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
植物性食物中毒

光过敏性皮炎型
暴露部分出现日光性 皮炎症状
无
猪嘴蘑
1. 毒蕈中毒
毒粉褶菌 白毒伞Leabharlann 鹿花蕈毒红菇 猪嘴蘑
2. 含氰甙植物中毒
➢有毒成分:氰甙(苦杏仁甙、亚麻苦甙) ➢食物来源:
✓ 苦杏仁甙主要存在于蔷薇科植物的核仁中(苦杏 仁、桃仁、枇杷仁、李子仁、樱桃仁等)
✓ 亚麻苦甙主要存在于亚麻和木薯中。
2. 含氰甙植物中毒
道反应外,主要有精神神经症状,如精神兴奋或抑制,精神错乱, 交感或交感神经受影响等症状,一般潜伏期短,病程短(除少数 严重中毒者死亡外),死亡率低。(阿托品药物治疗,可迅速缓 解)
1. 毒蕈中毒
(三)溶血型
此型中毒常见由鹿花蕈引起。有毒成分为鹿花蕈素, 属甲基联胺化合物,有强烈和溶血作用。此毒素具有 挥发性,对碱不稳定,可溶于热水,烹调时如弃汤汁 可去除大部分毒素。
红菇、毒粉褶菌、虎斑菌、 牛肝菌、橙红毒伞等
神经精神型
胃肠炎+副交感兴奋 10min~6h 症状
重者有精神症状
低
红毛绣伞、毒红菇、滑锈 菇
溶血型
6~12h
胃肠炎+溶血→多伴 CNS症状
低 鹿花蕈、马鞍毒蕈
多脏器损伤型
胃肠炎→假愈期→内 10~30h 脏损害→精神症状→
恢复期
高
毒伞七肽、白毒伞、磷柄 毒伞等
➢ 潜伏期:10分钟-6h
➢ 主要症状:剧烈腹泻、腹痛(上腹部和脐部疼痛 为主)。病程2-3天,死亡率低。
1. 毒蕈中毒
(五)光过敏性皮炎型 ➢猪嘴蘑 ➢中毒时颜面肿胀、疼痛 ➢河北、吉林时有报道
1. 毒蕈中毒
➢ 临床表现
中毒分型
潜伏期
常见食物中毒及食物中毒症状和预防急救处理

7
食物中毒病因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 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 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 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 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 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 及鱼,奶,剩饭等。 食物被细菌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禽畜在宰杀前就是病禽,病畜; 2、刀具,砧板及用具不洁,生熟交叉感染; 3、卫生状况差,蚊蝇滋生; 4、食品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物。
11
食物中毒病因
五、化学性食物中毒 主要包括: ①误食被有毒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 ②因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 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而导致的食物中毒; ③因贮藏等原因,造成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造 成中毒,食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化 学性食物中毒发病特点是: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一般进食后 不久发病,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剩余食品,呕吐物, 血和尿等样品中可测出有关化学毒物,在处理化学性食物中毒时应突出 一个“快”字!及时处理不但对挽救病人生命十分重要,同时对控制事 态发 展,特别是群体中毒和一时尚未明化学毒物时更为重要。
3
目 录
• • • • • • 食物中毒概念 食物中毒危害 食物中毒症状 食物中毒病因 常见几种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预防和急救方法
4
食物中毒概念
泛指所有因为进食了受污染食物、致病 细菌、病毒,又或被寄生虫、化学品或天然 毒素(例如:有毒蘑菇)感染了的食物。根 据如上各种致病源,食物中毒可以分为以下 四类,即:1.化学性食物中毒 ,2.细菌性食 物中毒,3.霉菌毒素与霉变食品中毒,4.有 毒动植物中。
食物中毒的分类特点预防和控制

危害程度和社会影响,确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及确定应急响应级别, 重大活动期间出现食物中毒事故,响应级别会提升;
3、责令当事人停止生产销售可疑食品,并保护现场;
4、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及处理结果由卫生行政 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各自权限对社会公布。
六、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
起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 有密切关系。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 菌食物中毒居首位。
3、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完成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现场调查 处理后,应及时撰写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初步调查报告,并按规定时 限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同时,根据事故 的进展情况,按应急预案规定的时限,依次报送阶段性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后,报送终结报告。
(1)初步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危 害程度、病亡人数、主要症状、事故报告单位信息(含报告时间、 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单位基本信息、已采取 措施、事故简要经过等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1)细菌性食物中毒现场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消毒:a.炊具、食 具、抹布应煮15—30min;b.菜板应用刀刮去表面,再用0.2%热碱 水彻底反复洗刷;c.厨房地面墙壁可用0.5%漂白粉液或2%石炭酸液 消毒;d.引起食物中毒的剩余食品煮沸15min后深埋;e.患者的排 泄物可用20%石灰乳或5%来苏儿拌匀消毒(将排泄物一份与消毒液 二份充分混合放置2h);
食物中毒特点、诊断、处理

食物中毒特点、诊断、处理食物中毒的特点是潜伏期短、突然地和集体地暴发,多数表现为肠胃炎的症状,并和食用某种食物有明显关系。
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绝大多数。
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肉类、鱼类、奶类和蛋类等)和植物性食品(如剩饭、豆制品等)。
食用有毒动植物也可引起中毒。
如食入未经妥善加工的河豚鱼可使末梢神经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最后因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麻痹而死亡。
一些含一定量硝酸盐的蔬菜,贮存过久或煮熟后放置时间太长,细菌大量繁殖会使硝酸盐变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可使血液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
严重时,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发霉的大豆、花生、玉米中含有黄曲霉的代谢产物黄曲霉素,其毒性很大,它会损害肝脏,诱发肝癌,因此不能食用。
食入一些化学物质如铅、汞、镉、氰化物及农药等化学毒品污染的食品可引起中毒。
在食品中滥加营养素,对人体也有害,如在粮谷类缺少赖氨酸的食品,加入适当的赖氨酸,能够改善营养价值,对人有利。
但若添加过量,或在牛奶、豆浆等并不需添加赖氨酸的食品中添加,就可能扰乱氨基酸在人体内的代谢,甚至引起对肝脏的损害。
预防食物中毒的主要办法是注意食品卫生,低温存放食物,食前严格消毒彻底加热,不食有毒的、变质的动植物和经化学物品污染过的食品。
一经发现食物中毒的病人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1)由于没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染过程,所以导致发病呈暴发性,潜伏期短,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的趋势。
(2)中毒病人一般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
常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发病与食物有关。
患者在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医学教育网收。
集整理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类有毒食物的人群,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发病曲线在突然上升之后呈突然下降趋势。
(4)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有传染性。
食物中毒的诊断1、食物中毒的诊断机构在《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中明确规定食物中毒患者的诊断由食品卫生医师以上(含食品卫生医师)诊断确定;食物中毒事件的确定由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根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确定。
食物中毒诊断与鉴别诊断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01
1994年卫生部颁发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从技术上和法律上明确了食物中毒的定义:
02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根据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不同,临床上将食物中毒分为以下几类:
01
细菌性食物中毒;
霉菌性食物中毒;
植物性食物中毒;
动物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06
02
03
04
05
三、食物中毒的分类
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麦角中毒
01
赤霉病麦和霉玉米中毒
02
霉变甘蔗中毒
03
霉变甘薯中毒
04
黄曲霉毒素中毒
05
常见的霉菌性食物中毒
01
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及时识别诱导性的“食物中毒”。其临床综合症系非病因性,却常常被想当然地认定为“食物中毒”。
02临床综合症判断诱导性食物中毒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在基本掌握食物中毒调查和诊断知识的基础上,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努力提高和精通业务水平。
1
食物中毒调查和诊断要依照有关法规,要注意调查取证,尽可能取得实验室检验结果或形态学鉴定资料。
03
暴发类型的推断
(1)、单纯同源暴发
如果是一次性暴露,且病例不能通过人与人传播,则流行曲线是单峰型,发病曲线表现为急剧地上升,很快达到高峰,然后迅速下降。一般下降速率稍慢于上升曲线。曲线上升的起始点至下降最低点之间的间隔时间在该疾病常见发病潜期的持续时间范围内,病例发生集中在最长和最短潜伏期内.大多数食源性疾病表现为这种曲线特征。(图1)
食物中毒的特点有哪些

食物中毒的特点有哪些食品本身有害有毒:如毒草、莽草、发芽的马铃薯、木薯、苦杏仁、河豚鱼、湟鱼、毒蚌等。
一起食物中毒的特点有哪些,欢迎查阅!食物中毒的特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提出了“食品安全事故”这样一个概念,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而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因此,食物中毒从属于食品安全事故。
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1.食物受到某些致病性微生物(如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等)污染,条件适宜,导致产生大量的活菌及毒素从而引起中毒。
2.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了食品(如有机磷农药、砷等),并达到能引起急性中毒的剂量。
3.误食了一些本身具有毒性物质的食品(如河豚、桐油、毒葷等)。
4.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如霉变甘蔗、麦角)。
5.食品由于储存不当,产生有毒物质(如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粮食等)。
6.某些动植物由于摄入外环境中的有毒物质或成分,通过生物富集作用,达到能引起急性中毒的剂量。
食物中毒的特点食物中毒常呈集体式爆发,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发病具有以下特点。
1.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人发病。
2.发病与食物有关,患者有食用同一有毒食物史,流行波及范围与有毒食物供应范围相一致,停止该食物供应后,流行即告终止。
3.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
4.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之后又迅速下降的趋势,无传染病流行时的余波。
以下情形易与食物中毒混淆注意甄别:暴饮暴食引起的胃肠功能絮乱、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因进食某种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少数人对于某些食物过敏引起的某些病症、一次大量或者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认为故意投毒,以及非口径(呼吸、皮肤、注射等)渠道进入集体的毒物引起的中毒,这些都不属于食物中毒。
植物性食物中毒

02
植物性食物中毒的分类及病因
胃肠型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属
沙门氏菌是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 主要病原菌,主要存在于家禽、家 畜、鼠类和野鸟等动物肠道中
志贺氏菌属
志贺氏菌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肠道 内,随粪便排出,污染食物和水源
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细菌,主 要存在于海产品中
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主 要存在于食品中
中药灌肠
将中药煎剂灌入直肠内,通过黏膜吸收,达到治 疗目的。
中药外敷
将中药研成粉末,外敷于皮肤表面,以缓解中毒 症状。
预防控制措施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植物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食品 生产和消费行为。
加强监测和预警
建立植物性食物中毒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置问题。
强化应急处置
加强毒素风险评估的研究和应用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毒素风险评估的研究和应用,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毒 素风险评估体系和方法,为预防和控制植物性食物中毒提供更加科学依据。
相关科研项目介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植物性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植物性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毒素风险评估
国内对于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毒素风险评估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对不同植物性食物中各种毒素的含量和分布情况进行 调查和分析,建立了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
研究前景展望
加强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更加快速、准确、灵敏的毒素检测方法和技术, 提高植物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水平。
生。
急救和治疗
催吐治疗
洗胃治疗
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有哪些_怎样避免植物性食物中毒

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有哪些_怎样避免植物性食物中毒生果仁类:苦桃仁、枇杷仁、亚麻仁、杨梅仁、李子仁、樱桃仁、苹果仁等。
所含毒素:苦杏仁甙食用后会在胃内生成极毒的氢氰酸。
中毒症状:食用生果仁后大多在1~2小时内出现口中苦涩、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常为水样便等症状,可伴有头痛、眩晕、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全身无力,有的甚至可在几分钟内死亡。
预防措施:切勿食用生果仁。
野蘑菇所含毒素:蕈毒素。
中毒症状:误食毒蘑菇后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可表现为恶心、呕吐、流口水、腹痛、腹泻、头痛、头晕、出虚汗等,肝肾损害最多见,严重者可出现肝坏死、肝昏迷、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由于蕈毒素不能通过烹调、加工破坏,许多毒素还没有确定而无法检测,再加上有毒和无毒蘑菇不易辨别,所以目前惟一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食用野生蘑菇。
除了不要采摘野蘑菇,对于市场上卖的野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自己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蘑菇,不要轻易食用。
鲜金针菜鲜黄花菜所含毒素:秋水仙碱。
中毒症状:食用1小时内发病,症状为肠胃不适、腹痛、呕吐、腹泻等。
预防措施:经过食品厂加工处理的金针菜或干金针菜都无毒。
如用新鲜金针菜烹调菜肴,则要彻底煮熟。
青色、发芽、腐烂的马铃薯所含毒素:茄碱马铃薯毒素。
中毒症状:一般在食用后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发病。
先有咽喉及口内刺痒或灼热感,继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轻者1~2天自愈,重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预防措施:未成熟青紫皮、发芽、腐烂的马铃薯不可食用。
有少许发芽的马铃薯,应深挖去发芽部分,并浸泡半小时以上,弃去浸泡水,再加水煮透,倒去汤汁才可食用。
煮马铃薯时加些米醋,可使毒素分解,变为无毒。
白果银杏所含毒素:氢氰酸。
中毒症状:一般在食用后1~12小时发病。
先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随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肺水肿和昏迷。
预防措施:白果不宜多吃一般中毒剂量为10~50颗,更不宜生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
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植物种子,因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有毒物质去掉而引起的中毒。
季节性、地区性比较明显。
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多种多样,毒性强弱差别较大,临床表现各异,救治方法不同,预后也不一。
植物性食物中毒多散在发生,多数没有特效疗法。
1.引起植物性食物中毒原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及其加工制品当做食品。
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大量有毒成分的可食的植物性食品。
2.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毒蘑菇、发芽马铃薯、豆浆、菜豆、曼陀罗、白果、桐油、苦杏仁。
3.常见植物性食物中毒表现:见附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