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20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4答案44624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课堂练习及相关材料

一、课后思虑题参照答案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如何理解“资本到达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答:(一)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打劫弱国的历史,这类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1、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拓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赖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累积和扩充。
2、发展到垄断阶段后,一致的、包罗万象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系统逐渐形成,资本家垄断联盟为分割世界而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大难。
(二)二战后,因为社会主义的成功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盛行,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博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时机,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入资本的国际大循环,经过不一样样互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剥削等,更为奇妙地剥削和打劫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产。
(三)在此刻经济全世界化进度中,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经过它们拟订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帜的经济全世界化战略,连续主导国际经济次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构造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世界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世界化的最大利处。
资本惟利是图的天性、资本主义生产无穷扩大的趋向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趋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迫着人类的可连续发展和生计。
(四)我们今日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华稳固,是依赖不一样样、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互换系统,依赖发展中国家供应的广大市场、低价资源和低价劳动力,经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
资本主义没有也不行能给世界带来广泛繁华和共同富饶。
二、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究竟根源于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答:(一)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详细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第四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 使用价值B .价值C.交换价值D .价格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 创造新价值B .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 .创造使用价值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A .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 .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 .个别劳动为尺度的4. 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 .价值规律B .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 .货币流通规律5.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A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6. 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 .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 .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 .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7. 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A .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 .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 .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 .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 .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A .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 .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 .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 具体劳动B .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 .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 .劳动二重性学说B .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价值学说D .平均利润学说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 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 .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 .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A .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B .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D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5.资本主义地租是( )A .平均利润转化来的B .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D .企业利润转化来的16. 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A .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 .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 .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17. 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1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 生产过剩的危机B. 生产不足的危机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D.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20. 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A. 原料和燃料B. 辅助材料C. 机器设备D. 商业设施21. 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 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 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 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22. 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 )A. 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 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 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 剩余价值率提高了23. 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A. 政治职能B. 经济职能C. 社会职能D. 对外交往职能24. 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A. 民法B. 宪法C. 刑法D. 行政法25. 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 )A. 国会B. 总统C. 最高法院D. 最高检察院26.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 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 人民当家作主27.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A. 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 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 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 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28.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 文学、艺术和宗教B. 道德、伦理C.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 哲学、历史二、多项选择题1. 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B.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C. 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D. 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2.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A. 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 商品的社会属性c. 交换价值的基础D. 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3.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 个别劳动B. 社会劳动C. 具体劳动D. 抽象劳动4. 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 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5. 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D.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6. 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7.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 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C.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8. 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北语20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4正确答案

北语20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4正确答案(单选题)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的矛盾C:生产扩大与市场实现的矛盾D: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 D(单选题)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正确答案: B(单选题)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正确答案: B(单选题)4: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 A:根本政治路线B:根本组织路线C:根本思想路线D:一切事情的根本路线正确答案: D(单选题)5:从本质上看,科学是()A:知识的理论体系B: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反映C: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D:一切知识的总汇正确答案: A(单选题)6: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A:实现科技的飞跃B:实现综合国力的增长C:实现精神文明的进步D: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正确谜底: D(单选题)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A: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正确谜底: C(单选题)8: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谜底: C(单选题)9: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A: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B:能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C:能保存资本价值D:能转移本钱价值正确答案: A(单选题)10: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C:生产与消耗的同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正确谜底: D(单选题)11:社会主义与本钱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同B:所有制基础不同C:人们的生活体式格局不同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正确答案: B(单选题)12: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资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正确答案: D(单选题)13: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同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正确答案: B(单选题)14: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A:质是客观存在的,属性是人的主观感受B: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C: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D: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正确谜底: D(单选题)15:矛盾题目的精髓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题目C:矛盾的广泛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题目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题目正确答案: C(单选题)16: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 A:社会总商品资本B:社会总生产本钱C:社会总货币资本D:社会总流通本钱正确谜底: A(单选题)17: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实用价值D:交换价值正确答案: B(单选题)1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长和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发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正确答案: C(单选题)19:本钱的周转速度()A: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正确答案: D(单选题)20: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A:预付可变资本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剩余价值率提高了D: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正确谜底: B(多选题)21: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A: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B:经过两次转化达到对立面的统一C:表现出事物发展进程中的自我完善D:产生了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正确答案: B,C,D(多选题)22:马克思主义暂学的内容是完整的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D: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一正确答案: A,B,D(多选题)2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概念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正确谜底: A,B(多选题)24:下列选项中,正确解释本钱本质和特性的选项有()A:本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资本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C:本钱是个历史的范畴D:本钱是物的外壳袒护下的本钱主义生产关系正确谜底: A,C,D(多选题)25: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正确答案: A,C,D(判断题)26:哲学可以划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类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27:相同的经济基础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 B(判断题)28:意识本身也是一种物质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 A(判断题)29: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 A(判断题)30:历史上任何人,无论发挥了多么巨大的作用,都无法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偏向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31:旧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都持反映论概念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32: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唯物主义都是唯心史观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33:垄断价格的出现使得价值规律不再发挥作用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A(判断题)3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两者不可兼得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35: “”和“”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单选题)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生产扩展与价值增殖的矛盾C:生产扩展与市场实现的矛盾D: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 D(单选题)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正确答案: B(单选题)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正确答案: B(单选题)4: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A:根本政治路线B:根本组织路线C:根本思想路线D: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正确答案: D(单选题)5:从本质上看,科学是()A:知识的理论体系B: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反映C: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D:一切知识的总汇正确答案: A(单选题)6: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A:实现科技的飞跃B:实现综合国力的增长C:实现精神文明的进步D: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正确谜底: D(单选题)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A: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革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正确答案: C(单选题)8: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答案: C(单选题)9: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A: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B:能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C:能保存本钱价值D:能转移本钱价值正确答案: A(单选题)10:物资资料生产体式格局是()A:主体与客体的同一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同一正确答案: D(单选题)11:社会主义与本钱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同B:所有制基础不同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正确答案: B(单选题)12: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物资的固有属性,物资是运动的主体正确谜底: D(单选题)13: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正确谜底: B(单选题)14: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A:质是客观存在的,属性是人的主观感受B: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C: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D: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正确答案: D(单选题)1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题目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 C(单选题)16: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 A:社会总商品资本B:社会总生产资本C:社会总货币本钱D:社会总流通资本正确答案: A(单选题)17: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实用价值D:交换价值正确答案: B(单选题)1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正确谜底: C(单选题)19:资本的周转速度()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正确答案: D(单选题)20:加快本钱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A:预付可变本钱增长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剩余价值率提高了D: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了正确答案: B(多选题)21: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A: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B:经过两次转化达到对立面的统一C:表现出事物发展进程中的自我完善D:产生了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正确谜底: B,C,D(多选题)22:马克思主义暂学的内容是完整的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一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D: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一正确谜底: A,B,D(多选题)2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概念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概念正确谜底: A,B(多选题)24:下列选项中,正确解释本钱本质和特性的选项有()A:本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资本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C:本钱是个历史的范畴D:本钱是物的外壳袒护下的本钱主义生产关系正确谜底: A,C,D(多选题)25: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正确答案: A,C,D(判断题)26:哲学可以划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类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27:相同的经济基础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 B(判断题)28:意识本身也是一种物质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A(判断题)29: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 A(判断题)30:历史上任何人,无论发挥了多么巨大的作用,都无法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 B(判断题)31:旧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都持反映论观点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32:在马克思主义发生以前的唯物主义都是唯心史观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 B(判断题)33:垄断价格的出现使得价值规律不再发挥作用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A(判断题)3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二者不可兼得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35:“”和“”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A:错误B:正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考考试试题4(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考考试试题4(附答案)1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选项是()标准答案: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2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标准答案:D.摆脱了自然对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3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里创造的()标准答案: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标准答案:D.人类的社会实践5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标准答案:C.机器设备6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标准答案: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7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标准答案: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8在劳动力买卖当中,劳动者出卖的是()标准答案:A.劳动力的使用权9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标准答案:D.共产主义社会10划分阶级的标准是()标准答案:D.人们是否占有生产资料和其他集团的劳动11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问题的两个基本原理或理论前提是指()标准答案:D.社会总产品的食物构成和价值构成的理论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标准答案:A.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13资本主义工资最基本的形式是()标准答案:D.计时工资1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标准答案: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1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标准答案: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16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标准答案: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和矛盾的重要举措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对经济的干预()标准答案: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18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应是()标准答案: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9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标准答案: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20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标准答案:B.资本积累21考察资本周转,重点在于分析()标准答案:A.资本周转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22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标准答案:D.劳动23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商品生产的()标准答案: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价值作为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它只能存在于一定的载体当中,这个载体是()标准答案:B.财富25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主要特点是()标准答案:B.脱离人的社会关系来考察人26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标准答案:C.社会基本矛盾27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正常具有“内在力量”的标志是()标准答案:A.勇于自我批评28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是原样被转移到新产品当中,而是被重新创造出来的是()标准答案:B.可变资本29“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北语19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4满分答案

19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4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A. 主观反映B. 歪曲反映C. 虚幻反映D. 正确反映-----------------选择:A2.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经济规律是()A. 价值规律B. 剩余价值规律C. 社会基本经济规律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选择:D3.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 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B. 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 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选择:C4. 事物的质是指()A. 事物的规模和发展程度B. 事物中所包含的维持其存在的方面C. 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D. 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选择:D5.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A.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 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 不能被人们所认识-----------------选择:C6. 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 个人的主观努力B. 社会实践C. 社会的客观物质条件D. 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选择:B7.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A.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B. 自然与社会的统一C. 生产与消费的统一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选择:D8. 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A. 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B. 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C. 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D. 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选择:B9. 时间和空间是()A. 物质的两种属性B.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 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 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选择:B10. 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A. 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B. 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C. 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D. 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选择:D11.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选择:A12. 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A. 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B. 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C. 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D. 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选择:C13. 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
北理工20年春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_4.doc

1.社会形态是同一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参考答案】: B2.资本循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参考答案】: B3.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参考答案】: D4.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参考答案】: D5.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参考答案】: B6.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
A.根本动力B.前提C.基础D.源泉【参考答案】: A7.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一元论和二元论【参考答案】: A8.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参考答案】: C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参考答案】: C10.2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参考答案】: A1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质和量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参考答案】: D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课堂练习及相关材料

一、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答:(一)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1、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
2、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
(二)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
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
(四)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
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二、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到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答:(一)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
北语20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4.doc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的矛盾C.生产扩大与市场实现的矛盾D.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参考答案】: D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参考答案】: B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参考答案】: B4.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A.根本政治路线B.根本组织路线C.根本思想路线D.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参考答案】: D5.从本质上看,科学是()A.知识的理论体系B.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反映C.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D.一切知识的总汇【参考答案】: A6.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A.实现科技的飞跃B.实现综合国力的增长C.实现精神文明的进步D.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参考答案】: D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A.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参考答案】: C8.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参考答案】: C9.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A.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B.能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C.能保存资本价值D.能转移资本价值【参考答案】: A10.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参考答案】: D11.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所有制基础不同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参考答案】: B12.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参考答案】: D13.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参考答案】: B14.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A.质是客观存在的,属性是人的主观感受B.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C.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D.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参考答案】: D1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参考答案】: C16.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A.社会总商品资本B.社会总生产资本C.社会总货币资本D.社会总流通资本【参考答案】: A17.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实用价值D.交换价值【参考答案】: B1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参考答案】: C19.资本的周转速度()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参考答案】: D20.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A.预付可变资本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剩余价值率提高了D.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参考答案】: B21.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A.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B.经过两次转化达到对立面的统一C.表现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完善D.产生了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参考答案】: BCD22.马克思主义暂学的内容是完整的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D.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一【参考答案】: ABD2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参考答案】: AB2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明资本本质和特征的选项有()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资本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 C.资本是个历史的范畴 D.资本是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参考答案】: ACD25.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参考答案】: ACD26.哲学可以划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类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27.相同的经济基础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28.意识本身也是一种物质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A29.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A30.历史上任何人,无论发挥了多么巨大的作用,都无法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31.旧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都持反映论观点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32.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唯物主义都是唯心史观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33.垄断价格的出现使得价值规律不再发挥作用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A3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二者不可兼得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35.“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答案:BC
10.“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6.旧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都持反映论观点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7.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唯物主义都是唯心史观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8.垄断价格的出现使得价值规律不再发挥作用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9.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二者不可兼得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5.从本质上看,科学是 A.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 B.知识的理论体系 C.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反映 D.一切知识的总汇 答案:B
6.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实现综合国力的增长 B.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C.实现精神文明的进步 D.实现科技的飞跃 答案:B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A.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 B.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C.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20.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 A.预付可变资本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D.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 答案:B
多选题 1.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A.表现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完善 B.经过两次转化达到对立面的统一
C.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 D.产生了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答案:ABD
10.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A.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答案:B
11.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所有制基础不同 C.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 D.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 答案:B
12.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答案:B
判断题 1.哲学可以划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类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2.相同的经济基础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3.意识本身也是一种物质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4.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5.历史上任何人,无论发挥了多么巨大的作用,都无法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3.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答案:C
14.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 A.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 B.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 C.质是客观存在的,属性是人的主观感受
D.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 答案:D
1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答案:A
16.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 A.社会总货币资本 B.社会总生产资本 C.社会总流通资本 D.社会总商品资本 答案:D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B.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D
4.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 A.根本组织路线 B.根本政治路线 C.根本思想路线 D.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答案:D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明资本本质和特征的选项有 A.资本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 B.资本是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C.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资本是个历史的范畴 答案:BCD
5.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D.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答案:ACD
17.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A.实用价值 B.使用价值 C.价值 D.交换价值 答案:C
1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 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D.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答案:B
19.资本的周转速度 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B.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答案:C
D.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 答案:B
8.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答案:C
9.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A.能转移资本价值 B.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C.能20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4
单选题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B.生产扩大与市场实现的矛盾 C.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答案:A
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A.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D.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