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利针疗法》

合集下载

圆利针超微针刀资料

圆利针超微针刀资料

《圆利针疗法》注:以下内容,是圆利针疗法和超微针刀疗法培训讲义斜体字:为我的学习总结斜体黑字:为我的学习总结中的重点关于学习此疗法的方法:以此讲义,再配合光碟中的录音/视频,详细学习一至二遍即可学会当然能把此讲义完全背会,学透。

此为极好。

对于进针点与刀口线,请详见此疗法的《进针点与刀口线表》一:概要:1、圆利针疗法的发明。

(1)痛点斜刺法——卢鼎厚教授(国家运动队的运动学教授)。

疗法特点:痛点斜刺后,疼痛立即消失。

疗法缺点:多数疼痛点针刺后没有减轻。

机理:粗针对软组织进行有效的挤压,使肌细胞内部结构迅速地排列组合。

所谓痛点:沿受伤肌肉的长轴触诊,在受伤肌肉的最硬点,就是最痛点斜刺劳损肌束的最硬,最痛点2.反阿是穴疗法——张文兵老师。

疗法特点:不在痛点斜刺,在痛点的两端针刺,比如说疼痛在肌肉的中点,反阿是穴在肌肉的两侧。

疗法的缺点:反阿是穴不好找。

起点,止点,中点(肌腹最高点)3.古代九针中的圆利针针形的启发。

古代圆利针形类似一支毛笔,前端尖中间膨大、尾部小,长1.6寸。

总结:1、通过以上1、2点我们知道肌肉软组织在起点、中点、止点上针刺均有效。

2、古代圆利针针形,其实就是对肌肉软组织进行挤压(挤压被卢教授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3、古代圆利针针刺出针后,针刺部位可以留下一个空洞,空洞可以释放软组织内部压力。

二:圆利针疗法的主要思路:1、卢教授痛点斜刺法中只有50%的有效率,为什么?这是因为有多数的痛点并不是原发部位,它是一种牵涉痛。

2、张文兵的思路很好,但治疗点不好找。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要求寻找更好、更快的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

我们根据患者的运动解剖方向或动作找出参与其中的肌肉,根据肌肉的解剖、肌力的大小、肌肉与周围骨性结构的特点以及肌肉的功能来判定易损的肌肉。

比如:上肢外展的动作,参与的肌肉为冈上肌与三角肌中部的肌纤维,三角肌肌块肥厚、肌力大;冈上肌肌块小、肌力弱。

那么冈上肌则是我们要求治疗的肌肉。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精编版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精编版

古代圆利针针具
改进型圆利针针具

“圆利针,取法于氂针,微 小号圆利针:
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 针 体 长 50mm , 针 柄 长
长一寸六分。”其针形为一未开
35mm,针体直径0.7mm。
的荷花形。
中号圆利针:
古代圆利针针具的缺点

第一,因针尖部位大针刺时
不易进针,难于操作。
4、定都可造成正 中神经卡压。
旋前圆肌的诊断
1.缓慢起病,症状常在反复用手抓握或旋前活动后发作。 2.肘部疼痛不适,并感拇、食指麻木。 3.手屈肌力量减弱,主要是屈指及对掌无力。 4.抗阻屈腕时,手会向尺侧偏斜。这是因为桡侧腕屈肌麻痹而尺
圆利针针刺点的选择
1、明确引起疼痛或运动障碍的参与肌肉或肌 群,或维持某一姿势发生疼痛的参与肌肉或肌 群
2、根据力学分布原理和运动学原理找出最易 劳损的肌块小、肌力弱的肌肉
3、确定肌肉的起点、中点和止点做为治疗点
临床各论
1、头夹肌损伤 2、肩周炎 3、旋前圆肌综合征 4、腰三横突综合征 5、梨状肌炎 6、膝后疼痛综合征 7、中风后遗症
与韧带的力量来维持。

2.由于肌腱的血液供应较差,肩关节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活动频繁,周围
软组织经常受到各方面的摩擦挤压,易产生慢性劳损。
3.关节的硬化和挛缩,使关节及周围组织内力改变,张力增加,从而导致运 动障碍,代谢受到影响,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

4.外力的损伤、风寒湿等环境的影响,依然会使关节囊、滑囊、韧带充血水
后上方有冈下肌,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的小面;后方有小圆肌,止于肱
骨大结节最下面的中部的平面;外层是三角肌,起自锁骨外1/3前缘,肩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
1、采用近似于针灸“合谷刺”的三点三通法 2、针刺时只需将针刺入要求达到肌肉或肌腱的起点、
止点和中点即可。 3、针刺不论补泻。 4、留针期间不做行针手法。
针刺时医患双方的感觉及处理方法
*部位
医者感觉
患者感觉 处理
皮肤 肌肉
轻微抵触感 无特殊感觉
微痛或不痛 疼痛时应加强进针手法 的练习
无特殊感觉 无需处理
b 点:肩关节搭肩活动受限为主,其动作的参与肌肉为肱二头肌 短头、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的功能为前臂屈曲、前举并内旋, 喙肱肌的作用为臂前举并内收。根据以上选点原则我们选定肱二 头肌短头起点及喙肱肌的起点喙突点。
c点:肩关节后伸摸背受限为主,其动作的参与肌肉为肱二头肌长 头、大圆肌、肱二头肌长头的功能为后伸肩关节。大圆肌的作用 为臂内收、内旋、后伸、根据以选点原则我们选定肱二头肌长头 起点、盂下结节点和大圆肌止点、肱骨小结节点。
尺侧腕屈肌人仍正常之故。正中神经在旋前圆肌平面受压时,前 臂旋前,运动肌力不减,但旋前及屈腕时疼痛加重;在肱二头肌 腱膜处卡压时,前臂旋后和屈肘时疼痛加重;在指浅屈肌腱弓处 卡压时,中指屈曲会引起前臂疼痛加重。 5.旋前圆肌起点近端,可扪及痛性结节。 6.肌电图检查可示异常。
旋前圆肌的选点
a点:旋前圆肌的起点,肱骨内上髁和尺骨冠突点。 b点:旋前圆肌腱弓点,该点位于肱骨内外髁连线中点
肩周炎的选点原则
1、根据肩周炎功能受限的动作,参照与肩关节相联肌 肉的功能,以及参照软组织损伤的二大临床特点选取 治疗点。
2、根据同一动作的参与肌肉,力量小、肌块小的肌肉 易于劳损的特点,对受限动作的参与肌群中选择力量 小的肌肉作为治疗肌肉。
肩周炎的治疗点的选择
a点:肩关节上举功能受限为主,其动作的参与肌肉为:冈上肌、 三角肌,根据以上选点原则,我们选定冈上肌止点、肱骨大结节 点。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

旋前圆肌的诊断
1.缓慢起病,症状常在反复用手抓握或旋前活动后发作。 2.肘部疼痛不适,并感拇、食指麻木。 3.手屈肌力量减弱,主要是屈指及对掌无力。 4.抗阻屈腕时,手会向尺侧偏斜。这是因为桡侧腕屈肌麻痹而尺
侧腕屈肌人仍正常之故。正中神经在旋前圆肌平面受压时,前臂 旋前,运动肌力不减,但旋前及屈腕时疼痛加重;在肱二头肌腱 膜处卡压时,前臂旋后和屈肘时疼痛加重;在指浅屈肌腱弓处卡 压时,中指屈曲会引起前臂疼痛加重。
汇合在肱桡肌深面,止于桡骨中下1/3外侧。当两头汇合时,形成一个旋
前圆肌的腱弓。该弓位于Hueter线(Hueter线是通过肱骨内外髁的连线) 以下3~7.5cm,长约4.5cm。可因尺骨头的构成不同而形成不同形态的腱 弓。尺骨头是肌性的,腱弓偏正中神经的桡侧;尺骨头为腱性的,其本 身就形成腱弓;尺骨头缺如,腱弓也就不存在。旋前圆肌受正中神经支 配,其作用是使前臂旋前,并屈肘。
肩周炎
局部解剖

肩关节肌肉韧带较多,分两层。前面有肱二头肌,其长头起自肩胛 骨关节盂的下方,通过关节囊,沿肱骨结节间沟下行。短头起自肩胛骨 喙突。两头合成一个肌腱,经肘关节前方,止于桡骨粗隆。喙肱肌起于 喙突尖,沿肱二头肌内侧肌纤维向下,止于肱骨内侧缘中点,肩胛下肌 止于肱骨小结节。肩关节上面有冈上肌,止于肱骨大结节最上面的小面; 后上方有冈下肌,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的小面;后方有小圆肌,止于肱 骨大结节最下面的中部的平面;外层是三角肌,起自锁骨外1/3前缘,肩 峰尖与其外侧缘及肩胛冈嵴包绕肩关节的上、前、后和外面,向下收缩 成一窄腱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与肩胛下肌组 成肩袖。最外层为三角肌和胸大肌覆盖于整个肩部。 肩关节属球窝关节,运动范围最广,有三个运动轴。如冠状轴上有 前屈、后伸、上举功能;在矢状轴上有内收、外展功能;在垂直轴上有 内旋、外旋功能。还可以做各个方向的旋转或环转联合运动。

针灸:圆利针疗法

针灸:圆利针疗法

圆利针针刺点的选择
• 1、明确引起疼痛或运动障碍的参与肌肉或肌群, 或维持某一姿势发生疼痛的参与肌肉或肌群 • 2、根据力学分布原理和运动学原理找出最易劳 损的肌块小、肌力弱的肌肉 • 3、确定肌肉的起点、中点和止点做为治疗点
临床各论
• 1、头夹肌损伤 • 2、肩周炎 • 3、旋前圆肌综合征 • 4、腰三横突综合征 • 5、梨状肌炎 • 6、膝后疼痛综合征 • 7、中风后遗症
会。 • 7、在辅助检查方面,CT、MRI等先进检查手段对软组织引起疼痛
的确诊及排除诊断有重要的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常规的检查手段 。 • 8、不应轻视心理性疼痛病因的可能 。
圆利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机理
• 1、恢复肌细胞的内部平衡 • 2、解除高应力纤维 • 3、减轻骨纤维管的高压 • 4、减轻组织内压 • 5、解除组织间的粘连 • 6、改善局部组织的无菌性炎症 • 7、改善局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
圆利针针刺手法
• 1、采用近似于针灸“合谷刺”的三点三通法 • 2、针刺时只需将针刺入要求达到肌肉或肌腱的起点、止
点和中点即可。 • 3、针刺不论补泻。 • 4、留针期间不做行针手法。
针刺时医患双方的感觉及处理方法
部位 医者感觉
•*
皮肤 轻微抵触感
肌肉 无特殊感觉
患者感觉 处理
微痛或不痛 疼痛时应加强进针手法 的练习
• 选点
• a点:患侧C7棘突阳性点。 • b点:头夹肌起止点中间,项韧带旁开1~2cm处。 • c点:颈上项线外侧阳性点。
肩周炎
• 局部解剖
• 肩关节肌肉韧带较多,分两层。前面有肱二头肌,其长头起自肩胛骨 关节盂的下方,通过关节囊,沿肱骨结节间沟下行。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 两头合成一个肌腱,经肘关节前方,止于桡骨粗隆。喙肱肌起于喙突尖, 沿肱二头肌内侧肌纤维向下,止于肱骨内侧缘中点,肩胛下肌止于肱骨小 结节。肩关节上面有冈上肌,止于肱骨大结节最上面的小面;后上方有冈 下肌,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的小面;后方有小圆肌,止于肱骨大结节最下 面的中部的平面;外层是三角肌,起自锁骨外1/3前缘,肩峰尖与其外侧缘 及肩胛冈嵴包绕肩关节的上、前、后和外面,向下收缩成一窄腱止于肱骨 三角肌粗隆。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与肩胛下肌组成肩袖。最外层为三 角肌和胸大肌覆盖于整个肩部。

圆利针疗法之欧阳与创编

圆利针疗法之欧阳与创编

圆利针疗法一:概要:1、圆利针疗法的发明。

(1)痛点斜刺法——卢鼎厚教授(国家运动队的运动学教授)。

疗法特点:痛点斜刺后,疼痛立即消失。

疗法缺点:多数疼痛点针刺后没有减轻。

机理:粗针对软组织进行有效的挤压,使肌细胞内部结构迅速地排列组合。

(2)反阿是穴疗法——张文兵老师。

疗法特点:不在痛点斜刺,在痛点的两端针刺,比如说疼痛在肌肉的中点,反阿是穴在肌肉的两侧。

疗法缺点:反阿是穴不好找。

2、古代九针中的圆利针针形的启发。

古代圆利针形类似一支毛笔,前端尖中间膨大、尾部小,长1.6寸。

总结:1、通过以上(1)(2)点我们知道肌肉软组织在起点、中点、止点上针刺均有效。

2、古代圆利针针形,其实就是对肌肉软组织进行挤压(挤压被卢教授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3、古代圆利针针刺出针后,针刺部位可以留下一个空洞,空洞可以释放软组织内部压力。

二:圆利针疗法的主要思路:1、卢教授痛点斜刺法中只有50%的有效率,为什么?这是因为有多数的痛点并不是原发部位,它是一种牵涉痛。

2、张文兵的思路很好,但治疗点不好找。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要求寻找更好、更快的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

我们根据患者的运动解剖方向或动作找出参与其中的肌肉,根据肌肉的解剖、肌力的大小、肌肉与周围骨性结构的特点以及肌肉的功能来判定易损的肌肉。

比如:上肢外展的动作,参与的肌肉为冈上肌与三角肌中部的肌纤维,三角肌肌块肥厚、肌力大;冈上肌肌块小、肌力弱。

那么冈上肌则是我们要求治疗的肌肉。

其疗法结合了解剖医学和运动医学的相关知识,解剖医学只能知道肌肉的结构,运动医学才能知道肌肉的功能,因此,软组织损伤我们结合疼痛部位、肌肉的功能。

神经的走向来诊断和治疗软组织损伤。

3、软组织损伤的诊断:(1)神经、肌肉解剖定位诊断。

(2)功能障碍动作的参与肌肉来诊断。

(3)CT、X光、磁共振等临床检查诊断。

三:软组织损伤机理: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方法。

1、小针刀对软组织损伤症的思路——软组织粘连。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病例论文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病例论文

专家介绍胡超伟,男,汉族,生于一九七一年,湖北省咸宁市人,康复医学本科学历,现就职于荆门市康复医院,任康复科主任。

做为一名新时代的针灸医师,胡超伟拥有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

胡超伟同志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八荣八耻”重要思想。

曾多次向单位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

做为荆门市康复医院康复科主任,胡超伟带领科室同事们一起努力拼搏,团结奋进,使康复科成为康复医院最大的科室,同时也是全院乃至全市最具特色的医疗科室,为荆门市康复医院的发展,为荆门医疗事业的发展,为整个城市的和谐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医疗事业的发展,将传承几千年的中医学术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是胡超伟毕生的追求。

胡超伟长期坚持从事针炙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治疗小儿脑瘫、神经性头痛、腰椎间盘突出、慢性胃病、胃下垂、乳腺增生、下肢静脉曲张、肩周炎等20多种经疑难杂症颇有研究,对临床多种慢性常见病及疑难病更有独到的见解,强调“辨证施治,因病施针”,将中西医疗法及各种针炙工具在临床运用中达到完美结合。

每天诊流量达百余人次,求治病人的痊愈率达95%以上。

胡医生在针灸诊疗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但他从不敝帚自珍,稍有些经验心得就著作成文,投递到医学刊物上发表,近年来,他笔耕不辍在《中国针灸》、美国《中华现代医学》等权威性中医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并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不少首创的观点被国内外同行认可。

最近,胡超伟通过自己对中医针灸的传统取穴方法结合西医的解剖学知识撰写了《圆利针疗法》一书,获得了医学界的好评。

除了精湛的技艺,胡超伟还继承了中医学术里良好的医德。

在诊疗过程中,他善待病人,从不多收费、滥收费,经常为一些经济条件困难的病患减免诊疗费用,还经常为一些不良于行的病患提供上门诊疗服务;积极响应医院号召,参加各种义诊活动;多次为贫困地区和受灾地区捐款捐物。

圆利针超微针刀技术

圆利针超微针刀技术
不用麻药。
• d: 以切割深浅筋膜为主。 • e: 疗效立竿见影。 • f: 刀法以切断为主,固有筋膜韧带不能切
割。
圆利针超微针刀技术
12/56
肌形态和结构
• 肌含有收缩特征,是运动系统动力部分。
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肌肉收缩,以关节为 枢,牵动骨骼产生运动,协调一致,这类 肌肉称骨骼肌。这种肌肉受意识控制,是 轻易引发劳损肌肉,也是本书研究主要对 象。
圆利针超微针刀技术
2/56
3.古代九针中圆利针针形启发。
• 古代圆利针形类似一支毛笔,前端尖中间膨大、
尾部小,长1.6寸。
• 总结:1、经过以上1、2点我们知道肌肉软组织在
起点、中点、止点上针刺都有效。
• 2、古代圆利针针形,其实就是对肌肉软组织进行
挤压(挤压被卢教授证实是非常有效)。
• 3、古代圆利针针刺出针后,针刺部位能够留下一
• 软组织损伤诊疗: • (1)神经、肌肉解剖定位诊疗。 • (2)功效障碍动作参加肌肉来诊疗。 • (3)CT、X光、磁共振等临床检验诊疗。
圆利针超微针刀技术
4/56
三:软组织损伤机理:
• 思绪决定出路、思绪决定方法。 • 小针刀对软组织损伤症思绪——软组织粘连。 • 小针刀方法——针刀松解。 • 宣蜇人对软组织损伤思绪——无菌性炎症。 • 宣老方法——银质针,加温促进血液循环,带走
侧结节点。 – 肌肉力学受力点或聚力点:
圆利针超微针刀技术
9/56
(2):正常结节与异常结节区分:
• 方法:对比法: • 1.比压痛(左右对比),压痛大为异常结节,压
痛轻为正常结节。
• 2.比软硬程度(左右、上下对比),比正常结节
软或硬均为异常结节,反之则为正常结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