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同轴电缆阻抗测试方法

常见的同轴电缆阻抗测试方法
常见的同轴电缆阻抗测试方法

SI9000各阻抗计算说明

阻抗培训 1.外层单端:Coated Microstrip 1B H1:介质厚度(PP片或者板材,不包括铜厚) Er1:PP片的介电常数(板材为:4.5 P片4.2) W1:阻抗线上线宽(客户要求的线宽) W2:阻抗线下线宽(W2=W1-0.5MIL) T1:成品铜厚 C1:基材的绿油厚度(我司按0.8MIL) C2:铜皮或走线上的绿油厚度(0.5MIL) Cer:绿油的介电常数(我司按3.3MIL) Zo:由上面的参数计算出来的理论阻值

2.外层差分:Edge-Coupled Coated Microstrip 1B H1:介质厚度(PP片或者板材,不包括铜厚) Er1:PP片的介电常数(板材为:4.5 P片4.2) W1:阻抗线上线宽(客户要求的线宽) W2:阻抗线下线宽(W2=W1-0.5MIL) S1:阻抗线间距(客户原稿) T1:成品铜厚 C1:基材的绿油厚度(我司按0.8MIL) C2:铜皮或走线上的绿油厚度(0.5MIL) C3:基材上面的绿油厚度(0.50MIL) Cer:绿油的介电常数(我司按3.3MIL)

3.内层单端:Offset Stripline 1B1A H1:介质厚度(PP片或者光板,不包括铜厚) Er1:H1厚度PP片的介电常数(P片4.2MIL) H2:介质厚度(PP片或者光板,不包括铜厚) Er2:H2厚度PP片的介电常数(P片4.2MIL) W1:阻抗线上线宽(客户要求的线宽) W2:阻抗线下线宽(W2=W1-0.5MIL) T1:成品铜厚 Zo:由上面的参数计算出来的理论阻值

4.内层差分:Edge-Couled Offset Stripline 1B1A H1:介质厚度(PP片或者光板,不包括铜厚) Er1:H1厚度PP片的介电常数(P片4.2MIL) H2:介质厚度(PP片或者光板,不包括铜厚) Er2:H2厚度PP片的介电常数(P片4.2MIL) W1:阻抗线上线宽(客户要求的线宽) W2:阻抗线下线宽(W2=W1-0.5MIL) S1:客户要求的线距 T1:成品铜厚 Zo:由上面的参数计算出来的理论阻值

超声波常用公式汇总

求波长的公式:λ(波长)=c(波声速)÷f(频率) 求声阻抗的公式:Z=ρ(密度)×c(波声速) 折射定律: 2 21'1'1sin sin sin sin sin S S L L S S L L L L c c c c c ββααα= === C L1、C S1——第一介质中的纵波、横波波速 C L2、C S2——第二介质中的纵波、横波波速 L α、L 'α、s 'α——纵波入射角、反射角、横波反射角 L β、s β——纵、横波折射角 求斜探头入射角:sin α=C L1÷C S2×sin β 第一临界角:αⅠ=arcsin C L1÷C L2 第二临界角:αⅡ= arcsin C L1÷C s2 第三临界角:αⅢ= arcsin C s1÷C L1 当入射角在αⅠ~αⅡ时,钢中只有纯横波 当入射角大于αⅢ时,钢中只有表面波 求波高公式:先算出二者间的差值,再加上基准值 △=20lg (H 2/H 1) 求水钢界面声强透射率: 2 122 1)(4Z Z Z Z T += 计算薄工件的衰减系数(厚度小于200mm ): )/()(2)lg( 20mm dB x m n B B n m --= δ α m 、n 为底波反射次数;B m 、B n 为第m 、n 次波高 δ——反射损失;x ——薄板厚度 计算厚工件的衰减系数: )/(26 )lg(2021 mm dB x B B -= α 计算圆盘圆辐射纵波声场的半扩散角(指向角): θ0=arcsin1.22λ/D s ≈70λ/D s (°) 近场区长度的计算: N=D 2/4λ 矩形波源辐射纵波声场的半扩散角(指向角): ψ0=arcsin λ/a ≈57λ/a(°) 近场区长度为:N=Fs/πλ=、D 2/4λ 纵波声场两种介质的近场区长度: 已知水层厚度为L ,基于钢中的近场区长度: N=D s 2/4λ2-LC 1/C 2 基于水中的近场区长度: N=(D s 2/4λ2-L )C 1/C 2 未扩散区长度b=1.64N 计算平底孔回波声压: 2 20x F F P P f s f λ= P 0:探头波源的起始声压 Fs :探头波源面积=πD 2s/4 Ff :平底孔缺陷的面积=πD 2f /4 X :平底孔至波源的距离 二者回波分贝差:1 221lg 40x D x D f f 长横孔回波声压计算公式: x D x F P P f s f 220λ= 两者的分贝差:3 123 2 1lg 10x D x D f f 球孔回波声压计算公式:x D x F P P f s f 40λ= 两者的分贝差:2 1 22 2 1lg 20x D x D f f 大平底面回波声压公式:x F P P s B λ20= 不同距离的大平底面回波分贝差:1 2 lg 20x x

PCB阻抗值因素与计算方法

PCB阻抗设计及计算简介

特性阻抗的定义 ?何谓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Z0) ?电子设备传输信号线中,其高频信号在传输线中传播时所遇到的阻力称之为特性阻抗;包括阻抗、容抗、感抗等,已不再只是简单直流电的“欧姆电阻”。 ?阻抗在显示电子电路,元件和元件材料的特色上是最重要的参数.阻抗(Z)一般定义为:一装置或电路在提供某特定频率的交流电(AC)时所遭遇的总阻力. ?简单的说,在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里,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叫做阻抗。

设计阻抗的目的 ?随着信号传送速度迅猛的提高和高频电路的广泛应用,对印刷电路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印刷电路板提供的电路性能必须能够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发生反射现象,信号保持完整,降低传输损耗,起到匹配阻抗的作用,这样才能得到完整、可靠、精确、无干扰、噪音的传输信号。?阻抗匹配在高频设计中是很重要的,阻抗匹配与否关系到信号的质量优劣。而阻抗匹配的目的主要在于传输线上所有高频的微波信号皆能到达负载点,不会有信号反射回源点。

?因此,在有高频信号传输的PCB板中,特性阻抗的控制是尤为重要的。 ?当选定板材类型和完成高频线路或高速数字线路的PCB 设计之后,则特性阻抗值已确定,但是真正要做到预计的特性阻抗或实际控制在预计的特性阻抗值的围,只有通过PCB生产加工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才能达到。

?从PCB制造的角度来讲,影响阻抗和关键因素主要有: –线宽(w) –线距(s)、 –线厚(t)、 –介质厚度(h) –介质常数(Dk) εr相对电容率(原俗称Dk介质常数),白容生对此有研究和专门诠释。 注:其实阻焊也对阻抗有影响,只是由于阻焊层贴在介质上,导致介电常数增大,将此归于介电常数的影响,阻抗值会相 应减少4%

PCB阻抗计算方法

阻抗计算说明 Rev0.0 heroedit@https://www.360docs.net/doc/186308504.html, z给初学者的 一直有很多人问我阻抗怎么计算的. 人家问多了,我想给大家整理个材料,于己于人都是个方便.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或者文档有什么错误,欢迎讨论与指教! 在计算阻抗之前,我想很有必要理解这儿阻抗的意义 z传输线阻抗的由来以及意义 传输线阻抗是从电报方程推导出来(具体可以查询微波理论) 如下图,其为平行双导线的分布参数等效电路: 从此图可以推导出电报方程 取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的正弦形式 得 推出通解

定义出特性阻抗 无耗线下r=0, g=0得 注意,此特性阻抗和波阻抗的概念上的差异(具体查看平面波的波阻抗定义) ε μ=EH Z 特性阻抗与波阻抗之间关系可从 此关系式推出. Ok,理解特性阻抗理论上是怎么回事情,看看实际上的意义,当电压电流在传输线传播的时候,如果特性阻抗不一致所求出的电报方程的解不一致,就造成所谓的反射现象等等.在信号完整性领域里,比如反射,串扰,电源平面切割等问题都可以归类为阻抗不连续问题,因此匹配的重要性在此展现出来. z 叠层(stackup)的定义 我们来看如下一种stackup,主板常用的8层板(4层power/ground 以及4层走线层,sggssggs,分别定义为L1, L2…L8)因此要计算的阻抗为 L1,L4,L5,L8 下面熟悉下在叠层里面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厂家打交道经常会使用的 Oz 的概念 Oz 本来是重量的单位Oz(盎司 )=28.3 g(克) 在叠层里面是这么定义的,在一平方英尺的面积上铺一盎司的铜的厚度为1Oz, 对

电子测量与仪器第七章 阻抗测量

第七章 阻抗测量 7.1 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的主要方法有那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对应于每一种方法举出一种测量仪器。 7.2 某直流电桥测量电阻x R ,当电桥平衡时,三个桥臂电阻分别为1R =100Ω,2R =50Ω,3R =25Ω。求电阻x R 等于多少? 7.3 判断图7.30交流电桥中哪些接法是正确的?哪些错误的?并说明理由。 解:根据电桥平衡原理, (a )241311C j R C j R ??= 2 413C R C R =,所以该电桥是正确的。 (b )241 31L j R C j R ??= 可知该式不成立,所以该电桥是错误的。 (c )244321)1(1) (R C j R C j L j R ???+=+ 4 2243231C j R R R C L C j R ??+=+ 所以只要满足2432R R C L =,4231C R C R =即4 24132R L C R C R ==,所以该电桥是正确的。 (d )2422431L L L j L j R R ???-==可知该式不成立,所以该电桥是错误的。 7.4 试推导图7.31交流电桥平衡时计算x R 和x L 的公式。若要求分别读数,如何选择标准元件? 解:3 2441)()1(C j L j R R C j R x x ???+=+ 图7.30 交流电桥的接法判断

3 34242C j R C L C j R R R x x ??+=+ 所以342C R R L x =,342C C R R x = ,选择C3,C4作为标准元件。 7.5 用替代法测量电容的方法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当C x >(C max ~C min )时必须采用串联接法测量电容?电桥平衡条件是什么?如何选择可调元件。 7.6 某交流电桥平衡时有下列参数:1Z 为1R =2000Ω与1C =0.5μF 相并联,2Z 为2R =1000Ω与2C =1μF 相串联,4Z 为电容4C =0.5μF , 信号源角频率ω=2 10rad/s ,求阻抗3Z 的元件值。 7.7 简述Q 表测量L 、C 、Q 的原理。 7.8 利用谐振法测量某电感的Q 值。当可变电容为100pF 时,电路发生串联谐振。保持频率不变,改变可变电容,半功率点处的电容分别为102pF 和98pF ,求该电感的Q 值。 解:根据Q 表串联谐振工作原理, )1(1 1C L j R Z ??-+= )1(22C L j R Z ??- += 由于C1,C2分别在半功率点时 )1(12 1C L C L ????--=- )11(211 2C C L ???+= 因为处于半功率点,所以有 R C L R 2)1(21 2=-+?? 即R C L 311 =-??,R C C C C C 321211)11(2112112=-=-+????? 所以)11(631 2C C R ??-=

线路参数测试方法

高感应电压下用SM501测试线路参数的方法 湖南省送变电建设公司调试所邓辉邓克炎 0引言 超高压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测试时,经常遇到感应电压很高的情况,不能用仪器直接测试, 否则仪器被感应电压击穿损坏。本文根据厂家仪器给出的原理接线进行了改接,通过理论分析,实际测试,数据证实,此种方法确实有效可行。 1SM501的介绍: SM501线路参数测试仪,是专门用于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测试的仪器。该仪器电路设计精巧,思路独特,使得其性能优越,功能强大,体积小,重量轻。该仪器内部采用先进的A/D同步交流采样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成功的解决了多路信号在市电条件下同步测量和计算的难题。仪器操作简单方便,数据准确可靠,可完全取代传统仪表的测量方法,可显示并记录用户关心的所有测量数据,可作为现场高精度交流指示仪表使用。该仪器测试线路参数与传统仪表测试线路参数比较,减轻劳动强度,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1.1SM501的主要功能与特点: (1)可测量输电线路的正序阻抗,线间阻抗,零序阻抗,线地阻抗,正序电容,线间电冰箱容,零序电容,线地电容,互感阻抗,电压,电流,功率,电阻,电抗,阻抗角,频率等参数。 (2)全部数据均在统一周期内同步测量,保证在市电条件下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在仪器允许的测量范围内可直接测量,超出测量范围时可外接一次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 (4)可锁定显示数据并存储或打印全部测量结果,本仪器内置不掉电存储器,可长期保持测量数据并可随时查阅。 (5)全部汉字菜单及操作提示,直观方便。 1.2主要技术指标; (1)基本测量精度:电流、电压、阻抗0.2级,功率0.5级 (2)电压测量范围:AC 0-450V 电流测量范围:AC 0-50A 2为什么要对输电线路进行参数测试: 输电线路短距离也有几公里,长距离的有几十至几百公里,输电线路长距离的架设,中途的换位,变电站两端相位有时出现差错,输电线路的正序阻抗,线间阻抗,零序阻抗,线地阻抗,正序电容,线间电容,零序电容,线地电容,互感阻抗,电阻,电抗,阻抗角等实际与理论计算值不一至。 以上这些参数的准确对继电保护的整定至关重要,这些参数如果有误,保护不能正确动作,距离保护不能准确测距,甚至误动或不动,对电力设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了保证输电线路进行参数测试的准确,保定市超人电子有限公司研制了一种比较智能的参数测试仪那就是SM501。 3几种典型的参数测试: 3.1 输电线路正序阻抗的测试: 将线路末端三相短路悬浮。当测试电压和测试电流都不超过本测试仪器允许输入范围时,按图1接法测量。当测试电压和测试电流超过本测试仪器允许输入范围必须外接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按图2接法测量。在仪器测试项目菜单中

特性阻抗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特性阻抗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王国海 以下内容供参考。 1.传输线模型 2 符号说明 R L G C 分布式电阻电感电导电容 3 计算过程 (1) u(△z)-u=-R*?z*i-L*△z*?i ?t i(△z)- i=-G*△z*u(△z)?c?△z??u (2) ?t (1)(2) 两边同除以△z,得到电报公式

?u ?z +Ri+L ?i ?t =0 (3) ?i ?z +Gu+C ?u ?t =0 (4) u(z,t)=U(z)e jωt (5) i(z,t)=I(z)e jωt (6) 由(5)(6) 计算得道下列公式 ?u(z,t)?z =dU(z)dz e jωt (7) ?u(z,t)?t =U(z) e jωt jω (8) ?i(z,t)?z =dI(z)dz e jωt (9) ?i(z,t)?t =I(z) e jωt jω (10) 将(7)(8) (9) (10) 代入公式(3) dU(z)dz e jωt +Ri+L I(z) e jωt jω=0,i 用公式(6)代入, dU(z)dz e jωt +R I(z)e jωt +L I(z) e jωt jω=0 化简得到: dU(z)dz =-(R+ jωL)I(z) (11) 同理7)(8) (9) (10)代入(4)可得 dI(z)dz =-(G+ jωC)U(z) (12) 由(11)(12) 得到 dU(z)dI(z)=(R+ jωL)I(z) (G+ jωC)U(z) (13) 交叉相乘, (G + jωC)U(z) dU(z)= (R + jωL)I(z)dI(z) 两边积分, ∫(G + jωC)U(z) dU(z)=∫(R + jωL)I(z)dI(z) 12(G + jωC)U(z)2=12(R + jωL)I(z)2 U(z)2I(z)2=(R+ jωL)(G+ jωC) 两边开根号 Z=U/I=√(R+ jωL)(G+ jωC) 假定R=0,G=0 (无损)得到特性阻抗近似公式 Z=√L C

PCB线路板阻抗计算公式

PCB线路板阻抗计算公式 现在关于PCB线路板的阻抗计算方式有很多种,相关的软件也能够直接帮您计算阻抗值,今天通过polar si9000来和大家说明下阻抗是怎么计算的。 在阻抗计算说明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阻抗的由来和意义: 传输线阻抗是从电报方程推导出来(具体可以查询微波理论) 如下图,其为平行双导线的分布参数等效电路: 从此图可以推导出电报方程 取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的正弦形式 得

推出通解 定义出特性阻抗 无耗线下r=0, g=0 得 注意,此特性阻抗和波阻抗的概念上的差异(具体查看平面波的波阻抗定义) 特性阻抗与波阻抗之间关系可从此关系式推出. Ok,理解特性阻抗理论上是怎么回事情,看看实际上的意义,当电压电流在传输线传播的时候,如果特性阻抗不一致所求出的电报方程的解不一致,就造成所谓的反射现象等等.在信号完整性领域里,比如反射,串扰,电源平面切割等问题都可以归类为阻抗不连续问题,因此匹配的重要性在此展现出来. 叠层(stackup)的定义

我们来看如下一种stackup,主板常用的8 层板(4 层power/ground 以及4 层走线层,sggssggs,分别定义为L1, L2…L8)因此要计算的阻抗为L1,L4,L5,L8 下面熟悉下在叠层里面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厂家打交道经常会使用的 Oz 的概念 Oz 本来是重量的单位Oz(盎司)=28.3 g(克) 在叠层里面是这么定义的,在一平方英尺的面积上铺一盎司的铜的厚度为1Oz,对应的单位如下 介电常数(DK)的概念 电容器极板间有电介质存在时的电容量Cx 与同样形状和尺寸的真空电容量Co之比为介电常数:ε = Cx/Co = ε'-ε" Prepreg/Core 的概念 pp 是种介质材料,由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组成,core 其实也是pp 类型介质,只不过他两面都覆有铜箔,而pp 没有.

PCB阻抗计算

阻抗线计算 一.传输线类型 1 最通用的传输线类型为微带线(microstrip)和带状线(stripline) 微带线(microstrip):指在PCB外层的线和只有一个参考平面的线,有非嵌入/嵌入两种如图所示:(图1) 非嵌入(我们目前常用) (图2) 嵌入(我们目前几乎没有用过) 带状线:在绝缘层的中间,有两个参考平面。如下图: (图3) 2 阻抗线 2.1差动阻抗(图4)

差动阻抗,如上所示,阻抗值一般为90,100,110,120 2.2特性阻抗(图5) 特性阻抗: 如上如所示,.阻抗值一般为50 ohm,60ohm 二.PCB叠层结构 1板层、PCB材质选择 PCB是一种层叠结构。主要是由铜箔与绝缘材料叠压而成。附图为我们常用的1+6+1结构的,8层PCB叠层结构。(图6) 首先第一层为阻焊层(俗称绿油)。它的主要作用是在PCB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导体上不该上锡的区域沾锡。同时还能起到防止导体之间因潮气、化学品等引起的短路、生产

和装配中不良操作造成的断路、防止线路与其他金属部件短路、绝缘及抵抗各种恶劣环境,保证PCB工作稳定可靠。 防焊的种类有传统环氧树脂IR烘烤型,UV硬化型, 液态感光型(LPISM-Liquid Photo Imagable Solder Mask)等型油墨, 以及干膜防焊型(Dry Film, Solder Mask),其中液态感光型为目前制程大宗,常用的有Normal LPI, Lead-free LPI,Prob 77. 防焊对阻抗的影响是使得阻抗变小2~3ohm左右 阻焊层下面为第一层铜箔。它主要起到电路连通及焊接器件的作用。硬板中使用的铜箔一般以电解铜为主(FPC中主要使用压延铜)。常用厚度为0.5OZ及1OZ.(OZ为重量单位在PCB行业中做为一种铜箔厚度的计量方式。1OZ表示将重量为1OZ的铜碾压成1平方英尺后铜箔的厚度。1OZ=0.035mm). 铜箔下面为绝缘层..我们常用的为FR4半固化片.半固化片是以无碱玻璃布为增强材料,浸以环氧树脂.通过120-170℃的温度下,将半固化片树脂中的溶剂及低分子挥发物烘除.同时,树脂也进行一定程度的反应,呈半固化状态(B阶段).在PCB制作过程中通过层压机的高温压合.半固化中的树脂完全反应,冷却后完全固化形成我们所需的绝缘层. 半固化片中所用树脂主要为热塑性树脂, 树脂有三种阶段: A阶段:在室温下能够完全流动的液态树脂,这是玻钎布浸胶时状态 B阶段:环氧树脂部分交联处于半固化状态,在加热条件下,又能恢复到液体状态 C阶段:树脂全部交联为C阶段,在加热加压下会软化,但不能再成为液态,这是多层板压制后半固化片转成的最终状态. 由于半固化片在板层压合过程中,厚度会变小,因而半固化片的原始材料厚度和压合后的厚度不一样,因而必须分清厚度是原始材料厚度还是完成厚度。另外,半固化片的厚度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板厚、板层和板厂不同,而有所不同。上述只是一例。 同时该叠层中用了两块芯板,即core(FR-4).芯板是厂家已压合好的带有双面铜的基材,在压合过程中厚度是不变的。常见芯板见下:(表二)

电子测量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谈判题(10分) VXXX 5,使用数字万用表进行电阻测量时,红表笔接COM 端带负电,黑表笔接V ?Ω端带正电。( X ) 6、使用指针式万用表测量多个电阻时,只需选出择合适量程档,进行一次机械调零、欧姆调零即可。 ( X ) 7、使用万用表测量过程中,若需更换量程档则应先将万用表与被测电路断开,量程档转换完毕再接入电路测量 ( V ) 8、在示波测量中,若显示波形不在荧光屏有效面积内,可通过Y 移位旋钮对被测波形幅度进行调 ( X ) 9、若要使示波器显示波形明亮清晰,可通过辉度,聚焦旋钮的调节达到要求。 ( V ) 10示波器要观察到稳定的波形,其两个偏转板上所加信号的周期y x T T ,必须满足条件 T y =nT x 。 ( ? ) 11, 逐次逼近A/D 转换的速度比积分式A/D 转换的速度慢。 ( ? ) 12, 一般规定,在300Ω的负载电阻上得到1mW 功率时的电平为零电平。 ( ? ) 13,在直流单电桥中,电源与指零仪互换位置,电桥平衡状态不变。 ( √ ) 13, 比较释抑电路的作用是控制锯齿波的幅度,实现等幅扫描,并保证扫描的稳定。 ( √ )

1、双踪示波器显示方式有1、ABCD 几种方式,其中C;方式可能产生相位误差,若要修正相位误差则应将显示方式调节到D 方式;若被测信号频率较低,则应选择 D 方式;若信号频率较高,则应选择 C 方式。 A.Y A、Y B B. Y A±Y B C.交替 D.断续 2、示波测量中,触发方式选择为CA 时,屏幕显示为一条亮线;触发方式选择为时,屏幕不显示亮线。 A.普通触发 B. 固定触发 C.自动触发 D.其它 3、根据检波器位置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模拟电压表结构,其中 A 结构测量范围宽、测量灵敏度较低; B 结构测量范围窄、测量灵敏度较高。 A.放大—检波式 B. 检波—放大式 C.外差式 D.其它 4、数字万用表的核心是 B 。 A.AC/DC转换器 B. A/D转换器 C.D/A转换器 D.I/V转换器 5,根据测量误差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 C )三大类。 A.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B.固有误差、工作误差、影响误差 C.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D.稳定误差、基本误差、附加误差 6,用通用示波器观测正弦波形,已知示波器良好,测试电路正常,但在荧光屏上却出现了如下波形,应调整示波器( A )旋钮或开关才能正常观测。 A.偏转灵敏度粗调 B.Y轴位移 C.X轴位移 D.扫描速度粗调

压电陶瓷参数整理

压电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 (1) 介电常数ε 介电常数是反映材料的介电性质,或极化性质的,通常用ε来表示。不同用途的压电陶瓷元器件对压电陶瓷的介电常数要求不同。例如,压电陶瓷扬声器等音频元件要求陶瓷的介电常数要大,而高频压电陶瓷元器件则要求材料的介电常数要小。 介电常数ε与元件的电容C ,电极面积A 和电极间距离t 之间的关系为 ε=C ·t/A 式中C ——电容器电容;A ——电容器极板面积;t ——电容器电极间距 当电容器极板距离和面积一定时,介电常数ε越大,电容C 也就越大,即电容器所存储电量就越多。由于所需的检测频率较低,所以ε应大一些。因为ε大,C 就相应大,电容器充放电时间长,频率就相应低。 (2)压电应变常数 压电应变常数表示在压电晶体上施加单位电压时所产生的应变大小: 31(/)t d m V U = 式中 U ——施加在压电晶片两面的压电; △t ——晶片在厚度方向的变形。 压电应变常数33d 是衡量压电晶体材料发射性能的重要参数。其值大,发射性能好,发射灵敏度越高。 (3)压电电压常数33g 压电电压常数表示作用在压电晶体上单位应力所产生的压电梯度大小: 31(m/N)P U g V P =? 式中 P ——施加在压电晶片两面的应力; P U —— 晶片表面产生的电压梯度,即电压U 与晶片厚度t 之比,P U =U/t 。 压电电压常数33g 是衡量压电晶体材料接收性能的重要参数。其值大,接收性能好,接收灵敏度高。 (4)机械品质因数 机械品质因数也是衡量压电陶瓷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在振动转换时材料内部能量消耗的程度。产生损耗的原因在于内摩擦。

m E E θ=储损 m θ值对分辨力有较大的影响。机械品质因数越大,能量的损耗越小,晶片持 续振动时间长,脉冲宽度大,分辨率低。 (5)频率常数 由驻波理论可知,压电晶片在高频电脉冲激励下产生共振的条件是: 0 22L L C t f λ== 式中 t ——晶片厚度;L λ——晶片中纵波波长;L C ——晶片中纵波的波速; 0f ——晶片固有频率。 则: 02 L t C N tf == 这说明压电片的厚度与固有频率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频率常数。因此,同样的材料,制作高频探头时,晶片厚度较小;制作低频探头时,晶片厚度较大。 (6)机电耦合系数K 机电耦合系数K 是综合反映压电材料性能的参数,它表示压电材料的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耦合效应。机电耦合系数可定义为 K =转换的能量输入的能力 探头晶片振动时,同时产生厚度方向和径向两个方向的伸缩变形,因此机电耦合系数分为厚度方向t K 和和径向p K 。t K 大,检测灵敏度高;p K 大,低频谐振波增多,发射脉冲变宽,导致分辨率降低,盲区增大。 (7)居里温度C T 压电材料与磁性材料一样,其压电效应与温度有关。它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产生,超过一定温度,压电效应就会消失。使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消失的温度称为压电材料的居里温度,用C T 表示。 探头对晶片的一般要求: (1) 机电耦合系数K 较大,以便获得较高的转换效率。

交流阻抗怎么测量

交流阻抗怎么测量 交流阻抗法是电化学测试技术中一类十分重要的方法,是研究电极过程动力学和表面现象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近年来,交流阻抗的测试精度越来越高,超低频信号阻抗谱也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对阻抗谱解析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电极表面双电层结构,活化钝化膜转换,孔蚀的诱发、发展、终止以及活性物质的吸脱附过程。 (1)交流阻抗:交流阻抗即阻抗,在电子学中,是指电子部件对交流激励信号呈现出的电阻和电抗的复合特性;在电化学中,是指电极系统对所施加的交流激励信号呈现出的电阻和电抗的复合特性。阻抗模的单位为欧姆,阻抗辐角(相角)的单位为弧度或度。 (2)交流阻抗谱:在测量阻抗的过程中,如果不断地改变交流激励信号的频率,则可测得随频率而变化的一系列阻抗数据。这种随频率而变的阻抗数据的集合被称为阻抗频率谱或阻抗谱。阻抗谱是频率的复函数,可用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组合来表示;也可在复平面上以频率为参变量将阻抗的实部和虚部展示出来。测量频率范围越宽,所能获得的阻抗谱信息越完整。RST5200电化学工作站的频率范围为:0.00001Hz~1MHz,可以很好地完成阻抗谱的测量。 (3)电化学阻抗谱:电化学阻抗谱是一种电化学测试方法,采用的技术是小信号交流稳态测量法。对于电化学电极体系中的溶液电阻、双电层电容以及法拉第电阻等参量,用电化学阻抗谱方法可以很精确地测定;而用电流阶跃、电位阶跃等暂态方法测定,则精度要低一些。另外,像扩散传质过程等需要用较长时间才能测定的特性,用暂态法是无法实现的,而这却是电化学阻抗谱的长项。 (4)电化学阻抗谱测量的特殊性:就测量原理而言,在电化学中测量电极体系的阻抗谱与在电子学中测量电子部件的阻抗谱并没有本质区别。通常,我们希望获得电极体系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电化学阻抗谱。而维持电极体系的状态,须使电极电位保持不变。通常认为,电极电位变化50mV以上将会破坏现有的状态。因此,在电化学阻抗谱测量中,必须注意两个关键点,即:偏置电位和正弦交流信号幅度。 (5)正弦交流信号的幅度:为了避免对电化学电极体系产生大的影响以及希望其具有较好的线性响应,正弦交流信号的幅度通常可设在2~20mV之间。 (6)自动去偏:在电化学阻抗谱测量过程中,由于偏置电位不一定等于开路电位以及少量的非线性作用,在工作电极电流中还会含有直流成分。去除这个直流成分(偏流),可扩大交流信号的动态范围、提高信噪比。RST5200电化学工作站,可在测量过程中动态地调整去偏电流,使获得的阻抗谱数据更精准。另外,在软件界面的状态栏中,可实时显示工作电极的极化电流,供操作者参考。 以上为交流阻抗的相关说明,下面我们就实验设置过程中遇到的专业名词

常用材料

常用材料极限强度 材料名拉压 疲劳极限 弯曲 疲劳极限 扭转 疲劳极限 拉压脉动 疲劳极限 弯曲脉动 疲劳极限 扭转脉动 疲劳极限 结构钢铸铁铝合金结构钢铸铁铝合金≈0.3σb ≈0.225σb ≈σb/6+73.5MPa ≈0.3σb ≈0.225σb ≈σb/6+73.5MPa ≈0.43σb ≈0.45σb ≈σb/6+73.5MPa ≈0.43σb ≈0.45σb ≈σb/6+73.5MPa ≈0.25σb ≈0.36σb ≈(0.55~0.58)σ-1 ≈0.25σb ≈0.36σb ≈(0.55~0.58)σ-1 ≈1.42σ-1l ≈1.42σ-1l ≈1.5σ-1l ≈1.42σ-1l ≈1.42σ-1l ≈1.5σ-1l ≈1.33σ-1 ≈1.35σ-1 -- ≈1.33σ-1 ≈1.35σ-1 -- ≈1.5τ-1 ≈1.35τ-1 -- ≈1.5τ-1 ≈1.35τ-1 -- 常用材料密度 1空气(20℃)0.00122软木0.1-0.4 3泡沫塑料0.24泥煤0.29-0.5 5工业用毛毡0.36木炭0.3-0.5 7焦炭0.36-0.538烟煤粉0.4-0.7 9木材0.4-0.7510皮革0.4-1.2 11石墨(粉)0.4512石棉线0.45-0.55 13熟石灰(粉)0.514胶合板0.56 15褐煤0.6-0.816高炉渣0.6-1 17干煤灰0.64-0.7218汽油0.66-0.75 19煤灰0.720无烟煤0.7-1.0 21锌烟尘0.7-1.522粘土(块)0.7-1.5 23煤油0.78-0.8224酒精0.8 25烟煤0.8-126橡胶夹布传动带0.8-1.2 27造型砂0.8-1.328石油(原油)0.82

电子测量作业

第一章 1.12 数字电压表测量,且R 1、R 2都在30 K 可忽略电压表接入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则有: 1 11R U E R r = + 222R U E R r =+ 所以:12121221 () R R U U RU R U -r = - 1.13 用题1.l0所示的测量电路,现分别用MF -20晶体管电压表的6 V 档和30V 档测量负载R L 上电阻U o ,已知电压表的电压灵敏度为20kΩ/V(由此司算出各档量程电压表输入电阻R v =电压灵敏度×量程),准确度等级为 2.5级(准确度等级s 表示仪表的满度相对误差不超过s %,即最大绝对误差为Δx m =±s%·x m 。试分别计算两个量程下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6V 档时: Rv 1=120K Ω R 外1=30//120=24 K Ω 124 5 2.22230x U V ?= =+24 Δx 11=Ux 1-A =2.222-2.5=-0.278V Δx 12=±2.5%×6=±0.15V 111120.482x x x V ???=+= 110.428 2.5 x y A ???= 100%=100%=17% 30V 档时:

Rv 2=30×20=600K Ω R 外2=30 //600=28.57 K Ω 228.57 5 2.24430x U V ?= =+28.57 Δx 21==2.244-2.5=-0.06V Δx 22=±2.5%×30=±0.75V Δx 2=0.81V 20.86 2.5 y ?= 100%=32.4% 第二章 2.10 现校准一个量程为100 mV ,表盘为100等分刻度的毫伏表,测得数据如下: 求:① 将各校准点的绝对误差ΔU 和修正值c 填在表格中; ② 10 mV 刻度点上的示值相对误差r x 和实际相对误差r A ; ③ 确定仪表的准确度等级; ④ 确定仪表的灵敏度。 解:② r x =0.1/10×100%=1% r A =0.1/9.9×100%=1.01% ③ 因为:Δx m =-0.4 mV r m =-0.4/100=-0.4% 所以:s =0.5 ④ 100/100=1 mV 2.14 某1 4 2 位(最大显示数字为19 999 )数字电压表测电压,该表2V 档的工作误差为 ±

声学基础知识

噪声产生原因空气动力噪声 由气体振动而产生。气体的压力产生突变,会产生涡流扰动,从而引起噪声。如空气压缩机、电风扇的噪声。机械噪声 由固体振动产生。金属板、齿轮、轴承等,在设备运行时受到撞击、摩擦及各种突变机械力的作用,会产生振动,再通过空气传播,形成噪声。 液体流动噪声 液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液体内部的摩擦、液体与管壁的摩擦、或者流体的冲击,会引起流体和管壁的振动,并引起噪声。 电磁噪声 各种电器设备,由于交变电磁力的作用,引起铁芯和绕组线圈的振动,引起的噪声通常叫做交流声。 燃烧噪声 燃料燃烧时,向周围的空气介质传递了热量,使它的温度和压力产生变化,形成湍流和振动,产生噪声。

声波和声速 声波 质点或物体在弹性媒质中振动,产生机械波向四周传播,就形成声波(声波是纵波)。可听声波的频率为20~20000Hz,高于20KHz 的属超声波,低于20Hz 的属次声波。 点声源附近的声波为球面波,离声源足够远处的声波视为平面波,特殊情况(线声源)可形成柱面波。 声频( f )声速( c )和波长( λ ) λ= c / f 声速与媒质材料和环境有关: 空气中, c =331.6+0.6t 或t c +=27305.20 (m /s) 在水中声速约为1500 m /s t —摄氏温度 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的波长数,等于波长的倒数,即1/λ。有时也规定2π/λ为波数,用符号K 表示。 质点速度 质点因声音通过而引起的相对于整个媒质的振动速度。声波传播不是把质点传走而是把它的振动能量传走。

声场 有声波存在的区域称为声场。声场大致可以分为自由场、扩散场(混响场)、半扩散场(半自由场)。 自由场 在均匀各向同性的媒质中,边界影响可忽略不计的声场称为自由场。在自由场中任何一点,只有直达声,没有反射声。 消声室是人为的自由场,是由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做成的密闭空间,静谧无风的高空或旷野可近似为自由场。扩散场 声能量均匀分布,并在各个传播方向作无规则传播的声场,称为扩散场,或混响场。声波在扩散场内呈全反射。人为设计的混响室是典型的扩散场。无论声源处于混响室内任何位置,室内各处声压接近相等,声能密度处处均匀。 自由场扩散场(混响场)

常用电力线路阻抗表

附录A 架空线路每千米得电抗、电阻值

注 1、110kV高压电缆得平均电抗:X=0、18Ω/km。 2、表中所列为正序电抗X1,负序电抗X2= X1,零序电抗X0= 3、5X1。 附录C 各电压等级基准值表 表C、1 基准容量S =1000MVA时得基准值表 b

表C、2 基准容量S =100MVA时得基准值表 b 附录D 常用电缆载流量 序 导线型号中试所实验值载流量建议值(A) 载流量原标准值(A) 号 1 YJLV22-35 100 123 2 YJLV22-50 115 141 3 YJLV22-70 140 173 4 YJLV22-9 5 170 214 5 YJLV22-120 195 246

6 YJLV22-150 220 278 7 YJLV22-185 255 320 8 YJLV22-240 300 373 9 YJLV22-300 340 428 10 YJLV22-400 400 501 序号导线型号中试所实验值载流量建议值(A) 载流量原标准值(A) 1 YJV22-35 125 159 2 YJV22-50 145 182 3 YJV22-70 180 223 4 YJV22-9 5 220 276 5 YJV22-120 255 317 6 YJV22-150 285 359 7 YJV22-185 330 413 8 YJV22-240 385 481 9 YJV22-300 440 552 10 YJV22-400 515 646 序导线型号中试所实验值载流量建议值(A) 载流量原标准值(A)

电感阻抗的计算公式

电感阻抗的计算公式 加载其电感量按下式计算:线圈公式 阻抗(ohm) = 2 * 3.14159 * F(工作频率) * 电感量(mH),设定需用360ohm 阻抗,因此:电感量(mH) = 阻抗(ohm) ÷(2*3.14159) ÷ F (工作频率) = 360 ÷(2*3.14159) ÷7.06 = 8.116mH 据此可以算出绕线圈数: 圈数= [电感量* { ( 18*圈直径(吋)) + ( 40 * 圈长(吋))}] ÷圈直径(吋) 圈数= [8.116 * {(18*2.047) + (40*3.74)}] ÷ 2.047 = 19 圈 空心电感计算公式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684 文章录入:zhaizl 空心电感计算公式:L(mH)=(0.08D.D.N.N)/(3D+9W+10H) D------线圈直径 N------线圈匝数 d-----线径 H----线圈高度 W----线圈宽度 单位分别为毫米和mH。。 空心线圈电感量计算公式: l=(0.01*D*N*N)/(L/D+0.44) 线圈电感量l单位: 微亨 线圈直径D单位: cm 线圈匝数N单位: 匝 线圈长度L单位: cm 频率电感电容计算公式: l=25330.3/[(f0*f0)*c] 工作频率: f0 单位:MHZ 本题f0=125KHZ=0.125 谐振电容: c 单位:PF 本题建义c=500...1000pf 可自行先决定,或由Q 值决定 谐振电感: l 单位: 微亨 线圈电感的计算公式 作者:线圈电感的计算公式转贴自:转载点击数:299 1。针对环行CORE,有以下公式可利用: (IRON) L=N2.AL L= 电感值(H) H-DC=0.4πNI / l N= 线圈匝数(圈) AL= 感应系数 H-DC=直流磁化力I= 通过电流(A) l= 磁路长度(cm) l及AL值大小,可参照Micrometal对照表。例如: 以T50-52材,线圈5圈半,其L值为T50-52(表示OD为0.5英吋),经查表其AL值约为33nH L=33.(5.5)2=998.25nH≒1μH

电缆的阻抗原理与计算(摘录)

电缆的阻抗原理与计算(摘录) 术语 音频:人耳可以听到的低频信号。范围在20-20kHz。 视频:用来传诵图象的高频信号。图象信号比声音复杂很多,所以它的带宽(范围)也大过音频很多,少说也有0-6MHz。 射频:可以通过电磁波的形式想空中发射,并能够传送很远的距离。射频的范围要宽很多,10k-3THz(1T=1024G)。 电缆的阻抗 本文准备解释清楚传输线和电缆感应的一些细节,只是此课题的摘要介绍。如果您希望很好地使用传输线,比如同轴电缆什么的,就是时候买一本相关课题的书籍。什么是理想的书籍取决于您物理学或机电工程,当然还少不了数学方面的底蕴。 什么是电缆的阻抗,什么时候用到它? 首先要知道的是某个导体在射频频率下的工作特性和低频

下大相径庭。当导体的长度接近承载信号的1/10波长的时候,good o1风格的电路分析法则就不能在使用了。这时该轮到电缆阻抗和传输线理论粉墨登场了。 传输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源阻抗必须和负载阻抗相同,以使功率转移达到最大化,并使目的设备端的信号反射最小化。在现实中这通常意味源阻抗和电缆阻抗相同,而且在电缆终端的接收设备的阻抗也相同。 电缆阻抗是如何定义的? 电缆的特性阻抗是电缆中传送波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之比。(伏特/米)/(安培/米)=欧姆 欧姆定律表明,如果在一对端子上施加电压(E),此电路中测量到电流(I),则可以用下列等式确定阻抗的大小,这个公式总是成立: Z = E / I 无论是直流或者是交流的情况下,这个关系都保持成立。

特性阻抗一般写作Z0(Z零)。如果电缆承载的是射频信号,并非正弦波,Z0还是等于电缆上的电压和导线中的电流比。所以特性阻抗由下面的公式定义: Z0 = E / I 电压和电流是有电缆中的感抗和容抗共同决定的。所以特性阻抗公式可以被写成后面这个形式: 其中 R=该导体材质(在直流情况下)一个单位长度的电阻率,欧姆 G=单位长度的旁路电导系数(绝缘层的导电系数),欧姆 j=只是个符号,指明本项有一个+90'的相位角(虚数) π=3.1416 L=单位长度电缆的电感量

电子测量 第2章 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 2.10用图2.22中(a )、(b )两种电路测电阻R x ,若电压表的内阻为R V ,电流表的内阻为R I ,求测量值受电表影响产生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并讨论所得结果。 图2.22 题2.10图 解:(a)v X v x v x x R R R R I I R R I V R += = = )//(' ? R=V X X x x R R R R R +- =-2' R r = %10011100 100 ?+ - =?+- =??X V V X X X R R R R R R R 在R v 一定时被测电阻R X 越小,其相对误差越小,故当R X 相对R v 很小时,选此方法测量。 (b)I x I x x R R I R R I I V R +=+?= = ) (' I x x R R R R =-=?' R r 0 100 100 ?= ??= X I X R R R R 在R I 一定时,被测电阻R X 越大.其相对误差越小,故当R X 相对RI 很大时,选此方法测量。 2.11 用一内阻为R i 的万用表测量下图所示电路A 、B 两点间电压,设E =12V ,R1=5k Ω ,R2=20k Ω,求: (1)如E 、R1、R2都是标准的,不接万用表时A 、B 两点间的电压实际值U A 为多大? (2)如果万用表内阻R I =20k Ω,则电压U A 的示值相对误差和实际相对误差各为多大? (3)如果万用表内阻R I =lM Ω,则电压U A 的示值相对误差和实际相对误差各为多大? (a ) (b ) R 1 5K 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