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总结

合集下载

读书心得《新教育之梦》5篇

读书心得《新教育之梦》5篇

读书心得《新教育之梦》5篇读书心得《新教育之梦》1假期中,有幸拜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该书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总的来说,新教育之梦重在改变观念,〝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我们只有改变了各种观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与众不同,与时代接轨.新教育之梦也是我们的未来之梦,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多阅读.多实践,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争取为我们未来的教育做出一点贡献.读书心得《新教育之梦》2课余,我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感慨颇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第一阶段的逆反心理很强,经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教师的人格魅力一定要大于学识能力.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对于个别学生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重视学习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时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赢得尊重,赢得信任.《新教育之梦》这本书时刻警醒我们,告诉我们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成功的教师,不但应该满怀激情,要有创造力,有责任感,我想最重要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爱,有自己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新教育之梦》3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着《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又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行知论坛〞和〝教育在线〞,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着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励志,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读书心得《新教育之梦》4之所以会对这么一本书感兴趣,原因就是其中的一个字:梦.朱永新的名字在网络上也频频亮相,其言论往往包含着感人的激情,其对教育的理解引起了许多教育者的共鸣.《新教育之梦》是《朱永新教育文集》十卷本的第一卷.作为开篇,作者以其充满激情的表述,向我们描述了一个美好的教育之梦.十个章节分别为: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我忽然之间走入了一个美丽的梦幻之中.或许有人会说:这可能吗?而对我来说:有这么一个梦想,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未来,让我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了希望.孩子们正是因心中有着梦想,最终走向成功之路.难道我们长大了,就应该放弃梦想?诚然,梦想也许有点遥远,可是梦想是一个指路的方向.朱永新用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把许多梦想用现实的小石子铺就一条通向梦想之路.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提到:做人为本,不教之教.虽然有点理想化,可仍然是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实践的.再如在理想的美育中,提出自然美育.生命美育.艺术美育.立体美育.精神美育等诸多理念,实际上是让我们认识到原来美就在周围,时刻教育着我们的孩子,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引导,怎么发现.对我来说印象深刻的还有关于教师的章节.朱永新老师提出了一个理想的教师的概念.相比之下,一脸惭愧.当年师范毕业的时候,刚刚跨入教育岗位,此时豪情壮志,意气风发.可初出茅庐的自己,空有激情,却缺乏足够的能力应对孩子以及教学.随着时间的消逝,随之而消失的是当年的激情.离这个理想的教师始终保持着距离,是一个从起点回到起点的轮回.我把理想的教师摘录在此,以此自勉:理想的教师,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当年的夸父追赶太阳,而无数的教育者则因为对教育的梦想而无畏的前进.朱永新老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卷,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则希望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追逐这个梦想.做一名好教师,让孩子们尊敬,喜欢的教师,做一名好父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于我们教育者的爱.让那些愚昧.愚蠢的行为远离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用梦想的翅膀呵护每一个孩子幼小纯真的童真,让他们快乐地成长.读书心得《新教育之梦》5一.德育方面读完此书,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自己在以往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德育,德育目标过大,没有持之以恒,导致德育工作,所以在以后的德育工作中我争取做到以下几点:1.将德育目标细化.生活化.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日常出现问题,制定班规.班训.比如说: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讲.不气老师.乐于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帮父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等等,让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将德育落实到实处.随着年龄的整张循序渐进地设置德育目标,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德育目标的体系.2.让学生与书本为乐.建设班级图书角,建立〝书香班级〞,让学生坚持读书,写读书笔记,有自己的座右铭,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从书中的心灵的慰藉,从书中到生活的,从中净化自己的心灵,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不教之教〞的教学培养.二.智育方面1.继续注重培养孩子能力.《教育参考》_年第4期的评论员写下了这样一席话:〝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外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活动关注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这当是对理想智育之月的最好注释.很庆幸自己从教十年以来,一直不喜欢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喜欢这种方法来提高孩子的成绩,我不喜欢给孩子施加压力,而是不断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锻炼孩子的能力,虽然,这样可能暂时成绩,但绝会为孩子今后的德育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基础.2.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成功感.〝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用成功激励孩子获得更大的成功〞.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让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正如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趣,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成功的教师,不但应该满怀激情,要有创造力,有责任感,我想最重要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爱,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未来的教育教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去和他们交往中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生活的烦恼.读书心得《新教育之梦》。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心得(精品8篇)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心得(精品8篇)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心得(精品8篇)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心得篇1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

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

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一篇读后感,或许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

自己的职业是老师,因此理想的教师也是让我特别关注的部分。

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

其中有很多要学习。

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

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

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

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

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

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习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

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

以后不管他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

读《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精选8篇)

读《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精选8篇)

读《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精选8篇)读《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篇1《新教育之梦》是朱永新教授编著的,今年暑假我有幸得到了这本书,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将这本书拜读完了。

梦开始的地方,是孕育希望的地方,也是奔向光明、理想的起始地点。

梦,之所以称之为梦,是她有绚烂诱人的前景,是那遥不可及的距离,是那心灵一隅中一直在不断呼唤你的声音。

只要心中有梦,理想也就插上了翅膀。

年幼时,爱对着蓝天诉说心中的梦想,诸如得到一块心爱的糖果,当上班里的小干部,评为一学期的“三好学生”……年少时,梦想依然纯真,诸如父母口中的考上大学,琼瑶笔下的浪漫爱情,城市那端的现代生活……后来,梦想一点一点地实现了,如今踏上工作岗位多年,年轻气盛也在慢慢地消磨退尽,自己,也终将成为芸芸众生里,那种及其注重现实,不赶浮想联翩的人了!终日里,勤勤恳恳地工作着,急急忙忙地在两点一线间来回奔波着,以为这就是——神圣的教师职业所该有的该做的。

清晰地记得作者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

我们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东西是他的职业。

你不爱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不会爱你。

没有了“爱”,你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

教书会枯燥?是以前的我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

教师要创造什么?教师创造知识,教师创造人生。

知道自己的职业无尚崇高美好,所以一开始热情高涨。

更把这一切看作是一个瑰丽的梦,决心在其中描绘出灿烂的未来。

可日复一日纠缠在“对”与“错”中,一次次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中走来,对学生终有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苦恼,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困境。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校园的生活很无奈。

”我们竟和重重压力下的学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再来回忆当时的想法,是觉得自己太计较于“得与失”之间的平衡,却忘了教师是一个讲究奉献的职业,忘了要“梦想成真”首先必须要对梦进行投资,而再来对照自己所谓的付出。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5篇优秀范文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5篇优秀范文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5篇优秀范文《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范文一课余,我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感慨颇深。

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

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

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第一阶段的逆反心理很强,经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

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教师的人格魅力一定要大于学识能力。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

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

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

对于个别学生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重视学习的学生。

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

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

作为教师,应时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赢得尊重,赢得信任。

《新教育之梦》这本书时刻警醒我们,告诉我们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成功的教师,不但应该满怀激情,要有创造力,有责任感,我想最重要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爱,有自己的教育理想。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范文二《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

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

这本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新教育之梦》的心得(精选10篇)

读《新教育之梦》的心得(精选10篇)

读《新教育之梦》的心得(精选10篇)读《新教育之梦》的心得篇1当我翻开《新教育之梦》的目录时,内心是极为震撼的,语言阐述系统化、理论化,理性思维中夹杂着作者对教育认识的极大热情。

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他心中的教育理想,没有空泛的说教,没有权威的语气,以自己生动的例证,丰富的国内外教学实际使原本理论化的东西变得让人易于接受,激发了内心的教育热情和共鸣,并提升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动力。

读完本书,我脑海里印象最为深刻是“有特色”、“阅读”、“共写随笔”、“爱”这几个词汇。

我将从自身的学习经历和教育实践来谈谈我对此书的感悟。

1.有特色朱永新教授在书中举例了十所世界教育的成功典范,不是因为这些学校在各方面都很强大,而是在某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功,使学校有了自己的特色,以特色赢得了教育的成功。

作为单独个体的人也是一样,有了一技之长便有了安身立命之所。

如此看来,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有了自己的特色,便成为了优势所在,风格所在。

2.爱阅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它直接促进学生的课内学习。

课堂上的说教知识是为了帮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东西弄得更明白一些,局限于教材只会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导致写作的时候没有素材,或即使有着丰富经历的时候却也无从下笔,而阅读更是发展了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和写作,扩大阅读范围就是最有效的手段。

为什么临到作文考试的时候有些人紧咬笔杆写不出半个字?有些人却行云流水,一蹴而就。

中学时期就有这种深深的体会。

平时的作业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进行课外阅读时间少之又少,作文临场的时候经常是套用满分作文的开头结尾,而中间却胡乱一通。

现在自己从事了教师一职,看了朱永新教授的著作之后又如点醒梦中人。

阅读习惯就应该从小培养,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读书,让课堂上的教材跟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教师应当发挥起指导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这一重要角色,帮助他们打开一扇文学的窗口。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心得5篇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心得5篇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心得5篇新教育之梦读后感心得1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初步了解了他的教育理想。

读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对新教育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从师范院校走进中小学校园的年轻老师,都满怀教育的理想:按照自己对“教室”的定义,打造和学生一起快乐成长的“完美教室”。

和学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体验成长的汗水与欢笑。

可是教育的现实很残酷,因此对教育理想的坚守就很悲壮。

坚守内心教育理想的老师们,要么为理想英勇地死去,要么为理想卑贱地活着。

在现实面前输得一塌糊涂,理想被生活磨得面目全非。

于是,大多数老师更会选择一种更适应现实的方式:为了生存和生活而背叛心灵,放弃理想。

相信每个走进教师职业的人都曾拥有过教育的理想,那个时候我们很年轻,不成熟,在残酷的现实中,那个理想太过遥远,来不及努力就已经成熟了。

成熟就意味着放弃,放弃掉有过的美好理想,然后我们就这样没心没肺地活着。

一直怀揣的梦想,难道就是人生的枷锁?放弃梦想,却又心有不甘。

谁能够告诉我们,这种悲壮的坚守,价值何在?教育理想之路,究竟在何方?毕淑敏在《蓝色天堂》中说,旅行是一种学习,它给你用一双婴儿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会,让你变得更宽容,让你理解不同的价值观,让你更好地懂得去爱、去珍惜。

旅行让你以另外一种身份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进行新的尝试,让你重新发现自己。

其实,学习也是一种旅行,从一个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

学习是一种相遇,是对话,与陌生世界、他人相遇,与自己相遇;与新的世界对话,与新的他人对话,与新的自己对话。

康德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学习》,福柯也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学习》,他们都认为学习是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者的相遇和对话,与自己的相遇和对话。

按照这些关于学习的理论,我们就会发现,学习也是一种旅行。

旅行既要费钱,很多时候还很费力,但是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因为旅行从来都是旅行者心甘情愿的选择。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10篇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10篇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10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10篇1“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更有理性,《新教育之梦》读后感:“心”花开处,梦想成真。

”“理想因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传,色彩斑斓。

”“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捧读着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一书,我有深深的感触,也激发了我内心深处蕴藏的那份渴望。

朱教授怀着一颗对教育理想的赤诚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新教育”的理想境界。

“人要会做梦。

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尽管说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些遥远,但我们生活着就要怀有梦想,工作着还要编织理想,并努力去实现理想。

一、做“理想教育”的追求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

教授强调也只有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要有担当,要勇于承担面对社会教师所应该担负的责任,有社会担当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具有积极的生存心境,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社会的人。

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

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

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井贵的生命。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总结5篇观后感精选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总结5篇观后感精选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总结5篇观后感2020精选《新教育之梦》一书中讲到:学生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他们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下面的小编给大家整合了几篇关于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的范文!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总结5篇观后感20xx精选篇一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之后,深感受益良多。

文中虽没有汹涌澎湃的语言,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激荡人心的情感,却宛如一幅新世纪的“清明上河图”,他用朴素的绸绢做底,用淡淡的墨色着画,用小桥流水的文字娓娓道来。

文中朱老师用他的真诚、用他的人生信念诠释了他心目中理想的教育。

这里我就采撷一朵最打动自己的浪花,让她在我拙笨的笔中形成文字。

文中那“如果把人生比作一艘航船,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是自己生命之舟的舵手。

从我们出生那天,我们就开始驾驭自己生命的小舟,在湖光山色间穿行,航行的路上可能会有诗情画意,可能会遇到惊涛骇浪,可能会有让我们驻足的诱人的风景……而谁能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关键看这个舵手有没有顽强的毅力,而谁能冲击风浪,关键看这个舵手有没有坚定的自信。

教师就好比舵手,要想实现自己理想的教育,就请扬起自信的风帆吧!”这段话,它似一盏明灯,在为我的教育、人生导航。

自信是人们赖以事业成功的阶梯和不断前进的动力。

这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所说的那样:“自信力对于事业简直是一个奇迹。

有了它,你的才干就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

”拥有自信心不仅拥有了良好的性格,更是拥有了人生。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有足够的自信。

因为教师所面对的是正在成长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对正在成长的他们产生莫大的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在学识上自信,在生活中自信,更要拥有自信的内驱力——那就是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胸中有丘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总结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一位叫布罗迪的英国退休教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旧物时,发现了一叠发黄了的旧练习册。

下面OK的给大家整合了几篇关于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的范文!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

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

”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又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行知论坛”和“教育在线”,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著与真情令我感动。

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

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新教育之梦》一书,感慨颇深,心境如潮,思绪万千,伴随着书中描述的教育理念,我仿佛飞翔在一个崭新的世界。

如春风希翼无限,如夏日倍感怡然,如冬日猛然醒悟,作者以轻松、流畅的笔调从人文科学、现实生活、教育实践等几方面进行了极为深刻的阐述,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127页“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有心人……记录教育现实、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

把这一串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

于是,我尝试着记录小班幼儿在园生活的每一天。

9月5日星期二早上,我还没来到教室,就在楼下就听见了楼上惊天动地的哭叫声,原来又是陈智高,哭着不肯来幼儿园上学。

我来到教室后,发现他两只手紧紧地吊在窗架上,一边哭一边在地上不停地跳;我走过去,摸了摸他的头,并且递给他一张餐巾纸,他理也不理,照旧“唱”他的歌。

这时,同班的朱老师开始整队去外边,他看见后,赶紧停止了“唱歌”,跟在了其他小朋友的后面,乐颠颠地出去了,在操场上,他象换了一个人似的,不但与同伴一起玩,而且还随着早操音乐扭了起来。

早操做完后,回到教室里,他又开始了他特有的“独唱”,但这一次,音调低了,且断断续续地。

随着老师图片的出示,讲述精彩的故事后,笑容开始慢慢地出现在他的脸上。

安顿好陈智高后,原以为会 ___一点,没想到半路上又杀出个程咬金——崔诚铭,这回是他不停地哭着要回家,说是想奶奶了,不管老师如何安慰,就是不管用,反反复复地吵着要回家,反反复复地说着这么几句话,熬到吃中饭的时候也没有停止哭闹,我们老师见机给他采用了冷处理的办法,没想到,效果倒蛮好的。

又到了放学的时候了,又到了家长向我们询问幼儿在园一天的时候了,同样又到了我们疲惫不堪的时候了……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真的挺忙,上班除了教书育人、备课写随笔、布置环境,另外还得担当起保育的任务,穿衣、喂饭……回到家里,照顾孩子,干家务活等等;生活中,工作上的一切琐琐碎碎的事让我们忙得马不停蹄,象上紧了发条的钟表,想停可怎么也停不下来。

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一句“时间如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句话又让我觉得自己说“忙”这个字,实在是羞愧啊……《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

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

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一篇读后感,或许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

以下是我对美育这一章一点浅薄的感想。

1、在注重美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在力量的王国人与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在伦理的王国中人与人以法律相对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审美的王国中人可以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因而给社会带来和谐也使人成为和谐的整体。

这无疑揭示了审美与创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审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发了人的灵性开拓了人想象的空间从而开发了人的创造性。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创造“已经和”感受与鉴赏””表现”等一起作为教学领域的内容,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让学生成为题海战术的牺牲品,那这样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2、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感受自然的灵气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

但现在的学生已经远离了大自然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来形容也不为过。

当学生被关在教室里接受什么叫美育的时候早已经不懂什么是小桥流水的幽雅情趣什么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了。

离开了美育的源头活水----大自然美育从何谈起!3、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朱光潜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毫无疑问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性的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为的前提条件,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担心学生的智力问题,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却是作为父母,教师更应该警觉的。

我们现在的教育太直面现实,有太多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于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和梦想,没有了对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怜和呵护,以及对人生的憧憬与向往。

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如果说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教育曾经忽略了冷落了乃至抛弃了美的话而沐浴着新世纪的教育理想之光我们应该重新开始追寻美战线美创造美那么现在是时候了。

《新教育之梦》是朱永新教授编著的,今年暑假我有幸得到了这本书,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将这本书拜读完了。

梦开始的地方,是孕育希望的地方,也是奔向光明、理想的起始地点。

梦,之所以称之为梦,是她有绚烂诱人的前景,是那遥不可及的距离,是那心灵一隅中一直在不断呼唤你的声音。

只要心中有梦,理想也就插上了翅膀。

年幼时,爱对着蓝天诉说心中的梦想,诸如得到一块心爱的糖果,当上班里的小干部,评为一学期的“三好学生”……年少时,梦想依然纯真,诸如父母口中的考上大学,琼瑶笔下的浪漫爱情,城市那端的现代生活……后来,梦想一点一点地实现了,如今踏上工作岗位多年,年轻气盛也在慢慢地消磨退尽,自己,也终将成为芸芸众生里,那种及其注重现实,不赶浮想联翩的人了!终日里,勤勤恳恳地工作着,急急忙忙地在两点一线间来回奔波着,以为这就是——神圣的教师职业所该有的该做的。

清晰地记得作者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

我们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东西是他的职业。

你不爱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不会爱你。

没有了“爱”,你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

教书会枯燥?是以前的我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

教师要创造什么?教师创造知识,教师创造人生。

知道自己的职业无尚崇高美好,所以一开始热情高涨。

更把这一切看作是一个瑰丽的梦,决心在其中描绘出灿烂的未来。

可日复一日纠缠在“对”与“错”中,一次次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中走来,对学生终有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苦恼,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困境。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校园的生活很无奈。

”我们竟和重重压力下的学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再来回忆当时的想法,是觉得自己太计较于“得与失”之间的平衡,却忘了教师是一个讲究奉献的职业,忘了要“梦想成真”首先必须要对梦进行投资,而再来对照自己所谓的付出。

《新教育之梦》让我看到了那里才是梦开始的地方,那里才有我们师生共同的梦,因为向往已久,因为梦里已寻她千百度,所以而今一旦不期而遇,我们就不禁要为此高呼——“梦”的篇章已经谱成,现在的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拨响那美好的旋律,让这一人世间最动人的梦之曲传唱地更远。

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还是学生的我们总喜欢在课后谈论我们的老师们。

“×老师太严肃了,没一点幽默感。

”“×老师人挺好的,知识面好象缺乏了点。

”“今天这道题连老师自己也解不了呢。

”……于是,放学后的我就把这些同学之间津津乐道的话题讲给母亲听,母亲听后说了什么我已记不太清了,但有一句话却让我印象深刻,她问:“你们这些孩子,怎么净喜欢鸡蛋里挑骨头啊,那你倒说说看你们理想中的好老师是怎样的?”我哑然。

后来,我也自己思考过,还和同学讨论过,罗列了一些好教师的“标准”:要知识渊博、要有爱心、要有责任心、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要幽默、作业不能布置太多……现在想想自己都觉得好笑。

如今工作了,踏上了这三尺讲台,自己也成了一名教师,母亲的这个问题竟变得严肃而重要起来。

是啊,理想的教师到底是怎样的呢?寒假有幸拜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理想的教师这一章节让我感受颇深。

朱永新教授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