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晋帝】晋哀帝司马丕

合集下载

苟且偷生的人事例

苟且偷生的人事例

苟且偷生的人事例晋废帝司马奕:窝囊到家的皇帝,为了苟且偷生不惜杀妻灭子公元365年,常年服食丹药的晋哀帝司马丕终于在这一年毒发身亡。

由于死得匆忙没有留下遗诏,加上他生前也没有留下一儿半女(PS:主流正史当中是没有关于司马丕子嗣相关记载的,很多影视剧中所描述的,基本可以理解为杜撰。

),此时,皇位的继承人选就成了朝中事务的重中之重。

在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当时已经成为太后的褚太后便迎立司马奕为新君,是位后来的晋废帝。

司马奕称帝之后也并没有逃脱这个命运,当时朝中的重臣桓温经过几代帝王的经营,在朝中权势滔天独揽朝政,朝堂上的大事小情几乎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即便这样,桓温的野心也并没有得到满足,依旧在朝堂上各种操作不断,他的终极目标就是想得到帝王之位。

在朝中经营了多年的桓温也深知“欲求威望,必先立功”的道理。

他就想到了前朝帝王们个个乐此不疲的“北伐战争”,桓温也想通过这样的行动来提高自己在朝中的威望。

公元369年4月,桓温集结大军5万进行北伐,此次北伐的目标就是拿下前燕的政权。

然而桓温的这次出兵似乎并不是很顺利,由于前期的部署不够周密、对敌方的动向分析也不够彻底。

导致后来到战场上非常被动,对方的燕军有了前秦的援助,而自己的后方粮草又显得捉襟见肘供应不足,结果桓温的大军被打得溃不成军,北伐大败。

此次北伐的失败,不仅没有让桓温在朝中的威望提高,反倒让他在朝中招来了诸多的嘲笑,前期积攒下来的人缘和声望也几乎尽数被毁。

而桓温是谁呀,作为东晋时期位高权重的能人,他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既然靠战争立威的想法行不通了,那么就干脆来一个大的动静——“废了皇帝再立新君”,当然了,立这个新君的前提,必然是要自己能够控制的人,这样方便以后自己夺位。

这个时候坐在皇位上的司马奕已经时年24岁,对他来说“做一个傀儡皇帝”这样的命运早已默认接受,在位期间他各种唯唯诺诺、忍气吞声,对桓温发出的号令也是说一不二,总之就是生怕给自己招来祸端。

桓温的专横跋扈他也早已不在乎,他更加在乎的是自己能保住性命就行。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中国帝王列传晋哀帝(司马丕)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中国帝王列传晋哀帝(司马丕)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中国帝王列传晋哀帝(司马丕)
哀帝,名司马丕(公元341~365年),字干龄。

成帝长子。

穆帝死后继位。

在位4年,病死,终年25岁。

葬于安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南)。

晋哀帝司马丕,因穆帝在公元361年5月病死时,没有儿子,褚太后和会稽王司马昱便于同月庚申日迎立他为帝。

第二年改年号为“隆和”。

公元365年2月,司马丕重病。

司马昱闻讯,急忙赶往都城,想和他商议立嗣君的大事,但到达都城时,司马丕已经于丙申日病死于建康宫中的西堂。

司马丕死后谥号为哀帝。

历史趣闻晋废帝司马奕的故事 司马奕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趣闻晋废帝司马奕的故事 司马奕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晋废帝司马奕的故事司马奕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导语:司马奕(公元342年公元386年),字延龄,晋成帝司马衍次子,晋哀帝司马丕同母弟,母周贵人,东晋第七位皇帝,也是东晋唯一一位在位期间被废
司马奕(公元342年—公元386年),字延龄,晋成帝司马衍次子,晋哀帝司马丕同母弟,母周贵人,东晋第七位皇帝,也是东晋唯一一位在位期间被废黜的皇帝。

兴宁三年(公元365年)二月,司马丕死后。

同年二月丁酉(2月23日),司马奕即帝位,在位6年,为桓温所废。

被废后降为东海王。

咸安二年(公元372年),又降封为海西公。

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十月十六日,司马奕病死于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一带),时年四十五岁。

司马奕史称废帝,又称海西公。

司马奕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东晋大将恒温想废掉司马奕,但司马奕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并无过错。

因此,桓温并不敢贸然行动。

太和六年(公元371年)十一月,桓温在听取部下关于“宫阐重闷,床笫易诬”妙计后,“诬帝在藩夙有痿疾”(《晋书》),三个儿子都是后妃与他人私通所生,并将此消息秘密散播到民间,扰乱视听,再以皇太后的名义,行“伊霍之举”,废司马奕为东海王,以王还府第。

这一年,司马奕刚刚30岁。

桓温为了谋图废立、揽权夺势,出此卑鄙下流的阴招,使司马奕之私密器官“被阳痿”的同时,令其政治生命也随之告终。

在一片欷歔声中,司马奕灰溜溜地结束了六年的傀儡生涯。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解密晋哀帝司马丕简介 揭秘晋哀帝丕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晋哀帝司马丕简介 揭秘晋哀帝丕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晋哀帝司马丕简介揭秘晋哀帝丕怎么死的?导语:晋哀帝司马丕是东晋王朝的第六位帝王,司马聃驾崩后司马丕在褚太后的支持下登基为帝。

司马丕在位时期,权臣桓温掌控了国家大政,东晋内部也...晋哀帝司马丕是东晋王朝的第六位帝王,司马聃驾崩后司马丕在褚太后的支持下登基为帝。

司马丕在位时期,权臣桓温掌控了国家大政,东晋内部也是军阀乱战,此时已是国破之象。

司马丕本人也如前面几位东晋皇帝一般的短命,政权的频繁交接也是东晋陷入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晋哀帝司马丕在历史上是怎么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晋哀帝司马丕简介司马丕出生于公元341年,逝世于公元365年,表字千龄,他的父亲是晋成帝,叔父是晋康帝,晋穆帝则是他的堂兄弟。

公元342年,晋成帝册封司马丕为琅邪王,此后不久,晋成帝驾崩,司马岳在外戚庾冰的支持下登基为帝,坐上了本应属于司马丕的皇位。

公元345年,晋康帝司马岳封司马丕为散骑常侍。

公元356年,司马丕被加封为中军将军,此后3年,再次被晋升为骠骑将军。

公元361年,晋穆帝司马聃驾崩,褚太后以司马丕为皇室正统为由扶立其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于是司马丕在5月称帝,实行大赦,并把自己原先的琅琊王位册封给皇弟司马奕。

公元362年,前燕国屡次进犯洛阳,司马丕于是命庾希、邓遐两位将领领兵驰援洛阳,成功得迫使吕护统帅的前燕军撤退。

12月初1,天现日食,于是司马丕下令减轻徭役赋税,以安天下民心。

公元363年,司马丕改年号为兴宁并于2月实行大赦,3月司马丕后宫妃子为他生下一名皇子,司马丕欣喜之下再次实行大赦。

此后不久,司马丕因误食丹药患病不能理政,褚太后再次临朝辅政。

生活常识分享。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上承三国,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上承三国,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上承三国,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晋朝年号。

晋朝。

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上承三国。

下启南北朝。

属于六朝之一。

266年。

司马炎登基。

国号晋。

定都洛阳。

史称西晋。

280年灭东吴。

完成统一。

317年。

晋室南渡。

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

420年。

刘裕建立宋。

东晋灭亡。

西晋凡四帝五十二年。

东晋凡十一帝一百有四年。

本文列举晋朝及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中文名,晋朝年号。

分类,中国年号:晋朝。

西晋,265年——317年。

东晋,317年——420年。

其他政权,五胡十六国。

年号相关,永嘉之乱。

西晋年号。

西晋年号一览:建兴四年十一月。

晋愍帝向刘聪投降。

晋朝其他地区依旧使用建兴年号。

次年十二月被杀。

前凉君主沿用该年号至建兴四十九年。

其他年号:建始赵王司马伦之年号。

永宁元年春正月乙丑。

赵王伦篡帝位。

改元建始。

齐王司马冏。

河间王司马颙。

成都王司马颖纷纷起兵讨伐司马伦。

司马伦连战皆败。

四月。

被迫退位。

东晋年号。

建兴五年三月。

司马睿在建康即大晋皇帝位。

改元建武。

史称东晋。

其他年号:1。

建康晋南阳王司马保之年号。

晋元帝大兴二年。

司马保自称晋王。

改年号为建康。

设置百官。

次年五月。

其部将张春和杨次软禁司马保。

并将他杀死。

时年二十七。

2。

大亨晋安帝元兴元年三月。

桓玄入京师。

称诏立为丞相。

改元大亨。

安帝此时并未被废。

故大亨为安帝年号。

《晋书》《资治通鉴》不用“大亨”年号。

记事以元兴元年。

二年。

三年记。

元兴后为义熙元年。

3。

桓楚政权永始;天康元兴二年十二月。

桓玄废晋安帝为平固王。

自立为帝。

国号楚。

改元建始。

后因与赵王司马伦同。

改作永始。

次年五月桓玄兵败被杀。

《晋书》《资治通鉴》均未言桓谦建年号。

李兆洛《纪元编》载有天康一号。

注云:一作天安。

罗振玉《校增纪元编》作“天康”。

注云:元兴三年僭号。

明年二月平。

五胡十六国。

本文列举与晋朝同期存在的十六国年号。

十六国。

即:五凉。

四燕。

三秦。

晋朝皇帝简表

晋朝皇帝简表
52岁
320-372
53岁
宁康
晋孝武帝
司马曜
24年
373
12岁
361-396
36岁
太元
376
隆安
晋安帝
司马德宗
21年
397
16岁
382-419
37岁
元兴
402
义熙
405
元熙
晋恭帝
司马德宗
2年
419
33岁
386-421
36岁
晋怀帝
司马炽
4年
307
24岁
284-313
30岁
建兴
晋愍帝
司马邺
4年
313
14岁
300-318
19岁
东晋
317-420
年号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元年
即位年龄
生卒年
享年
建武
晋元帝
司马睿
5年
317
43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76-323
47岁
太兴
318
永昌
322
太宁
晋明帝
司马绍
4年
323
23岁
299-325
27岁
咸和
晋成帝
司马衍
17年
326
5岁
321-342
22岁
咸康
335
建元
晋康帝
司马岳
2年
343
21岁
322-344
23岁
永和
晋穆帝
司马聃
17年
345
2岁
343-361
19岁
升平
357

晋室内乱八王之乱

晋室内乱八王之乱

晋室内乱八王之乱在中国历史上,晋朝(公元265年-420年)是曹魏(公元220年-265年)灭亡后的一个重要朝代。

然而,晋朝的统一并不持久,内部的政治斗争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

本文将详细介绍晋室内乱八王之乱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一、起因晋室内乱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晋惠帝时期。

当时,晋朝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进步。

然而,晋惠帝内政腐败,政治失衡,儿子晋愍帝继位后也未能有效执掌政权。

二、过程1. 父子之争晋愍帝继位后,他的弟弟晋元帝认为自己更适合继承皇位,因此双方开始进行政治斗争。

晋愍帝一方借助权臣钟会的力量,对抗晋元帝一方的势力。

2. 群雄割据在父子之争的基础上,其他王室成员也开始争夺权力。

八位王子之间展开了一场残酷的争斗,他们分别是: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晋元帝司马睿、晋成帝司马衍、晋穆帝司马聃、晋康帝司马岳、晋哀帝司马丕和晋均帝司马汲郁。

3. 内乱与外患晋室内部的混乱导致了外族入侵的机会。

各地的豪强势力也开始兴风作浪,加剧了晋朝的动荡。

同时,游牧民族的入侵也给晋朝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匈奴、鲜卑等。

三、影响1. 经济动荡晋朝内乱不断导致了社会经济的破坏与动荡。

战乱期间,农田荒废,商业活动减少,许多城市遭到破坏。

部分地区发生了饥荒,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2. 文化萧条晋朝内乱时期,人们陷入政治的纷争和战乱中,文化教育受到严重的破坏。

学术研究和文化创作都受到了抑制,一些重要的学者和文化名人不得不流亡他乡。

3. 分裂局面的结束八王之乱是晋朝政权分裂的高潮,然而它也标志着这一乱局的结束。

在晋室内乱的过程中,晋愍帝的势力最终获得了胜利,统一了晋朝。

总结起来,晋室内乱八王之乱给晋朝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破坏。

然而,这场内乱也为晋朝结束政权分裂局面,重新实现统一提供了契机。

晋朝朝廷出现的弊病也成为了后世政治斗争的教训,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代称呼对应表

九代称呼对应表

九代称呼对应表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统治时间较长,为了便于称呼各个九代的皇帝,人们发展了一套称呼制度。

下面是晋朝九代皇帝的称呼对应表:一、晋武帝司马炎(256年-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是晋朝的创立者,他是晋室第一位皇帝。

在他位于晋阳(今太原)时,他的称号是“晋公”,在他称帝后,他的称号改为“皇帝”。

当时的朝臣对他的尊称是“圣公”。

二、晋惠帝司马衍(259年-307年)晋惠帝司马衍是晋朝的第二位皇帝。

晋武帝在去世前立下遗命让晋惠帝继位。

当时的朝臣对晋惠帝的尊称是“王爷”。

三、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晋怀帝司马炽是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继承了晋惠帝的皇位。

当时的朝臣对晋怀帝的尊称是“陛下”。

四、晋文帝司马昭(276年-290年)晋文帝司马昭是晋朝的第四位皇帝。

由于晋文帝在位时间较短,晋朝有时也称为晋炀帝时代。

史书上多称晋文帝为“文帝”,当时的朝臣对他的尊称是“陛下”。

五、晋殇帝司马纬(306年-307年)晋殇帝司马纬是晋朝的第五位皇帝,他是晋炀帝之子。

由于晋殇帝的年幼,国家事务由权臣王衍代为处理,当时的朝臣对晋殇帝的尊称是“公子”。

六、晋砺帝司马奕(296年-322年)晋砺帝司马奕是晋朝的第六位皇帝。

由于他在位期间鲜有政绩,历史上有时也称晋砺帝为“敬帝”。

当时的朝臣对他的尊称是“陛下”。

七、晋穆帝司马聃(321年-325年)晋穆帝司马聃是晋朝的第七位皇帝,他继承了晋砺帝的皇位并成为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晋穆帝是晋砺帝的侄子,当时的朝臣对晋穆帝的尊称是“陛下”。

八、晋哀帝司马丕(314年-355年)晋哀帝司马丕是晋朝的第八位皇帝,他是晋殇帝的庶弟。

晋哀帝在位期间国家遭受了多次战乱,对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苦难。

当时的朝臣对晋哀帝的尊称是“陛下”。

九、晋孝武帝司马曜(362年-396年)晋孝武帝司马曜是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是晋哀帝的儿子。

晋孝武帝执政期间,晋朝遭受了西北胡族的入侵,使国家陷入了动荡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哀帝司马丕
晋哀帝司马丕(341年—365年),字千龄,为东晋的第六代皇帝,晋成帝之子,晋穆帝之堂兄弟。

晋哀帝本应继晋成帝之位即位,但是由于权臣庾冰的意见而无法即位;司马丕于361年在晋穆帝死后即位,改元隆和,但是大将桓温当国,晋哀帝形同傀儡。

晋哀帝即位不久就迷上了长生术,按照道士传授的长生法,断榖、服丹药,结果晋哀帝服药后药性大发而不能听政,遂由褚太后再次临朝。

365年晋哀帝便因药物中毒死于太极殿。

第一章司马丕的生平
哀帝司马丕,是成帝司马衍的儿子。

生于公元340年,卒于公元365年。

终年25岁,在位三年零九个月(361——365)。

史称“晋哀帝”。

司马丕是成帝司马衍的儿子,父亲与康帝是同胞兄弟,成帝死时庾冰出于私心,没有立司马丕,现在穆帝无子,禇太后反过来立了司马丕。

也就是说康帝司马岳一门帝气已尽,那曾经私欲胜过理智的司马岳,想自己一门子孙永久嗣帝的幻想很快破灭。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岁月轮回,推陈出新,历史不可能永远定格在一个基准点上,它会变幻莫测。

哀帝五月即位,九月才立王氏为皇后。

他无心春花秋月,也不管冬去春来,一门心事在寻访巫术、仙道。

秦始皇,汉武帝的求仙之路,在他眼里好像没有完成似的,他要用他年轻的生命接着走下去:
帝信方士言,断谷饵药以求长生。

侍中高崧谏曰:“此非成乘所宜为;陛下兹事,实日月之食。

”不听。

辛未,帝以药发,不能亲万机,褚太后复临朝摄政(《资治通鉴》兴宁二年三月)。

蓬山远在天边,哀帝求不老之丹没有求到,服了二年的仙药,仙境难去而身体瘦骨嶙峋地躺在了病榻上,一个个恶梦,一次次惊恐,让他觉得自己离蓬莱仙山的路太遥远了。

正因为哀帝是一个无心帝业的人,所以他没管燕国人,秦国人,凉州人,匈奴人,代国人和桓温;桓温也不客气,他毫不留情地清除异己:
徐、兖二州刺史范汪,素为桓温所恶,温将北伐,命汪帅众出梁国。

冬,十月,坐失期,免为庶人,遂废,卒于家(《资治通鉴》升平五年十月)。

相关整本阅读/ebook/97b732bb6529647d272852eb.html
第二章司马丕的主要事迹
一、登上皇位
哀帝司马丕(341—365年),字干龄。

性格懦弱无能。

东晋第六位皇帝,成帝司马衍长子,穆帝司马聃之堂兄弟,司马聃死后继位。

曾用年号:隆和(362)兴宁(363)升平五年(361年)5月25日,司马丕即皇帝位,实行大赦。

27日,改封东海王司马奕为琅邪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