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食物中毒

合集下载

学校食物中毒预防和报告制度(三篇)

学校食物中毒预防和报告制度(三篇)

学校食物中毒预防和报告制度目录:一、引言二、食物中毒的定义和常见症状三、学校食物中毒预防制度3.1 食品采购和检验3.2 食品加工和储存3.3 厨房卫生管理3.4 食品安全培训四、学校食物中毒报告制度4.1 食物中毒的报告流程4.2 食物中毒的分析与调查五、学校食物中毒预防与报告制度的效果评估六、结论参考文献一、引言食物中毒是指人体吃进或吸入有毒物质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状,其中包括食物传染病、食物中毒性感染和食物中毒性中毒。

食物中毒在学校食堂中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将会给师生的健康带来威胁,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伤亡事故。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学校食物中毒预防和报告制度非常重要。

二、食物中毒的定义和常见症状食物中毒是指吞食有毒食物或食品中毒素导致人体中毒的疾病。

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痛、发热、恶心、头痛、乏力等。

在学校食堂中,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包括食品污染、食品加工不当、食品储存和保存不当以及食品供应链管理不到位等。

三、学校食物中毒预防制度为了预防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学校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食物中毒预防制度,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措施:3.1 食品采购和检验学校食堂在进行食品采购时,应该选择合格的食品供应商,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采购食品时,可以要求食品供应商提供相关的质量证明或检验报告,以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此外,学校还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食品进行抽检和检验,确保食品的质量合格。

3.2 食品加工和储存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和储存环境应该符合卫生标准,确保食品加工和储存的安全。

食品加工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卫生操作规程,严格控制食品的加工温度和时间,避免食品受到污染和变质。

食品储存时,应该按照食品的储存要求,确保食品的保质期和品质。

3.3 厨房卫生管理学校食堂的厨房卫生管理是防止食物中毒的重要环节。

食堂厨房应该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厨房的整洁和卫生。

厨房人员应该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和帽子,保持个人卫生。

学校食物中毒处理和案例分析(1)课件

学校食物中毒处理和案例分析(1)课件

学校食物中毒处理和案例分析(1)
11
• (六)总务主任、食堂负责人对食堂保 存现场,保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 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原料;及盛装可疑食物 的容器、工具、用具;
• 保留病人粪便、呕吐物(最好是用药 前)。要协助卫生部门作带菌检查和取证 工作,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 材料和样品。
• 4、共同进食史;课间餐
学校食物中毒处理和案例分析(1)
4
•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GB14938—94)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
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
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
性、亚急性疾病“称为食物中毒”。

从这一定义不难理解,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
班教室;出现症状的学生均集中在两个班级。该 两个班学生共有学生88名,两个班级分设在不同 楼层。初步判定病例数为13名。患者主要症状为 呕吐,多为2次~5次,个别出别腹痛,无腹泻、
发热、头晕、头痛、视力模糊、手脚麻痹等症状。
无危重、死亡病例。当日课间餐,食品为三鲜冬 瓜汤,扬州炒饭。
学校食物中毒处理和案例分析(1)
• 3.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顺序操作; • 4.肉及家禽在冷冻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调前充
分解冻; • 5、肉、奶、蛋及其制品和四季豆、豆浆应烧
熟煮透;
学校食物中毒处理和案例分析(1)
29
预防食物中毒的十项建议
• 6、尽快吃掉烹调好的食品,否则应及时防 入冰箱;
• 7、妥善贮存食品。食品贮藏于密闭容器里; 生食品和熟食品分开存放,避免接触;新鲜食 物和剩余食物不要混在一起;提前做好的食品 和需要保存的剩余食物存放在高于60℃或低于 10℃的条件下。

学校食堂食物中毒原因及预防

学校食堂食物中毒原因及预防

海产品,受到 2~40 该菌污染的肉
上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频繁腹 泻、粪便为水样便或糊状,部分 病人出现洗肉水样血水便,少数
类及咸菜
出现粘液便及脓血便;恶心、呕
动物性食品是吐,引发起烧细菌性食
奶、肉含类类奶、及奶冷 剩制饮 饭、 等品物叉的中污食1~毒染物6的的中主剩毒要饭恶痛正心、常食、腹或、品凉剧泻略烈, 高,拌呈 。频也菜繁水样呕有引吐便交起,、上体腹温大部剧多
v 原一: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
§ 保持清洁 § 生熟分开 §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品原料
v 原则二:控制细菌生长繁殖
§ 控制温度 § 控制时间
v 原则三:杀灭病原菌
§ 烧熟煮透 § 严格洗消
SCFDA
预防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与关键点
基本原则: 1、避免食用 2、减少或破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3、避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接触污染食品
(5)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多数学生经1—3天 的对症治疗后,病情明显缓解,至28日全部出院, 无一例死亡。
SCFDA
真菌菌和毒素食物中毒
❖ 主要指霉变食物,如霉变粮食、甘蔗导致的食物 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
SCFDA
化学性食物中毒
SCFDA
SCFDA
SCFDA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
死亡 58(8.45) 166( 24.20) 418(60.93)
44(6.41) 686(100.00)
从致病原因来看,食物中毒事件以微 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 发生比例较低,但后果严重,病死率 24.20%;还应高度重视有毒动植物引起的 食物中毒,引起死亡的人数最多,达到 60.93%
SCFDA
细菌性食物中毒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常识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常识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常识1、GB2760《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食品添加剂经过了国家相关部门严格的安全性和工艺性必要评估,按照规定的品种范围和限量使用,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2、长期食用铝超标食品会引发老年痴呆症。

3、《关于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公告》中规定:小麦粉及其制品(除油炸面制品、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外)生产中不得使用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明矾)。

如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面块、饺子皮、馄饨皮等)和发酵面制品(如馒头、花卷、包子等)在餐饮环节加工制作中均不能使用明矾。

4、油炸面制品、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可以按照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明矾),但最终产品铝的残留量应小于等于100mg/kg。

5、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关于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公告》,自2014年7月1日起,禁止将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即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6、餐饮环节中较常见的非食用物质有吊白块、苏丹红、硼酸和硼砂、碱性嫩黄、工业用甲醛、工业用火碱、工业硫磺、罂粟壳。

7、冷藏环境温度范围应在0℃~8℃。

8、食品冷藏的温度范围是0℃~10℃。

9、冷冻温度的范围宜低于-12℃。

10、食品冷冻的温度范围是-20℃~-1℃。

11、需要冷藏的熟制食品,应在冷却后及时冷藏。

12、冷藏储存期一般为几天到数周,冷藏不能阻止食品的腐败变质,只能减缓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

13、冰箱冷藏室温度范围一般为0℃~10℃,平均4℃~5℃,这种低温只能抑制细菌繁殖,不能杀灭病原菌,而且有些致病菌,如小肠菌、李斯特菌、甚至伤寒杆菌,适于在低温下繁殖。

加之冰箱放置的食物比较多,难免交叉污染。

因此,从冰箱内取出的食品,食前必须回锅彻底加热。

14、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全国各类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全国各类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全国各类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分析作者:朱芳芳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5年第09期【摘要】近些年学校事务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其危害程度不亚于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由此可以看出,学校的公共卫生条件值得社会和家长的关注,一旦发生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不仅对孩子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稳定以及学校的教学秩序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因此,学校食品的卫生安全问题需要社会及家庭的高度重视并且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测和密切的关注。

本文就各类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细致的分析,对学生中毒发生的特点及原因进行探讨,希望对预防和控制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科学防控依据。

【关键词】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分析近年来,学校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中毒人数、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对学生的健康、生命安全及生活学习环境均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有几百种的疾病能通过食物进行传播和传染,给人造成不适感,严重的会危机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食物中毒事件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的首要问题值得我们的深思和关注。

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找到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特点,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本文对全国各类食物中毒事件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希望学校的卫生管理部门跟进分析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测,减少和杜绝中毒事件的发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安心的学习空间。

1 学校食物中毒事件产生的原因及特点食物中毒一般具有潜伏期短,时间非常集中,爆发性较强,而且具有不可控制性特点。

临床上表现为以上吐,下泻,腹痛为主的急性胃肠炎症状,严重者可因脱水,休克,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

因此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千万不能惊慌失措,应冷静的分析发病的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服用的时间长短,及时采取有效应急措施。

导致学校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学校食堂从务人员从未经过专业的卫生健康检查及相应的卫生安全防御培训,只是为了生计,从事的制作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学校食堂设施有限,经营的业户为了赚钱更多的利润,也不愿意在设备上过多的进行投入,这就导致熟食和生的食物未进行区分,造成细菌滋生严重;由于认识程度低,单纯的认为学校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空间,与外界联系较少,针对用餐餐具的使用上为进行过专业严格的消毒,这也是中毒事件频发的根源;食物制作间从业人员自我卫生防护意识较差,地面脏水横流和蚊苍蝇横飞。

学校饮食方面食物中毒典型案例

学校饮食方面食物中毒典型案例

学校饮食方面食物中毒典型案例食堂从业人员认真学习,看后签上名字:案例1 齐齐哈尔171名学生疑似食物中毒9月20日晚,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卫生学校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部分学生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还有少数学生伴有低烧发热。

截至今天中午11时30分,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累计接诊学生为171人。

目前留院观察学生仍有54人。

经医疗专家诊断,初步认定为疑似食物中毒。

据齐齐哈尔市卫生局负责人介绍,接到报告后,该市立即启动食物中毒应急预案,迅速成立事件处理领导小组,组织医疗专家对留观学生进行积极救治。

目前,医院留观学生病情稳定。

当晚,该市卫生局、市卫生监督所和市疾控中心组织工作人员,到市卫生学校就餐场所,即市卫生学校大食堂、小食堂及校园内食杂店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和采样,收集近几日内各餐次的食谱,采集所有剩余食品样品,采集食品加工用具涂抹样品,并对市卫生学校用水采样。

上述样品以及在医院采集的4份呕吐物样品已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验。

目前,该校的两个食堂已被有关部门封闭。

案例2 山西灵丘65名小学生食物中毒疑吃变质鸡蛋所致灵丘县65名小学生食物中毒疑为16日早上吃了学校早餐中的变质鸡蛋所致,目前仍有9人在住院治疗昨日上午,灵丘县人民医院接诊了65名灵丘县豪洋双语小学的学生,学生们均称恶心、腹痛,经大夫初步诊断为食物中毒。

截至今日中午,除有9名学生仍在该医院儿科住院处接受治疗外,其余学生均已返校。

今日一早,记者接到一位学生家长报料称,灵丘县豪洋双语学校的住校生早晨吃了变质鸡蛋,有60余名学生食物中毒,正在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上午10时许,记者赶到灵丘县人民医院。

在住院楼儿科病房内,9名小学生在家长的陪护下打“点滴”,其中有3人还在吸氧。

一名姓张的小学生告诉记者,昨日早晨,学校的早餐是煮鸡蛋和面条。

上午第一节课还没结束,好多同学就出现腿软、头痛等症状,她自己也浑身难受,后来学校把他们送到医院。

灵丘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贺宏斌说,这些学生经初步诊断为食物中毒。

学校食堂食物中毒宣教

学校食堂食物中毒宣教

食物中毒宣教1农药残留:我们吃的叶菜一定要清洗干净。

曾有一家三口,晚餐就吃了一个西洋菜汤,三人先后出现了头晕眼花、呕吐的症状,送到医院急诊,发现原来是西洋菜上残留的有机磷类农药中毒。

专家解析:枸杞叶、西洋花菜等有叶青菜上可能有一些农药残留,尤其是冬天的青菜,因为冬天植物相对长得慢,为了提升产量,此时喷洒的农药可能会多一些。

洗蔬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用水浸泡,再仔细清洗。

2有毒食物:在我们吃的食物中,有些本身就含有毒素的,如四季豆、野山芋、某些蘑菇、鱼胆等。

专家解析:四季豆是餐桌上的常见菜肴,烹调不当就可引起中毒,摄入未煮熟的四季豆,引起中毒的潜伏期为几十分钟,一般不超过5小时,主要为胃肠炎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

而野山芋只要摄入一点就会感觉口麻。

预防措施:四季豆不能只用开水烫一下就凉拌,更不能用盐拌生食,炒食要充分加热使之彻底熟透。

山芋、蘑菇最好不要在野外自己采摘。

3细菌污染:食物被细菌污染导致的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最常见的细菌是沙门菌、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存放时间太长、没有完全加热的剩饭剩菜、保存不好的牛奶等,这些食物中都可能含有这些细菌。

据了解,因为吃了不洁食物导致的中毒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事件。

预防措施:日常食物要清洗干净、注意保鲜,一旦食物变质就可能受到这些细菌的污染。

专家建议:一是食物买回来后要注意清洗干净;二是肉类一定要切细煮熟;三是存放久的食物,或剩饭剩菜一定要充分加热煮透再吃;四是要新鲜吃的食物千万不要存放太久,比如牛奶、蛋糕等。

4亚硝酸盐:工业盐误被当成食用盐,可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据称,2至3克的亚硝酸盐便能够令一个成年人致命。

亚硝酸盐还存有贮存过久的新鲜蔬菜、腐烂蔬菜及放置过久的煮熟蔬菜中;刚腌不久的蔬菜(腌制时间不超过15天)也含有大量亚硝酸盐,一般要腌制后30天才能消失;有些地区饮用水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当用该水煮粥或食物,再在不洁的锅内放置过夜后,硝酸盐也会在细菌的作用下还原为亚硝酸盐。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分析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分析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学校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分析作者:杜志荣高海宁罗静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5年第12期[摘要] 目的了解2014年西峰区某寄宿制初级中学食物中毒特征,探讨食物中毒发生原因,为学校食物中毒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按照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临床特征、剩余食物和病人呕吐物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食物中毒的特征及原因。

结果食物中毒患病人数49人,罹患率为7.03%,年龄越小罹患率越高,男女性别比1:1.04;患者潜伏期短,发病时间集中,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腹痛、恶心、呕吐、头晕、四肢麻木、腹泻等症状为主;患者呕吐物及剩余食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结论这是一起因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饭菜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需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对学校食堂卫生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学校食堂基础设施投入,严格落实《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提升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卫生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等相关知识培训,强化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实行责任包干、责任追究制。

[关键词] 学校;食物中毒;突发事件;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图分类号] R59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4(c)-0020-032014年10月23日下午,西峰区某中学多名学生进食约半小时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经当地医院救治脱离危险。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调查分析,该起事件是因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物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10月23日下午在该中学大灶就餐者中所有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痛、头晕、乏力、手足麻木等症状的患者;该校大灶剩余食品(杂酱面、红白萝卜炒肉、炒包菜)和患者呕吐物标本。

1.2 方法1.2.1 病例现场调查对现场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临床发病与治疗信息、饮食和饮水的暴露信息、其它可疑暴露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链接:
食物中毒的分类 :
• 细菌性食物中毒; • 真菌毒素食物中毒; • 有毒动植物中毒; • 化学性食物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 。
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较为常见,近年来,随 着假冒伪劣食品的出现,和人为投毒事件的发 生,以及食品被农药等有毒物质污染的情况有 所增多,化学性食物中毒也逐渐增多。
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
1、被致病菌或致病菌产生的毒素污染的食品。
1、被致病菌或致病菌产生的毒素污染的食品。
2、外观与食品相似而本身含有有毒成分 的物质(如毒蘑菇)
请 你 采 蘑 菇:
3、本身含有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不当 未能将毒素去除的食品(如河豚鱼、四季 豆、豆浆等)。
发芽的土豆,未成熟的番茄,都 是有毒的食物。
樱桃的核,新鲜的木 耳,也是含有毒素的。
新鲜的黄花菜有 毒,必须晒干才 能食用。
腌制和烧烤的食物中含有较多亚硝 酸盐,吃多了也会引起中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腌制和烧烤的食物中含有较多亚硝 酸盐,吃多了也会引起中毒。
预防食物中毒 十项原则:
• 1、选择经过安全处理的食品。 • 2、彻底加热食品。 • 3、立即吃掉做熟的食品。 • 4、妥善贮存熟食品。 • 5、彻底再加热熟食品。
常见食物中毒及预防
食物中毒的定义:
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 质的食品或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 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 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的特点:
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 的可疑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停止食用 该种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2、同起食物中毒病人的临床症状基本相似。 (常表现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 症状,其它症状可能有发热、头晕等)。
预防食物中毒 十项原则:
• 6、避免生食与熟食接触。 • 7、反复洗手。 • 8、必须精心保持厨房所有表面的清洁。 • 9、避免昆虫、鼠类和其它动物接触食品。 • 10、使用符合卫生要求饮用水。
学校食堂应在食品采购、贮存、加工、 销售各个环节中,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 操作,杜绝食物中毒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