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2f3fd2c181c758f5f71f6713.png)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中,第1、2、3、5、7、8、9、10、11为单项选择题,4、6、12为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四个选项的图中,木块均在固定的斜面上运动,其中图A、B、C中的斜面是光滑的,图D中的斜面是粗糙的,图A、B中的F为木块所受的外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图A、B、D中的木块向下运动,图C中的木块向上运动,在这四个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A.B.C. D.2.关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制造永动机的设想,无论它看上去多么巧妙,都是一种徒劳B.空调机既能致热,又能致冷,说明热传递不存在方向性C.由于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所以说能源危机不过是杞人忧天D.一个单摆在来回摆动许多次后总会停下来,说明这个过程的能量不守恒3.在一种叫“蹦极跳“的运动中,质量为m的游戏者,身系一根长为L,弹性优良的轻质柔软橡皮绳,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1.5L时到达最低点,若在下落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动能增加了mgL D.重力势能减小了mgL4.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长为l,质量为m,粗细均匀,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置于斜面上,其上端与斜面顶端齐平.用细线将物块与软绳连接,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此时物块未到达地面),在此过程中( )A.物块的机械能逐渐增加B.软绳重力势能共减少了mglC.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软绳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小于其动能的增加与克服摩擦力所做功的和5.如图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C为水平的,其距离d=0.50m盆边缘的高度为h=0.30m.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出发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0.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的地点到B的距离为( )A.0.50m B.0.25m C.0.10m D.06.如图所示,把一个不带电的枕型导体靠近带正电的小球,由于静电感应,在左、右端分别出现负、正电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闭合开关S1,则导体左端不再带有电荷B.闭合开关S1,则导体右端不再带有电荷C.闭合开关S2,则导体左端不再带有电荷D.闭合开关S2,则导体右端不再带有电荷7.两个固定不动的点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为F,现使它们的电荷量都变为原来的一半,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变为( )A.4F B.C.2F D.8.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从a运动到c,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关于b点电场强度E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b点的切线)( )A.B.C.D.9.如图,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1、q2分别置于A、B两点,虚线为等势线.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若将q1、q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电势大于B点电势B.A、B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C.q1的电荷量小于q2的电荷量D.q1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q2在B点的电势能10.关于静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势等于零的物体一定不带电B.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一定为零C.同一电场线上的各点,电势一定相等D.负电荷沿电场线方向移动时,电势能一定增加11.在静电场中,将一正电荷从a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了负功,则( )A.b点的电场强度一定比a点大B.电场线方向一定从b指向aC.b点的电势一定比a点高D.该电荷的动能一定减小12.图中虚线为一组间距相等的同心圆,圆心处固定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一带电粒子以一定初速度射入电场,实线为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a、b、c三点是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则该粒子( )A.带负电B.在c点受力最大C.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D.由a点到b点的动能变化大于由b点到c点的动能变化二.填空题(共1小题)13.用如图甲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m1=50g、m2=150g,则(g取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A.按照图所示的装置安装器件;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直流电源上;C.先释放m2,再接通电源打出一条纸带;D.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E.根据测量的结果,分别计算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和增加的动能.其中操作不当的步骤是__________(填选项对应的字母).(2)在打点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k=__________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Ep=0.60J,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3)若某同学作出v2﹣h图象,可以计算当地重力加速度g,请写出计算g的表达式.(用字母表示)三.解答题(共3小题)14.AB是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形轨道,圆轨道半径R=1.25m,如图所示.一质量m=1kg的小球自A点起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至B点水平抛出,落在地上的C点,B 点距离地面高度h=0.8m.重力加速度g 取10m/s2.求(1)小球从B点抛出时的速度大小;(2)小球在圆弧轨道底端B点受到的支持力大小;(3)小球落地点C距离抛出点B的水平距离x.15.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放置质量M=2kg的长木板,木板上表面与左侧固定的光滑圆弧相切.一质量m=1kg的小滑块自弧面上高h处由静止自由滑下,在木板上滑行t=1s 后,滑块和木板以共同速度v=1m/s匀速运动,取g=10m/s2.求:(1)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F f;(2)滑块开始下滑时离木板上表面的高度h;(3)滑块在木板上相对滑动时产生的热量Q.16.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两个可视为点电荷的小球,其中A带正电电量为Q1,固定在绝缘的支架上,B质量为m,带电量为Q2,用长为L的绝缘细线悬挂,两者均处于静止,静止时悬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且两者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相距为R,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求:(1)B带正电荷还是负电荷?(2)B球受到的库仑力多大?(3)B球静止时细线的拉力多大?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中,第1、2、3、5、7、8、9、10、11为单项选择题,4、6、12为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四个选项的图中,木块均在固定的斜面上运动,其中图A、B、C中的斜面是光滑的,图D中的斜面是粗糙的,图A、B中的F为木块所受的外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图A、B、D中的木块向下运动,图C中的木块向上运动,在这四个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A.B.C.D.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正确理解机械能守恒条件,并能判断物体是否机械能守恒是解本题的关键,系统中只有重力做功或者其它力做功代数和为零是机械能守恒条件;从功能关系的角度看系统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之间转化.解答:解:A、由A图可知,力F对物体做正功,机械能增加,不守恒,故A错误;B、由B图可知,力F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故B错误;C、C图中物体斜面光滑,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只有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故C正确;D、D图中斜面粗糙,物体下滑中,摩擦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不守恒,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简单,属于基础题目,判断机械能守恒主要看是否有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之外能量参与转化.2.关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制造永动机的设想,无论它看上去多么巧妙,都是一种徒劳B.空调机既能致热,又能致冷,说明热传递不存在方向性C.由于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所以说能源危机不过是杞人忧天D.一个单摆在来回摆动许多次后总会停下来,说明这个过程的能量不守恒考点: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是普遍遵守的自然规律,虽然能量是守恒的,但不同的能量其可利用的品质不同,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解答:解:A、永动机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不可能制成.故A正确B、热传递的方向性是指在没有外界影响的前提下,空调机工作过程掺进了电流做功,显然不满足这个前提,故B错误C、虽然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但存在能量耗散,不同的能量其可利用的品质不同,能源危机不是杞人忧天,故C错误D、单摆在来回摆动许多次后总会停下来,机械能减少,但由于摩擦等各种因素,变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机械能是守恒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大都属于理解记忆知识,对于这类问题要平时加强记忆和强化练习3.在一种叫“蹦极跳“的运动中,质量为m的游戏者,身系一根长为L,弹性优良的轻质柔软橡皮绳,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1.5L时到达最低点,若在下落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动能增加了mgL D.重力势能减小了mgL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分析人的受力的变化可得出加速度的变化及速度的变化,由高度及速度的变化分析重力做功及动能的变化.解答:解:AB、人开始时只受重力,则在绳张紧之前人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增加,动能增加;绳张紧后,绳的弹力开始增大,但开始时仍小于重力,故人继续加速,直到弹力等于人的重力;此后,人受到的弹力大于重力,故人开始减速,速度减小;绳子继续伸长,弹力越来越大,合力向上越来越大,故加速度也越来越大;由以上分析可知,人的速度是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保持不变,然后减小,后又增大,故A正确,B错误;C、在人下落的最后,人的速度为零,故动能的变化为零,故C错误;D、人下落的高度大于L,故重力做功大于mgL,故重力势能减小量大于mgL,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分析人的整个下落过程,要求学生能清楚力、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并能联系实际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4.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长为l,质量为m,粗细均匀,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置于斜面上,其上端与斜面顶端齐平.用细线将物块与软绳连接,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此时物块未到达地面),在此过程中( )A.物块的机械能逐渐增加B.软绳重力势能共减少了mglC.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软绳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小于其动能的增加与克服摩擦力所做功的和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专题:压轴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根据软绳对物块做功正负,判断物块机械能的变化,若软绳对物块做正功,其机械能增大;若软绳对物块做负功,机械能减小.分别研究物块静止时和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时,软绳的重心离斜面顶端的高度,确定软绳的重心下降的高度,研究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以软绳和物块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分析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与其动能的增加与克服摩擦力所做功的和的关系.解答:解:A、物块下落过程中,软绳对物块做负功,物块的机械能逐渐减小.故A错误.B、物块未释放时,软绳的重心离斜面顶端的高度为h1==,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时,软绳的重心离斜面顶端的高度h2=,则软绳重力势能共减少mg()=.故B正确.C、因为物块的机械能减小,则物块的重力势能减小量大于物块的动能增加量,减小量等于拉力做功的大小,由于拉力做功大于克服摩擦力做功,所以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大于软绳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与物块动能增加之和.故C错误.D、细线的拉力对软绳做正功,对物块做负功,则重物的机械能减小,软绳的总能量增加,而软绳的动能与克服摩擦产生的内能增加,软绳的重力势能减小,能量中的减少量一定小于能量中的增加量,故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小于其动能的增加与克服摩擦力所做功的和.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中软绳不能看作质点,必须研究其重心下降的高度来研究其重力势能的变化.应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时,能量的形式分析不能遗漏.5.如图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C为水平的,其距离d=0.50m盆边缘的高度为h=0.30m.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出发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0.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的地点到B的距离为( )A.0.50m B.0. 25m C.0.10m D.0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根据动能定理,对小物块开始运动到停止的全过程进行研究,求出小物块在BC面上运动的总路程,再由几何关系分析最后停止的地点到B的距离.解答:解:设小物块间在BC面上运动的总路程为S.物块在BC面上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始终为f=μmg,对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的整个过程进行研究,由动能定理得mgh﹣μmgS=0得到S===3m,d=0.50m,则S=6d,所以小物块在BC面上来回运动共6次,最后停在B点.故选D点评:本题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进行研究,关键要抓住滑动摩擦力做功与总路程关系.6.如图所示,把一个不带电的枕型导体靠近带正电的小球,由于静电感应,在左、右端分别出现负、正电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闭合开关S1,则导体左端不再带有电荷B.闭合开关S1,则导体右端不再带有电荷C.闭合开关S2,则导体左端不再带有电荷D.闭合开关S2,则导体右端不再带有电荷考点:电荷守恒定律;静电现象的解释.专题:常规题型.分析:带电小球A靠近金属导体B时,由于静电感应,会使金属导体B带电,根据静电感应的现象来分析即可.解答:解:当开关S1、S2断开时,带电小球A靠近金属导体B时,由于静电感应,导体B左端带有负电荷,右端带有正电荷,A、当闭合开关S1时,由于静电感应的作用,金属导体B右端带的正电荷会被从大地上来的负电荷中和,所以导体B右端不再带有电荷,故A错误,B正确;C、同A的分析一样,当闭合开关S2时,由于静电感应的作用,金属导体B右端带的正电荷会被从大地上来的负电荷中和,所以导体B右端不再带有电荷,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是对静电感应现象的考查,根本的原因就是电荷之间的基本性质,即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7.两个固定不动的点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为F,现使它们的电荷量都变为原来的一半,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变为( )A.4F B.C.2F D.考点:库仑定律.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根据库仑定律的公式F=求解静电力的大小.解答:解:由库仑定律的公式F=知,现使它们的电荷量都变为原来的一半,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大小F′==故选B.点评:本题就是对库仑力公式的直接考查,掌握住公式就很容易分析了.8.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从a运动到c,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关于b点电场强度E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b点的切线)( )A.B.C.D.考点:电场强度;曲线运动.专题:压轴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根据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受力特点分析电荷受的电场力方向,再由负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反进行选择.解答:解:A、电荷做曲线运动,电场力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应指向轨迹弯曲的内侧,不可能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则场强也不可能沿轨迹的切线方向.故A错误.B、负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反,图中电场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速率增大,与题不符.故B错误.C、图中场强方向指向轨迹的内侧,则电场力指向轨迹的外侧,电荷的轨迹应向上弯曲,不可能沿如图的轨迹运动.故C错误.D、图中场强方向指向轨迹的外侧,则电场力指向轨迹的内侧,而且电场力方向与电荷的速度方向成钝角,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速率减小,符合题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电场中轨迹问题,抓住电荷所受的合力指向轨迹的内侧和速度沿轨迹的切线方向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1、q2分别置于A、B两点,虚线为等势线.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若将q1、q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电势大于B点电势B.A、B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C.q1的电荷量小于q2的电荷量D.q1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q2在B点的电势能考点:电势能;电势.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1、q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说明Q 带负电,即可判断A、B电势高低;由点电荷场强公式E=k分析场强的大小;由图分析可知:A与无穷远间的电势差大于B与无穷远间的电势差,根据电场力做功公式W=qU,分析电荷量的大小;根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即可判断q1在A点的电势能与q2在B点的电势能的大小.解答:解:A、由题,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1、q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则知Q与两个试探电荷之间存在引力,说明Q带负电,电场线方向从无穷远处指向Q,则A点电势小于B点电势.故A错误.B、由点电荷场强公式E=k分析可知,A点的场强大于B点的场强.故B错误.C、由图分析可知:A与无穷远间的电势差大于B与无穷远间的电势差,将q1、q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根据电场力做功公式W=qU,得知,q1的电荷量小于q2的电荷量.故C正确.D、将q1、q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两个试探电荷电势能的变化量相等,无穷远处电势能为零,则q1在A点的电势能等于q2在B点的电势能.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根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分析电势能的大小,根据公式E=k分析场强的大小等等,都是常用的思路.10.关于静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势等于零的物体一定不带电B.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一定为零C.同一电场线上的各点,电势一定相等D.负电荷沿电场线方向移动时,电势能一定增加考点:电势;电场.专题:图析法.分析:静电场中,电势具有相对性,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不一定为零,沿电场线电势一定降低.解答:解:A、静电场中,电势具有相对性,电势为零的物体不一定不带电,故A错误;B、静电场中,电势具有相对性,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不一定为零,故B错误;C、沿场强方向电势减小,电场线的切线方向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故沿电场线电势一定降低,故C错误;D、电场线的切线方向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负电荷沿电场线方向移动时,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抓住电场力电场强度与电势的概念,同时要注意电势具有相对性,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不一定为零.11.在静电场中,将一正电荷从a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了负功,则( )A.b点的电场强度一定比a点大B.电场线方向一定从b指向aC.b点的电势一定比a点高D.该电荷的动能一定减小考点:电势;电场强度;电势能.分析:根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的关系确定电势能的变化情况,再根据电势的定义确定电势;电势的高低与电场强度无关;动能变化看合力做的功情况.解答:解:C、正电荷从a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了负功,电势能增加,说明b点的电势一定比a点高,选项C正确.A、电场强度的大小与电势的高低无关,无法确定,A错误.B、b点的电势比a点高,即a、b在不同的等势面上,但电场线方向不一定从b指向a,B 错误.D、虽然电荷的电势能增加,如有重力做功,该电荷的动能不一定减小,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根据电势的定义、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关系以及动能定理分析电势、场强和动能的情况.12.图中虚线为一组间距相等的同心圆,圆心处固定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一带电粒子以一定初速度射入电场,实线为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a、b、c三点是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则该粒子( )A.带负电B.在c点受力最大C.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D.由a点到b点的动能变化大于由b点到c点的动能变化考点:电势能;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压轴题.分析: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大,电场线疏的地方电场的强度小,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解答:解:A:根据轨迹弯曲方向判断出,粒子在a→b→c的过程中,一直受静电斥力作用,根据同性电荷相互排斥,故粒子带正电荷,A错误;B: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的特点是离开场源电荷距离越大,场强越小,粒子在C点受到的电场力最小,故B错误;C:根据动能定理,粒子由b到c,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加,故粒子在b点电势能一定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故C正确;D:a点到b点和b点到c点相比,由于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的特点是离开场源电荷距离越大,场强越小,故a到b电场力做功为多,动能变化也大,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中,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的特点是离开场源电荷距离越大,场强越小,掌握住电场线和等势面的特点,即可解决本题.属于基础题目.二.填空题(共1小题)13.用如图甲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m1=50g、m2=150g,则(g取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A.按照图所示的装置安装器件;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直流电源上;C.先释放m2,再接通电源打出一条纸带;D.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E.根据测量的结果,分别计算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和增加的动能.其中操作不当的步骤是BC(填选项对应的字母).(2)在打点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k=0.58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Ep=0.60J,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系统机械能守恒;(3)若某同学作出v2﹣h图象,可以计算当地重力加速度g,请写出计算g的表达式.(用字母表示)考点: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专题:实验题.分析:(1)实验时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2)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点5的速度,从而求出系统动能的增加量,通过系统动能增加量和重力势能减小量比较,判断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3)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列出守恒的式子,从而得出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解答:解:(1)B、将打点计时器应接到交流电源上,不是直流电源,故B错误;C、开始记录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再释放重锤,让它带着纸带一同落下,如果先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故C错误.操作不当的步骤是:BC,故选BC.(2)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知打第5个点时的速度为:。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理)试卷(无答案).pdf

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物理试题(理) 一 填空题(每题4分,共48分,前8单选,后4多选) 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在不断改变 C.只要物体做圆周运动,它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指向圆心 D.物体只要受到垂直于初速度方向的恒力作用,就一定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2 某质点在恒力F作用下从A点沿图所示曲线运动到B点,到达B点后,质点受到的力突然撤去,则它从B点开始的运动轨迹是A.曲线 B.直线b C.曲线c ? ?D.以上三条曲线都不可能 5.有一种玩具的结构如图所示, 竖直放置的光滑圆铁环的半径为R=20cm,环上有一个穿孔的小球m,仅能沿环做无摩擦滑动.如果小球相对环静止时和环心O的连线与O1O2的夹角θ是60°则圆环绕着通过环心的竖直轴O1O2以多大角速度旋转(g取10 m/s2), 则可能 ( ) A.9.8rad/sB.100rad/s C.10rad/sD.980rad/s 6 质量为30kg的小孩坐在秋千板上,小孩重心离系绳子的横梁3.0m,如果秋 千板摆到最低点时,小孩运动速度大小是6m/s,他对秋千板的压力是多少N(g取10m/s)( )A 250B 500C 660D 0 7 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悬点相同,如图A运动的半径比B的大,则( ) A.A受到的向心力比B的大 B.B受到的向心力比A的大 C.A的角速度比B的大 D.B的角速度比A的大12. 8如图所示,卫星A、B、C在相隔不远的不同轨道上, 以地心为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同,若某时 刻三颗卫星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则当卫星B经 过一个周期时,下列关于三颗卫星的位置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三颗卫星的位置仍然在同一条直线上 B.卫星A位置超前于B,卫星C位置滞后 于B C.卫星A位置滞后于B,卫星C位置超前于B D.由于缺少条件,无法确定它们的位置关系 9如图所示,小球m在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形管道内做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小球通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v= B.小球通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0 C.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下管道中运动时,外侧管壁对小球一定有作用力 D.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上管道中运动时,内侧管壁对小球一定有作用力 二 填空题(每空4分,共16分) 13 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用一张印有小方格 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为L.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______(用L g表示) 14 某只走时准确的时钟,分针与时针有转动轴到针尖的 长度比1.3:1. 分针与时针的线速度之比等于 15 A、B两艘快艇在湖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在相同时间内,他们的路程之比是5:4,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之比是4:3,他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是 16 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运行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
2014--2015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时间:60分钟班级座号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来解释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落叶飘零D、冬天,雪花飘飘2、小青对正在抽烟的爸爸说:“吸烟不但危害你的健康,我和妈妈也在被动吸烟.”小青这样认为的科学依据是A. 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作用力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3、寒冷的冬季夜晚,许多人喜欢用热水将脚泡一泡才人睡。
在此过程中,脚的内能变化情况是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无法确定4、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B.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C.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对物体做功D.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就升高5、下列事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冬天晒太阳感觉暖和B.冬天两手互相摩擦,手感觉暖和C.冬天围着火炉烤火感觉暖和D.冬天在暖气房里感觉暖和6.下列实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煤炭的燃烧B.锯铁管时锯条发热C.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D.放烟火时,礼花腾空而起7、汽车、拖拉机的发动机常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具有A.较小的密度B.较大的比热容C.较低的凝固点D.较高的沸点8、关于比热容,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9、现代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它具有A、较大的比热容B、较低的沸点C、较高的凝固点D、较大的热值10、关于热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热机的效率可达到100%B.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进气门和排气门同时关闭的冲程是做功冲程和压缩冲程C.柴油机上安装一个笨重的飞轮,是为了提高它的效率D.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的高,这是因为柴油的热值比汽油的大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在房间里喷洒空气清新剂,室内很快能闻到香味,这种现象叫。
石家庄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

石家庄市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物理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
2.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请在答题纸上作答。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实验题 :本题共2小题,15分。
13.(6分)(1)B (2)2221()()2d d gh t t -= (每空3分)14.(9分)(1)BDE (3分)(2)如图所示(3分)在误差范围允许内,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小车动能的改变量。
(3分)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37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0分)解:(1)“嫦娥三号”在这段时间内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可得υ2=2g 0h (2分) 23456解得 : 22v g h=0 (1分) (2)设月球的质量为M ,“嫦娥三号”的质量为m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2224()()Mm G m R H R H T π=++(3分) 2Mm G mg R=0(2分)解得H R R ==(2分) 16.(12分) 解:(1)设物块在B 点的速度为v B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9B mv mg mg R-=(2分) 物块从A 到B ,弹簧对其做功为W ,由动能定理可得:2102B W mv =-(2分) 联立可得:4W mgR =(2分) (2)物块恰好通过C 点,设其在C 点的速度为v C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C mv mg R =(2分) 设物块从B 点运动至C 点克服阻力做的功W ', 由动能定理可得:2211222C B W mg R mv mv '--=-, (2分) 解得:32W mgR '= (2分) 17.(15分)【普通中学】解:(1)设电子进入II 区域时的速度为v 0,由题设条件,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2012eEL mv =(3分)解得:0v =3分) (2)电子在I 区域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间区域匀速直线运动,而进入II 区域做类平抛运动。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pdf

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为: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u-64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分,共分)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A.制催化剂的材料B.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C.制农药的材料D.半导体材料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下列各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是A.SiH4、PH3、H2S、HClB.HF、HCl、HBr、HIC.PH3、H2S、HCl、HFD.NH3、PH3、AsH3、HF5、下列叙述中,能肯定A金属比B金属活泼性强的是(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1 mol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 molB从酸中置换出的氢气多 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 6、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C. D.7、如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
已知a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是次外层电子数目的一半,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元素 b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的弱 B.元素 d 的原子半径比a的C.元素 a 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会导致温室 D.元素 a 的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8、某元素原子最外层上只有两个电子,该元素( ) A.B.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C.D.某一周期的第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那么同一周期的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A.可能是+或+1或+2.只有+C.可能是+或+1.可能是+或+或+10、短周期元素A、B可形成A3B2型化合物,若B的原子序数为 b,则A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A.b+1B.b+5C.b+4D.b一11 A. B.C. D.12、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原子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ag HmX分子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A.(A+N+m)mol B.(A-N)mol C. ( A-N)mol D. (A-N+m)mol 14、下列物质中不含非极性共价键的是:①Na2O2②CCl4 ③O2 ④NH4Cl ⑤H2O2 ⑥Ca(OH)2 ( ) A.①②③④ B.④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负极。
河北省石家庄第二中学最新高一物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B. 平均速度大小等于速度的算数平均值C。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位置时的速度D.瞬时速度可看作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答案】ACD【解析】【详解】A.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选项A正确;B. 平均速度大小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只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速度的算数平均值,选项B错误;C.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位置时的速度,选项C正确;D. 瞬时速度可看作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选项D正确。
2. 一学生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处的瞬时速度为6m/s,16s末到达终点时的瞬时速度为7.5m/s,则他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
6m/sﻩB. 6.25m/sﻩC.6。
75m/sD. 7.0m/s【答案】B【解析】【详解】该学生全程的位移为100m,所用时间为16s,故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00m6.25 16ms /sxvt===,B正确。
3。
对速度的定义式xvt=,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x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成反比B。
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t都无关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D。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答案】A【解析】xvt=是计算速度的公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适用于任何运动,此式只说明计算速度可用位移x除以时间t来获得,并不是说v与x成正比,与t成反比,故A错误,BCD正确.点睛: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定义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要注意速率与位移及时间无关。
4. 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情景可能发生的是A. 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负B. 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越来越小C. 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反而越来越小D.加速度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答案】BCD【解析】试题分析:由可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选项A错误;如果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速度逐渐减小,选项B正确;同理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逐渐增大,选项C正确;加速度可能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选项D正确;故选BCD考点:考查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加速度与速度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只表示速度变化快慢5.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河北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理试题 word含答案

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级高一生物试题命题人:杜守斌一.选择题(1—40每题1.5分,共60分)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B.豌豆先开花后授粉C.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D.豌豆可以异花授粉2、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小麦的抗病与易感病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3、豌豆的矮茎和高茎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A.高茎×高茎→高茎B.高茎×高茎→301高茎+101矮茎C.矮茎×矮茎→矮茎D.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4、白绵羊与白绵羊交配后,后代出现了白绵羊和黑绵羊,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性状分离B.等位基因分离 C.同种基因分离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5、一位饲养员让两只杂合黑豚鼠交配(黑对白为显性),一胎生下的小豚鼠将可能是()A.只有黑色B.只有白色C.有黑色也有白色D.上述3种情况都有可能6、要判断某一个体是不是纯合体,最好的方法是()A.让其与杂合体交配 B.让其与纯合体交配C.让其与隐性类型交配D.让其与显性类型交配7、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纯合隐性亲本与杂合体亲本交配,其子代个体中与双亲基因型都不同的是()A.0% B.25% C.50% D.75%8、水稻某些品种茎杆的高矮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对一个纯合显性亲本与一个纯合隐性亲本杂交产生的F1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体的机率是()A.0 B.25% C.50% D.75%9、已知绵羊羊角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下表。
现有1头有角母羊生了1头无角小羊,则这头小羊的性别和基因型分别为()A.♀,Hh B.♂,hhAC.♂,Hh D.♀,hh10、豌豆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现有YY与yy杂交得F l,F1自交得F2。
F2植株所结种子(F3)子叶颜色的分离比是()A.黄子叶∶绿子叶为3︰1 B.全部为黄子叶C.黄子叶∶绿子叶为3︰5 D.黄子叶∶绿子叶为5︰311、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儿子,那么第二胎还是白化病儿子的几率是()A.1/4 B.1/8 C.1/2D.1/312、下图为舞蹈症(显性基因B控制)某家庭遗传系谱,若图中Ⅲ7和Ⅲ10婚配,他们生一个孩子出现该病的概率为()A.5/6 B.3/4C.1/2D.100%13、一个配子的基因组成为AB,产生这种配子的生物体是()A.显性纯合子 B.隐性纯合子C.杂合子 D.不能判断14、某个体与基因型aabb的个体交配,共产生了四种表现型的后代,其比例为1∶1∶1∶1。
2014石家庄质检二物理(含答案)

2014年度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答案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其中19、20、21为多选;其余为单选,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22.(6分, 每空2分)(1)50.00 (2)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 (3)否 23.(9分)(1)如图所示(3分) (2)2.8×103(或2800)(2分)(3)2.7 (2分) ; 9.0 (2分)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DBCAAADACBC24.(13分)解法一:蹬冰时的加速度212m/s F fa m-==(2分),不蹬冰的加速度22-1m/s fa m=-= (2分)运动员滑行时前3s 内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3分)由图速度的变化规律:第二个1.5s 比第一个1.5s 增加的位移,(2分),第一个1.5s 内的位移为 (2分)故3s 内的位移为x =1.875×2+2.25= 6m (2分) 解法二:蹬冰时的加速度212m/s F fa m-==(2分),不蹬冰的加速度22-1m/s f a m=-=(2分)0~1s 内:加速位移:m 1212111==t a s(1分)1s 末的速度 : m /s 2111==t a v(1分) 1s ~1.5s 内:减速1.5s 末的速度:m/s 5.12212=+=t a v v (1分)位移:m 875.022212=+=t v v s (1分)6661.5s ~2.5s 内:加速2.5s 末的速度:m/s 5.31123=+=t a v v (1分)位移:m 5.221323=+=t v v s (1分)2.5s ~3.0s 内:减速 3.0s 的速度:m/s 32234=+=t a v v (1分)位移:m 625.122434=+=t v v s (1分) 3s 内总位移:m 64321=+++=s s s s s (1分)25.(19分) 解:(1)(8分)设一粒子自磁场边界A 点进入磁场,该粒子由O 点射出圆形磁场,轨迹如图甲所示,过A 点做速度的垂线长度为r ,C 为该轨迹圆的圆心.连接AO ˊ、CO ,可证得ACOO ˊ为菱形,根据图中几何关系可知:粒子在圆形磁场中的轨道半径r =R ,(3分)由2v qvB mr= (3分) 得:mv B qR= (2分)(2)(4分)有一半粒子打到挡板上需满足从O 点射出的沿x 轴负方向的粒子、沿y 轴负方向的粒子轨迹刚好与挡板相切,如图乙所示,过圆心D 做挡板的垂线交于E 点,(1分)2DP R =(21)OP R =+ (2分) P 点的坐标为((21)R +,0) (1分)(3)(7分)设打到挡板最左侧的粒子打在挡板上的F 点,如图丙所示,OF =2R ① (1分)过O 点做挡板的垂线交于G 点,22(21)(1)22OG R R =+⋅=+ ② (2分)225-22=2FG OF OG R =- ③ (2分)22EG R =④ (1分)挡板上被粒子打中的区域长度l =FE =22R +5-222R =2+10-422R ⑤ (1分)(说明:如果用余弦定理求解,也给相应分,将②③ 的4分 分为公式和结果各给2分) 33.(15分) (1)(6分)BCD (2)(9分)解:①设静止时气缸内气体压强为P 1,活塞受力平衡: p 1S 1+ p 0S 2= p 0S 1+ p 1S 2+Mg , (3分)代入数据解得压强P 1=1.2×105Pa , (2分)②由活塞A 受力平衡可知缸内气体压强没有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得:121212322L L S S S L S LT T ++=(2分),代入数据解得:T 2=500K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9月月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7、8、15为多选,其余为单选,共16小题,共48分。
下列各小题中,全部选
对的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很小,一定能够看成质点
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情况对发球效果的影响可以将乒乓球看成质点
C.猜测一枚硬币上抛后,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可以将硬币看成质点
D.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可以将地球看成质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行驶中的汽车,在研究车轮的运动时车轮可看成质点
B.参考系就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C.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D.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3.在平直行驶的汽车内,一个乘客以他乘坐的汽车为参考系向外观察,他看到的下述现象哪个肯定错了?
()
A .与汽车同向行驶的自行车向后运动
B .另一辆汽车总在自己的车的前面不动
C .公路两旁的树不动
D .路旁的房屋向后运动
4.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同,但位移可能相同
B.物体沿某一直线运动,那么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C.物体的位移为零,说明物体没有运动
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以后,位移必定发生变化
5.如图所示,小球从距地面5 m高处落下,被地面反向弹回后,在距地面2 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从高处落下到被接住这一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
A.7 m 7 m B.5 m 2 m
C.5 m 3 m D.7 m 3 m
6.在田径运动会的100m比赛中,测得某一运动员5s末瞬时速度为10.3m/s,10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10.1m/s。
则他在在此比赛中的平均速度为( )
A.10 m/s B.10.1 m/s C.10.2 m/s D.10.3 m/s
7.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C.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8.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很大,说明速度的变化一定很大
B.加速度很大,说明速度的变化率一定很大
C.只要加速度不为零,速度一定变化
D.只要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大小一定变化
9.某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1 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第2 s内、第3 s内的速度方向是相同的
C.物体在第2 s内返回出发点,向反方向运动
D.在这7 s内物体做往复运动
10.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时,合理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A.接通电源的同时用手牵动纸带
B.可以随意操作,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C.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用手牵动纸带D.先用手牵动纸带,后接通电源
11.关于质点瞬时速度v、加速度
v
a
t
∆
=
∆
,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v为零时,a可能不为零
B.当v大小不变时,a必为零
C.v不断增大,a可能不变
D.v
∆为零时,v不一定为零
12.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大;
B.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C.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D.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一定不相同。
13.甲、乙两物体从同一时刻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两次分别在1 s末和4 s末到达同一位置
C.乙在前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后做匀减速直线
运动
D.0—6s内,乙的位移比甲大
14.某学习小组自制了一辆玩具小车,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上运动,对应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前10 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 m/s2
B.前15 s内汽车的位移为30m
C.25 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为20m/s
D.前25 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15.一个滑块沿一条直线运动,某时刻的速度大小为5m/s,加速度恒为5m/s2,则2s末,它的速度的大小可能是()m/s
A.5
B.10
C.15
D.25
16.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第1s 内和第2s 内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B .第1s 内和第3s 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C .第2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 2
D .第2s 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
Ⅱ卷(52分)
二、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6分)
17.火箭在竖直起飞的最初2S 内,速度由0增加到60m/s ,则火箭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是___________m/s 2。
18.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向东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可知在0~10 s 内物体的
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方向________;在10~40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________;在40~60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方向________。
19.如图甲、乙所示为两个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回答下面
的问题:
(1)甲质点做________运动,(填“加速”“减速”
或“静止”)运动。
(2)甲、乙两质点运动的方向________(填“相同
”或“不相同”)。
三、计算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20.(9分)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20cm 的圆周自A 点出发,逆时针
运动2s ,运动圆周到达B 点,求:(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2)质点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21.(9分)有一辆汽车沿笔直公路行驶,第1 s 内通过5 m 的距离,第2 s 内和第3 s 内各通过20 m 的
距离,第4 s 内通过15 m 的距离,第5 s 内反向通过10 m 的距离,求这5 s 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及后2s 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34
22.(9分)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率是4m/s,经过1s后的速率是10m/s,那么在这1s内,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多少?
23.(9分)某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10s内速度从5 m/s均匀增加到25 m/s,求汽车在这段运动中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如果此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2s内速度又均匀减为零,求这个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物理试题答案
21、在5 s 内的位移为Δx 1=5 m +20 m +20 m +15 m -10 m =50 m
平均速度为v 1=11
x t =505m/s =10 m/s 在5 s 内的路程为l 1=5 m +20 m +20 m +15 m +10 m =70 m.
平均速率为v 1′=
11
l t =705m/s =14 m/s. 在后2 s 内的位移为:Δx 2=15 m -10 m =5 m
在后2 s
内的平均速度v 2=22x t =52m/s =2.5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