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曾是国民党军歌
《义勇军进行曲》这样成为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这样成为国歌作者:来源:《党的生活·青海》2020年第05期红色记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很多大咖聚集在北京,要从1000多首作品里选出一首作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
当时,从国歌歌词的征集启事发出到最后选定的时间是71天,最终当选的是《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聂耳,这原来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
据史料记载,在遴选国歌的过程中,刚开始有一些人并不是很认同《义勇军进行曲》。
持反对意见者认为,《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至少是歌词里的某些词语已经有些过时了。
比如,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的李立三就认为《义勇军进行曲》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不妥,因为我们用了14年时间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又用了3年多时间打败了“蒋匪军”,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欣欣向荣的,怎么会有“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判断?一些专家学者建议,选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的话,最好也把这句词改一下。
支持直接选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的和反对直接选用的这两部分人相持不下。
最后,毛泽东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认为不必修改歌词,“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全国快解放了,但还是受帝国主义的包围,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压迫。
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还是保持原有歌词好”。
安不忘危、居安思危是非常可贵的品质。
面对逆境,大家很容易抱成一团,一起奋斗,共克困难;面对顺境,也就是形势一片大好时,我们是不是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往往决定了个体或组织、国家究竟能够走多远。
《义勇军进行曲》的脱颖而出,还因为它彰显了当时的遴选主体们对以往历史和民意的充分尊重。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于全面抗战时期,是红极一时的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在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著名音乐教育家、画家丰子恺先生在《谈抗战歌曲》一文中说:“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村夫牧童之口。
义勇行军进行曲的简介

义勇行军进行曲的简介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歌曲。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侵略中国。
1934年,田汉编写了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但被国民党逮捕入狱。
夏衍接手了田汉未完成的任务,同时,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所写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进行谱曲。
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负责拟定新中国的国旗、国徽、国歌方案。
在众多著名人士的参与下,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和征稿,最终决定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
这首歌曲在开国大典上首次演奏,并在随后的时间内被正式确定为新中国的国歌。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作者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革命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田汉,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
他创作歌词的歌曲《万里长城》的第一段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
田汉早年留学日本时曾自署为“中国未来的易卜生”。
1968年,田汉在中国文化大革命中不幸被迫害死于狱中。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
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
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国旗那时已经不是简单的一首歌和一面旗 帜。当撤侨进行的时候,当同胞们唱着国歌、举着国旗 通过边境的时候,国旗和国歌就是我们的力量来源,是 我们精神归宿。中国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 事后,王本虎看了一部关于利比亚撤侨的纪录片。 当他看到有人下飞机后跪下亲吻脚下祖国的土地时,他 哭了,“我深深地理解那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 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铜仁二中高一(4)班
《义勇军进行曲》最早是电影《风云儿女》的 主题曲。1934年秋,田汉为该片写了一首长诗, 其中最后一节诗稿被选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 的歌词,歌词写完后不久,田汉被国民党当局逮 捕入狱 。1935年2月,导演许幸之接手《风云儿 女》的拍摄,不久后,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 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 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当时,聂耳正 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电影《风云儿女》有首主 题歌要写,主动要求为歌曲谱曲,并承诺到日本 以后,尽快寄回歌稿。 聂耳在收到歌词后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 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后,完成了 曲谱的定稿,并在四月末将定稿寄给上海电通影 片公司。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 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 完成了歌曲的创作
没想到国家行动这么迅速 在绝望的时候,王本虎脑海里经常闪现两个画面, 一是老家的院子,二是北京宽敞的马路。 “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回家。”可在当时,利比 亚机场关闭、港口关闭、边境关闭,手机与国内的通信 完全中断。凌晨一点,王本虎冒险爬到屋顶,在无数次 失败后终于拨通了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馆的电话。电话那 头的人说:“情况我已知晓,国家正在尽力协调,会尽 快接你们回家。”听到这句话,王本虎激动得眼泪都掉 下来了。
1940年,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 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该曲,并 在1941年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 亲自为其撰写了序言。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义勇军进行 曲》在东南亚地区广为传唱。1944年,马来西亚的一支由青年组 织起来的抗日队伍将《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 危险的时候”改为“马来亚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后,将其作为 抗日游击队队歌传唱。同年,美国好莱坞米高梅公司拍摄了一部反 映中国抗日的故事片《龙种》,《义勇军进行曲》英文版被选为电 影插曲。
《义勇军进行曲》作者简介

《义勇军进行曲》作者简介《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革命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曲作者聂耳(公元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
1918年入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
在校学业成绩出众,又喜爱音乐,课余从民间音乐家学习演奏笛子、胡琴、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熟悉传统乐曲。
1922年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为该校“学生音乐团”的活跃成员。
1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插班生。
时值第一次国内革命风暴在中国南方兴起,他开始受到进步书刊和《国际歌》等革命歌曲的影响。
1927年考入云南第一师范高级部英文组,参与该校学生进步组织“读书会”的活动,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戏剧演出活动,并开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1928年后,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种公开和秘密的革命活动。
为逃避搜捕,于1930年7月潜离昆明,经越南转赴上海。
1930年11月,聂耳在上海加入“反帝大同盟”。
1931年3月,任明月歌剧社小提琴手,师从普杜什卡接受严格的小提琴训练,还自修钢琴、和声学、作曲法等。
1932年4月,他认识了左翼剧作家兼诗人田汉,建立了与左翼文艺界的联系,进一步坚定了走革命音乐道路的信心。
和田汉的友谊与合作,对聂耳的艺术成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32年8月前往北平,积极参与北平左翼戏剧家联盟和左翼音乐家联盟的演出活动和组织建设,并师从外籍教师托诺夫继续学习小提琴。
11月重返上海。
聂耳回上海不久即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
他以炽烈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等多方面的工作,积极从事创作和评论活动。
同时还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随后又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
1934年4月,聂耳进入百代唱片公司,与任光共同主持音乐部,组织录制了一些进步歌曲唱片。
1935年1月,他转入联华影业公司二厂任音乐部主任。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知识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下面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知识:
1. 《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具有浓郁革命情感和豪迈壮丽风格的军歌,由聂耳创作于1935年,用于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后来成为中共党歌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并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确立为国歌。
2. 1949年10月4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将《义勇军进行曲》正式确认为国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共有4节。
每次演奏时通常只演奏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歌曲中所表达的主题是团结、英勇和奋斗。
4. 《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被认为是极具威武雄壮感,也因其悠长而易于吸引人们注意。
它在国内外的各种庄重场合和重要外交宴会中都会被演奏。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国家的象征之一,表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完整、民族团结、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愿景。
《义勇军进行曲》之前中国用啥当国歌

首 围歌是 白话文 :亚 东开化 中华 早 ,揖美追 欧 .旧邦新 造 。飘 扬 五色旗 ,国荣 光 ,锦 绣河 山 普 照 。我 同胞 ,鼓舞 文明 ,世界和 平永 保 。
1913年北 洋政 府将 《卿 云歌 》作为 国歌 , 歌词 来 自《尚书 大传 ·虞夏 传》:“卿 云烂 兮 , L 缦缦 兮 .日月光 华 ,旦 复旦 兮 。”这又将 国歌 恢 复到 了文 言文 。
。 。。厘脚——攀 嘲 பைடு நூலகம்
翻 嫡●哺 蒯
《义勇军进行 曲》之前 中国用啥窗国歇
1982年 12月 4 日,第 五 届全 国人 大第 再 次会议 恢 复 了田汉 作词 、聂 耳作 曲的 《义 勇军 进 行 曲》作为 国歌 。以此 上溯 百年 ,当时的 中 国可 还没 有国 歌呢 。
1880年 出使英 国的 曾纪 泽 与 1896年访 问 欧西 诸 国和俄 罗斯 的 李鸿章 都 遭遇 了没 有 国歌 的尴尬 。1906年 ,清政 府成 立了 陆军部 ,谱制 一 首 陆军 军 歌 《颂 龙旗 》,词 为 :于 斯 万 年 ,亚 东 大 帝 国 !山岳纵 横独 立帜 ,江 河漫 延文 明波 :四百 兆 民神 明 胄 ,地大 物产 博 。扬我 黄龙 帝 国旗 ,唱 我帝 国歌 !
1 928年张 学 良宣布 东北 易帜 ,北 伐胜 利 结束 ,国 民革命 告一段 落 ,中华 民国在 形式 上 达 成 了统 一 。1930年 国 民党 中 常会 通 过 议 案 ,决 定在 中华 民国 国歌未 正式确 定 前 ,以国 民党 党歌 代用 。党歌 以孙 中 山在黄埔 军校 的 训词 为 歌 词 ,由程 懋 筠 作 曲 :三 民主 义 ,吾 党 所宗 。以建 民国 ,以进 大 同。咨尔 多士 ,为 民前 锋 。夙夜 匪懈 ,主 义是 从 。矢勤 矢勇 ,必信 必 忠 。一心 一德 ,贯 彻始 终 。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背后的中共因素

专题报道Z党的生活国歌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
《义勇军进行曲》自1949年9月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12月正式成为国歌后,又在2004年3月颁布实施的宪法修正案中被赋予宪法地位。
2017年9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由田汉与聂耳分别作词、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最初问世是作为电通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
鲜为人知的是,这首歌曲的诞生与我们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电通影片公司是在党的影响下建立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众抗日救亡呼声日趋高涨。
1932年秋,夏衍等文艺界知名人士受党组织的指派,进入上海电影界。
1933年3月,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担任组长。
在此之前,在党的建议和筹划下,上海已先后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社会科学家联盟、戏剧家联盟、美术家联盟、教育家联盟。
这些联盟都是党在文化领域宣传抗日救亡主张的舆论阵地。
电影小组的建立,也是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一部分。
负责拍摄《风云儿女》的电通影片公司,其成立与党的电影小组直接相关。
电影小组成员司徒慧敏有个堂兄叫司徒逸民,在上海开设了一家名为电通电影器材制造公司的私人企业。
该公司成功研制的三友式录音机打破了外国在电影录音方面的垄断地位。
此后,司徒慧敏根据夏衍的指示,和司徒逸民等人集资成立了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1934年春,在电影小组的支持下,公司改组为电通影片公司,司徒慧敏担任制片主任,夏衍等人负责影片选题。
随着左翼电影界人士的陆续加入,该公司成为上海左翼电影的阵地。
电通影片公司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桃李劫》,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片中的主题曲《毕业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影片号召广大青年担负起天下兴亡的重任,上映后大受欢迎。
《毕业歌》也成为当时热传的抗日救亡歌曲,许多青年高唱着《毕业歌》投笔从戎,奔赴抗战前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勇军进行曲曾是国民党军歌?
1949年9月28日的《人民日报》发布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消息,从此这首歌响彻新中国。
当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以“新华社答读者问”的方式回答为什么采用这首歌为国歌时,用了个简洁的说法:“《义勇军进行曲》是十余年来在中国广大人民的斗争中最流行的歌曲”。
成为国歌前,聂耳的这最后一首作品就已是中国最流行的歌曲了吗?让我们翻开尘封的史册,寻找当年的记录——
到了全面抗战的第三个年头,1939年,国际著名记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在当年写成的《人民之战》一书里以这样的言辞形容这首抗日歌曲的流行程度:
“东北人民为摆脱日本的枷锁而英勇斗争,在他们那勇敢精神鼓舞下,产生了这首激动人心的歌曲,使举国奋起,众志成城……《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就是抵抗日本侵略的浪潮不断高涨的历史。
这首歌的曲和词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之中。
从前线到大城市,从城市到最遥远的乡村,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这首歌,都会唱。
”
同样是在1939年,著名音乐家李抱忱先生应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之约,主持编辑了英文版的《中国抗战歌曲集》。
他于次年写了《编辑英文版中国抗战歌曲集的经过》一文,发表于桂林版《新音乐》1940年4月1卷4期。
文中指出了编此歌集的目的是“使外人知道我们广大的民众都在唱些什么歌”,“选择的条件主要有两个:第一必须流行,第二必须优良”。
那么,这本歌集选出的“广大的民众都在唱”的许多首歌里面,是否注明了哪首最流行呢?答案正是《义勇军进行曲》。
歌集的注解是这样写的:
“此歌原用作电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这激动人心的…痛苦和愤怒的呐喊‟像大火席卷全国,现在仍然是中国最流行的抗战歌曲。
”
《义勇军进行曲》甚至还成为别的抗战歌曲流行程度的标杆,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的注解这样写道:“此歌的普及程度可能仅次于《义勇军进行曲》”——如果套用时下的网络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义勇军进
行曲》在当时已是最普及的歌曲,是“没有之一”的。
实际上,《人民之战》一书里说人人会唱《义勇军进行曲》,这并不是孤证,就在此前一年的1938年,著名的教育家丰子恺写出了《谈抗战歌曲》,可以成为一个佐证:
“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于村夫牧童之口。
都市里自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战时期也成为了国民党军队的军歌。
曾在远征军担任上尉参谋的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曾回忆道:
“取用为国歌之前,早经国军选用为标准军歌之一;我们在成都草堂寺青羊宫做军官的年代也唱过不知多少次了。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其音节劲拔铿锵,至今听来还令人想念当日抗战时的气魄。
”
而根据远征军二百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的作战秘书张家福少校的回忆,著名的二百师的军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抗战时期,《义勇军进行曲》不仅在中国深入人心,在别国盟友心中,也成为代表中国军民抗战形象的歌曲。
1944年,美国好莱坞米高梅公司拍摄了一部反映中国抗日的故事片《龙种》(《Dragon Seed》,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提名、最佳摄影奖提名)。
《龙种》根据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同名小说改编,得过4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凯瑟琳·赫本是影片的女主角。
《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这部电影的插曲。
到了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时,国人欣喜地发现刚刚选出的新国歌,竟是人人能唱的歌曲。
1989年9月15日的《人民政协报》刊登了曾担任粤桂边纵队参谋长的杨应彬回忆开国庆典的文章,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1949年9月底,在深圳东南部大鹏半岛的王母圩,参加接管广州工作的近千名干部筹备开国的庆祝活动,“少不了国旗和国歌”。
大家“头疼的是国旗样式”,9月30日新华社才发出样式,“由于没有传真照片,不知怎么设计,只能按新华社的电稿说明,仔细绘图,然后缝制”;
而“《义勇军进行曲》大家都会唱”,庆祝活动上唱国歌是丝毫不成问题的。
即使是开国大典举行时尚未解放的地区,到了后来,人民也可以齐唱《义勇军进行曲》迎接解放大军的到来。
例如:1949年12月1日《大公报》的报道《重庆解放了》有一段关于“满街人民群众同唱《义勇军进行曲》的描述:
“昨晚当一队解放军在炮竹欢呼声里行抵校场口、上武巷口时,街口一家…良友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满街人民同时随声合唱,那雄壮的歌声,表现出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高昂斗志是多么坚强。
”
另外,《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在天安门前作为主旋律奏响,其实并不是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此前7月7日晚8时,北平市二十万群众举行“七七”抗战12周年集会,大会就是在《义勇军进行曲》军乐声中开始的。
“巨大的礼炮声中,主席台上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每个人都激动紧张地回忆起十二年来的斗争……”只有当时国人心中最熟悉的歌曲,才能作为“抗战之声”的最杰出代表成为此仪式的主题曲。
而这首歌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事迹中产生,成为国歌前已红遍大江南北,也将永远激励国人们从危难中“起来”,向胜利“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