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灯文化》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南宁市第二中学2024年春季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21分)校文学社正在开展“寻民俗之美,扬文化自信”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春晚记忆】春晚见证了百姓的生活喜乐,它之所以成为中国的新民俗的原因,是因为春晚凝结着百姓的过年记忆。

春晚独具仪式感,已在不知不觉中衍化为一种新民俗,一年一度地等待着我们去品鉴、去守望。

【视听盛宴】今年的春晚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为全国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节目《锦鲤》,舞蹈演员身着红白色衣裙,仿佛自由自在的锦鲤,时而鱼翔浅底,时而翩然起舞,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西安会场上演的《山河诗长安》,千人齐诵《将进酒》的场面令人震hàn(),当声音戛然而止的那一刻,观众热血沸腾。

创演秀《年锦》选取汉、唐、宋、明四个朝代富有代表性的纹样,织出一幅跨越千载的纹样变迁图卷。

【文化自信】2024年春节晚会无疑是一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盛实。

它激发了海内外华夏儿女的民族自豪感,蕴含着中国人朴素的家国情感,其影响力也是非同寻常的,是中国文化走向全球的品牌名片。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震hàn()(2)戛然而止()2. 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1)翩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叹为观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视听盛宴】中有不少成语,除了以上第1、2题中出现的成语外,请你再写出其中的3个。

4. 根据对联的要求,从以下句子中选出有关春节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序号。

①节至人间万象新②赓续文化基因③近水远山皆有情④春临大地百花艳⑤清风明月本无价⑥厚植文化自信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 春晚见证了百姓的生活喜乐,它之所以成为中国的新民俗的原因,是因为春晚凝结着百姓的过年记忆。

2023届辽宁省协作校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辽宁省协作校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辽宁省协作校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①汉字赓续着厚重的历史文脉,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具魅力的瑰宝。

2月17日至22日,“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举行,全国网络媒体与广大网友共同探寻文字起源,活动历时六天,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突破3亿,在互联网上掀起中国汉字热潮。

记载和凝聚着中华民族历史风采的古老文字,跨越历史长河,在网络世界闪烁着璀璨光芒,等待着人们的品阅。

②出土于中国河南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传承着中国基因,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在网络文化语境下,通过新技术、新手段对甲骨文进行传播与普及,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生机。

正如网友们在活动互动区的评论所说,“古老的汉字萌发新潮魅力!”借助“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汉字独有的形式之美和厚重的历史沉淀,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永恒的魅力。

③“一片甲骨惊天下”,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里,通过专题陈列可以看到甲骨文发展演进以及发掘、研究的全过程;在“网红打卡地”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独具风韵的殷墟文明与现代化数字多媒体科技碰撞出“独特花火”;作为中国首部字典的《说文解字》共收录了多少字?又是如何架起古老文字与后世文字沟通的桥梁?在河南漯河许慎文化园“字圣”故里,你能找到答案;走进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让甲骨学研究进入智能化时代,插上了智能化“翅膀”。

④“了不起的中国汉字”系列海报、创意视频、Vlog、深度专访……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网络媒体报道带着鲜活的温度,在网络空间掀起了“最潮中国范儿”。

在“甲骨文里的24节气”专栏里,网友们可以了解节气字形的来龙去脉。

在“晒出我的中国字”微博话题中,创作者们用书法、篆刻等形式共同参与传扬汉字之美。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A宁国府、荣国府是贾氏先祖宁、荣二国公在世时,官造留下给他们嫡系子孙的,依明律“其父祖有官身殁,非犯除名不叙,子孙许居原造房屋,不得以无官违式论”,清律“父祖有官身及,虽曾经断罪者,其房仍许子孙居住”。

事实上,房屋之外,其他车马、衣服等物也不禁止子孙及其家属使用。

这些在生活享受上的特权,使得官吏的家属成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生活群体。

而府第、高墙、豪门自然亦成为一般百姓眼中敬畏羡妒之位势财富的象征了。

大门,堪称整个府第对外极具象征性的部分了。

所谓“侯门深似海”,除了门饰、间数制度之外,平常正门又不开,只留两旁东西角门出入,只有喜丧、年节或迎送高官时,才打开直通到底,这都增加了神秘感及庄严气氛。

譬如:第五十三回除夕祭宗祠,二府正门大开一路直到正堂。

两门间的街上也设着二府的仪仗执事乐器,来往行人皆不准过。

第七十五回尤氏由荣府返家,夜里省得套车,徒步过去时,两边的门子也把行人断住。

这些事例都可见得二府正门甚至面临的街道,也都成为二府的外围领域,含有威吓的意味。

给秦氏办丧事,在会芳园围墙开了一门,起宣坛乐台,尤二姐丧事停灵梨香院,临时开了对街一门。

这都是因为年轻媳妇、贱妾之丧不能由正门出灵,这也可见正门的庄严性不容破坏。

B园林的性质比宅第更近于艺术,也因此园林布景更可以供小说作者驰骋想象。

光的追随——从中国古代灯具的发展探索灯具工艺创作的新思路

光的追随——从中国古代灯具的发展探索灯具工艺创作的新思路

[摘 要]中国古代灯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闪现着不少经典的民族文化理念和智慧的创作思路。

结合不同时期的经济、文化背景,阐述了中国古代灯具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通过整理研究,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灯具工艺创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灯具;发展史;新思路;设计体验[中图分类号]J527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5-0042-04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姚琴芳,杨云涛,陈莉纯,等.光的追随——从中国古代灯具的发展探索灯具工艺创作的新思路[J].天工,2022(5):42-45.光的追随—从中国古代灯具的发展探索灯具工艺创作的新思路姚琴芳 杨云涛 陈莉纯 吕嘉琪苏州市职业大学 作者简介:姚琴芳(1978—),女,汉族,苏州人,硕士,苏州市职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工艺美术、装饰绘画、中国画。

杨云涛(2001—),男,汉族,山东人,苏州市职业大学2020级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学生。

陈莉纯(2003—),女,汉族,广东人,苏州市职业大学2020级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学生。

吕嘉琪(2002—),女,汉族,福建人,苏州市职业大学2020级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学生。

一、灯具的起源火是灯之源。

罗颀的《物原》一书中记载:“燧人作火,神农作油,轩辕作灯,汤尧作灯檠,成汤作蜡烛。

”火,是人类最早的照明光源。

希腊神话中带来的普罗米修斯之火,古代波斯拜火教崇拜的“圣火”,古代中国“圣人”钻燧取火的神话传说,都寄托了人们对火的崇拜。

远古时期人们使用的第一堆篝火应该是原始先民们最早的照明形式,而人们用固定的工具保留火种,数代人进行改进和演变,出现了最早的照明工具。

二、中国古代灯具发展历程在电灯发明之前,照明主要经历了燃草木、燃脂油和燃蜡三个阶段,历时数千年。

关于我国最早的灯具,考古学家推测可能是豆形的陶灯,陶豆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中,最初作为食器。

豆作为灯具使用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是流行款式。

年代最早的点燃脂油的灯具发现于湖南江陵楚墓中。

部编版九年级上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现代文+名著+诗词曲+文言文(二)(解析版)

部编版九年级上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现代文+名著+诗词曲+文言文(二)(解析版)

第一单元非连续性文本+现代文+名著+诗词曲+文言文(二)材料一: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距今有300余年历史,是安徽省知名的传统工艺品,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

无为纱灯是在借鉴历代流行的蔑扎、纸糊、染色“彩灯”基础上,集木工、雕工、漆工和绘画艺术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等工艺制作而成。

纱灯框架取檀木或红椿,并用龙头、风头、象鼻,虎脚等装饰。

经多次革故鼎新,灯璧摒弃原来的色纸和的选用薄似烨翼的丝质绢纱,绘以花卉、山水、人物等形象,纱灯还采用剔墨工艺和点眼手法,画面人物眼晴,在烛光穿射下频频闪眨,栩栩如生,遂形成了精美的无为剔墨纱灯。

无为剔墨纱灯凭借其制作工艺入选安徽省省级非遗名录,多次参加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大展并获奖。

2012年在黄山参加“首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获“金奖”,2013年又选送一对送往中南海珍藏。

材料二: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它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的,随着绘画技艺的不断普及和表现形式的不断丰富,年画逐漸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品,进而成为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年画不仅是春节时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更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其中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各地年画中,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收藏成为时尚的今天,年画也以其浓都的装饰性和观赏性,成为收藏者们趋之若的热门藏品,在我国传统年画中,以下五类最值得收藏:一为神像,以门神最为常见,还有财神、八仙四为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西厢记》中的红娘传书等;五为市井风俗,如春游图、赛龙舟等,这些年画题材丰富,画面或质朴可爱或精致生动,或粗犷豪放或雍容典雅,彰显着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材料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

中国古代灯具欣赏

中国古代灯具欣赏

中国古代灯具欣赏中国古代灯具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灯具,它们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种类繁多。

每个时代的灯具,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标志,是艺术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结晶。

掐丝珐琅描金山水楼阁图灯人类自掌握人工取火的方式,燃起的第一堆篝火,其实就是人类制作的第一盏灯。

从那时开始,古人对灯的精益求精就一直没有停止。

中国古代灯具从造型到工艺,再到结构,细细看来,不禁叫人感叹,神乎其神!古灯所用材质很多,早期的有青铜灯、陶灯、石灯,随后又有铁灯、木灯、竹灯、玉灯、锡灯、鎏金灯、镀银灯,近代又有玻璃灯、合金的灯。

战国古灯材质多为陶质、石质,汉代多为青铜、陶,唐宋瓷质居多,明清古灯上开始出现青花,清末民初开始出现受国外影响的玻璃灯。

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清锡制鹿托宝瓶烛台明或更早彩绘灰陶瑞兽烛台清鎏金玉臂龙头宫灯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翡翠雕龙纹烛灯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清银嵌玉宫灯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清代银杏木雕刻七层宫灯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清乾隆铜镂空开窗宫灯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清乾隆铜胎掐丝画珐琅玻璃亭式宫灯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清乾隆御制青花御题诗书灯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清银烧蓝嵌百宝太平有象烛灯古代灯具,造型各异,形态多样,汉代的等多动物造型,比较活泼,可见当时民间生活氛围宽松;唐代的灯则雕饰华贵,更带有浓郁的异域文化特征,表明当时社会经济的兴盛及对外交流;明清之际,切合时代风尚,把青花、粉彩绘画,引入到灯具装饰中……推杯换盏——器皿形灯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战国玉勾连云纹灯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满城汉墓出土西汉”椒林名堂“铭青铜豆形灯推杯换盏——器皿形灯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清雍正御制金胎画珐琅丹凤呈祥执壶烛灯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清广彩花瓶烛灯人灯共舞——人物形灯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清西式嵌仕女壁瓶铜镏金烛灯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晚清至民国铜胎掐丝珐琅「胡人骑羊」烛台鸟兽擎托——动物形灯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掐丝珐琅鹿形烛台风中雅树——多枝灯形灯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汉代十二连枝青铜灯灯具虽小,却反映了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民俗风隋,无不印证着文化传承的内涵。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年元月高三年级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年元月高三年级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年元月高三年级联合调研考试及答案语文本试卷共8页,23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在中国戏曲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新的表现手段丰富到戏曲艺术中来。

戏曲守正创新,关键是要想清楚怎样守正,在哪里创新。

正在巡演的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的题材,适用于广阔宏大的史诗性叙事方式,具有“史诗京剧”的艺术特质。

我们把《国际歌》的旋律嫁接、融合到京剧唱腔中。

《国际歌》的灵活运用,赋予整出戏精神气质,使戏的音乐格调崇高起来。

戏的结尾,不在同一情境的李大钊和赵纫兰夫妻,在舞台上同时出现,隔空对唱,以“二黄原板”为基础,在唱腔后半段巧妙运用了昆曲,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和京剧“二黄”声腔形成强烈对比,充分展现出二人心心相印的深厚感情和伟大信仰的精神力量。

这些地方都是大胆创新,但都谨慎保持在剧种范式中。

唱腔设计要分层次和比重,要旧里有新,破立显章法。

《国际歌》的旋律与传统唱腔,共同营造熟悉的陌生感,很好地配合了观众的情绪变化。

剧种的发展,包含着唱腔的不断完善。

现在的京剧,包含着汉调、徽调、梆子、昆曲等多种声腔,经过长期融合才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艺术风格。

对于戏剧作曲,声腔布局是第一前提,如同建筑的“四梁八柱”,音乐节奏则给整出戏勾画出情绪和感情外化的轮廓。

1994年,我在创作京剧《夏王悲歌》时,就采用了一曲贯穿全剧的手法,借鉴分节歌,换词不换曲,曲调在剧中反复出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电视剧的主题歌为什么能够流传?原因之一就是反复。

比如《好汉歌》,因为电视剧《水浒传》流行起来,几十集的剧看完,歌也听了几十遍,旋律自然就走进心里了。

河北省保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 分。

考试用时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贴条形码区”。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河北梆子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06 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戏曲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性剧种,被河北人民亲切地称为“家乡戏”。

河北梆子唱腔高亢、激越、慷慨、悲忍,听来使人有热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因而深受河北人民喜爱并广为传唱。

河北梆子由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蜕变而成,几经改革完善之后,河北梆子几乎遍布河北各地,成为其他剧种无法匹敌的地方剧种,牢牢地在河北农村扎下了脚跟。

但是,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河北梆子逐渐走向衰落,这种衰落首先从北平、天津等大都市开始,然后蔓延到保定、沧州等中、小城市。

开始时在农村衰落的速度还算是比较慢,然而到了1949 年解放前夕,在农村河北梆子也势头甚微,衰败不堪,清脆的梆子声很少响起了,代之而响起的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侵华的马蹄声。

河北农村的河北梆子班社纷纷解体,艺人云散,名气较大、造谐较深、条件较好的河北梆子艺人,大多进入城市改习京剧或评剧。

条件较差、无力改戏种的,多陷于穷困潦倒境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灯文化
高蒙河
①2019年元宵节,故宫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灯会治动。

灯会上既有现代高科技射灯,也有传统红灯笼灯彩,一时间引发国内外亿万人的关注。

②灯彩不是日常的实用性灯具,而是元宵节上专门使用的一种以装饰性为主的观赏灯具,它始于汉代,至隋唐宋元时期渐成社会风俗,广为流行于民间和宫廷之中。

到了明清乃至近现代,各地仍保留着这一古老传统风俗,成为人们节庆期间的重要治动内容,形成了灯节文化现象。

③灯彩是在节庆时才短时间使用的观赏灯,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则是实用性更强的照明灯具。

所以,中国的灯文化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日常实用灯和节庆观赏灯两个系统,并行演化,相映生辉,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灯具种类和体系,为我国乃至世界灯具史写下了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

④说起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灯具的国家之一,比如宁夏海原新石器时代洞遗址里,就发现了用来照明的松枝遗存,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

据考古发现报道,在窑壁距居住面5-130厘米的范图内,分布着50多个残留的圆形插孔,插孔上方有青灰色的火苗状烧灼痕迹,插孔里面留有松枝残迹,经鉴定,这些松枝应为松含量很高的红松。

⑤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复原发现,在插孔中斜插上松枝,点燃后即可取亮,一根长20厘米的松枝可燃烧近1小时,若将50多处插孔内的松枝全部点燃,差不多就能达到100瓦电灯的亮度。

⑥灯具是人类不断改善生活,生产条件的产物,它的发明和创新,无不凝聚着人类的技术和智慧。

中国传统灯具素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

⑦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汉代皇室贵族使用的长信宫灯,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这件取宫女执灯之意而造型的铜质鎏金灯具,不但把人与灯融为一体,还设计出能调亮挡风的灯罩,并安装了能消烟除尘的排烟导管,在灯具发展史上最早解决了灯烟所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⑧无须讳言,在几千年中一直以自身特色著称的中国古代灯具,在近代以来的灯具创新发明中,有些落伍了。

当以电光源为标志的电灯从西方进入中国之初,人们一时还不能接受这一新鲜事物。

⑨据《清稞类钞》记载,清光光绪八年(1882年),英国人李德立提出在上海安装电灯。

“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诼纷传,谓为将遭雷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

后来,经过多方协调,才得以试装15盏英制弧光灯。

据当时的《申报》报道,是年7月26日下午7时,15盏电灯同时发光,“其光明竟可夺日”,“内外各物历历可见,无异白昼”,“凡装电灯之处,观者来往如蚁”,试装成功后,上海这才开始陆续安灯。

⑩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而今,社会早已发展到了采用光声电等高科技于段举办灯会装饰家居的阶段。

近年来,让建筑物亮起来的灯光景观工程,美化了城市的人文环境。

各地推陈出新,举行各种灯会,灯节活动,也权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节假日生活,又把古老的灯文化推向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高度。

19. 第⑦段为什么要专门介绍长信宫灯?(3分)
20. 在第⑨段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之与上下文内容衔接。

(2分)
21.怎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成为当今的时尚?请根据选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3分)
链接一:近些年,“故宫年轻了”的印象深入人心,无论是火爆一时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还是深受年轻观众喜欢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抑或是“故宫淘宝”上那些“萌前”的“段子”……进入网络时代,故宫仿佛开始了“逆生长”,不断以新的方式,走进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

(摘自《人民日报》)
链接二:在节日里,许多传统的年俗和文化元素换个形式、换个空间,成了人们热捧的对象,在国家图书馆,小读者们可以参与写“福”字、画门神、换脸谱,做画灯,剪纸等体验活动,在南京的一些老茶馆,不少人饶有兴致地欣赏着“苏州评弹”“扬剧折子戏”等传统节目,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氛围,更让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活动中放射出新的光芒。

(摘自人民网)
参考答案:
18.(2分)A.形成灯节文化现象B.将灯节文化推向新高度
19.(3分)示例:长信宫灯是中国传统灯具的典型代表;(1分)它身上集中体现了传统灯具的特点;(1分)写长信宫灯使文章的说明更加具体、真实。

(1分)(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一角度作答亦可)
20.(2分)示例一:人们发现电灯非但无害,反而有益。

示例二:人们发现电灯非但没有引来雷击,反而与日光一样明亮。

21.(3分)示例:现代高科技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创新技术助推文化传承。

(1分)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生活和体验相契合。

(1分)③以新形式、新创意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