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y

合集下载

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核对血液系统疾病诊疗的价值分析

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核对血液系统疾病诊疗的价值分析

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核对血液系统疾病诊疗的价值分析【摘要】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在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围绕着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的基本原理、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监测作用、局限性以及与其他检查方法的比较展开讨论。

通过对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的价值分析,揭示了其在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整体而言,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在血液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对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血液系统疾病、诊疗、监测、局限性、比较分析、重要性、未来研究、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观察患者外周血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可以对各种血液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监测。

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在临床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血液系统疾病的不断增多,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在诊断和监测血液系统疾病中的价值也日益凸显。

对于一些血液系统疾病,比如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可以提供关键信息,帮助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准确性较低,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研究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的价值和局限性,对于提高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核是一项常规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外周血涂片中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核在血液系统疾病诊疗中的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我们将从其基本原理、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局限性以及与其他检查方法的比较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旨在全面评估外周血血细胞形态学镜检复核在诊疗中的作用和意义。

外周血细胞形态改变及意义

外周血细胞形态改变及意义

(1)靶形红细胞
形如射击之靶,>20%有诊断价值。 常见于地中海贫血,也见于脾切除后。
(2) 口形红细胞
红细胞中央苍白如鱼口状,>10%有 诊断价值。
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3)角形红细胞(Keratocyte)
在专业参考书中曾有介绍,近年教科书 很少提到。Williams血液学第6版将红细 胞分为12类17种,角形红细胞被列为12 类中最后。
单核细胞有的也含有巨大的嗜天青颗 粒。
CHS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白化病、畏光、易发感 染,晚期可合并淋巴瘤而肝、脾、淋 巴结肿大、贫血和有出血倾向。家族 中常有近亲婚配史,男女两性均可患 病。
4、异常结构
(1) Howell-Jolly小体
Howell-Jolly小体为红细胞或幼红细胞内 出现圆形紫红色小体,大小1~2µm, 数量不等,已证实它是核残余物。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环
卡玻氏环为一种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 有时绕成8字形,存在于红细胞、嗜多 色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中。现认为系脂 蛋白变性所致。
是一种先天性溶酶体异常症,属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CHS形态学特征
大部分中性粒细胞含有异常颗粒,颗 粒大小不一,直径2~5µm ,圆形,椭 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或灰紫色, 每个中性粒细胞有异常颗粒为1~15个 不等。
CHS形态学特征
淋巴细胞绝大多数含1个巨大嗜天青颗 粒,直径1 ~ 3µm,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呈紫红色,偶见2个巨大颗粒者。
细胞化学染色NAP积分正常。 由于白细胞空泡不伴有中毒性颗粒,容
易与感染时的白细胞空泡相鉴别。
2、Chediak-Higashi颗粒畸形
1940年 Chediak首先报道1例4岁女孩外 周血和骨髓粒细胞胞浆内有包涵体。 Higashi也发现了同样的病例。后称为 Chediak-Higashi 综合征(CHS)。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标准操作程序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标准操作程序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标准操作程序1 检验目的规范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各仪器达到复检规则的样本进行复片检查,给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观察疾病的变化及治疗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用于检验程序的原理把血液制成细胞分布均匀的薄膜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染料染色,观察各种细胞数量、形态和质量的变化。

3 性能参数不适用。

4 原始样品系统血液标本详见《血常规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程序》。

5 容器和添加剂类型血液标本采集的容器是一次性含 EDTA-K2 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添加剂是EDTA-K2 抗凝剂。

采集方法:准确采集静脉血 2.0ml 于上述容器中,轻轻颠倒混匀或直接取手指血 20μl。

要求量准,采血顺利,不能出现凝块。

取手指血或抗凝血于洁净的玻片上制片。

6 所需设备和试剂6.1 仪器、器材:显微镜或 DM96 自动阅片机、玻片6.2 试剂6.2.1 瑞氏-姬姆萨染色液6.2.2 磷酸盐缓冲液(自配):称取 10 克 KH2PO4,用 1000ml 蒸馏水溶解为 1%浓度的 KH2PO4 溶液,称取 7 克 NaHPO4,用 700ml 蒸馏水溶解为 1%浓度的2Na2HPO4 溶液,取 900 毫升 1%浓度的 KH2PO4溶液和 600 毫升 1%浓度的Na2HPO4 溶液混匀,再用蒸馏水加至 3000 毫升,充分混匀。

配制的缓冲液的 pH 值范围应该在 6.4-6.8。

7 程序步骤仪器器材/试剂准备→样本编号→制片→染色→镜检→分析测定结果→结果审核签发。

应在取血后4小时内完成血涂片制作。

7.1 样本编号按顺序将样本编号,认真核对检验目的、病人姓名、性别、科室、床号、血液质量,如有疑问应及时与临床联系。

如采血量不够、有凝块或有溶血现象等,须申请重留标本。

7.2 制片采用 SP1000I 自动推片机或手工制片。

将样本混匀后取 5~10ul 滴于玻片上,并在玻片上注明患者姓名、样本编号,推制厚薄适宜的血膜片。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35
2)放射线损伤后淋巴细胞形态变化 3)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形态学变化 (3)浆细胞:
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反应性浆细胞 增多症、疟疾、黑热病、伤寒等。 莫氏细胞;火焰状浆细胞;拉塞尔小体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二、外周血中红细胞形态检查 各种病因作用于红细胞生理进程的不同 阶段,引起红细胞相应的病理变化,导 致红细胞产生特殊的形态改变,与血红 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结果相结合可粗 略推断贫血原因,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45
1、正常红细胞形态:6~9μm 2、异常红细胞形态 (1)红细胞大小不一 1)小红细胞:直径﹤6μm 2)大红细胞:直径﹥10μm 3)巨红细胞:直径﹥15μm 4)红细胞大小不均:同一患者的红细胞之间直
径相差一倍以上。大红细胞直径可达12μm, 小红细胞直径仅2.5μm。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 血,严重的增生性贫血等
min左右。 4、用接近中性的水冲去染液,待自然干燥或用滤纸膜外观为淡紫红色。在显微镜下红细 胞染粉红色,在厚薄均匀处略有碟状感,白细胞胞浆中的 颗粒能显示各种细胞的特有色彩,细胞核染天青紫红色, 染色质清楚,粗细松紧可辨。
5
一、外周血中白细胞形态检查 1、正常白细胞形态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张皓
1
血细胞分析是临床诊疗工作中常做的检验项 目,血细胞分析仪广泛用于全血细胞计数,随 着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和仪器性能的提 高,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但是全自动血细胞 分析仪也存在着内在缺陷,由于血细胞形态的 多样化和复杂性,只能提供血细胞多少、大小、 分布及相互间比例,得出正常或异常的提示, 不能直接提供血细胞质量改变的确切信息,如 过度依赖会出现漏诊和误诊。对于发热、贫血 和血细胞异常的标本,在鉴别感染性疾病和非 感染性疾病,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等必须 做外周血的形态学检查。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
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法是一种快速、自动化的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方法,通过仪器 自动识别和分类血细胞。
详细描述
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法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能够提供大量数据,如白细胞计数 、分类比等。但该方法对异常细胞的识别能力有限,可能漏检或误诊。
流式细胞术
总结词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外周血 细胞形态检验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 对细胞表面标记物进行检测。
疾病筛查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可辅 助筛查某些潜在疾病,如 肿瘤、感染等。
免疫系统评估
观察外周血细胞形态变化, 有助于评估免疫系统的功 能状态,判断个体对疾病 的抵抗力。
04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注 意事项
样本采集和处理
采集时间
样本处理
选择清晨空腹时采集样本,以避免饮 食和日常活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详细描述
流式细胞术能够快速检测大量细胞, 并对细胞表面标记物进行分析,有助 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但该方法 对仪器和试剂的要求较高,且数据分 析需要专业人员。
03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应 用

诊断血液系统疾病
贫血
通过观察红细胞大小、形态和染色情 况,判断贫血的类型和原因,如缺铁 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01
能够自动完成血样的稀释、染色、计数和分类等步骤,提高检
验效率。
智能化识别系统
02
通过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血细胞形态的自动识别
和分类,减少人为误差。
自动化样本处理
03
利用机器人技术实现样本的自动取样、稀释、染色和检测等操
作,提高检验过程的自动化水平。
临床应用前景
精准医疗
利用计算机算法对显微镜下的血 细胞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和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分析与临床应用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分析与临床应用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分析与
临床应用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检查,它可以提供关于患者血液中细胞数量和类型的信息。

该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疗效,并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

结果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结果可以用来分析血液中的细胞数量、类型和大小,以及不同细胞的比例。

根据这些结果,医生可以识别不同疾病的特征,例如感染、淋巴瘤和血友病等。

临床应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并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

此外,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有助于识别诸如白血病、感染、出血等临床症状的发生。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血常规检验的作用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血常规检验的作用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血常规检验的作用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血常规检验的作用。

方法: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选择102例进行血常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51)给予常规检查,观察组(n=51)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检查后,观察组血液细胞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结合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可显著提高检出率。

【关键词】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血常规检验血液系统主要包括患者的骨髓、淋巴结、胸腺、脾脏等相关器官,以及通过血液运行散布的全身血细胞,血液系统对于人体,是人体机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检验科血液细胞分析仪,在检查中逐渐开始应用起来,可以更加简单、规范地对人体血液进行检查。

而血常规是患者入院后进行治疗的依据,可以反映机体血液系统的变化情况,成为医生的诊断依据。

有关研究表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方法对血液的检测结果更加精准[1]。

因此本研究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选择102例进行血常规规的患者进行分组探究,观察其与常规血液检测的不同之处,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时间: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例数:102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8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1岁,平均(45.87±5.48)岁;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29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20岁,平均(45.01±5.23)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2)意识清醒。

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病史者;(2)恶性肿瘤患者。

1.2方法对照组:对患者血样进行常规血常规检查,主要针对白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测定、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等。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检验方法应用于临床中的效果。

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进行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检验的100例患者纳入此文研究资料,对100例患者均予以血液分析处理,并予以100例患者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形态分析和研究,统计和调查100例患者的检验结果。

结果:100例采取外周血细胞形态相关检验的患者中,血细胞形态呈现异常的患者占据90.00%(90/100),血细胞形态呈现正常的患者占据10.00%(10/100),假阳性率是10.00%,假阴性率是11.11%,血细胞形态呈现异常的患者占据百分比显著高于血细胞形态呈现正常的患者占据百分比。

粒细胞的核左移现象占据44.44%(40/90),中毒颗粒现象占据1.11%(1/90),空泡变性现象占据1.11%(1/90),核右移现象占据1.11%,红细胞异常现象占据37.78%(34/90),血小板的形态及数量的异常现象占据14.44%(13/90),粒细胞的核左移现象占据百分比、红细胞异常现象占据百分比显著高于中毒颗粒现象占据百分比、空泡变性现象占据百分比、核右移现象占据百分比、血小板的形态及数量的异常现象占据百分比。

结论: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检验方法用于临床中呈现良好应用效果。

【关键词】外周血;细胞形态;临床检验【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126-03血液分析仪应用于临床检验中可对人力以及物力进行节省,不过,血液分析仪检查只可以将相关数量指标提供,对于细胞大小情况以及细胞之间的比例情况、细胞相关分布情况和是否正常等相关指标难以提供,无法将明确的血细胞相关质量情况和血细胞相关形态情况等提供。

而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检验方法可以对细胞内部及外部改变予以观察,还可对异常细胞进行鉴别,存在应用价值[1]。

本文将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进行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检验的100例患者,研究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检验方法应用于临床中的效果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直接成本构成调查表(检验项目)
填报医院: 十堰市人民医院 项目序号: 8 单位:
1、人力成本小计=年人员费用/全院人数/250天/8小时/60分钟×医护技人数×平均耗时(人数、时间参照国家规范执行);实验室项目人力成本,按照实验室全年人员费用除以全年开展的检验价格项目例数计算。

2、折旧成本=设备价值/折旧年限(按《医院会计制度》规定)/250天/额定工作量。

有设备折旧的项目按实填写,将1改为实际数字,无折旧成本的项目,勿改动。

3、耗材成本包括:一是国家规范中所列的低值耗材(酒精、棉签、纱布等),合并为一行填写;二是该项目所用的一次性耗材,据实填写;三是可重复使用的低值易耗材料(如手术器械包等),其价格据实填写,但使用数量,按应分摊的数量填写。

耗材成本中不包括除外内容中的耗材。

4、次均其他服务费指消毒、洗涤等费用。

5、次均设备维修费(指大型医用设备的维修费用分摊)=年维修费用/年工作量;次均建筑维修费=全院年房屋维修费用/总医疗用房面积×项目用房面积/年工作量。

6、项目成本计算,注意对应计价单位。

时(人数、时间参照国家规范数计算。

设备折旧的项目按实填写,将一行填写;二是该项目所用实填写,但使用数量,按应
筑维修费=全院年房屋维修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