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去污区人员职业危害和自身防护23页
供应室人员在职业危害中的防护(3篇)

供应室人员在职业危害中的防护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职业危害问题也日益突出。
作为供应室人员,虽然工作并非重体力劳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职业危害风险。
因此,在工作中,加强对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护必不可少,以减少职业疾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一、物理因素的防护1. 噪声防护在供应室工作,常常伴随着机器设备的运转声、物品摆放时的碰撞声等噪声。
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容易引起噪声性听力损伤。
因此,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装置,减少工作环境中的噪声对员工的危害。
2. 光照防护供应室一般处于室内环境,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可能对人眼造成伤害。
需要注意的是,当人在强光下看着暗处时,眼睛会更容易疲劳,因此保持良好的光照均衡是必要的。
同时,应适时调整室内的灯光亮度,如使用遮阳设备或调整窗帘,以免长时间处于强光照射下对员工的眼睛造成伤害。
二、化学因素的防护供应室人员在工作中,常常接触到一些化学品,如清洁剂、印刷墨水、染料等。
这些化学品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在处理这些化学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了解和掌握化学品的性质、特点和安全注意事项,并按照要求正确使用和储存。
2. 必要时戴上防护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有害化学物质。
3. 在操作过程中,保持通风,尽量减少有害气体或蒸气对员工的危害。
4. 在应急情况下,要掌握相应的急救知识和措施,做好应急处理。
三、生物因素的防护在供应室,由于人员较多,人员之间的交往频繁,存在病毒、细菌等生物危害的风险。
因此,应加强生物危害的防护,以确保员工的健康。
1. 勤洗手员工在工作前、工作过程中以及接触一些可能携带细菌病毒的物品后,必须要进行手部卫生。
通过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细菌的传播。
2. 避免近距离呼吸供应室人员在处理物品或进行工作时,尽量避免与他人的面对面交流,尤其是需要近距离讲话的情况。
这样可以减少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风险。
供应室去污区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探讨

供应室去污区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探讨摘要】加强医务人员对锐器伤害的认识及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强化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意识, 提高职业感染防护行为,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目前预防和减少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供应室去污区职业防护危害因素防护措施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就供应室去污区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
1 回收物品时存在的职业危害1.1 生物性危害因素护士在回收物品时要清点物品如:器械、洞巾等, 这些仅作初步预处理甚至没有经过预处理的物品上仍残留血液、体液、分泌物、药物残渣等,带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工作人员每天暴露于这些感染因子中,潜在各种传染病的危险。
在清洗污物过程中,尤其是用高压水枪冲洗管道时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如防护不当极易吸入呼吸道被传染上疾病。
另外,回收物品中往往带有针头、剪刀、刀片等锐利器械,如操作人员被锐利器械刺、割伤, 有引起HBV、HIV 感染的可能性。
1.2 化学性危害因素含氯消毒剂广泛应用于污染器械的初步处理及桌面、地面等消毒,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
直接在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引起支气管炎,最终导致呼吸系统的损害,另外对眼睛也有刺激性。
药物残渣尤其是化疗药物的残渣更是对人体具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长期接触抗肿瘤药物,如防护不到位,对身体可造成较大伤害。
1.3 物理性危害因素1.3.1 噪音。
供应室去污区存在多种噪声污染源,超声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机、烘干机等工作时发出的噪声长时间作用于人体,可造成听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损伤。
1.3.2 紫外线在通过空气时,使空气的氧电离产生臭氧,因其具有强大的氧化作用,从而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供应室去污区常规每日紫外线照射14 h,用于空气及物体表面的消毒。
虽然尽量安排在工作间隙,但因工作需要难免时常拿取物品,紫外线对皮肤、黏膜可引起炎性反应,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医院供应室去污区人员职业妨害及自身防护

医院供应室去污区人员职业妨害及自身防护消毒供应室去污区是担负着医院各种医疗污染器械的回收、分类、清洗和消毒工作的特殊场所,存在许多对人体有害的因素,如不清楚这些危害因素或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极易导致与工作相关的疾病发生。
我科根据该区域的工作特点,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宣教及加強去污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做好自我防护措施,从而达到保护自身健康,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危害的发生。
标签:去污去职业妨害自身防护一去污区常见的危害因素1.物理因素①环境:回收间进行污染器械的分类、清洗等工作时各种致病菌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造成环境和空气的污染;洗涤工作是供应室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超声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机、烘干机等机器在使用过程中散发的热量使室内温度、湿度明显升高,供应室去污区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夏天可引起中暑,寒冷潮湿易发生关节炎,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极大地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
②烫伤:供应室去污区工作人员每天都面对各种散发热量的机器,超声清洗机加入酶洗剂的温度在45~75℃,全自动清洗机温度大约在90℃,烘干机温度大约在90℃,进行各项操作时如操作不当极易烫伤。
③噪声:供应室去污区各种机器使用时都发出噪音,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下工作易产生疲劳、烦躁、头痛,容易造成听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损伤。
④超负荷体力操作:供应室去污区人员负责下收和清洗全院各临床科室的污染器械......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也是对医院所有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回收、清洗、包装和灭菌的重要场所。
而消毒供应中心的去污区承担着对所有污染器械进行清点、分类和清洗的场所,因此,重视该区域的职业危害因素,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对控制医院感染和工作人员自身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常见的职业安全影响因素1.1针刺伤是常见的危险因素,任何损伤人体的锐器都有可能传播血行性播散疾病,例如HBV、HCV和HIV等。
XX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

XX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
一、防护措施
1、生物因素防护传染病医院供应室人员在回收患者用过的诊疗护理用品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回收物品先通过压力蒸汽预消毒处理后,再拆包、分类、清洗。
进行器械清洗时,要戴手套、护目镜、穿防水围裙,操作完毕更衣并洗手,水龙头应为感应式或脚踏式,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造成环境污染和保护工作人员自身安全。
2.2 化学因素防护配置消毒剂时必须戴手套、口罩、帽子、护目镜,防止消毒液溅到皮肤黏膜和眼睛上,掌握正确的配置方法和浓度,明确注意事项。
保持操作区域空气流通或打开空气洁净装置,以避免挥发性消毒剂在空气中含量过大,导致工作人员急、慢性危害
2.3 物理因素防护
2.3.1 紫外线防护在紫外线照射消毒期间避免进入消毒区域,所有紫外线灯开关应安装在室外,监测紫外线强度时戴
护目镜,消毒时不宜超过2小时,消毒后开窗通风,有条件时配置空气净化设置。
2.3.2 噪音防护科室机器定人管理,定期保养,及时维修,集中时间进行操作,工作完毕及时关闭灭菌器及排风扇,减少噪音污染。
2.3.3 高温、烫伤、寒冷的预防夏天注意防暑降温,冬天
保证热水供应,灭菌操作由经过专门培训,取得压力容器操作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和保养灭菌器,取放灭菌器内物品时穿长袖工作服戴棉手套。
2.4 运动性危害防护运送物品车要定期保养保持脚轮灵活,搬运重物时注意运用节力原理,注意姿势,避免用力过猛和过度劳累。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疾病的肆虐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医院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肩负着医疗工作的重要任务,但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职业风险和危害。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自我防护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一、职业危害1. 化学物质危害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和清洁剂,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漂白水、酒精、醋酸等消毒剂中含有的氯气、醇类等物质对呼吸道和皮肤都有刺激性,长期接触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变。
在处理医疗废物、感染性器械时,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可能会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
这些病原体可能通过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等途径对护理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因此生物危害也是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体力劳动危害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需要长时间站立和搬运重物,尤其是在处理大量医疗废物时,体力劳动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长期的体力劳动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出现各种骨骼和肌肉问题,影响身体健康。
二、自我防护1.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在工作时应该正确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化学物质和病原体的接触。
尤其是在处理感染性器械和医疗废物时,更应该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受到感染的风险。
2. 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应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危害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定期的体检和健康监测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及时发现职业病症状,开展相应的康复治疗,保障身体健康。
3. 健康生活方式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之余应该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各种职业危害对身体造成的影响。
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摘要供应室是医院的无菌供应站,同时也成为污染物品的集中点。
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侵袭,甚至受到交叉感染的威胁,使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人员成为高危群体。
掌握日常工作中的危害因素、充分做好职业防护、加强工作管理控制对于供应室工作人员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减少职业危害、保证工作人员健康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供应室;职业危害;防护供应室是医院承担消毒灭菌工作的重要科室,它承担着对重复使用的临床医疗器械和物品的回收、清洗、灭菌、包装、存储和发放,是医院的无菌供应站,同时也成为污染物品的集中点。
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侵袭,甚至受到交叉感染的威胁,使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人员成为高危群体。
因此掌握日常工作中的危害因素、充分做好职业防护、加强工作管理控制对于供应室工作人员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减少职业危害、保证工作人员健康安全的关键。
供应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器械伤害:医院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害以护士最多,年发生率达20%~40%。
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已经被血液等分泌物污染,而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对污染物品进行回收、清洗和包装等处理过程中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污染物品所伤,极易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
最常见的疾病有以乙型肝炎为代表的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化学危害:供应室中使用的化学消毒剂包括环氧乙烷、酶洗液等,在使用时散发的气体会污染供应室的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造成一定损伤。
供应室存放的一次性用品多用环氧乙烷灭菌,其毒性作用也很明显,它会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道,引起头晕、头痛和呕吐,皮肤接触还会引起皮炎水泡。
生物因素:供应室要清洗大量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其中治疗包的穿刺针头、外科器械、换药包在临床上只做初步处理,被污染的器械带有血液、体液等,可透过工作人员破损的皮肤黏膜或被污染利器刺伤,造成感染。
另外,利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时发出的微生物气溶胶若被吸入,会引起人员呼吸道感染。
消毒供应室去污区人员职业危害及自身防护

消毒供应室去污区人员职业危害及自身防护作者:谭丽清来源:《右江医学》2011年第05期【关键词】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自身防护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5-0657-02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56消毒供应室去污区是担负着医院各种医疗污染器械的回收、分类、清洗和消毒工作的特殊场所,存在许多对人体有害的因素,如不清楚这些危害因素或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极易导致与工作相关的疾病发生。
我科根据该区域的工作特点,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宣教及加强去污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做好自我防护措施,从而达到保护自身健康,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危害的发生。
一、去污区常见的危害因素1.物理因素①环境:回收间进行污染器械的分类、清洗等工作时各种致病菌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造成环境和空气的污染[1];洗涤工作是供应室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超声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机、烘干机等机器在使用过程中散发的热量使室内温度、湿度明显升高,供应室去污区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夏天可引起中暑,寒冷潮湿易发生关节炎,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极大地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
②烫伤:供应室去污区工作人员每天都面对各种散发热量的机器,超声清洗机加入酶洗剂的温度在45~75℃,全自动清洗机温度大约在90℃,烘干机温度大约在90℃,进行各项操作时如操作不当极易烫伤。
③噪声:供应室去污区各种机器使用时都发出噪音,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下工作易产生疲劳、烦躁、头痛,容易造成听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损伤。
④超负荷体力操作:供应室去污区人员负责下收和清洗全院各临床科室的污染器械,特别是在处理手术器械时需付出较大的体力劳动,如操作姿势不正确或负荷过重会引起扭伤、拉伤等,清洗人员长时间站立操作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
2.生物因素供应室人员在回收、交换物品过程中要清点各种器械,这些物品虽然要求使用科室作初步处理,但还有相当多的病原微生物附在器械上,几乎都携带着病原微生物,尤其接触过患者体液的物品,其中还经常带有一些针头、刀片等锐利器械,有被刺伤的可能,刺伤后可引起多种传染病的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的机会加大,常见感染性疾病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2]。
消毒供应室去污区人员职业危害及自身防护

1加 强 职业安 全 防护知识 的培训 针 对 我 院去 . 污区工 作人 员 的特 殊 性 , 须把 职业 安 全 教 育 作 为 必 培 训 的主要 内容 , 制定教 育计 划 , 每个 月组 织 工作 人 员业 务学 习 2次 , 感控 知识 学 习 1次 ; 院部 、 理 部 、 护
清, 自我 防护 意识 较差 , 不能认 真 执行 有关 的规章 制 度 和操作 规 程 , 导致感 染 隐患 的发 生 。 易
二 、 护 措 施 防
面对 各种 散发 热 量 的 机 器 , 声 清 洗 机 加 入 酶 洗剂 超
的温 度 在 4 5~ 7 ℃ , 自动 清 洗 机 温 度 大 约 在 5 全 9 ℃ , 干机 温 度 大 约 在 9 ℃ , 行 各 项 操 作 时 如 O 烘 O 进 操 作 不 当极 易烫 伤 。③ 噪声 : 应 室 去 污 区各 种 机 供 器 使 用时都 发 出噪 音 , 时 间 在 噪 声 环 境 下 工作 易 长
消毒供 应 室去 污 区是担 负着 医院各 种 医疗 污染
器 械 的 回收 、 分类 、 洗 和 消 毒 工作 的特 殊 场 所 , 清 存 或缺 乏 自我 防护 意 识 , 易 导 致 与 工 作 相关 的 疾病 极 发 生 。我科 根据 该 区 域 的 工 作 特 点 , 过 职 业 安 全 通
右 江 医学 Z I O 1年 第 3 9卷 第 5期
Y ui gMe ia J u n l 0 1 Vo. 9No 5 o j n dc l o ra 1 , 13 l. a 2 v
・6 7 ・ 5
消毒 供 应 室去 污 区人 员 职业 危 害及 自身 防护
谭 丽 清
( 右江民族 医学 院附属医院供应室 , 广西百 色 5 3 0 ) 3 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防护措施
4、采取正确的搬运姿势,以省力为原则:操作时经 常变换身体姿势,改变站立姿势,休息时尽量抬高 下肢,以利下肢静脉回流;工作结束后可做颈、背、 腰等部位的活动,防止职业病发生。平时应多摄入 优质蛋白质和富含A、B族维生素、维生素C以及铁、 锌、硒等食物,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关防护措施
去污区常见的危害因素
2、烫伤:供应室去污区工作人员每天都面对各种散 发热量的机器,超声清洗机加入酶洗剂的温度在 45℃以上;全自动清洗机的温度大约在90℃,进行 各项操作时如果操作不当极易烫伤;
去污区常见的危害因素
3、噪声:去污区各种机器使用时都发出噪声,长时 间在其中工作易产生疲劳、烦躁、头痛,容易造成 听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 统的损伤;
3、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应在缓冲间配备防水 围裙、口罩、护目镜、橡胶手套,安装感应式水开 关及干手设施、洗眼台等。在冲洗管腔时应朝向后 下方,以避免操作中上溅的水滴及产生的气溶胶造 成污染而引起交叉感染;
相关防护措施
4、针刺伤的处理:分类、清洗污染物时如不慎被锐 利器械刺伤要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同时应该掌握刺 伤后的紧急处理程序;应进行相应抗体的接种,并 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必要时接种免疫球蛋白;建 立和健全刺伤登记制度,并定期跟踪检查,以免发 生医源性感染;医院每年对供应室人员常规体检一 次,建立消毒供应室人员健康档案。
2、高温的防护:在使用各种散热设备过程中严格执 行操作程序,避免各种高温设备涌出的热气烫伤,
卸载货品时应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有效减 少操作人员的烫伤;
相关防护措施
3、噪声的防护:为了减少超声清洗机及全自动清洗 机等噪声的影响,应尽量集中清洗器械,清洗人员 离开房间,有噪声的房间应随手关门,以减少污染 范围;
目录
去污区常见的危害因素 相关防护措施
去污区常见的危害因素
• 物理因素 • 生物因素
• 化学因素
去污区常见的危害因素
一、物理因素
1、环境:回收间进行污染器械的分类、清洗等工 作时各种致病菌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造成环 境和空气污染;洗涤工作是供应室工作的一个重要 环节,超声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机等机器在使用过 程中散发的热量使室内温度、适度明显升高,供应 室去污区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会对健 康造成不良影响;
去污区常见的危害因素
三、化学因素
在工作中接触的化学消毒剂种类较多,尤其是含氯 消毒剂和含酶消毒剂,前者广泛应用于特殊感染病 人,由于其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长期接 触对人体的皮肤、黏膜、呼吸道及神经细绒等均有 一定程度的损害,另外对眼睛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去污区常见的危害因素
四、职业安全意识淡薄
4、超负荷体力操作:如果工作中操作姿势不正确或 负荷过重会引起扭伤、拉伤等,清洗人员长时间站 立操作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
去污区常见的危害因素
二、生物因素
供应室人员所回收、清点的各种器械上,几乎都携 带者病原微生物、尤其接触过患者体液的物品其中 还经常带有针头、刀片等尖锐器械,有被刺伤的可 能,刺伤后可引起多种传染病的感染,血液传播性 疾病感染的机会加大,常见感染性疾病是乙型病毒 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我院消毒供应室去污区的工作人员中,有部分是未 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医学教育的工人,因缺乏相关的 知识,对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职业安全防护 意识淡薄,危害认识不清,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不 能认真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易导致感染 隐患的发生。
相关防护措施
•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 识的培训
• 完善规章制度及操作 流程
护士长应根据本区的工作要求,不定期检查、督促 人员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的情况,通过制定规范操 作流程和制度化管理来预防和减少危害的产生,有 效避免工作人员的职业伤害,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关防护措施
三、物理因素的防护
1、环境因素的防护:对室内高温、潮湿可采取一些 防护措施,如使用空间尽可能宽敞,安装排气扇, 工作间安装空调,冬季戴橡胶手套,采用全自动清 洗机清洗,尽量减少手工清洗;
四、生物因素的防护
1、回收、清点污染物品时一定要实行标准预防,坚 持戴口罩、双层橡胶手套,手套破损应及时更换, 避免化学分子通过皮肤、呼吸道侵入人体。对临床 各科室所用过的金属器械回收后先分类;处理锐利 的刀剪时,动作要轻巧,不要直接用手对尖锐物进 行清点,减少刺伤皮肤的几率;
相关防护措施
2、督促各科室人员对用过的器械必须进行初步处理, 特殊菌种污染物品应有明显标志;
相关防护措施
一、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
应将工作人员学习职业防护知识转化为职业防护行 为,养成职业防护习惯,提高工作人员职业防护能 力,并主动、自觉地执行各项防护措施及安全操作 标准,规范操作行为,采取标准预防减少各种危险 行为,从而达到保护自身健康的目的。
相关防护措施
二、完善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
相关防护措施
五、化学性因素的防护
正确合理使用含氯消毒剂,去污区人员应了解常用 含氯消毒剂的效能毒性及进入人体的途径,按照消 毒剂的使用范围、浓度进行配置,采用密闭式容器 浸泡器械,减少氯的扩散,操作时戴口罩、手套、 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hanks for watching AUG. 2019
供应室去污区人员职业危害及自身防护
概要
消毒供应室去污区是担负着医院各种医疗污染器械的 回收、分类、清洗和消毒工作的特殊场所,存在许多 对人体有害的因素,如不清楚这些危害因素或缺乏自 我防护意识,极易导致与工作相关的疾病发生。我科 根据该区域的工作特点,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宣 教及加强去污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完善管理 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做好自我防护措施,从而达到 保护自身健康,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危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