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各种管道护理
各种管道的护理

各种管道的护理】十字方针固定、通畅、无菌、观察、记录目临床常用的管道有很,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常作治疗和观察病情的手段和判断预后的依据作为临床护士,必须要做到管理好些管道,使其各置其位,各司其责。
护理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转归乃至患者生命。
1 管道分类1.1 供给性管道特指通过管道将氧气、能量、水分或药液源源不断补充到体内。
在危重抢救时,这些管道被称为“生命管”。
如给氧管、鼻饲管、输液管、输血管等。
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病人,血容量明显不足,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缺血缺氧,通过通畅的管道及时补充液体进行扩充血容量和供给氧气,抢救伤员生命。
1.2 排出性管道指通过专用性管道引流出液体、气体等。
常作为治疗、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如胃肠减压管、留置导尿管、各引流管等。
例:留置导尿管,它不仅排出尿液,消除代谢的产物,而且通过尿量测定,计算液体平衡,量出为入,指导输液,同时还可借助尿量来评估抗休克的效果。
1.3 监测性管道指放置在体内的观察哨和监护站,不少供给性或排出性管道也兼有此作用。
如上腔静脉导管、中心静脉测压管等。
例:上腔静脉导管,既可快速量补液,也可测中心静脉压,表明右心前负荷,对指导补液有意义。
1.4 综合性管道具有供给性、排出性、监测性的功能,在特定的情况下发挥特定的功能。
如胃管等。
例:胃管有三重作用:(1)在昏迷或下颌骨折时,可通过胃管进食。
(2)在胃肠大手术后,肠胀气、胃液滞留可通过胃管减压,减轻腹部压力和不适。
(3)当上消化道出血时,胃管可监测出血的速度和量,了解治疗的效果。
2 护理对策2.1 保持通畅必须保证进出通畅,经常检查各管道是否扭曲、移位、堵塞、脱落、受压。
不通畅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易误导观察结果。
经常观察记录引流物的性质和量。
如无物流出应检查可能管道被堵塞。
2.2 标志分明各种管道应标志分清,分别记录,不可混淆。
2.3 准确留置有的管子要做到准确留置,如鼻导管吸氧,对立即给氧病人以9.5cm为固定插入长度;对定时给氧及按时换鼻导管的病人测鼻尖至耳垂长度的2/3插入较为适宜。
临床各种管道护理

管道感染的处理方法
总结词
管道感染是临床管道护理中严重的问题,需要立即采取 措施防止感染扩散。
详细描述
首先,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医生并评估患者的病情。根 据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和其他必要的措施 ,如更换管道、保持患者的清洁和卫生等。同时,还应 进行必要的护理,如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患者的 呼吸道通畅等。在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隔离和消毒措施 的执行,以防止感染的扩散。
护理技术要求高
对于不同的管道,需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技巧,如气 管插管的口腔护理、胃管的定期更换、尿管的清洁等,对 护理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
并发症风险高
管道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脱 落等,需要密切观察和预防。
患者心理压力大
长期使用管道的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需 要护理人员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连接
将新管道与相关设备或仪器连接,确 保连接紧密、通畅。
记录
详细记录更换管道过程及患者生命体 征变化。
04
临床管道护理中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管道滑脱的处理方法
总结词
临床管道滑脱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措施保证患者 的安全。
详细描述
首先,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医生并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评 估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重新置管或进行必要的手术。 同时,还应进行必要的护理,如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监 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
03
临床管道护理常规操作流程
管道置入操作流程
准备
清洁、消毒相关器械及物品,穿 戴好手术衣、手套。
核对
核对患者信息及手术部位,确保 准备无误。
麻醉
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 方式。
管道置入操作流程
临床常见各种管道的_护理

• 1.4胃管留置期间,协助患者行口腔护理每日 两次.
• 1.5胃肠减压期间注意事项.严格禁食、禁水,
谢谢
并发症的观察:
1,出血 一旦出现引流液量增多、颜色鲜红.应考虑腹 腔活动性出血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加快输液速度, 遵医嘱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 输入血或血浆补充血 容量 , 一旦诊断为腹腔活动性大出血, 应该积极行 手术止血.
2.腹腔感染. :一旦腹腔引流液由淡红或淡黄的清 亮液变为黄褐色或白色、粉红色粘稠液体,患者出 现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等 情 .应及时留取各腹腔引流管的引流液,作细菌培 养及药敏,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3、监测性管道 指放置在体内的观察和监护,不少供给性或排出性管道 也兼有此作用.如上腔静脉导管、中心静脉测压管等.例:上腔静脉导管, 既可快速大量补液,也可测中心静脉压,表明右心前负荷,对指导补液有 意义.
4、综合性管道 具有供给性、排出性、监测性的功能,在特定的情况下 发挥特定的功能.如胃管等.例:胃管有三重作用:1在昏迷或下颌骨折时, 可通过胃管进食.2在胃肠大手术后,肠胀气、胃液滞留可通过胃管减压, 减轻腹部压力和不适.3当上消化道出血时,胃管可监测出血的速度和量, 了解治疗的效果. 护理对策.
• 胃管有三重作用:
• 1在昏迷或下颌骨折时, 可通过胃管进食.
• 2在胃肠大手术后,肠胀 气、胃液滞留可通过 胃管减压,减轻腹部压 力和不适.
• 3当上消化道出血时,胃
• 胃管的护理
• 1.1胃管妥善固定
• 1.2保持负压引流袋的有效引流,负压引流袋 在负压状态,及时倾倒引流液,以免影响引流 效果,每日更换负压引流袋.
各管道护理

3、防止逆行感染 ① 无菌集尿袋应低于尿路引流部位,防止尿液倒流,尿袋勿倾倒。 ② 保持造瘘口周围清洁干燥,发现管道口有分泌物、渗液,应及时通知
当班护士。尿道内留置导尿管者,每日用0。25%棉球消毒尿道口及 外阴2次,除去分泌物及血痂。 ③ 尽量不拆卸接口处,以减少感染机会。 ④ 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以保证足够的尿量,增加内冲洗 作用。
腹腔引流管护理:
1
应首先将腹部引流袋及胃肠减压管装置妥善固定 , 以防受压。
2 引流袋不能高于腹部引流切口水平,以防
引流物倒流,引起逆行感染。
3
胃肠减压器一定要保持密闭性。
引流管不宜过长,防止扭曲、打折引起引流不畅,但要
4
留出足够长度以供病人活动 ,同时注意防止病人活动、 翻身时牵拉至引流管脱出。
立即将胸侧引流管折曲,防 止气体进入胸腔,或备止血钳夹 住胸管
脑室引流管:
是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 流至体外。 引流袋放置高度:距侧脑室的距离为10~15cm
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应 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应避免牵拉引流管 。
硬脑膜下引流:引流管应低于创腔30cm。
管道分类
按置管目的分为:
1.2 排出性管道 是指通过专用性管道来引流出体内的气体和液体等, 常作为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如:胃肠减压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类
按置管目的分为: 1.3 监测性管道 是指放置在体内的监护站,监测病情变化的管道。 如:上腔静脉导管、有创动脉置管等。
搬运病人前,先用止血钳 夹住引流管,将引流瓶放 在病床上以利搬运。在松 开止血钳前 ,需先把引流 瓶放到低于胸腔的位置。
临床管道护理范文

临床管道护理范文一、常见管道的护理方法:1.静脉导管护理:静脉导管是常见的给药及输液途径,因此其护理十分重要。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操作,如消毒皮肤、穿刺静脉、固定导管等。
具体护理步骤如下:(1)穿刺前准备:洗手消毒,整理好所需物品。
(2)消毒皮肤:用75%酒精棉球擦拭穿刺部位,并让其自然干燥。
(3)管道固定:选择正确的固定器,固定导管,确保导管处于理想位置。
(4)导管保养:定期更换导管固定器、测量导管长度、监测输液情况等。
(5)注意观察:定期检查导管是否有漏液、渗血、感染等情况。
2.尿管护理:尿管护理是指对患者插入尿管进行护理和管理。
护理措施如下所示:(1)保持通畅:经常冲洗尿管,防止尿结晶和结构物的形成。
(2)定时排尿:定时为患者排尿,避免尿液潴留。
(3)防止感染:每日清洁尿管和周围皮肤,保持干燥,避免尿液污染。
(4)导尿袋的管理:定期更换导尿袋、管道和连接器,避免尿液倒流和感染。
3.胃肠管护理:胃肠管护理是指对患者进行胃肠通畅的护理和管理。
常用的胃肠管护理方法有:(1)引流管护理:定期排空引流管中的胃液、粪便以保持通畅。
(2)管道固定:选择适宜的固定器,固定胃肠管,防止误吸和胃肠内内容物的胃液反流。
(3)皮肤护理:保持周围皮肤干燥、清洁,避免皮肤损伤和感染。
4.气管切开管护理:气管切开管护理是指对患者穿刺气管进行护理和管理。
护理方法包括:(1)保持通畅:经常吸痰,避免痰液潴留。
(2)固定管道:使用正确的固定器,固定气管切开管,避免误吸和气道阻塞。
(3)口腔护理:定期进行口腔清洁,避免口腔感染。
(4)管道保养:定期更换气管切开管,监测气道通畅情况。
二、管道护理的注意事项:1.护理时要注意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可能对不同的管道护理措施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和反应,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护理。
2.护理过程要细致:护理过程中要注意细节,如消毒前后的手部操作要规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注意感染预防措施:在管道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洁净无菌的器械和物品,避免感染的发生。
不同管道护理常规

不同管道护理常规
管道护理是医院日常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的管道护理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不同的管道需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以下是各种管道的护理常规:
1. 导尿管护理
导尿管护理是一项关键性的护理工作。
常规护理包括:洗手后戴无菌手套,清洁和尿道口,用无菌液体清洗导尿管,保持导尿管通畅,定期更换导尿管。
当发现患者有腹痛、尿频等症状时,要及时检查导尿管是否存在并发症。
2. 胃管护理
胃管护理的目的是保持胃的通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常规护理包括:洗手后戴无菌手套,检查胃管位置,定期排空胃管内的余食和胃液,保持胃管畅通,定期更换胃管。
3. 气管插管护理
气管插管护理是一种高危护理,误操作易导致严重并发症。
常规护理包括: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定期检查气管插管位置,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吸痰,避免插管脱落。
4. 静脉输液护理
静脉输液护理是最为常见的管道护理。
常规护理包括:洗手后戴无菌手套,选择适当的静脉穿刺部位,定期更换输液器和静脉针头,避免感染。
5. 留置针护理
留置针护理是一种常见的需长期使用的管道护理。
常规护理包括:洗手后戴无菌手套,保持接口干燥和清洁,避免留置针移位和感染。
总之,不同的管道需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医护人员要详细了解每种管道的特点,并严格按照护理常规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危重病人各种管道的护理

七、心包纵膈引流管护理
4.心包填塞的观察:心脏术后如果出血较多, 而心包又引流不畅,造成血液或血块在心包 内积聚,一般达到150mI~250mI以上时,即 可引起急性心包填塞症状 ,表现为急性循环 衰竭,如血压下降、心率增快、CVP升高、 呼吸困难、紫绀、面色苍白、出汗、颈静脉 怒张等 。
七、心包纵膈引流管护理
4、维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 定时挤压引流管,术后初期30~60分钟一次,
防止其受压、折曲、阻塞。 观察水柱波动, 正常波动4-6cm,引流液量、色、质,观察有 无皮下气肿及全身情况,每日更换水封甁 。
三、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5、观察注意事项: 颜色、性质、量: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 80ml/h,开始时为血性,以后为浅红色,不易凝血, 24h小于500ml。第一个8小时多为血性液,如果引 流液连续3小时>100ml/h,颜色为暗红色或鲜红色, 性质较粘稠,易凝血,伴休克症状,则疑为胸腔内 活动性出血,需立即开胸止血;每日用无菌生理盐 水更换无菌引流瓶,用胶布作标记;便于观察引流 量,并做好记录。
五、T管的护理
6. 拔管后观察 T管拔除后,仍需观察患者饮食、大便色泽 和黄疸消退情况,同时注意有无腹痛和发热 及引流管口胆汁流出情况,避免形成胆汁性 腹膜炎。
六、胃肠减压的护理
1、 置管前的评估 2 、置管 置入长度一般是45~55cm, 因为插管在
45cm以上者,能提高胃肠减压效果,鼻饲管插入长 度男性为42~43cm,女性40~41cm为宜,注入食 物后,其食道蠕动及括约肌功能仍存 在,不会发生 食物返流及呕吐。 3 、心理护理
危重病人各种管道的护理

危重病人各种管道的护理1.呼吸道护理:危重病人呼吸道护理是最重要的一项护理,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人工气道的护理。
护理包括每日清洁、吸痰、滋润气道和定期更换气道管。
2.血管内护理:血管内护理主要针对插管和留置引流管,确保其通畅和无感染。
护理包括每日清洁和更换穿刺口皮肤敷料、定期更换引流管以及注射药物时注意消毒。
3.胃肠道护理:危重病人常通过胃肠道接受营养和药物治疗。
护理包括保持胃肠内通畅、每日清洁口腔和牙齿、监测肠道排气和排便情况,以及定期检查是否存在胃肠道并发症。
4.尿液排泄管护理:危重病人常常需要留置尿液排泄管进行尿液排出。
护理包括每日清洁和更换留置管、监测排尿情况、预防尿液滞留和尿路感染,以及定期排空尿液袋。
5.胆道护理:胆道引流管主要用于胆汁引流和胆囊排空。
护理包括清洁和更换引流管、观察引流液颜色和量、预防胆道感染和预防引流管堵塞。
6.引流管护理:包括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肠道引流管等。
护理包括定期清洁和更换引流管、观察引流液颜色和量、预防引流管堵塞和感染。
7.造口护理:口腔造口、气管切开造口、肠造口等。
护理包括每日清洁和更换造口器械、观察造口是否出血、预防感染和保持造口通畅。
此外,危重病人还需要进行定期的翻身、肢体被动活动、皮肤护理等综合性护理,以预防压疮、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执行各种管道护理时,护士们需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局部消毒、无菌操作等原则,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并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如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尿液和引流液的颜色和量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护士还需要与医生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协作,共同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