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多瑙河

合集下载

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赏析

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赏析

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赏析关键词:作家简介;创作背景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包涵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

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

人们可以从音乐审美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

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感情呢?因为音与音之间联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

特别对人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

好的音乐能洗涤人的心灵,使人的精神得到享受,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正是这种能使人心旷神怡的好的作品。

一、作曲家简介及作品创作背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作者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其父与其同名,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

而他小约翰·施特劳斯,自幼酷爱音乐,虽遭到父亲的反对,但在母亲帮助下偷学小提琴、钢琴和作曲。

十九岁时,组织了自己的一个管弦乐团乐队,赴波兰、德国各大城市举行圆舞曲演奏会,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整个欧洲,获得的成就使他很快就与父亲齐名。

1848年,他访问罗马尼亚举办音乐会,这期间他在当地居民的鼓动下推翻了奥地利领事。

在维也纳发生革命的时日里,他是国民军乐队的队长,指挥了《马赛曲》和他自己创作的革命进行曲和革命圆舞曲。

他的名声在革命以后愈益提高。

1851年开始了富有成就的去国外的第一次巡回演出。

自1853年起,斯特劳斯担任宫廷舞会音乐指挥;1863—1870年,担任奥匈帝国皇室和王室的宫廷舞会乐队队长之职。

1870年,作为圆舞曲和舞曲作曲家处于荣誉高峰的斯特劳斯(他当时已经写作了大约340首圆舞曲和其他舞曲)转向舞台乐的创作。

他写了17部轻歌剧、一部歌剧和一部芭蕾舞曲,在这些作品中,绝大部分都由于其低劣的歌剧脚本而宣告失败,或很快以半失败而烟消云散。

1872年,施特劳斯做了轰动一时的美国之行。

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赏析

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赏析

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赏析关键词:作家简介;创作背景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包涵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

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

人们可以从音乐审美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

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感情呢?因为音与音之间联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

特别对人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

好的音乐能洗涤人的心灵,使人的精神得到享受,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正是这种能使人心旷神怡的好的作品。

一、作曲家简介及作品创作背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作者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其父与其同名,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

而他小约翰·施特劳斯,自幼酷爱音乐,虽遭到父亲的反对,但在母亲帮助下偷学小提琴、钢琴和作曲。

十九岁时,组织了自己的一个管弦乐团乐队,赴波兰、德国各大城市举行圆舞曲演奏会,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整个欧洲,获得的成就使他很快就与父亲齐名。

1848年,他访问罗马尼亚举办音乐会,这期间他在当地居民的鼓动下推翻了奥地利领事。

在维也纳发生革命的时日里,他是国民军乐队的队长,指挥了《马赛曲》和他自己创作的革命进行曲和革命圆舞曲。

他的名声在革命以后愈益提高。

1851年开始了富有成就的去国外的第一次巡回演出。

自1853年起,斯特劳斯担任宫廷舞会音乐指挥;1863—1870年,担任奥匈帝国皇室和王室的宫廷舞会乐队队长之职。

1870年,作为圆舞曲和舞曲作曲家处于荣誉高峰的斯特劳斯(他当时已经写作了大约340首圆舞曲和其他舞曲)转向舞台乐的创作。

他写了17部轻歌剧、一部歌剧和一部芭蕾舞曲,在这些作品中,绝大部分都由于其低劣的歌剧脚本而宣告失败,或很快以半失败而烟消云散。

1872年,施特劳斯做了轰动一时的美国之行。

《蓝色多瑙河》音乐鉴赏

《蓝色多瑙河》音乐鉴赏

《蓝色多瑙河》音乐鉴赏《蓝色多瑙河》(The Blue Danube)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二世的代表作之一,是维也纳华尔兹中最具代表性的曲目之一。

以下将从旋律、节奏、编曲、情感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来进行音乐鉴赏。

·旋律《蓝色多瑙河》的旋律非常优美和动人。

它以华丽的古典乐器和优美的华尔兹节奏开始,随后逐渐展开优美、优雅的旋律。

在演奏过程中,旋律不断上升和下降,变化多样,始终保持着优美、轻盈和舒适的音乐感受。

这些特征使得这首华尔兹成为了许多人心中最喜欢的古典音乐之一。

·节奏《蓝色多瑙河》的节奏非常明显和独特,以三拍子为主。

这种三拍子的节奏和维也纳华尔兹的传统非常吻合,增加了整首曲子的优美和动感。

在演奏过程中,乐曲的节奏感非常清晰和稳定,使得听众们能够随着音乐的节奏感受到愉悦和轻松的感觉。

·编曲施特劳斯二世非常擅长编曲,他巧妙地使用了不同的乐器来创造出《蓝色多瑙河》的优美旋律。

其中,小提琴和大提琴部分负责旋律的主旋律部分,而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则负责增强乐曲的节奏感和力度感。

整个编曲十分精妙,让人感受到了施特劳斯二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掌控。

·情感《蓝色多瑙河》的情感非常富有表现力。

在音乐中,旋律和节奏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优美、欢快、轻松、愉悦和畅快的氛围。

这种氛围与当时欧洲的社交氛围非常吻合,让人们沉浸在欢快和优美的音乐中,忘却生活中的烦恼。

·文化作为维也纳华尔兹的代表作,《蓝色多瑙河》与维也纳这座城市的文化紧密相连。

这首曲子于1867年首次在维也纳音乐协会的年度音乐会上演奏,很快就成为了维也纳文化的代表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曲子逐渐被视为奥地利的国民音乐之一,成为了奥地利文化的象征。

总的来说,施特劳斯二世的《蓝色多瑙河》是一首非常优美和动人的乐曲,从旋律、节奏、编曲、情感和文化等多个角度展现了它的独特之处。

这首曲子不仅代表着维也纳华尔兹的精髓,也代表着奥地利文化的瑰宝,是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蓝色多瑙河》名词解释

《蓝色多瑙河》名词解释

《蓝色多瑙河》名词解释
嘿!今天咱们来聊聊《蓝色多瑙河》呀!
哎呀呀,《蓝色多瑙河》这可真是一首超级有名的曲子呢!它是由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哇,那旋律简直绝了!
你知道吗?这首曲子有着极其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呀!它的节奏轻快,就好像多瑙河的河水在欢快地流淌呢!每当那音乐响起,仿佛能看到波光粼粼的多瑙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光芒,河面上还有小船轻轻摇曳,微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花香,这画面太美啦!
《蓝色多瑙河》的结构也很精巧呢!它有着清晰的段落划分,每个部分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时而激昂,时而舒缓,就像我们的心情一样,有起有伏,充满了变化和惊喜!听着它,你的心情会不由自主地跟着音乐起伏,一会儿兴奋,一会儿又陶醉其中。

而且呀,这首曲子在音乐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乐曲,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情感的寄托!很多人一听到它,就会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那些温暖的瞬间。

它为什么能这么受欢迎呢?我想,是因为它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呀!不管是在盛大的音乐会上,还是在我们自己的小屋里,只要《《蓝色多瑙河》的旋律响起,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起来了呢!
怎么样?是不是对《《蓝色多瑙河》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受啦?哇,相信你也会爱上这首美妙的曲子!。

蓝色多瑙河

蓝色多瑙河

蓝色多瑙河蓝色多瑙河蓝色多瑙河(Blue Danube)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之一,全长约2850公里,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八个国家。

它从德国黑森州的施瓦尔茨瓦尔德山脉发源,穿越中欧平原,最后注入黑海。

多瑙河的流域面积达到了81万平方公里,是欧洲第二大河流流域。

多瑙河的水源来自于冰雪融化和降雨,这也使得它一年四季都有水量丰富。

多瑙河被誉为“欧洲之母”,因为它流经的国家众多,不仅连接着东欧和中欧,还是欧洲最重要的航运水道之一,对于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多瑙河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沿岸拥有众多具有各种历史遗迹的城市和风景名胜。

例如,位于奥地利的维也纳是多瑙河的重要河港,也是奥地利的首都,这座城市以其优美的建筑和浪漫的氛围而闻名于世。

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则以多瑙河分割了城市的两个部分,其华丽的建筑和美丽的夜景令人陶醉。

除了文化和历史的丰富,多瑙河还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河岸两侧分布着广阔的湿地和沼泽地,是许多鸟类和动物的栖息地。

多瑙河上还建有多个水坝和发电站,利用其丰富的水资源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大量的水电能源。

然而,多瑙河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河水的流经多国,水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威胁。

此外,过度的河流开发和水资源的紧张也给多瑙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保护多瑙河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比如,在2004年成立了多瑙河流域国际合作委员会,旨在促进流域内各国之间的合作,共同管理和保护多瑙河。

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减少污染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修复等也是保护多瑙河的重要举措。

蓝色多瑙河不仅是一条重要的水道,也是连接着欧洲各国的纽带。

它的蓝色水面上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传承,也见证了沿岸国家的发展和变迁。

我们应该加强多瑙河的保护,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的多瑙河流域,让这条蓝色之河继续流淌下去,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好与希望。

《蓝色多瑙河》创作背景

《蓝色多瑙河》创作背景

《蓝色多瑙河》创作背景
1866年奥匈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于沉闷的情绪之中,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

为了摆脱这种情绪,小约翰接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的委托,为他的合唱队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

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

这首合唱曲的歌词是他请诗人哥涅尔特创作的。

1867年2月9日,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

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

直到1868年2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同年,小约翰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亲自指挥该曲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仅仅几个月之后,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国公演。

顷刻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后来竟成为小约翰最重要的代表作品。

直至今日,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在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作为传统在新年前夜午夜时分刚过的时候演奏。

《蓝色的多瑙河》初中音乐PPT课件

《蓝色的多瑙河》初中音乐PPT课件
《蓝色的多瑙河》
全名《在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畔》,奥地利 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作 于1867年。《蓝色的多瑙河》是每年维也纳新 年音乐会终曲《拉德茨基进行曲》之前的固定 曲目。
圆舞曲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Waltz),起源于奥地 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十七、十八世纪流 行于维也纳宫廷,十九世纪起盛行于欧洲各国,节 奏明快,旋律流畅,速度为小快板。
创作背景
1866年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惨败,为了扭转维也纳市民低 沉的情绪,作者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领导人赫贝克的托付写作 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圆舞曲。曲名源于德国诗人卡尔贝克的诗 句:“你多愁伤感,你年轻、美丽、和蔼柔顺,犹如矿中闪闪发 光的金字,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 河旁。”
熟悉第五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整首圆舞曲的特点:
w高雅、优美动听。 w乐观向上、振奋人心。
1867年3月,上,本曲大获成功,被誉为奥地利的“第二 国歌”。
记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感受圆舞曲节 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轻快、优美,情绪 热烈、欢快的特点,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熟悉第三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熟悉第四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作者简介
小 约 翰 ·斯 特 劳 斯 , 奥 地 利 作 曲家,“圆舞曲之父”——老约 翰·施特劳斯的儿子。小约翰·斯特 劳斯一生创作了十六部轻歌剧、一 百六十八首圆舞曲,还有许多波尔 卡舞曲,卡得列舞曲和进行曲,其 中以轻歌剧《蝙蝠》、《吉普赛男 爵》和圆舞曲《蓝色多瑙河》、 《春之声》、 《维也纳森林故事》 等最为知名。

音乐赏析《蓝色多瑙河》

音乐赏析《蓝色多瑙河》

钢琴演奏与作品赏析《蓝色多瑙河》音乐赏析作曲家简介及作品创作背景: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是斯特劳斯家族里前后五位圆舞曲作曲家中的佼佼者。

其父与其同名,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

而他小约翰·施特劳斯,自幼酷爱音乐,虽遭到父亲的反对,但在母亲帮助下偷学小提琴、钢琴和作曲。

十九岁时,组织了自己的一个管弦乐团乐队,赴波兰、德国各大城市举行圆舞曲演奏会,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整个欧洲。

遂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他一生共创作了一百二十多首圆舞曲,其中最受世人喜爱的就是这首被誉为维也纳第二国歌的《蓝色多瑙河》。

1866年由于在奥普战争中奥地利人惨败给普鲁士人的原因,使整个维也纳处于悲愤、沉寂的氛围之中,为了打破这一局面,鼓舞市民的勇气,使人们重振起来,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伯特向约翰·施特劳斯请求写一部充满生机和爱国之情的合唱圆舞曲。

于是,他想起了德国诗人贝克献给维也纳的一首诗歌的末尾:“在那多瑙河边,在那美丽、蔚蓝色的多瑙河边……”,诗人丰富的幻想,给了约翰·施特劳斯极大的启发,于是这部不朽的《蓝色多瑙河》起初,这首合唱圆舞曲并未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半年后,作者把它改编成管弦乐曲,在法国的世界博览会上演奏,顷刻间轰动了整个巴黎。

“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纯,犹如矿中闪闪发光的金子,真情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 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这是诗人卡尔·贝克的诗句, 一首颂赞多瑙河青春、美丽的诗篇.大自然中秀丽多姿的多瑙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仅次于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二大河。

它从德国阿尔卑斯山谷中奔流而出, 穿越那苍翠而幽静的维也纳森林, 流淌在“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身旁。

因为它的河水在一年中要变换多种颜色: 棕色、浊黄色、緑色、铁青色、宝石緑……是一条多彩的河,是一条奇特的变色河,像一条蓝色飘带蜿蜒在欧洲大地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约翰·施特劳斯(1825年-1899年〕,奥地利作曲家、 指挥家、小提琴演奏家。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约翰·施 特劳斯从小就热爱音乐,虽遭到父亲的反对,但在母亲的 支持下偷学小提琴、钢琴和作曲 ,年仅7岁时,就创作了 第一首圆舞曲。19岁组织了自己的乐队并正式登台指挥演 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此,年轻的约翰·施特劳斯开始 了辉煌的音乐创作与演出生涯。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誉为 “圆舞曲之王”。主要作品有:轻歌剧、圆舞曲及其它舞 曲共四百余首。 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优美动人,富有生活气息,反 映了人民群众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深受人们 的喜爱。
谢谢评委! 谢谢老师和同学们!
第五圆舞曲:主题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
接下来是一段热烈而又欢腾的音乐,形成了 全曲的高潮。
尾声:乐曲最后在热烈欢腾的气氛 中结束全曲。
整首圆舞曲的特点:
格调高雅、优美动听, 乐观向上、振奋人心。
课堂小结:
音乐王国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在这 个世界里,有它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 星。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是 情感的艺术,音乐是美的艺术。 通过作品欣赏,你能跨越时空感受到多 瑙河的美丽吗?你听到了流淌在音符之 间作者的爱国之情吗?……请把你的真 实感受告诉大家 。
第一圆舞曲: 主题来自序奏的主要音调, 抒情、明朗的旋 律,使人感到春天的 气息已来到多瑙河。
第二圆舞曲: 主题跳跃、起伏, 给人热情、爽朗,朝气 蓬勃的感觉。
第三圆舞曲: 主题优美、典雅、端庄而稳重。
第四圆舞曲:主题呈现出妩媚清丽、 优美动人的特点。
接下来是一段舞蹈节奏, 兴奋活泼、热烈奔放。
课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曲 :约翰.施特劳斯
主讲教师:孙

创作背景:
1867年初,奥地利与普鲁士的战争失败, 使维也纳人感到哀伤压抑,到处是战争创伤, . 空气沉闷,情绪低落,为振奋人心,约翰.施 特劳斯应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之约而创作了 这首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圆舞曲,经该学 会一个成员填词后演出效果一般。半年后, 去掉男声合唱,以管弦乐形式在巴黎演出获 得极大成功。
答:1867年。
什么是圆舞曲?
圆舞曲又称为“华尔兹”。按速度 不同,可分为快、慢两种。圆舞曲的特 点是节奏准确,旋律自然流畅、妩媚动 人。典型节奏为:
分段讲解和欣赏:
1.序奏:分成两个段落,乐曲一开始由 小提琴奏出轻弱的震音,使人理想到薄雾缭 绕、寂静的多瑙河晨景。 柔和地、充满希望的上行音符,仿 佛多瑙河从沉睡中苏醒。逐渐增强的力度, 宛如东方晨曦初露、充满生机。
《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被称为 “奥地利第二国歌”。这首浸满维 也纳乡土之情的圆舞曲,格调高雅、 优美动听,渗透着作者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的深情厚意。


请思考以下问题: (1)这首圆舞曲由几个部分组成?
答:三部分: 序奏、五首小圆舞曲、尾声。
(2)体裁与形式是什么?
答:管弦乐圆舞曲。
?
(3)创作及首演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