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

合集下载

自救 互救与现场急救

自救 互救与现场急救

3:避灾期间,要保持冷静,自信乐观,意 志坚强。并有规律敲打铁器或岩石发出求 救信号。 4:在饥饿的情况下不乱吃东西,需要饮用 水的时候,要用衣服或毛巾纱布过滤,保 持饮用水的卫生。 5:一旦发现营救人员到来,或被营救成功 时,切不可过度兴奋和慌乱,以免发生不 必要的意外。
四:冒顶的自救与互救 1:1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离开危险区域, 切忌惊慌失措,减少体力和氧气消耗,有 计划的使用饮水、食物和矿灯等。做好长 时间避灾心里准备。
3:佩戴时要匀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匀。禁 止狂奔和取下鼻夹,口具或通过口具讲话 4:外壳碰瘪不能取出药罐时,带着外壳也 能呼吸,用手托住罐体减轻牙齿负荷就可 以了 5:平时避免摔碰,不许当坐垫用,防止漏 气失效。
(二)避难硐室 1定义:供矿工在遇到事故无法撤退而躲避 待救的设施 2分类:永久性和临时性 3构造条件: 永久性:事先设在井底车厂附近或采区工作 地点安全出口的路线上,设有与矿调度室 直通电话,建筑坚固,净高不低于2米,
第一节 矿工自救与互救
一: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 1:及时报告灾情。 2:积极抢救。 3:安全撤离。 4:妥善避灾。
第二节 自救器和避难硐室 (一)自救器 1定义:它是一种轻便,体积较小,便于携 带,戴用迅速,作用时间短的个人呼吸保 护装备。 2作用:当发生火灾,煤尘、瓦斯爆炸时, 供人员佩戴,可有效防止中毒或窒息。
5:人工呼吸分类: (1)口对口吹气法 A:操作方法:先使伤员仰卧,抢救者在伤员 头部一侧,一手托起伤员下额,就是托着 下巴,使其头部尽量在生理角度上后仰, 另一手捏住鼻孔,避免吹气时鼻子漏气。 然后自己深吸一口气,紧对伤员嘴巴将气 吹入。
吹气力量大小,要依伤员的具体情况而定, 伤员年老体弱,就力量小些,年轻力壮的, 力量大些,一般吹气后,要以伤员的胸部 稍微隆起最为适宜,照此反复操作,有节 律的每分钟吹气14----16次,直到伤员恢 复自主呼吸为止。 B:适用范围:适用与抢救除颈椎损伤以外 的所有因外界因素停止呼吸的伤员。此方 法应于胸外心脏按压术同时进行。

发生灾害时员工的自救互救

发生灾害时员工的自救互救

对出血人员的急救
对出血的伤员,要争分夺秒,准确有效地先进 行止血,然后再进行其他急救处理。 对毛细血管和静脉出血,一般用干净布条包扎即可, 大静脉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法止血,对于动脉出血应 采用指压止血法或加压包扎止血法。 对于因内伤而咳血的伤员,首先使其取半躺半坐的 姿势,这样便于呼吸和预防窒息,要劝慰伤员平稳 呼吸,不要惊慌,以免血压升高,呼吸加快,使出 血量增多。
对烧伤人员的急救
对烧伤人员的急救可概括为:灭、查、防、包、送五个字。 灭:灭伤员身上的火,使伤员尽快脱离热源,缩短烧伤时间。 查:检查伤员呼吸、心跳情况;是否有外伤;是否有中毒;对爆炸冲击 烧伤的伤员,要特别注意有无颅脑或内脏损伤及呼吸道烧伤。 防:防止休克、窒息、创伤面污染。伤员因疼痛和恐惧发生休克时或发 生急性喉头梗阻而窒息时,可进行人工呼吸等急救。为了减少创面的污 染和损伤,在现场检查和搬运伤员时,伤员的衣服可以不脱、不解开。 包:用较干净的衣服把伤面包裹起来,防止感染。在现场,除化学烧伤 可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持续冲洗外,对创面一般不作处理,尽量不弄破水 泡以保持表皮。 送:把严重的伤员迅速送往医院。搬运伤员时,动作要轻柔,行进要平 稳,并随时观察伤情。
心脏复苏
心脏复苏法适用于:心脏停止跳动、没有脉搏、心 音的伤员。 心脏复苏操作主要有心前区叩击术和胸外心脏按压 术两种方法。 1、心前区叩击术 心脏骤停后立即叩击心前区,用力中等,一次叩击 3—5次,观察脉搏、听心音。若恢复则表示复苏成 功;否则,改用胸外心脏按压术。 2、胸外心脏按压术 每分钟60—80次,过快心脏舒张不充分,心室不能 完全充盈,过慢动脉压力低,效果不好。
水灾时的救护措施
发生矿井水灾后,应靠近巷侧,抓牢支架或 其他固定物,尽量避开水头压力和泄水流, 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的煤、矸和木料砸伤。 当现场人员被水围困无法撤退时,应迅速就 近进入避难硐室躲避,或选择合适地点快速 建造临时避难硐室。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 险行为。

矿井发生事故后的自救和互救[1]

矿井发生事故后的自救和互救[1]

矿井发生事故后,矿山救护队至服务矿井的距离以行车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限,在出现意外灾变事故后报警到救护队赶到实施救援这段时间,矿工的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可以减少事故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

第一讲矿工自救、互救矿工自救,就是当井下发生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行为。

矿工互救,就是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矿工妥善的救护灾区受伤人员的行为。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干部、工人都必须学习和掌握井下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

”一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一)矿工自救应遵守“灭、护、撤、躲”四原则:1.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2. 护:因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或配用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3. 撤: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要以最快速度,选择最近的路线撤离灾区。

4. 躲:如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硐室或其他安全地点暂时躲避,等待援救,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二). 矿工互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1. 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2. 对出血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3. 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三). 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 报告灾情。

立即电话报告调度室。

报告内容:(1). 事故性质。

将看到的异常现象(火焰、飞尘等),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

不能凭主观想象判断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

(2). 事故发生地点。

(3). 灾害程度。

2. 积极抢救。

(1). 沉着冷静。

(2). 服从统一指挥,严禁单独行动。

(3). 保障救灾人员安全,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出、顶帮二次跨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矿工自救应急方法(三篇)

矿工自救应急方法(三篇)

矿工自救应急方法第一节矿工自救与互救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灾区人员正确开展救灾和避灾,能有效地保证灾区人员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灾情的扩大。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一、及时报告灾情发生灾变事故后,事故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定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地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

在汇报灾情时,要将看到的异常现象(火烟、飞尘等)、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不能凭主观想像判定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这在我国煤矿救灾中是有沉痛教训的。

二、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

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在抢救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事和单独行动;要采取防止灾区条件恶化和保障救灾人员安全的措施,特别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顶帮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撤离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在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在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根据灾情使用防护用品和器具;遇有溜煤眼、积水区、垮落区等危险地段,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

四、妥善避灾如无法撤退(通路被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等)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切忌盲动。

第二节现场急救方法一、对中毒或窒息人员的急救1、立即将伤员从危险区抢运到新鲜风流中,并安置在顶板良好、无淋水的地点。

矿工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

矿工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

矿工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自救:是指当井下发生灾害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区域的每一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方法。

互救:是指在有效的进行了自救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人员妥善地救护灾区受伤人员的方法。

每个入井人员都必须熟知以下内容:1、熟悉所在矿井的《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有关内容。

2、学会识别各种灾害发生的预兆和处理突发事故的方法。

3、熟悉矿井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

4、掌握井下发生各种灾害时的避灾方法,学会使用自救器。

5、掌握抢救伤员的基本方法及创伤急救的操作技术。

第一节自救器与避难硐室一、自救器及其使用:《规程》规定:入井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随身携带自救器。

自救器是一种个人呼吸保障装置。

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煤和瓦斯突出等事故时,井下人员佩戴自救器可有效的防止中毒或窒息。

自救器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类。

隔离式的自救器根据氧气来源不同又分为化学氧自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

(一)过滤式自救器1、用途和适用条件:用于煤矿井下发生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时,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呼吸保护装置。

(仅能防护一氧化碳一种气体,对其他毒气不起防护作用)。

其适用条件是:灾区空气中的氧浓度不低于18%和一氧化碳浓度不高于1.5%,过滤式自救器只能使用一次,且不能重复使用。

2、过滤式自救器的使用方法:①、掀开保护罩②、用拇指掀起红色开启扳手,拉断封印条,扔掉封口袋。

③、去掉上外壳,抓住头带取出滤毒罐,丢掉下外壳。

④、拉起鼻夹,将口具放入嘴内,使口具片完全含在嘴唇与牙齿之间,牙齿咬住牙垫,紧闭嘴唇。

⑤、两手拉开鼻夹,夹在鼻子的两侧,开始用嘴呼吸。

⑥、取下矿灯帽,带好头带,戴上矿灯帽,开始撤出灾区。

3、使用过滤式自救器时的注意事项:①.在井下工作,当发现有火灾或瓦斯爆炸现象时,必须立即佩戴自救器,撤离现场。

②.必须佩戴到安全地带,方能取下自救器,切不可因干热感觉难受而取下自救器鼻夹和口具。

③.佩戴自救器撤离时,要匀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匀。

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知识

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知识

• (1)指压颞浅动脉:适用于一侧头顶、额 部的外伤大出血。在伤侧耳前,一只手的 拇指对准下颌关节压迫颞浅动脉,另一只 手固定伤员头部。
• (2)指压面动脉:适用于颜面部外伤大出 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和示指或拇指和中指 分别压迫双侧下额角前约1cm的凹陷处,阻 断面动脉血流。因为面动脉在颜面部有许
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睫毛反射 消失。
• (2)无心跳和脉搏。
(三)止血法
•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成年人血 容量约占体重的8%,即4000~5000ml, 如出血量为总血量的20%(800~1000ml) 时,会出现头晕、脉搏增快、血压下降、 出冷汗、肤色苍白、少尿等症状,如出 血量达总血量的40%(1600~2000ml) 时,就有生命危险。
单人和双人现场心肺复苏 操作程序
1、单人心肺复苏
• 在开放气道的情况下,由同一个抢救 者顺次轮番完成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 外心脏按压。
• 先进行2次连续吹气后,抢救者迅速回到患者胸 侧,重新确定按压部位,作30次胸外心脏按压, 再移至患者头侧,作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
进行4次循环(1min 内)后,再用“看- 听-感觉法”确定有 无呼吸和脉搏(要求 在5s内完成)。若无 呼吸和脉搏,再进行 4次循环,如此周而 复始。
• 频率:80~100次/min。
• 深度:婴儿1~2cm,儿童2~3cm, 成人4~5cm。
• 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值:30︰2,即 30次按压后予2次人工呼吸 。
注意点:
按压时手指不应压在胸壁上,两手掌 应保持交叉放置按压,否则易造成肋 骨骨折;
按压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
• 按压位置应正确,否则易造成剑突、 肋骨骨折而致肝破裂、血气胸;
• 现场止血术常用的有5种,使用时要根 据具体情况,可选用一种,也可以把 几种止血法结合一起应用,以达到最 快、最有效、最安全的止血目的。

煤矿自救、互救、创伤急救

煤矿自救、互救、创伤急救

佩带自救器的方法步骤:掀起保护罩,再用拇指掀起红色的开启搬手, 拉断封印条;撕掉封口带,拨开外罐上部并扔掉;握住头带,把药罐从 外罐中拉出,并扔掉外罐下部;从口具上拉开鼻夹,把口具片塞进牙齿 与嘴唇之间,并咬住牙垫;用两手轻轻拉开鼻夹垫,夹在鼻子上,并立
即用口呼吸;取下矿帽,把头带套在头顶上;戴上矿帽,撤离危险区。
四、对触电者的急救
(1)立即切断电源。
(2)迅速观察伤员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如发现 已停止呼吸或心音微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 吸或体外心脏挤压。若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 时,应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挤压。 (3)对触电者,如发现有其他损伤(如跌伤、出 血等),应作相应的急救处理。
矿工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主讲:郭ຫໍສະໝຸດ 华盘县煤炭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一、发生事故时在场人员的行动原则
行动原则:及时报告灾情、积极抢救、安全撤离、妥善避

自救原则:灭、护、撤、躲、报 互救原则:三先三后,即先苏醒后搬运、先止血后搬运、
先固定后搬运。
二、矿工自救设施与设备 (一)避难硐室
避难硐室是供矿工遇到事故无法撤退而躲避待救的一种 设施。 (二)压风自救装置 压风自救装置是利用矿井已装备的压风系统,由管路、 自救装置、防护罩(急救袋)三部分组成。
二、对外伤人员的急救
1.对烧伤人员的急救 (1).尽快扑灭伤员身上的火,缩短烧伤时间。 (2).检查伤员呼吸和心跳情况,查是否合并有其他外伤、有害气体中毒、
内脏损伤和呼吸道烧伤等。
(3).要防止休克、窒息和疮面污染。伤员发生休克或窒息时,可进行人工 呼吸等急救。
(4).用较干净的衣服把伤面包裹起来,防止感染。在现场除化学烧伤可用
在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或突出区域的采掘工作面,应选用隔离式自救器。

矿工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

矿工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

▪ 发生各种灾害事故时的行动原那么
▪ 我们应遵循的原那么是:及时报告灾情, 积极抢救,妥善避灾,平安撤离。根据以 上的原那么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发生各种不 同灾害的避灾方法。
▪ 发生冒顶事故时,要加强支护防止事故扩 大,在保证自身平安的前提下,积极抢救 被埋人员,减少伤亡。
▪ 发生火灾事故时,位于火灾迎风侧的人员, 迎风撤离。回风侧人员佩带自救器顺风撤 离迫不得以穿过火区,无法撤离进入避难 硐室。1984年2月24日平顶山矿务局大庄矿
▪ 2发生突出事故后现场人员的避灾措施
▪ 例:11时15分,突出煤量5000吨,瓦斯7万 立米,100多人受威胁其中34人被困灾区利 用压风管自救,16时15分被救。
▪ 98年6月12日淮南新庄孜矿毕家岗子井突出, 煤650吨瓦斯12600立米瓦斯检查员带着工 人撤离10名撤出3人被困,经3昼夜抢救1人 生还,2人遇难。
▪ ?煤矿平安规程?第九条规定,煤矿企业必 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方案,并根据 具体情况及时修改。灾害预防和处理方案 由矿长负责组织实施。?方案?必须贯彻预 防为主的方针,应能起到防止事故扩大和 迅速抢救受灾遇险人员的作用。
▪ ?方案?内容应根据本矿的地质条件和自然 因素,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瓦 斯积聚、瓦斯喷出、煤与瓦斯突出、煤尘 积聚、自然发火、外因火灾、透水、冲击 地压和顶板大面积冒落等,做出估计,编 制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案?内 容虽因矿井而异,但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 内容:
▪ 工作原理:自救器的过滤罐内装有由活性二氧化猛和氧化 铜制成的霍加拉特CO触媒,在常温下,剧毒的CO通过触 媒层后催化成无毒的二氧化碳,从而保证佩戴者不至于 CO中毒。为了排除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局部热量在自救 器的口具盒内没有降温器、用以降低吸入口腔内空气的温 度、在过滤罐的下部装有一层高效枯燥剂,用来滤掉空气 中的水分,保持触媒的催化活性,在过滤罐的外部装有一 层纱布袋,用来滤掉空气中的灰尘,降低呼吸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工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一、自救、互救的基本概念自救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变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互救则是在有效的自救前提下为了妥善地救护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二、矿工井下自救、互救及避灾的重要意义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灾区人员正确开展救灾和避灾,能有效地保证灾区人员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灾情的扩大。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三、煤矿井下人员避灾与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一)基本要求⑴掌握矿井灾害事故的特点和规律,事故发生后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惶失措。

⑵熟悉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应急预案。

⑶学会识别各种灾害的预兆,学会处理突发事故的方法。

⑷熟悉矿井的井下巷道、避灾路线、安全出口和避灾硐室。

⑸掌握避灾方法,每一个下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并会使用自救器。

⑹掌握抢救伤员的若干方法和现场急救的操作。

(二)自救与互救的行为原则自救的行为原则是:及时报告、积极抢救、安全撤离、妥善避灾。

矿工互救应遵守的原则(“三先三后”的原则)是:⑴对窒息的伤员,先复苏、后搬运。

⑵对出血的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⑶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三)事故发生后的应对煤矿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应利用电话或派出人员,迅速将事故的性质、发生地点原因及危害程度向矿井调度室汇报。

灾区人员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以最迅速有效的方式,向可能受威胁的人员发出警报。

事故发生后,要准确地分析灾情:⑴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根据事故的发生地点,通过分析,对灾害可能涉及的范围的危害程度作出判断。

⑵根据事故的地点、性质结合巷道布置、通风系统、人员分布等现场有无并发和伴生其他灾害的可能性。

⑶了解、掌握自己所在地点的安全条件及人员伤亡情况,判断现场有无进行抢救的手段和条件。

当灾害事故发展迅猛,无法进行现场抢救,或灾区条件急剧恶化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或接到上级撤退命令时,井下职工应立即有组织地撤离灾区。

撤离灾区前,应根据矿井灾害事故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要求和灾变发生后和实际情况,确定撤退的目的地。

所有遇险人员都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各行其是,单独行动。

途中遇到溜煤眼、积水区、冒落区等危险地段时,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

事故会造成灾区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增高,危及人员生命安全,因此撤退前,所有遇险人员必须使用必备的防护用品和器具,特别是自救器,以防有毒有害气体侵袭,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四、煤矿安全保障系统(一)监测监控系统⑴瓦斯的监测⑵空气温度的监测⑶风速的监测⑷一氧化碳的监测(二)人员定位系统(三)静压供水系统(四)压风自救系统(五)通讯联络系统(六)紧急避险系统五、自救器六、各类灾害事故时避灾自救与互救措施(一)瓦斯与煤尘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⑴瓦斯爆炸前附近空气有颤动的现象发生,有时还发出嘶嘶的空气流动声,一般被认为是瓦斯爆炸前的预兆。

井下人员一量发现这种情况时,要沉着、冷静,采取措施进行自救。

具体方法是:背向空气颤动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以降低身体高度,避开冲击波的强力冲击,并闭住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防止高温火焰吸入肺部。

最好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肉体暴露面积,以减少烧伤。

爆炸后,要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弄清方向,沿着避灾路线,快速撤退到新鲜风流中。

若巷道破坏严重,不知撤退是否安全时,可以到支架较完整的地点躲避,等待救护。

⑵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后矿工的自救与互救措施:如发生小型爆炸,掘进巷道和支架基本未遭破坏,遇险矿工未受直接伤害或受伤不重时,应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佩戴好后迅速撤出受灾巷道到达新鲜风流中。

对于附近的伤员,要协助其佩戴好自救器,帮助撤出危险区;不能行走的伤员,靠近新鲜风流30~50m范围内,要迅速将伤员抬运到新风巷道中,如距离远,则只能为其佩戴自救器,不可抬运。

撤出灾区后,要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

如发生大型爆炸,掘进巷道遭到破坏,退路被阻,但遇险矿工受伤不重时,应佩戴好自救器,千方百计疏通巷道,尽快撤到新鲜风流中。

如巷道难以疏通,应坐在支护良好的棚子下面,或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建立临时避难硐室,相互安慰、稳定情绪,等待救助,并有规律地发出呼救信号。

对于受伤严重的矿工要为其佩戴好自救器,使其静卧待救。

并且要利用压风管道、风筒等改善避难地点的生存条件。

⑶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后矿工的自救与互救措施:如果进回风没有垮落堵死,通风系统破坏不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较易被排除。

这种情况下,采煤工作面进风侧的人员一般不会受到严重伤害,应迎风撤出灾区。

回风侧的人员要迅速佩用自救器,经最近的路程进入进风侧。

如果爆炸造成严重的塌落冒顶,通风系统被破坏,爆源的进、回风侧都会聚积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该范围所有人员都有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

为此,在爆炸后,没有受到严重伤害的人员,要立即打开自救器佩戴好。

在进风侧的人员要逆风撤出,在回风侧的人员要迅速经最短路线,撤退到新鲜风流中。

如果冒顶严重,撤不出来,首先要将自救器佩戴好,并协助重伤员在较安全地点待救;附近有独头巷道时,也可进入暂避,并尽可能用木料、风筒等设立临时避难场所,并把矿灯、衣物等明显的标识物,挂在避难场所外面明显的地方,然后进入室内静卧待救。

采煤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容易形成严重和塌落冒顶,通风系统被破坏,爆源的进、回风侧都会聚积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为防止中毒,要佩戴好自救器避灾。

如果距离新鲜风流太远或退路被堵,应首先到井下避难所也可寻找有压缩空气管路或铁风管巷道、硐室躲避。

这时要把管子的螺丝卸开,形成正压通风,延长避难时间,并设法与外界保持联系。

二、矿井火灾事故时报自救与互救⑴首先要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情况、通风系统、风流及火灾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与自己所处巷道位置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的方法。

⑵撤退时,任何人员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惊慌、不要狂奔乱跑,应在现场负责人及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有组织地撤退。

⑶位于火源进风侧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撤退。

⑷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或是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时,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去,或在烟气没有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从回风出口撤到安全地点;如果距火源较近而且越过火源没有危险时,也可迅速穿过火区撤到火源的进风侧。

⑸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出时,应在设有储存备用自救器的硐室换用自救器后再行撤退,或是寻找有压风管路系统的地点,以压缩空气供呼吸之用。

⑹撤退行动既要迅速果断,又要快而不乱。

撤退中应靠巷道有联通出口的一侧行进,避免错过脱离危险区的机会,同时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谨防火风压可能造成的风流逆转。

⑺如果无论是逆风或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着火或火灾烟气可能造成的危害,则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没有避难硐室时,应在烟气袭来之前,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快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

⑻逆烟撤退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在一般情况下不要这样做,除非是在附近有脱离危险区的通道出口,而且又有脱离危险区的把握时,或是只有逆烟有争取生存的希望时,才采取这种撤退方法。

⑼撤退途中,如果有平行并列巷道或交叉巷道时,应靠有平行并列巷道和交叉巷口的一侧撤退,并随时注意这些出口的位置,尽快寻找脱险出路。

在烟雾大、视线不清的情况下,要摸着巷道壁前进,以免错过联通出口。

⑽在烟雾不严重的情况下,即使为了加快速度也不应起立奔跑,而应尽量躬身弯腰,低着头快速前进。

如烟雾大、视线不清或温度高时,则应尽量贴着巷道底板和巷壁,摸着轨道或管道等爬行撤退。

⑾在高温浓烟的巷道撤退还应注意利用巷道内的水,浸湿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办法进行降温,改善自己的感觉,或是利用随身物件等遮挡头部和面部,以防高温烟气的刺激等。

⑿在撤退过程中,当发现有发生爆炸的前兆时(当爆炸发生时,巷道内的风流会有短暂的停顿或颤动,应当注意的是这与火风压可能引起的风流逆转的前兆有些相似),要立即避开爆炸的正面巷道,进入旁侧巷道内的躲避硐室;如果情况紧急,就迅速背向爆源,靠巷道的一帮就地顺着巷道趴卧,面部朝下紧贴巷道底板、用双臂护住头部并尽量减少皮肤的外露部分;如果巷道内有水坑或水沟,则应顺势趴入水中。

在爆炸发生的瞬间,要尽力屏住呼吸或是闭气将头面浸入水中,防止吸入爆炸火焰及高温有害气体,同时要以最快的动作戴好自救器。

爆炸过后,应稍事观察,等没有异常变化迹象,就要辨明情况和方向,沿着安全避灾路线,尽快离开灾区,转入有新鲜风流的安全地带。

三、矿井透水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⑴透水后,就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况,根据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⑵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流,并注意防止被水冲倒及水中流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

如透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先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⑶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

⑷人员撤退到竖井,需从梯子间上去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乱和争抢。

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蹬稳,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⑸如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地在独头工作面躲避待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

⑹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退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避难硐室中避灾,或选择合适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硐室避灾。

迫不得已时,可爬上巷道中冒顶空间高处待救。

⑺水害事故发生后,在现场和附近地点工作的人员,应迅速观察和判断突水的地点、水的来源、涌水量、发生原因和危害程度等情况,并报告调度室。

同时,向下部水平和其他可能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

⑻撤退途中冒顶或积水堵住退路,严禁盲目采取潜水等冒险行为来脱离险区,因为潜水易被水中杂物缠绕或撞击而溺水死亡。

⑼老空水涌出,使所有地点的硫化氢、瓦斯等有害气体浓度增高时,现场人员应立即佩戴压缩氧自救器。

在尚未确定所在地点的空气成分能否保证生命安全时,决不能摘掉自救器的口具和鼻夹,以免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

七、现场急救的原则及方法(一)人工呼吸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2、仰卧压胸法3、俯卧压背法4、疼痛刺激法5、拉舌人工呼吸法(二)心脏复苏术1、叩击复苏法2、心脏挤压按摩法(三)止血与包扎1、出血的类型⑴动脉出血⑵静脉出血⑶毛细血管出血2、止血方法⑴指压止血法⑵止血带止血法⑶加压包扎止血法⑷屈肢加压止血法3、包扎⑴包扎的目的⑵包扎的方法⑶包扎注意事项4、伤员的搬运复习题一、填空题1、煤矿的安全保障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