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动植物中毒及预防

合集下载

六种常见食物中毒预防知识5则范文

六种常见食物中毒预防知识5则范文

六种常见食物中毒预防知识5则范文第一篇:六种常见食物中毒预防知识六种常见食物中毒预防知识1、四季豆(又称芸豆、小刀豆、豆角等)和油豆角(也称东北油豆角)中毒致病物质:皂甙、血球凝集素等天然毒素。

中毒表现:四季豆、油豆角中毒一般为食用后1-4小时内发病,快的可在十几分钟之内发病。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胃烧灼感及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可伴有头痛、头晕、出冷汗等神经系统症状。

严重者有脱水, 血压下降、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症状。

预防控制措施:预防四季豆、油豆角中毒的方法简单,只要严格按照“一洗二浸三烫四烹调”的工序,把四季豆、油豆角彻底煮熟焖透就可以了。

2、木薯中毒致病物质:氢氰酸。

中毒表现:发病潜伏期为0.5-12小时,一般在食后1至数小时内出现症状。

轻者恶心呕吐、头痛、头昏、嗜睡或烦燥等,较重者呼吸急促,心悸,紫绀,抽搐等,严重者呼吸困难、昏迷、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等征。

预防控制措施:要防止木薯中毒,可在食用木薯前去皮,用清水浸薯肉(有些地方的方法是水泡3~5天,每天换水1次),再加热煮熟,煮时将锅盖打开,使氢氰酸蒸发,弃汤,即可食用。

3、生豆浆中毒致病物质:皂素。

中毒表现:通常在食用0.5-1小时后即可发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可伴有腹痛、头晕、乏力等症状。

预防控制措施:在煮豆浆时,出现“假沸”后还应继续加热至100℃。

煮熟的豆浆没有泡沫,然后再用小火煮10分钟左右,若豆浆量较大或较稠,加热时一定要不断地搅拌,使其受热均匀。

4、河豚鱼中毒致病物质:河豚毒素。

中毒表现:一般在10分钟-3小时内发病。

早期表现为手指和脚趾刺痛或麻痛,口唇、舌尖以及肢端感觉麻木,继而全身麻木,严重时出现运动神经麻痹,四肢瘫痪,失声、呼吸困难、循环衰竭、呼吸麻痹;还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最后呼吸麻痹死亡。

预防控制措施:河豚鱼中毒无特效解毒剂,重在预防,禁止供应和食用河豚鱼。

中毒野生植物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中毒野生植物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中毒野生植物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1. 简介
本应急预案旨在针对中毒野生植物的防控工作,确保人员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本预案将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在面临中毒野生植物事件时,做出适当的应对措施。

2. 预案内容
本预案确定以下应对措施:
2.1. 风险评估与防范
在野生植物的分布区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定各类中毒野生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制定防范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提供警示标识,警示公众避免接触中毒野生植物;
- 加强巡逻,及时发现和处理中毒野生植物。

2.2. 中毒事件应急响应
一旦发生中毒事故,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以下措施:
- 组织救援队伍,救治中毒者,并确保其安全;
- 封锁事故现场,阻止他人进入;
- 搜集相关证据,以便日后调查和处理。

2.3. 通知与报告
发生中毒事件后,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通报,并按照规
定报告事件详细情况和处理进展。

2.4. 应急演练与培训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和技能。

同时,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公众对中毒野生植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3. 附录
列出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联系方式等其他相关信息,并随时
更新。

以上为中毒野生植物防控工作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旨在确保
人员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并严格遵守本预案。

如有需要,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措施的制定和调整。

【幼儿园膳食管理】常见的几种食物中毒

【幼儿园膳食管理】常见的几种食物中毒

常见的几种食物中毒(一)有毒动植物中毒1、含高组胺鱼类(主要是海鱼中的青皮红肉鱼类如蓝圆参、鲐鱼,金枪鱼,沙丁鱼等);鱼质腐败或腌制不透,未去内脏,导组胺含量高。

主要症状:类过敏性症状:脸红,头晕,心跳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

2、四季豆(菜豆、扁豆、芸豆):四季豆未炒熟煮透,红细胞凝聚素或皂甙没有消除。

主要症状:初期感觉胃部不适,继而恶心、呕吐、腹痛。

3、豆浆:豆浆加热不透,豆浆内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皂甙等物质。

主要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可伴有腹痛、头晕、乏力等。

4、毒蘑菇:误把野生毒蘑菇当作可食蘑菇采摘食用,毒蘑菇含有多种毒素,主要有肠胃毒素、神经毒素、溶血毒素、原浆毒素等。

主要症状:症状复杂多变,一般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等。

(二)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1、有机磷农药中毒:误食喷洒有机磷农药不久的水果、蔬菜等,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多汗、流涎。

预防措施:严禁采摘和食用刚喷洒过有机磷农药的瓜、果、蔬菜;蔬菜瓜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

2、亚硝酸盐中毒:误将亚硝酸盐(工业用盐)当作食盐使用。

进食大量含硝酸盐、亚硝酸盐较多的蔬菜等食物。

主要症状:头晕、无力、胸闷、气短、心慌、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黏膜紫绀等。

预防措施:妥善保管好亚硝酸盐,包装应有明显标志:不要食用腐败变质的蔬菜和腌制少于15天的腌菜。

3、毒鼠药中毒误将毒鼠药当作碱面、食盐使用;或误食因毒鼠药中毒死亡的动物;或误食用毒鼠药制作的毒饵。

不同种类的毒鼠药引起的症状不同,多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禁止使用毒鼠强、氟乙酰胺等剧毒鼠药;严禁食用被毒死的或者死因不明的家禽和家畜;不要捡食他人丢弃的、来历不明的食物4、“瘦肉精”中毒食用了含有大量“瘦肉精”(盐酸克仑特罗)的猪内脏或猪肉。

主要症状:心悸、紧张、震颤、头晕等。

四年级预防野生植物中毒的主题班会PPT

四年级预防野生植物中毒的主题班会PPT

预防野生植物 中毒
预防野生植物中毒
不要随意采集不认识的野生植 物。 如果认为自己或他人中毒了, 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以便及 时处理。
预防野生植物中毒
在郊游或远足时,应提前了解当地的野 生植物信息,避免意外中毒。
遇到中毒的情 况
遇到中毒的情况
中毒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 恶心、呕吐等。 如果中毒较轻,可以通过喝水、呕 吐等方式进行自救 。但如果中毒 较重,需立即就医治疗。
四年级预防野 生植物中毒的 主题班会PPT
目录 引言 危险的野生植物 预防野生植物中毒 遇到中毒的情况
引言
引言
野生植物可以为我们带来多样性的 自然景观,但也潜藏着许多危险。 本次主题班会将向大家介绍一些常 见的野生植物以及 物
危险的野生植物
一些具有毒性的野生植物包括蕈类、水 仙、茉莉、曼陀罗等。 本PPT将具体介绍这些植物的特征和毒 性反应。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措施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措施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措施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既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旋毛虫囊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疾病。

食物中毒的特征:1、来势凶猛,发病集中。

常常是发病突然,发病人数多,少则几人、几十人,多则数百人、上千人。

2、潜伏期根据中毒种类的不同可从数分钟到数十小时,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病人在进食后经2-24小时内发病,通常化学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短,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长。

3、病人的症状表现类似。

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人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但根据进食有毒物质的多少及中毒者的体质强弱,症状的轻重会有所不同。

4、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停止进食有毒食品,发病很快停止。

5、中毒患者有共同的饮食就餐史,病人往往均进食了同一种有毒食品而发病,未1进食者不发病。

6、细菌性食物中毒季候性较明明,东北地域7—9月份气温较高,相宜细菌发展繁殖,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

大部分的化学性食物中毒和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季候性不明明。

食物中毒有哪些类型?从致病因素看,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气候炎热的季节发生较为频繁。

一方面是因为细菌在温度较高时繁殖快,另一方面人们在气温高时进食较多的生冷食品,并且高温使人抵抗力减低,易于发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表现为一个家庭或一个集体中多人发病,但也可单个人发病。

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细菌有许多种,几乎所有的食品都有被细菌污染的可能。

2、动物性食物中毒,是指食入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食品引起的中毒。

学校食堂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预防

学校食堂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预防

学校食堂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预防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加工前应对菌类进行鉴别,对于不能识别有毒或疑似有毒的菌类食品,绝不能冒险食用。

应该把样品送有关部门检测,确认无毒后方可食用。

2、不加工出售有毒鱼类食品,尤其是青皮红肉鱼类,对含组胺较多的鱼类,应注意烹调方法,减轻其毒性。

3、马铃薯应在低温、无阳光直射的场所储存,发芽较重及变黑变绿的马铃薯不能加工食用,在食用发芽较轻的马铃薯时,应去除芽和芽眼,如若发芽马铃薯炒食,应采用烧煮的方式,烹调马铃薯时可以加些醋。

4、加工杏仁时均应充分加热,敞开锅盖使其失去毒性.
5、土豆加工应熟透,避免食用沸水烨过和旺火快炒的土豆菜品。

6、木薯未加工不能生吃,加工时要去皮、水浸、煮熟,新鲜木薯要剥去外皮后再进行加工;浸泡木薯的水及茶汤有毒素,不能并于池塘内,也不能喂牲畜。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1]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1]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1]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

通常在吃了有问题的食物1至72小时内发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致命。

食物中毒一般分为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微生物性(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

一、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

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中毒症状:1.急性中毒有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有手抖甚至不能站立,头晕,乏力,原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反应,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电图示S-T段压低与T波倒置。

2.原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患者,如有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上述症状更易发生。

3.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引起低血钾,从而导致心律失常。

4.反复使用会产生耐受性,对支气管扩张作用减弱及持续时间缩短。

虽然克伦特罗残留的毒作用为轻度的,但美国FDA研究表明,应用拟交感神经药者或对前药过敏者,对克伦特罗的反应要比正常健康个体更为严重。

急救治疗:1.口服后即洗胃、输液,促使毒物排出。

2.在心电图监测及电解质测定下,使用保护心脏药物如6-二磷酸果糖(FDP)及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

识别方法(1)看该猪肉是否具有脂肪(猪油),如该猪肉在皮下就是瘦肉或仅有少量脂肪,则该猪肉就存在含有“瘦肉精”的可能。

(2)喂过“瘦肉精”的瘦肉外观特别鲜红,后臀较大,纤维比较疏松,切成二三指宽的猪肉比较软,不能立于案,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脂肪特别薄;而一般健康的瘦猪肉是淡红色,肉质弹性好,瘦肉与脂肪间没有任何液体流出。

(3)购买时一定看清该猪肉是否有盖有检疫印章和检疫合格证明。

毒鼠强中毒: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

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

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认识有毒动植物预防野外中毒蜜蜂蜇伤怎么办安全教育课件

认识有毒动植物预防野外中毒蜜蜂蜇伤怎么办安全教育课件

1.在野外看到颜色鲜艳的蘑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多采些回去吃 B.可能有毒,不碰触 C.多叫些小伙伴一起来采 2.下列蚊虫中,不会通过咬伤皮肤给我们造成中毒风险的是: A.马蜂、蜈蚣 B.蝎子、隐翅虫 C.螳螂、蝉 3.如果不小心被蜜蜂蜇伤,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小苏打等碱性溶液擦洗伤口 B.立即挤压伤口 C.用红药水、碘酒之类的药物涂擦患部
3. 不要随便在草丛或蛇可能 栖息的场所坐、卧;进入草 丛前先用棍棒、石块等驱赶 一下蛇虫,不把手伸入不明 洞穴中。
4. 留意树枝上的蜂窝,看到蜂 窝要绕道走。
5. 坐下休息前仔细观察一下四 周,起身时要检查、抖动一下 携带的行装、衣物。
雨后初晴的夏季和洪水过后,要特别 注意防蛇。如果被蛇追赶,最好忽左 忽右成“S”型跑。
认识有毒动植物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了解常见的有毒动植物; 知道野外要防中毒; 了解被蜂蜇伤的急救。
自然界万物丛生,气象万千,山 川田野、草木花卉、飞禽走兽、 昆虫翎毛……无处不包含着丰富的 色彩。但是,美丽的大自然孕育 着美好事物的同时,也包含着一 些有毒物。
一、常见的有毒动物
蜈蚣
隐翅虫
毒蛇
黄蜂
你还知道哪些有毒动植物?
1.让学生课前查阅关于有毒动植物的资料; 2.课堂上请几位同学上台分享查阅结果并 相互交流,增长课外知识; 3.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野外如何防中毒
同学们,我们在野外活动时, 该如何预防中毒呢?
1. 野外游玩时,最好穿长袖衣 裤、高筒鞋袜并戴上帽子。
2. 不要采摘、食用不 明的植物或野果。
参考答案:1.B 2.C 3.A
4.黄蜂可能会在什么情况下攻击人: A.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的干扰时 B.它们看见人就会攻击 C.在它们饥饿的时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毒动植物中毒及预防
在食物中毒中,除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外,还有有毒动植物中毒。

常见的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主要有以下几种:
(1)河豚鱼中毒
中毒原因:误食河豚鱼或河豚鱼加工处理不当。

主要症状:一般在食用后数分钟至3小时内发病,症状为腹部不适、口唇指端麻木、四肢乏力继而麻痹甚至瘫痪、血压下降、昏迷,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预防方法:不食用任何品种的河豚鱼(巴鱼)或河豚鱼干制品。

国家禁止在餐饮服务单位加工制作河豚鱼。

(2)高组胺鱼类中毒
中毒原因:食用了不新鲜的高组胺鱼类(如鲐鱼、秋刀鱼、金枪鱼等青皮红肉鱼)。

主要症状:一般在食用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病,症状为面部、胸部及全身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并伴有头疼、头晕、心跳呼吸加快等,皮肤可出现斑疹或荨麻疹。

预防方法:采购新鲜的鱼,如发现鱼眼变红、色泽黯淡、鱼体无弹性时,不要购买,储存要保持低温冷藏,烹调时放醋,可以使鱼体内的组胺含量下降。

注意青皮红肉鱼的冷藏保鲜,避免长时间室温下存放引起大量组胺产生。

(3)豆荚类中毒
中毒原因:四季豆、扁豆、刀豆、豇豆等豆荚类食品未烧熟煮透,其中的皂素、红细胞凝集素等有毒物质未被彻底破坏。

主要症状:一般在食用后1至5小时内发病,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出冷汗等。

预防方法:烹调时先将豆荚类食品放八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熟。

(4)豆浆中毒
中毒原因:豆浆未经彻底煮沸,其中的皂素、抗胰蛋白酶等有毒物质未被彻底破坏。

主要症状:存食用后30分钟至1小时内,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头晕、无力等中毒症状。

预防方法: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沸腾5分钟
左右。

豆浆烧煮到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这是“假沸”现象,应继续加热至泡沫消失,待沸腾后,再持续加热数分钟。

(5)毒蘑菇中毒
中毒原因:毒蘑菇在自然界到处都有,从外观上却很难与无毒蘑菇分别开来,毒蘑菇一旦被误食,就会引起中毒,甚至引起死亡。

主要症状:由于毒蘑菇的种娄很多,所含毒素的种类也不一样,因此中毒表现有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出四种类型:胃肠炎型大多在食用10多分钟至2小时左右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单纯由胃肠毒引起的中毒,通常病程短,预后较好,死亡率较低;神经精神型多出现精神兴奋或错乱,或精神抑制及幻觉等表现溶血型除了胃肠道症状外,在中毒两天内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肝损害型由于毒蘑菇的毒性大,会出现肝脏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等表现。

预防方法:切匆采摘、进食野生蘑菇。

也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蘑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