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词:田汉

曲:聂耳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前进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一:在欣赏和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能用庄重坚定和清晰准确的声音演唱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表达一个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三:学会模拟鼓号队的演奏,并能用其中的几件打击乐器编配节奏型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伴奏活动。 教材分析与教法 (一)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田汉词,聂耳曲,作于1935年。随着影片的放映,这首歌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曾多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唱片,使这首歌的影响遍及全世界。1949年9月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被定为正式国歌。歌中那号角式的音调激越高昂,鼓舞人心,催人前进。层层推进的六个乐句一气呵成。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四度跳进、同音反复以及三连音的运用很有特色,使乐曲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力。歌曲结尾连续三个上行四度音程构成的“前进”,音区虽低,却显得那么顽强有力,有如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坚定有力的壮阔步伐。 教学方法: 1 .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在感性上积累了欣赏和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初步经验,因此,他们都认为自己会唱《国歌》了,其实学生只是凭听觉上的经验进行哼唱而已,往往学生在演唱《国歌》时,歌词唱不清楚、节奏不准确、情绪懒散等等。这些演唱中的问题在学校每周的升国旗、唱国歌活动中尤其明显。本课是学生首次正式地学唱《国歌》。因此老师可以开门见山地交待本课学习的主题——“我们的国歌”。 2 .欣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用语言相互交流心中对国歌的印象。播放《国歌》,老师请学生仔细欣赏,再谈谈听后的感受。 3 .议论:了解国歌歌词及国歌的作者。请学生参考课本或根据自己平时了解到的信息讲讲《国歌》的由来及创作花絮,老师也联系当今日本政党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中国的丑行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国歌歌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 .比较:用比较法学唱歌曲,学生都认为自己已经会唱国歌了,老师便可以先录下他们的声音,再与原音比较,让孩子们自己一句句找对错,找差距。 5 .提高:《国歌》的难点是要唱准歌曲中的三连音,附点节奏,弱起小节,重音记号,渐强记号。教学中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在歌曲的节奏、情绪上下功夫,唱出坚定勇敢的气势,唱出中国人的精神。 6 .鉴赏:最后再次录音,并与开始的演唱录音进行比较,还可以请个别学生上台学做小指挥,指挥大家演唱。让孩子们享受演唱能力提高后带来的自信与成功,把《国歌》唱得更好。 (二)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习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 教法: 1 .听:老师提前收集各种形式的国歌资料,如:军乐(吹管乐)、管弦乐、童声齐唱、成人齐唱、男声独唱等,能配上画面更好,让学生比较欣赏。 2 .奏:选择用大小军鼓、钹和合适的打击乐器为军乐《国歌》伴奏。节奏型可按课本要求,也可由学生自己设计。没乐器的同学可演唱。 3 .创:依照上面的谱例模拟一支鼓号队。在我们的课堂上要做到人手一个军鼓、钹是不现实的,并且音响也不美。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先用嘴巴、身体发出声响来代替乐器,这是一个十分可

义勇军进行曲教案

义勇军进行曲(欣赏) 活动目标: 1.感受国歌的庄严、神圣,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能用坚定的声音、铿锵有力的动作表现对国歌的感受。 3.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是我国的国歌,在听到国歌时行注目礼。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听过《义勇军进行曲》,参加过升旗仪式。 物质准备:搜集与国歌背景有关的资料;音乐《义勇军进行曲》;视频《风云儿女》中的《义勇军进行曲》片断;天安门升国旗时的视频;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初步了解国歌创作的背景。 故事:在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先后于1932年和193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 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 2.初步欣赏音乐《义勇军进行曲》,感受国歌的庄严、神圣。 师指导语:你们在哪里听过这首音乐?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叫《义勇军进行曲》,它是中国的国歌,和国旗、国徽一样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这一首国歌是很庄严、神圣的。 3.欣赏视频《风云儿女》中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师指导语:这段视频里,对你的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里? 小结:这首国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十周星期一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国歌》和介绍聂耳,使学生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运用较有力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2.初步掌握三连音,并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连音节奏”和“弱起节奏”。 教具准备:聂耳肖像挂图、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发声训练:(略) 三、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下面请你们听一段歌曲,说说他的作者是谁? (放一段《卖报歌》的音乐,同时说:“你听,多么熟悉的歌,这不是《卖报歌》吗?作者是谁呀?”) 生:聂耳。(出示聂耳肖像挂图) 四、介绍作者,引出《国歌》 五、学唱《国歌》 1.欣赏男女声齐唱的《国歌》(边听边看大歌谱)。 2.引导学生说出谱中不熟悉的节奏。(出示节奏卡片) ┌-3-┐ ×.×××│××│×.××××│×0 ×0│ 3.讲授“三连音”节奏型: 三连音:把一拍平均分成三等份。(出示卡片)

┌-3-┐┌-3-┐ ×××=××××不能唱成××××××××× 4.学生跟着老师念三连音节奏。 5.节奏训练(歌曲中较难节奏短句) ┌-3-┐ ×.×××│××│×.××××│×0 ×0│ 0××××│××│×.××.×│×.××│×─│(1)学生划拍自由试读节奏。 (2)全体随教师边划拍边读节奏。 (3)学生在大歌谱中找出上面节奏的歌谱。 6.学习歌曲 (1)集体朗读歌词 (2)随琴声轻声试唱歌词(重点句重点辅导) (3)完整演唱歌曲 (4)歌曲分析,演唱处理 六、课堂小结: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新中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捍卫她,现在我们要发奋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繁荣、更昌盛、更富强。 教学后记 这首歌大部分学生原来已经会唱,只是有几处力度,休止及弱起没处理好,通过教学,都能把握好好弱起跟休止,而且在老师的指挥下把力度处理的很好。

音乐赏析 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是聂耳,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他从小家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他的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码头工人》、《新女性》、《毕业歌》、《飞花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梅娘曲》等。共创作了四十一首音乐作品。此外还发表了《黎锦晖的“芭蕉叶上诗”》、《中国歌舞短论》等十五篇战斗性的音乐论文和《时代青年》等三部电影剧本。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 《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部不朽的音乐名篇,是聂耳的代表作。它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上,起过巨大的作用,并于1949年9月27日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经全国入民代表大会通过,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继续鼓舞着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 歌曲开始是进军号角似的前奏,其三连音节奏立刻把人们带入战斗的气氛中去。歌曲从后半拍起句,上行的旋律走向,表现出亿万人民群众面对民族危亡的严竣形势而发出急切呐喊,和立即行动的昂奋情绪。歌词第三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前两句昂奋情绪的进一步发展,是全部歌词中最重要的警句。当出现全曲中最高、最强音和突然休止时,即造成一种特有的紧迫感,像发出最后的警报一样,提醒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从而突出了形势的严重性。接着引出第四句:“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于是,一种不可遏止的力量进发出来了,既是更响亮的号召,又是立即行动起来的决心!连续三个“起来”处理得一个比一个高,表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的情绪越来越高涨、歌曲也逐渐推向高潮。在重复过最后一句后,用“5l”从属到主的四度跳进,坚定有力地唱出三个“前进”,并且在最后又以十分肯定的语气,画龙点睛地添上了一个“进”字,从而加强了进行曲的战斗性和勇往直前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导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有关抗战的史实,理解歌词的寓意,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 3.能正确,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和演唱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2每周一,小朋友们都要举行什么仪式?都要唱什么歌?你知道歌中的含 2义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师板书,生齐 2读) 师阐述国歌产生的背景(参照题解).生激昂齐读.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血肉国歌奴隶中华民族 长城吼声炮火万众一心 2.教师检查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血肉国歌奴隶中华民族 长城吼声炮火万众一心 (2)指名解词. 血肉:本文指代身躯. 国歌:见自学课文. 奴隶:见自学课文. 中华民族:民族,指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生理特点及共同生活 习惯的人群.中华民族,本文泛指中国国土上的中国人民. 长城:本文指中国劳苦大众为赶走侵略者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吼声:本文表示因看清敌人的本质而强烈不满. 炮火:这里泛指敌人的疯狂进攻. 万众一心:本文指中国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外国侵略者. (3)齐读生字词. (4)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引导学生注意奴的左边写法,隶的下边写法,族的左右笔顺.

教育学生注意坐势四决:头摆正,身挺直,腿放平,脚踩实. 三.理清脉络 1.看图.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一,二部分分别讲的是哪一个镜头.学生自学后讨论 :第一部分讲的是镜头一;第二部分讲的是镜头二. 四.精度第一部分 1.导读. 第一部分哪一个词语最能代表劳苦大众的心声? 2.讲读. 比较: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 ①②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板书:起来血肉筑成长城(思想得觉悟)]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组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齐读第一部分. 随着音乐伴奏,齐唱第一部分. 4.过渡:要想真正解放我们的国家,解放我们的劳苦大众,除了要有一定的思想 觉悟,还要在行动上干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国歌》和介绍曲作者聂耳,使学生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 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2、准确掌握《国歌》的旋律、节奏及歌词等要求,知道三连音、附点节奏以及 休止符给以音乐的力量。 3、了解国旗、国徽图案的含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国歌》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唱准国歌、唱好国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5分钟) 1、用音乐声进行师生问好 2、组织学生练声保持正确的歌唱状态。 3、唱音阶,听单音听节奏。 二、创设激情,导入课题(5分钟) 师: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旗帜,体现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气质,是国民奋勇前进的号角,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旗和国歌,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关于国旗的知识。 1、法国:国旗以“三色旗”著称,由蓝、白、红、三个竖条组成,国歌《马赛 曲》。 2、英国:此旗是由英格兰的白地红色正十字旗、苏格兰蓝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 爱尔兰白地红色交叉十字旗重叠而成。国歌《神佑女王》 3、美国:国旗是星条旗旗面左上角为蓝色星区,区内共有9排50颗白色五角星, 以一排6颗、一排5颗交错。星区以外是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国歌《星条旗永不落》 4、韩国:太极旗,中央的太极象征宇宙,蓝色为阴,红色为阳,4个角落的卦 代表天地水火,父母男女之意,也正象征民族的融合与国家的发展。国歌《爱国歌》。 三、感受国歌 1、听《国歌》的管弦乐演奏和人声演唱两种版本。 2、初步感受歌曲,找出歌曲调号、拍号、速度要求、词曲作者。 3、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 4、讲解新知(三连音、弱起小节、附点节奏、渐强和强音记号) 5、分组完成歌曲旋律简谱视唱。 6、集体订正分析旋律、节奏特点。 四、演唱国歌 1、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2、跟琴演唱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鉴赏

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赏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一、歌曲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二、歌曲的总体评价 这是一首极富于创造性的歌曲。这首进行曲在战争年代曾激励着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去战斗。现在唱起它,仍然会感到今天的革命的胜利成果来之不易,从而激励我们去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更加努力地奋斗。 三、歌曲的赏析 作曲家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创作。首先,他成功地把这首散文诗般的歌词,按照音乐的规律,处理得异常生动、有力和口语化;在旋律创作上,他既吸收了国际上革命歌曲的优秀成果和西欧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又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而使此歌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发挥其战斗作用。 1、前奏:歌曲开始是六小节进军号般的前奏。它具有铿锵的节奏、明亮雄伟的旋律,其中三连音的妙用,更增强了歌曲的战斗气氛。我们还可以从中窥见全曲所采用的音阶、调式和音域概貌。前奏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整个歌曲情感和旋律发展的基础,这是很值得我们在欣赏中加以注意和分析的地方。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歌曲就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2、聂耳根据歌词分句的特点,把这首歌曲处理成由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所形成的自由体结构。虽然每个乐句的旋律、结构都各不相同,但乐句与乐句之间,衔接紧密,发展自然,唱起来起伏跌宕、浑然一体。 3、歌词第一、二句都是带有号召性的。作曲家把这两句旋律按“5—1—3—5”的上行趋势处理,特别是节奏的安排,采用了后半拍起句,更能给人以紧迫感。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 4、歌词第三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全部歌词中最重要的警句。聂耳在这里不仅运用了全曲中的最高、最强音,而且创造性地在“中华民族到了”之后,突然休止半拍,从而使“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得到突出的强调。我们似乎听到了曲作者在奋力呐喊、疾呼!这一字一音都包含着号召人民奋起挽救祖国危亡的情感和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作于1935年,田汉词,聂耳曲,原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风云儿女》描写的是‘九一八’后,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一些知识分子勇敢走向抗日前线。《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歌曲是G大调,2/4拍,一段体,乐曲弱起进入,音乐中用了三连音同时乐曲上还有一些表情记号,在演唱中要注意。才能表现歌曲的内涵,表现强烈的战斗性,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于国歌并不陌生,但是由于缺乏对歌曲的理解以及对演唱中的重音和力度处理的不够等原因,所以不能唱出国歌的情绪和意义。要想唱好首先要真正理解国歌代表的意义,真正因为了解它而觉得它庄严。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于国歌并不陌生,但是由于缺乏对歌曲的理解以及对演唱中的重音和力度处理的不够等原因,所以不能唱出国歌的情绪和意义。要想唱好首先要真正理解国歌代表的意义,真正因为了解它而觉得它庄严。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唱《国歌》时产生自豪感,使他们懂得作为中国人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 二、能用恰当的不同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三、初步掌握三连音节奏,并唱准和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教学重点:在懂得国歌意义的基础上演唱好国歌 教学难点:弱起拍和三连音的演唱 教学方法: 本歌曲教学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如果此课的教学只是讲和唱,那课堂效果将是平淡乏味的,也不会让学生在会唱的基础上感受到歌曲演唱力度的重要性。基于以上原因,我运用互联网的百度搜索,将各种情况下播放《国歌》音乐的视频作为激起学生共鸣的方式之一进行课堂教学。渲染气氛,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国歌》的意义,使学生们懂得为什么要唱好《国歌》,启发学生想真正唱好《国歌》的迫切心理,为学唱《国歌》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过程 一:情感互动,组织教学: 1、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学生在老师激情引导下,边听歌曲《歌唱祖国》做军人行走的动作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考考你: 1、中国的国旗是什么? 中国的国歌是什么? 2、国歌创作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样的?(出示课件日本侵略中国的图片) 3、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国歌》呢?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揭示课题 4、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是谁?曲作者是谁呢?演唱时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听完后回答。二.探密活动,引导体验 1.唱一唱: 下面我们用自己对国歌的理解来听一听,唱一唱《国歌》。(想一想歌曲的情绪?) [设计意图]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是需要适当地爆发的。在前面一系列活动的铺垫下,学生演唱自己熟悉的《国歌》旋律,充满着自豪感。用自己的理解演唱就是对他们更好理解、演绎《国歌》的进一步要求。 2.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国歌》的秘密,是什么力量使这首歌曲成为抗战期间全国人民战斗的号角?是什么原因使这首歌曲成为一种抗争不息、独立自强的精神?聂耳先生在《义勇军进行曲》中使用了什么秘密武器呢?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探秘行动吧! (1)探究活动一:(补充谱子,运用比较法,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A.师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乐句。﹥﹥﹥﹥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理解,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一、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自信的演唱《国歌)。初步掌握三连音节奏,并唱准和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二、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2.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 3.使学生初步具有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课前播放《国旗国旗真美丽》..\歌曲\原唱\一音下国旗国旗真美丽_1.flv 1.考考你: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 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呢?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2.教师说说国歌的意义。 对于我们来说,国旗和国歌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国旗和国歌是我们身份的象征。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集结了大批市民,他们都是在等待升旗仪式。当宣布升旗仪式开始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当洪亮的国歌奏起来的时候,人们一面把目光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一面高唱着国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由然而生。 3.唱一唱: 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歌曲\原唱\国歌.mp3 4.考考你: 你对国歌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是谁?曲作者是谁呢? 5.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介绍国歌的故事。 二、寓教于乐,引导体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音乐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教材分析: 《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歌曲为四二拍,一段体,旋律线条起伏,节奏的顿挫、歌词的内容等作相应的力度变化,有层次地表现歌曲的内涵,以表现强烈的战斗性,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义。 (2)准确掌握国歌的旋律、节拍、节奏、力度及歌词等要求,知道号角音素和出神入化的三连音、附点音符以及休止符给以歌曲音乐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演唱歌曲中,体会国歌的情感并能唱好国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学习国歌及其音乐相关知识,能够体会并用歌声真正表达国歌的神圣与庄严。 教学重点:通过对国歌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真正体会国歌的神圣与庄严; 教学难点: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合作式、比较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播放法国国歌《马赛曲》,引入中国国歌。 二、新课讲授 (一)、寻找国歌: 请你仔细想想,那些场合会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感受国歌 思考 (1)关于国歌,你知道多少?诞生时间、背景、词曲作者、国歌的故事、深刻含义、积极作用。 (2)今天为什么还要学国歌? (3)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A、《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音乐教案

精心整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教材分析:? 《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歌曲为四二拍,一段体,旋律线条起伏,节奏的顿挫、歌词的内容等作相应的力度 1(1(23 教学难点: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合作式、比较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播放法国国歌《马赛曲》,引入中国国歌。 二、新课讲授 (一)、寻找国歌: ( ( ( ( A B 地位,有利于维护国歌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 (三)、重点难点指导 1、八分休止符和附点八分音符。 两个八分休止符却像两个有力的拳头深深的表达了我们战斗的决心;附点八分

音符,更像一浪一浪的冲劲一样,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2、重音记号? 为什么在“中华民族”四个字上要加上重音记号?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3 4 “上行” 5 ( 1 ( (2)学生找出重点句。 哪一句歌词最能体现出这种精神?(学生找出) (3)学生唱一唱重点句。 (4)唱准、唱好重点句。 下面,我们就把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一句唱好。(全

班齐唱,男、女分组唱,鼓励学生独唱。) 在演唱这一句时,你有什么感觉?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理解国歌 抗战时期,国歌是民族的号角,和平年代,国歌又赋予更深刻的意义。是的,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无论正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你 1 2 ( ( 之不易的,我们要扞卫她,现在我们要发奋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繁荣、更昌盛、更富强。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学生认识到国旗的美丽、神圣,感受到国歌的激昂奋进、威武雄壮;通过对国旗、国歌有关背景的了解,使学生知道了国旗、国歌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在优美、庄严的旋律中强烈地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无比自豪与幸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义勇军进行曲作者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革命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1934年春,上海电通公司为了支援抗日救亡,聘请田汉写了一个文学剧本,田汉创作了名为《凤凰的再生》的剧本梗概,但就在影片筹拍之时,田汉被反动当局以“宣传赤化”的罪名逮捕,电通公司为了尽快开拍,决定请孙师毅、夏衍把田汉的文学剧本改写成电影剧本,孙师毅征得田汉的同意后,将影片改名为《风云儿女》。1935年2月,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一段歌词,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聂耳得知后,主动要求谱曲并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后来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 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又修改了《风云儿女》主题歌的初稿并三次修改歌词,曲谱定稿后,寄回中国。聂耳从日本寄回来的歌词谱曲的名称只写了3个字“进行曲”,电影《风云儿女》投资人的朱庆澜将军便在“进行曲”3个字前面加上了“义勇军”3个字,歌曲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成唱片,于1935年5月16日公开发行。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设 立由55人组成的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马叙伦为召集 人。截至当日,第六小组共收到应征国歌632件,歌词694首。 ●1949年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 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郭沫若、茅盾、黄炎培、陈嘉庚、张奚若、 马叙伦、田汉、徐悲鸿、李立三、洪深、艾青、马寅初、梁思成、马思聪、吕骥、 贺绿汀等人。经过讨论,除国徽一项继续由原小组设计外,其他各项议题均获一 致意见。会议结束时,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大家一起放声高唱《义勇军 进行曲》。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就国歌一致通过了决 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唱了17年。十年动乱期间,田汉受到“四人帮”迫害, 他写的歌词不能再唱,正式场合只能演奏国歌的曲谱。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义勇军进行曲》新 词。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5日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新词,恢复田汉作词、 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3年10月,举行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 分内容的建议》中,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写进宪法,作为 一条修改建议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1、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欣赏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2、使学生初步具有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1、考考同学们:中国的国旗是什么? 中国的国歌是什么? 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呢?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用考考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国歌》的学习,目的是为后面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做准备。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首要任务,才会调动起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 2、教师说说国歌的意义。 对于我们来说,国旗和国歌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国旗和国歌是我们身份的象征。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集结了大批市民,他们都是在等待升旗仪式。当宣布升旗仪式开始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当洪亮的国歌奏起来的时候,人们一面把目光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一面高唱着国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由然而生。 3、考考你: 你对国歌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是谁?曲作者是谁呢? 4、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介绍国歌的故事。 通过听老师国歌的意义,高唱《国歌》,了解国歌的作者,老师讲述关于“国歌”的故事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的得到了感染和熏陶,为下面《国歌》学习奠定基

础和情感的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国旗、国歌的真挚感情。 二、探密活动,引导体验 1、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国歌》的秘密,是什么力量使这首歌曲成为抗战期间全国人民战斗的号角?是什么原因使这首歌曲成为一种抗争不息、独立自强的精神?聂耳先生在《义勇军进行曲》中使用了什么秘密武器呢?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探秘行动吧! 2、探究《国歌》的秘密行动:分析《国歌》部分曲调。 (1)探究活动一:运用比较法,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A、教师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B、为什么在“中华民族”四个字上要加上重音记号?聂耳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 C、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演唱来进行比较,体会这句歌词的含义以及重音运用的作用。 D、学生运用重音记号和休止符演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进一步体会聂耳的用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比较”教学法,使学生感受重音记号和休止符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表现作品奠定基础。也避免了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讲解,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2)探究活动二:对比演唱,讲解“上行”知识。 A、学生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这句话的歌谱。 B、学生用手势表现这句旋律的走向。 C、教师穿插介绍音乐知识“上行”。 D、想一想:为什么聂耳在这里一定要运用上行手法? E、试一试:运用其他旋律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F、唱一唱:加入渐强记号演唱,进一步体会这句话的情感表达。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四年级的学生应逐渐培养识别的能力,建立音高的概念,所以在设计认识“上行”知识这个环节的时候,挖掘出一些音乐要素,让学生在体验、感受、演唱中初步认识歌曲旋律的走向,获得音高的感受。 (3)探究活动三:认识三连音,感受在歌曲中的作用。 A、找一找:“冒着敌人的炮火”中有什么节奏是你第一次看见的? B、简介三连音:三连音:把一拍平均分成三等份。 C、想一想:你觉得三连音像我们生活的什么声音? D、说一说:作品中三连音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聂耳不用其他的节奏呢?试一试:用其他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东安英才学校教案年级组别初二授课人谭玉雪上课时间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三维目标通过聆听《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能够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表现效果。 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具有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从而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 的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 教学准备对课堂可能发生情况的预测与对策 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歌曲就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教学媒体:电子白板 教学方法“师友互助”教学法 板 书 设 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学习过程设计意图个人细化 一:情感互动,组织教学: 1.学生在老师富于激情的引导下,边听歌曲《歌唱祖国》边做军人行走的动作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创设欢乐活泼的音乐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过

二、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考考你: 1.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播放课件) 2.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国歌》呢?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揭示课题 三、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 (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 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 田汉在完成影片故事后即遭反动派逮捕,歌词是他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的。 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反动派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 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程,为本节课的教学做良好的铺垫。 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用考考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国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认识“上行”知识这个环节的时候,挖掘出一些音乐要素,让学生在体验、感受、演唱中初步认识歌曲旋律的走向,获得音高的感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英文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词聂耳曲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 前进!进! The National Anthem of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rch Of The Fearless Voluntary Army) Words by Tian Han Music by Nie Er Rise up, all our Chinese with a good conscience! Who can stand being a slave to an infamous aggression? With our flesh and blood; with our heart and soul We shall defend ourselves by building Our New Mighty Great Wall, For the Chinese nation faces her crucial moment: To be or not to be? Tit for tat, without any delay From each lip, a steely determination to face the powder has to be issued. Rise up, rise up, rise up! With one heart and one mind Millions of us shall form a united front, Knowing that out of many, we are one! With unyielding hope and timeless virtue, Let us brave the enemy’s fierce fire marching on! Let us brave the enemy’s fierce fire marching on, marching on, marching on, on!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谢鹏富老师译

义勇军进行曲

概述: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卫抗争的烽火。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不到1年的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已达30万之众。1933年2月起,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大多已撤入没有沦陷的热河省改编为抗日联军继续抗争。这时正是战争阴云笼罩热河上空,日军及伪满政权正准备着对热河省的入侵,热河省内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敌人厉兵秣马为热河抗战做准备。1933年2月25日晚间,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部长王化一,政治部副部长杜重远和上海辽吉黑热后援会负责人朱庆澜等,率百余人携带械弹、服装和慰问品到达建平县朱碌科。26日到敖汉旗四家子检阅并慰问部队。随行队伍中的聂耳为了给纪录影片《风云儿女》(又名热河血泪史)创作主题歌,随救国会联络副官高鹏发放慰问品,发放到三营时,营长刘凤梧指挥官兵唱起东北抗日义勇军军歌《义勇军誓词歌》,聂耳听后大受鼓舞,以此为基础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后由田汉在上海监狱中重新创作了歌词,流传至今。 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创作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卫抗争的烽火。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不到1年的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已达30万之众。2月起,部分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改编为抗日联军,继续在各地区进行抗日斗争。在抗联艰苦抗战的时候,一首歌曲从上海的一座监狱里传出:这是作家田汉为当时的电影《风云儿女》写的一首歌词,由聂耳谱曲,它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1933年日寇进犯热河,经朝阳向建平推进。2月的一天上午,有一队骑兵来到了四家子镇,都集中在四家子街西河边的空地操练。这时,从建平县喀喇沁方向来的几辆汽车上下来了百十人,还有一种听说能把人像拍照下来的机器,后来知道叫摄影机。拍摄了骑兵部队出操、吹号、刺杀、唱歌和骑战马奔跑。后来一个人还拉着洋琴教我们围观的学生们唱部队的歌。这天,部队还在青沟梁和日军打了仗,枪炮声响到天黑。 2001年辽宁省政协文史委编辑的《血肉长城——义勇军抗日斗争实录》文集中,收录了刘凤梧在1979年写给中共辽宁省黑山县党史办公室的《回忆黑山县抗日义勇军》一文,里面有这样的一段回忆:“快过阳历年的时候,高鹏带来北平抗日救国会的消息,让我们辽西的义勇军到热河去接收各地爱国人士捐赠的武器装备和慰问品。我们黑山县励家窝铺这支部队400多人,从盘山经赵家屯、中安堡、阜新到达热河的贝子府和朱碌科一带。从辽西到热河的还有郑家窝铺郑

2018届高考政治备考时事热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18届高考政治备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一、【背景材料】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国歌法对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礼仪规范等作出规定,同时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唱国歌、爱国歌。法律还对侮辱国歌等行为作出处罚规定。(据新华社) 除了国旗、国徽,国歌也是国家的重要象征。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能够唤起国民内心深处的爱国之情。我国的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最早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1949年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正式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雄壮激昂、铿锵有力的歌曲,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岁月,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今天,她更加凝聚起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感,投射着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民族意志。 国歌事关国家尊严,对其专门立法,即是题中之义,也是现实之需。众所周知,国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升旗仪式、大型活动、体育赛事等,很多场合都需要奏唱国歌。但是,由于过去没有针对国歌的专门立法,一些人在不适宜的场合也奏唱或播放国歌,比如门店开业、私人庆典等,甚至还有人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这些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国歌的神圣与庄严,也在无形中伤害了国民感情。对此,《国歌法》专门明确了奏唱国歌的场合和规范,并将侮辱国歌上升至追究刑责的层面,使国歌的严肃性、权威性得到了法律的有效捍卫,有力维护了国家民族的形象,也增强了人们的爱国之心。 国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劲旋律,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国歌法》明确规定,“国歌纳入中小学教育。中小学应当将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学唱国歌,教育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遵守国歌奏唱礼仪。”这一规定,将有助于青少年加深对国歌的理解、激发对国歌的感情,从而在心里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激励他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 二、【试题跟踪】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已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国歌法》对奏唱国歌的场合、礼仪规范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并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唱国歌、爱国歌。同时,法律还对侮辱国歌的行为作出了处罚规定。《国歌法》的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教学内容 1、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教学目标通过标准而有感情的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2、重点与难点 1、重点有表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难点1)弱起和三连音。 (2)理解和体验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及其表现意义。 教学准备 1、录音机、磁带、电子琴。 《国歌》诞生和“开国大典”的相关历史资料、聂耳生平、江姐的故事、各种《国歌》奏响时的场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上课导入: 1、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有小号演奏的曲调。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教师指导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小声哼唱)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

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和录音视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唱准节奏。 7、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