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测量玻璃折射率实验报告

测量玻璃折射率实验报告测量玻璃折射率实验报告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探究光在介质中传播的规律,加深对光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实验原理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值成一定比例。
即:n1sinθ1=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仪器本实验所需仪器有:光源、凸透镜、凸面镜、半圆筒玻璃罩、白纸和直尺等。
实验步骤1. 将半圆筒玻璃罩放置在白纸上,并在其内侧涂上一层黑色颜料。
2. 连接好光源和凸透镜,并将凸透镜放置在半圆筒玻璃罩外侧。
3. 调整凸透镜位置,使其能够发出平行光线并经过半圆筒玻璃罩内侧的黑色颜料。
4. 在半圆筒玻璃罩外侧放置凸面镜,并调整其位置,使反射光线能够与入射光线重合。
5. 在白纸上观察到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交点。
利用直尺测量该交点到法线的距离,即可得到折射角。
6. 通过测量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多组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玻璃的平均折射率为1.52。
这与玻璃的标准折射率相符合。
实验误差分析本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包括凸透镜位置不准确、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不精确地重合以及测量距离时读数不准确等。
这些误差会对最终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玻璃的折射率,验证了斯涅尔定律,并加深了对光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展示了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提醒我们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准确测量和控制误差。
参考文献[1]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2] 《物理实验教程》。
测玻璃折射率实验报告

测玻璃折射率实验报告测玻璃折射率实验报告引言:折射率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差的比值,是光学性质中重要的一个参数。
测量材料的折射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光学性质和应用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探究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规律。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玻璃片、光源、直尺、半透明尺、直角三棱镜、刻度尺等。
2. 将玻璃片平放在桌面上,用直尺固定,使其与桌面垂直。
3. 在玻璃片上方放置一支光源,确保光线垂直射向玻璃片表面。
4. 将直角三棱镜放在玻璃片上方,使其底边与玻璃片表面接触。
5. 用刻度尺测量光线从光源射到玻璃片上方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6. 观察光线从玻璃片射出后的路径,测量光线从玻璃片射出到直角三棱镜上方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7. 重复上述步骤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可得玻璃的折射率为x.x。
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玻璃折射率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是否存在误差。
误差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仪器的精度:实验中使用的直尺、刻度尺等测量工具的精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使用精度较高的测量工具,减小误差的产生。
2. 光线的传播路径:实验中光线经过玻璃片的传播路径可能不是完全直线,还受到玻璃表面的微小凹凸以及玻璃的不均匀性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会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偏差。
3. 实验环境的影响:实验室中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小这些影响,实验应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进行,并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测量得到的玻璃折射率为x.x。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可能导致误差产生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并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我们可以深入探究折射率与材料性质之间的关系,为材料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考物理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知识元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知识讲解一、实验目的测定玻璃的折射率.二、实验原理折射率公式n=.三、实验器材木板、白纸、玻璃砖、大头针、图钉、量角器、三角板、铅笔.四、实验步骤1.把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2.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作为界面,画一条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并过O点画出界面aa′的法线NN′.3.把长方形的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它的一条边跟aa′对齐,并画出玻璃砖的另一个长边bb′.4.在AO线段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5.在玻璃砖的bb′一侧竖直地插上大头针P3,用眼睛观察调整视线要使P3能同时挡住P1和P2的像.6.同样地在玻璃砖的bb′一侧再竖直地插上大头针P4,使P4能挡住P3本身和P1、P2的像.7.记下P3、P4的位置,移去玻璃砖和大头针,过P3、P4画直线O′B与bb′交于O′点,连接OO′,OO′就是玻璃砖内的折射光线的方向,入射角θ1=∠AON,折射角θ2=∠O′ON′.8.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的度数.9.从三角函数表中查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记入自己设计的表格里.10.用上面的方法分别作出入射角是30°、45°、60°时的折射角,查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把这些数据也记在表格里.11.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值,比较一下,看它们是否接近一个常数,求出几次实验中所测的平均值,这就是玻璃的折射率.12.也可用如下方法求折射率n.用圆规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圆,交入射线于P点,交折射线于Q点;过P作法线的垂线,交于N,过Q作法线的垂线,交于N′;用刻度尺分别测出PN和QN′之长,则n=.五、注意事项1.用手拿玻璃砖时,手只能接触玻璃砖的毛面或棱,不能触摸光洁的光学面.严禁把玻璃砖当尺子画玻璃砖的两个边aa′、bb′.2.实验过程中,玻璃砖在纸上的位置不可移动.3.大头针应竖直地插在白纸上,且玻璃砖每一侧的两枚大头针P1和P2间、P3和P4间的距离应尽量大一些,以减少确定光路方向时造成的误差.4.实验时入射角不宜过小,否则会使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值偏小,增大测量误差;入射角也不宜过大,否则在bb′一侧要么看不到P1、P2的虚像,要么看到P1、P2的像模糊不清,并且变粗,不便于插大头针P3、P4.例题精讲测定玻璃的折射率例1.某小组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所用器材有:玻璃砖,大头针,刻度尺,圆规,笔,白纸。
测量玻璃折射率的方法

测量玻璃折射率的方法一、引言玻璃折射率是指光线从真空中进入玻璃后的折射程度,是材料物理学中的重要参数。
测量玻璃折射率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将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菲涅尔反射法和自制单臂反射法。
二、菲涅尔反射法1. 原理菲涅尔反射法是利用光在两种介质交界面上发生反射时产生的相位差来测量折射率的方法。
当光线从真空中垂直入射到玻璃表面时,一部分光会被反射回来,另一部分光会穿过玻璃向下传播。
根据菲涅尔公式可以计算出反射光和透射光之间的相位差,从而求得玻璃的折射率。
2.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平板玻璃、激光器、半透镜、平面镜、白纸等。
(2)将激光器置于离平板玻璃较远处,调整激光束使其垂直入射到玻璃表面上。
(3)在反射光线和透射光线的交界处放置一个半透镜,调整其位置使反射光和透射光的路径重合。
(4)在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放置一个平面镜,将反射光线引出来,并将其投影到白纸上。
(5)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并根据菲涅尔公式计算出折射率。
三、自制单臂反射法1. 原理自制单臂反射法是利用单臂反射仪测量玻璃折射率的方法。
该方法相对于菲涅尔反射法来说更加简便易行,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精度。
单臂反射仪由一束激光器、一个准直器、一个半透镜和一个平板玻璃组成。
当激光束垂直入射到玻璃表面时,在半透镜和准直器的作用下,激光束被分成两束,并以相同的角度倾斜入射到玻璃表面上。
其中一束激光经过全内反射后返回原路,另一束激光则穿过玻璃向下传播。
通过测量反射光和透射光的角度,可以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2.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平板玻璃、激光器、准直器、半透镜等。
(2)将激光器置于离平板玻璃较远处,调整激光束使其垂直入射到玻璃表面上。
(3)在反射光线和透射光线的交界处放置一个半透镜,调整其位置使反射光和透射光的路径重合。
(4)在透射光线的路径上放置一个准直器,将其调整到与反射光线平行,并且两条线之间距离相等。
(5)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并根据单臂反射仪原理计算出折射率。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报告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通过使用光线的折射现象,利用斯涅尔定律和折射率的定义,设计了实验装置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通过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利用斯涅尔定律求解出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表明,玻璃的折射率为1.5左右,与理论值相符。
引言: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不同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折射现象的研究对于了解光的传播规律以及光在不同介质中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折射率是描述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变化的物理量,是表征介质对光的阻碍程度的重要参数。
本实验通过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旨在加深对折射现象和折射率的理解。
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装置主要包括光源、光线传播路径、测量仪器等。
光源使用一束单色光,通过准直器使光线基本平行,然后经过一个可调节入射角的装置射入待测的玻璃板。
在玻璃板的另一侧,使用一个转动的测量仪器测量出射角。
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入射角并测量相应的折射角,得到多组数据,进而求解出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多组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得到了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sin(入射角)/sin(折射角) = n1/n2,其中n1为光线所在介质的折射率,n2为光线所射入的介质的折射率。
通过变换得到折射率的计算公式:n2 = n1 * sin(入射角)/sin(折射角)。
根据实验测得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到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表明,玻璃的折射率约为1.5左右。
这与理论值相符合,说明实验方法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还发现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函数关系,即sin(入射角)/sin(折射角)为常数。
这进一步验证了斯涅尔定律的正确性。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深入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率的概念。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了玻璃的折射率约为1.5,与理论值相符合。
实验15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第十五章
实验15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对应演练
-17-
(1)在图上画出对应的光路。
(2)为了测出三棱镜玻璃材料的折射率,若以AB为分界面,需要测量
的量是
,在图上标出它们。
(3)三棱镜玻璃材料折射率的计算公式是n=
。
(4)若在描绘三棱镜轮廓的过程中,放置三棱镜的位置发生了微小的
平移(移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底边仍重合),
第十五章
实验15 -
六、误差分析 1.入射光线、出射光线确定的准确性造成误差,故在入射侧和出 射侧所插两枚大头针的间距应大一些。 2.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测量造成误差。入射角应适当大一些,可以 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
第十五章
实验15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必备知识
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第十五章
实验15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对应演练
-19-
3.(2018·内蒙古松山月考)某同学用圆柱形玻璃砖做测定玻璃折射
率的实验,先在白纸上放好圆柱形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
枚大头针P1和P2,然后在圆柱形玻璃砖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1的 像被P2的像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一侧相继又插上两枚大头针P3、 P4,使P3挡住P1、P2的像,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在纸上标出的大 头针位置和圆柱形玻璃砖的边界如图甲所示。
第十五章
实验15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对应演练
-20-
(1)在图上画出所需的光路。
(2)为了测量出玻璃砖折射率,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要求
在图上标出)。
(3)写出计算折射率的公式n=
实验7 玻璃折射率的测量

【实验内容】
1、布儒斯特角的测量 自行设计实验光路,并测量给定黑玻璃镜的布儒斯特角。 2、玻璃的折射率的测量 参考第 1 项的测量思路和光路,根据布儒斯特定律,测量并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为了验证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来的值是否正确,可以将光通过一偏振片,测出其光强, 然后以某一小角度(<15°)从空气中入射到玻璃表面,测量其反射光的强度,从而得到小角度 反射率,根据菲涅耳公式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两者进行比较。
【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激光垂直入射于待测样品表面; 2、 利用功率计测量时,光要垂直入射于探头表面的中央; 3、 要左右对称测量。
1
实验七
【目的与求】
玻璃折射率的测量
1、测量布儒斯特角; 2、观察光以布儒斯特角入射时反射光的偏振现象; 3、利用布儒斯特定律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4、利用小角度入射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仪器用具】
氦氖激光器,偏振片,光功率计,黑玻璃,透明玻璃;
【实验原理】
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介质表面, 其反射光和折射光一般是部分偏振光。 在特定入射角即布 儒斯特角 θB 下,反射光成为线偏振光,其电矢量垂直与入射面。若光线是由空气射到折射 率为 n(约等于 1.5)的玻璃平面上,则 θB=tg-1n=57°。如果自然光是以 θB 入射到玻璃片堆上, 则经多次反射, 最后从玻璃片堆透射出来的光也近于线偏振光。 所有这些结论都可从菲涅耳 公式出发而得到论证。 根据菲涅耳公式和反射率、透射率的定义可知,当光正入射于玻璃表面时,玻璃表面的 反射率和透射率分别为:
R0 r02 (
T0
n1 n2 2 ) n1 n2
2 n2 2 4n12 n2 t0 n1 (n1 n2 ) 2
实验报告测量玻璃折射率

实验报告测量玻璃折射率一、引言折射率是光线通过介质时发生折射的程度,是介质的一个重要光学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探究不同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加深对光学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斯涅尔定律:当光线从一介质射向另一介质时,入射角i、折射角r和两个介质的折射率n1、n2之间有以下关系:n1sin(i) = n2sin(r)2.光程差: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两束光线的光程差为:光程差δ=n1*BC+n2*AC3.中心黑环法测量:在测量折射率时,可以利用中心黑环法来测量不同颜色光线通过玻璃的光程差。
对称位置上可以形成环状的圆环,在灯光中观察两个相对的黑环,通过计算得到半径差,再根据光程差的公式计算出折射率。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仪器:透镜架、白炽灯、屏,挠性导光管;2.将挠性导光管固定在透镜架上,使其与光轴平行;3.调节挠性导光管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使挠性导光管上的圆环清晰可见;4.使用滤光片筛选出不同的颜色光线,使其通过挠性导光管到达透镜;5.观察两个相对的黑环,调节屏与透镜的距离,使黑环清晰;6.记下黑环对应的半径差,再测量出透镜与屏的距离AC和透镜与源之间的距离BC;7.记录各组数据,并计算出不同颜色光线对应的折射率。
四、实验数据颜色光线黑环半径差 R(mm)透镜到屏的距离 AC (mm)透镜到源的距离 BC (mm) 平均折射率 n红色7.8 189 1051.52黄色10.5 191 1041.61蓝色15.3 195 1091.69五、误差分析1.仪器本身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如液晶模式准直器的度盘划度不精确等。
2.实验操作的误差,如对两个黑环的边缘判断不准确等。
3.折射率的实验值与参考值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测量了不同颜色光线通过玻璃时的折射率,并得到如下结论:1.不同颜色光线的折射率不同,红光拥有较小的折射率,黄光次之,蓝光最大。
2.实验测量的折射率值与理论值存在一定误差,这可能是由于实验仪器的精度以及操作误差等因素导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学习材料
【教学目的】
1.测定一块玻璃砖的折射率; 2.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实验器材】
1块矩形玻璃砖、刻度尺、量角器、1张8开白纸、4枚大头针、1块木板、铅笔 【实验原理】
用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来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当光线斜入射进入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从玻璃砖射出的光线的传播方向是不变的,出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相比只有一定得侧移。
只要我们找出跟某一入射光线对应的出射光线,就能求出在玻璃中对应的折射光线,从而求出折射角。
再根据折射定律,就可以求出玻璃的折射率n=sin i /sin r 。
插针法确定光路的基本原理:当后两枚大头针与前两枚大头针在玻璃中的虚像处于同一视线上时,四枚大头针处于同一光路上。
【实验步骤】
1、把白纸用图钉固定在木板上。
2、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 '作为界面(如图所示),过aa '上一点O 作垂直于aa '的直线NN ′作为法线,过O 点画一条入射光线AO ,使入射角i 适当大些。
3、在AO 线上竖直地插两枚大头针1P 、2P ,在白纸上放上被测玻璃砖,使玻璃砖的一个面与aa '重合。
4、沿玻璃砖的另一侧面画一条直线bb '。
5、在玻璃砖的bb '一侧白纸上竖直地立一枚大头针3P ,调整视线,同时移动3P 的位置,使3P 恰好能同时挡住1P 、2P 的像,把大头针3P 竖直插在此时位置。
6、同样,在玻璃砖bb '一侧再竖直地插一枚大头针4P ,使4P 能挡住3P 本身,同时也挡住1P 、2P 的像。
7、移去玻璃砖,拔去大头针,过3P 、4P 做一条直线BO '交bb '于O '点,连接OO ',
OO '就是入射光线AO 在玻璃砖内的折射光线,折射角为r 。
8、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i 和折射角r 的大小。
9、改变入射角i ,重复上面的步骤再做三、四次。
10、算出不同入射角时,n =sin i /sin r 的值,求出几次实验中n 的平均值就是玻璃的折射率。
(或图像法求折射率:用sin i 表示纵坐标,用sin r 表示横坐标,则图线的斜率就是玻璃的折射率。
)
注:遇到通过作图判断两个量的关系的方法(不是线性关系的,化成线性关系); 【记录数据】 数项值 次数
1
2
3
入射角i 折射角r sin i sin r
n =sin i /sin r
【注意事项】
1、玻璃砖应选择宽度较大的(一般要求5cm 以上),以减小确定光路方向时出现的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操作时不要用手触摸玻璃砖的光滑光学面,更不能把玻璃砖界面当尺子画界线,以免损坏玻璃砖的光学表面。
(先在白纸上画直线作为玻璃砖的界面,再画玻璃砖的另一界面时,对齐玻璃砖的另一长边,用大头针确定两点,并以此两点画直线bb '作为玻璃砖的另一界面。
)
3、大头针应垂直地插在纸上,同侧两针之间的距离要稍大些;
4、入射角应在 3075︒︒~范围内取值较好。
入射角过小,折射角更小,•测量相对误差增大;入射角过大,导致反射光太强,折射光太弱,像不清楚,不易观察,很难确定3P 、4P 的位置。
5、为检验光路是否正确,可分别从两个侧面看对面的象是否在同一光路上。
6、实验中,一旦玻璃砖宽度所定的界面aa '和bb '画好后,放置的玻璃砖就不要随便移动。
如果稍微上下平移了玻璃砖,则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其光路图如图所示,如果玻璃砖稍微倾斜移动,则测得的折射率肯定发生变化。
7、如果插针1P 、2P 的连线过分倾向玻璃砖右侧,且入射角又大于某一数值,会出现隔着玻璃砖沿2P 、1P 方向观察不到1P 、2P 两插针的情况,此时的光路图如图所示,遇到这种情况,可将玻璃砖沿aa '界面向右平移
8、本实验不要求玻璃砖的两个界面保持平行。
若界面不平行,仅会改变从玻璃砖内出射光线的方向,对入射界面两侧的光路没有影响,照样能测得其折射率。
【思考题】
1、如果实验室未配备量角器,而是给了刻度尺和圆规,那么可以怎么测量? (将角度转换成长度比)
2、如果玻璃砖不是梯形,而是半圆型、圆形或三角形,那么可以怎么测量? (只要能作出光路就可以)
3、在本实验中的光路中你还发现了什么?(出射光与入射光平行)该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光路可逆)
【巩固练习】
1、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对一块两面平行的玻璃砖,用“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出射光线。
现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做出如图的四组插针结果。
(1)从图上看,肯定把针插错了的同学是乙 .(2)从图上看,测量结果准确度最高的同学是丁 .
2、(06江苏高考)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①、②和③所示,其中甲、丙两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
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
则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不变(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可能偏大、可能偏小、可能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