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实验报告(二)

合集下载

地质学实习实验报告

地质学实习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本次地质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将课堂上学到的地质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实习,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并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实习是在XX地质公园进行的,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和地质现象,是进行地质学实习的理想地点。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多个地质景点,如断层、岩层、火山口等,并进行了实地观察和测量。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1. 实地观察和测量在实习期间,我们使用了地质罗盘、测量仪等工具,对地质现象进行了实地观察和测量。

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并记录了不同地质层的颜色、厚度和接触关系等。

2. 岩层和断层的识别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岩层和断层。

我们观察了不同岩层的颜色、质感和层理结构,并学会了如何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岩层的年代和形成环境。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识别断层,并观察了断层的特征,如断层擦痕、断层泥等。

3. 地质现象的解释和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观察了地质现象,还学会了如何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

我们通过观察断层、岩层和火山口等地质现象,了解了地质作用的过程和机制,并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现象与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相结合。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观察了许多地质现象,还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工具进行实地测量。

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将课堂上学到的地质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岩层和断层,并了解了地质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更加关注地质学的研究和应用。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并学会了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我们相信,这次实习对于我们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标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教学环节,同学们通过此次野外实习,要求能够进一步巩固地质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会和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考察鉴别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为学习《土壤学》、《土地管理学》、《小城镇规划》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20xx年12月18日三、实习路线:学校----金马河大桥----映秀镇----都江村四、实习工具:铁榔头、稀盐酸五、指导老师:吴德勇老师、郑子成老师六、实习要求:1、深入认识和了解温江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区地质地貌所属类型、形成原因和如何合理地加以利用;3、能够清楚地质地貌与生产利用的关系,以及某些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必须的防御措施。

七、川渝地质地貌:川渝面积57万km2,分为东部地台区和西部地槽区,其中东部包括四川盆地和盆周山地,西部包括甘孜、阿坝及凉山洲的部分。

(一)地质构造1、东部地台区。

从元古代代早期,由于吕梁运动、晋宁运动和澄江运动,形成盆地的雏形。

龙门山以东,形成的褶皱较低,褶曲起伏较小。

a、构造盆地(1)盆地西部①龙门山山前坳陷,龙门山和龙泉山之间盆地界线广元—宝兴—盐源—木里②龙泉——熊坡断褶带,包括龙泉山、丹棱总岗山。

③江油——芦山断褶带(2)盆地中部位于龙泉山和华蓥山之间,形成许多小背斜或称为平缓而较的穹隆构造,倾角较小,产状平缓。

(1)川北深拗大向斜以白垩系地层为主,梓潼为中心,包括三台、绵阳。

(2)宣汉旋转背向斜。

(3)蓬莱镇——南充穹背斜群。

(4)威远穹窿(威远——荥经之间)(3)盆地东部条形褶皱,分布华蓥山大断裂以东,巫山、七曜山以西,形成一系列向斜开阔,背斜狭窄的隔档式构造,北边平行,南部分支,形成扫帚状构造。

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时间:二、实习地点:生态样方调查及植被认知、土壤结构和取样、华南植物园温室。

三、实习内容1植物样方调查1.1样方调查的目的了解植物分布情况。

了解各层植物的种类以及各自的生长情况。

学习用正确的方法调查不同的植物。

通过植物样方调查,找出植物生长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在实际环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虚心学习,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热爱专业、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1.2准备的材料一盘卷尺、一盘皮尺、标本袋、标本夹、绳子、头、绳子、编号牌。

1.3调查过程对于乔木层,我们选取了一个长20米,宽20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观察了一下,确认了样方中乔木。

接下来,我们又数清楚了每种乔木的棵数,并给它们编号挂上了号码牌。

然后我们按照一定得顺序,一棵一棵的测量这些乔木的高度、胸径、冠幅、枝下高以及判断它们的生活力。

并同时将测量的结果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对于灌木层,我们选取了一个长5米,宽5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观察了一下,确认了样方中灌木。

接下来,我们又数清楚了每种灌木的棵数,并给它们编号挂上了号码牌。

然后我们按照一定得顺序,一棵一棵的测量这些灌木的高度、基径、盖度以及判断它们的生活力。

并同时将测量的结果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对于草本层,我们选取了1个长1米,宽1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将样方内的草本植物进行分类,数出各种植物的棵数,接着量出每棵植物的平均高度盖度,并根据它们各自的生长状况判断它们的生活力。

1.4调查的结果2土壤剖面2.1挖土壤剖面剖面的设置、挖掘和观察土壤剖面应设置在代表性较广的地形部位上。

一般挖成1×1.5~2米的长方形土坑,其深度因土而异。

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5篇

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5篇

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5篇篇1一、实习目的与背景本次实习旨在将课堂所学的地质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增强我们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地操作,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地质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本次实习于XXXX年XX月至XX月期间进行,地点位于某地质公园及附近地区。

三、实习内容1. 地质现象观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地点的地质现象进行了全面观察。

包括地貌特征、岩石类型、构造形态、矿产资源等方面。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岩石鉴定与分类通过专业指导,我们学习了岩石的鉴定方法,对常见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进行了详细分类。

此外,我们还采集了部分岩石样本,进行了室内鉴定。

3. 地质剖面测量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地质剖面的测量方法,并对实习地点的地质剖面进行了实地测量。

通过测量数据,我们绘制了地质剖面图,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4. 地质灾害调查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对实习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包括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并对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了解。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对地质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实地操作使我们更加熟悉地质学研究方法。

2. 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3. 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1. 实习时间较短本次实习时间较短,部分内容无法充分展开。

建议延长实习时间,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地质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实习地点单一本次实习地点较为单一,希望今后能够安排多个实习地点,以便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地质特点。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室操作、野外实践等课程内容,以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例3篇

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例3篇

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例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例精选3篇(一)实习报告地质学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地质勘查院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实习内容:在本次地质学实习中,我参与了XX地质勘查院的地质勘查项目,主要任务是进行地质调查、野外勘探和数据分析。

具体实习内容如下:1. 地质调查:我参与了一次地质调查任务,该任务是对某个矿产资源区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地质地貌、岩石、矿石等方面的调查。

我与同事一起前往目标地区,使用各种地质调查仪器,进行了野外采样和观察。

通过对地质样品的收集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层结构、岩石类型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2. 野外勘探:我参与了多次野外勘探任务,通过使用地质勘探仪器和设备,我们对目标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探和探测。

在野外勘探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地质仪器,如测深仪、测斜仪和电阻率仪等,进行地下水资源勘探和地壳构造探测。

通过实地勘探和地质勘探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质情况,并为后续的矿产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3. 数据分析:我参与了一些地质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

通过对地质勘查和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我学会了使用地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对地质数据的分析,我能够确定地质特征、地质过程和地质资源的分布情况。

这对于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地质学实习,我对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实际操作的技巧。

在实习期间,我与导师和同事们密切合作,他们给予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

通过实践活动,我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地质调查和野外勘探中,我学会了使用各种地质仪器和设备,掌握了野外工作的基本技巧。

我也更加了解地质调查的各个环节,从对地质样品的采集到数据的分析,我明白了每一步的重要性。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进一步认识到数据对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性。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至关重要。

2024年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

2024年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

2024年地质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及任务:巩固和加深第二章关于岩石和矿物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了解不同矿物的分类、形态、颜色、解理、硬度和鉴别方法;学会分析不同的岩石,清楚不同分类岩石的形成原因及构成和结构;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习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三、实习地点:土木工程学院楼岩土标本室四、实验内容:1)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 (1).矿物的形态。

包括矿物单体和矿物集合体 (2) .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a)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吸收程度不同的反应,是最明显、最直观的物理性质。

b)光泽:是矿物表面的反射光感。

有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等等 (3)硬度。

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一般用小刀或指甲刻划来大概了解矿物的硬度。

小刀为6~6.5,指甲为2~2.5 (4).解理和断口。

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严格按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为解理。

2)矿物的鉴定步骤 ( 1).首先应先找到矿物的新鲜面,只有矿物的新鲜面才能真是的反映出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特征 ( 2).其次观察、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 3).最后,根据观察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的特征,对矿物进行命名。

一、六种矿物的鉴定过程1. 正长石首先找到正长石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短柱状、板状,颜色是肉红色(可以确定为正长石),在日光灯下或阳光下,有微弱的反光成玻璃光泽,先用指甲刻划,刻划不动说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划,和小刀硬度差不多,所以为6,观察解理面有两向完全解理,近似正交2. 橄榄石首先找到该矿物的新鲜面,然后观察它的形状,粒状,颜色为淡黄绿色至黑绿色,在阳光下观察,有玻璃光泽,用指甲刻划,划不动,所以硬度在2以上,在观察解理面时无解理,贝壳状断口。

由颜色、硬度、形态可知该矿物为橄榄石。

3. 白云石首先找到该矿物的新鲜面,然后观察它的形状,粒状,颜色为灰白色,在阳光下,有微弱的亮光反射为玻璃光泽,用指甲刻划,和指甲硬度差不多,所以为2~3之间,在观察解理面时有三组完全解理面,斜交呈菱面体。

【精华】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

【精华】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华】地质学实习报告三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地籍测量》是一门专业课,是一门尤为重要的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实际动手能力也相当主要。

一、实习目的1、熟练掌握地籍测量的流程及相关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2、熟练掌握地籍调查的程序,地籍草图的绘制,宗地图的绘制。

3、培养测量的组织能力,团队意识,提高各自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熟悉掌握地籍测量的全过程二、实习要求1、对测区布置控制点,对界址点以及相关的地籍要素进行施测和数据处理,对相关的地形要素做到合理取舍。

2、理解界址点的概念,掌握面积量算的方法3、绘制地籍图,并由地籍图编制宗地图4、小组成员必须全部参与各环节,并且要求各成员熟练掌握5、实习过程中不得随意请假,无故不去测量,若有特殊原因,必须向老师请假,并经老师许可才行6、各组成员之间要互相配合,团结一致,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地籍测量的各个实习环节7、组长要负责组织、安排,保证本组成员都能熟悉地籍测量的各个环节,各环节人员轮流替换(并在外业草图上签名)8、成图比例尺为1:500,房屋测量0.5米以上要求测出9、爱护仪器,强化野外作业观念,尽量做到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并在实习过程中注意做好日记,以方便实习结束时写实习报告三、实习任务1、资料整理和上交实习成果(1)每人一份不低于20xx字的实习报告,以电子稿的形式上交;(2)个人提交电子成果(PDF格式)包括:地籍调查表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界址点点之记(3)实习组提交成果——CASS实测外业图(CAD格式,单独发)四、实习地点时间地点:东华理工大学周边黄家湖村时间:20xx.12.27-20xx.1.15五、实习具体内容1、实习准备实习之前召开了动员大会,并且老师给了我们CASS7.0的相关教程视频,让我们进行学习,对GPS的操作学习,学会如何使用GPS 分组 : 三人一组,自行分组,总共分成了12组,各组分别按照要求借好仪器。

地质学实习报告5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5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5篇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范文5篇,欢迎阅读!地质学实习报告1 实习概况: 6月3日参观天河区火炉山;6月4日参观南沙地区小虎岛及开发区采石场。

关键字:花岗岩、泉水、伟晶岩、水对岩石的侵蚀、沙,生物对岩石的破坏、花岗岩装饰品、工程石材、复绿工程自然界存在各种各样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在两天的实习中,我们接触到的岩石主要是岩浆岩和沉积岩。

首先作为背景,介绍一下岩浆岩以及其中的一种——花岗岩。

火炉山的岩浆岩属于侏罗纪时代,南沙旧采石场的岩浆岩属于奥陶纪和寒武纪时代。

我们接触的岩浆岩以花岗岩为典型代表。

岩浆岩种类繁多,根据其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产状和成因等因素的差异,以及他们的过渡情况分类,岩浆岩的已知种类甚至达一千多种。

按化学成分,根据SiO2的含量分类,可以把岩浆岩分成四个大类:超基性岩(SiO266%)。

其中花岗岩属于酸性岩按矿物成分,可分为含正长石,含斜长石,不含长石的几种类型,其中花岗岩属于含正长石的类型。

按岩石结构,根据矿物在岩石体中的颗粒大小,可分为等粒、斑状、玻璃状和碎屑状等形态。

花岗岩颗粒属等粒状或斑状。

这些形态的形成与岩浆岩成因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深成岩由于压力温度高,冷凝慢,形成的结晶颗粒也大;根据岩石所处环境的过渡性,浅成岩所处压力温度条件不及深成岩,所以形成的结晶颗粒较小,成斑状或不明显颗粒状;喷出岩形成时,压力温度条件骤变,几乎不可能形成完成结晶,所以岩石结构一般呈玻璃状或碎屑状。

花岗岩的颗粒特性一般为等粒状或斑状。

实习第一天的地点是天河区火炉山。

主要目的是了解花岗岩。

刚上山,就发现不少人用桶在几个泉水孔下面接泉水,李老师介绍说这些泉水无须处理,可以直接饮用,这是来自湖区的我所不理解的,因为湖区的水,哪怕是地下水也是必须要烧开才能喝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特殊沉积岩类
1.风暴岩:指在风暴天气影响下在水盆地特别是海洋中形成的沉积岩。
2.浊积岩:指浊流沉积行成的各类沉积岩。
【三】实验心得体会
了解了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对主要的沉积岩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它们的行成过程和行成方式。
砾岩类——碎屑直径在2mm以上
砾岩类——碎屑直径在2-0.05mm
粉砂类岩——碎屑直径在0.05-0.005mm
黏土岩类——碎屑直径小于0.005mm
2.火山碎屑岩亚类:主要是火山喷发碎屑由空中坠落就地沉积或经一定的距离的水流冲刷搬运沉积而成的。
(1)火山集块岩:主要由50%以上粗火山碎屑(粒径>64mm)如熔岩碎块等,固结而成的岩石。
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地质学》实验报告(二)
学号
17410130021
姓名
陈雅静
班级
地理科学17-2
课程
类型
实验
周课
时数
2
考核
方法
考查
任课
老师
张静
备注

分数
【一】实验目的
了解主要的沉积岩
【二】实验过程
(一)碎屑岩类
1.沉积碎屑岩亚类:这一类岩石是由母岩风化和剥蚀作用的碎屑物质所形成的岩石,又称陆源碎屑岩。
(1)燧石岩:一种致密坚硬的硅质岩石,俗称火石。
(2)碧玉岩:一种致密坚硬的硅质岩石,主要矿物成分为玉髓,细粒石英,常混入氧化铁等,成红,棕,绿,玫瑰等色,藻遗体组成,硅藻含量可达70%-90%。
(4)磷块岩:通常把含P2O5大于5%-8%的岩石统称磷块岩或磷质岩其结构变化很大,有砂状结构,泥状结构,外表有时似砂岩,页岩和碳酸盐岩,一般需用化学方法鉴别。
(2)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
1.铝,铁,锰质类岩:富含铝、铁、锰质矿物的化学或生物化学岩。Al、Fe、Mn是溶液中活动性较差的元素,往往以胶体形式在原地或海、潮边缘沉积,但在深海盆Fe、Mn等也有大量沉积。
(1)铝土岩:又称铝矾土。主要由三水铝石(AI[OH],)、软水铝石和硬水铝石(AlO[OH])等组成,故根据成分有一水硬铝石、一水软铝石、三水铝石之分。
(2)火山角砾岩:主要由粒径2-64mm的熔岩碎块或角砾(含量50%以上)固结而成的岩石也常含有其他岩石的角砾,多数具有明显的棱角,分选差,大小不等。
(3)凝灰岩:主要由粒径<2mm的火山灰(岩屑、晶屑、玻屑)及火山碎屑等(含量50%以上)固结而成的岩石。分选差,碎屑多具校角。岩石外载有粗糙感,可具清楚的层理。
(2)铁质岩:为富含铁矿物的化学岩或生物化学岩。主要矿物成分有赤铁矿、褐铁矿、菱铁矿等。常混入砂质、黏土、硅质等。致密块状、鲕状、豆状或肾状结构。
(3)锰质岩:为富含锰矿物的沉积岩,一般含锰20%以上即成锰矿。主要矿物有软锰矿、硬锰矿、菱锰矿等,常混入砂、钻土、氧化铁,二氧化硅等杂质。
2.硅,磷质岩类:硅质岩是一种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化学成分的岩石。
(2)白云岩类:指以白云石为主要组份(50%以上)的碳酸盐岩。
(3)泥灰岩类:是碳酸盐岩与粘土岩之间的一类过渡类型岩石。
4.蒸发盐岩类:指由钾,钠,钙,镁等卤化物及硫酸盐矿物为主要组份的纯化学沉积岩又称盐类岩。
5.可燃有机岩类:这是由各种生物(动物,植物)堆积,经过复杂变化所形成的含有可燃性有机质的一类沉积岩,他们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地壳能源矿产。
3.碳酸盐岩类:碳酸盐矿物含量大于50%,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白云石等,常混入二氧化硅,氧化铁,粘土,砂等。常具结晶粒状结构,鲕状结构,豆状结构,生物结构和碎屑结构等。
(1)石灰岩类:一类以方解石为主要组成的岩石,有灰,灰白,灰黑,黑,浅红,浅黄的颜色,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刻动,滴盐酸剧烈起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