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程水头损失实验报告
沿程水头损失实验报告数据

沿程水头损失实验报告数据
沿程水头损失实验是一种评估流体运行损失的有效方法,广泛应用于流体力学和水力学的研究中。
它具有测量快捷、精度高的优点,在实验室中往往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
因此,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测试流体运行在涡街管道内沿程水头损失,记录下运行过程中所有相关数据,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本实验的实验装置及其参数如下:1.实验装置:涡街管道,涡街管道长度30 cm,内径2.5 cm;2.实验介质:重力引水管,水温20℃;3.实验参数:流量0.5L/S,沿程压力表示300mmH2O。
实验过程中,分别在涡街管道的端头和中间穿越处安装沿程压力计,以监测沿程压力变化情况,并将沿程压力数据和流量数据采集记录,以供实验分析。
实验结果如下: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流量的增加,沿程压力也随之增加,最终得到的结果与涡街管道理论分析结果接近,说明管道本身对流体的运动损失比较小,估计管道中沿程水头损失也会较小。
随着流量减小,沿程压力也会随之减小,最终结果依然较接近理论结果,说明管道本身运动损失的影响并不明显,并且沿程水头损失量也会较小。
结论:从实验结果来看,涡街管道中沿程水头损失量较小,受管道结构的影响不大。
本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评估流体运行在管道内的沿程水头损失,实验结果满足数学模型的预期,表明实验结果可靠,是一项有效的实验研究。
本次实验揭示了流体运行在涡街管道内沿程水头损失状况,为实际项目设计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信息。
05沿程水头损失量测实验报告

沿程水头损失量测实验报告一、实验原理1. 对于通过直径不变的圆管的恒定水流,沿程水头损失为:h gpz g p z h f ∆ρρ=+-+=)()(2211, 即上下游量测断面的比压计读数差。
沿程水头损失也常表达为:,称为沿程水头损失系数,l 为上下游量测断面之间的管段长度,d 为管道直径,v 为断面平均流速。
若在实验中测得h ∆和断面平均流速,则可直接得到沿程水头损失系数:2. 不同流动型态及流区的水流,其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是不同的。
层流流动中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1次方成正比;紊流流动中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1.75~2.0次方成正比。
3. 沿程水头损失系数λ是相对粗糙度与雷诺数的函数,k s 为管壁当量粗糙,(其中为水的运动粘滞系数)。
4. 圆管层流流动,5. 光滑圆管紊流流动可取.可见在层流流动和紊流光滑区,沿程水头损失系数只取决于雷诺数。
6. 粗糙圆管紊流流动2)74.12/lg 2(1+=sk d λ,沿程水头损失系数完全由粗糙度决定,与雷诺数无关,此时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紊流粗糙区通常也叫做‘阻力平方区’。
7. 在紊流光滑区和紊流粗糙区之间存在过渡区,此时沿程水头损失系数与雷诺数和粗糙gv d l h f 22λ=λg v d l h22∆=λd k s e R νvd R e =νeR 64=λ413164.0eR =λ)10(5<e R λλλ度都有关。
8. 粗糙系数n 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式中R 为管道的水力半径,圆管的水力半径R = d /4,该式适用于紊流粗糙区。
二、实验装置本实验分别在直径不同的玻璃管、细铜管、粗铜管、粗铁管和人工加糙管中进行。
由于不同管道中流量和水头损失的数值差别很大,故采用不同的量测方法。
各组可按照所选管道,采用相应的设备及量测仪器。
本实验对于各种管道均采用比压计(或水银比压计)量测水头损失,流量的量测分别用三角堰、体积法进行。
流体力学实验-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流体力学实验-沿程水头损失实验沿程水头损失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流体力学实验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流量下导管内水头的变化,探究水流在管道中的特性,并计算出沿程水头损失的大小。
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一定量的设备和仪器,并依照操作规程严格进行。
一、实验原理在流体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水流到达管道出口时就会形成一定的水头损失。
这种损失会导致水的动能和势能的减少。
导致水头损失的因素很多,例如摩擦力、弯头和阀门等等。
沿程水头损失是影响管道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实验测量可以发现,当液体在管中流动时,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流速呈现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水头随着流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沿程水头损失实验能够检测和量化这种损失,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流体在管道内的运动规律。
二、实验所需设备和仪器(1)液体水箱:用于储备待测液体;(2)毒品测量器(由简单涡街流量计构成):测量深度流速;(3)压力计:测量流体在管道中的压力;(4)导管:作为流体运动的通道;(5)阀门:控制导管内流体的流量;(6)流速表:快速计算流速。
三、实验操作流程1. 准备实验设备和仪器,将液体水箱放在实验桌上,管道立管和直管网络由导管、液压复位气缸和阀门等组成,将导管挂在垂直的脚手架上,管径不小于50mm2. 开启导管上部的阀门,逐渐调整下部阀门大小,将待检液体注入导管中,在该示教器试验过程中,我们用的是清水。
3. 将导管上、下部的阀门均调节到合适位置,以确保在导管内的液体水头的压力和流速稳定,然后测量液体水头的压力,记录数据。
4. 依次打开各阀门,逐渐调整流量,测量不同流量情况下的水头压力,记录数据。
5. 计算不同流量下导管内水头损失的大小。
四、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安全措施,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2. 实验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液体溅出,尤其是在调节水流时。
3. 在测量时应当减少干扰,尽可能保证测量数据的精确性。
沿程水头损失量测实验实验报告

沿程水头损失量测实验实验报告沿程水头损失实验沿程水头损失实验前言:确定沿程水头损失,首先得弄清沿程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
1933年尼古拉兹采用不同粒径的人工粗砂粘于管道内壁模拟粗糙的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管道实验,得出了管道沿程阻力系数变化的一般规律。
(1)雷诺数Re2000 时,水流为层流,?与Re呈倒数关系,且?=64/Re. (2)2000Re4000 时,层流向紊流过渡,Re 为?的主要影响因素.(3)Re4000 时,水流处于紊流状态:(a)当Re较小时,由于粘性底层较厚,从而掩盖了圆管内壁粗糙度,流动处于紊流光滑区,?只与Re 有关,即λ=f(Re);(b)当Re 很大时,管壁糙面凸起完全深入管内紊流流核,沿程阻力主要受水流流经管壁糙面凸起时形成的小旋涡影响,流动处于紊流粗糙区,λ由相对粗糙度Δ/R(R为水力半径,下同)决定,λ=f(Δ/ d);(c)当Re 介于紊流光滑区与粗糙区之间时,λ由Re 和Δ/d 共同决定,流动处于紊流过渡粗糙区,λ=f(Δ/d,Re)。
1937 年泰科斯达在人工加糙明渠中进行了沿程阻力实验,得出了与尼古拉兹实验相似的论,说明管流和明渠流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为满足工程实际应用的需要,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许多经验或半经验公式λ如适用于紊流光滑区的布拉修斯公式,适用于过渡粗糙区的柯—怀公式,适用于紊流光滑区的尼古拉兹经验公式,莫迪图经验公式,本实验采用莫迪图经验公式进行对比分析。
摘要:本次实验内容有,测量沿程阻力系数?,通过与莫迪图对比分析其合理性,提高实验成果分析能力;绘制lghf?lgV曲线,加深了解圆管层流和紊流的沿程损失随平均流速变化的规律。
实验原理 LV2hf??d2g 由达西公式2gdhf12gdhf?2hf2(d/Q)?K22L?L4Q得K??2gd5/8L其中hf为水头损失,?为沿程阻力系数,L为管道长度、d为管道内径,V为平均流速,另由能量方程对水平等直径圆管可得hf?(p1?p2)/h△h为测压管的液面高差实验装置实验方法与步骤准备Ⅰ对照装置图和说明,搞清各组成部件的名称、作用及其工作原理;记录有关实验常数:工作管内径d和实验管长L。
沿程水头损失 实验报告

沿程水头损失实验报告沿程水头损失实验报告引言:沿程水头损失是指水流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导致能量损失的现象。
在工程设计和水力学研究中,准确估计和控制沿程水头损失对于保证工程安全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测量和分析,探究沿程水头损失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实验装置与方法:本实验采用了一条直管道模型,模拟了实际工程中的水流情况。
实验装置包括进水管、直管道和出水管,通过调节流量控制阀来控制水流的速度。
实验中使用了压力传感器和流量计等仪器设备,对水流的压力和流速进行了测量。
实验过程与结果:首先,我们设置了不同的流量条件,分别测量了不同位置处的水流压力和流速。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沿程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在相同流量条件下,沿程水头损失随着流动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水流在通过直管道时,受到了阻力、摩擦和弯曲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了能量的损失。
同时,我们还发现水头损失的增加速度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加快,这意味着在高流量条件下,沿程水头损失更为显著。
进一步分析发现,沿程水头损失还受到管道粗糙度、流速和管道长度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管道的材质和长度,以及调节流量控制阀来模拟不同工程条件下的水头损失情况。
结果表明,管道的粗糙度越大,水头损失越明显;管道长度的增加也会导致水头损失的增加。
此外,流速的变化对水头损失的影响较为复杂,低流速时水头损失较小,但过高的流速同样会导致能量的损失。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沿程水头损失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有了初步的认识。
实验结果表明,沿程水头损失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水头损失,提高水流的利用效率。
总之,沿程水头损失是水力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实验通过实际测量和分析,揭示了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4.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湍流实验测量时用管夹关闭压差计连通管,压差由数显压差仪测量,流量用
智能化数显流量仪测量。
验 1) 调零。启动水泵,全开阀 11,间歇性开关旁通阀 13 数次,以排除连通管
实 中的气泡。然后,在关闭阀 11 的情况下,管道中充满水但流速为零,此时,压差
学 仪和流量仪读值都应为零,若不为零,则可旋转电测仪面板上的调零电位器,使
由伯努利方程可得
hf
=
(z1
+
p1 ρg
)
−
(z2
+
p2 ρg
)
=
∆h
沿程水头损失 hf 即为两测点的测压管水头差∆h,可用压差计或电测仪测得。
-3-
2.圆管层流运动
λ = 64 Re
3.管壁平均当量粗糙度∆在流动处于湍流过渡区或阻力平方区时测量,可由 巴尔公式确定
1 = −2lg[ ∆ + 4.1365(ν d ) 0.89 ]
过均压环与测点管嘴相连通。
(5) 本实验仪配有压差计 4(倒 U 型气-水压差计)和压差仪 8,压差计测量范
验 围为 0~0.3 mH2O;压差电测仪测量范围为 0~10 mH2O,视值单位为 10-2 mH2O。
实 压差计 4 与压差电测仪 8 所测得的压差值均可等值转换为两测点的测压管水头
学 差,单位以 m 表示。在测压点与压差计之间的连接软管上设有管夹,除湍流实验
− −
lg hf1 lgv1
。将从图上求得的
m
值与已知各流区的
m
值进行
比较验证。
(3)完成设计性实验。
-4-
六、 分析思考题 1.为什么压差计的水柱差就是沿程水头损失?实验管道倾斜安装是否影响实
沿程水头损失实验报告数据

沿程水头损失实验报告数据沿程水头损失实验是水力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被用于对管径和高程曲线计算沿程水头损失。
本文具体报告了按照所提供规范实施沿程水头损失实验的详细情况,以及其结果。
实验前准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主要有水压计、水表、吸水流量计和自由流水管等。
实验分为三步进行:恒定流量测定实验、测量沿程水头损失实验、多段测量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每步实验皆持续6h,共完成18小时实验。
流量断面示意图如下所示。
实验中,我们先以较慢的流量、可调速度推动水泵,通过部分控制水管上端风阀,调节待测管道内流速,以测量出管道内物理参数。
然后,用水压计对管道多处进行水压测量,一段段地完成沿程水头损失的测量工作。
实验数据如下所示:
节点高程(m) 沿程水头损失(m)
P1 0.0 <0.09
P2 2.2 <0.075
P3 4.4 0.089
P4 6.6 0.088
P5 8.8 <0.090
实验结果表明,沿程水头损失一般较小,表示水管内物理参数变化不太大,流量分布均衡。
总之,本次沿程水头损失实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可作为管径和高程曲线计算沿程水头损失的参考。
另外,分析报告中还根据实验结论提出了改进设计建议,如采用高效水泵,采用最新技术,分析流线,改善水位计等等,以期提高管道内的流量稳定性,减少流量的波动,降低水头的损失。
通过这次沿程水头损失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该实验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可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帮助客户准确评估工程问题所需要采取的措施。
同时,本次实验也为后续相似实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供他人查阅、研究和参考。
沿程水头损失实验报告

2.沿程水头损失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圆管层流和紊流的沿程损失随平均流速变化的规律,绘制lgh f ~-lgv 曲线;2.掌握管流沿程阻力系数的量测技术和应用压差计的方法; 3.将测得的Re-λ关系值与莫迪图对比,提高实验成果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对于圆管稳定流动,达西公式给出:gv d L h f 22⋅⋅=λ 对于给定管径、管长的圆管稳定流,由达西公式可得:22522228422Qh K Qh Lgd d Q L gdh Lvgdh f f f f ⨯=⨯=⎪⎭⎫ ⎝⎛==ππλ式中:Lgd K 852π=对水平安装的等直径圆管,由能量方程可得:γ21P P h f -=对于指示液,被测液体均为水的U 形管压差计,有:2121h h P P h f -=-=γ式中h f ——测定管段L 的沿程水头损失,cmH 2Oγ——实验水温和大气压力下的水容重三、实验装置1.沿程水头损失实验装置1套,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2.秒表1块3.温度计1支4.管径d=1.0cm 。
图1 沿程水头损失实验装置示意图1.水箱(内置潜水泵)2.供水管3.电器插座4.`流回水管5. 整流栅板6. 溢流板7.水箱8. 测压嘴9.实验管道10.差压计11.调节阀门12.调整及计量水箱13.回水管14.实验桌 15旁通管阀门 16 进水阀门本装置有下水箱、自循环水泵、供水阀、稳压水箱、实验管道、流量调节阀,计量水箱、回水管、压差计等组成。
实验时应将管道、胶管及压差计内的空气排出,接通电源水泵启动,开启供水阀,逐次开大流量调节阀,调整两个阀门开度。
每次调节流量时,均需稳定2-3分钟,流量愈小,稳定时间愈长;测流量时间不小于8-10秒;测流量的同时,需测记压差计、温度计[自备]应挂在水箱中读数。
四、实验步骤1.对照装置图和说明,搞清各组成部件的名称、作用及其工作原理,记录有关常数管道内径d ,测量管段长度L ,水箱长a 和宽b ;2.检查储水箱水位(不够高时冲水),旁通阀是否已关闭;3.接通电源,启动水泵,全开进水阀16,水泵自动开启供水,保持溢流板有稍许溢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沿程水头损失实验报告
篇一: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加深了解圆管层流和紊流的沿程水头损失随平均流速变化的规律,绘制
lghf~lgv曲线;
2、掌握管道沿程阻力系数的量测技术和应用气—水压差计及电测仪测量压差的方法;
3、将测得的Re~?关系值与莫迪图对比,分析其合理性,进一步提高实验成果分析能力。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7.1所示
图7.1自循环沿程水头损失实验装置图
1.自循环高压恒定全自动供水器;2.实验台;3.回水管;4.水压差计;6.实验管道;7.水银压差计;8.滑
支测量尺;9.测压点;10.实验流量调节阀;11.供水管
与供水阀;12.旁通管与旁通阀;13.稳压筒。
根据压差测法不同,有两种方式测压差:1、低压差时
用水压差计量测;
2、高压差时用电子量测仪(简称电测仪)量测(但本仪器暂时不能测定高压)。
本实验装置配备有:1、自动水泵与稳压器
自循环高压恒定全自动供水器由离心泵、自动压力开关、气—水压力罐式稳压器等组成。
压力超高时能自动停机,过低时能自动开机。
为避免因水泵直接向实验管道供水而造成的压力波动等影响,离心泵的输水是先进入稳压器的压力罐,经稳压后再送向实验管道。
2
4
图7.2
1.压力传感器;
2.排气旋钮;
3.连接管;
4.主机
2、旁通管与旁通阀
由于本实验装置所采用水泵的特性,在供小流量时有可能时开时停,从而造成供水压力的较大波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供水器设有与蓄水箱直通的旁通管(图中未标出)。
通过分流可使水泵持续稳定运行。
旁通管中设有调节分流量至蓄水箱的阀门,即旁通阀,实验流量随旁通阀开度减小(分
流量减小)而增大。
实际上旁通阀又是本装置用以调节流量的重要阀门之一。
3、稳压筒为了简化排气,并防止实验中再进气,在传感器前连接由2只充水(不满顶)之密封立筒构成。
4、电测仪由压力传感器和主机两部分组成,经由连通管将其接入测点(图7.2),压差读数(以厘米水柱为单位)通过主机显示。
三、实验原理
Lu2
??hf??由范宁公式?d2(1)?p?2d2gdh
?得??22(2)
Lu?Lu
?p
Re?64/?(3)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准备I对照装置图和说明,搞清各组成部件的名称、作用及其工作原理;检查蓄水箱水位是否够高及旁通阀是否已关闭。
否则予以补水并关闭阀门;记录有关实验常数:工作管内径d(8mm)和实验管长L(85cm)。
准备II启动水泵。
本供水装置采用的是自动水泵,接通电源,全开旁通阀,打开进水阀,水泵自动开启供水。
准备III调通量测系统。
1、夹紧水压计止水夹和关闭u形管的排气阀,打开出
水阀和进水阀(逆时针),关闭旁通阀(顺时针),启动水泵排除管道中的气体。
2、全开旁通阀、关闭出水阀,插上u形管的排气出水管,松开u形管水压计的止水夹,并旋松水压计的旋塞F1,排除水压计中的气体。
随后,关进水阀,开出水阀10,拔开u形管上的排气出水管,使水压计的液面降至标尺零附近,即旋紧水压计上的排气塞F1。
水压计齐平即可开始做实验,否则需重调。
3、通过调节旁通阀或进水阀或出水阀来调节流量,使得u形压差计产生压差,用直尺量出水柱(压差)的高度,并记录。
每次调节流量时,均需稳定2-3分钟,测流时间不小于15秒;同时测流量(不得小于15秒)和水箱中水的温度。
层流段:应在水压计?h~20mmh2o(冬季)]量程2o(夏季)[?h~30mmh范围内,测记3组以上数据。
4、结束实验前,应全开旁通阀,关闭出水阀,检查水压计是否齐平,齐平则下一组可以直接进行测流实验,否则需先排气后方可进行。
最后一组做完实验后,检查水压计是否齐平,齐平则关闭进水阀,切断电源。
否则,表明压力计已进气,需重做实验。
五、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数据记录:每组测流时间:20s
实验所得图
莫迪图
实验总结:
对于我们组的损失实验,由于整个实验本身的操作比较简单,在加上有研究生师姐在一旁指导,并没有出现操作上的明显失误。
我们本来以为水平管里水的运动状态是层流状态,不过从实验得出的数据来分析雷诺数达到了6000-8000这个范围,明显超出了层流范围,属于湍流运动,所以说空想和实验还是有差别的。
其次,根据我们实验数据绘制的λ—Re关系图,与图1-39对比走势符合,都是雷诺数随实验水流速率变大和摩擦系数减小而变大的。
需要说一下的是,最开始画图直接按照各族顺序画图,得到的曲线最后是拐向上的,以为实验出现问题,结果分析才发现是因为操作过程中没有按照一定变化规律调节流速导致出现问题,并不是数据问题,所以以后实验中操作还应该再严谨一些。
篇二:沿程阻力的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成绩:
班级:学号:姓名:教师:
同组者:
实验七、沿程阻力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镀锌铁管管(:沿程水头损失实验报告)道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