,3cm,6cm(C)5cm,8cm,12cm (D)4cm,7cm,11cm(2)现有两根木条,它们的长分别为50cm,35cm,如果要钉一个三角形木架,那么下列四根木条中应选取( ).(A)0.85m长的木条(B)0.15m长的木条(C)1m长的木条(D)0.5m长的木条(3)从长度分别为10cm、20cm、30cm、40cm的四根木条中,任取三根可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4)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其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 ).(A)6<l<15 (B)6<l<16(C)11<l<13 (D)10<l<164.(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若腰长的3倍比底边的2倍多6,求各边长.(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8cm,一边等于6cm,求它的周长.(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一边长为6cm,求其它两边的长.(4)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的周长为12cm,一边与另一边的差是3cm,求三边的长.5.(1)若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是7,10,x,求x的范围.(2)若三边分别为2,x-1,3,求x的范围.(3)若三角形两边长为7和10,求最长边x的范围.(4)等腰三角形腰长为2,求周长l的范围.(5)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整数,周长是10,求它的各边长.6.已知:如图,△ABC中,AB=AC,D是AB边上一点.(1)通过度量AB 、CD 、DB 的长度,确定AB 与)(21DB CD 的大小关系.(2)试用你所学的知识来说明这个不等关系是成立的.7.已知:如图,P 是△ABC 内一点.请想一个办法说明AB +AC >PB +PC .8.如图,D 、E 是△ABC 内的两点,求证:AB +AC >BD +DE +EC .第11章《三角形》同步练习(§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B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1.填空题:(1)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______,以______和______为端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边上的高.如图,若CD 是△ABC 中AB 边上的高,则∠ADC ______∠BDC =______,C 点到对边AB 的距离是______的长.(2)连结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______的______叫做三角形这边上的中线. 如右图,若BE 是△ABC 中AC 边上的中线,则AE ______.______21EC(3)三角形一个角的______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以这个角的______和______为端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一个角的平分线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则∠BAD ______∠CAD =21______或∠BAC =2______=2______.2.已知:△GEF ,分别画出此三角形的高GH ,中线EM ,角平分线FN .3.(1)分别画出△ABC 的三条高AD 、BE 、CF .(∠A为锐角) (∠A为直角) (∠A为钝角)(2)这三条高AD、BE、CF所在的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4.(1)分别画出△ABC的三条中线AD、BE、CF.(2)这三条中线AD、BE、CF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设中线AD与BE相交于M点,分别量一量线段BM和ME、线段AM和MD的长,从中你能发现什么结论?5.(1)分别画出△ABC的三条角平分线AD、BE、CF.(2)这三条角平分线AD、BE、CF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设△ABC的角平分线BE、CF交于N点,请量一量点N到△ABC三边的距离,从中你能发现什么结论?6.已知:△ABC中,AB=AC,BD是AC边上的中线,如果D点把三角形ABC的周长分为12cm和15cm两部分,求此三角形各边的长.7.(1)如果将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确定,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不会改变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四边形是否具有这种性质?8.将一个三角形剖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称为该三角形的等积三角形的剖分(以下两问要求各画三个示意图)(1)已知一个任意三角形,并其剖分成3个等积的三角形.(2)已知一个任意三角形,将其剖分成4个等积的三角形.9.不等边△ABC的两条高长度分别为4和12,若第三条高的长也是整数,试求它的长.参考答案(§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A )1.(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首尾顺次相接,三角形的边,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的角.(2)△ABC ,三角形ABC ,BC ,a ;AC ,b ;AB ,c (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小于第三边. (4)>,<,a -b ,a +b(5)1cm <x <9cm ,2cm 、3cm 、4cm 、5cm 、6cm 、7cm 、8cm . 2.(1)六,△ABC 、△ABD 、△ABE 、△ACD 、△ACE 、△ADE . (2)△ABD 、△ACD 、△ADE . (3)△ACE ,∠CAE . (4)BC :CD :DE .3.(1)C ,(2)D ,(3)A ,(4)D4.(1)6,6,6;(2)20cm ,22cm ;(3)12cm ,12cm ;(4)5cm ,5cm ,2cm . 5.(1)3<x <17;(2)2<x <6;(3)10≤x <17;(4)4<e <8; (5)3,3,4或4,4,2 6.(1))(21DB CD AB +>. (2)提示:对于△ADC ,∵AD +AC >DC , ∴(AD +DB )+AC >CD +DB , 即AB +AC >CD +DB .又∵AB =AC ,∴2AB >CD +DB . 从而AB >21(CD +DB ). 7.提示:延长BP 交AC 于D .∵在△ABD 中,AB +AD >BD =BP +PD ,① 在△DPC 中,DP +DC >PC ,② 由①、②,∴AB +(AD +DC )+DP >BP +PC +DP . 即AB +AC >PB +PC .8.证明:延长BP 交AC 于D ,延长CE 交BD 于F . 在△ABD 中,AB +AD >BD . ① 在△FDC 中,FD +DC >FC . ② 在△PEF 中,PF +FE >PE . ③①+②+③得AB +AD +FD +DC +PF +FE >BD +FC +PE , 即:AB +AC +PF +FD +FE >BP +PF +FD +FE +EC +PE ,所以AB +AC >BP +PE +EC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B )1.(1)垂线,顶点、垂足,=,90°,高CD 的长. (2)所对的边的中点、线段,=,AC(3)平分线,顶点、交点,一个角的平分线是射线,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 =,∠BAC ,∠BAD ,∠DAC 2.略.3.(1)略,(2)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4.(1)略,(2)三条中线交于一点,(3)BM =2ME .5.(1)略,(2)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3)点N 到△ABC 三边的距离相等. 6.提示:有两种情况,分别运用方程思想,设未知数求解.⎩⎨⎧===,11,8BC AC AB 或⎩⎨⎧===.7,10BC AC AB 7.(1)三角形的稳定性,(2)不具有稳定性. 8.(1)(2)下列各图是答案的一部分:9.它的长为5,或4.提示:设S △ABC =S ,第三条高为h ,则△ABC 的三边长可表示为:hSS S 212242、、,列不等式得:12242212242SS h S S S +<<- ∴3<h <6.。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全章】》精品PPT优质课件

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基本知识? 2、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解题方法? 3、还有哪些知识和方法上的问题?
Thank you!
Good Bye!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即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B
C
由不等式②③移项可得 BC >AB -AC, BC >AC -AB.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B
C
问题: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 什么?(1)3,4,5;(2)5,6,11;(3)5,6,10. 解:(1)能.因为3 + 4>5,3 + 5>4,4 + 5>3,
解:①如果 4 cm 长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 x cm,则
4 + 2x = 18. 解得 x = 7. ②如果 4 cm 长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 x cm,则
4×2 + x = 18. 解得 x = 10.
因为4 + 4<10,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 三边,所以不能围成腰长为 4 的等腰三角形.
基础巩固
随堂演练
1.下列说法:①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
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③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
④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
形、钝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有( 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已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 5 cm,另一 边长为 3 cm .则第三边的长 x 的取值范围是 __2_c_m__<__x_<__8_c_m___.
拓展延伸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20 厘米. (1)若已知腰长是底长的 2 倍,求各边的长; (2)若已知一边长为 6 厘米,求其他两边的长.
第11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简答题)(老师版)

第11章三角形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简答题专练)1.在△ABC 中,AB =AC ,AC 边上的中线BD 把△ABC 的周长分为21厘米和12厘米两部分,求△ABC 各边的长.【答案】△ABC 各边的长为14cm 、14cm 、5cm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利用三角形的中线定义及三角形周长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求解三角形三边的长,注意不符合题意的要舍去.【详解】如图,设AB =AC =2x cm ,BC =y cm∵BD 是中线∴AD =CD =x cm若AB +AD =21 cm ,BC +CD =12 cm即22112x x x y +=⎧⎨+=⎩解得:=7x ,5y =此时,AB =AC =14 cm ,BC =5 cm若AB +AD =12 cm ,BC +CD =21 cm即21221x x x y +=⎧⎨+=⎩ 解得:=4x ,17y =∵此时AB =AC =8 cm ,BC =17 cm ,AB +AC <BC∴=4x ,17y =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ABC 各边的长为14cm 、14cm 、5cm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解决等腰三角形的相关问题时,由于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是需要对其进行分类讨论,才能得解,因此熟练掌握有关等腰三角形边的分类讨论及三边关系的确定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已知 a 、b 、c 分别表示∆ABC 的三条边长,且∆ABC 的周长为 48 .(1)若c 是三边中最长的边,则c 的最小值是 ;(2)若c = 3a ,求证: 6 < a < 8 ;(3)若 a - c = 10 ,求c 的取值范围;(4)若 a 、b 均为整数,c=16,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个.【答案】(1)16;(2)见解析(3)7 < c < 14 ;(4)8【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列出不等式的即可求解;(3)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列出不等式的即可求解;(4)依次数出可能的三角形的三边,即可判断.【详解】(1)当∆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c 取最小值为48÷3=16; (2)∵c = 3a ,a+b+c=48,∴b=48-4a,∵c+a>b,c-a<b即a+3a>48-4a,3a-a<48-4a,解得6 <a< 8 ;(3)∵a -c= 10,a+b+c=48,∴a=c+10,b=38-2c,∵a+c>b,a-c<b即c+10+c>38-2c,c+10-c<38-2c,解得7 <c< 14 ;(4)根据c=16,a+b+c=48,故所以的情况如下:16,16,16;15,16,17;14,16,18;13,16,19;12,16,20;11,16,21;10,16,22;9,16,23;故为8个.,【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xcm、(x+2)cm、(x+5)cm.它的周长不超过37cm.求x的取值范围.【答案】3<x≤10.【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以及周长不超过37cm列出不等式组,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解:∵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xcm,(x+2)cm,(x+5)cm,它的周长不超过37cm,∴252537 x x xx x x+++⎧⎨++++≤⎩>,解得:3<x≤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不等式组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列出不等式组.4.如图,已知ABC ∆,按要求作图.(1)过点A 作BC 的垂线段AD ;(2)过C 作AB 、AC 的垂线分别交AB 于点E 、F ;(3)15AB =,7BC =,20AC =,12AD =,求点C 到线段AB 的距离.【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点C 到线段AB 的距离为285. 【解析】【分析】(1)、(2)根据几何语言作图;(3)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1122AB CE BC AD =,然后把15AB =,7BC =,12AD =代入计算可求出CE .【详解】解:(1)如图,AD 为所作;(2)如图,CE 、CF 为所作;(3)1122ABC S AB CE BC AD ∆==, 71228155BC AD CE AB ⨯∴===, 即点C 到线段AB 的距离为285.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以及三角形高线的定义,熟练掌握面积法求高线是解题关键.5.已知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P a b c b a c a b c =+----+-+.(1)化简P ;(2)计算()P a b c -+.【答案】(1)a b c +-;(2)2222a b c bc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到a+b >c ,a+c >b ,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即可去掉绝对值符号,从而化简.(2)将P 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1)由三角形三边关系知a b c +>,a c b +>,故0a b c +->,0b a c --<,0a b c -+>,||||||P a b c b a c a b c ∴=+----+-+a b c b a c a b c =+-+--+-+a b c =+-,(2)()P a b c -+()()a b c a b c =+--+222a ab ac ab b bc ac bc c =-++-+-+-2222a b c bc=--+.【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绝对值,整式的加减,绝对值,解题关键在于灵活运用各计算法则. 6.如图,已知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中线,AB=3cm,AC=4cm,BC=5cm,∠CAB=90°,求:(1)AD的长;(2)△ACE和△ABE的周长的差.【答案】(1)AD的长度为125cm;(2)△ACE和△ABE的周长的差是1cm.【解析】【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求解即可;(2)先按图写出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再作差计算即可.【详解】解:(1)∵∠BAC=90°,AD是边BC上的高,∴12AB•AC=12BC•AD,∴AD=341255AB ACBC⨯==(cm),即AD的长为125cm;(2)∵AE为BC边上的中线,∴BE=CE,∴△ACE的周长﹣△ABE的周长=AC+CE+AE﹣(AB+BE+AE)=AC﹣AB=4﹣3=1(cm),即△ACE和△ABE的周长的差是1cm.【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斜边上的高和三角形的中线等知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型.7.如图,点D与点E分别是△ABC的边长BC、AC的中点,△ABC的面积是20cm2.(1)求△ABD与△BEC的面积;(2)△AOE与△BOD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答案】(1)10,10;(2)相等,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要计算△ABE与△BCE的面积,可设点A到边BC的高为h,则S△ABD=12 BD·h,S△ACD=12CD·h;再根据中点的定义得BD=CD,然后利用等量代换即可得到S△ABD=S△ACD,同理S△ABE=S△BCE,再结合△ABC的面积即可解决;(2)结合上面的推理可得S△ABE=S△ABD,再根据图形可知S△ABE=S△ABO+S△AOE,S△ABD=S△ABO+S△BOD,【详解】(1)可设点A到边BC的高为h,则S△ABD=12BD·h,S△ACD=12CD·h,∵点D是BC边的中点,∴BD=CD.∴S△ABD=S△ACD,同理S △ABE =S △BCE ,∴S △ABD =S △BCE =12S △ABC =12×20=10(cm 2). (2)△AOE 与△BOD 的面积相等,理由如下.根据(1)可得:S △ABE =S △ABD ,∵S △ABE =S △ABO +S △AOE ,S △ABD =S △ABO +S △BOD ,∴S △AOE =S △BOD .【点睛】此题考查中点的定义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定义及公式是解题的关键;8.已知三角形三边长为a 、b 、c ,且-+--a b c a b c += 10,求b 的值【答案】b=5【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a+b >c ,a−b <c ,再去绝对值即可.【详解】解:∵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a+b >c ,a−b <c , ∴-+--()210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b +=+----=+--++==,∴b=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时注意: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9.在△ABC 中,AB ﹦9,BC ﹦2,并且AC 为奇数,那么△ABC 的周长为多少?【答案】20【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找到AC 的取值范围,由AC 为奇数求出AC 长度,即可求出三角形周长.【详解】解:∵AB﹣BC<AC<AB﹢BC,(三角形三边关系)∴9﹣2<AC<9﹢2,即7<AC<11又A C为奇数,∴A C﹦9∴△ABC的周长﹦9+9+2﹦2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周长,属于简单题,熟悉三边关系是解题关键. 10.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1)△ABC中,∠A=30°,∠C=∠B;(2)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答案】(1)锐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解析】【分析】根据角的分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即可.【详解】(1)∵∠A=30°,∠C=∠B,∠A+∠C+∠B=180°,∴∠C=∠B=75°,∴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2)∵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可求得每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0°,60°,90°,∴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分类问题.11.如图所示,∠1=∠2=∠3=∠4=24°,根据图形填空:(1)是∠2的3倍的角是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2)是∠AOD 的12的角有_________个; (3)射线OC 是哪个角的3等分线?又是哪个角的4等分线?【答案】(1)∠A0E 、∠BOC ;(2) 4个;(3)OC 是∠AOE 的3等分线,是∠AOB 的4等分线.【解析】【分析】(1)根据∠1=∠2=∠3=∠4,找出是∠2的3倍的角可以解题;(2)根据∠1=∠2=∠3=∠4,找出图中哪些角是∠AOD 的12, (3)根据∠1=∠2=∠3=∠4,找出射线OC 是哪个角的三等分线、四等分线.【详解】解:(1)1234∠=∠=∠=∠12332AOE ∴∠=∠+∠+∠=∠同理:42332BOC ∴∠=∠+∠+∠=∠(2)4个;(3)∵∠1=∠2=∠3,∴OC 是∠AOE 的三等分线.同理:OC 是∠AOB 的四等分线.【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度数的计算,考查了角平分线和三等分线的定义,本题中不要漏解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①,∠AOB=∠COD=90°,OM 平分∠AOC ,ON 平分∠BOD .(1)已知∠BOC=20°,且∠AOD小于平角,求∠MON的度数;(2)若(1)中∠BOC=α,其它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3)如图②,若∠BOC=α,且∠AOD大于平角,其它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答案】(1)∠MON=90°;(2)∠MON=90°;(3)∠MON=90°.【解析】【分析】(1)由∠AOB=∠COD=90°,∠BOC=20°,可得∠MOC=∠BON的度数,可得∠MON的度数:(2)同理由∠AOB=∠COD=90°,∠BOC=α,可得∠MOC=∠BON的度数,可得∠MON的度数:(3)由∠AOB=∠COD=90°,∠BOC=α,可得∠AOC=∠BOD=90°+α,∠MOC=∠BON=45°+α可得∠MON 的度数:【详解】解:(1)∵∠AOB=∠COD=90°,∠BOC=20°,∴∠AOC=∠BOD=90°﹣20°=70°.∵OM平分∠AOC,ON平分∠BOD,∴∠MOC=∠BON=35°,∴∠MON=∠MOC+∠COB+∠BON=35°+20°+35°=90°;(2)∵∠AOB=∠COD=90°,∠BOC=α,∴∠AOC=∠BOD=90°﹣α.∵OM平分∠AOC,ON平分∠BOD,∴∠MOC=∠BON=45°﹣α,∴∠MON=∠MOC+∠COB+∠BON=45°﹣α+α+45°﹣=90°;(3)∵∠AOB=∠COD=90°,∠BOC=α,∴∠AOC=∠BOD=90°+α.∵OM平分∠AOC,ON平分∠BOD,∴∠MOC=∠BON=45°+α,∴∠MON=∠MOC﹣∠COB+∠BON=45°+α﹣α+45°+=9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及角度间的计算.13.如图,在△ABC中,D,E是BC,AC上的点,连接BE,AD,交于点F,问:(1)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并把它们表示出来.(2)△BDF的三个顶点是什么?三条边是什么?(3)以AB为边的三角形有哪些?(4)以F为顶点的三角形有哪些?【答案】答案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定义以及三角形有关的角和边概念分别得出即可.试题解析:(1)8个:△ABC,△ABF,△ABE,△ABD,△BDF,△AEF,△ACD,△BCE;(2)三个顶点:B,D,F;三条边:BD,BF,DF;(3)△ABC,△ABF,△ABD,△ABE;(4)△ABF,△BDF,△AEF.【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有关定义,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14.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像下图中所示的那样,钉上两条斜的木条,即图中的AB,CD 两个木条,这是根据数学上什么原理?【答案】三角形的稳定性【解析】试题分析:用木条固定门框,即是组成三角形,故可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释.如图加上AB,CD两个木条后,可形成两个三角形,防止门框变形.故这种做法根据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15.如图,ABCD是四根木条钉成的四边形,为了使它不变形,小明加了根木条AE,小明的做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答案】小明的做法正确,理由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可得出答案.小明的做法正确,理由:由三角形的稳定性可得出,四边形ABCD不再变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教案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教案汇总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4.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1.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2.能从图中识别三角形.3.通过度量三角形的边长的实践活动,从中理解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难点:1.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2.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教学过程一、看一看1.投影:图形见章前P1图.教师叙述: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看条件许可, 可以把古埃及的金字塔、飞机、飞船、分子结构……的投影,给同学放映)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上天的飞船,从宏大的建筑如P68-69的图,到微小的分子结构, 处处都有三角形的身影.结合以上的实际使学生了解到:我们所研究的“三角形”这个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之中.学生活动:(1)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三角形.(2)选派代表说明三角形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2.板书:在黑板上老师画出以下几个图形.(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图:区别三条线段是否存在首尾顺序相接所组成的.图(1)三条线段AC、CB、AB是否首尾顺序相接.(是)(2)观察发现,以上的图,哪些是三角形?(3)描述三角形的特点:板书:“不在一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教师提问:上述对三角形的描述中你认为有几个部分要引起重视.学生回答:a.不在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b.首尾顺次相接.二、读一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第一部分至思考,一段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三角形?(2)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内角?有几个顶点?(3)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________.(4)三角形ABC的边AB、AC和BC可用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为________.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三边,AB可用边AB的所对的角C的小写字母c 表示,AC可用b表示,BC可用a表示.三、做一做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同学们在画图计算的过程中,展开议论,并指定回答以上问题:(1)小虫从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有如下几条路线.a.从B→Cb.从B→A→C(2)从B沿边BC到C的路线长为BC的长.从B沿边BA到A,从A沿边C到C的路线长为BA+AC.经过测量可以说BA+AC>BC,可以说这两条路线的长是不一样的.四、议一议1.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3.三角形三边有怎样的不等关系?通过动手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五、想一想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几类?六、练一练有三根木棒长分别为3cm、6cm和2cm,用这些木棒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分析:(1)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 关键在捡判定它们是否符合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符合即可的构成一个三角形,看不符合就不可能构成一个三角形.(2)要让学生明确两条木棒长为3cm和6cm,要想用三根木棒合起来构成一个三角形,这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应介于3cm和9cm之间,由于它的第三根木棒长只有2cm,所以不可能用这三条木棒构成一个三角形.错导:∵3cm+6cm>2cm∴用3cm、6cm、2cm的木棒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错因: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里3+6>2,没错,可6-3不小于2,所以回答这类问题应先确定最大边,然后看小于最大量的两量之和是否大于最大值,大时就可构成,小时就无法构成.七、忆一忆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边、角、顶点)2.会用符号表示一个三角形.3.通过实践了解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八、作业课本P8习题11.2第1、2、6、7题.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析纸,画图等实践过程,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2.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通过画图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及所在直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等都交于一点.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 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2.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与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难点:1.三角形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区别,三角形的高与垂线的区别.2.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3.不同的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关系.教学过程一、看一看把下面图表投影出来:1.AD是△ABC的BC上的中线.2.BD=DC=BC.1.AD是△ABC的∠BAC的平分线.2.∠1=∠2=∠BAC.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1-72的课文.2.仔细观察投影表中的内容,并回答下面问题.(1)什么叫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与垂线有何区别和联系? 三角形的高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而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这条垂线是直线.(2)什么叫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两点的线段与过两点的直线有何区别和联系?三角形的中线是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 而过两点的直线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代表的是线段,另一个却是直线.(3)什么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平分线有何区别和联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 这个角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而角平分线指的是一条射线.3.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代表线段还是代表射线或直线?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都代表线段, 这些线段的一个端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另一个端点在这个顶点的对边上.二、做一做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三角形,并在这个三角形中画出它的三条高.( 如果他们所画的是锐角三角形,接着提出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哪里?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那里?)观察这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位置有何关系?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锐角三角形三条高交点在直角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点在直角三角形顶点,而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三角形,并在这个三角形中画出它的三条中线.( 如果他们所画的是锐角三角形,接着让他们画出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看看这些三角形的中线在哪里)?观察这三条中线的位置有何关系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它们交于一点,这个交点在三角形内.3.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并在这三角形中画出它的三条角平分线,观察这三条角平分线的位置有何关系?无论是锐角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它们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并且交于一点.三、议一议通过以上观察和操作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并加以总结且与同伴交流.四、练习1.课本P5,练习1.2.2.画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五、作业1.P8-P9 习题11.1第3.4.8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3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实地操作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重点: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产、生活的实际应用难点:准确使用三角形稳定性于生产生活之中课前准备:小木条8个,小钉若干教学过程:一、看一看,想一想课本P6投影出来二、做一做1、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2、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三、议一议从上面实验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伴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 第11.1节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同步测试一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
(1)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 分别是 ;
(2)△ABC 的三个顶点是 ; 三个内角是 ;
(3)∠B 是哪些三角形的内角 ;
(4)AC 是哪些三角形的边 ;
(5)∠B 是 △ABC ,△ABE ,△DBC 中 、 、 边的对角;
(6)AC 分别是△AOC ,△ADC ,△AEC ,△ABC 中 ∠ 、∠ 、∠ 、 ∠ 的对边.
2.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 和5cm ,第三边的长为xcm ,则x 的取值范围
是 .
二.选择题
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cm, 2cm, 4cm
B.8cm, 6cm, 4cm
C.12cm, 5cm, 6cm
D.2cm, 3cm, 6cm
2.现有两根木棒,它们的长度分别是20cm 和30cm ,若不改变木棒的长度,要钉成一个三角形,则应在下列四根木棒中选取( )
A.10cm 的木棒
B.20cm 的木棒
C.50cm 的木棒
D.60cm 的木棒
3.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6,第三边的长为奇数,那么第三边的长是( )
A.5或7
B.7或9
C.3或5
D.9
三.解答题
1. 小明制作一个三角形铁丝架,现在有两根铁丝,长度分别是3cm 和5cm ,
(1)小明如何选用第三根铁丝,能确定它的长度吗?能确定它的长度范围吗?
(2)如果第三根铁丝的长度要求是整数,小明有几种选择?
2. 五条线段长分别是1cm 、2cm 、3cm 、4cm 、5cm 以其中三条线段为边长组成1题图C
三角形,有几种选法?为什么?
3. 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周长为16cm,三角形的一边长4cm,求其它两边长.
答案
一、填空题
1、(1)8, △ABC, △ABE, △ADO, △ADC, △BDC, △AOC, △△BEA, △EOC
(2)点A,点B,点C, ∠B, ∠BAC, ∠ACB (3)△ABE,△BDC,△ABC
(4)△AEC,△ADC,△ABC,△AOC (5)AC,AE,DC
(6)∠AOC,∠ADC,∠AEC,∠ABC
2、1<x<9
二.选择题
1、B
2、B
3、A
三.解答题
1、(1)不能确定它的长度,可以确定它的长度范围为:2cm<x<8cm
(2)小明可以有五种选择,选择长度分别为3cm,4cm,5cm,6cm,7cm
2、有3中选法可以组成三角形,分别为:①2cm,3cm,4cm②3cm,4cm,5cm
③2cm,4cm,5cm
3、6cm和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