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的历史 现状 展望》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自动化是指通过使用各种技术和设备,使系统或过程在减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执行任务。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机械化到现代的智能化,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自动化的发展历程1. 机械化阶段机械化是自动化的起始阶段,主要依靠机械设备来代替人力完成简单的生产任务。
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蒸汽机的发明使得机械化得以实现,如纺织机械、农业机械等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2. 电气化阶段电气化是自动化的重要里程碑,电力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便捷和高效。
20世纪初,电力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如电动机、电子管等的发明和应用,使得生产线上的机械设备可以通过电力驱动,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
3. 控制论阶段控制论的提出和应用,为自动化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40年代,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维纳提出了反馈控制的概念,为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控制论的应用使得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4. 计算机控制阶段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使得自动化系统的控制和管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20世纪6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自动化系统的控制和监测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
5. 智能化阶段智能化是自动化的最新发展阶段,主要依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来实现自主决策和智能化控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系统能够通过学习和优化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需求,实现更加智能化和灵活化的生产。
二、自动化的展望1. 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工业自动化将进一步发展,智能制造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
通过智能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工业生产将实现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
自动化系统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决策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灵活和可持续发展。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自动化技术是现代工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而今天,自动化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制造业、交通运输、能源、医疗、农业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化发展的历程,并展望未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自动化发展历程1. 早期自动化技术的出现早期的自动化技术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领域。
20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机械设备来替代人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传送带系统的引入使得生产线上的产品能够自动传送,减少了人工搬运的工作量。
2. 控制系统的发展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控制系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20世纪50年代,数字计算机的出现使得控制系统能够更加精确地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
这种数字化的控制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中,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工业生产。
在交通运输领域,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使得汽车、飞机、无人机等能够自主导航和避免碰撞。
在能源领域,自动化技术被应用于电网管理、能源生产和储存等方面。
在医疗领域,自动化技术被用于手术机器人、智能医疗设备等,提高了手术精确度和治疗效果。
4. 智能化和机器学习的发展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为自动化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智能化的自动化系统能够通过学习和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提高自主决策和执行能力。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和需求,自动调节温度、照明等设备。
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使得自动化系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提高生产效率和预测能力。
二、自动化技术的展望1. 智能制造未来的自动化技术将更加注重智能制造的发展。
智能制造是指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优化。
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且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生产线。
2. 人机协作随着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将更加注重人机协作的实现。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自动化是指利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使生产过程或工作活动能够自动完成的一种技术手段。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简单机械自动化到现代的智能自动化系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一、自动化发展历程1. 机械自动化阶段(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利用机械设备来替代人力完成一些重复性、繁琐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代表性的发明包括自动纺纱机、自动织布机等。
2. 电气自动化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利用电气设备来实现自动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出现,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灵活、高效。
代表性的发明包括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等。
3. 计算机自动化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使得自动化技术得以进一步发展。
计算机自动化系统的出现,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精确、智能化。
代表性的发明包括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SCADA(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等。
二、自动化展望1. 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化系统将更加智能化。
通过引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自动化系统能够自主学习和优化,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生产方式。
2. 人机协作未来的自动化系统将更加注重人机协作。
人们将与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共同工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更高水平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3. 跨行业应用自动化技术将在更多的行业得到应用。
除了传统的制造业,自动化技术还将在农业、医疗、交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4. 网络化连接未来的自动化系统将更加注重网络化连接。
通过物联网技术,各种自动化设备将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5. 可持续发展自动化技术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通过优化能源利用和减少资源浪费,自动化系统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总结: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机械自动化、电气自动化和计算机自动化三个阶段,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机械、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手段,使生产过程或者工程设备实现自动操作和控制的一种技术。
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在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自动化发展历程1.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的到来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生产过程实现了部份的自动化操作。
2. 机械自动化时代:20世纪初,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开始应用于生产线上。
如离心机、自动化流水线等的浮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3. 电子自动化时代:20世纪50年代,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电子元器件的广泛应用,使得自动化设备的控制和操作更加精确和可靠。
4. 计算机自动化时代: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引领了自动化技术的新一轮革命。
计算机的应用使得自动化系统的控制和监测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5. 信息技术自动化时代: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创新。
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更加高级的自动化操作和控制。
二、自动化的展望1. 工业自动化: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工业自动化将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和互联化。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生产线将实现更加高效、灵便和可持续的运作。
2. 家庭自动化:家庭自动化将成为未来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份。
通过智能化的家居设备和系统,人们可以实现对家庭环境、安全、能源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3. 交通自动化:交通自动化将成为未来城市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
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应用将大大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和拥堵现象。
4. 医疗自动化:医疗领域的自动化将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智能化的医疗设备和系统将实现医疗流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自动化是指通过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设备来实现对工业生产、服务业、农业等领域中的各种过程和操作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保障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自动化发展的历程和展望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自动化发展的历程自动化发展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的机械化生产。
随着蒸汽机、纺织机等机械设备的浮现,人们开始意识到通过机械化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随后,随着电力的应用,电气自动化开始兴起。
电气自动化的代表是自动化生产线的浮现,通过传送带、机械手臂等设备的运用,实现了工件的自动化加工和装配。
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自动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计算机的浮现使得自动化控制系统更加智能化,进一步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二、自动化发展的展望1. 智能创造: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创造将成为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智能化的机器人、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灵便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云计算与大数据: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为自动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通过云计算平台,不同设备和系统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大数据分析可以匡助企业进行生产调度和质量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是自动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和智能导航,提高交通安全性和交通效率。
4. 人机协作: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人机协作将成为自动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合作将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和服务。
例如,在创造业中,人机协作可以实现工人和机器人的密切配合,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5. 自动化服务: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工业生产领域,还可以拓展到服务业。
例如,自动化餐厅、自动化仓储和物流系统等,可以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自动化是指通过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设备,使生产过程或者操作过程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进行的一种工作方式。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自动化发展的历程进行回顾,并展望未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自动化发展的历程1. 早期阶段:机械化自动化早期的自动化主要以机械化为主,通过使用各种机械设备来替代人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业中浮现的自动纺纱机和自动织布机,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
2. 电气化自动化20世纪初,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气化自动化逐渐成为主流。
电气化自动化利用电力驱动各种机械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例如,传动系统中的电动机和变频器的应用,使得生产设备能够根据需要自动调节转速和运行状态,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控制系统自动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控制系统自动化逐渐兴起。
控制系统自动化利用计算机和各种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和监测。
例如,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系统,能够根据预设的程序和参数自动完成生产任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信息化自动化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自动化成为自动化发展的新趋势。
信息化自动化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网络化。
例如,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使得生产设备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二、自动化发展的展望1. 智能化发展未来,自动化技术将更加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设备的自主决策和智能优化。
智能化的自动化系统将能够根据实时数据和环境变化,自动调整生产参数和工作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人机协作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未来自动化系统将更加注重人机协作。
人类将与机器人共同工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更加灵便和高效的生产方式。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效率和生产力的追求,自动化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工业自动化、农业自动化和服务业自动化三个方面,详细介绍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并展望未来自动化的趋势。
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纺织工业,当时的自动化设备主要是基于机械传动和水力传动。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20世纪初的工业自动化开始采用电动机和电气控制系统,实现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
20世纪50年代,数字计算机的出现使得工业自动化迈入了新的阶段。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使得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自动化进入了智能化时代。
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不仅具备高度的自动化程度,还具备数据采集、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功能。
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更加高效和灵活,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生产任务。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则使得工业自动化系统具备了更强的智能化和自学习能力,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自主决策和操作。
未来,工业自动化将继续向着智能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
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工业自动化系统将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面数字化和网络化。
同时,人机协作和协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将使得工业自动化系统更加灵活和智能,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需求。
二、农业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农业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农业机械化。
当时的农业机械主要是农用车辆和农用机械设备,用于替代人力和畜力进行农业生产。
随着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20世纪50年代,农业自动化开始引入电气控制技术,实现了农业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例如,自动播种机、自动喷洒机和自动收割机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便捷。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自动化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农业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农业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决策支持和精细化管理。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自动化是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设备,使工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等过程中的操作、控制、监测和决策等环节实现自动化的一种技术和手段。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但真正的自动化发展始于20世纪初。
本文将介绍自动化发展的历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自动化发展的历程1. 早期自动化技术的出现早期的自动化技术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的自动化上。
例如,早期的自动化设备包括自动化纺织机、自动化印刷机等。
这些设备通过机械装置和传动系统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电气自动化的兴起20世纪初,电气技术的发展为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兴起,使得自动化设备的控制更加精确和灵活。
例如,电气控制系统的出现使得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设备能够通过电气信号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操作。
3.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自动化系统的控制和监测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例如,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通过编程实现复杂的自动化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信息技术的融合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自动化技术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机遇。
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得自动化系统的控制和监测更加智能化和网络化。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远程监控和远程操作成为可能,工业物联网的发展使得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更加便捷。
二、自动化发展的展望1. 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化的自动化系统将具备更强的学习和决策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和任务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2. 人机协同的合作模式未来的自动化系统将更加注重人机协同的合作模式。
人类作为自动化系统的操作者和决策者,将与自动化设备共同完成任务。
例如,机器人和人类工人将共同协作完成生产线上的工作。
3. 自动化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自动化技术将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自动化软件的发展历史及定义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诞生至今,自动化软件(组态软件)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
应该说组态软件作为一种应用软件,是随着PC机的兴起而不断发展的。
80年代的组态软件,像Onspec、Paragon 500、早期的FIX等都运行在DOS环境下,图形界面的功能不是很强,软件中包含着大量的控制算法,这是因为DOS具有很好的实时性。
90年代,随着微软的Windows 3.0风靡全球,以Wonderware公司的Intouch为代表的人机界面软件开创了Windows下运行工控软件的先河,由于Windows 3.0不具备实时性,所以当时,80年代已成名的自动化软件公司在对于操作系统的支持上,或按兵不动,或将组态软件从DOS向OS/2移植,人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大家都认为工控软件必须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和控制能力,必须运行在一个具备实时性的操作系统下,像DOS、OS/2、Win NT(1993年才推出)等。
历史证明,在当时的硬件条件下,上位机做人机界面切中了用户的需求,Wonderware因而在不长的时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独立自动化软件厂商,而在80年代靠DOS版组态软件起家,后来向OS/2移植的公司后来基本上都没落了。
那么,本文中提到的自动化软件指什么?到底什么是自动化软件?它应该具备哪些功能和特征呢?首先,自动化软件主要包括人机界面软件(HMI),像Intouch、iFix、组态王等;基于PC的控制软件,统称软PLC或软逻辑,像亚控的KingAct以及即将推出的组态王嵌入版、西门子的WinAC等;还包括生产执行管理软件,许多专家也将这一类软件归为MES(Man ufacturingExecution System),像Intellution公司的iBatch、Wonderware公司的InTrack等,另外,与通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相比,自动化软件还应包括相应的服务。
其次,自动化软件主要具备如下功能及特征:工业过程动态可视化;数据采集和管理;过程监控报警;报表功能;为其他企业级程序提供数据;简单的回路调节;批次处理;SPC过程质量控制;符合IEC1131-3标准。
二.自动化软件全球及国内市场发展状况在全球范围内,自动化软件市场已比较成熟,年增长速度大概在9%左右,图1是ARC对全球自动化软件市场增长幅度的预测。
目前,全球知名的自动化软件厂商不足20家,但头6家占据了整个市场75%的份额,图2是ARC对全球自动化软件厂商所占市场份额的评估。
亚洲由于中国和印度是发展中的大国,自动化软件的应用潜力比较大,所以整个亚洲年增长速度大概在15%左右,当然其基数也比较低。
图3是ARC对于亚洲自动化软件市场增长率的预测。
国内市场可细分为高端和中低端。
高端市场基本上由国外品牌的软件占有,像一些国家级的大项目、大型企业的主生产线控制等,高端市场的特点是装机量小,但单机销售额大,目前国外品牌的软件年装机量没有一家能超过1000套。
中低端市场基本由国产软件占有,亚控的组态王独占鳌头,占据了60%以上的份额,年装机量5000套左右,但单机销售额只有国外品牌的1/10~1/2。
国内有近10家自动化软件公司,与国外软件相比,国内自动化软件最大的差距并不是在技术和品牌上,而是在企业的经营策略上,比如国内不少自动化软件厂商不懂差异化经营,主要竞争手段就是低价和免费服务;许多厂商还抱着“只要有市场占有率,利润自然来”的产品时代的观念,不惜代价扩大市场占有率,这使得国内虽然厂家众多,但大多处于亏损或维持状态,不能健康发展,也不能够保证给用户带来长期的利益。
三.自动化软件的发展趋势在自动化软件赖以普及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有技术层面的,也有商业层面的,但制造业的需求是决定性的。
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对自动化软件需求的提升;也决定了自动化软件将由过去单纯的组态监控功能,向着更高和更广的层面发展。
需求决定产品,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有生存的空间,这是不变的规律。
自动化软件也是如此。
未来,自动化软件的发展将主要表现为如下一些特征:(1)开放性技术自动化软件正逐渐成为协作生产制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核心系统,无论是用户还是硬件供应商都将自动化软件作为全厂范围内信息收集和集成的工具,这就要求自动化软件大量采用“标准化技术”,如OPC、DDE、ActiveX控件、COM/DCOM等,这样使得自动化软件演变成软件平台,在软件功能不能满足用户特殊需要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二次开发。
比如组态王6.0中提供了4个开发工具包,就是使用户可以进行二次开发。
自动化软件采用标准化技术还便于将局部的功能进行互连。
在全厂范围内,不同厂家的自动化软件也可以实现互连。
(2)构造全厂信息平台ERP是国内炙手可热的话题,但目前的ERP主要应用在商业企业的财务、销售、物流等方面。
在国内外的企业生产中,还没有多少企业能够将生产信息和ER P系统整合到一起,使生产效率和市场效益最大化,也就是说在工业现场和ERP之间存在着鸿沟,如何使实时历史数据能够进入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现代信息工厂迫在眉睫的需求。
随着大型数据库技术的日益成熟,全球主要的自动化厂商已发展了相关平台,使自动化软件向着生产制造和管理的信息系统的方向发展。
自动化软件已经成为构造全厂信息平台的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未来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中,自动化软件将成为中间件,因为自动化软件厂商在既了解企业工艺、控制、生产制造需求,又能完成现场历史数据的记录、存储及为ERP提供生产实时数据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将于2003年推出的组态王7.0分标准版和企业版,企业版是一个以大型工业实时数据库为基础,具有丰富MES功能的软件包。
(3)瘦客户技术2001年是许多网站的“冬天”,网站的倒闭并不意味着网络技术本身存在问题,恰恰相反,网络技术尤其是瘦客户技术却给自动化软件带来了“春天”,因为自动化软件正在并且已经从单机向客户服务器方向发展,使得通过Internet/Intranet观察和控制生产过程的需求成为可能并且急剧增长。
瘦客户技术使得用户可以在企业的任何地方只要通过一个简单的浏览器,敲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方便的获取信息,而且,在企业IT人才和资源比较缺乏的情况下,使用瘦客户技术可以使系统安装和维护费用大幅度降低,因为只需要对服务器端进行维护升级。
2001年,在贵州铝厂的热电厂,北京长峰公司利用组态王的Internet版将上千个数据点汇总到一起,并且通过Intranet向外发布,允许100个用户同时浏览查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无线的人机界面解决方案数字终端已具备越来越强的功能和智能化,像现在可以看到的预装了Win CE的PDA,具备非常好的图形能力。
蓝牙技术发展迅速,据专家预测,其未来的传输距离可达100m,另外,以XML为基础的WML语言标准已经建立。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无线的人机界面解决方案提供了先决条件。
和其他技术相比,无线的人机界面能够以更低的费用,更快的连接、更容易地获取重要的生产信息,像紧急报警、重要事件、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参数等等。
典型的无线WEB产品由手持式PC和预装的HMI客户端软件组成。
目前在手持式P C上,WIN CE的市场占有率上升很快,相比之下,原来的Palm操作系统市场逐渐萎缩。
(5)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家乐福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家法国公司,1963年,其第一家超级市场在巴黎郊区开张,30年内,家乐富已发展成为一个年销售额290亿美元、市值约200亿美元的国际连锁超市集团。
在家乐福产生之前,法国拥有高度分散的小商店系统。
每个城镇的街区有自己的肉店、糕饼店和各种各样的专卖店。
他们对客户来说是一个十分低效的商业机制。
客户需要花数小时跑很多店采购。
家乐福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并成功,关键是他为客户提供了优异的效率,这就是现在一种比较成功的商业模式“one-stop-shopping”,既所谓的“一站式购买”,在工控行业则是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
西门子、GE、RockWell是传统的PLC提供商,但短短几年时间,他们都在HMI市场获得巨大成功,像西门子的WinCC更是超越众多老牌的产品成为世界第二。
Wonderware在1998年被英国Invens ys并购,Intellution在1995年被爱默生电气并购,这都是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的最好例证。
所以,自动化软件厂商与硬件厂商合作,为用户提供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将是未来自动化软件发展的一大特征。
(6)大规模定制全球自动化软件厂商大多基于微软的Windows平台,技术也类似,产品功能上难以形成巨大的差距,不可能产生垄断性的核心技术,即决定性的技术优势已经难以建立。
所以,个性化方案和服务在竞争中日益重要。
随着现代工业“小批量、多品种”特征的形成,今后的自动化软件将朝着针对特殊行业和生产过程的大规模定制方向发展。
即用特殊定制的产品来代替标准化的产品。
如亚控针对电力的输配电行业的特殊需求开发了“组态王电力版”。
(7)以客户为导向的软件设计如何站在客户的角度来设计软件是所有自动化软件厂商都应面对的挑战,自动化软件涉及从控制、人机界面到生产管理的多个层次,相应存在着多个模块,比如亚控目前有组态王和软逻辑两大产品模块,保持不同模块的一致性,能有效地减少用户学习的时间。
相同的数据结构也便于产品在企业内集成。
这种一致性不仅表现在外观和感受上,还表现在兼容性、平台、编程工具、数据访问、控制引擎、E-Business等诸多方面。
例如西门子的WinCC和编程软件STEP7使用了相同的数据结构,这使得用户只需将系统中的数据点定义一次。
(8)成为全球供应商WTO将给国内的自动化厂商带来深刻的影响,因为国门对外打开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国外的市场对国内的自动化厂商也打开了。
因为目前中国的市场份额只占全球的3%,所以成为全球自动化软件供应商对于国内自动化软件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
另外,国内越来越多的系统集成商和设备制造商在未来可能成为世界级的公司,他们的产品向全球销售时,他们更需要世界级的软件厂商向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国内不少组态王的用户已向亚控购买了英文版即证明了这种趋势的发展,亚控将发展远景锁定为未来5年成为世界级的自动化软件服务商就是基于这一原因。
总结在自动化领域,由于软件技术与IT的联系最为紧密,所以,其发展是最快捷,也最令人眼花缭乱的。
自动化软件面世20年,与最初相比,其内涵和外延都已大大扩展,更何况未来的10年、20年呢?对其发展趋势的展望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究竟是“正”还是“误”,若干年以后才能证明。
笔者自90年代初开始接触自动化软件技术,并在这一领域内耕耘了近10年,在此主要从技术与商务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权当抛砖引玉。
也希望业内的人士都来关心自动化软件,为该产业的发展作出回答者:瞬一森琳 - 举人四级 10-23 22:19评价已经被关闭目前有 0 个人评价好50% (0)不好5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