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输穴表
针灸入门必知:五输穴

针灸入门必知:五输穴定义五输穴是指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井穴】穴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井”为地下出泉;形容脉气浅小。
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
主治:心下满;五脏疾病初起。
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多用于急救。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病在脏者,取之井;……’。
【荥穴】位于井穴之后的第二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
指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故名荥穴。
主治: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掌中热等。
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输穴】用以形容位于荥穴之后的第三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注为输。
”意指脉气至此已较强盛,如水流能注输于深处。
输穴多分布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主治:适用病情时轻时重、时作时止和肢体重着,骨节酸痛者。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难经·六十八难》曰:“俞主体重节痛。
”【经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
用以形容位于输穴之后的第四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经,常也。
水大流注,不绝为常。
血气流注于此,徐行不绝,为之常也。
)。
主治:经穴治疗作用不典型。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难经·六十八难》:“经主喘咳寒热。
”【合穴】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入为合。
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总1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六阳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五输穴主治特点:
井穴:醒脑开窍,用于急救,治疗神识昏迷、心下烦闷,急惊气绝、人事不省荥穴:清泄脏腑之热,主治本经热证
输穴:主体重节痛,用于关节病变
经穴:用于寒热、咳喘、咽喉病症
合穴:主脏腑病症,治疗与本经所属的脏腑有关的病变
(即: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六阴经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肺(金)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肾(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肝(木)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心(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脾(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心包(相火)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六阳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六阳经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输穴:主体重节痛,用于关节病变
经穴:用于寒热、咳喘、咽喉病症
合穴:主脏腑病症,治疗与本经所属的脏腑有关的病变
(即: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膀胱(水)
至阴
足通谷
束谷
昆仑
委中
胆(木)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小肠(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胃(土)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三焦(相火)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五输穴主治特点:
井穴:醒脑开窍,用于急救,治疗神识昏迷、心下烦闷,急惊气绝、人事不省
荥穴:清泄脏腑之热,主治本经热证
特定穴位之五输穴的应用

五输经脉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手太阴肺(金)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手厥阴心包(相火)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足少阳胆 (木)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水)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气出入之所,因此具有主治五脏六腑经脉病变的作用。《灵枢经.顺气一日分四时》曰: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满而血者,病生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素问.痿论篇》中,岐伯回答黄帝对治痿的方法时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难经。六十八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等等。都是古人对五输穴的应用方法,值得我们重视。因为经脉和五输穴各有所属之阴阳五行,我们就可以利用阴阳五行的相关知识,对各种疾病采取不同的选穴、刺法。如肝经实证,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理,可以选行间用泻法。因为肝属木,行间在五输穴中属火,为肝经的子穴,这就是“实则泻其子”的一种应用方法。若肝经虚证,就应该选曲泉用补法,曲泉属水,为肝经之母穴。这就是“虚则补其母”的一种应用方法。各五输穴在临床的应用时,以此类推。
手少阳三焦(相火)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手太阳小肠(君火)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足阳明胃 (土)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足少阴肾(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二)、阳经五输穴
五输经脉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手阳明大肠(金)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五腧穴图表歌诀

五腧穴图表歌诀五腧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属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五腧穴普及知识:每条经还依五行(金、木、水、火、土)各自构成五个特定穴(井、荥、俞、经、合)叫“五输穴”。
输就是“传导”的意思,古人最善比喻,把经络的传导比喻为水流从小到大,从浅入深的变化过程。
下面简单说一下“五输穴”各自的含义。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肺经少商、脾经隐白穴,井是水源“可汲养而不穷”。
【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上,如肺经鱼际、脾经大都穴。
荥是迂回的小水,像山溪细流。
【输】穴多位于掌腕或跖关节部,如肺经太渊、脾经太白。
俞是灌注的意思,像山的瀑布倾泻而下。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如肺经经渠、脾经商丘。
经是主道,像宽广的江河,畅行无阻。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肺经尺泽、脾经阴陵泉。
合喻做江河之水汇入大海。
五腧穴主治病症各有特点:井穴开窍醒神,可用于神识昏迷、心下烦闷;荧穴清泄邪火,可用于热病;输穴可用于发作性病症、关节痛;经穴可用于喘咳和咽喉病症;合穴可用于肠胃等六腑病症。
这就是《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以及《难经·六十八难》所作的补充解释:“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归纳为:“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意指各经的荥穴和输穴主治外行经脉所过处的病症,合穴治六腑症。
《难经》还将五腧穴配合五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补母泻子”法。
手阳明大肠经五输穴: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经络图解

手阳明大肠经五输穴: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经络图解商阳(Shāngyáng)LI 1 大肠经井穴[功效] 清热解表,开窍苏厥。
[标准定位] 在手指,,示(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刺灸法] 刺法: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主治] 喉痹,晕厥,中风昏迷,热病汗不出。
二间(Erjiān)LI 2 大肠经荥穴[功效] 解表清热,通利咽喉。
[标准定位] 在手指,第2掌指关节桡侧远端赤白肉际处。
[刺灸法] 刺法:直刺0.2~0.4寸。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主治] 咽喉肿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
三间(Sānjiān)LI 3 大肠经输穴[功效] 清泄热邪,止痛利咽。
[标准定位] 在手指,第2掌指关节桡侧近端凹陷中。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主治] 咽喉肿痛,身热胸闷.阳溪(Yángxī)LI 5 大肠经经穴[功效] 清热散风,舒筋利节。
[标准定位] 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即解剖学“鼻烟窝”凹陷中。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主治] 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热病心烦。
曲池(Qūchí)LI 11 大肠经合穴[功效] 清热祛风,调和营血,降逆活络。
[标准定位] 在肘区,屈肘时当尺泽(LU5)与肱骨外上髁上连线的中点处。
[刺灸法] 刺法:直刺1.0~2.5寸。
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5~20分钟。
[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气喘,热病,腹痛,吐泻,痢疾,肠痈,便秘,齿痛,目赤痛,疮,疥,瘾疹,丹毒,心中烦满,癫狂,善惊,头痛,手臂肿痛,手、肘、肩无力,高血压。
五输穴、郄穴等表格式

十二个时辰:子(zǐ)23—01点、丑(chǒu)01-03点、寅(yín)03-05点、卯(mǎo)05-07点、辰(chén)07-09点、巳(sì)09-11点、午(wǔ)11-13点、未(wèi)13-15点、
申(shēn)15-17点、酉(yǒu)17点-19、戌(xū)19-21点、亥(hài)21-23点。
子午流注歌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肝胆祥。
十二时辰与子午流注歌诀:寅时气血注入肺,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
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阴经五输穴
阳经五输穴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血会膈俞膀胱经胆经绝骨髓会郄穴
经脉郄穴经脉
肺孔最温溜大肠
心阴郄养老小肠
心包郄门会宗三焦
脾地机梁丘胃
肾水泉金门膀胱
肝中都外丘胆
阴维脉筑宾交信阴跷脉
阳维脉阳交跗阳阳跷脉。
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六阴经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肺(金)
少商
鱼际
)
太渊
经渠
尺泽
肾(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肝(木)
~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心(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
少海
脾(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心包(相火)
中冲
劳宫
'
大陵
间使
曲泽
六阳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六阳经
井(金)
荥(水)
输(木)
输穴:主体重节痛,用于关节病变
经穴:用于寒热、咳喘、咽喉病症
合穴:主脏腑病症,治疗与本经所属的脏腑有关的病变
(即: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经(火)
合(土)
~
大肠(金)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膀胱(水)
至阴
足通谷
束谷
、
昆仑
委中
胆(木)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小肠(火)
少泽
?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胃(土)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足三里
:
三焦(相火)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五输穴主治特点:
井穴:醒脑开窍,用于急救,治疗神识昏迷、心下烦闷,急惊气绝、人事不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五输穴表
精品
精品
五输穴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联。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联。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求。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郄穴穴歌:郄穴孔隙义,本是气血集,病症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胃经是梁丘,脾主地机宜,心经取阴郄,小肠养老名,膀胱求金门,肾向水泉寻,心包郄门觅,三焦会宗居,胆经外丘必,肝经中都立,阳维系阳交,阴维筑宾取,
阳跷走跗阳,阴跷交信必。
俞穴:胸三肺俞劂阴四,心五肝九胆十临,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腰四骶一大小肠,膀胱骶二椎外行。
募穴: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胃中脘兮脾章门,包膻三焦穴石门。
原穴:胆出丘墟肝太冲,小肠腕骨是原中,心出神门原内过,戍胃冲阳气可通,脾出太白肠合谷,肺原本出太渊同,膀胱京骨阳池焦,肾出太溪大陵包。
络穴:肺经列缺胃丰隆,通里心经肾大钟,支正小肠大偏历,内关包肝蠡沟逢,飞扬膀胱三焦外,胆是光明别络崇,督脉长强任鸠尾,公孙脾络大包同。
八会穴穴歌: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骨会大杼血膈俞,气会膻中脉太渊。
八脉交会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精品。
子母补补泻取穴
八脉交会穴及主治表
精品
十六经脉郄穴表
精品
六脏六腑背俞穴与募穴表
精品
肾肾俞京门膀胱膀胱俞中极
十二原穴歌
1.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2.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
3.肺之主大肠客
4.太阴多气而少血,心胸气胀掌发热,喘咳缺盆痛莫禁,咽肿喉干身汗越,
5.肩内前廉两乳疼,痰结膈中气如缺,所生病者何穴求,太渊偏历与君说。
6.大肠主肺客
精品
7.阳明大肠侠鼻孔,面痛齿疼腮颊肿,生疾目黄口亦干,鼻流清涕及血涌,
8.喉痹肩前痛莫当,大指次指为一统,合谷列缺取为奇,二穴针之居病总。
9.脾主胃客
10.脾经为病舌本强,呕吐胃翻疼腹脏,阴气上冲噫难廖,体重不摇心事妄,
11.疟生振粟兼体羸,秘结疸黄手执杖,股膝内肿厥而疼,太白丰隆取为尚。
12.胃主脾客
13.腹心闷意凄怆,恶人恶火恶灯光,耳闻响动心中惕,鼻衄唇喎疟又伤,
14.弃衣骤步身中热,痰多足痛与疮疡,气蛊胸腿疼难止,冲阳公孙一刺康。
15.真心主小肠客
16.少阴心痛并干嗌,渴欲饮兮为臂厥,生病目黄口亦干,胁臂疼兮掌发热,
17.若人欲治勿差求,专在医人心审察,惊悸呕血及怔忡,神门支正何堪缺。
18.小肠主真心客
19.小肠之病岂为良,颊肿肩疼两臂旁,项颈强疼难转侧,嗌颔肿痛甚非常,
20.肩似拔兮臑似折,生病耳聋及目黄,臑肘臂外后廉痛,腕骨通里取为详。
精品
21.肾主膀胱客
22.脸黑嗜卧不欲粮,目不明兮发热狂,腰痛足疼步艰履,若人捕获难躲藏,
23.心胆战兢气不足,更兼胸结与身黄,若欲除之无更法,太溪飞扬取最良。
24.膀胱主肾客
25.膀胱颈病目中疼,项腰足腿痛男行,痢疟狂颠心胆热,背弓反手额眉棱,
26.鼻衄目黄筋骨缩,脱肛痔漏腹心膨,若要除之无别法,京骨大钟任显能。
27.三焦主包络客
28.三焦为病耳中聋,喉痹咽干目肿红,耳后肘疼并出汗,脊间心后痛相从,
29.肩背风生连膊肘,大便坚闭及遗癃,前病治之何穴愈,阳池内关法理同。
30.包络主三焦客
31.包络为病手挛急,臂不能伸痛如屈,胸膺胁满腋肿平,心中淡淡面色赤,
32.目黄善笑不肯休,心烦心痛掌热极,良医达士细推详,大陵外关病消释。
33.肝主胆客
34.气少血多肝之经,丈夫疝苦腰疼,妇人腹膨小腹肿,甚则嗌干面脱尘,
35.所生病者胸满呕,腹中泄泻痛无停,癃闭遗溺疝瘕痛,太、光二穴即安宁。
精品
胆主肝客
36.胆经之穴何病主?胸胁肋疼足不举,面体不泽头目疼,缺盆腋肿汗如雨,
37.颈项瘿瘤坚似铁,疟生寒热连骨髓,以上病症欲除之,须向丘墟蠡沟取。
38.十五络穴歌
39.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
40.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
41.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
42.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
43.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知。
44.八脉交会八穴歌
45.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46.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47.八脉八穴治症歌
精品
49.九种心疼延闷,结胸番胃难停,酒食积聚胃肠鸣,水食气疾膈病。
50.脐痛腹痛胁胀,肠风疟疾心疼,胎衣不下血迷心,泄泻公孙立应。
51.内关
52.中满心胸痞胀,肠鸣泄泻脱肛,食难下膈酒来伤,积块坚横胁抢。
53.妇女胁疼心痛,结胸里急难当,伤寒不解结胸膛,疟疾内关独当。
54.后溪
55.手足拘挛战掉,中风不语痫癫,头疼眼肿泪涟涟,腿膝背腰痛遍。
56.项强伤寒不解,牙齿腮肿喉咽,手麻足麻破伤牵,盗汗后溪先砭。
57.申脉
58.腰背屈强腿肿,恶风自汗头疼,雷头赤目痛眉棱,手足麻挛臂冷。
59.吹乳耳聋鼻衄,痫癫肢节烦憎,遍身肿满汗头淋,申脉先针有应。
60.临泣
61.手足中风不举,痛麻发热拘挛,头风痛肿项腮连,眼肿赤疼头旋。
62.齿痛耳聋咽肿,浮风瘙痒筋牵,腿疼胁胀肋肢偏,临泣针时有验。
精品
64.肢节肿疼膝冷,四肢不遂头风,背胯内外骨筋攻,头项眉棱皆痛。
65.手足热麻盗汗,破伤眼肿睛红,伤寒自汗表烘烘,独会外关为重。
66.列缺
67.痔疟变肿泄痢,唾红溺血咳痰,牙疼喉肿小便难,心胸腹疼噎咽。
68.产后发强不语,腰痛血疾脐寒,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乳痈多散。
69.照海
70.喉塞小便淋涩,膀胱气痛肠鸣,食黄酒积腹脐并,呕泻胃番便紧。
71.难产昏迷积块,肠风下血常频,膈中快气气核侵,照海有功必定。
72.四总穴歌
73.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74.回阳九针歌
75.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76.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
精品
.
77.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
78.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79.孙思邈先生十三鬼穴歌
80.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心无不应,
81.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
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
82.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
83.四针掌后大陵穴,入寸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名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
84.第六却寻大杼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针要温,
85.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间使鬼市上,十针上星名鬼堂,
86.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
87.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
88.此是先师真口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89.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90.
91.
92.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