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10.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设计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

合集下载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牛肚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牛反刍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用关键词和关键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3)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在牛肚子里旅行》2. 生字词:反刍、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等。

3. 牛肚子的结构和功能,牛反刍的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牛肚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牛反刍的现象。

2. 教学难点:(1)牛肚子的结构和功能,牛反刍的现象。

(2)如何用关键词和关键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图片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自然科学知识。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进行讲解。

4. 简介牛肚子的结构和功能,牛反刍的现象:教师通过PPT、图片等教具,形象地介绍牛肚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牛反刍的现象。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用关键词和关键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 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7. 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在牛肚子里旅行》2. 牛肚子的结构和功能: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等。

3. 牛反刍的现象。

4.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在牛肚子里旅行》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21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0《在牛肚子里旅行》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21张PPT)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 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10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牛嘴——牛肚子——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第二个胃到牛嘴
红头遇险 青头相助
一对要好的朋友
八、说教学反思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讲述了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 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一个科学小知识 :牛有四个胃,有反刍现象。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齿、嚼”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应、骨”,会写“旅 、咱、救、命”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 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根据。让 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真挚友谊。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咱、偷、齿、嚼”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 应、骨”,会写“旅、咱、救、命”等13个字,会写“旅行、 要好”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 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难点: 1.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根 据。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真挚友谊。 2.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
(三)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毕生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作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 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来眼泪:”谢谢你……“还说了什么?这 个问题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最后我用法国的一个谚语“人生无友,犹如生命 中没有太阳”结束了本节课。 (四)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我安排了两项作业: 1.请将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请同学们积累有关于友谊的名言或诗句,为下一课作铺垫。

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文本式教案(含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文本式教案(含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文本式教案(含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讲述的是牛肚子里的旅行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互相帮助的品质。

(3)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发展线索。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讨论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掌握。

2.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3. 培养学生进行推理和想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讨论法: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朗读法: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过牛肚子吗?牛肚子里面有什么呢?”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牛肚子里的旅行是如何进行的?”3. 课堂讲解3.1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讲解牛肚子的结构和功能。

3.2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学习生字词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堂讨论4.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你们觉得在牛肚子里旅行会是怎样的体验?”5. 实践活动5.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与反思第【1】篇〗《在牛肚子里旅行》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5个汉字,会写13个字,积累“旅行、答应”等词语,掌握“答、应、骨、几”4个多音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3.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1.认识15个汉字,会写13个字,积累“旅行、答应”等词语,掌握“答、应、骨、几”4个多音字。

2.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1.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2.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吗?哪位同学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畅聊旅行,感受旅行的快乐。

2.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

有一天,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一起进入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真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画出你觉得感动的地方。

朗读要求: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小蟋蟀的旅行惊险而又刺激,下面让我们跟上小蟋蟀来学学生字吧。

出示生字指读:咱、偷、答、应、卷、骨、齿、嚼、吞、胃、悲、咽、几、泪、眯。

2.注音领读。

3.重点认读:答、应、骨、几、卷。

3.开火车朗读生字和词语。

出示词语:旅行要好咱们草堆作声答应做梦可怜来得及救命拼命大吃一惊马上消化当然刚才知觉光亮眼泪学生根据要求朗读经过的词语。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导学:快来朗读课文,看一看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惊险旅行吧!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识记“咱”“答”“偷”等15个生字,学写“旅”“救”“算”等13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品读红头和青头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读出相应的语气。

3、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以及牛吃东西会反刍的现象。

4、通过画图理清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教学重难点】1、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2、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遇事冷静、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广。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1.揭题写字:同学们,童话王国是个神秘的世界,今天我们就和两只小蟋蟀一起走进童话世界经历一次惊险又神奇的旅行——在牛肚子里旅行。

2.板书课题:(10.在牛肚子里旅行)板书的同时指导书写“旅”字。

“旅”是左右结构,左面是个“方”字旁,“撇”“横”是“人”字的变形,表示旅行和“人”有关,“人”字的下面和“派”字的下面一样。

3.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在牛肚子里旅行?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感觉怎么样?【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直接引入新课,节省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学贵有疑”,开篇以疑导学,强调读书要思考,不仅调动了儿童阅读的兴趣,又指向了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弄清路线1.点名读课文。

(1)结合课文语境学习多音字“几”“答”,在朗读课文中为“贮藏”“骨碌”正音。

(2)边听边思考,试着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

2.通过读书谁解决了课前提出的问题?(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只名字叫红头的蟋蟀进了牛肚子。

(2)为什么在牛肚子里旅行?玩捉迷藏时被一头牛吃草时吃进胃里。

(3)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感觉怎么样?感觉这次旅行不轻松,红头随时会死掉。

3.这是一篇科普童话,里面藏着一个“反刍”的科普知识。

张之路爷爷就把“反刍”这个复杂的科学知识藏在了红头的旅行路线中。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篇一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

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学生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清楚明了,使学生一学就懂。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教学中,首先主要抓住红头、青头两条线,帮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和课外补充材料,理清红头的旅行过程,从而了解牛胃的构成及其消化过程。

同时关注语文教学的文学性,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词语体会红透旅行过程中的紧张、害怕、绝望。

体会青头的冷静、利用知识帮助朋友脱险。

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再进行角色朗读指导。

表达训练永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

文中有关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

教学中对红头的旅行路线,我设计了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提示,学生在提示的基础上说清红头的旅行路线就较为容易了。

此表达训练也为后面,学生讲述牛胃的构成和消化过程奠定了基础。

最后的想想说话训练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更多的表达机会。

学生就是在读读、想想、说说的过程中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但教学过程中仍有许多不足:备课中的备学生做的还是不够,以至于教学中学生的反映跟不上节奏。

对于学生表达训练未达到训练效果,草草而过,有些地方又处理的太过繁琐,以至于后面的教学环节处理的过于简单。

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但学习、探索、反思才能不断提高。

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生字以及词语,理解相关词语,区分“贮藏”、“蕴藏”;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能通过读文章、查阅资料解决疑难。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第【1】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答、胃、齿、悲”等15个字,会写“旅、咱、怜”等13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育学生要真心地帮助别人。

重点难点重点: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句子,感受红头与青头真挚的友谊。

难点: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答、胃、齿、悲”等12个字,会写“旅、咱、怜、及、救、拼”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老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估计学生们会回答出自己旅行过的地方,旅行后的感受是否喜欢旅行,最喜欢去哪里旅行。

)2.同学们去过的地方真多啊,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

学生齐读课题,并跟随老师书写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同桌相互交流。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一骨碌贮藏细嚼慢咽蟋蟀蹭来蹭去大吼一声知觉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在这篇课文中,“贮藏、悲哀、一骨碌”,虽然不是会认字,但学生也很陌生,需要老师指导其读音。

还有一些长句子的朗读,比如“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学生不容易读通顺,这时可以多叫几个同学读,老师也可以范读。

(2)指名读文,指导读正确读通顺。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A.默读课文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红头旅行的故事吗?B.完成填空练习,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青头和红头是()。

有一天,红头不小心(),青头()。

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

三、角色朗读,体会感悟1.分角色朗读课文,做两个动物小帽子,分发给读课文的两个学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与反思第1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抓住文中描写青头的词句进行理解、体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

2、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

2、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1、开门见山,提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4、教师梳理问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5、教师强调识字难点。

6、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读文解疑,整体感知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1)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

(2)从文中画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

(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四、总结课堂,了解牛吃食的特点1、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4—17自然段。

2、说说:从红头的旅行过程,你还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说说: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2、导言: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次旅行,红头能顺利回来,离不开谁的帮助和鼓励?二、再读课文,了解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1、学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4.以读为主,抓住文中描写青头的词句进行理解、体会。

5.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慌张。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猜谜语:“身穿褐色衣,头顶长触角,草丛堆里把歌唱,小孩用它来斗仗。

”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吗?2.揭示谜底:蟋蟀。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它们是一对好朋友。

有一天,它们在玩捉迷藏的时候,红头不小心被吃进了牛的肚子,红头在牛肚子里遭遇了什么事情呢?它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红头去牛肚子里来一场旅行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介绍作者并介绍作者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作者资料:张之路,生于1945年,北京人,著名作家、编剧。

他是第一位入选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1997)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

中国安徒生奖获得者(2005年)。

2006年被IBBY中国分会任命为中国推广儿童阅读大使。

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魔表》《傻鸭子欧巴儿》《暗号》,短篇小说集《题王》《惩罚》《空箱子》《在楼梯拐角》《静静的石竹花》,中篇小说《螳螂》《有老鼠牌铅笔吗》,中篇童话《还魂记》《我和我的影子》,长篇小说《第三军团》《坎坷学校》等。

《第三军团》先后获中国图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注意停顿和朗读的语气。

3.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

并结合工具书学习生字和理解新词。

4.教学生字和新词。

(1)学习“咱、胃、算”这几个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齿、泪、嚼、吞、咽、眯”这几个字时,可以用图片展示或表演的方法;学习“几、拼”这几个字时,可以与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学习“咱、胃、吞、悲、蹭、眯”这几个字时,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

谜语示例:右边是鼻头,左边是舌根。

一人称自己,加们指我们。

(咱)田下明月光,消食它帮忙。

(胃)鼻头开尾,目挤中间。

计数数目,筹划方案。

(算)形近字示例:几(几乎)——儿(儿子)拼(拼接)——饼(饼干)(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怜:左窄右宽,注意“忄”的右点要在上。

救:“求”横要短,竖钩要正,左右四笔呼应。

疼:“疒”的撇要伸展,“冬”两点上下对齐。

刚:左宽右窄,注意“冈”的竖钩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泪:左窄右宽,三点水呈弧形,第二点稍向左。

易错提示:怜:右边是“令”,不要少写一点。

及:第二笔是横折折撇。

救:第三笔和第四笔分别是点和提,不能一笔写成横撇。

喊:里面有一个短横,不能忘记写。

算:下面的撇和竖要出头。

(3)归类识字。

同音字归类示例:及(及时)——急(着急)——极(极点)——级(年级)[基本字带字归类示例:令:怜(可怜)——冷(寒冷)——岭(山岭)——铃(铃声)部首归类示例:目:眯(眯眼)——眼(眼光)——睁(睁眼)——睛(目不转睛)疒:疼(心疼)——病(生病)——痛(痛苦)(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结果怎么样?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注意指导,归纳总结,得出答案。

明确:红头和青头(高兴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红头(悄悄地躲在草堆里),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看青头)。

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

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去吃草)。

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结果在青头的帮助下逃出了牛肚子。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知道了红头被牛吃进了肚子,但最后却能在青头的帮助下逃了出来,并且安然无恙。

那么,青头是如何做到的呢?同学们可以课后再读一读课文,试着去找一找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旅行咱们可怜及时救人拼写疼爱大喊胃口刚才流泪总算2.导入新课(1)检查课后复习,指名学生说一说青头是如何做到让红头安然无恙地从牛肚子里出来的。

(2)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尤其是不同的答案。

(3)导入:那么,这些答案是否正确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然后再来看一看。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一)学习第1~7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6自然段,体会“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的含义,并学习“一……就……”的句式明确:“一……就……”说明红头很怕青头发现它,因此它坚决不答应。

学句式:“一……就……”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一答应”是一个动作,“就会被青头发现”是紧跟着发生的另一个动作。

“一……就……”表示一个人连续的动作,还可以表示一个事物连续的动作。

如,小猫一看见我,就“喵喵”地叫。

2.朗读第7自然段,找出描写红头被吃到牛肚子里的句子,并体会当时红头的心情。

明确: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

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

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吞到嘴里了。

由“做梦也没有想到”“突然”“没有来得及”等词中,可以体会红头当时的心情是慌乱的。

3.概括该部分的主要意思。

明确:交代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学习第8~18自然段。

1.过渡语:可怜的红头还有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进入了牛的嘴巴里,它会经过哪些地方?又会遇到哪些危险呢?2.让学生自由朗读该部分内容,然后画出相关句子并进行概括。

明确:红头从牛嘴里,随着草进入到牛肚子;在牛肚子里再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在嘴里的危险是牙齿,需要避开牙齿;在肚子里的危险则是第四个管消化的胃,需要避免进入到第四个胃。

3.青头知道红头被牛吞进肚子后,采取了什么行为?可以看出什么?明确: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就把它摔在地上。

青头顾不得疼痛,一骨碌爬起来,然后一直鼓励红头,并告诉红头如何脱险。

“大吃一惊”说明青头对于突发事件也很意外,“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充分说明青头对红头的关心,知道红头遇险内心很焦急。

4.青头救红头的依据是什么?明确:青头知道牛有四个胃,前三个胃都是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胃。

牛第一次吃草是将草贮藏起来,在休息的时候又会把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而红头可以抓住牛把草送回嘴里的机会逃出来。

5.根据第4个问题来了解牛胃的特点和进食的特点。

参考资料:牛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为牛食道的变异,即瘤胃、网胃(又称蜂巢胃、麻肚)、瓣胃(又称重瓣胃、百叶胃、毛肚),最后一个为真胃(又称皱胃),其中前三个胃都是贮藏的胃。

牛进食分两个阶段:首先咀嚼原料吞入胃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反刍再次咀嚼。

这种进食方式叫倒嚼。

除了牛之外,骆驼、鹿、长颈鹿、羊驼、羚羊、羊等都是这种进食方式。

6.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叙述红头在牛肚子的惊险旅行,以及在青头的帮助下成功脱险。

7.针对前面学生的回答,给出正误判断。

(三)学习第19、20自然段。

1.想象说话: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它激动地只说了三个字:谢谢你!除此之外,它在心中还会对青头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注意指导)2.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红头对青头表达感激之情。

3.谈谈自己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注意指导。

示例:可以从以下方面谈感受: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小常识:牛有四只胃,牛吃食具有反刍现象。

我们遇事要冷静,要团结互助。

要学习青头关键时刻不放弃的精神。

在红头遇到危险时,青头坚决不放弃,还积极帮助的行为,也告诉我们朋友之间就要互帮互助的道理。

要多学习科学知识,因为在关键时刻,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知识脱险或帮助别人。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是多么值得庆幸啊!正是青头的临危不惧,对朋友真诚的关心,以及灵活运用了所学知识解救了自己的朋友!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10、在牛肚子里旅行捉迷藏—躲在草丛中—被牛吃到肚子里(意外)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出来遇事冷静不慌张团结互助定成功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

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学生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

文章渗透的科学知识,教师无须作过多地讲解。

同时,本课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

因此,可设计一定的练习题引导学生想象交流。

另外,青头身上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解救朋友的丰富情感和品质值得学生仔细朗读品味,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并且能灵活运用知识救出朋友。

而情意目标的达成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它需要教师激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本人文思想的熏陶。

语文教学需要文道有机结合,需要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涵。

因此,在了解了红头的遭遇后,我让学生仔细品读描写青头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文字传达的情感。

这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体验,又培养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

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提倡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