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档案学期末复习资料

档案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档案的定义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

”二、档案工作的内容 八个环节之说档案业务工作内容可分为: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检索、编研、利用、统计。

三、档案演变(选择题)(一)甲骨档案(二)金石档案(三)简牍档案(四)缣帛档案(五)纸质档案(六)音像档案(七)电子文件档案实体管理工作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四、档案现象(一)(二)文件转化为档案的三条件:(重要)(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

A、文件内容要求马上办理完毕,并且已经办理完毕。

B、文件内容要求长期执行(办理),但只要完成了文书处理程序也算办理完毕。

C、不需要具体办理,只需完成文书处理程序就算办理完毕。

(2)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

(3)按照一定的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三)档案的本质属性(1)十分丰富,无所不包(2)原始性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或说是原始的历史记录,这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五、档案的种类(一)档案分类涉及三个层面:第一,对档案的认识性分类;第二,档案实体的管理性分类;第三,档案内容信息的管理性分类。

(二)档案的具体分类1.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公务档案是指人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公务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

(名词解释)这类档案归“公家”所有,主要被各级各类档案机构收藏,具体实存形态主要是过去的公务文书。

私人档案是指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为个人。

(名词解释)私人档案归“私人”所有,散存于私人手中,具体实存形态主要是日记、文稿等私人文书。

2.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历史档案是指形成时间较早,离现在较久远且主要起历史文化作用的档案。

(名词解释)现行档案是指形成时间较晚,离现在的时间距离较近且主要起现时性查考作用的档案。

(名词解释)3.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名词解释)文书档案实际上是指行政管理档案;科技档案是指人们在科技、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由纯业务性的科技文件材料转化而成的档案;专门档案是指除文书和科技档案之外的所有在专门活动中形成的档案。

档案学 复习要点

档案学 复习要点

绪论一、档案学的产生1 最早出现于欧洲(1) 1571年,德国,亚克伯.冯.拉明根《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一个完美的登记室》《登记室及其机构的管理》(2)1804,德国,约瑟夫.奥格第一次提出“档案学”名称(3)1885年,法国,朗格鲁《关于档案馆的科学》首次提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2 档案学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1)第一阶段,20世纪20、30至40年代,产生、初步发展出现标志:1935腾固,《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1940,龙兆佛《胆敢管理法》出现背景:“行政效率运动”的促进明清历史档案和学术研究的需要档案教育的创立●特点:●档案学的研究范围限于机关档案●档案学的理论受图书馆学的影响较大●档案学的研究重点在于文书档案管理、历史档案整理等。

(2)第二阶段:20世纪50至80年代,重构与渐进发展时期●表现:●学科体系的形成●专业机构的出现●专著、专刊特点:●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为研究对象●明确的指导思想●借鉴前苏联档案工作理论(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完善与繁荣时期●表现与特点:●分支科目不断建立与完善时期●交叉性综合性研究活跃●注重对新生事物的研究二、什么是档案学1 概念:档案学是以研究档案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三、档案学的学科特点1 综合性与社会性2 实践性与理论性3 技术性和实用性第一章档案概念一、档案的起源(一)中国档案的起源中国文字的产生:传说:仓颉造字三坟五典考古发现:仰韶文化,6000年前龙山文化,45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3000年前殷墟甲骨文国外档案的起源:●古代埃及:第一王朝前(3000年前)文字出现,巴勒摩石碑,泥板档案,纸草档案●两河流域:4000年前,供奉祭祀费用的农场文件,3200年前,图形文字,楔形文字:泥板档案,石刻档案:汉漠拉比法典●资料: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说明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xx大学《档案学》秋期末考核-复习资料答案

xx大学《档案学》秋期末考核-复习资料答案
xx大学《档案学》秋 期末考核-复习资料答 案
汇报人:XX 20XX-01-27
目 录
• 档案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档案收集与整理方法论述 • 鉴定、保管和利用策略探讨 • 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 • 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解读 • 期末复习重点总结与答题技巧
01
档案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档案定义及分类方法

效益评估
对档案开发利用的效益进行评估是必要的。评估指标可以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学 术效益等。经济效益可以通过计算档案利用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来评估;社会 效益可以通过分析档案利用对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来评估;学术效益则可以通
过衡量档案利用对学术研究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来评估。
案例分析:典型机构档案利用成果展示
选择标准
根据档案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 化价值以及利用价值等因素,制定合 理的选择标准,确保收集到的档案具 有保存和利用价值。
档案整理原则与步骤介绍
整理原则
保持档案之间的历史联系,便于保管和 利用,同时注重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
VS
整理步骤
包括分类、组合、排列、编号、编目等, 确保档案整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04
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
数字化技术在档案管理中作用
实现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
数字化技术可以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实现档案信 息的长期保存,避免纸质档案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造成 损坏或丢失。
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的快速检索、复制和传输, 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方便用户利用档案信息。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数字化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档案信息资 源的共享,使得不同地区的用户都可以方便地获取所需的 档案信息。

档案学复习材料

档案学复习材料

档案学复习材料★→绪论←★1、档案产生的条件:条件一: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二:国家的出现是档案产生的直接条件2、1804年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所著《一种档案学理论思想》一书,第一次提出档案学的概念。

★→第一章←★【档案管理工作】是指对处理完毕并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实体及信息进行收集、整合、鉴定、保管、开发和提供利用的一系列业务活动。

【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供保存备查的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

它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也是档案区别与其他信息的主要特征。

【档案的种类】——(书本)形成领域:公务档案、私人档案形成时间和作用:历史档案、现行档案所有权:国家所有的档案、集体所有的档案、个人所有的档案政权性质:革命政权档案(革命历史档案)、旧政权档案工作中通行的方法: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载体形态:甲骨档案、照片档案、录像档案、光盘档案等——(笔记)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档案形成时间和档案和作用:历史档案和现行档案使用过程中形成习惯性: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档案的作用】确凿的凭证作用,广泛的参考作用【档案的规律】①档案作用范围的递增规律,档案作用从形成单位向社会扩展②档案作用方向的转移律,档案作用方向的多元化趋势③档案机密程度的递减规律,档案的机密程度逐渐递减④发挥档案作用的条件律,档案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一定的条件(社会环境、人们的档案意识、档案的管理水平)【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服务性,机要性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要求我们:一是要熟练地掌握档案管理的业务内容、技能和规范;二是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学会运用档案管理工作的原则,灵活地处理各种具体问题,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在各项工作中的信息保障作用【档案室】是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档案的部门,是单位内部具有信息服务与咨询性质的机构,一般情况下不对外开放。

单位的性质、职能不同,形成的档案的门类也有一定的差异。

【档案室的类型】文书档案室、科技档案室、音像档案室、人事档案室、综合档案室、联合档案室【档案管理机构】档案室、档案馆、档案局(处、科)【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三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 辩证统一的。

档案学复习整理

档案学复习整理

档案学复习整理一、档案的定义到底何为档案:几种代表性观点(1)保存被查的原始资料(2)办理完毕,仍有价值并集中保存的文件(3)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二、档案的本质及其定义表述尽管人们对档案的定义仍在争论,但对档案这一事物的本质特性的认识却是基本一致的,即档案本质上是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换句话说,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特性。

行业标准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对档案的定义表述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从追求学术严谨性的角度出发,档案的定义可以进一步表述为:●“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二、档案的价值档案的价值形态一、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根据档案价值实现领域和效果的不同,可分为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

二、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根据档案价值实现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

三、对于形成者的价值和对于社会的价值根据档案价值主体的不同,可分成对于形成者的价值和对于社会的价值。

档案的作用档案是人类文明的伴生物。

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中,无论各个国家的政权性质如何、发达程度如何,都无一例外地在日积月累地形成和保存档案,并将其流传于后世。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档案具有独特的、重要的、广泛的社会作用。

一、行政作用档案是各级各类机构、社会组织行使职能、从事管理活动的真实记录,这些记录对于该机构、地区乃至国家工作人员察往知来,保持政策、体制、秩序、工作方法的连续性、有效性,以及决策的科学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凭证和参考作用,这种作用可以称为资治作用或行政作用。

二、业务作用档案作为历史的记录,就其宏观而言,纵贯古今许多历史阶段,横穿自然和社会的各个领域。

就其微观而言,它记述了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过程,涉及生产经营、金融贸易、工程设计、教育卫生、文学艺术、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

档案学复习整理

档案学复习整理

档案学复习整理一、档案的定义●“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二、档案的价值档案的价值形态一、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根据档案价值实现领域和效果的不同,可分为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

二、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根据档案价值实现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

三、对于形成者的价值和对于社会的价值根据档案价值主体的不同,可分成对于形成者的价值和对于社会的价值。

三、档案学一、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总结:1、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应界定得更抽象、更简洁。

2、档案学是以档案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简单点就是指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二、档案学的任务档案学的任务是由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尤其是社会需要决定的。

三、档案学的研究范围1、基础理论研究2、档案史学研究3、应用理论研究4、应用技术研究5、边缘性、交叉性档案现象研究档案实体管理一、档案实体管理的概念P21●指针对处于实体状态的档案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工作。

二、、档案工作实体管理的内容P22(一)档案收集工作 (二)档案整理工作 (三)档案鉴定工作(四)档案保管工作 (五)档案统计工作 (六)档案利用工作三、档案实体管理的基本特点根据事物现实存在状态及情况对其进行管理。

而档案的虚拟管理主要是根据事物抽象的属性、特征(是一些只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的观念性的东西,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实施的管理。

四、档案实体管理的原则(P23)●来源原则全宗原则有机联系原则保管与利用方便原则一、来源原则●“把同一机构、组织或个人形成的档案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管理的原则”。

来源原则的理解●1、对同一机构、组织的认识●2、机构或组织职能的变化,对来源有影响●3、产生于一个特定机构或者组织的全部档案应该集中保存,不能把它与其他来源的档案相混淆二、全宗原则●“一个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形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档案整体。

档案学概论复习资料

档案学概论复习资料

档案一:档案的定义1.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各个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工作活动和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文件,为了日后工作活动和生活的查考,人们便把文件保存起来,转化为档案。

文件转化为档案需要具备三个条件:a)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转化为档案,承办中的文件不是档案;而文件的归档要区分对待:①.文件中的内容短期内可以办理完毕的,可等办理完毕后归档;②.文件中的内容需要长期办理的,只需将文件经过签收,传阅,研究,讨论和贯彻执行后,就算办理完毕并归档保存;③.不需要具体承办的文件,只要经过收发,登记,传阅等文书处理程序就算办理完毕并归档保存。

b)对日后社会活动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起来;办理完毕的文件不需全部归档的原因:①.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文件是大量的,若全部作为档案保存起来,档案馆和档案室将无法承担如此庞大的工作;②.保存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日后的参考利用,若将没有价值的文件归档保存,会造成档案资源管理的浪费。

c)按照一定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转化为档案。

文件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渐逐份累积起来的,文件之间的排列没有规律性,彼此孤立,不能完整反映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文件在归档前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归类整理。

使其具有内在联系地排列起来,这是档案优于文件的特点之一。

2.档案是各种机构和个人在其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a)档案的形成者广泛:官方性质的有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半官方或非官方性质的有各种群众团体,私有企业等;个人。

b)档案内容广泛:由于档案形成者分布在不同领域,部门和地区,因此形成的档案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卫生,司法,外交等,既有中央机关形成的又有地方机关形成的档案,既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形成的又有群众团体和个人形成的。

3.档案的类型是多种多样a)载体:骨甲,金石,竹木,缣帛,纸张,胶片,磁带,光盘等;b)记录方式:手写,雕刻,印刷,摄影,录制等;c)文种:古代有诏,诰,题本,摺片;近代有令,布告,咨,呈;现代有计划,报告,会议记录,通知,通报,批复,指示等;d)文件内容: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材料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材料

档案初、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范围《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材料第一章档案源流第一节:文字的出现与档案的产生:1、早期人类的记忆方式:结绳记忆、贝珠记忆、刻契记忆等。

2、古代两河流人发明的文字:1899年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大量的甲骨文,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象形文字。

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处于西亚的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这是一种用木棒在未干的泥板上书写出来的文字,因其形似箭头,亦称箭头文字》第二节:古代的档案与档案工作:1、秦朝档案工作的地位及文书制度:秦朝采用法家的治国思想,十分强调“以法治国”,以法治国的政治需要使之格外注意律法与户籍管理,建立了比较严格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制、诏、奏、议等文种,臣僚上呈文书的抬头制度、文书避让制度、文书的用印制度等均产生于秦朝。

2、两汉时期的档案机构:汉代的这些“石室金匮”是我国古代档案库房的模式,本世纪初出土的居延汉简,是我国近代考古四大发现之一;3、近年在江苏东海出土的尹湾汉简,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简牍档案;1973年在长沙马堆汉墓还出土了大批帛书和地图。

汉代产生了不少文工团种,如策书、章、表状、疏、令等。

4、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档案盛行的时期。

5、公元404年,东晋丞相桓玄下令以纸代简,“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

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

自此,纸张成为国家文书的正式载体。

6、架阁库出现的时期:宋代出现了专门放置档案的架子—“架阁”。

这些架阁所置放的场所就是架阁库。

7、唐朝专门用来保管甲历档案的地方:甲库,它是专门保管甲历档案而专门设立的档案机构。

8、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建造了皇史宬,用以保存皇帝的实录、圣训和玉牍。

皇史宬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范建筑。

(15--25℃)9、明朝后湖黄册库的地点:洪武初年,在南京兴建了黄册库,以集中保存黄册和鱼鳞图册。

因其建在玄武湖后湖的小岛上,故名后湖黄册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档案的知识属性和信息属性,就是档案一般属性的重要表现。

2、档案信息具有自身的某些特性,主要表现为原始性和回溯性。

3、档案的种类划分:(1)按照档案的来源标准;如国家档案、事业单位档案…(2)按照档案的内容标准;有普通档案和专门档案两种(3)按照档案的载体形式标准;如甲骨档案、电子文件…(4)按照档案的时间标准划分;如古代档案、近代档案…(5)按照档案的所有权标准;如国家所有档案、私人档案…(6)在中国常见的档案种类划分,分为文书档案、科学技术档案、专门档案三大类别。

4、对档案真实性的辩证理解:对档案真实性的辩证理解至少有两层面的含义:(1)档案的内容若没有失实、歪曲、作伪之处,那么在对同一历史事实均有记载的各种信息中是最真实、最可靠的,因其是直接的原始记录,是第一手的原生信息,但不能将其与其所记录的历史事实本身混为一谈;(2)档案有失实、歪曲、作伪乃至伪造之处,那么其失实、歪曲、作伪乃至伪造这一客观事实也恰恰是有档案这一实存形态来予以记录、固化并示之世人的,它依然有其另一意义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它还是反映了档案形成者的认识水平、本来意图或欺骗活动,从这一意义上看,档案只要其自身存在就没有“假”的,而都是“真”的,“假”的也是“真”的。

总之,在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在提供利用方面必须审慎从事,予以控制,加强咨询,以便合理的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

5、你怎么看待档案的行政作用和科学文化作用(1)档案利用实践。

档案在日常存放的静态中,其价值处于潜在阶段,只有在人们利用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档案的价值,并校正和提高人们对档案价值的认识。

(2)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和档案管理政策,对于档案利用的需要和可能提供利用的程度,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社会进步程度(2)从活动方式和工作成果看:档案馆的工作,是一种带有学术性、研究性的工作。

档案馆不仅要收藏档案,对档案进行科学管理,而且要通过各种手段提供利用,其中有的手段带有研究性。

同时档案馆还要参与研究历史,参加编史修志。

(3)从社会职能看:档案馆不是生产部门,而是文化事业单位,要面向社会,广泛地为繁荣科学文化、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

档案馆所保存的档案,有些是有机密性的。

档案馆又具有机要性。

特别是现代党政档案。

5、档案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1)上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指导下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2)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指导档案馆、文件中心、档案室等业务机构。

(3)档案室与档案馆之间,交接档案;(4)文件中心与档案馆之间,交接档案;(5)各级各类档案馆之间,均无隶属关系。

第三章1、档案馆档案的来源:(1)接收现行组织单位的档案。

(2)接收撤销组织单位的档案。

(3)征集历史档案。

(4)档案馆之间交接档案,也是档案馆档案的来源之一。

2、接受现行组织单位档案的要求:(1)进馆档案应保持全宗的完整性,一个单位的全部档案应该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归入一个档案馆,不能随意分散。

(2)规定移交的档案,应该由有关单位收集齐全,按照规定整理好。

(3)与档案有关资料、立档单位的组织沿革、全宗介绍及其他有关检索工具,随同档案一并接收。

第四章1、区别两句话:(1)文件在来源方面的联系是首要联系。

(2)在整理档案的某些程序中,文件内容方面的联系往往是最紧密的联系。

2、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由于文件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和多种多样的联系,因而应该根据文件情况,善于找出和保持文件之间最紧密的联系。

不能只要一看到文件之间的某种联系,即随意整理。

同时,从档案整理工作的全过程来说,应该力求从档案的来源、内容、时间和形式等各方面,全面保持其联系。

这将为日后的档案全面鉴定、多元检索和提供利用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2)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是相对的,应该根据不同的档案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不同情况等,采取保持文件联系的不同方法。

不能离开实际整理的具体文件,简单地确定某种整理方法和评说优劣。

同时,应该从档案整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全面地考察是否保持了文件的联系,不能只从某一个判断,如只从分类一个环节或某一类、立卷工作或某一案卷,孤立地看待文件之间的联系,切忌把某种联系和某种整理方法绝对化。

3、全宗的含义: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

全宗是档案馆、室对档案进行日常科学管理的基本单位。

4、最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三种:年度分类法、组织机构分类法、问题分类法。

5、如果在机关名称中,带有对劳动人民诬蔑性质的字样,则应加上引号,以表示它是当时的称谓,并非当今编目者的立场和应用的词汇。

6、分类与立卷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分类是把全宗内的文件,按照一定的特点分为若干部分;立卷则是把各个局部的、甚至零散的文件,按照一定的特点组成保管单位。

(2)从结果上看,分类的结果,是将具有共同的特点文件集合为一个类;立卷的结果,是将具有共同特征的零散文件集合为一个案卷。

(3)从方法上看,分类的方法是分中有合,其主要方法是分析;立卷的方法是合中有分,其主要方法是综合。

联系:分类和立卷,都可以看作分类,他们是全宗内系统化过程中的两项主要工作。

总的来说应当事先分类而立卷,具体操作时互相结合,两者在先后交错过程中有规律地进行。

第五章1、档案价值鉴定标准主要有:档案来源标准、档案内容标准、档案形式特征标准、相对价值标准。

2、档案内容的分析着眼于四方面:(1)档案内容的重要性;(2)档案内容的独特性;(3)档案内容的时效性;(4)除此外,对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完备性等也要加以考察,以准确把握档案内容的价值。

3、档案保管期限基本上分为永久、定期(短期、长期)(1)长期保存:一般是指档案须保存16年至50年。

(2)短期保存:一般是指15年以下。

第六章1、档案保管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库房管理(2)档案流动过程中的保护(3)保护档案的专门措施2、保管工作的任务(1)维护档案实体的秩序状态,使其在存放和使用中始终有序(2)防止人为和自然的破坏,延长档案的寿命(3)维护档案的政治安全,防止泄密3、档案的异地安全保管的概念所谓档案的异地安全保管,是指对那些列入重点保管范围,一旦失去就会对国家、地方、行业系统及立档单位的社会历史记忆的完整性造成严重损害的档案,实行多套留存或备份,并将原件或最珍贵的档案置于相对安全的场所,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做法。

第七章1、《中国档案分类法》由编制说明、基本大类、主表、辅助表四个部分组成。

2、档案著录是指在编制档案目录时,对档案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类、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3、档案检索工具的种类:(1)按体例分:目录、索引、指南(2)按功能分:馆藏性、查找性、介绍性(3)按载体分:书本式、卡片式、缩微式、机读式第八章1、档案馆编研工作的内容(1)熟悉与研究档案内容,编写档案参考资料(2)汇编现行机关的档案文集和编纂档案史料(3)以馆藏为基础,参加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撰写有关的文章和著作2、参考资料的特点:(1)改变了档案原来的面貌,具有问题集中、内容系统、概括性强的特点(2)综合记述档案内容,为利用者提供素材(3)直接为利用者提供加工过的、具有信息内容的情报资料3、一般要求记载准确的日期,并按照大事发生的时间顺序先后排列,以便反映事件发生、发展的进程。

力求精确到时、分、秒。

如果重要事件没有时间或时间不准确,应尽力进行考证,写明确切时间,也可注明接近时间或时限。

一时搞不清的留后待查补充。

第九章档案的利用服务1、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含义:(P292)档案工作的目的,是提供档案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做一系列的工作,其中直接传递档案信息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服务的环节,称为“档案的利用服务工作”,或简称“档案利用工作”,又称“提供利用”。

【“利用档案”和“档案利用工作”这两者之间又有密切联系,有利用档案的需要,才有档案利用工作;有档案利用工作才能实现对档案的利用;这两种行为往往先后获同时发生,表现为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而档案利用工作是利用档案的必要条件,利用档案发挥档案的作用,是档案利用工作的直接目的。

】2、制发档案证明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对申请书的审查和档案证明的编写,都需要严肃认真地对待。

(303)3、开放档案就是档案管理单位根据档案价值实现的客观规律和特点,依法向社会公众和组织公开未列入保密与豁免公开范围的档案文件信息内容,并通过有效方式及时提供给有关组织及个人,满足其合法利用需求的社会化服务政策与措施。

它是公民知情权、参政权、议政权等民主权利得以实现的必要保证,是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307)【基本含义:1)开放档案必须建立在对档案价值实现的规律和特点的深刻理解基础上;2)开放档案的范围应当依法确定;3)开放档案应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4)开放档案既是一种利用服务政策也是一种服务措施;5)开放档案是公民民主权利得以实现的必要保证,也是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4、开放档案的依据:实践依据、理论依据、法律依据(311)第十章档案统计1、统计中的综合指标是多种多样的,但一切综合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外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

(324)2、档案登记,就是对档案的收进、移出及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情况,通过簿、册、表、单等形式加以记载,以揭示它们的过程、现状和变化。

(326)第十一章明清档案的管理1、明清档案的特点:(359)1)明清档案的阶级性;2)明清文书产生的过程,充分反映了封建君主极端专制的统治;3)明清王朝建立了我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文书、档案制度,为我们留下数量浩瀚、内容丰富的史料;4)明清档案,特别是清代档案,由多民族文字的文件组成,它反映了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十二章民国档案的管理1、民国档案的特点:(392)1)立档单位不易分辨或跨越政权时期者较多;2)文件种类名称上的非封建化;3)档案成分的多样化4)档案信息与现实的政治生活关系较为密切;5)数量庞大而不完整。

第十三章会计档案的管理1、会计档案的含义:(414)会计档案的定义可以表述为:会计档案是各种社会实践主体在会计核算专业活动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会计文件,不论其记录方式和载体如何。

【含义:1)指明会计档案的形成者—各种社会实践的主体。

2)指明会计档案的特定领域—会计核算专业活动。

3)指明会计档案的价值属性特征—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

4)指明会计档案的本质属性—会计核算专业活动的原始记录。

】2、会计档案的属性:(415)1)突出的专业属性;2)形成过程的序时性;3)承载信息内容的严肃性4)数据记录的平衡性5)会计记录与会计文件格式的规范性3、会计档案的特点(5点):(417)1)会计信息的存储范围和领域的扩大化。

2)会计信息对软硬件环境的依赖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