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1 长度单位第3课时 解决问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新课教学课件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新课教学课件

【趁热打铁】
(一)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
( 1) ( 2) ( 3) ( 4) 数学书长26米。 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厘米。 字典厚6米。 (厘米)
( √ ) ( 米 )
(厘米) ( √ )
( 5)
( 6)
大树高8米。
教室长10厘米。 ( 米 )
【趁热打铁】
(二)量一量
约(
)米

)米(
)厘米
4厘米多 5厘米
我是这样量的,纸条长 5厘米。 我是这样量的,纸条长 4厘米多。 在用尺子测量纸条的长度时,要 用尺子量一量这张 注意把尺子的刻度 0对准纸条的 纸条的长度。 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趁热打铁】
(一)用身体量一量
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庹(tuǒ)
拃(zhǎ)
请你用这些长度单位量一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数学书长约( 2 )拃。 (3)黑板长约( 5 )庹。 (2)课桌长约( 5 )拃。 (4)教室长约( 20 )步。
【趁热打铁】
(二)找一找、量一量
尺子上从刻度0到1的长度就是1厘米, 从( 2 )到( 3 )也是1厘米, 从( 6 )到( 7 )还是1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食指宽约( 1)厘米, 手掌宽约( 6)厘米,
(一)画一画
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 你能看出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吗?
画出了3条线段 画出的是帆船上的帆
【趁热打铁】
(二)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宽60( 厘米)
长1( 厘米)长28Fra bibliotek 米 )一拃长约( 10 )厘米。
------------强化训练-------------(三)量一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 认识线段、量画线段和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 认识线段、量画线段和解决问题

三、检测成果 体验成功
[教材P7 做一做]
1.在( )里填上“厘米”或“米”。
长60(厘米) 长1( 厘米) 长28( 米 ) 说说你是怎样确定( )里的长度单位的?
三、检测成果 体验成功
1.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教材P5 做一做 第1题]
不是


不是
2.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你能 看出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吗? [教材P5 做一做 第2题]
长度单位
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一、导入新课 尝试解题
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教材P5 例6]
二、合作探究 互帮互学
直的 有两个端点
黑板的边、桌子的边、书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请量出上面的线段长几厘米。
先估计,再用尺量。[教材P9 练习一 第6题] 量长方形和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8厘米
6厘米
4厘米
(1)第二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长多少厘米? 6-4=2(厘米) 答:第二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长2厘米。
6.量一量下面三条线段的长度,比一比,再计算。
8厘米
6厘米
4厘米
(2)第三条线段比第一条线段短多少厘米? 8-4=4(厘米) 答:第三条线段比第一条线段短4厘米。
6.量一量下面三条线段的长度,比一比,再计算。
怎样解答?
我1米多高,才 到旗杆的这个高度。 旗杆应该是13米高。
怎样解答?
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 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怎样解答?
用一拃的长度和旗杆的高度比一 比,显然13厘米不合适。旗杆比 一个小朋友的身高高很多,相当 于10个小朋友的身高,所以13米 比较合适。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认识线段及画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认识线段及画法》
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3课时 认识线段及画法
情境导入
你玩过下面这些游戏吗,这些游戏都用到 了什么?怎么测量他们的长度呢?
可以把这些绳子 拉直了再测量。
探究新知 6 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想想在你的身边,存在哪些线段?
黑板的边、桌子的边、书的边都可以看作线段。 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软尺
皮尺
卷尺
这些工具在什么时候用呢?
测量轮
软尺
测量腰围
可卷起来携带
皮尺
卷尺
测量投掷的距离
测量桌子的长
测量轮
测量轮可以测量长距离或者道路工程 及弯道。
小组讨论
选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一测教室的长和宽, 怎样测的快又准确呢?
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课堂练习 1 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
根据线段的特点解答。
认识线段 下面这些都是线段。
线段有什么特点?
直直的
有两个端点 可以量出长度
测量线段长
测量上面这些线段的长度。 测量线段的方法和测量 物体长度的方法一样。
测量线段长
1厘米
线段的右端对着刻度几, 这条线段就是几厘米。
线段的左端 对准刻度0。
测量线段长 1厘米
3厘米
测量线段长 1厘米
3厘米
6厘米-4厘米=2厘米
( 4 )条
( 6 )条
( 3 )条
思维训练
1.从小猴子到小狮子,哪一条路最短?
答:第2 条路最短。
思维训练
2.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方法一
( 6 )条
先数基本线段, 再数组合线段。
注意
不要数遗漏和 重复。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作业拓展练 12.一根彩带,捆扎礼品盒用去了55厘米,还剩30厘
米。这根彩带原来长多少厘米? 55+30=85(厘米) 答:这根彩带原来长85厘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2)( ② )号乌龟可能获胜。 (3)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第六单元 测量
1米有多长
BS 二年级上册
作业习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作业提升方向 (1)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2)培养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10.连一连。
二年级上册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11.乌龟比赛。(起点为0厘米) (1)①号乌龟跑了多少厘米?还剩多少厘米?
答:①号乌龟跑了60厘米,还剩40厘米。
9.在( )里填上“ 厘米”或“米”。 (1)教学楼高约10( 米 )。 (2)明明的手掌宽约7( 厘米 )。 (3)爸爸走5步大约3( 米 )。 (4)一支铅笔长约17( 厘米 )。 (5)黄叔叔身高约176( 厘米 )。 (6)一本《新华字典》厚约3( 厘米 )。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第3课时 1米有多长 北师大版(8张)

(新插图)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1-7解决问题 知识点梳理课件

(新插图)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1-7解决问题 知识点梳理课件

知 识 点 2 长度单位的选择
2. 圈出正确的长度单位。 牙刷长约 15(厘米 米) 花瓶高约 48(厘米 米) 保温杯高约 25(米 厘米) 长颈鹿高约 5(米 厘米)
点评:根据图片,联系生活中的实物,用合适的长 度单位表示。小朋友的身高是1米多一些,长颈鹿 比小朋友高得多,应该用米作单位;牙刷、花瓶、 保温杯比小朋友的身高低得多,用厘米作单位。
提 升 点 2 应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4. 典典的一庹长 1米多一点,这面墙约长( 这幅画约长( 50 )厘米。
4 )米,
点评:典典的一度长1米多一点,这面墙有4庹长, 约4米;1幅画约典典1庹长的一半,1米=100厘米, 这幅画约长50厘米。
提 升 点 1 正确填写长度单位
3. 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宽 16(厘米) 长2( 米 ) 高5( 米 ) 长4(厘米)
点评:根据图片,联系生活中的实物,用合适的 长度单位表示。书宽跟一拃差不多长,用厘米作 单位;橡皮比一根手指的长度小一些,用厘米作 单位;跳绳的长度、树的高度比小朋友的身高长 (或高),用米作单位。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第7课时 解决问题
知 识 点 1 以参照物的长度确定所测物体的长度
1. 填一填。
篮球架高( 3 )米 树叶长( 3 )厘米
长颈鹿高约( 6 )米
Hale Waihona Puke 点评:一个小朋友高1米,篮球架是3个小朋友的高 度,则是3米;2只蚂蚁的长度是1 厘米,6 只蚂蚁 的长度是3 厘米,一片树叶的长度等于6只蚂蚁的 长度,是3厘米;篱笆高2米,长颈鹿约3个篱笆的 高度,约6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巩固运用
1.下面图形各有几条线段? ( 4 )条 ( 5 )条 ( 0 )条 ( 4 )条
( 3 )条 (10 )条 (12)条 ( 3 )条
2.画一条比8厘米短4厘米的线段。
(教材P10 T11)
3.量一量,乌龟要爬( 6)厘米才能吃到小鱼。
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小蚂蚁要爬多少厘米就能吃到苹果? 答:小蚂蚁要爬7厘米就能吃到苹果。
(教材P7 做一做)
在( )里填上“厘米”或“米”。 (1)课桌长60(厘米 )。 (2)麻雀的足印长3(厘米) (3)篮球场长28( 米 )
说说你是怎样确定括号里的长度单位的。
巩固运用
1.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 号里。 (1)数学书长 26 米。(厘米) (2)房间高 3 厘米。 ( 米 ) (3)大树高 8 米。 ( √ ) (4)教室长 10 厘米。 ( 米 )
也可以从尺子的任意一个刻度画起,画到 这个刻度再加3厘米对应的刻度处。
也可以从尺子的任意一个刻度画起,画到 这个刻度再加3厘米对应的刻度处。
(教材P6 做一做T1)
1.画出一条和下面线段同样长的线段。
6 厘米
6 厘米 6 厘米
(教材P6 做一做T2)
2.在距离 3 厘米处画一朵 ,5 厘米处画 一棵 ,10 厘米处画一个 。
我的一庹大约 是1米。
我的脚和眼睛
之间的长度大 约是1米。
5 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1厘米
5 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1米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00厘米 1米=100厘米
(教材P4 下面的做一做)
拿一根绳子,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锐角和钝角 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锐角和钝角 解决问题》教案

第3课时认识锐角和钝角解决问题(1)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内容:长度单位,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学情分析两个班级共有100多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

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习目标1.学生结合实例,建立直角、锐角、钝角的表象。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2.学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会按要求画锐角和钝角。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直角、锐角、钝角的表象。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一)在生活中找角。

1.课件出示例5:在图中,你能找到哪里有角?2.根据学生汇报,在上图显示描出六个代表性的角。

(2个直角,2个锐角,2个钝角)(二)在交流中复习。

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判断直角?(三)在问题中引入。

1.课件演示:从例5实物图中抽取刚才描出的六个角。

2.引发思考:这些角长得一样吗?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分类吗?【设计意图:从生活实物中找角,再从中抽象出角,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又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起学生注意,并引发思考,为下一步探究指明方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交流汇报,感知特征。

1.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角,你按什么标准分类?说说分的理由。

2.全班反馈,交流分法。

方法一:按是不是直角分为两类。

方法二:按角的大小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三类。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案

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6、7题。

【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体验线段的特点。

2.会量、画线段。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假设干,例如:牙膏盒、药盒、吸管等。

【情景导入】1.谈话:〔课件演示〕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队员叔叔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爬楼梯呢?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导入课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进行新课】知识点1 认识线段〔1〕感知线段的直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事先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鞋盒、直和曲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

交流汇报。

小结:有的东西是直的,有的东西是弯曲的。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提问:找出你认为是直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讨论、汇报。

〔都在两端有两个头〕小结: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中理解线段①在黑板上出示三组点。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其中A组的线用尺子连接,其余B、C组学生都随手画线连接〕②提问:这3条线哪一条像数学书的边,为什么?〔A组,因为它是直的,它还有两个端点〕③小结:我们把像A组那样的线叫做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比方数学书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吸管都可以看做是线段。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出示课题〕〔4〕稳固理解提问: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①③④⑤是线段。

因为它们都是有两个端点,且是直的)知识点2 线段可以度量吗?〔1〕学生活动:尝试测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编号:51897654258769315745896
学校:五朱角市鸟砟镇四灵小学*
教师:猴挪黑*
班级:占卜参班*
第3课时解决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自由发表看法:
厘米才对。

个我那么长了,1.填空。

(1)6米=(600)厘米
(2)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2.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
80厘米>79厘米
1米=100厘米
295厘米<3米
3.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
(1)小华今年读二年级,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2)1米长的绳子比100厘米长的绳子短。

()
(3)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开始画到刻度8。

()
(4)爸爸的身高是178米。

()
(5)一座楼房高20米。

(√)(6)一张桌子长1厘米。

()
(7)小明的手掌宽8厘米。

(√)
(8)一个杯子高10厘米。

(√)
米。

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

说一说你是怎么确定长度单位的。

先找到一个参照物,然后用参照物
和旗杆比较,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今后在确定某个物体的单位时,就
可以用找参照物的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自己的
想法。

4.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括号里)
(1)一把凳子大约高(B)。

A.42米
B.42厘米
(2)一棵树大约高5(A)。

A.米
B.厘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一”
第8题,并说一说自己的理
由。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
单位。

小明身高120()。

黑板长3()。

手指宽为1()。

一本书厚约1()。

手掌宽约8()。

操场长为60()。

课桌高约65()。

一条跳绳长2()。

1.独立完成,并交流判断的依据。

2.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做法。

小明身高120(厘米)。

黑板长3(米)。

手指宽为1(厘米)。

一本书厚约1(厘米)。

手掌宽约8(厘米)。

操场长为60(米)。

课桌高约65(厘米)。

一条跳绳长2(米)。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
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
这部分知识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

因此,我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