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北京大学国际学院考研辅导班-国际关系史[1]1

合集下载

新祥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资料课件笔记-比较政治学讲义

新祥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资料课件笔记-比较政治学讲义

比较政治制度归泳涛guiyongtao@第一讲比较政治学引论一、什么是比较政治学1、比较政治学的三个核心要素比较的方法;研究对象主要是国家,至少是独立的政治体系;经验科学2、比较政治学的两种视角强调解释性的、跨国家的归纳;认为国家具有独特性,对国家逐个描述3、比较政治研究的类型1)国别研究(在宏观图景中说明选题意义)⏹概述(人口、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社会分层、利益集团、政党⏹政治体制(政府机构、决策模式)⏹公共政策例:CIA World Fact Book/cia/publications/factbook/index.html中国外交部网站/chn/gjhdq/default.htm《世界各国概况》2)对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研究3)地区研究(一组具有相似特征的国家)4)跨地区研究5)全球比较6)主题研究二、研究领域⏹总统制与议会制⏹立法、行政、司法⏹政党制度⏹政治文化⏹农业政策、教育政策、人口政策⏹福利政策、移民政策⏹妇女的政治参与、同性恋的权利三、比较政治研究的意义知己知彼;换位思考;他山之石;世界大势;决策依据四、研究方法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2、规律因果关系:A导致B;非因果关系:A和B都由C导致,A和B只是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3、理论一种因果规律及其解释:A如何导致B(A导致q,q导致r,r又导致B)4、自变量和因变量5、基本概念⏹政治体系、国家、民族国家⏹殖民主义、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现代化⏹民主、独裁、专制、威权、极权⏹合法性⏹政治文化⏹利益集团、舆论四、政治体系的分类1、按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2、按政治体制:民主(总统制、议会制);专制3、按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第二讲比较政治学的起源与发展一、古代的比较政治学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类型的划分、混合政体)附: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论⏹混合政体的两层含义☐不同的阶级利益的混合:富人和穷人的要求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不同的政治原则的混合:议事、行政、审判(权力制衡原则:对孟德斯鸠、美国宪法的影响)⏹关于中产阶级的理论☐节制与中庸的原则、服从理性⏹混合政体是一种理想的政体☐混合了民主制与贵族制,拥有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的政体是最稳定的权力分立的理论与实践:防止权力的滥用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类型的划分(模型、理想类型)2、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中世纪罗马:西塞罗;中世纪: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1500 年中比较政治学销声匿迹3、近现代的比较政治学1)近现代比较政治学复兴的背景民族国家的崛起;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地理大发现2)近现代比较政治学的代表人物马基雅维里:《君主论》;霍布斯:《利维坦》;洛克、孟德斯鸠、联邦党人——分权学说;⏹洛克的分权学说☐立法权、行政权、外交权⏹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立法权、行政权(主动)、司法权(被动)☐以权力约束权力:贵族院与平民院、相互否决权、弹劾权、违宪审查权⏹《联邦党人文集》与美国的实践☐制衡(checks and balances );联邦制卢梭;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美国民主制相对平稳发展的原因宪法中的制度设计平等的最大危险是“多数的暴政”;民主制下非常可能出现公民对于公共事务的冷漠和无责任;☐自由的传统:移民“生而自由”;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地方自治和结社的传统马克思涂尔干(迪尔凯姆)《自杀论》一⏹社会团体因素对自杀率分布的影响☐天主教国家比新教国家低——自杀率与宗教派别有关☐教义都禁止自杀☐不同:天主教会以牧师为中心,新教徒单独面对上帝——新教的结合程度较低⏹假设:社会团体的结合程度与自杀事件成反比☐已婚者比未婚者低☐家庭中子女数多的低☐政治危机或战乱时期低⏹利己主义的自杀类型☐世俗化、个人主义:“人是人类自己的上帝”涂尔干:《自杀论》二⏹经济关系对自杀率的影响☐工商业领域比农业领域高☐自杀率与社会经济水平成反比⏹长期贫穷的人中自杀率最低,富足和从事自由职业的人中自杀率最高☐经济萧条和繁荣的时期自杀率高⏹大起大落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造成破坏性影响⏹道德失范的自杀类型☐现代工业社会缺乏道德约束☐传统社会:义务性的利他主义自杀,选择性的利他主义自杀——基于强烈的集体意识韦伯关于合法统治的三种纯粹类型二、战后比较政治学在美国的勃兴1、二战对比较政治学的影响☐极权主义概念的引入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斯大林治下的苏联☐美国的世界影响☐欧洲学者移民美国☐大量新独立国家的出现2、二战后比较政治学的发展脉络⏹历史主义(19世纪中期——)⏹制度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行为主义(20世纪50年代——)☐现代化理论☐依附论、世界体系论⏹新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历史—制度—行为第三讲现代民主制的类型一、民主与民主制1、相关概念1)民主多数决?2)民主制: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3)现代民主制——代议制民主制度因素:议会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行政权、司法权、联邦制与单一制、利益集团2、利普哈特对民主制的分类——多数民主与共识民主(majoritarian democracy and consensus democracy)阿伦²利普哈特:《民主的模式——36个国家的政府形式和政府绩效》,陈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20-2021年北京大学030207国际关系、招生情况、复试分数线、参考书目等考研经验

2020-2021年北京大学030207国际关系、招生情况、复试分数线、参考书目等考研经验

2020-2021年北京大学030207国际关系、招生情况、复试分数线、参考书目等考研经验
国际政治专业主要的就业方向:
1)国家公务员,在各级党政机关、外事部门工作,负责行政与外事协商以及政策研究2)高校教师,在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工作,负责国际政治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3)记者、编辑,在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机构工作,负责创意策划、理论编辑和新闻采编
4)研究人员,在科研机构工作,负责相关理论研究和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分析
招生情况
复试分数线
考研排名
参考书目
●《政治学十五讲》燕继荣北京大学出版社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复旦大学出版社
●《政治学》海伍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天津人民出版社
●《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江英海北京大学出版社●《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潘维北京大学出版社
●《国际政治概论》陈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际政治概论》李少军上海人民出版社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复旦大学出版社
●《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历史与理论》王逸舟上海人民出版社
●《世界民族主义论》王联北京大学出版社
专业二:842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刘德斌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际关系史》五本(近代上下、现代卷、战后卷上下)方连庆王炳元北京大学出版社
●《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小约瑟夫·奈北京大学出版社
考研建议
如果学弟学妹们觉得不是很把握的话,可以在新祥旭报个一对一的辅导班,专业课是本校的研究生学长讲的,学长专业课成绩非常好,专业课讲的比较好的,上课效果很好,我也报过,是新祥旭安排的这个学长的辅导下成功考上的。

北京市考研学复习资料国际关系史要点归纳

北京市考研学复习资料国际关系史要点归纳

北京市考研学复习资料国际关系史要点归纳国际关系史是考研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国际关系史的要点是考生备考的关键。

为了方便考生复习,下面将对北京市考研学复习资料中的国际关系史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代国际关系史古代国际关系史是国际关系发展的起点,通过对古代国际关系的学习可以了解到国际关系的演变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要点:1. 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国际关系:重要的城邦制度和帝国扩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与宗教斗争:宗教统治对欧洲国家间的关系产生的影响;3. 近东国际关系:古埃及、古巴比伦等近东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二、近代国际关系史近代国际关系史是国际关系史中跨过近代时期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近代国际关系史的要点:1. 西方近代国际关系的起点: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的全球经济体系的形成;2. 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兴起:国际关系中强国对弱国的控制和剥削;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体系:战争对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和世界秩序的重新塑造;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兴起:大国之间的全球霸权竞争和冷战格局的形成。

三、现代国际关系史现代国际关系史是国际关系发展到当代的历程,以下是现代国际关系史的要点:1. 冷战格局下的国际关系:美苏两极对立,东西方阵营的形成;2. 欧洲一体化与欧盟的兴起:欧洲国家通过经济一体化加强合作;3. 联合国与国际组织:国际合作的机制与方式;4. 各种国际关系理论的兴起与发展: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不同理论对国际关系的解释和预测。

四、中国国际关系史中国国际关系史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和外交历程的总和,以下是中国国际关系史的要点:1. 中华民族与邻国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历史纠葛与现实合作;2. 近代中国与列强的历史: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中国与列强的战争和不平等条约;3. 新中国的对外政策:建立和发展与各国的平等合作关系;4. 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对世界影响力的提升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扮演。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史考研试题(1990-2006)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史考研试题(1990-2006)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史考研试题19901、试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

2、试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分裂的原因、经过、及其统一的前景。

1991一、简答题1、七年战争2、地中海协定3、三国干涉还辽4、蒙特勒海峡公约5、中东“六·五”战争6、纳尔逊·曼德拉二、论述题1、试述本世纪三十年代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2、试述杜鲁门主义及其实质。

1992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2、1841年《伦敦海峡公约》3、第二次鸦片战争4、意土战争(1911)5、欧洲共同体6、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二、论述题1、试述1941年日美谈判和太平洋战争爆发2、试述布什的人权外交及其实质1993一、简答题1、北方战争2、四国同盟(1815)3、柏林会议(1878)4、第二次摩洛哥危机(1911)5、杜鲁门的第四点计划6、日本北方四岛问题二、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从中立国反对德国法西斯方向的演变三、试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的意义及其批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1994一、名词解释1、七年会议2、1878年柏林会议3、国联4、新东方政策5、三国干涉还辽二、论述1、一战后英国的均势政策2、艾森豪维尔主义与卡特主义的异同19951、维也纳会议( 1814 )2、地中海协定3、东盟4、波斯尼亚危机5、中美上海公报6、克林顿的“扩展战略”1 、试述联合国的成立及其在战后国际关系中的影响2 、试述波黑内战的起因、发展及影响19961 、太平洋战争的起源、性质、影响2 、北约东扩和美俄关系19971 、战后日美同盟的实质与发展2 、 30 年代到二战英国的绥靖政策产生及影响1999一填空1 欧洲列强在1756--1763年发生的战争又叫________。

2 北美独立战争时期,俄国宣布执行_________政策。

3 克里米亚战争后,交战双方缔结________和约,其中对俄国打击最严重的条款是_______.。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辅导班-《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pdf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辅导班-《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pdf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辅导班-《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欧洲国际关系第一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一、17世纪初的欧洲各国二、“三十年战争“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一、欧洲国家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态度二、共和国与护国主期间英国的对外关系(1649-1658)三、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与光荣革命时期英国的对外关系(1660—1688)第三节法国争夺大陆霸权与欧洲国家的反法斗争一、《比利牛斯条约》二、路易十四对“天然疆界”的追求三、奥土战争四、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与《乌得勒支和约》第四节18世纪列强争夺欧洲及殖民地霸权的斗争一、俄国的扩张与北方大战二、普鲁士的崛起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三、七年战争四、两次俄土战争第二章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国际关系第一节美国独立战争与国际关系一、独立战争的爆发与欧洲各国的态度二、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与胜利后的外交第二节法国大革命与欧洲国际关系一、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各国的震动与遭致的干涉二、俄、普、奥第二、第三次瓜分波兰三、督政府时期法国对外关系第三节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国际关系一、拿破仑的霸权图谋与欧洲的失衡二、拿破仑帝国的崩溃三、拿破仑对外政策评价第三章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与瓦解第一节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一、维也纳会议二、《神圣同盟条约》三、《四国同盟条约》四、对维也纳会议及其体系的评价第二节维也纳体系的最初运转(梅特湦时代)第三节维也纳体系的危机一、欧洲列强对拉美独立运动的不同反应与门罗宣言二、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三、东方问题的凸现第四节维也纳体系的瓦解一、1848年欧洲革命二、克里米亚战争第四章德意志的统一和俾斯麦体系第一节意大利的统—一、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兴起二、普隆比埃协定和法、撒、奥战争三、对中意大利的归并四、对南意的归并和意大利王国的建立五、意大利的最终统一第二节德意志的统—一、19世纪中叶的普鲁士二、丹麦战争三、普奥战争四、普法战争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第三节俾斯麦体系的建立一、1873年三皇联盟二、东方问题的再起与俄土战争三、1879年德奥同盟四、1881年三皇同盟五、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第四节俾斯麦体系的调整与瓦解一、保加利亚危机和三皇同盟的终结二、法德关系危机和1887年《三国同盟续约》三、两次《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四、德国的外交“新路线”与法俄同盟的建立第五章美日的崛起与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的斗争第一节欧洲列强早期瓜分殖民地的斗争一、列强对非洲的瓜分二、列强角逐中近东三、列强入侵亚洲第二节美国的崛起一、门罗主义(1823).二、美国内战三、美国在拉丁美洲的扩张第三节日本的崛起一、日本的“开国与明治维新二、在亚洲的侵略活动第四节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一、美国的扩张二、英国的扩张三、日本的进一步扩张第六章欧洲列强的重新组合与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节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一、英德同盟谈判的失败二、英法协定三、英俄协定第二节一战前的国际危机与局部战争一、列强的军备竞赛和海牙国际和平会议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三、波斯尼亚危机四、第一次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第三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列强的力量对比和矛盾激化二、萨拉热窝事件三、七月危机第四节大战期间的战争与外交斗争一、交战国争取盟邦的斗争二、战争的推进和交战国的和平攻势三、远东局势四、美国的参战第五节俄国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一、十月革命与《布列斯特和约》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总结:性质及影响第七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第一节战胜国对战后世界“新秩序”的设想一、战争对各协约国力量的影响二、威尔逊的“十四点”纲领第二节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一、巴黎和会的召开及列强在和会上的争夺二、《凡尔赛和约》三、国际制度的实验:国际联盟的建立四、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矛盾五、美国拒绝《凡尔赛和约》第三节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二、《四国条约》三、《五国海军条》四、《九国公约》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部矛盾第八章德国问题与欧洲安全第一节德国赔款问题一、列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分歧二、鲁尔危机.三、《道威斯计划》四、《杨格计划》五、胡佛《缓债宣言》与洛桑会议第二节欧洲安全问题一、欧洲安全保障问题的提出二、《洛迦诺公约》三、国际联盟的裁军活动四、《非战公约》五、《伦敦海军公约》第三节20世纪20年代苏联对外关系的发展一、苏俄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二、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三、《拉巴洛协定》四、苏俄对华政策与1924年《中苏协定》五、资本主义国家承认苏联的高潮第九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解放与民族独立运动第一节中东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一、土耳其民族解放战争二、北非地区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运动三、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和发展第二节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民族解放斗争一、中国反帝革命运动二、朝鲜民族解放斗争三、印度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第三节拉丁美洲人民的反美斗争一、墨西哥维护国家资源的斗争二、美国武装干涉尼加拉瓜三、泛美会议第十章全球性资本主义危机对国际秩序的冲击第十一章法西斯侵略扩张加深与各国的对策第十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重大变革。

北大国际关系史考研-《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下)》(方连庆,北大版)两本书

北大国际关系史考研-《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下)》(方连庆,北大版)两本书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辅导班-《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下)》《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下)》(方连庆,北大版)两本书第一编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1945—1949)第一章盟国在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一.美苏在东欧问题上的不同二.西方与苏联的裂痕三.德国赔款问题与德国问题的产生:柏林事件的发生第二章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及其对西欧的控制一.美国的独一无二地位二.西欧战后的羸弱三.马歇尔计划的产生四.北约的产生与西欧联合的初步浮现第三章苏联成为世界大国及其同东欧和南斯拉夫的关系一.苏联的大国实力二.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三.情报局事件与苏南关系的破产四.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第四章亚洲各国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胜利第五章美国对华政策的破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二.新中国成立对亚洲和世界格局的影响三.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第二编五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50—1959)第六章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及其在亚洲的侵略扩张活动一.敌视中国政策的体现二.美国支持印度支那地区战争三.美台防御条约四.多米诺骨牌理论第七章西欧联合趋势的发展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一.舒曼计划与煤钢共同体二.罗马条约与共同体的成立三.联合的欧洲与法德和解四.联合欧洲的意义第八章苏联对外政策的新变化一.斯大林死后的苏联变化二.赫鲁晓夫推动对美缓和三.三和路线的提出第九章亚非会议和亚非国家反帝斗争的高涨万隆会议与亚非民族革命第三编六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60—1969)第十章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的成因与国际政治机理第十一章西欧、日本对外政策的调整实力增强后的欧日更加自主,仍依附于美国第十二章苏联恶化中苏关系和加强对东欧的控制一.中苏关系恶化的成因二.波匈事件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四.勃列日涅夫主义第十三章第三世界的兴起第四编七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70—1979)第十四章美苏在缓和中的争夺一,美苏缓和的成因二、美苏缓和的意义和影响三、美苏缓和中的持续斗争第十五章西欧联合趋势的加强和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第十六章第三世界联合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新局面第十七章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中美和解与建交高潮第五编八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80—1989)第十八章美苏争夺的新态势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一.卡特主义与里根主义二.美苏在第三世界的争夺三.多极化的发展与美国冷战结束后的外交第十九章第三世界争取和平与发展的斗争几个国家集团第二十章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一.中苏关系正常化二.中日关系的发展新祥旭提供三.中美关系的波折四.中欧关系的良好发展五.中俄关系的推进冷战后的国际关系(1990—2000)第二十一章转换中的世界格局多极化与美国的独大第二十二章第三世界的动荡与发展中东和非洲的动乱,拉美的失去的十年第二十三章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对外关系《大外交》第十四讲苏德协议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二、条约的影响与评价第十五讲美国重回战场美国为什么参与二战第十六讲三种和平途径二战后的欧洲如何实现和平第十七讲冷战开始:冷战为什么会发生第十八讲遏制政策的成功与苦痛:对其评价第十九讲遏制政策的困境:朝鲜战争第二十讲与共产党人的谈判:阿斐纳,丘吉尔与艾森豪威尔对三位历史人物的介绍与评价第二十一讲避开遏制政策:苏伊士运河危机第二次中东战争与美苏关系第二十二讲匈牙利事件:欧洲的剧变苏联控制的减弱第二十三章赫鲁晓夫的最后通牒:柏林危机两次危机大的背景与解决第二十四章西方联盟的概念:麦克米伦、戴高乐、艾森豪威尔与肯尼迪第二十五章越南:陷入泥淖,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第二十六章越南:走向绝望,肯尼迪与约翰逊第二十七章越南:解脱,尼克松第二十八章地缘政治的外交政策:尼克松的三角外交第二十九章国际紧张关系的缓和与不满缓和者第三十章冷战的结束:里根与戈尔巴乔夫第三十一章关于界新秩序的重新思考新祥旭提供在此段时间的学习中,任务较重;需要不断记忆长时间的国际关系相关事实;并作出相关评价。

2016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辅导班考研真题参考书目国际关系史解析

2016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辅导班考研真题参考书目国际关系史解析

考研真题就业学费,参考书目考试科目,考研经验考研笔记,考试大纲招生简章,考研辅导复试真题,考研答题技巧考研模拟考试,考研调剂录取分数线,考研答题考研真题答案,考研资料考研专业课,考研参考书金融硕士,考研免费资料下载,考研公开课考研报名,考研预测考研押题,2016年2015年2014年,金融硕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汇丰商学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夏令营,801经济学综合,802经济学综合,815经济学综合--育明教育姜老师整理该文档包括第一部分:招生目录,第二部分:参考书目,第三部分:录取名单,第四部分:育明教育独家资料,第五部分:考研真题。

第一部分:招生目录招生专业:国际关系(030207)计划招生数:14人拟接收推免人数:备注:本专业招生名额中,含与伦敦经济学院、巴黎政治学院联合培养项目定向推免生5人。

研究方向考试科目01.当代国际关系02.美欧日发达国家关系研究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53法语或254德语③639政治学概论④846国际关系史03.大国关系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9政治学概论④846国际关系史第二部分:参考书目639政治学概论1.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2.孙关宏《政治学概论》3.海伍德《政治学》4.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5.曹沛霖《比较政治制度》6.潘维《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7.阎学通《国际关系分析》8.陈岳《国际政治概论》9.李少军《国际政治概论》10.宋伟《国际关系理论》11.孙学峰国际关系理论讲义12.王联《世界民族主义论》13.王联《中东政治与社会》育明教育姜老师解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有四个专业都会考到政治学概论,国关、国政、外交学、政治学,大家看到给大家列出的书很多,北大不公布参考书和大纲,而且考题很灵活,但是对于政治学来说,关键的就4本书,希望大家一定要抓住重点。

【备考资讯】关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

【备考资讯】关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

新祥旭考研:十年专注考研一对一辅导关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的一点看法: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国关,作为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大当家和二当家的,实力是非常雄厚的,但是挑战难度也是很大的,再给大家普及一下国关和国政的区别:北大的国政专业偏重于地区研究,如东亚研究,中东研究;而国关专业偏重于大国关系。

两个专业的专业课二也各不相同,分别是国政的战后国际关系和新中国外交和国关专业的国际关系史。

每年国际政治一般招生是6-8人,国际关系一般招生4人,报录比达到1:30以上,分数一般在340-345分。

通过这些数据你会发现录取率是很低的,如果大家实在没信心,可以考虑北大社会学系的。

对于专业课很多考生不知道怎么准备,北大没有指定的官网参考书,所以大家只能根据成功学员的经验去推测,但是请不要盲目去看,给大家讲一下。

专业课一政治学概论是全院统考科目,一般大致分为政治学基础和国际政治学概论,两部分在考题中各占75分。

具体而言也可以细分为五个部分:政治学、西方政治思想史、比较政治制度;国政概、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参考书大家感受一下:专业课一:政治学概论政治学《政治学十五讲》,燕继荣,北京大学出版社《政治科学》,罗斯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政治学》,安德鲁·海5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政治学导论》(第三版),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政治学概论》孙关宏复旦大学出版社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天津教育出版社《西方政治思想史》(修订版)唐士其,北京大学出版社比较政治制度世界政治经济体制比较(潘维老师讲义)《比较政治制度》曹沛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国际政治概论《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三版)陈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政治学理论》梁守德/洪银娴,北京大学出版社《国际关系分析》阎学通、阎良,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民族主义论/王联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第二版)王逸舟,上海人民出版社《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复旦大学出版社专业课二是学院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的,国关专业考的是国际关系史,这部分参考书不如专业一多,方连庆等:《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袁明:《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牛军等:《冷战中的美苏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演进中的国关理论:从历史到现实》孙学峰国际关系理论讲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国际关系史授课资料新祥旭教育汇编第一部分国际关系史专题研究专题一16-20世纪的欧洲体系:腓力二世、拿破仑和希特勒对霸权的追求主要思考题:与中国战国时代的秦国相比,在腓力二世时代的哈布斯堡帝国、拿破仑法国和希特勒德国身上,或者说在16-20世纪的欧洲,有哪些不利于这三个强国获得欧洲霸权的“特殊因素”(在秦国身上或中国战国时代不存在或不明显,但在这三个欧洲强国或至少其中两国的身上都有明显表现)?参考资料关于战国时代的中文著作甚多,比如杨宽的《战国史》等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第二、第三和第七章中相关内容时殷弘:《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第二章第三、第五节威廉森•·默里、阿尔文•伯恩斯坦、麦格雷戈•诺克斯编:《缔造战略:统治者、国家与战争》,第五章弗里茨•费舍尔:《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下册最后三章梅然:“中心-侧翼理论:解释大国兴衰的新地缘政治模式”(见课程邮箱中电子版)专题二工业化时代的国际冲突与和平:1870-1919主要思考题:有传统观点认为,19世纪末欧美世界的普遍工业化刺激了对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竞争,进而导致了出于上述需求而在世界范围内瓜分和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经济帝国主义现象,而该现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动因。

如何看待该观点?很多学者认为,工业化背景下的技术进步明显加强了进攻相对于防御的效率,进而在主要强国中造就了“进攻崇拜”,即崇尚进攻性军事学说,这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并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一战的发生。

如何看待该观点?1815年的维也纳和会对此后的百年和平具有积极意义,但1919年的巴黎和会只造就了“20年休战”。

工业化背景如何能够解释追求持久和平的努力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参考资料: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第四、五章时殷弘:《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第三章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第三章弗里茨·费舍尔:《争雄世界:德意志帝国1914-1918年战争目标政策》,第一至第三章斯蒂芬•范•埃维拉:《战争的原因》,第六、第七章迈克尔•曼德尔鲍姆:《国家的命运:19和20世纪对国家安全的追求》,第一章第五节专题三轮回或超越?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英德关系及其当代意义主要思考题: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德走向对抗甚至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与昔日的英德关系相比,今天的中美关系存在着哪些相似的、有可能增加中美冲突的风险或潜在风险?与昔日的英德关系相比,今天的中美关系又存在着哪些特殊的、有利于稳定中美关系的因素,以及哪些特殊的、不利于稳定中美关系的因素?参考资料: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第五章中相关内容弗里茨·费舍尔:《争雄世界:德意志帝国1914-1918年战争目标政策》,第一至第三章时殷弘:《现当代国际关系史》,171-176页Paul A.Papayoanou, "Interdependence, Institutions, and the Balance of Power:Britain, Germany, and World War I”(见课程信箱),主要分析经济关系对英德关系的影响。

当今的中美关系大家应该相对熟悉,著述也很繁杂,不特意列出了。

关于海权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的著述较少,其中之一是:张文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海权”,郭树勇编:《战略演讲录》,140-174页。

专题四空权与20世纪国际关系的变迁:从一战到伊拉克战争(技术革命与地缘政治的一个历史视角)主要思考题:空权(air power)的出现和发展对迄今的国际关系进程有何重大影响?参考资料:Strategic Effect of Air PowerPhillip S. Meilinger, “Precision Aerospace Power,Discrimination, and the Future of War”(见课程邮箱中电子版)刘亚洲:“空中力量对大国与历史的意义”,郭树勇编:《战略演讲录》,57-81页。

专题五:美苏冷战的起源主要思考题:关于冷战起源的不同理论解释是什么?如何评价之?参考资料:Dale C. Copeland, The Origins of Major War, pp. 146-175.Melvyn P. Leffler, “Cold War Revisionist Critique: The American Concep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Cold War, 1945-1948,”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89 (April 1984)Deborah W. Larson, Origins of Containment: A Psychological Explanation, pp. 24-65.John Lewis Gaddis,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 1971-1947, pp. 317-352.Marc Trachtenberg, A Constructed Peace: The Making of the European Settlement, 1945-1963, chapters 1-2.专题六:危机与战争:冷战案例研究(古巴导弹危机、越战)主要思考题:以古巴导弹危机为例分析美国威慑战略;官僚政治模型能否解释古巴导弹危机?美国是如何走上越战升级之路的?Khong的理论框架能否帮助我们理解越战的起源?参考资料:George, Alexander L. and Richard Smoke. Deterrence i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Theory and Practice, pp. 447-493.Allison, Graham. “Conceptual Models of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In Ikenberry, John e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Theoretical Essays (AFP), pp. 415-453. Stephen D. Krasner. “Are Bureaucratic Important? (Or Allison Wonderland).” In Ikenberry, AFP, pp. 459-472.Yuen Foong Khong, Korea, Munich, Dien Bien Phu, and the Vietnam Decision of 1965, pp. 1-46, 47-68.Irving L. Janis, “Escalation of the Vietnam War: How Could it Happen?” in Ikenberry ed., AFP, pp. 593-621.专题七:美苏冷战的结束主要思考题:关于冷战结束原因的不同理论解释是什么?如何评价之?参考资料:John Lewis Gaddis, “The Unexpected Ronald Reaga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pp. 119-132.William Wohlforth, “Realism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19, (Winter, 1994/95), pp. 91-129;“The Cold War as a Hard Case for Ideas,”Journal of Cold War Studies, vol. 7, no. 2 (Spring, 2005), pp. 165-173.John Lewis Gaddi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and the End of the ColdWa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17, no. 3 (Winter, 1992-1993), pp. 5-58.Stephen G. Brooks and William C. Wohlforth, "Power, Globalization,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Reevaluating a Landmark Case for Idea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5, no. 3 (Winter, 2000/01), pp.5-53Rob ert D. English, “Power, Ideas, and New Evidence on the Cold War’s End: A Reply to Brooks and Wohlforth,”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6, no.4(2002),pp.70-92.Thomas Risse, “The Cold War’s Endgame and German Unificatio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1, (Spring, 1997), pp. 159-185.专题八:冷战后的国际冲突主要思考题:冷战后国际冲突的特点参考资料: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专题九:阿登纳与联邦德国外交政策主要思考题:如何理解阿登纳政府时期的德国外交政策特点?(都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特点?);如何理解阿登纳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恒定性与变化性都有哪些表现?决定因素是什么?可以结合近年来德中关系的发展来思考问题)参考资料:连玉如:《新世界政治与德国外交政策——“新德国问题”探索》,第五和第六章。

连玉如:“德国默克尔政府的外交与欧洲政策辩析”,《德国研究》2006年第1期。

连玉如:“中德‘天然盟友’关系刍议”,《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第3期,第15-26页。

专题十:权力与观念:日本对外关系史问题研究主要思考题:9·11事件后日本的安全战略有怎样的变化?如何理解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达成的政治共识,它们有怎样的当代意义?中日历史认识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参考资料:埃德温·O·赖肖尔、马里厄斯·B·詹森:《当今日本人——变化及其连续性》五百旗头真主编:《新版战后日本外交史1945-2005》刘杰、三谷博、杨大庆:《超越国境的历史认识》Kenneth B. Pyle, Japan Rising: the Resurgence of Japanese Power and Purpose.第二部分国际关系经典译著选读(一)《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美】约瑟夫·奈张小明译作者运用国际政治中传统的现实主义方法,以伯罗奔尼撒战争为引子,用简洁的语言和历史事例来阐述复杂的国际政治现实,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历次重大冲突,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并对冷战后的相互依存现象进行思考,最后还对新的世界秩序提出构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