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36页PPT
合集下载
南京市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

2021/10/10
23
2021/10/10
24
地下空间规划利用
2021/10/10
25
中心区的有机生长:横向伸展;纵向生长(地面地下空间);弹性用地
长20期21/性10/10 不确定性
相对稳定的框架结构(生态、交通系统)
弹性生长的空间形态
26
5.塑造各具特色的 城市功能区形象
5.1 核心区 5.2 中央活动带 5.3 环湖文化休闲区 5.4 滨江休闲景观带
“一城三区”多中 心格局中的重要一 极
自然环境条件最独 特的新市区中心
区域协调
2021/10/10
有序发展
功能多元
特色塑造
4
3.认识基地条件特征
山与江之间, 自然条件优越
以农用地为主, 用地潜力较大
坐拥江河湖水, 以水为自然特色
中部建设地区, 启动难度较大
2021/10/10
5
规划设计的总体思路
50%,商务办公占三产就业人口15%,人均办公面积20m²计,南 京需商务办公面积900万m² 。假设商务办公60%~70%集中在市级 中心,约为540~630万m² 。假设新街口集中200万m² 、河西副 中心100万m² ,仙林、东山新市区中心各50万m² ,浦口中心区 商务办公量按150万m²预留。 行政:按主要区政设施相对集中布局,参照同等规模城市行政办公中心 建设规模,行政中心建筑面积按10万m²左右预留。 体育:参照国家“三馆一场” 标准,规划体育健身用地15公顷左右, 建筑面积约8万m² 。 文化:包括会展中心、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影视中心等,参照国 家相关标准和同类城市设施规模,规划预留用地约25公顷。
长江湿地
目标:生态环境优良、滨水景观丰富、水城有机融合、地方特色鲜明的滨水公共空间。
南京城市规划

2012-9-28
• 市内水系网络发达,水体面积约占市区总面积的11%,江、 河、湖交织,融会贯通。长江南京段自西南江宁铜井人镜, 绕城折东至栖霞龙潭镇出境,全长98公里,古为天堑,今为 交通大动脉,沿江开发为绿化委主题的大江风貌带,是南 京江滨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秦淮河和金川两河分别流经 城区南北,构成南京主城主要的水域系统,秦淮河位于城 南,全长110公里,主要支流计16条;金川河绵延于城北, 全长13公里,两河流经的区域入口稠密,为发展城市滨河 绿地,构建绿化体系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此外,城区内还有 面积分别为3.7和0.37平方公里的玄武湖和莫愁湖等大小湖 泊,都发挥着不可低估的生态作用
2012-9-28
对 外 交 通 体 系 规 划 图
南京是五种运 输方式齐全且 拥有很大综合 运输优势的特 大城市。这里 通江达海、多 线汇集,是我 国东部地区重 要的综合性交 通枢纽,在南 京不但有大量 客货流集散, 同时还有大量 过境和转运交 通发生。
2012-9-28
1公路
南京是交通部 确定的全国45个公路主 枢纽城市之一。 以南京为中心已经建成 了沪宁、宁高、宁马、 宁合、宁连、宁通六条 辐射高速公路,今后还 将建设宁杭、宁淮、沿 江等辐射高速公路。南 京将进一步完善以绕城 公路为主体的公路一环, 还将建设公路二环,在 长江上除了南京长江大 桥、长江二桥外,还将 建设长江三桥、四桥, 最终南京境内长江上将 形成五桥一隧的跨江公 路交通格局。
2012-9-28
2012-9-28
• 1927年,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建都。 1929年12月制定了《首都计划》, 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功能分区和道路 系统规划。这是近代中国较早的一 次较系统的城市规划工作(见中国 近代城市规划)。《首都计划》中 得到实现的较大工程是城市道路建 设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开辟了 一条自江边中山码头经挹江门、鼓 楼、新街口、中山门至中山陵的干 道和另一条由鼓楼通至和平门的中 央路(子午路)。这两条路同原有的 中华路、御道街等组成今天南京城 市的基本道路骨架。道路绿化效果 很好。此外,在城内分散地建造了 一批行政办公楼房,在山西路一带 建设了高级住宅区,在城东郊中山陵 -灵谷寺一带建造了运动场和纪念 性建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后,于1954年、1957年先后制定了 城市初步规划草案,确定了“填空 补白,由内向外,紧凑发展”的建 设原则。1958~1960年,城市规模 急剧扩大,沿着城外的主要公路建 设了很多工厂,并开始建设大厂、 板桥等卫星城镇。
城市规划汇报ppt课件

三、总体布局
3.1 目标定位 3.2 规划策略
3.2.1 空间整治 3.2.2 产业植入 3.2.3 细部改造 3.3 总体布局
四、系统规划
4.1 功能布局 4.1.1 土地利用规划 4.1.2 功能结构规划
4.2 交通组织 4.2.1 区域交通整合 4.2.2 道路系统规划 4.2.3 街巷系统规划
Conte目nt录s
一、总体框架
1.1 规划背景 1.2 规划范围
1.2.1 规划用地面积 1.2.2 规划区四至范围 1.3 技术路线
二、基础研究
2.1 规划解读 2.2 历史研究 2.3 现状研究
2.3.1 现状用地分析 2.3.2 现状建筑分析 2.3.3 现状交通分析 2.3.4 现状景观分析 2.3.5 现状评估总结 2.4 案例借鉴
4.3 建筑改造 4.3.1 建筑拆建规划 4.3.2 改造设计引导
4.4 开放空间 4.3.1 绿地系统规划 4.3.2 游览线路规划
4.5 景观系统 4.4.1 景观结构规划 4.4.2 景观视线规划 4.4.3 环境要素引导
4.6 产业引导 4.5.1 产业分区规划 4.5.2 商业业态规划
五、重点设计
南京浦口汤泉街道老街改造规划 2
总体框架 1
南京浦口汤泉街道老街改造规划 3
5.1 节点一(十字主街) 5.2 节点二(北入口广场) 5.3 节点三(南入口院落) 5.4 节点四(精品民宿))
六、实施策略
6.1 发展战略 6.2 建设时序 6.3 经济测算
南京2 规划范围
1.2.1 规划用地面积 1.2.2 规划区四至范围 1.3 技术路线
3.1 目标定位 3.2 规划策略
3.2.1 空间整治 3.2.2 产业植入 3.2.3 细部改造 3.3 总体布局
四、系统规划
4.1 功能布局 4.1.1 土地利用规划 4.1.2 功能结构规划
4.2 交通组织 4.2.1 区域交通整合 4.2.2 道路系统规划 4.2.3 街巷系统规划
Conte目nt录s
一、总体框架
1.1 规划背景 1.2 规划范围
1.2.1 规划用地面积 1.2.2 规划区四至范围 1.3 技术路线
二、基础研究
2.1 规划解读 2.2 历史研究 2.3 现状研究
2.3.1 现状用地分析 2.3.2 现状建筑分析 2.3.3 现状交通分析 2.3.4 现状景观分析 2.3.5 现状评估总结 2.4 案例借鉴
4.3 建筑改造 4.3.1 建筑拆建规划 4.3.2 改造设计引导
4.4 开放空间 4.3.1 绿地系统规划 4.3.2 游览线路规划
4.5 景观系统 4.4.1 景观结构规划 4.4.2 景观视线规划 4.4.3 环境要素引导
4.6 产业引导 4.5.1 产业分区规划 4.5.2 商业业态规划
五、重点设计
南京浦口汤泉街道老街改造规划 2
总体框架 1
南京浦口汤泉街道老街改造规划 3
5.1 节点一(十字主街) 5.2 节点二(北入口广场) 5.3 节点三(南入口院落) 5.4 节点四(精品民宿))
六、实施策略
6.1 发展战略 6.2 建设时序 6.3 经济测算
南京2 规划范围
1.2.1 规划用地面积 1.2.2 规划区四至范围 1.3 技术路线
南京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PPT课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战略规划研究背景
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江苏省城市工作会议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战略规划方法的探索
问题的把握
城市与区域关系 城市内部的产业 城市空间的结构
区域中心城市:政治与经济
现象
* 省内经济总量第三 * 市场相对缩小 * 中心感淡化
原因
* 政治与经济的分离 * 上海——区域的龙头 * 机遇的错失
城市空间结构调整: 助于做强 适于做大 便于做优 善于做美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63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南京区域环境分析
南京的影响范围
* 长三角城镇分布 * 与上海的分隔
未来区域格局
* 苏皖的构想 * 上海的构想 * 区域发展势态
江 苏 城 镇 发 展 空 间 结 构 示 意
宁 镇 扬 都 市 圈 的 空 间 构 架
我
国
国
道
主
干
线
示
意 “五纵”路线:1、同江—三亚
图
2、北京—福州 3、北京—珠海
城 市 人
口 增 长
分 布 示
意 图
南 京 市 城
市 空 间 布
局 概 念 (
草 案 )
发 展 时 序 的 基 本 设 想
近期关键问题之一: 仙西发展
对于经济跨越的意义 大学的高度集中与科学城开发 农场土地的意义 一号地铁:为南京的未来而修 高速铁路设站:接近上海 接近国际 2005年全运会:设施共享
战略规划研究背景
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江苏省城市工作会议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战略规划方法的探索
问题的把握
城市与区域关系 城市内部的产业 城市空间的结构
区域中心城市:政治与经济
现象
* 省内经济总量第三 * 市场相对缩小 * 中心感淡化
原因
* 政治与经济的分离 * 上海——区域的龙头 * 机遇的错失
城市空间结构调整: 助于做强 适于做大 便于做优 善于做美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63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南京区域环境分析
南京的影响范围
* 长三角城镇分布 * 与上海的分隔
未来区域格局
* 苏皖的构想 * 上海的构想 * 区域发展势态
江 苏 城 镇 发 展 空 间 结 构 示 意
宁 镇 扬 都 市 圈 的 空 间 构 架
我
国
国
道
主
干
线
示
意 “五纵”路线:1、同江—三亚
图
2、北京—福州 3、北京—珠海
城 市 人
口 增 长
分 布 示
意 图
南 京 市 城
市 空 间 布
局 概 念 (
草 案 )
发 展 时 序 的 基 本 设 想
近期关键问题之一: 仙西发展
对于经济跨越的意义 大学的高度集中与科学城开发 农场土地的意义 一号地铁:为南京的未来而修 高速铁路设站:接近上海 接近国际 2005年全运会:设施共享
南京当代城市规划--刘晓凡PPT优秀课件

4.《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 5.《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
4
+ 规划简史
明代都城格局
民国首都格局
5
+ 现行总体规划(2007-2020)
规划期限: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规划范围:分市域、都市区、中心 城区三个层次 规划面积:6582平方公里
6
+ 城市定位 城市性质: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 长江三角洲承东起西的重要中心城市。
16
+名城保护规划 老城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集中承载地,历朝历代历史文化资源呈现出明显的多朝 叠加和环套并置的特点,并基本集中在鼓楼港以南地区。 南京老城面积达50平方千米(明都城范围,以护城河对岸为界)作为特大型古 都,难以采用平遥、丽江等小型名城的整体冻结式方式进行保护,本次规划着 重对老城整体风貌的“三轴、三片、一环”进行保护。 规划原则: 全面保护、整体保护、多元保护、积极保护 整体格局和风貌的保护 名城山川形胜的保护 历代都城格局的保护
17
+名城保护 南京名城将形成“一城、二环、三轴、 三片、三区” 的空间保护结构,整体 保护和展现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空间特 色及环境风貌。 “一城”指南京老城; “二环”指明城墙内环,明外郭、秦 淮新河和长江围合形成的绿色人文外 环”; “三轴”指中山大道、御道街和中华 路3条历史轴线; “三片”指城南、明故宫、鼓楼—清 凉山3片历史城区; “三区”指紫金山—玄武湖、幕府 山—燕子矶和雨花台—菊花台3个环境 风貌保护区。
围内,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 20km圈层:主城以外二环高速以内,以发展 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40km圈层:二环以外三环以内,以发展先进 制造业和休闲旅游等产业为主; 40km圈层以外:外围远郊区县,依托新城和 新市镇的产业园区发展先进制造业。
4
+ 规划简史
明代都城格局
民国首都格局
5
+ 现行总体规划(2007-2020)
规划期限: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规划范围:分市域、都市区、中心 城区三个层次 规划面积:6582平方公里
6
+ 城市定位 城市性质: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 长江三角洲承东起西的重要中心城市。
16
+名城保护规划 老城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集中承载地,历朝历代历史文化资源呈现出明显的多朝 叠加和环套并置的特点,并基本集中在鼓楼港以南地区。 南京老城面积达50平方千米(明都城范围,以护城河对岸为界)作为特大型古 都,难以采用平遥、丽江等小型名城的整体冻结式方式进行保护,本次规划着 重对老城整体风貌的“三轴、三片、一环”进行保护。 规划原则: 全面保护、整体保护、多元保护、积极保护 整体格局和风貌的保护 名城山川形胜的保护 历代都城格局的保护
17
+名城保护 南京名城将形成“一城、二环、三轴、 三片、三区” 的空间保护结构,整体 保护和展现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空间特 色及环境风貌。 “一城”指南京老城; “二环”指明城墙内环,明外郭、秦 淮新河和长江围合形成的绿色人文外 环”; “三轴”指中山大道、御道街和中华 路3条历史轴线; “三片”指城南、明故宫、鼓楼—清 凉山3片历史城区; “三区”指紫金山—玄武湖、幕府 山—燕子矶和雨花台—菊花台3个环境 风貌保护区。
围内,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 20km圈层:主城以外二环高速以内,以发展 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40km圈层:二环以外三环以内,以发展先进 制造业和休闲旅游等产业为主; 40km圈层以外:外围远郊区县,依托新城和 新市镇的产业园区发展先进制造业。
南京城市规划PPT课件

南2京3
专项规划 ZHUANXIANGGUIHUA
1.
城市交通规划——地铁规划
《《魏城市斯规曼划演原讲理圣》经之》南读京的书现笔在记
截至2014年8月,南京地铁有5条线路、92座 车站,线路总长180.2公里,日均客流量超过 一百五十万人次,地铁线路长度居中国第4 (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世界第13位
总体规划 ZONGTIGUIHUA
5.
城市中心体系分析
《《魏城市斯规曼划演原讲理圣》经之》南读京的书现笔在记
南1京5
专项规划 ZHUANXIANGGUIHUA
1.
城市交通规划
《《魏城市斯规曼划演原讲理圣》经之》南读京的书现笔在记
南1京6
SUCCESS
THANK YOU
2019/9/3
SUCCESS
3.
文化保护规划
“一城”指南京老 城 “二环”指明城墙 内环,明外郭、秦 淮新河和长江围合 形成的绿色人文外 环
《《魏城市斯规曼划演原讲理圣》经之》南读京的书现笔在记 南3京0
专项规划 ZHUANXIANGGUIHUA
3.
文化保护规划
《《魏城市斯规曼划演原讲理圣》经之》南读京的书现笔在记
“三轴”指中山大道、 御道街和中华路三条 历史轴线 “三片”指城南、明 故宫、鼓楼——清凉 山三片历史城区 “三区”指紫金山、 玄武湖、幕府山—— 燕子矶和雨花台—— 菊花台 3个环境风貌 保护区
南3京1
专项规划 ZHUANXIANGGUIHUA
4.
城市江岸空间规划
规划中充分发挥长江沿岸资 源优势,加强港口岸线整合, 优化沿江布局,提升滨江生 活休闲景观功能;支撑国家 综合交通枢纽和滨江生态宜 居城市的城市职能,规划中 利用岸线总长307.6公里,其 中城市生活与旅游景观岸线 达52.3公里。
《城市总体规划》PPT课件

26
3)这种推算法对于新建工矿城镇,根据建设的企业规模推算建 成后的城镇人口是可行的。
27
3. 递推法 ① 核心:将城市发展分成若干阶段,根据城市发展不同阶段、
影响人口因素的变化,分别确定有关参数,逐段向前递推预测。 ② 动态修正有关参数进行推算,虽不及采用数学的相关因子、
回归分析法的严密,但这种定性分析结合动态的参数调整来预测, 显得更科学,计算也简单。 未来几年人口预测=现有人数*(1+人口增长率)n
42~52
31~36
17~22
42~52
24
2.职工带眷系数法 1)本法根据新增就业岗位数及带眷情况而计算的。 2)公式: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
身职工数 Ⅰ =职工总数*居民系数 Ⅱ
注:带眷系数:每个带眷职工所带眷属的平均人数。 居民系数=带眷比*(1-同地双职工人数百分比/2)*平均
1.劳动平衡法: (过去较多采用) 1)它主要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理、
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以及相互平衡的原则基础之上,以社会经济发 展计划的基本人口数和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来确定。
2)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基本人口的规划人数/基本人口百分比 =基本人口的规划人数/1-(服务人口百分比+被抚养人口百
利用自然增长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来估算人口发展规模。计算城
市人口发展规模就是根据“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
理,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为依据,分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规律和
经济发展规律。合理确定城市劳动构成,再分析城市对劳动量的
需要和可能,求得其相对平衡。
22
二)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
我国目前使用的方法有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递推法, 各类城市可根据情况以某种方法为主,辅以其他方法进行较核。
城市规划与发展——南京篇ppt课件

该规划成为九十年代全国城市总体规划的范例
最新课件
13
2.6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1991-2010)》
城市性质: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 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
规划范围:市域——都市发展区—— 主城三个层次。
市域城镇体系:市域空间发展格局强 调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 指导思想,提出了“+”字型发展轴的构 想,即长江两岸沿江束状交通走廊是市 域城镇的主发展轴,市域南北向德交通 干线为城镇的次发展轴。
地铁 :南京地铁1号线,1号线南延线 ,2号 线、 2号线东延线 ;
跨江通道:南京现有四座跨江通道,分别为 南京长江大桥、长江二桥、长江三桥和南京 长江隧道,长江四桥在建中。
最新课件
6
二、南京规划简史
1、 “东吴建邺城规划格局” 2、 “明朝应天府城”规划格局 3、 民国时期《首都计划》 4、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1981-2000)》 5、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1-2010)》
市域城镇形成主城——新市区(3 个——新城(7个)——重点镇(13 个)——一般镇(41个)五个等级结构, 发挥各级城镇不同区域服务中心的作用。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示意图
最新课件
14
2.6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1991-2010)》
都市发展区布局: 规划提出构筑“以长江为主轴,以主城为核 心,结构多元,间隔分布,多中心,开敞式 的都市发展区空间格局”。 除主城外,在3个新市区要加快培育次区域 中心,形成多中心格局,共同承担南京区域 中心职能。
一城三区扩张示意图
都市发展区2010年规划图
最新课件
15
2.6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1991-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