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动植物中毒及致病菌导致的食物中毒
常见的食物中毒的分类及自救措施

常见的食物中毒的分类及自救措施食物中毒是指进食被致病性细菌及其毒素、真菌毒素、化学毒物所污染的食物,或者是含有自然毒素的动植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食物中毒既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囊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者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性为主要特征(如致畸、致癌、致突变)的疾病。
食物中毒的发病必然与近期进食某种食品有关,发病曲线呈现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的趋势,一般没有传染病流行时的尾峰。
依据病原学分类方法,常见的食物中毒可分为四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无论从发生的数量还是人数都是占第一位的。
根据不同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机理可分为中毒感染和毒素中毒两类。
前者是指食入含有大量活菌的食物导致的食物中毒。
其前提是食物被致病菌污染,并且有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使细菌在食品中大量繁殖达到可引起发病的数量,如沙门氏菌属中的某些细菌,蜡样芽胞杆菌等。
毒素中毒型是由于食品受到细菌污染后,在食品中生长并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大量的外毒素所引起的中毒。
常见的有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梭菌素毒引起的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发热,其潜伏期相对于化学性的较长。
有较明显的季节特点,好发于夏秋季气温和湿度较高的季节,常常为集体突然暴发,发病率高,病死率低,一般病程短,预后良好。
当然肉毒中毒不属此例。
2、霉菌毒素与霉变食品中毒霉菌属于真菌,其菌丝体比较发达但不形成食用真菌那样较大的子实体,一般通过孢子繁殖,广泛存在于周围的自然环境中。
目前已知的霉菌中大约有1/l0的霉菌可产生有害的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主要是指霉菌在其污染的食品中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可引发急性的食物中毒,有些毒素少量长期的摄入可产生慢性、潜在性的危害,如人们普遍认为的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
较常见的霉菌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是因误食由赤霉病素与污染了禾谷镰刀菌的玉米造成的。
主要毒素是赤霉烯酮,食后半小时就可出现恶心、呕吐、浑身乏力。
【幼儿园膳食管理】常见的几种食物中毒

常见的几种食物中毒(一)有毒动植物中毒1、含高组胺鱼类(主要是海鱼中的青皮红肉鱼类如蓝圆参、鲐鱼,金枪鱼,沙丁鱼等);鱼质腐败或腌制不透,未去内脏,导组胺含量高。
主要症状:类过敏性症状:脸红,头晕,心跳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
2、四季豆(菜豆、扁豆、芸豆):四季豆未炒熟煮透,红细胞凝聚素或皂甙没有消除。
主要症状:初期感觉胃部不适,继而恶心、呕吐、腹痛。
3、豆浆:豆浆加热不透,豆浆内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皂甙等物质。
主要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可伴有腹痛、头晕、乏力等。
4、毒蘑菇:误把野生毒蘑菇当作可食蘑菇采摘食用,毒蘑菇含有多种毒素,主要有肠胃毒素、神经毒素、溶血毒素、原浆毒素等。
主要症状:症状复杂多变,一般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等。
(二)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1、有机磷农药中毒:误食喷洒有机磷农药不久的水果、蔬菜等,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多汗、流涎。
预防措施:严禁采摘和食用刚喷洒过有机磷农药的瓜、果、蔬菜;蔬菜瓜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
2、亚硝酸盐中毒:误将亚硝酸盐(工业用盐)当作食盐使用。
进食大量含硝酸盐、亚硝酸盐较多的蔬菜等食物。
主要症状:头晕、无力、胸闷、气短、心慌、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黏膜紫绀等。
预防措施:妥善保管好亚硝酸盐,包装应有明显标志:不要食用腐败变质的蔬菜和腌制少于15天的腌菜。
3、毒鼠药中毒误将毒鼠药当作碱面、食盐使用;或误食因毒鼠药中毒死亡的动物;或误食用毒鼠药制作的毒饵。
不同种类的毒鼠药引起的症状不同,多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禁止使用毒鼠强、氟乙酰胺等剧毒鼠药;严禁食用被毒死的或者死因不明的家禽和家畜;不要捡食他人丢弃的、来历不明的食物4、“瘦肉精”中毒食用了含有大量“瘦肉精”(盐酸克仑特罗)的猪内脏或猪肉。
主要症状:心悸、紧张、震颤、头晕等。
常见食物中毒及防治

2021/7/13
34
2021/7/13
• 又称哈蟆菌、捕蝇菌毒蝇伞
• 黑龙江、吉林、四川、西藏、 云南等
• 误食后6小时内发病,产生剧烈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 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 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 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
• 使用阿托品疗效良好。
• 该菌可药用,小剂量时有安眠 作用。还可治风湿痛
酶结合,妨碍正常呼吸,因组织缺氧,机体陷 入窒息状态。氢氰酸还能作用于呼吸中枢和血 管运动中枢,使之麻痹,最后导致死亡。
2021/7/13
36
含氰甙植物中毒
• 含氰甙植物中毒国内外均有报道,其中以 苦杏仁中毒最多,此外还有苦桃仁、枇杷 仁、李子仁、木薯。
• (2)中毒原因: 生吃苦杏仁中毒。 生食或 食用未煮熟的木薯,或喝洗木薯的水、煮 木薯的汤而中毒。
2021//13
鲐鱼
14
组胺鱼类中毒
• 鱼类主要是海产鱼中的青皮红肉鱼。如青川鱼, 金枪鱼、沙丁鱼、三文鱼中毒
• (2)中毒原因:因食用不新鲜或腐败的青皮红肉鱼 而引起中毒。
• 腌制咸鱼时,如原料不新鲜或腌的不透,含组胺 较多,食用后也可引起中毒。
2021/7/13
金枪鱼
沙丁鱼
15
组胺鱼类中毒
毒蘑菇大全--臭黄菇
2021/7/13
• 夏秋季在松林或阔叶林地上 群生或散生。 分布于我国 河北、河南、黑龙江、吉林、 江苏、浙江、安徽、福建、 湖南、广西、广东、四川、 云南、山西、甘肃、陕西、 西藏等地区
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大全

让知识带有温度。
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大全食物中毒是指由于进食被致病细菌及其毒素、霉菌毒素、化学性物质污染的食物,或因误食含有自然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一大类急性中毒性疾病,下面我给大家共享引起食物中毒的缘由,盼望能够关心大家!引起食物中毒的缘由吃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在食品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假如忽视了食品卫生,简单引起交叉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属、葡萄球菌、嗜盐菌、肉毒杆菌等.这些细菌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中,会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使食物腐败变质,人食这些腐败变质食物后即可引起食物中毒吃了有毒的动、植物土豆发芽处含有有毒物质龙葵素,必需在加工前切除,并用水反复泡洗.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食用后在体内被氧化,可生成二氧秋水仙碱.进入肠道及肾脏后很快会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鲜黄花菜前要将其用清水浸泡、煮熟河豚鱼妁血、鱼子和内脏中含有毒性很强的河豚毒素,故吃河豚很简单中毒. 误食有毒蘑菇也会引起中毒。
误食含化学毒物的食物用装有毒物质的容器装食岛会引起食物中毒.工业用硝酸盐和食盐相像,误食后会发生意外.误食用农药浸泡过的农作物种子,误服灭鼠药.杀虫剂等,均可发生中毒。
预防食物中毒八措施1. 不要采摘、捡拾、购买、加工和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产品,以及不熟悉的野生菌类、野菜和野果。
2. 购买和食用定型包装食品时,留意查看有无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单位,不要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建议不要购买散装白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酒和植物油。
3. 要做好自备水井的防护,保证水质卫生安全;不要饮用未经煮沸的生活饮用水。
4. 妥当保管有毒有害物品,农药、杀虫剂、杀鼠剂和消毒剂等不要存放在食品加工经营场所,以免被误食、误用。
5. 加工、贮存食物时要做到生、熟分开;隔夜食品须经加热煮透后方可食用。
6.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烹调食物和进餐前要留意洗手,接触生鱼、生肉和生禽后必需再次洗手。
常见的微生物,生物毒素和化学性的生物中毒例子。

常见的微生物,生物毒素和化学性的生物中毒例子。
一、微生物1、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
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有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污染的可能性。
大肠菌群超标有可能会导致肠道外感染、急性腹泻等。
2、霉菌:霉菌可引起食物霉变,还会刺激人体消化道、胃部等,严重的还可损伤肝脏,造成食物中毒。
3、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胃肠炎,如呕吐、腹泻、腹痛,常见潜伏期为12-36小时,病程一般2-3天,重者可引起脱水、休克,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败血症。
4、金黄色葡萄球菌:摄入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食物后30分钟至8小时内,会出现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二、生物毒素蛇毒中毒。
我国蛇类约有160余种,其中毒蛇约50多种,各种毒蛇的毒液成分不一致,但主要是神经毒和血液毒两种。
神经毒作用于神经系统,主要引致呼吸肌和骨骼肌的瘫痪;血液毒素作用于循环系统,引起血细胞溶解、凝集、血管收缩及出血现象。
临床表现:神经毒咬伤的局部不发生红肿,流血不多,疼痛也轻,往往只有麻木感。
在0.5~2h后出现瘫痪症状。
垂睑和复视是最常见的现象,软腭、下腭、和颈肌也常被累及。
肋间肌通常比横膈和四肢先受影响。
呼吸肌瘫痪后,最后出现抽搐与昏迷。
血液毒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向近端发展,伤口流血不止,皮下出血形成瘀斑,皮肤发紫发黑,产生水痘、血疱,造成组织坏死,还可出现淋巴结肿大、血尿、尿闭、肾功能衰竭,胸腔、腹腔出血等。
三、化学性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急性三氯乙烯中毒。
目前广东地区发生中毒的行业多见:电子业、电镀业、钟表业等使用清洗液的工厂。
三氯乙烯高浓度达6900mg/m3下接触10分钟或864mg/m3下83分钟即可引起中毒极高浓度下并可迅速昏迷、呼吸麻痹、循环衰竭从而导致死亡。
常见食物中毒简介

编辑课件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毒素中毒
临床表现 • 潜伏期:6小时-10天,一般1-4天, • 前驱症状:乏力、头晕、头痛、食欲不振、胃肠道
症状少见; • 典型症状—对称性颅神经损害 ** 眼肌麻痹: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复视、斜视; ** 咽部肌肉麻痹:吞咽咀嚼困难、语言不清、声音嘶
哑、唾液分泌减少,颈背部肌肉无力,头下垂; ** 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而死亡; ** 意识清楚、体温正常但脉搏加快; ** 病死率10%(用抗毒素血清)—50%左右(未用抗
毒素)
编辑课件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病原学特点 • 革兰氏阳性需氧芽孢杆菌 • 抵抗力:芽孢耐热 • 条件致病菌,某些致病菌株产生肠毒素 • 肠毒素:致呕吐肠毒素(耐热126oC90’不
常见食物中毒 简介
BJCDC 张正
编辑课件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的概念:
WHO 因摄入食物或饮水而引起的感
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包括:
食物中毒
肠道传染病:细菌、病毒
肠道寄生虫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
等)
其他(如暴饮暴食、食物过敏
编辑课件
食物中毒概念
环境中存放:温度(37oC,8-43oC)低氧 分压 3一定的存放时间(37oC4-6h、18oC3天、47oC 4周不产毒) 4食物成分:蛋白质、水分、淀粉(促进肠毒 素形成)
编辑课件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临床表现 • 潜伏期:短,1-6小时,一般2-4小时; • 急性胃肠炎症状:恶心、反复剧烈呕吐、上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1]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1]](https://img.taocdn.com/s3/m/5e564e2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4.png)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1]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
通常在吃了有问题的食物1至72小时内发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致命。
食物中毒一般分为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微生物性(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
一、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
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中毒症状:1.急性中毒有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有手抖甚至不能站立,头晕,乏力,原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反应,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电图示S-T段压低与T波倒置。
2.原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患者,如有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上述症状更易发生。
3.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引起低血钾,从而导致心律失常。
4.反复使用会产生耐受性,对支气管扩张作用减弱及持续时间缩短。
虽然克伦特罗残留的毒作用为轻度的,但美国FDA研究表明,应用拟交感神经药者或对前药过敏者,对克伦特罗的反应要比正常健康个体更为严重。
急救治疗:1.口服后即洗胃、输液,促使毒物排出。
2.在心电图监测及电解质测定下,使用保护心脏药物如6-二磷酸果糖(FDP)及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
识别方法(1)看该猪肉是否具有脂肪(猪油),如该猪肉在皮下就是瘦肉或仅有少量脂肪,则该猪肉就存在含有“瘦肉精”的可能。
(2)喂过“瘦肉精”的瘦肉外观特别鲜红,后臀较大,纤维比较疏松,切成二三指宽的猪肉比较软,不能立于案,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脂肪特别薄;而一般健康的瘦猪肉是淡红色,肉质弹性好,瘦肉与脂肪间没有任何液体流出。
(3)购买时一定看清该猪肉是否有盖有检疫印章和检疫合格证明。
毒鼠强中毒: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
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
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健康问题,它发生在全球范围内,并造成了大量的疾病和死亡。
许多人对于食物中毒的成因和如何预防感到困惑,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并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1. 细菌感染:细菌是导致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会在不当处理或加工食品过程中引起污染。
摄入被这些细菌污染的食品后,人体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2. 寄生虫传播:寄生虫也能导致食物中毒。
包括钩虫、弓形虫、蛔虫等寄生虫可以通过未经煮沸或充分加热处理的肉类和鱼类传播给人类。
这些寄生虫会在人体内引发胃肠道疾病和消化不良。
3. 食物处理不当:不正确的食物处理方法也是导致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之一。
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充分清洁,或者使用被污染的设备和容器,都有可能导致细菌或化学物质污染食品。
4. 化学物质污染:化学物质的存在也会导致食物中毒。
常见的化学物质包括农药残留、添加剂、重金属等。
长期摄入含有高浓度这些化学物质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引发癌症、神经系统损害等。
5. 食用变质食品:过期或发霉变质的食品含有大量细菌和毒素,摄入后会引起食物中毒。
这包括过期肉类、蔬菜水果以及未被恰当保存和储存的罐头食品等。
二、预防措施1. 良好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食物中毒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在处理食物之前,务必彻底洗手,并确保用具、设备和工作场所的清洁。
2. 充分烹饪:适当的烹饪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寄生虫。
特别是肉类、禽类和鱼类等需要加热处理的食物,确保达到适宜的温度才能消灭病原体。
3. 食材选择:选购新鲜的食材,并避免使用已经变质、过期或有明显污染迹象的食品。
同时,在采购农产品时注意检查是否有农药残留。
4. 储存和保存:合理储存和保存食品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将易腐食品放置在恰当温度下,避免交叉污染,尽早食用剩余食物或及时冷藏储存可降低细菌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动植物中毒及致病菌导致的食物中毒
发表时间:2013-06-25T15:20:21.4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6期供稿作者:石永琼[导读] 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
通常在吃了有问题的食物1至72小时内发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致命。
石永琼(广西桂林市临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临桂 541199)
【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428-01
【摘要】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食物中毒作为最典型的一大类食源性疾病更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凡是导致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破坏,引发机体病理改变甚至死亡的物质被称为毒物。
毒物随食物或毒物被当作食物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被称为食物中毒。
本文以常见致病菌导致的食物中毒为出发点,对常见动植物中毒、微生物性两大类,叙述其中毒原理及常见症状,描述食物中毒的发病原理,发病症状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食物中毒致病菌沙门氏菌
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
通常在吃了有问题的食物1至72小时内发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致命。
现就有毒动植物中毒、微生物性(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中毒原理及常见症状和预防措施叙述如下。
1 有毒动植物中毒
1.1四季豆中毒一般在进食未烧透的四季豆后1-5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出冷汗、手脚发冷、四肢麻木、畏寒等,一般病程短,恢复快,预后良好。
预防措施: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1.2发芽马铃薯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0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症状。
先有咽喉抓痒感及灼烧感,上腹部灼烧感或疼痛,其后出现胃肠炎症状,剧烈呕吐、腹泻。
此外,还可出现头晕、头痛、轻度意识障碍、呼吸困难。
重者可因心脏衰竭、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预防措施:防止马铃薯生芽;不吃生芽过多、黑绿色皮的马铃薯;生芽较少的马铃薯应彻底挖去芽的芽眼,并将芽眼周围的皮削掉一部分。
这种马铃薯不易炒吃,应煮、炖、红烧吃。
烹调时加醋,可加速破坏龙葵碱。
1.3河豚鱼中毒河豚鱼的某些脏器及组织中均含河豚毒素,其毒性稳定,经炒煮、盐淹和日晒等均不能被破坏。
误食后10分钟至3小时出现症状,死亡率高。
预防措施:采取加强宣传教育,防止误食。
1.4毒蕈(有毒蘑菇)中毒一般在误食后0.5-6小时出现症状。
胃肠炎型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预后良好;神经精神型中毒主要症状有幻觉、狂笑、手舞足蹈、行动不稳等,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溶血型中毒发病3-4天出现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死亡率高。
预防措施:加强宣教,防止误食。
1.5还有蓖麻籽中毒、生豆浆中毒,预防措施:加强宣传教育,防止误食。
2 细菌性食物中毒
2.1氏菌食物中毒
2.1.1病原菌沙门氏菌属是很大的一组细菌,其中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有鼠伤寒,猪霍乱,肠炎沙门氏菌,付伤寒甲、乙等。
这种细菌在外环境中的生活力较强。
在水、牛乳及肉类食品中能生存几个月,其繁殖的最适温度为37℃。
乳与乳制品中的沙门氏菌经巴氏消毒或煮沸后迅速死亡。
2.1.2中毒食物和污染源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多由动物性食品,特别是肉类引起,也可由家禽、蛋类、奶类食品引起。
2.1.3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潜伏期一般12~24小时,短的数小时;长则2~3天。
前驱症状有恶心,头痛,全身乏力和发冷等。
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腹痛,粪便为黄绿色水样便,有时带脓血和粘液。
一般发热38℃~40℃。
重病人出现寒战,惊厥,抽搐和昏迷。
病程为3~7天,一般预后良好。
但是,老人,儿童和体弱者如不及时进行急救处理也可导致死亡。
2.1.4预防措施防止食品被沙门氏菌污染,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繁殖,彻底杀死沙门氏菌。
2.2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人或动物的化脓性病灶中。
进食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奶类、蛋及蛋制品、糕点、熟肉类即可导致食物中毒。
一般在进食后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剧烈的呕吐、腹痛、腹泻等。
一般在1-3天痊愈,很少死亡。
2.3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空气、尘埃、昆虫中。
进食受到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剩米饭、剩菜、凉拌菜、奶、肉、豆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
呕吐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5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8-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
预后较好。
预防措施:严格食品的采购关。
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
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
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当前,食源性疾病已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控制食源性疾病应加大监管力度,从根本上着手,作为一名食品检验工作者,更应该对食物微生物中毒等方面,加大自己的知识含量,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防止危害公共健康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少彤,曾德荣,蒋卓勤.广州市某区1999-2003年食物中毒病原菌分布特征的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05,31(增刊):97-99.
[2] 卢志坚,陈志礼,卢学会.韶关市食源性疾病现况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2004,30 (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