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建议收藏)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为规范本院临床科室肠外营养液分散调配操作规程,根据《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及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第2版),制定本规定。
一、全静脉营养又称肠外营养(PN),即从胃肠道外途径供给患者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其所用的营养液称为静脉营养液,即将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以静脉滴注方式,直接输入体内的注射剂。
它可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及人体组织或组织修复所需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使患者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自身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渡过危险病程。
二、全静脉营养有单瓶串输与“全合一”营养输注两种给药方式。
鉴于“全合一”营养液有利于代谢、输入均匀、使用方便、可减少污染和避免单独输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诸多优点,应积极推广“全合一”营养药物治疗方式。
三、“全合一”营养液的成分包括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维生素以及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四、“全合一”营养液的混合配制应设立专用的配制室,配制过程应在100级层流洁净台上进行。
五、要在洁净、无菌的环境中,由经过无菌和“全合一”营养液调配技术培训和取得资格认证的药学或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流程配制。
六、为了保证肠外营养混合液中各成分(尤其是脂肪乳剂中的乳糜微粒)的稳定性,避免配制过程中的污染,必须建立与遵循完善的配制规则与程序,包括处方规范化书写与核对,配制环境准备、配制药物准备、配制步骤等。
七、调配标准流程1、首先将不含磷酸盐的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入到复方氨基酸中,充分混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2、将磷酸盐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振荡混匀。
3、关闭EVA(乙烯乙酸乙酰酯)或PVC(聚氯乙烯)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所有输液管夹,然后分别将输液管连接到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中,倒转这两种输液容器,悬挂在水平层流工作台的挂杆上,打开这两根输液管夹,待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关闭输液管夹。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为规范本院临床科室肠外营养液分散调配操作规程,根据《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及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第2版),制定本规定。
一、全静脉营养又称肠外营养(PN),即从胃肠道外途径供给患者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其所用的营养液称为静脉营养液,即将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以静脉滴注方式,直接输入体内的注射剂。
它可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及人体组织或组织修复所需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使患者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自身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渡过危险病程。
二、全静脉营养有单瓶串输与“全合一”营养输注两种给药方式。
鉴于“全合一”营养液有利于代谢、输入均匀、使用方便、可减少污染和避免单独输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诸多优点,应积极推广“全合一”营养药物治疗方式。
三、“全合一”营养液的成分包括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维生素以及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四、“全合一”营养液的混合配制应设立专用的配制室,配制过程应在100级层流洁净台上进行。
五、要在洁净、无菌的环境中,由经过无菌和“全合一”营养液调配技术培训和取得资格认证的药学或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流程配制。
六、为了保证肠外营养混合液中各成分(尤其是脂肪乳剂中的乳糜微粒)的稳定性,避免配制过程中的污染,必须建立与遵循完善的配制规则与程序,包括处方规范化书写与核对,配制环境准备、配制药物准备、配制步骤等。
七、调配标准流程1、首先将不含磷酸盐的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入到复方氨基酸中,充分混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2、将磷酸盐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振荡混匀。
3、关闭EVA(乙烯乙酸乙酰酯)或PVC(聚氯乙烯)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所有输液管夹,然后分别将输液管连接到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中,倒转这两种输液容器,悬挂在水平层流工作台的挂杆上,打开这两根输液管夹,待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关闭输液管夹。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为规范本院临床科室肠外营养液分散调配操作规程,根据《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及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第2版),制定本规定。
一、全静脉营养又称肠外营养(PN),即从胃肠道外途径供给患者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其所用的营养液称为静脉营养液,即将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以静脉滴注方式,直接输入体内的注射剂。
它可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及人体组织或组织修复所需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使患者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自身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渡过危险病程。
二、全静脉营养有单瓶串输与“全合一”营养输注两种给药方式。
鉴于“全合一”营养液有利于代谢、输入均匀、使用方便、可减少污染和避免单独输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诸多优点,应积极推广“全合一”营养药物治疗方式。
三、“全合一”营养液的成分包括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维生素以及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四、“全合一”营养液的混合配制应设立专用的配制室,配制过程应在100级层流洁净台上进行。
五、要在洁净、无菌的环境中,由经过无菌和“全合一”营养液调配技术培训和取得资格认证的药学或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流程配制。
六、为了保证肠外营养混合液中各成分(尤其是脂肪乳剂中的乳糜微粒)的稳定性,避免配制过程中的污染,必须建立与遵循完善的配制规则与程序,包括处方规范化书写与核对,配制环境准备、配制药物准备、配制步骤等。
七、调配标准流程1、首先将不含磷酸盐的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入到复方氨基酸中,充分混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2、将磷酸盐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振荡混匀。
3、关闭EVA(乙烯乙酸乙酰酯)或PVC(聚氯乙烯)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所有输液管夹,然后分别将输液管连接到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中,倒转这两种输液容器,悬挂在水平层流工作台的挂杆上,打开这两根输液管夹,待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关闭输液管夹。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为规范本院临床科室肠外营养液分散调配操作规程,根据《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及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第2版),制定本规定。
一、全静脉营养又称肠外营养(PN),即从胃肠道外途径供给患者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其所用的营养液称为静脉营养液,即将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以静脉滴注方式,直接输入体内的注射剂。
它可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及人体组织或组织修复所需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使患者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自身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渡过危险病程。
二、全静脉营养有单瓶串输与“全合一”营养输注两种给药方式。
鉴于“全合一”营养液有利于代谢、输入均匀、使用方便、可减少污染和避免单独输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诸多优点,应积极推广“全合一”营养药物治疗方式。
三、“全合一”营养液的成分包括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维生素以及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四、“全合一”营养液的混合配制应设立专用的配制室,配制过程应在100级层流洁净台上进行。
五、要在洁净、无菌的环境中,由经过无菌和“全合一”营养液调配技术培训和取得资格认证的药学或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流程配制。
六、为了保证肠外营养混合液中各成分(尤其是脂肪乳剂中的乳糜微粒)的稳定性,避免配制过程中的污染,必须建立与遵循完善的配制规则与程序,包括处方规范化书写与核对,配制环境准备、配制药物准备、配制步骤等。
七、调配标准流程1、首先将不含磷酸盐的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入到复方氨基酸中,充分混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2、将磷酸盐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振荡混匀。
3、关闭EVA(乙烯乙酸乙酰酯)或PVC(聚氯乙烯)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所有输液管夹,然后分别将输液管连接到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中,倒转这两种输液容器,悬挂在水平层流工作台的挂杆上,打开这两根输液管夹,待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关闭输液管夹。
肠外营养用药管理办法

肠外营养用药管理办法
肠外营养液是由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各种营养成分,按比例混合于特定的配液袋中。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要求较高,规范、合理的配置技术对于提高肠外营养液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我院合理使用胃肠外营养药品,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一、肠外营养药物的使用
1.肠外营养(PN)包括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微量元素、磷等。
2.临床应用肠外营养液,需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应针对患者的疾病与营养状态,选择合适的营养治疗方案。
3.临床合理应用胃肠外营养类药物,使用原则参照临床肠道内和肠道外营养操作指南。
二、肠外营养药物的配置
肠外营养药物的配置应按照规范的操作要求进行配置,具体参照药品说明书配置要求和规定。
三、肠外营养药物的使用
1.加强对肠外营养药物合理应用规范化的培训和学习。
2.加强处方点评和病历医嘱点评。
严查胃肠外营养用药非适应症,无适应症和超适应症情况的发生。
对滥使用的临床医师视情况给予处分、警告、处罚、停职等处理措施。
3.药学部门要加强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重点关注肠外营养液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标准完整版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肠外营养液的配置管理标准1、用物准备齐全,洗手、戴口罩。
配置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操作前治疗室要做好消毒、保持清洁、避免人员流动。
2、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及药物有效期。
3、严格检查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有效期、外包装、输液袋、输液管道是否密闭,有无破损等。
4、严格核查药物配伍禁忌。
最大程度减少维生素C及其他还原性维生素的氧化反应,在配置完成以后,要排尽营养袋中残存的空气。
5、在加入脂肪乳前,要仔细观察营养液中是否有沉淀或浑浊现象及加入后有无沉淀或浑浊现象,如有此现象禁止使用。
6、已破乳的肠外营养液严禁使用。
7、要注意输液速度(特别是氨基酸、脂肪乳单独使用时),开始15-20滴/分,维持速度35-50滴/分。
8、现用现配,24小时内输完,不用时放入4℃冰箱内保存。
为减少光敏感性维生素的降解,在储存和输注过程中,要注意避光。
9、部位:选择血流速度快,走向直且粗大,远离关节的静脉进行穿刺。
首选上肢与远端,下肢静脉不作为优选,但儿童除外。
应尽可能避免接受放射治疗侧或乳腺切除术等患侧手臂。
配制步骤:1、营养液根据当日医嘱配制。
2、混合顺序:(1)将电解质溶液、微量元素、胰岛素先加入葡萄糖或氨基酸溶液中。
(2)再将磷酸盐加入另一瓶氨基酸溶液中。
(3)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混合加入脂肪乳中。
(4)将氨基酸、磷酸盐、微量元素混合液加入脂肪乳中。
(5)最后将脂肪乳、维生素混合加入静脉输液袋中(6)轻轻摇动三升袋中的混合物,排气后封闭备用。
(7)电解质不宜直接加入脂肪乳剂中。
(8)避免在肠外营养液中加入其它药物。
注:破乳定义:将脂肪乳加入到全胃肠道营养液中以后,有多种因素可能使脂肪乳的油滴相互融合,粒径增大,继而析出肉眼可见的黄色油滴,发生明显的两相分离,此称为脂肪乳的“破乳”。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为规范本院临床科室肠外营养液分散调配操作规程,根据《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及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第2版),制定本规定。
一、全静脉营养又称肠外营养(PN),即从胃肠道外途径供给患者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其所用的营养液称为静脉营养液,即将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以静脉滴注方式,直接输入体内的注射剂。
它可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及人体组织或组织修复所需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使患者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自身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渡过危险病程。
二、全静脉营养有单瓶串输与“全合一”营养输注两种给药方式。
鉴于“全合一”营养液有利于代谢、输入均匀、使用方便、可减少污染和避免单独输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诸多优点,应积极推广“全合一”营养药物治疗方式。
三、“全合一”营养液的成分包括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维生素以及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四、“全合一”营养液的混合配制应设立专用的配制室,配制过程应在100级层流洁净台上进行。
五、要在洁净、无菌的环境中,由经过无菌和“全合一”营养液调配技术培训和取得资格认证的药学或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流程配制。
六、为了保证肠外营养混合液中各成分(尤其是脂肪乳剂中的乳糜微粒)的稳定性,避免配制过程中的污染,必须建立与遵循完善的配制规则与程序,包括处方规范化书写与核对,配制环境准备、配制药物准备、配制步骤等。
七、调配标准流程1、首先将不含磷酸盐的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入到复方氨基酸中,充分混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2、将磷酸盐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振荡混匀。
3、关闭EVA(乙烯乙酸乙酰酯)或PVC(聚氯乙烯)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所有输液管夹,然后分别将输液管连接到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中,倒转这两种输液容器,悬挂在水平层流工作台的挂杆上,打开这两根输液管夹,待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关闭输液管夹。
肠外营养液和危害药物静脉用药调配规定

肠外营养液和危害药物静脉用药调配规定肠外营养液和静脉用危害药品应实行集中调配与供应。
1. 肠外营养液是指将所有肠外营养成分在无菌条件下混合配置在静脉输液袋内,让患者只需通过一个输液袋,经一根管道接受全部的营养需要。
调配规定如下:(1)操作者必须受过专项培训,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及药物配置程序。
(2)所有物品表面应清洁无污染,随时接受常规检测。
(3)操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配置前后的消毒管理制度。
(4)配置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混合顺序,配置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沉淀、浑浊。
(5)配置完成的营养液方案用标签标明,包括总容量、成分、输注时间和过期时间。
(6)根据配置条件和有关营养液稳定性的数据,最终混合好的液体不及时使用时应在4℃冰箱保存,二十四小时内输注完。
(7)配置人员每年需进行体检,体检内容包括:传染病、肝功能、肝炎病毒、胸透、皮肤病,不合格者不能上岗。
2. 危害药物是指在生物学方面具有危害性影响的药品。
其危害性包括生殖系统毒性、致癌、致畸胎或损伤生育及低剂量时致一系列器官的毒性,此类药物暴露在开放性环境中对人体有很大危害。
在普通环境中配置危害药物,不但不能保证无菌操作,更为严重的是配置过程中药物的任何微小散出都将造成环境污染和操作人员伤害。
如细菌耐药突变,致癌因素等污染,均产生潜在的职业危害。
危害药物静脉用药调配规定如下:(1)所有危害药物的配置都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2)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接触污染,操作者必须受过专项培训。
(3)配药人员必须穿戴专用服装,如洁净连体服、鞋套、一次性无粉灭菌乳胶手套、无菌手术帽、无菌口罩等。
(4)药品配置区域只允许授权的员工进入。
(5)配置区域应尽量避免频繁的物流及人员的进出。
(6)所有使用过的针筒和针头都应完整的丢置在带有明显标签的防漏防刺的容器(锐器盒)中。
(7)配置结束后,防护器材应脱卸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
为规范本院临床科室肠外营养液分散调配操作规程,根据《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及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第2版),制定本规定。
一、全静脉营养又称肠外营养(PN),即从胃肠道外途径供给患者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其所用的营养液称为静脉营养液,即将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以静脉滴注方式,直接输入体内的注射剂。
它可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及人体组织或组织修复所需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使患者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自身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渡过危险病程。
......感谢聆听
二、全静脉营养有单瓶串输与“全合一”营养输注两种给药方式。
鉴于“全合一”营养液有利于代谢、输入均匀、使用方便、可减少污染和避免单独输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诸多优点,应积极推广“全合一”营养药物治疗方式。
......感谢聆听
三、“全合一”营养液的成分包括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维生素以及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四、“全合一”营养液的混合配制应设立专用的配制室,配制过程应在100级层流洁净台上进行。
五、要在洁净、无菌的环境中,由经过无菌和“全合一”营养液调配技术培训和取得资格认证的药学或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流程配制。
......感谢聆听
六、为了保证肠外营养混合液中各成分(尤其是脂肪乳剂中的乳糜微粒)的稳定性,避免配制过程中的污染,必须建立与遵循完善的配制规则与程序,包括处方规范化书写与核对,配制环境准备、配制药物准备、配制步骤等。
......感谢聆听
七、调配标准流程
1、首先将不含磷酸盐的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入到复方氨基酸中,充分混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感谢聆听
2、将磷酸盐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振荡混匀。
3、关闭EVA(乙烯乙酸乙酰酯)或PVC(聚氯乙烯)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所有输液管夹,然后分别将输液管连接到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中,倒转这两种输液容器,悬挂在水平层流工作台的挂杆上,打开这两根输液管夹,待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全部流
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关闭输液管夹。
......感谢聆听
4、翻转静脉营养输液袋,使这两种溶液充分混匀。
5、将脂溶性的维生素加入脂肪乳中,混匀;水溶性维生素也可用脂溶性维生素溶解后加入脂肪乳剂。
6、连接第三根输液管到含有维生素的脂肪乳溶液中,打开输液管夹,使脂肪乳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关闭输液管夹。
......感谢聆听
7、轻轻摇动静脉营养输液袋使内容物充分溶解后,留取配置液的标本(置冰箱内4℃保留3天),以备必要时作检测用。
......感谢聆听
8、将静脉营养输液袋口朝上竖起,打开其中一路输液管夹,将袋中多余的空气排出后关闭输液管夹。
9、将配置好的营养液袋悬挂片刻,观察是否有漏液和渗液。
10、再次检查配置好的营养液(标签、渗漏、三查七对),然后送至病房进行输液。
八、注意事项
1、注意应按正确的混合顺序配置液体。
2、电解质不能直接加入脂肪乳剂中。
3、钙剂和磷酸盐应分别加入不同的溶液内稀释,以免发生磷酸钙沉淀,在加入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液后,检查有无沉淀生成,如确认没有沉淀再加脂肪乳剂。
......感谢聆听
4、混合时脂肪乳剂不能与葡萄糖溶液直接混合。
必须首先混合葡萄糖溶液与氨基酸溶液,最后加入脂肪乳剂。
5、加入液体总量应不小于1500ml,全营养混和液中的葡萄糖的最终浓度为0-23%,有利于混合液的稳定。
......感谢聆听
6、全营养混合液中一价阳离子(Na+,K+)电解质浓度不高于130 ~ 150mmol/L,二价阳离子(Mg+,Ca+)电解质浓度不高于5 ~ 8 mmol/L。
......感谢聆听
7、避免在全营养混合液中加入其它药物(除非已经过配伍验证),以免影响全营养混合液的稳定性及加入药物的药效。
......感谢聆听
九、保存
应避光、冷藏保存。
无脂肪乳剂、含水溶性维生素的全营养混合液尤应注意避光。
配置完毕但暂时不输注的全营养混合液应放置于冰箱4 ~ 7℃内环境中,准备输注前1 ~ 2小时从冰箱中取出,置于常温下预热。
建议现配现用,配置完的全营养混合液最好在24小时内输注完毕。
......感谢聆听
十、配制要求
1、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有条件的应在100级洁净工作台上进行,配制室温约22-25℃。
2、已打开的单瓶营养液未使用完毕,应弃去。
如:脂肪乳,氨基酸。
3、为减少光敏感性维生素的降解,在储存和输注过程中,要注意避光。
4、有条件的话,选用多层的营养袋。
5、为最大程度的减少维生素C及其他还原性维生素的氧化反应,在配制完成以后,要排尽营养袋中残存的空气。
6、在加入脂肪乳之前要仔细观察营养液中是否已产生沉淀或浑浊现象。
7、已破乳的肠外营养液严禁使用(即将脂肪乳加入到肠外营养混合液中以后,有多种因素可能使脂肪乳的油滴相互融合,粒径增大,继而析出肉眼可见的黄色油滴,发生明显的两相分离)。
......感谢聆听
...... 感谢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