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秘共48页文档
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

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沉迷于新闻、社交媒体和网络游戏,却忽略了古代文献的重要性。
然而,古代文献不仅是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认识自己和世界的一面镜子。
因此,复习古典文献学是非常有意义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古典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古典文献学主要研究古代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解释。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古代文献的文字、语言、文体、修辞、内容和背景等方面。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考证、文献比较、文献解读和文献批评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献的内涵和价值。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古典文献学的发展历程。
古典文献学起源于古代中国和希腊罗马时期,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
在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代表作品有《史记》、《资治通鉴》等。
这些作品不仅是古代历史的重要记载,也是古代文化的宝库。
在希腊罗马时期,古典文献学的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普鲁塔克等。
他们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为后世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思想。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古典文献学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古典文献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究古代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其次,古典文献是我们认识自己和世界的一面镜子。
通过研究古代文献,我们可以反思现代社会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
另外,古典文献也是我们培养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古代文献,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古典文献学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有系统地学习古代文献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会,积累相关的学术素材和经验。
其次,要注重实践和应用。
可以通过翻译古代文献、写作文献评论、参与学术研究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最后,要保持持续学习和探索的精神。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文献: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
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
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
文献学: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的特点、功能、类型、生产和分布、发展规律、文献整理方法及文献与文献学发展历史等。
治学的基础、资料的源头、深入研究的门径。
它可以根据学科领域划分为历史文献学、古典文献学等。
古文献学是关于古文献阅读、整理、研究和利用的学问。
目录:是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 (或篇名)及其叙录。
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文献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目录学:则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的一般规律的专门学问。
版本:是指同一种文献在xx、传抄、刊刻、装订、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文本。
版本学:就是研究各种文献的版本源流,比较其优劣异同,鉴别各种版本的真伪高下的专门学问。
校勘:是指改正文献在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出现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尽可能地恢复或接近文献的原来面目。
校勘学:则是研究和总结校勘工作的一般性方法和规律的专门学问。
典藏学: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历史文献编纂学:研究历史文献的编纂形式和编纂过程、方法的学问。
藏书史研究:各个历史时代藏书的特点、规模,有代表性的藏书家的研究,藏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关系等。
研究目的全面认识文献,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用较少的时间,找到尽可能全的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同时有能力对这些资料的版本进行鉴别,确定较早的、较全的、较可靠的版本。
而且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整理加工,自己使用的同时,还可供他人使用。
文献学的任务一般任务:文献整理终极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三、文献检索1、定义:文献信息需求者向文献信息存贮系统查检整件文献或零星信息资料的过程。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文献的定义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文献不足故也”,据汉代郑玄、宋代朱熹的研究,这里的文指典籍,献指贤人或贤人的议论。
也就是说,文献最早指书面材料与口头材料。
在《文献通考》中,马端林言凡顶格写的,都是文字记载;凡低一格写的,都是文士议论。
我国的现行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阐述为“文献: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
”古籍散失的原因统治阶级的禁毁。
这是古典文献散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历来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为了维护统治思想的尊严、地位,对各种不同的思想,所谓“异端邪说”都要严加禁止,禁毁不利于统治的各种文献典籍,以愚弄百姓,实现文化专制主义的统治。
如诸侯焚书、秦始皇焚书、隋炀帝焚纬书、明清的文字狱、《四库全书》的编纂与文献禁毁、文革破四旧等。
战乱。
站长四起,社会动荡,生民顾命不暇,无数典籍毁于一旦。
东汉董卓迁都之际,典策文籍,荡扫一时;汉之后有永嘉之乱、梁末侯景之乱、唐安史之乱、宋靖康之变、清末太平天国起义等战乱,直接毁掉大批典籍。
如太平天国起义,几乎毁掉了浙东宁波天一阁,日本侵略军侵占上海,炸毁了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东方图书馆,大量的珍本、善本被毁。
水、火、虫等自然灾害。
由于保管不善,水、火、虫蛀等自然灾害毁掉的书籍不计其数。
水灾——据史籍记载,隋炀帝聚书,号称73万卷,唐兴,运其书到长安,中途覆舟,十不存二。
宋代藏书家刘韶美分三船运回蜀地,途中出事,损失惨重。
火灾——宋真宗,崇文院失火,三万多卷文献被毁;南宋藏书家叶梦得藏书逾10万卷,终毁于大火;清人钱谦益的绛云楼、马里赞的道古楼俱为大火所吞。
虫害之腐烂——这是慢性摧毁,虫吃鼠咬,难以抵挡。
藏书家的过错。
(清季藏书四大家:聊城杨氏杨以增“海源阁”、常熟瞿氏瞿绍基“铁琴铜剑楼”、归安陆心源“皕宋楼”、杭州丁氏丁申与丁丙“八千卷楼”。
)藏书家摧残古籍。
有的将书视为奇物,秘不示人,古书成为古董:范氏“天一阁”,拒绝他人登阁,即使是自家人也不得随意开门,典籍束之高阁,自己不睹,以饱书蠹;愈视为秘籍愈易散失,一旦楼毁人亡,珍本秘籍便会绝迹与尘世:钱谦益的绛云楼;更有不肖子孙,难以守护祖业,珍本秘籍散失,沦为废纸:宋人贺铸藏书万余卷,卒后,子孙卖书于路旁;明毛晋有孙,用书当柴煮茶等。
古典文献学 复习资料

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5*4 简答2*10 标点翻译20 修改判断20 文学辨伪20 校勘(字词、历史、重要依据)201 .文献”定义文指文章;献指贤(贤才),谓博学多闻、娴熟掌故之人,约相当于今日之谓“活字典”。
(文章、典策)文献”由“典籍与贤才”到专指“典籍” 。
(贤才、秉礼之贤大夫)现代定义:“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价值或与某学科相关的图书文物资料。
今为记录知识的各种载体的统称,即以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如竹帛、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
”2 “古典文献学”定义古典文献学: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
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和保存文献资料。
版本、目录、校雠(校勘)等为传统文献学的主要部分。
3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趋向其研究对象包括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
1980s以来,古典文献学出现一些新的趋向,分支文献学和专科文献学受到重视,如文学文献学、文学批评文献学、文献目录学等。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古典文献。
古典文献,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前用雕版、活字和手抄的古籍文献,同时包括文书、卷册、碑铭、拓本等。
凡是近代铅印出版物以外的文字材料,均属古典文献的范畴以内。
4 古典文献学的知识范围古典文献学的主要范围:目录、版本与校勘古典文献学的其他内容:辨伪、辑佚、标点、注译、检索等5 古典文献学的意义大而言之,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国家历史政治文化之重大意义。
小而言之,对个人了解历史文化,从事学术研究,文献学均为基础必备之知识。
6 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1)先秦两汉古典文献学的主要成就①孔子及其弟子(子夏等)文献整理之功②秦及楚汉之交对文献的破坏③西汉对文献的恢复与整理(刘向、刘歆父子等)④司马迁特殊的文献整理贡献⑤后汉郑玄等大儒的文献整理⑥熹平(173-178)石经:最早之官定儒家经本(2)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古典文献学的主要成果①魏晋南北朝文献破坏与整理(破坏:西晋灭亡;萧梁灭亡。
MJ PARK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含万能模板)

PART 1、概论板块一、文献学WHAT1、范围:以文献自身为研究的本体,区别于文学、史学等学科。
主要包括文献的形态、整理方法、鉴别、分类编目、收藏、形成发展史、检索、各种文献的特点和用途。
2、中国古典文献学特点:(1)随着古文献的产生、流传和积累不断发展,源远流长。
(2)传统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经学为中心。
(3)基本分为考据学派和义理学派。
WHY意义:文献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文献学是方法之学、用器之学,从事大多数工作都有必要从相关文献中汲取营养,因此对文献学进行学习必不可少。
学习文献学我们就能全面认识文献,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用较少的时间找到尽可能全的所需资料;并能够对其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找到较为可靠的版本;此外还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自己之外的更多人能够使用文献。
在传统文化被重新重视的如今,文献学还承担着极强的当代意义,它承担着为一系列工作提供可靠文本的重任。
二、文献文献1、概念:“文献”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八佾》,“文”指文本形式存在的各类典籍,“献”即是“贤”,指通晓典制的人。
而文、献相通,今天的文未尝不是昔日的献、今天的献又未尝不能是将来的文,因此“文献”可以认为是古今一切社会资料的总称,它是我们认识历史、研究历史、验证历史的依据。
今天提到这个词一般偏重于“文”、尤重古代的“文”,是出于词的偏义现象。
2、形成方式:分为著、述、编、译四种。
“著”指著作,是将从感性认知所得的经验上升到理性后,抽出最为精要的结论形成创造性理论的过程。
“述”指对前人的著作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消化、理解、再创造,可以对其少处进行增益、对其多处进行删订、对其隐晦处进行探微索隐和注释工作。
“编”指纂辑,是根据一定体例缀辑旧文,其中大量内容都是其他文献中的原文,编者一般不对原文进行篡改,只会注明出处。
“译”指翻译,是将一种语文的文献转换成另一种语文,我国文献中影响较大的有佛典翻译、学术翻译、文学翻译三种。
(完整word版)古典文献学(完美复习打印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绪论文献与古典文献学“文献学”一词始见于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年)。
最早以“文献学”名其书者,为郑鹤春、郑鹤声先生的《中国文献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
文献,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古典文献学要学习些什么?1.应熟悉古典文献:古典文献指1911年之前(白话文兴起前)产生的以文言文和繁体字书写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即古籍。
2.应掌握古典文献学学科构成核心内容:目录、版本、校勘3.熟悉并利用古典文献,可深入客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知识系统观和文明系统观。
如《致蔡鹤卿太史书》(林纾):“鹤卿先生太史足下……”为何称“太史”?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体一、甲骨甲骨:龟甲和兽骨。
“甲骨卜辞”、“殷墟卜辞”(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记载多是占卜之事,记事年代从殷商盘庚到纣王末期。
1.甲骨文献的整理研究情况是怎样的?(1)甲骨文最早的整理、辨认,以刘鹗、孙诒让等人的工作为代表。
刘鹗《铁云藏龟》(1903出版,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收甲骨文献1051片,考释正确干支、数目字34个。
孙诒让《契文举例》(1905年撰成,1917年出版,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专著)全书分十类,考释正确的文字有185 (2)近代“甲骨四堂”成就最为卓著:“四堂”指四位甲骨文献研究专家,即王国维(号观堂)、罗振玉(号雪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
(3)罗振玉的甲骨文献研究尤为突出:①罗氏搜集、保存、印行了大批甲骨文献。
②考释出大量的单字。
③率先正确判定甲骨刻辞的性质及出土处。
④首创卜辞分类研究的方法。
3.我们如何查阅、了解甲骨文字?需要使用甲骨文释字方面的工具书:孙海波编:《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版。
高明撰:《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版。
二、金石1.金文(钟鼎文)金,指青铜器。
中国古典文献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复习资料1、总集: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2、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别集不论是作者自编,还是他人编集都要按一定的体例来编。
其体例主要是分类、分体、编年这三种。
3、版本: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刻版(也称雕版)印书出版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
因最初的印版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故版本又称“板本”。
广义的“版本”又可指一切形式上的书本。
4、善本:善本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
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可称善本,大凡经过名家精校过的版本都可视为善本。
5、卷轴装:所谓卷轴装,就是把抄了书的纸粘连起来,形成长卷,在其尾端装上一根用木或竹做成的轴,收藏时用轴由尾端向前卷成一束,成为一卷。
因此,卷轴装的纸本又称卷子。
6、讹:讹也称误,将文献中原有的文字写错了,是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脱:将文献中原有的文字弄丢了,文献在传抄出版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
衍:原稿所无而传写与出版的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衍文,亦称衍字、羡文。
衍一字或数字较常见,也有衍一句或数句的。
倒: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现象。
7、对校: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地比较,把各本的异同记录下来。
8、本校: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称为本校。
9、他校:用其他文献中的引文及相关文字来校勘某一文献称他校。
10、理校:即推理的校勘,是校勘工作的补充方法。
当发现书面材料中的确存在着错误,可是又没足够的资金可供比勘时,就不得不采用推理的方法来加以改正。
2019年沈阳师范大大学初试621《中国古典文献学》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21科目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适用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制订单位:沈阳师范大学修订日期:2018年9月《中国古典文献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及要求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典文献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典文献学等一门汉语言文学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中国古典文献学习和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绪论1.文献、古典文献学的定义。
2. 古典文献学的下属分支学科及其功用。
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1.古典文献各种载体形式及其特点。
2.古典文献传抄方式的历史演变。
3.古典文献的几种常见类型之间的区别(如总集与别集,丛书与类书等)。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目录1.目录与目录学的定义。
2.古代目录书的分类,常用目录书的编著情况。
3.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各部分的基本内容。
4.古代目录分类法的演变。
5.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版本1.版本一词含义的演变。
2.各种版本的概念。
3.纸书装帧样式的历史演变,各种样式的特点。
4.版本鉴别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古典文献的校勘1.文献错误的几种基本类型(讹、脱、衍、倒)。
2.可资校勘的资料。
3.校勘四法及其实际运用。
4.校勘成果的几种处理形式。
第五章古典文献的辨伪1.伪书的定义,产生的原因。
2.考辨伪书的基本方法。
3.伪书的学术价值。
第六章古典文献的辑佚1.文献散佚的原因。
2.辑佚的基本方法。
第七章古典文献的标点1.古籍标点错误的常见原因。
2.标点的实际运用。
第八章古典文献的注译1.注释的内容,相关术语的概念。
2.古文注译的实际运用。
三、试卷结构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论述题。
四、参考书目1、董洪利:《古典文献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
2、郝桂敏:《中国古典文献学简明教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