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2)滚滚长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_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备课组长签字年级组检查等级教务处检查等级学情分析:通过初一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对内流河和外流河、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等相关知识已经有所了解和认知,这为学习中国的河流这部分内容做了铺垫,这就使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更容易。

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动眼、动耳、动笔、动脑,调动多种感官来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快乐学习、有效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和谐的生命课堂。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仍有部分学生不能从相关图表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训练。

教材分析:河流在自然环境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形成,受流域内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的综合影响;另一方面,河流与流域内的人类活动关系十分密切,河流影响着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改造着河流的基本面貌。

因此,通过河流的学习,可认识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特色,分析、评判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评测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长江水量丰富,因长江流域大部分属于( )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是 ( ) A、唐古拉山B、巴颜喀拉山C、秦山D、南岭3.长江自哪个城市以下,正式称长江()A、四川宜宾B、重庆C、湖北宜昌D、江西湖口4.长江最大的支流是()KA、雅砻江B、岷江C、嘉陵江D、汉江5.向“南水北调”提供水源的是 ( )A、洞庭湖B、鄱阳湖C、丹江口水库D、三峡水库1. 长江与黄河共同发源于哪个省?( )A、西藏B、青海C、四川D、云南[来源:学|科|网2. 流经山西和山西的支流分别是: ( )A、洮河、湟水B、湟水、汾河C、汾河、渭河D、渭河、洛河3. 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共同的特点是: ( )A、水力资源丰富B、含沙量大C、有冰期D、流量小[来源:学科网4. 黄河中游最大的水电站是: ( )A、三峡B、葛洲坝C、小浪底D、三门峡5.我国海拔最高的大型水电站是()A、龙羊峡B、刘家峡C、青铜峡D、小浪底二、读图题1、分界线:甲(内蒙古);乙(河南)。

初中地理_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滚滚长江学案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组别_______等级_______教师寄语:全力投入会使你与众不同,你的参与会使课堂更精彩! 让我们一起走进属于我们自己的绿色生态课堂。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回顾长江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划分。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3. (重难点)运用具体案例,了解长江在水能、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开发利用的现状,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 (重难点)通过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长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长江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绿色生态,激发思维,自主学习(要求:⑴请同学们参考下面的自主复习提纲,结合自主预习的内容,快速复习完课本50-51页内容。

⑵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请记录在导学案上。

)(一)自主复习,温故旧知——知长江概况填图练习: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下列地理事物的序号:(注意各支流名称的书写)⑴支流:A 雅砻江 B 岷江 C 嘉陵江 D 乌江 E 湘江 F 汉江 G 赣江⑵上中下游分界点城市:①宜昌 ②湖口⑶在图中找出长江流域内两大湖泊——洞庭湖和鄱阳湖,并标注在图上,注意书写。

(二)运用旧知,探究新知——析长江水文特征(要求:⑴回答下列问题并分析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小组长带领整合答案,小组准备展示。

⑵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请记录在导学案上。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52-53页内容,自学完成下列1-3题内容1、长江流域 资源丰富,有 之称。

长江 段和 段是长江干流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河段,水能资源最丰富的长江的 游。

长江三峡的两个大型水利枢纽是 和 。

2、从地形角度考虑在三峡处适合建立大型水利枢纽的原因是:D ▲ ● ● ● ●A B C E。

3、长江是中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自古以来就享有的盛誉。

长江四大主要的港口城市是、、、。

4、通过回答以上问题,请你结合课本51—52页内容及下图分析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初中地理_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滚滚长江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能在长江水系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地,长度,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入海以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和主要的支流湖泊,能会分析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

二、能会阅读长江水系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水能资源的的分布。

三、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开发利用的现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难点】长江的源地,长度,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入海以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和主要的支流湖泊。

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

【学法指导】如何学习一条河流? 一般思路: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 河流概况 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支流、分段、分界点名称上游河流特征 中游下游河流的开发利用 水能的开发航运、灌溉【自主学习识长江】请同学们在右面 “长江水系图”中完成以下问题1、用黑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2、对照课本24页的“中国地形图”,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3、在图中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城市:宜昌、湖口,并说出它们所属的省区。

4、用蓝笔描出长江的支流和湖泊: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赣江和汉江,鄱阳湖和洞庭湖。

5、用红笔描出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沿江城市。

【过关斩将学长江】第一关:读课本50页长江水系图,学习长江的源流概况长江的发源于_____高原的_______山脉,流入______,全长______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思考: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第二关: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自上游到下游依次为_____ _____西藏云南重庆____ _____ 江西____ 江苏_____记忆小窍门:(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与沪)第三关:长江流经的地形区有:____高原、____山区、____高原、____盆地、________平原第四关: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点是:上中游A_____在______省,中下游分界点B_____在_____省;兼跨长江上中游的省区是湖北,兼跨中下游省区是江西.第五关:.长江主要的支流有: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⑥____⑦______其中最长的支流是______ 湖泊C______D______【合作探究析长江】任务一:读课本50-51页,分析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上游:落差___,水流急,多峡谷,_____丰富。

初中地理_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2)滚滚长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2)滚滚长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2)滚滚长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2.识记长江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省市区和地形区及上中下游的特征。

3.理解长江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长江在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

4.学会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并根据河流落差分析水能丰富的河段;学会在地图上查找长江干支流;学会绘制长江干流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1.利用查找地图熟悉的地理事物,建立空间概念;2.分析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及河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加强对学生的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长江源流概况难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教具】:有关图片。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视频或图片展示第五套人民币10元背面风景,询问知不知道这是哪个地方?(学生会回答长江。

进一步询问知不知道这是长江的哪个景点?学生基本都会说三峡。

教师再进一步询问这是三峡的哪个峡?这时学生一般都不知道了,进而揭晓谜底——瞿塘峡的夔门。

)教师:生活处处是学问,希望同学们能多留心生活中的事物。

而对于长江三峡,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三峡水利枢纽了(同时多媒体展示三峡水利枢纽图片)。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长江。

板书:滚滚长江二、讲授新课1、读图2-32“长江水系”(1)、在图2-32中找出长江的河源、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2)、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看看他们分别属哪一个省区?(3)、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赣江和汉江。

(4)、对照图2-9,找出长江的主要地形区。

(5)、长江流域重要的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读图观察后汇报:由小组合作归纳小结长江源流概况基本信息,通过小组互助关注每一个学生。

2、学习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1)分析“长江干流剖面图”。

初中地理_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在地图中找出长江发源山脉、注入海洋、流经的地形区、省区,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2、能够初步知道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3、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提升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1、长江的源流概况,七大支流为难点。

2、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教学流程:1新课导入:播放《长江之歌》,学生仔细聆听,认真揣摩歌词含义。

2、学生自告奋勇朗读学习目标,教师解读学习目标,并进入“长江知识知多少”环节,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3、学生带着浓厚的求知欲,进入“观视频寻答案”环节,通过观看大气磅礴又与课本内容及其吻合的长江纪录片,在精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初步的记忆长江基本知识;继而进入“静心冥想忆知识”环节,对视频中出现的知识,进行及时回顾,在本环节中,学生要牢记口号“脑子要静,姿势要正”,让课堂充满仪式感,更便于初中学生的学习。

4、初步了解长江知识以后,进入“按图索骥找知识”环节,进一步加深印象。

学生在地图中寻找长江发源山脉、注入海洋、流经省区、地形区、分界点城市等知识,并让学生到前面进行指图、圈图展示,其余同学认真观看,评判对错,对部分知识的记忆,老师进行方法指导。

5、对于学生较难记忆的“长江支流”,利用微课的形式解决,在微课堂中,学生跟着视频画一画,手脑结合进行识记。

老师利用谐音,创设情境“雅砻江的山民,骑着嘉陵摩托去乌汉买香干”,同时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讲解,来帮助学生巧秒记忆,继而进入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的学习。

6、关于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设计了“角色扮演”的环节,通过游客绘声绘色的演讲,学生初步了解长江各河段特征,在此过程中,老师对重点知识进行穿插讲解。

7、角色扮演结束,设计了“活学活用来帮忙”环节,通过描述以下两张照片反应的水文特征、判断其拍摄河段,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对图一上游富水能的原因及水电站布局与地形的关系;图二长江下游航运价值高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读图、讨论、讲解:图1图28、设计习题,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初中地理_滚滚长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滚滚长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滚滚长江【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

【课标分析】根据课标,在知识方面,可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概况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黄河水文特征的分析,学会河流水文特征的一般分析方法;在情感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滔滔黄河”的学习,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立志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2、学会河流水文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

3、【教学重难点】分析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教学过程】新授唐古拉山东海各拉丹东山峰全长:6300千米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长江干流南岸主要支流:乌江、湘江、赣江、鄱阳湖、洞庭湖新授陵江、汉江。

过渡: 河流承载着环境的变化,长江流程长,跨度大,环境复杂,各河段表现出的自然特征也是不一样的。

页,结合长江纵剖面长江干流纵剖面观察各河段的落差大小新授小组合作研讨: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主要特征下游中游上游河段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上、中、下游河段的主要特征长江干流纵剖面上游金沙江“九曲回肠“荆江截弯取直6200米开阔的长江下游河道知识梳理滚滚长江源流概况主要支流河段特征……《滚滚长江》学情分析充分的学情分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保证。

从学习风格和学习态度来看,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地理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一系列的地理基础知识,生活体验也比七年级丰富了许多,这些都为他们学习长江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经过一年的地理学习,学生更善于合作,乐于探究,求知欲、好胜心更强,思维更活跃,接受能力也更强,这些都为学习长江奠定了坚实的内在基础。

但由于年龄尚小,他们依然爱玩好动,缺乏认真学习的持久力,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加以鼓励、引导,以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热情。

从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来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长江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但思维深度不够,缺乏知识迁移能力和主动建构的能力。

初中地理_《长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长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2课时长江【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说出长江的概况。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运用图文资料,了解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干流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等概况。

2.分析上、中、下游各河段主要水文特征。

3.说出长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读图思考,启发诱导。

【教学过程】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用笔描出长江干流、主要支流,找出发源地、注入海洋。

2.找出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说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所在的省。

3.找出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4.结合课本36页图2-2-10《中国气候类型》,找出干流流经的主要气候区课本42页图2-3-2 《长江流域》,自主完成学案中的问题,标出重点、疑惑点。

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课本里的长江1.多媒体展示“长江水系图”,画出板图:“长江干流图”。

动态闪烁:山脉、海洋、分界城市,提出问题:长江干流的轮廓像什么?(英文字母V + W)2.请学生分别指出长江南、北岸的支流、湖泊及所属的河段(课件动态显示)3.展示“中国主要地形区”图和“中国行政区划”图总结:1)长江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1.指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和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宜昌、湖口。

在板图中填出:唐古拉山脉、东海、宜昌、湖口。

解说“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的含义。

用肢体语言表达指图介绍: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湘江、赣江、鄱阳湖、洞庭湖,并在板图中填出名称。

指图说出长江流经的地形区和省区。

开展“对号入座”小游戏,掌握流经地形区、省区的正确排序。

通过读图、填图,提高了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也便于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

通过对长江流经省区、地形区的分析,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提取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

江中下游平原2)长江流经的省区(简称)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通过各知识点的逐一落实,使学生掌握河流的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_中国的河流——长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中国的河流——长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滚滚长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①、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②、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③、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

2、能力要求:①、长江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自然特征,是由于处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植被等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鲜明的对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地理要素之间制约和依存的辩证关系;②、通过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得河流水文特征的初步能力。

3、思想教育要求:①、通过音乐、图片等方式创设情境,了解长江,增进对长江的热爱之情。

②、通过讲述长江是世界著名大河及其流域丰富的水利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关于长江的知识点,查阅有关长江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外流河和内流河的知识,长江是外流和还是内流河?注入什么洋?这节课我们就来详细学习长江。

板书:长江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教师讲述: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第一长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长江之歌》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河流——长江。

(打开“滚滚长江”课件)(一)教师:翻开课本P46、地图册P20,小组讨论完成活动1-4题,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

展示思考问题 1、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学生回答:略(在学生回答时打开“长江源流概况”课件对照讲解)。

教师小结: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海拔6621m),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km。

沿途接纳了众多支流,年径流量达9600亿m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2)滚滚长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2.识记长江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省市区和地形区及上中下游的特征。

3.理解长江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长江在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

4.学会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并根据河流落差分析水能丰富的河段;学会在地图上查找长江干支流;学会绘制长江干流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1.利用查找地图熟悉的地理事物,建立空间概念;2.分析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及河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加强对学生的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长江源流概况难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教具】:有关图片。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视频或图片展示第五套人民币10元背面风景,询问知不知道这是哪个地方?(学生会回答长江。

进一步询问知不知道这是长江的哪个景点?学生基本都会说三峡。

教师再进一步询问这是三峡的哪个峡?这时学生一般都不知道了,进而揭晓谜底——瞿塘峡的夔门。

)教师:生活处处是学问,希望同学们能多留心生活中的事物。

而对于长江三峡,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三峡水利枢纽了(同时多媒体展示三峡水利枢纽图片)。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长江。

板书:滚滚长江二、讲授新课1、读图2-32“长江水系”(1)、在图2-32中找出长江的河源、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2)、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看看他们分别属哪一个省区?(3)、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赣江和汉江。

(4)、对照图2-9,找出长江的主要地形区。

(5)、长江流域重要的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读图观察后汇报:由小组合作归纳小结长江源流概况基本信息,通过小组互助关注每一个学生。

2、学习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1)分析“长江干流剖面图”。

剖面图的横坐标指什么?纵坐标是指什么?(横坐标代表长江的长度,纵坐标代表海拔高度。

)算一算: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总6621米,上游约6321米,占长江总落差的百分比?约为95%)思考: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阶梯再进入第三级阶梯,受地形的影响)河水在穿山越岭(横段山脉和巫山)时会形成什么样的特征?(多峡谷急流)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播放虎跳峡、三峡的景观图,在地图上准确找出位置。

归纳上游特征: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2)到中游后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水流特点会怎样?思考:为什么会形成“曲流”?(三峡急流河水冲入中游平原,在惯性作用下左摇右摆,形成曲流。

尤其,从湖北的枝江——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即“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

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对洪水的分洪有何影响?(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今年的大洪灾也是这段最危险。

新中国成立之前,群众称之为“命江”。

江汉平原上的荆江河段呈现“船在屋上走,人在水下行”的险情,荆江河段在枯水期,堤内水已经明显高出堤外路面,倘到丰水期或是汛期,对两岸人民的威胁可想而知。

有没有解决办法?(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支流的特点又如何呢?(多支流,多湖泊)归纳中游特征: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3、下游特征:水流平稳,江阔水深3、完成47页“活动”(1)、从上、中、下游看,长江干流落差最大的是哪一段?(2)、玲玲说:“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就丰富”对吗?(3)、长江流至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的长江三峡,这里正在兴建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

对照图2-9,从地形角度,谈谈在三峡修建大型水坝的好处。

学生讨论完成由两个问题引入长江的水能和水运前后衔接紧密,承上启下。

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1、在图上指出长江水能丰富的河段,说说长江水能集中分布于哪个河段?2、针对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长江开发的过程中在AB两地各应发挥么主要功能?三、拓展分析1、阅读了解“长江三峡工程”讨论:①、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②母亲河长江是否就有百利而无一害呢?(不,如今年洪水)③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为什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老师小结补充:1)、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2)、人与水争地,使长江流域受水面积不断减少是——又一重要原因。

(问:人争地来干什么?)盲目围湖围江造田、建厂建镇建民垸等,使河道变窄,湖泊萎缩是灾害频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据统计,仅长江通江湖泊的面积已减少了567亿立方米!相当于三个三峡水库的实际库容量!可见,长江洪水日益频繁,今年洪水水位连创历史新高并非偶然,并非长江母亲不爱它的儿孙,而是我们过于贪婪,对她催逼太甚!④应该怎样来防洪、治洪呢?(对于长江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

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

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结合,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

三峡地区建库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

另外,为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最近又全面无条件停止在上游山区砍伐森林,关闭现有木材市场,在原森林采伐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这都是值得提倡推广的良好措施。

增加阅读材料“长江的洪涝”使学生深刻认识长江的洪涝给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和治理的必要性。

2、理解“黄金水道”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长江丰富的水能。

长江航运价值高原因。

俄罗斯河流航运价值低的原因。

欧洲河流航运价值高原因。

亚马孙河航运价值低的原因。

由此可见,河流的航运价值和哪些因素有关?四、课堂小结1、长江的概况2、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3、长江与人类的关系【板书设计】:【学情分析】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千米,世界第三,举世闻名。

学生平时对它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加上已学过《中国地理》的政区、地形等知识,以及前一节对河流的水文特征、学习河流的方法已有所认知。

针对初中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学习热情较高等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多动口、动手、动脑,多给学生表现他们才智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效果分析】本节课将课本、导学案和多媒体很好的结合使用,从整体上来讲比较成功,对课堂效果也比较满意。

首先,利用水文数据分析第一大河原因,通过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分析各河段特征,并探究长江落差最大、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其次,讨论长江洪水造成威胁最大的河段以及如何防洪治理,启发学生积极探究,学会交流、倾听、合作,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讲练结合、精讲多练,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对知识目标的解读,通过适度的练习来体现,有利于学生课堂内消化掉所学知识。

本节需要记忆和理解分析的内容比较多,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同学们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效果较好。

【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中国河流——外流区为主”后,学习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本课时是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的教学重点。

长江这一课时的学习是学生深刻了解“人地关系”和谐发展与矛盾并存的典型教学案例之一,能够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的课程标准理念。

因此,本课题在整个《中国地理》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材通过地图、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长江的概况了解。

对于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教材介绍的比较详细,除了地图、图片,还增加了阅读材料。

因为学生对落差势能这些物理概念难以理解,需要细细解读。

对于“黄金水道”教材介绍的比较简略,仅通过文字加以介绍,学生容易理解。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河流(第2课时)滚滚长江【评测练习】1.长江水能资源90%集中在()A.源头至宜宾B.宜宾至宜昌C.宜昌至湖口D.三峡段2.下列有关长江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江河段的治理已经进行了裁弯取直B.长江流域的灌溉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97%C.长江水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三峡D.长江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3.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这是因为它()A.航运价值巨大B.为农田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源[C.地理位置重要D.水能资源丰富,建了许多大型水电站4.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 )A.抗旱B.防洪C.发电D.灌溉5.“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 )A.支流多B.流域广C.无湖泊调节洪水D.河道特别弯曲6.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为____________水系图。

(2)流经的地形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干流沿途依次经过的:温度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上标注下列地理名称序号:F.葛洲坝水利枢纽G.三峡水电站(5)写出城市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6)写出相应河流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7)用‖符号注明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课后反思】本节课内容知识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理解分析的比较多,学好这一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

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真研读了地理课程标准及解读,认真把握教材、设计问题,调控教学过程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完了本节教学,具体反思如下:一堂好的地理课应该做到创设情境,点燃激情,教师作为好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