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

合集下载

地图等高线

地图等高线

选点:水库/港口/海滨浴场 (2011新课标) 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 约 B A.15m ① B.40m C.90m ② D.65m 0 50m
50

40

50
等高线 /m 河流、池塘 聚落
选点:水库/港口/海滨浴场 海水深(等深线密集);陆域平坦(等高线稀疏) 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 ④ ①
基本地形: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
海拔500M以下,等高线较密集
基本地形: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
海拔500M以上,等高线较密集
判读:地形特征/河流特征 五种基本地形
平原: 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
高原: 500米以上,等高线边缘密集,顶部稀 疏,数值外小内大 盆地: 等高线闭合,中间低四周高
选线:交通线路/引水路线
假如在甲村和乙村间修建一条公路,经过A 处还是B处施工较为容易?为什么? B
选线:交通线路/引水路线
(2008年天津)为把铝土矿石运到火车站,计划修 一条公路,合理的选线是a、b、c、d中的 C A.a B.b C.c D.d
选线:交通线路/引水路线 由高到低,水能自流;距离较短,建设成本低。 计划引河水到C处,AC和BC中,哪条线路较合 理并说明理由
甲 4℃
B
-4℃


2℃
-2℃ 0℃
知识体系
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
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点 三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四 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 五 等高线地形图的运用
六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运用:选点/选线
请为水库、公路线选择合理的位置
选点:水库/港口/海滨浴场 库区位置: “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大坝位置:盆地或洼地出口的最窄处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5千米
例1.(2003年上海春季高考题)
根据图中的比例尺估算, 黄兴公园的面积约为 (C ) A. 6000m2 B. 60000m2 C. 600000m2 D. 6000000m2
640×960=614400
(3)比例尺的大小:
A、0 500千米 B、1:500000 =5千米 C、图上一厘米表示实地距离50千米
比较A、 B 、C三图比例尺的大小
B>C>A
(3)比例尺的大小:
比例尺的大小要看整个分值的大小,分母越 大,比例尺越小。(将比例尺化成数字式的 分式形式) 1 1
40000000
>
800000000
• 在同样大小的两幅地图上,比 例尺越 大 ,图上所表示的范围 越 小 ,所反映的内容 8848 越 详细;比例尺越 小 ,图上 所表示的范围越 大 ,所反映的 内容越 简略 。
1、等高线的绘制
等高面

H
等高距
H
H
等高线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坡陡的 地方
400 300
坡缓的 200 地方
100
等高线密集 。
等高线 稀疏 。
等高线的特点
1、同线等高 2、闭合曲线 3、等高距一致 4、没有交叉 5、疏密反映陡缓
3、等高线地形图的主要特点:
(1)同线等高(一般用米作单位,0表示海平面,负值 表示低于海平面) (2)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等高距 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但并不一定在一幅图内闭合。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陡崖处重合。 (5)示坡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垂直于等高线指向下 坡方向的短直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2024中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板块一地球与地图主题二地图微专题 生活中等高线地形图的一般应用

2024中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板块一地球与地图主题二地图微专题 生活中等高线地形图的一般应用

板块一 地球与地图
主题二 地图 微专题 生活中等高线地形图的一般应用
返回目录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能够在校内、校外的真实环境下,运用所学知 识和地理工具,通过地理实践活动,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人们生产生活的状态, 尝试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返回目录
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可结合等高线分布特征、疏密程度、凸出方 向等进行分析,并结合使用目的进行选址4)测得李村此时气温为20℃,只考虑地形因素,丙山峰的气温最低不低于__1_7_℃。
返回目录
例2 结合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 下列问题。 (1)甲、乙两村之间的直线距离是1.3 厘米,两村之间的实际距离是_0_._6_5_千米; 两村之间计划修建乡村公路,适宜选择 ②③两条路线中的__②__路线,理由是__沿_ _等__高__线__修__建__,__坡__度__平__缓__,__工__程__量__小__,__行__ _车__安__全__。 (2)为了解决丁村庄的用水问题,计划在④处修建100米的大坝,必须搬迁的村庄 是__丙__,理由是_丙__地__位__于__大__坝__上__游__盆__地__内__,__海__拔__低__于__1_0_0_米__,__大__坝__修__建__后__会__被__淹__没__。
返回目录
【千年帝都美名扬】 (1)“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历代古都均分布在__河__流__沿__岸__,这里 的优势是__地__形__平__坦__、__水__源__充__足__、__土__壤__肥__沃__等__。 【老君山风景秀丽】 (2)老君山景区登山道路多与等高线平行,主要是为了__降__低__坡__度__。钟灵索道是 沿着__山__脊__(山体部位)修建。
返回目录
(3)①处的地形部位是__陡__崖__,适宜开展的体育运动是__攀__岩__、__蹦__极__。 (4)为预防森林火灾,在A山峰建设了火情瞭望塔。该天发现B山峰有烟飘向A山 峰,可知此时的风向是__东__南__风__。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课件

(图1)中Q地 等的高离海距拔为越A可1.0大9能0米0为,,米说瀑( 布明的) 落等差高为7B线2米.。1越0稀0米疏,坡度越缓;交点间的距离越小,说明等高线越密
((22))桥 比梁例附尺集近和,C河等坡岸高.2度与线0山疏0较峰密米的程陡高度。相同因,等D此高距.M3不0同10处,则米相坡同度的水陡平范,M围2等处高距坡越度大,坡缓度,越P大1;>等P高2距,故越小选,坡度A越项小。。 第(2)题,
(2018·湖北武汉模拟)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
成第3~4题。
3.该地最大相对高度最接近( )
A.600米 B.650米
C.700米 D.800米 4第.甲3题、,读乙图间,根修据建图一中条数山值区判公断路,等, 高距是100米,图中海拔最高处是左下 关闭 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 ( ) A角.山方峰案,1海B拔.方为案7020~800米,海拔最低处在右上角,海拔为0~100米,高差为 C60.方0~案8030米D.,方所以案该4 地最大相对高度最接近800米。第4题,根据山区修路
-1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例1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 为72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关闭
第(A1.)9题0米,先根据题B目.2提30供米的信息确定图中每条等高线的数值,注意河流一 C.340米 D.420米
般发(2)育桥在梁河附谷近中河。岸山与峰山海拔峰5的80高米,等高距为100米,推断山峰到Q地各等 高线差数最值接依近次( 为50)0米、400米、300米、300米、400米,所以Q点海拔 大于A.420600米米。第(2B)题.31,根0米据河流穿过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知桥梁位于瀑 布的C.下36游0米,二者位D于.两41条0米300米等高线之间,海拔为200~300米,又因瀑布

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

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

初中地理:等⾼线地形图什么是等⾼线地形图?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线,所以说等⾼线地形图上标出的数值指的是海拔⾼度。

等⾼线地形图数值越⼤,代表海拔⾼度越⾼;数值越⼩,代表海拔越低。

相对⾼度的计算相对⾼度:某个地点⾼出另⼀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求②④之间⾼度差如图所⽰:②的海拔⾼度⼤于500⽶、⼩于550⽶,④海拔⾼度⼤于800⽶、⼩于850⽶,②④相对⾼度范围:250<H<350什么是等⾼距?等⾼距指的是相邻两条等⾼线数值之差。

等⾼距是100⽶等⾼距是50⽶等⾼线的分布在等⾼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

坡陡的地⽅,等⾼线密集;坡缓的地⽅,等⾼线稀疏。

AB段等⾼线密集,AC段等⾼线稀疏通过等⾼线分布的稀疏、密集程度,可以选择省⼒的登⼭路线。

如下图选择CA段登⼭。

CA段等⾼线稀疏,坡度较缓⼭体部位(地形部位)通过等⾼线的特征,可以识别⼭峰、⼭脊、⼭⾕、陡崖和鞍部。

⼭峰:等⾼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峰注意:⼭峰与盆地的区别,⼭峰是中间⾼、四周低,盆地是四周⾼、中间低。

⼭脊:等⾼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脊⼭⾕:等⾼线的弯曲部分向⾼处凸出。

⼭⾕注意:很多⼈容易把⼭脊和⼭⾕混淆,定义掌握不准,推荐⼀个记忆⼝诀“低脊⾼⾕”。

低脊⾼⾕:等⾼线往海拔低处弯曲的的是⼭脊,往海拔⾼处弯曲的是⼭⾕。

这⾥还要注意⼀点的是有学⽣认为地图的上⾯就是海拔的⾼处,地图的下⾯就是海拔低处,这样理解是不对的。

判断海拔的⾼低,我们是通过等⾼线的数值。

例如下图:左图是⼭脊,右图是⼭⾕陡崖:等⾼线重叠的部位。

陡崖鞍部:位于两个⼭峰之间,形状像是马鞍。

鞍部等⾼线地形图的运⽤在等⾼线地形图的考察中,⼀般有下列⼏个应⽤考察:⼀是选择登⼭路线,为了省⼒,⼀般选择等⾼线稀疏的。

⼆是判断河流存在,河流⼀般存在于⼭⾕中。

⼭⾕中存在河流三是瀑布位置,⼀般存在于陡崖附近;进⾏攀岩活动,选择在陡崖。

陡崖处有瀑布,适合攀岩等极限活动四是⽔库⼤坝选址,尽量选在最窄处,⼯程量⼩。

地图三要素及等高线地形图_课件

地图三要素及等高线地形图_课件

练习4、下列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9° 42°30′ 10° 132°133° 134° 135° 34° 33°
A
41°30′
方法:取 1 厘米 线段,测量四幅
A
80° 10° 8° 6° 20° 82° 24°
B
72° 68°
图,在 1 厘米线段 内跨纬度少者为 大比例尺。
16°
C
D
(2)小地形类型
山顶
陡崖 山顶 鞍部
山谷 山顶
鞍部
山脊
山谷
山顶
洼地
山顶
盆地(洼地)
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
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
100 200 300 100 200 300
山地
盆地
山 脊
山 谷


山脊
山谷
等高线数值凸向低值
等高线数值凸向高值
难点一
向高度小的方向突出 中心点高于两侧点;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b、根据经纬网比较比例尺大小 C )
3° 4° 15° 5° 10°
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26°
方法:
A
25° 10°
B
经纬度间隔相同
的网格,间隔所跨
经纬度越多,表示 的范围越大,比例 尺越小。
25°29′ 25°30′ 11°26′
20° 25° 5°
C
11°25′
D

高考第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地球地图
第二讲 地 图
比例尺
一、地图三要素
方向 图例和注记
地 图
二、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

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
⑧ 两个相邻山顶之间的部分叫鞍。鞍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 的最低处。
在地形图上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如下
地形 名称
特征
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 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盆地 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从中心向四周升高
丘陵 高原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 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判断在下面四图中,坡度最陡的一幅是( B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等高距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
不同等高线图上如何判断坡度大小?
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
2、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
3、根据比例尺判断
(A )
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 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BD )
①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①P为山坡上洼地 ②Q为山坡上洼地
③P为山坡上小丘 ④Q为山坡上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C
②若b海拔高度为200米,a海拔高度为300米,
则P、Q处的海拔高度为
①200<P<300 ②300<P<400 ③100<Q<200 ④200<Q<300
C
A.①② B.①③
判断气候特征
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变化,山地应考虑迎风坡、背风坡 的区别。盆地、谷地不易散热,易出现大气污染事件,盆地有时也 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1)选“点” 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 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坝址应建在等高线 密集的河流峡谷处;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地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海港 码头应选择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港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 造成航道淤塞。

第一章 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

第一章  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

高考总复习第1轮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c.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 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高考总复习第1轮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3.等高线地形图中高度的判断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两地之间的海拔,就可以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H 相= H 高-H 低。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如图中甲处,假设 n 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Δd 为等高距,H 大为重 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 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中 n=4,Δd =100 m,H 大=400 m,H 小=100 m,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
含义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
一般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相对高度是一个定值 同图等距
(等高距)
闭合曲线 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重合为崖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但在陡崖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两条等高线间距越大,等高线越稀疏, 疏缓密陡
高考总复习第1轮 地理
返回导航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高考总复习第1轮 地理
图1
返回导航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图2
1.“雪如意”大跳台与停止区的最大高差约为( )
A.96 m
B.136 m
C.236 m
D.336 m
2.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选址在山坡间的凹地中,主要考虑( )
A.减小风力
B.赛场排水
C.增大高差
高考总复习第1轮 地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地图缩放的计算中注意的问题
地图缩放的计算往往会出现错误: “放大(缩小)”,“放大到(缩小到)” 和“放大了(缩小了)”不分。
“放大”或“放大了”2倍,都是原为1, 现为3。“放大到”2倍,是原为1,现为2. 同样,“缩小”或“缩小了”8/10,原图为 10/10,现为2/10,“缩小到”8/10,则原 为10/10,现为8/10。

4、表现形式 数字式
1 500000
或1:500000


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5千米

线段式
比例尺越大,图上表示的实地范围越___小_______,

图幅相同 但表示的内容越_详____细_____。比例尺越小,则表示
大小与范围、

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内容的关系

相同实地 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反映的内容越_详____细_____;
范围 比例尺越小,图幅越小,反映的内容越_简____略_____
(2016·乌鲁木齐一模)为了遏制全球变暖,联合 国气候变化大会每年召开一次,2013年11月11日 气候变化大会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2014年12月1 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读图,完成3~4题。
3.与图甲比较,图乙( C )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 较大 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 较小 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 较大 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 较小
①▲
②1 729
③天堂寨
④▲和1 729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二、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甲地 海拔为1000米
500米 甲乙两地的相对
高度为500米
乙地 海拔为500米
500米
1000 米
海平面
看 一 看
高程:与海拔、绝对A 高度等概念的含 义完全相同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值
问题:观察陡崖处的等高线是否相交?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那么该如何计算陡崖高度呢??
(2)两地的相对高度的计算
⑴公式:(n-1)d<△H<(n+1)d
两地之间的等高线数值必须是递增或递减
如图中A-B之间 的相对高度是?
200<△H<400
假设等高距为d,重叠等高线的条数为n,重 叠等高线中最高等高线的海拔为H大,最低等 高线的海拔为H小
2.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Hale Waihona Puke 100100100
200 100
100 200
200 200 100
100
100
坡陡的 地方
等高线原理

400
坡缓的
300 20地 0 方
100
等高线 密集 。 等高线 稀疏 。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各种地形(小地形)的等高线形态: 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③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后图幅面 积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 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 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 变化
变化后的 比例尺
变化后的 图幅
将原来比例 尺缩小到 1倍 n
为原来比例 尺的 1 倍
缩小的图幅为原来的

n
n
将原来 为原来比例 缩小后的图幅为原来
⑴相对高度:(n-1)d≤△H<(n+1)d
地图三要素 认识比例尺
1、概念: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 (详略程度)
2、公式:比例尺= 图上距离 ( B= T )
实地距离
S
3、三种表现形式的转换:(1)图上距离和实
地距离单位要统一,千米转换成厘米加5个0;
厘米转成千米去掉5个0.(2)三种比例尺要灵
活转换。1公里=1千米=1,000米=100,000厘
2.读“经纬网图”,确定方向。
S W
S
E
E
E
(1)甲在丙的__东_北__方向, 丙在甲的_西__南_方向。 (2)乙在丙的__西_北__方向, 丙在乙的_东__南_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 地图上地理事物的名称、性质、 属性或数据等的文字或数字。
当堂训练
1、下图中,属于注记的是( B )
• 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大小的判 断。等高距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坡 度越大;反之坡度越小。
4.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 为( D ) A.① B.② C.③ D.④
当堂训练
1.读“经纬网图”,确定方向。
N N S
(1)A在B的_正__北___方向,B在A的_正___南__方向。 (2)C在D的_正__西___方向,D在C的_正___东__方向。 (3)A在D的_西__北___方向,D在A的_东___南__方向。
比例尺缩小 尺的
1 倍 ( 1- 1 )倍
n
n

( 1-
1 n

• 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 (1)量算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计算出的实地距离应换算成千米或 米表示。
• (2)计算面积 • 实地面积=图上面积÷地图比例
尺的平方
• (3)比例尺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应用
• 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比例尺所表示 的两点间的实地距离,是两点之间的 水平距离,它不考虑两点之间地势的 高低。
关于两图中河湖补给关系的说法,正确 的是( B ) A 甲河补给A湖 B A湖补给甲河 C B湖补给乙河 D 乙河属于外流河 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
(三)鞍部与陡崖
鞍部
A
B
问题:鞍部左右两侧等高线是闭合还是不闭合?等高线 数值大小是否相等?
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海拔相等。 两峰各对,鞍部居中
火山锥 等高线封闭,呈较有规 律的环状,上密下疏。 突出特点为中心海拔突 然降低。
等高线闭合,海拔中高周低
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
(二)山脊与山谷
山脊:中部海拔较两侧高;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
凸低为高
分水岭
集水线
问题:观察山谷等高线海拔向中心升高还是向两侧升高? 观察A′点较C′、B′、E′、D′海拔高还是低?
山谷:中部海拔比两侧低;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
凸高为低
读图,回答题.河流在山谷中;凸高为 底
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的缩放要特别注意“扩大”与“扩大 到”“缩小”与“缩小到”的区别
1,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 x n 2,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 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 x (n+1)
3将原比例尺缩小到n倍,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 x 1/n 4将原比例尺缩小n倍, 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 x (1-1/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