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及溶栓后管理64页PPT
合集下载
急性缺血性卒中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目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临床证据不足
尽管已有一些研究支持替奈普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有效性 ,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时间窗限制
目前替奈普酶的治疗时间窗相对较短,需要在症状出现后尽快给药 ,这对医疗机构的救治能力和患者的及时就医提出了更高要求。
药物可及性与费用
替奈普酶作为一种新药,其可及性和费用问题也是目前面临的挑战之 一。
临床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评价指标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可量化、能反映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情 况的指标,如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等。
01
评价标准制定
根据国内外相关指南和专家经验,制定 适合中国患者的评价标准,包括治愈、 显效、有效和无效等。
02
03
评价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 ,对患者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确 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目的和背景
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水平
通过解读专家共识,推广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提高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整 体治疗水平。
指导临床实践
为临床医生提供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具体建议和指导,促 进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现状
高发病率和高死亡
率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我国居民主要 的致死和致残原因之一,具有高 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急性缺血性卒中替奈普酶静脉 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7
目 录
• 引言 • 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原理及作用机制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筛选与评估 • 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及实施细节 • 临床效果评价与长期随访管理策略 • 专家共识总结及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流程PPT课件

7 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的处理
1 急诊医师初筛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应该进行溶栓治疗
2 如符合初筛标准,入急选诊标医准师完成溶栓前各项检查
3 影像考虑急性缺血1性. 卒年龄中1,8~急8诊0医岁师;通知溶栓小组医生
4 溶栓小组医生进一2步. 评临床估考患虑者为是缺否血符性合脑溶卒栓中,入并选引/ 起排可除评估的神经
3 影像考虑4急.既性往缺卒血中性遗卒留明中显,后急遗诊症医(师m通RS知>2溶)栓小组医生
4 溶栓小组5医. 目生前进或一既步往评6估个患月者内有是显否著符出合血溶性栓疾入病选/ 排除标准
5 溶栓小组6医. 已生知与有患颅者内及出家血属病签史或署怀知疑情颅同内意出书血(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
6 如已获得知7.情既同往意有,卒准中备史溶且合栓并治糖疗尿病史 ?
1 急诊医师初筛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应该进行溶栓治疗 2 如符合初筛标准,急诊医师完成溶栓前各项检查 3 影像考虑急性缺血性卒中,急诊医师通知溶栓小组医生
4 溶栓小组医生进一步评估患者是否符合溶栓入选/ 排除
标准 5 溶栓小组医生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6 如已获得知情同意,准备溶栓治疗
6.1 rt-PA 注射前 6.2 rt-PA 注射期间 6.3 rt-PA 注射后2h (±15min ) 6.4 rt-PA注射后24-36h
6.1 rBt.发-P病A 4注.5射h(前rtPA) 或 6h(UK) 6.2 rCt.脑-P功A 能注损射害期的间体征持续超过1h, 且比较重 6.3 rDt.脑-PCAT注已排射除后脑2h出(血,±且1无5m大i面n 积)脑梗死早期征象 6.4 rEt.家-P属A注同意射后24-36h
7 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的处理
1 急诊医师初筛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应该进行溶栓治疗
2 如符合初筛标准,入急选诊标医准师完成溶栓前各项检查
3 影像考虑急性缺血1性. 卒年龄中1,8~急8诊0医岁师;通知溶栓小组医生
4 溶栓小组医生进一2步. 评临床估考患虑者为是缺否血符性合脑溶卒栓中,入并选引/ 起排可除评估的神经
3 影像考虑4急.既性往缺卒血中性遗卒留明中显,后急遗诊症医(师m通RS知>2溶)栓小组医生
4 溶栓小组5医. 目生前进或一既步往评6估个患月者内有是显否著符出合血溶性栓疾入病选/ 排除标准
5 溶栓小组6医. 已生知与有患颅者内及出家血属病签史或署怀知疑情颅同内意出书血(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
6 如已获得知7.情既同往意有,卒准中备史溶且合栓并治糖疗尿病史 ?
1 急诊医师初筛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应该进行溶栓治疗 2 如符合初筛标准,急诊医师完成溶栓前各项检查 3 影像考虑急性缺血性卒中,急诊医师通知溶栓小组医生
4 溶栓小组医生进一步评估患者是否符合溶栓入选/ 排除
标准 5 溶栓小组医生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6 如已获得知情同意,准备溶栓治疗
6.1 rt-PA 注射前 6.2 rt-PA 注射期间 6.3 rt-PA 注射后2h (±15min ) 6.4 rt-PA注射后24-36h
6.1 rBt.发-P病A 4注.5射h(前rtPA) 或 6h(UK) 6.2 rCt.脑-P功A 能注损射害期的间体征持续超过1h, 且比较重 6.3 rDt.脑-PCAT注已排射除后脑2h出(血,±且1无5m大i面n 积)脑梗死早期征象 6.4 rEt.家-P属A注同意射后24-36h
7 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的处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指南》解读PPT

有效期管理
定期检查药物的有效期, 确保使用前药物在有效期 内。
专人管理
指定专人负责药物的保管 ,建立严格的取用登记制 度,防止药物滥用和丢失 。
药物的配制与核对
配制流程
遵循无菌原则,按照规定 的配制流程进行药物的配 制,避免污染。
核对制度
配制前核对药物的名称、 剂量、有效期等信息,确 保无误。
配制人员培训
快速启动溶栓流程
01
快速通知医生
一旦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护理人员应立即 通知医生,并准备溶栓治疗所需物品和药物。
02
准备溶栓环境
确保治疗室环境安静、整洁,准备好急救设备和 药品,以便在医生到达前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
溶栓过程中的护理配合
01 建立静脉通道
协助医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药物顺利输注。
02 记录护理措施
详细记录溶栓后的护理措施,包括观察记录、用 药情况、并发症处理等。
03 提供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 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3
护理人员角色与职责
护理人员的角色定位
护理人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重 01 要参与者,负责协助医生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
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 监督和检查,确保护理质量符合
标准。
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 和处理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
THANKS
感谢观看
吸困难等。
颅内出血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 现颅内出血的症状, 如头痛、呕吐、意识
障碍等。
其他不良反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观察是否有其他不 良反应,如心脏疾病
等。
静脉溶栓护理的质量控制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与溶栓后管理

ESO Guidelines Ischaemic Stroke Update, Jan 2009.
中国2010年新指南
推荐意见: (1)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 3 h内(I 级推荐,A 级证据) 和 3-4.5 h (I 级推荐,B 级证据) 的患者,应根据适 应症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 (2)发病 6 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rtPA 可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II 级推荐,B 级证据)。
100% 75%
循证医学显示的有效手段——溶栓和抗血 小板治疗在1/4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中没有采用;而过多使用神经保护剂和中
药
75.9%
83.1%
50%
24.0% 25%
1.9%
0%
溶栓治疗 未接受抗栓治疗 神经保护剂
中药
中国脑卒中医疗质量评估(QUEST)协作组,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年4月
的发生率分别为23%、5.3%和25%
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处理措施
无症状性HT不需要任何处理,对症状性脑实质出血的 处理仍缺乏标准,所以推荐停用抗栓治疗等,按脑出 血处理
出血转化病情稳定后7-10天可再开始抗栓治疗;对于 需要应用抗凝进行二级预防的患者,如果判断再发血 栓风险相对较低或全身情况较差者,可用抗血小板药 物代替华法令
溶栓治疗不仅仅是将溶栓药物应用到病人体 内,之后对溶栓病人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评价、 监测,对于溶栓治疗的成败也同样起着关键性 的作用
静脉溶栓治疗的关注点
有效性:溶栓的效果,包括NIHSS的改变、 血管再通情况
安全性: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包括出血、 再闭塞、再灌注损伤等
监测项目
生命体征的监测 临床神经功能的监测 凝血功能的监测 影像学的监测
中国2010年新指南
推荐意见: (1)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 3 h内(I 级推荐,A 级证据) 和 3-4.5 h (I 级推荐,B 级证据) 的患者,应根据适 应症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 (2)发病 6 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rtPA 可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II 级推荐,B 级证据)。
100% 75%
循证医学显示的有效手段——溶栓和抗血 小板治疗在1/4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中没有采用;而过多使用神经保护剂和中
药
75.9%
83.1%
50%
24.0% 25%
1.9%
0%
溶栓治疗 未接受抗栓治疗 神经保护剂
中药
中国脑卒中医疗质量评估(QUEST)协作组,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年4月
的发生率分别为23%、5.3%和25%
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处理措施
无症状性HT不需要任何处理,对症状性脑实质出血的 处理仍缺乏标准,所以推荐停用抗栓治疗等,按脑出 血处理
出血转化病情稳定后7-10天可再开始抗栓治疗;对于 需要应用抗凝进行二级预防的患者,如果判断再发血 栓风险相对较低或全身情况较差者,可用抗血小板药 物代替华法令
溶栓治疗不仅仅是将溶栓药物应用到病人体 内,之后对溶栓病人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评价、 监测,对于溶栓治疗的成败也同样起着关键性 的作用
静脉溶栓治疗的关注点
有效性:溶栓的效果,包括NIHSS的改变、 血管再通情况
安全性: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包括出血、 再闭塞、再灌注损伤等
监测项目
生命体征的监测 临床神经功能的监测 凝血功能的监测 影像学的监测
脑卒中中心流程图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图

剧烈头痛、急性血压升高、恶 心、呕吐,或其他神经功能恶 化
停用 rt-PA 急诊头颅 CT
无颅内出血; 继 续 rt-PA 使 用
有颅内 出血
1、急查血常规、凝血功能 2、必要时,输注 5-8u 血小板或新鲜 冰冻血浆或凝血因子
3、神经外科会诊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图
记录患者基本信息;体重、血压、血糖等
Rt-PA0.9mg/Kg(最大剂量 90mg)10%配置溶液 1min 内静脉推注,剩余 60min 内推滴泵或滴泵静脉输注。
生命体征监测(血压、血糖、神经系统评 估)
1.BP:rt-PA in/次 8-24h 60min/次 2.神经系统评估(NIHSS):rt-PA 输注后 0-2h 15min/次 2-8h 30min/次 8-24h 60min/次 3.Glu : 初 次 血 糖 > 11.1mmol/L (200mg/dl)或有糖尿病病史者,24h 内 7 点血2糖4h监N测IHSS 评估+头颅 CT/MRI 4.24h 内禁用阿司匹林或肝素等抗栓或抗 凝药物
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溶栓治疗是脑 梗死有效的治 疗方法之一关键抓住源自疗时机 掌握适应症 选择适当的药物
编辑版pppt
14 14
脑梗死的治疗
临床初步排除TIA 年龄18-75岁
肌力3级以下或失语
发病6小时内,最 好3小时内,部分 病例可放宽
适应症
患者或家属签字 同意者
正常凝血状态
CT已排除颅内出血 和早期大面积脑梗 死
患者或家属不合作
既往有颅内出血史
编辑版pppt
16
PART
溶栓病人的护理
5
编辑版pppt
17
溶栓前护理
➢病情评估(意识、生命体征) ➢抽血、建立静脉通道 ➢心电监护 ➢头颅CT检查 ➢ECG ➢患者、家属的宣教及心理护理 ➢尽快备齐抢救用物,如吸痰机、输液泵、 吸氧设备等。 ➢知情同意书 ➢确定用药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 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 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 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 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 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
编辑版pppt
12
PART
脑梗死的治疗
4
编辑版pppt
13
脑梗死的治疗
作用
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 减轻神经元损伤 挽救缺血半暗带
19
溶栓后的观察及护理
1
生命体征的检测
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肢体肌力、语言, 以判断
溶栓效果及病情进展
测血压:q15min×2h,其后 q30min×6h,其后
3 4 60min×16h静脉溶栓后维持血压低于
85/110mmHg;动脉溶栓后维持血压 低于180/105mmHg。 每4h测量体温1次,一旦体温增高, 立即采取降温措施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PPT课件

7
溶栓病人的选择
8
时间窗的确定
• 以最后一次被发现没有症状为主,所以对于睡眠 中起病的醒后卒中,起病时间应算作没有症状开 始休息时。
• 如果患者有一个较轻的症状,最后症状逐渐加重 ,起病应以症状首发开始算。
• 如果患者有一次TIA发作但完全缓解,随后又有第 二次发作,应从新症状出现时开始算。
• 对于超过时间窗但临床症状严重的基底动脉闭塞 患者可适当延长时间窗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18
高血压处理
血压控制于180/105mmHg以下 • 降压:首选静脉降压 • 乌拉地尔、拉贝洛尔、艾司洛尔 • 最好避免使用硝普钠:因能同时增加ICP,降低
MAP,严重降低CCP。
19
20
出血 转换
症状性出 血
SICH
无症状性 出血
21
SICH
• 与自发性脑出血相比。溶栓后SICH可能体积 更大、症状更重、多灶性。
• 心电图 • 会诊 • 头颅CT排除出血 • 筛选 • 启动溶栓流程
溶栓一线
• 初步谈话
急诊及溶栓一 线
• 知情同意 • 溶栓决策
溶栓二线
• 实施溶栓操作 和检测
• 神经功能监 测及影像复
查
溶栓护士
溶栓一线、二 线、溶栓护士
12
13
溶栓药物
• rT—PA 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等以A级推 荐为首选溶栓药物 • 链激酶 高的出血并发症和不良预后被摒弃 • 尿激酶 只有中国批准用于缺血性卒中溶栓,但仍首选rtPA
• 对于并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静脉使用 rt-PA 溶栓后,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若有适应症, 可植入支架 (Ⅱa 级推荐,C 级证据)。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 ppt课件

的最大可能时间超过4.5小时。 4)神经功能缺损考虑癫痫发作所致。 5)既往有颅内出血、动静脉畸形或颅内动脉瘤病
史。
个月有颅内手术、头外伤史;最近三周 有消化道、泌尿系统等脏器出血史;最近二周有 外科手术病史;最近一周有腰穿或不宜压迫止血 的动脉穿刺史;妊娠。
7)有明显的出血倾向:血小板计数<100x10^9/l; APTT高于正常上限;INR>1.5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 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13
药物剂量的选择
2009年欧洲卒中组织 ( ESO) 对静脉溶栓的 最新指南更新推荐 rt-PA,0.9mg/kg 静脉滴 注,最大剂量 90mg,用于AIS发病后4.5h 内。
日本静脉溶栓登记研究提示,0.6mg/kg治 疗AIS对日本患者可能安全有效,但缺乏与 安慰剂或与标准剂量的对照研究。
注射用阿替普酶(rt-PA)分为20mg,50mg两 种剂型,我们科里是50mg剂型。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15
静脉溶栓适应症
1)年龄18-80岁。 2)临床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且神经功能
缺损程度比较严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 表NIHSS在6~22分 ),如有明显瘫痪,肌力应低 于IV级 。 3)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开始时间<4.5h。 4)脑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 梗塞影像学改变。 5)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再灌注:指闭塞动脉远端血管床恢复血流。大的 血管闭塞中,由于远端血管存在栓塞或微循环闭 塞,再通后无组织再灌注,称为无复流现象,故 再通不一定再灌注。如果有充分的侧支循环,即 使无再通,局部脑组织也有较好的血液供应,不 会有脑组织损伤。再灌注提示临床疗效,独立于 血管再通;血管再通所产生的临床作用是通过再 灌注实现的。
史。
个月有颅内手术、头外伤史;最近三周 有消化道、泌尿系统等脏器出血史;最近二周有 外科手术病史;最近一周有腰穿或不宜压迫止血 的动脉穿刺史;妊娠。
7)有明显的出血倾向:血小板计数<100x10^9/l; APTT高于正常上限;INR>1.5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 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13
药物剂量的选择
2009年欧洲卒中组织 ( ESO) 对静脉溶栓的 最新指南更新推荐 rt-PA,0.9mg/kg 静脉滴 注,最大剂量 90mg,用于AIS发病后4.5h 内。
日本静脉溶栓登记研究提示,0.6mg/kg治 疗AIS对日本患者可能安全有效,但缺乏与 安慰剂或与标准剂量的对照研究。
注射用阿替普酶(rt-PA)分为20mg,50mg两 种剂型,我们科里是50mg剂型。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15
静脉溶栓适应症
1)年龄18-80岁。 2)临床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且神经功能
缺损程度比较严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 表NIHSS在6~22分 ),如有明显瘫痪,肌力应低 于IV级 。 3)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开始时间<4.5h。 4)脑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 梗塞影像学改变。 5)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再灌注:指闭塞动脉远端血管床恢复血流。大的 血管闭塞中,由于远端血管存在栓塞或微循环闭 塞,再通后无组织再灌注,称为无复流现象,故 再通不一定再灌注。如果有充分的侧支循环,即 使无再通,局部脑组织也有较好的血液供应,不 会有脑组织损伤。再灌注提示临床疗效,独立于 血管再通;血管再通所产生的临床作用是通过再 灌注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