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液的规范配置及安全合理使用修课件

合集下载

肠外营养液的规范配置及安全合理使用修课件

肠外营养液的规范配置及安全合理使用修课件
肠外营养液的规范配置及安全合理 使用修课件
目录
• 肠外营养液概述 • 肠外营养液的规范配置 • 肠外营养液的安全合理使用 • 肠外营养液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 肠外营养液的未来发展
01
肠外营养液概述
肠外营养液的定义
01
肠外营养液是指通过静脉途径为 人体提供所需营养物质的溶液。
02
它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 质、维生素、矿物质、电解质等 营养成分,以满足人体对能量和 营养素的需求。
定期检查
03
对肠外营养液的配置和使用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问
题。
05
肠外营养液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在配置和管理肠外营养液中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自 动化和精准化。
3D打印技术
利用3D打印技术定制个性化的肠外营养液配方,满足患者的特殊需 求。
纳米技术
开发纳米级肠外营养液,提高营养液的吸收率和稳定性。
肠外营养液的种类
肠外营养液根据其成分和用途可分为 完全肠外营养液和部分肠外营养液。
完全肠外营养液是指含有满足人体全 部营养需求的营养成分的溶液,而部 分肠外营养液则只含有部分营养成分 。
肠外营养液的作用
肠外营养液的主要作用是为无法通过胃肠道摄取营养物质的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支 持。
它对于治疗某些消化系统疾病、重症胰腺炎、短肠综合征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配置过程中的规范操作
核对配方
在开始配置前,核对肠外营养液 配方,确保无误。
配置顺序
按照规定的顺序,将药品和溶剂加 入混合容器中,避免产生沉淀和气 体。
混合均匀
采用适当的混合方式,确保肠外营 养液混合均匀,无沉淀和气泡。

全肠外营养液的临床应用和配制培训课件

全肠外营养液的临床应用和配制培训课件

全肠外营养液的临床应用和配制
22
营养成份浓度控制
• 葡萄糖总浓度控制在10%~20%以内,一 价阳离子浓度<150 mmol/L(K+<50 mmol/L、Na+<100 mmol/L)、Ca2+< 1.70 mmol/L、Mg2+<3.4 mmol/L,TPN 总量≥1500ml,pH值控制在5~6之间, pH值低于5用碳酸氢钠调节(pH值低于5
• 胰岛素在混合营养液中性质稳定,可与 各种静脉营养制剂配伍混合
• 糖:胰岛素=4~20g:1u比例,一般从 10g:1u用量开始,糖尿病人根据情况还 可以低于4g:1u。
全肠外营养液的临床应用和配制
10
补充每日所需的电解质
• 一般成人每日需要量氯化钠5.8~7.3g(钠 100~126mmol)、氯化钾4.58~6.0g(钾 60~80mmol)、葡萄糖钙4.0~8.03g(钙 10~20mmol)、硫酸镁1.8~2.4g(镁15~ 20mmol)。一般N:K、N:Mg、N:P分 别为1:5、1:1、1:0.5(克氮:毫摩
全肠外营养液的临床应用和配制
29
四、TPN营养支持
1、围术期营养支持
术前有营养不良或进食营养物质 不足达7-10日的病人,应予术前 营养治疗7-10日,一般按热量25 Kcal·kg-1·d-1、氮 0.15g ·kg1·d-1。预计大手术
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
应予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
全肠外营养液的临床应用和配制
17
• 葡萄糖注射液在高温或长期贮存葡萄糖 分子醛基与氨基酸的氨基分子发生。
• 氨基酸为两性分子,有缓冲和调节pH 的作用 。TPN液中应有较高浓度的氨 基酸,其液体量不要少于葡萄液体量 。

肠外营养液的规范配置及安全合理使用修 ppt课件

肠外营养液的规范配置及安全合理使用修 ppt课件
MNA1999)
• 营养不良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NRS 2002) ——欧洲ESPEN指南推荐 2002
Ⅱ、确定时机
2020/5/11
1
ESPEN推荐应用 “营养风险筛查”
推荐使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 作为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营养支持的工具 推荐的根据:
顽固性腹泻
弥漫性腹膜炎
无胃肠道功能
肠内营养
营养支持时间>4周


胃/空肠造口
PEG/PEJ
鼻/空肠管
肠外营养 短期(<2周)
长期(>2周)
外周静脉肠外营养
中心静脉肠外营养 PICC
胃肠道功能再评估

胃肠道功能恢复

2020/5/11
2
肠外营养液及其 安全性
2020/5/11
2
组成
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 生素和微量元素等20种左右的药品
2020/5/11
2
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 成立后第一次常委会组建 “营养风险、不良、支持与结局” 协作组(2004-124)
1)大城市大医院调查研究 (2004-2006)
2)大中城市中小医院调查 (2007-2010)
3)营养风险、营养不良、营养支持与结局 (2008-2012)
2020/5/11
临床专科 NRS2002适用 营养不良
率(%)
(%)
营养风险 (%)
营养支持多 于3天(%)
普外 胸外 呼吸 消化 肾内 神经 总计/平均
99.7 98.6 95.0 95.8 95.1 86.7 95.7
12.4 15.1 20.5 27.2 30.0 11.3 18.7

肠外营养液的规范配置及安全合理使用修

肠外营养液的规范配置及安全合理使用修
–不能被机体代谢吸收
–不受体内抗凝系统的影响
• 危害严重并持久
2014-9-3
3
不溶性微粒的危害
• 直接阻塞血管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和水肿
• 滞留在肺部由巨噬细胞包围和增殖形成肉芽肿
• 红细胞聚在微粒上形成血栓或引起静脉炎
• 微粒碰撞血小板,使血小板减少,甚至造成出血
• 某些微粒刺激组织而产生炎症性肿块
Clinical Nutrition. 2003; 22(4): 415–42
2014-9-3
1
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结果判定
总分3分:有营养不足/营养风险
应结合临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 分值<3分:每周重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2014-9-3
2
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 成立后第一次常委会组建 “营养风险、不良、支持与结局” 协作组(2004-12-4)
肠外营养液(PN)
• 目的
–维持无法正常进食患者的营养需求 –加速创伤愈合\恢复健康
• 是不能应用胃肠道的病人唯一供给营
养途径
2014-9-3
1
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
2014-9-3
1
营养不良是临床普遍问题
国家 USA USA USA USA USA UK UK UK
2014-9-3
病人组 普外科 普外科 内科 内科 普外科 矫形外科 普外科 炎性肠病
2014-9-3
3
渗透压耐受范围
脊髓腔内注射
易受渗透压影响,必须调节至等渗
肌内注射耐受范围
0.45%-2.7%的氯化钠溶液
相当于0.5-3个等渗度的溶液
2014-9-3
3
渗透压耐受范围
静脉注射
渗透压低于0.45%的氯化钠溶液将有溶血现 象发生 注射高渗溶液,红细胞将发生萎缩 如注射速度足够慢,血液可自行调节使渗透

肠外营养液配置规范课件

肠外营养液配置规范课件

该医院采取了多重安全控制措施,包括对操作人员严格培训考核、定期
对配置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等。
03
管理效果
通过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该医院肠外营养液配置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同时,该医院还定期进行安全自查和风险评
估,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措施。
CHAPTER 03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流程
计算与称量
总结词:精确计量
详细描述:在配置肠外营养液之前,需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营养液配方,精确计 算每种营养成分所需的量。使用高精度的天平称量每种成分,确保误差最小化。
溶解与混合
总结词:均匀混合
详细描述:将称量好的营养成分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如葡萄糖溶液或复方氨基酸溶液。采用适当的搅拌方法,确保所有营 养成分充分溶解并均匀混合,避免局部浓度过高或过低。
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
事故报告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报告相关 部门,并采取初步处理措施。
事故处理
根据事故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 的处理措施,如隔离、消毒、追查原 因等,以防止事故扩大和再次发生。
CHAPTER 06
肠外营养液配置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医院肠外营养液配置规范实施案例
背景介绍
某医院为提高肠外营养液配置质 量,制定了一套详细的配置规范
CHAPTER 04
肠外营养液配置的质量控制
配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在配置过程中,必须确保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准确称量
确保每种营养成分的准确称量,以保证营养液的浓度和比例符合标 准。
混合均匀
在配置过程中,应将各种营养成分充分混合均匀,以确保营养液的 稳定性。

肠外营养的具体配置方法PPT课件

肠外营养的具体配置方法PPT课件

整理版课件
22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葡萄糖:1g=4Kcal(千卡),脂肪:1g=9Kcal(千卡)。
整理版课件
8
关于葡萄糖
• 中心静脉:一般应小于23%,最好小于15%,PN稳定。 • 外周静脉:一般应小于10%,减少刺激。
整理版课件
9
关于脂肪乳
•主要物质是脂肪酸,以各种碳链长度的甘油三脂的形式存在。 •按碳链长度分类:
长链脂肪乳 C14~24 中链脂肪乳 C6~14 短链的 C2~4 (静脉使用有一定毒性而不用于肠外营养)
整理版课件
5
人体基础需要能量(BEE)
•计算BEE可根据Harris Bennedict(BEE)公式: BEE(kcal/24 h)= 66.4730 + 13.7516 W + 5.0033 H - 6.7550 A (男) BEE(kcal/24 h)= 655.0955 + 9.5634 W + 1.8496 H -4.6756 A (女) 其中:W为体重(kg)、H为身高(cm)、A为年龄(岁)
中链脂肪乳(LCT)的缺点: 1.不含有人体必需脂肪酸 2.可通过血恼屏障,有明显毒性 3.生酮作用远大于长链脂肪乳,不能用于酮中毒和酸中毒病人
整理版课件
13
关于脂肪乳—结构脂肪乳
结构脂肪乳: 等摩尔长链甘油三酯和中链甘油三酯进行水解和酯化反应后形成的混合物(化学型)
中/长链脂肪乳: 等摩尔长链甘油三酯和中链甘油三酯物理混合(物理型)
整理版课件
18
关于胰岛素
• 糖与胰岛素的比值应根据血糖指标决定 • 按葡萄糖:胰岛素:4~20g:1u的比例 • 正常人一般从8~10g:1u用量开始 • 糖尿病病人根据情况还可以低至4g:1u的比例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PPT课件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PPT课件
作用
肠外营养液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 、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电解质等 ,用于满足不能经口进食或无法消化 吸收的患者营养需求。
肠外营养液的适用人群
01
无法进食或经口进食不足的患者 ,如消化道梗阻、昏迷、口腔疾 病等。
02
需要进行大手术或严重创伤的患 者,在围手术期需要肠外营养液 支持。
03
严重营养不良或消化吸收不良的 患者,如慢性腹泻、短肠综合征 等。
营养液进行补充。
肠外营养液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 和营养素,有助于维持病人的生 命体征和器官功能,促进病人的
康复。
在手术后病人的应用中,肠外营 养液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如感染、器官功能不全等。
肠外营养液在肿瘤病人中的应用
肿瘤病人由于疾病本身和治疗等原因 ,常常存在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 等问题。
在肿瘤病人的应用中,肠外营养液还 能够协同放化疗等治疗手段,提高治 疗效果。
肠外营养液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 养素,有助于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 免疫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肠外营养液的效果评估与改进建议
肠外营养液的应用效果需要进行 定期评估,以了解其对于病人的
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评估指标包括病人的生命体征、 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并发症发
生率等。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肠外营养 液的配方和使用方法进行改进,
肠外营养液的安全与质量控制
肠外营养液的储存与运
储存温度
肠外营养液应在2-25℃的 恒温条件下储存,避免阳
光直射和反复冻融。
有效期
根据配置日期和储存条件 ,肠外营养液的有效期一
般为24-48小时。
运输要求
在运输过程中,应确保容 器密封性好,防止泄漏和

肠外营养液配置规范PPT课件

肠外营养液配置规范PPT课件

编辑版ppt
15
四、营养液配置间注意事项
1、在专门无菌配液室内进行,配液前配 液室的台、面应紫外线照射60min ;
2、配液体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 作;
3、严格执行 “三查七对”制度 ,加药 时要注意各种药物加入顺序,设计最佳操 作程序;
4、配液完毕后用温水清洗配置台内、外, 切断电源。
2
编辑版ppt
3
编辑版ppt
4
一、TPN 适应证
1
胃肠道梗阻
4 高分解代谢状态:
大面积烧伤、 严重复合伤、
感染等。
2
胃肠道吸收 功能障碍
①短肠综合征: 广泛小肠切除 >70%-80% ②小肠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 肠缺血、多发肠瘘 ③放射性肠炎 ④严重腹泻、 顽固性呕吐>7天
编辑版ppt
3 重症胰腺炎
编辑版ppt
19
六、营养液配置顺序
1、将微量元素和电解质制剂分别加入氨基 酸液及葡萄糖液内。
2、将水溶性维生素、磷酸盐制剂加入葡萄 糖液内。
3、用脂溶性维生素乳剂稀释水溶性维生素 后,再加入脂肪乳内。
4、将配制好的氨基酸溶剂及配置好的葡萄 糖溶液同时混入营养袋内,并用肉眼检查 液体有无沉淀。

编辑版ppt
20
营养液配置顺序
5、将配置好的脂肪乳加入已装有氨基酸液 及葡萄糖的营养袋内。
6、将配制好的溶液轻轻摇匀。 7、注意钙和磷不能加入同一配置溶液内,
且最后的混合顺序为先磷后钙,保证两者 都充分的稀释后最后相互接触。
编辑版ppt
21
编辑版ppt
22
TPN组成
编辑版ppt
23
谢谢
编辑版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分3分:有营养不足/营养风险 应结合临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
分值<3分:每周重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2020/7/9
2
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 成立后第一次常委会组建 “营养风险、不良、支持与结局” 协作组(2004-12-4)
1)大城市大医院调查研究 (2004-2006) 2)大中城市中小医院调查 (2007-2010) 3)营养风险、营养不良、营养支持与结局 (2008-2012)
2020/7/9
1
国内住院患者营养风险情况
临床专科 NRS2002适用 营养不良
率(%)
(%)
营养风险 (%)
营养支持多 于3天(%)
普外 胸外 呼吸 消化 肾内 神经 总计/平均
99.7 98.6 95.0 95.8 95.1 86.7 95.7
12.4 15.1 20.5 27.2 30.0 11.3 18.7
2020/7/9
--常用的晶体溶液
葡萄糖溶液 等渗电解质溶液 碱性溶液 高渗溶液
2020/7/9
胶体溶液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提高血压
2020/7/9
--常用的胶体溶液
低分子右旋糖酐 中分子右旋糖酐 代血浆 血液制品
2020/7/9
1
肠外营养液(PN)
• 目的
–维持无法正常进食患者的营养需求 –加速创伤愈合\恢复健康
• 是不能应用胃肠道的病人唯一供给营 养途径
2020/7/9
1
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
2020/7/9
1
营养不良是临床普遍问题
国家 USA USA USA USA USA UK UK UK
病人组 普外科 普外科 内科 内科 普外科 矫形外科 普外科 炎性肠病
发生率(%) 65 50 48 3245 31 18 1744 3050
2
肠外营养液及其 安全性
2020/7/9
2
组成
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 生素和微量元素等20种左右的药品
2020/7/9
输液率
门诊患者中30%、住院患者超过90%
规范输液重要性
忽视了某一环节的管理,都会对患者造成不 良影响,严重者导致患者死亡
2020/7/9
常用输液的种类及作用
• 晶体溶液 • 胶体溶液 • 肠外营养液(主要介绍)
2020/7/9
晶体溶液
分子小,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 纠正体内电解质失调
营养评价
胃肠道功能评估 有胃肠道功能
肠梗阻 肠麻痹
胃肠缺血 顽固性呕吐
顽固性腹泻
弥漫性腹膜炎
无胃肠道功能
肠内营养
营养支持时间>4周


胃/空肠造口
PEG/PEJ
鼻/空肠管
肠外营养 短期(<2周)
长期(>2周)
外周静脉肠外营养
中心静脉肠外营养 PICC
胃肠道功能再评估

胃肠道功能恢复

2020/7/9
2020/7/9
1
基于128个 RCT研究报告的“营养风险筛查” 工具
国际上第一个采用循证医学资料开发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Kondrup J. Clinical nutrition,2003
营养风险筛查的内容
• 营养状况受损评分(0-3分) • 疾病严重程度评分(0-3分) • 年龄评分:70岁及以上加1分
29.0 42.0 37.9 46.8 43.0 37.8 38.6
29.9 29.9 12.9 32.7 5.8 11.3营养杂志 2006,14:263
14
1
何时需要营养支持?
Ⅰ、确定对象 (营养筛查)
• 主观全面评定 (subjective globe assessment,SGA)
—— 美国ASPEN指南推荐 1987
• 微型营养评估(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MNA1999)
• 营养不良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NRS 2002) ——欧洲ESPEN指南推荐 2002
Ⅱ、确定时机
2020/7/9
1
ESPEN推荐应用 “营养风险筛查”
3项总评分为营养风险筛查总分
Kondrup J, Allison SP, Elia M, el.
ESPEN Guidelines for Nutrition Screening 2002.
Clinical Nutrition. 2003; 22(4): 415–42
2020/7/9
1
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结果判定
<60 <16
<60 <60 <20 <1.0 <1.2 <800 <–15
2020/7/9
2
如何实施营养支持治疗?
入院病人
无风险
病人筛选
需继续营养支持
无需再营养
疗效评估
结束
有风险
营养评价
病人监测 目标实现
制订营养计划
营养支持实施
状况改变
结束治疗
病人重新评价以及营养计划修正
营养支持实施流程
2
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
肠外营养液的规范配置及 安全合理使用
主要内容
1
静脉给药概况
2
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
3
肠外营养液及其安全性
4
肠外营养制剂,组方及稳定性
5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及常见问题
6
药护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作用
静脉给药概况
2020/7/9
静脉输液意义
在治疗疾病和抢救危重病人
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补充营养,供给能量 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
推荐使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 作为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营养支持的工具 推荐的根据:
1、以住院患者为对象 2、具有循证基础 3、相对简单易用的原则
2020/7/9
1
营养风险筛查2002 Nutrition Risk Screening,NRS 2002 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
NRS2002循证基础: 基于128RCT研究(n=8944)的统计分析
转铁蛋白(g/l) 2.0~4.0 1.5~2.0
前白蛋白(g/l) >2
1.6~2.0
总LC(×109/l) >1500 1200~1500
氮平衡(g/l) +1
–5 ~ – 10
60~79 16~16.9
60~80 60~79 24.9~20 1.0~1.5 1.2~1.5 800~1200
–10 ~ – 15
2020/7/9
2
基于循证医学的 “肠外肠内营养指南” 和 “应用规范”
2006版
2008版
营养不良诊断的参考指标
参数
正常范围 轻度
中度
重度
体重 (%)
>90
80~90
体重指数 18.5~23 17~18.4
TSF(%)
>90
80~90
上臂肌围(%) >90
80~90
白蛋白(g/l) >30
30~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