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母婴阻断实施方案

母婴阻断实施方案
母婴阻断实施方案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篇
母婴阻断实施方案
一、背景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乙型肝炎等病毒性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为降低母婴传播率,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母婴阻断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本方案旨在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为母婴阻断工作提供具体实施步骤和措施。
二、目标
1.降低母婴传播率,实现母婴零传播目标。
(2)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大母婴阻断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6.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母婴阻断工作落到实处。
(2)完善母婴阻断服务网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3)加大投入,保障母婴阻断工作所需经费。
(4)加强监督考核,确保母婴阻断工作取得实效。
五、评估与监测
(2)对高风险人群提供个性化咨询,提高其预防母婴传播的意识和能力。
2.孕期管理
(1)建立孕产妇档案,定期进行孕期检查,确保及时发现并管理感染孕产妇。
(2)对感染孕产妇进行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毒载量,减少母婴传播风险。
(3)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能力。
3.分娩期管理
(1)提倡住院分娩,确保母婴安全。
5.健康教育
(1)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及家庭成员的防治知识知晓率。
(2)利用各类媒体,加大母婴阻断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6.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母婴阻断工作落到实处。
(2)完善母婴阻断服务网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3)加大政策支持,保障母婴阻断工作所需经费。
2.提高孕产妇及婴幼儿的检测率、治疗率和随访率。
3.提高孕产妇及家庭成员的艾滋病、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率。

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工作方案

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工作方案

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工作方案艾滋病是一种致命性传染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

然而,艾滋病母婴传播仍然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方案进行防控。

1. 提高妇女健康意识妇女是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主要来源,因此,提高妇女的健康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可以采取开展义务的大型宣传活动,针对妇女进行艾滋病的预防知识普及。

在教育女性的同时,应当加强对男性的教育,提高男性对于性健康的重视程度,以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人群来源。

2. 免费艾滋病病毒检测对于怀孕的女性,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母亲将会给新生儿带来极大的危险。

因此,针对孕妇的艾滋病病毒检测应该是免费的。

通过对孕妇病毒的检测,可避免母体的病毒向胎儿传播,从而消除了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隐患。

3. 科学喂养方式喂养方式也是影响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重要因素。

母乳中含有艾滋病毒,因此,一定要采取科学的喂养方式,避免母乳的直接喂养。

孩子出生后,应该通过“安全泵奶器”将母乳抽取出来,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消毒,保证乳汁的卫生性。

4. 添加艾滋病药品针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防控,还可以通过给予母亲一些艾滋病药品的方法进行防控。

这些药品可以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减少病毒在母亲体内的浓度。

同时,这些药品也可以预防病毒传递给胎儿,从而避免了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

5. 提高医生专业水平医生的水平和专业程度也是影响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重要因素。

医生在接待病人的时候,应该加强对病人的心理安抚和询问,了解病人的病史,从而制定更为合理的医疗方案,以确保孕期的安全。

综上所述,在艾滋病母婴传播方面,我们必须采用科学的有效对策来进行防控工作,提高妇女的健康意识,提供免费艾滋病病毒检测,采取科学的喂养方式,添加艾滋病药品,提高医生专业水平等手段,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坚守每一个环节,才能起到更好的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作用。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是保障孕产妇和婴幼儿健康的重要任务。

下面是一个针对这些传染病的实施方案。

一、加强孕产妇艾滋病防控1. 建立健全孕产妇艾滋病筛查制度。

所有孕妇在产前检查时都应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

对HIV感染阳性的孕妇,应给予艾滋病病毒抑制治疗,有效降低垂直传播风险。

2. 促进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服务的普及。

为艾滋病感染孕妇提供全垂直传播阻断服务包括: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剖宫产、人工喂养等。

3. 开展孕产妇艾滋病教育宣传活动。

通过组织妇女群体座谈、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孕产妇艾滋病防控知识,提高孕产妇对艾滋病防控的认识和意识。

二、加强梅毒防控1. 建立梅毒筛查制度。

所有孕妇在产前检查时都应进行梅毒筛查。

对梅毒感染的孕妇,应给予及时治疗,以防止垂直传播。

2. 加强梅毒知识宣传。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向广大孕产妇普及梅毒的传播途径、危害及防控方法,提高孕妇对梅毒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 注重梅毒孕产妇的咨询和辅导工作。

对于患有梅毒的孕妇,提供相关的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她们积极配合治疗,并指导其避免传染给胎儿。

三、加强乙肝母婴传播防控1. 推行孕产妇乙肝筛查制度。

所有孕妇在产前检查时都应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

对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应在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2. 鼓励孕产妇乙肝母婴传播阻断。

提倡乙肝病毒携带孕妇选择剖宫产,同时进行抗病毒治疗,避免乙肝病毒的垂直传播。

3. 加强孕产妇乙肝病毒感染的监测。

对孕产妇进行乙肝病毒感染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者,防止病毒传播。

四、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1. 建立健全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监测系统。

定期对孕产妇进行感染相关指标的检测和监测工作,及时获取疫情信息,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对实施方案效果的评估。

定期评估实施方案的效果,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加强监督和管理1. 建立健全相关责任机构和工作组织。

艾滋病、梅毒母婴阻断实施方案

艾滋病、梅毒母婴阻断实施方案

郸妇幼医健东字[2022]18号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㈠总体目标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㈡具体目标1.建立健全适合我乡实际情况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XX 县第X 医疗 健康服务集团母婴传播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模式。

2.育龄妇女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

3.提供相应服务的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0%以上。

4.孕产妇孕期和产时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检测率分别达到80%和100%以上,婚前保健人群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100%。

5.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分别达到90%以上。

6.梅毒感染孕产妇接受规范诊疗的比例达到85%以上。

7.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人工喂养率达到90%以上。

8.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满18月龄艾滋病检测率达到80%以上,其中6月龄内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的比例达到60%以上。

9.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接受规范诊疗服务的比例达到90%以上,12月龄随访率达到80%以上。

10.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比例达到100%。

11.儿童经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报告感染率控制在5%以下。

二、策略(一)开展社会动员,促进广泛参与。

利用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群众性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为感染者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支持,减少歧视,营造良好的综合防治氛围。

(二)整合服务资源,提高干预效果。

整合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提供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服务。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施方案为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保障母婴健康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一)提高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育龄妇女和孕产妇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知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提供全面、规范的母婴保健服务。

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包括婚前、孕前、孕期、产时和产后等全周期的保健服务,确保各项干预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三)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率。

通过早期筛查、规范治疗和综合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

二、工作措施(一)加强宣传教育。

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渠道,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二)提供全面、规范的母婴保健服务。

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包括婚前咨询、孕前检查、孕期保健、产时干预和产后随访等全周期的母婴保健服务。

(三)加强孕期筛查。

为所有孕产妇提供早期、多次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确保及时发现感染孕产妇。

(四)规范治疗和干预。

对感染孕产妇提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和综合干预措施,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五)加强儿童随访和免疫接种。

对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定期随访和免疫接种,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六)加强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

建立健全感染孕产妇个案信息登记和管理制度,加强数据质量和干预效果的监测和评估。

三、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加大经费投入。

确保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的经费投入,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培训和队伍建设。

对医疗卫生人员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医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医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医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为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一)提高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确保检测率达到95%以上。

(二)提高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抗病毒用药率,确保用药率达到90%以上。

(三)提高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早期诊断检测率,确保检测率达到90%以上。

(四)提高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早期诊断检测率,确保检测率达到90%以上。

(五)提高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确保接种率达到90%以上。

(六)提高孕产妇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确保知晓率达到90%以上。

二、工作策略(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成立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治意识。

利用多种宣传途径,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孕产妇及家属的防治意识。

(三)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加强监测,提高检测质量。

建立健全监测网络,提高检测质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五)加强干预,提高用药率。

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实施抗病毒治疗,提高用药率,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六)加强随访,提高儿童早期诊断检测率。

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实施定期随访,提高儿童早期诊断检测率。

(七)加强信息管理,提高数据质量。

2024年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2024年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2024年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为了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传播,有效保护母婴健康,我们制定了以下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2. 原则:科学、公平、合理、可行。

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实施方案1. 提高孕妇艾滋病病毒感染筛查率:加强孕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筛查工作,提高筛查率。

2. 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技术培训:加强对临床医生和护士等医疗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艾滋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技术水平。

3. 推广和普及艾滋病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知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广艾滋病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知识,提高孕妇和家庭成员的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

4. 提供艾滋病感染孕妇和婴儿的医疗和社会支持:加强对艾滋病感染的孕妇和婴儿的医疗和社会支持,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关爱服务。

5. 鼓励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进行自愿咨询和测试:鼓励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进行自愿咨询和测试,并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支持服务。

四、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实施方案1. 加强孕妇梅毒感染的筛查和治疗工作:建立完善的孕妇梅毒感染筛查和治疗机制,提高筛查率和治疗率。

2. 定期进行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技术培训:加强对临床医生和护士等医疗服务人员的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

3. 推广和普及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知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广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知识,提高孕妇和家庭成员的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

4. 提供梅毒感染孕妇和婴儿的医疗和社会支持:加强对梅毒感染的孕妇和婴儿的医疗和社会支持,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关爱服务。

5. 鼓励孕妇自愿接受梅毒检测:鼓励孕妇自愿接受梅毒检测,并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支持服务。

五、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1. 提高孕妇乙肝病毒感染筛查率:加强孕妇乙肝病毒感染的筛查工作,提高筛查率。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对母婴传播的防控尤为重要。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我国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工作总体部署,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标1. 提高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确保孕期检测率达到95%以上,孕早期检测率达到70%以上。

2. 提高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抗病毒药物使用率,确保所生儿童抗病毒药物使用率达到90%以上。

3. 提高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接受规范诊疗的比例,确保达到85%以上。

4. 提高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比例,确保达到90%以上。

5. 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确保达到90%以上。

6. 提高所生儿童人工喂养的比例,确保达到90%以上。

三、工作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1)利用多种渠道开展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全民防治意识。

(2)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识别、诊断和治疗能力。

(3)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其防治知识知晓率。

2. 加强监测检测(1)建立健全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网络,确保检测率达到95%以上。

(2)加强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的跟踪管理,确保孕期检测率达到95%以上,孕早期检测率达到70%以上。

(3)加强对所生儿童的随访,确保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到95%以上。

3. 加强治疗干预(1)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提供抗病毒药物,确保所生儿童抗病毒药物使用率达到90%以上。

(2)为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规范诊疗,确保接受规范诊疗的比例达到85%以上。

(3)为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提供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确保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比例达到90%以上。

(4)为孕产妇提供住院分娩服务,确保住院分娩率达到90%以上。

(5)为所生儿童提供人工喂养服务,确保人工喂养的比例达到90%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实施方案根据《转发卫生部关于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惠市卫[2006]163号)文件精神,为了贯彻落实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艾滋病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之一,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的过程。

艾滋病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孕期(艾滋病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生产过程中(胎儿通过母亲产道时感染)和产后(艾滋病病毒经哺乳等密切接触而传播)等环节。

当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相当严峻。

艾滋病的流行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近几年每年增长幅度已达20%-30%,艾滋病疫情已经处在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

部分地区资料显示,不同传播途径比较,母婴传播所占比例已由%上升到%,由母婴传播造成的婴儿和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在逐渐增加,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并由此带来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

根据国务院《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确定的目标和要求以及《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卫生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27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在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中已明确提出“阻断母婴传播”是一项重要干预措施。

二、实施目的与目标(一)目的: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活动,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支持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对自己的生殖健康做出知情选择;为儿童及其父母提供关怀、支持和治疗等预防措施。

达到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意识,最大程度地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降低艾滋病对妇女儿童的影响,提高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的目的。

(二)具体目标: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技术及服务能力建设得到加强,专业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5%;2、提高健康教育水平,目标人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覆盖率达85%;3、为孕产妇、婚前保健人群提供自愿咨询检测服务,覆盖率达到85%;4、对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在孕期、分娩期和产后采取预防措施。

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抗病毒药物服用率达到90%,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服用率达到90%;5、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婴儿人工喂养率达到90%;12个月及18个月婴儿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分别达到90%。

三、具体实施措施(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有序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工作。

1、成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指导小组。

(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魏文辉副组长:张海明、欧忠敏成员:魏劲芳、刘爱民、张琼香、李桂梅、陈汉谋、刘桂月、陈海雁、梁洪浪、王海卫(2)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指导小组:组长:张海明副组长:张琼香、陈汉谋、邓明辉成员:李桂梅、黄宓、刘群英、黎丽、庄家用、刘爱民2、明确工作职责,密切配合,做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职责:①做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综合协调,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②组织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分析问题,指导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尽其职,有序开展工作:宣教室:负责健康宣教专栏及宣教手册的制作,组稿在院报或媒体刊登;医务科:负责相关人员的知识及服务技能培训,组织病例会诊、研究诊疗就治方案,督促临床科室规范做好病例的管理及医疗救治等工作;防保科:负责疫情报告、病例登记及追踪管理和资料备案;组织阳性标本送检工作;负责联系申领专用药品工作;妇产科:负责在围产保健、助产服务时对孕产妇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和检测,发现疫情必须及时报告防保科、并做好相关资料的填报工作,做好产前指导、阻断、治疗、产后访视、婴儿随访等服务;内三区及儿科:负责艾滋病患者的救治工作;检验科:规范做好HIV抗体的检测工作,确保检测质量,阳性标本必须规范保存,送上级检测机构确认。

③定期组织自查和评估工作,总结、分析工作情况,不断完善实施方案。

(2)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指导小组职责:①负责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与妇幼保健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常规化工作机制;✍对于HIV抗体检测阳性的孕产妇,提供预防性抗病毒药物干预、围产期指导、随访及规范治疗等服务;✍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高预防意识。

1、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宣教工作纳入我院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加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知识和信息。

2、开发、制作健康教育材料,在围产期保健门诊、孕妇学校、爱婴区、婚前检查门诊等处分发及指导使用。

3、婚前检查门诊应为婚前保健的男女双方免费提供有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并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提供检测服务,对检验结果为阴性或阳性者均要进行检测后咨询,进行有效的避孕指导。

对感染者提供转诊、随访服务。

4、在爱婴区建立艾滋病咨询热线,咨询者应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培训,咨询内容应包括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信息;帮助评估危险行为;解释检测的意义和利弊及等待结果时的预防措施。

(三)把HIV抗体检测列入婚前医学检查、围产期保健的必检项目。

接诊医生必须与受检者充分沟通和做好宣教工作。

在开具检查申请单前,必须在充分告知和保密的原则下,让受检者在“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检查申请单应注明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以便追踪工作;对于检测阳性结果,检验中心应及时报告防保科,防保科应及时组织血样送检确认工作,并将初步结果及时反馈临床相关科室,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等待确认结果才能正式向受检者发出报告。

不管是阳性和阴性结果,都不得宣扬,必须做好保密工作,保护感染者的隐私,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1、必须为检测中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信息,帮助其分析感染状况,由其本人知情选择继续妊娠或终止妊娠并填写“选择妊娠结局知情同意书”后,可以为同意终止妊娠者提供流产或引产服务,所用各种与感染者身体接触的器械必须是单独使用、彻底消毒,并给予有效的避孕指导;对选择继续妊娠者,统一由高危妊娠门诊负责孕期保健和追踪工作,并动员其住院分娩。

2、建议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的配偶进行相关的咨询和检测。

3、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产妇,也要进行检测后的咨询,特别是本人或配偶具有危险行为者,要提供有关艾滋病感染“窗口期”的信息,进行有效的避孕指导,并提供转诊、随访服务,建议其配偶进行相关的咨询和检测。

4、对检测中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动员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以预防母婴传播,用药前需填写“药物服用知情同意书”,同意者立即采取后续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措施。

5、对于已经临产的产妇,在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复测和确认试验的情况下,应及时用两种不同的快速试剂同时进行检测,两种试剂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则视为阴性,正常分娩;任何一种试剂检测结果出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反应或两种试剂均出现阳性反应,则应视为阳性,及时告知受检者,在知情同意原则下,采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如确认结果为阴性,则及时终止已采取的干预措施。

(四)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期预防与保健1、在保密的原则下,结合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建立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保健和随访的服务流程。

2、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产前、产时及产后的常规保健和随访,开展咨询、心理支持和综合关怀服务,提高其住院分娩率。

3、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提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目前推荐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用药方案。

世界卫生组织考虑到药物的耐药性及毒副作用,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推荐的用药方案如下:(可根据孕妇及实际情况选用)方案一(首选推荐方案):孕期十分娩期+产后新生儿(AZT+NVP联合用药)孕妇自妊娠28周开始服用齐多大定(AZT)300mg,口服,每日2次,至临产;分娩过程中每3小时AZT300mg,口服,至分娩结束;孕产妇临产后服用维乐命(简称NVP)200mg,若孕妇服药24小时后仍未分娩,则于临产后给予重复剂量维乐命200mg。

若选择性剖宫产,应在手术前2小时服用维乐命200mg。

婴儿出生后72小时内一次性服用维乐命2mg/kg,最多不超过6mg;新生儿出生后服用AZT每6小时1次,2mg/kg,如果母亲用药时间满4周或4周以上,婴儿用药1周;如果孕妇用药不足4周,婴儿用药应持续6周。

方案二:孕期十分娩期+产后新生儿(AZT方案)孕妇自妊娠28周开始服用齐多夫定(AZT)300mg,口服,每日2次,至临产;分娩过程中每3小时AZT300mg,口服,至分娩结束。

婴儿出生后服用AZT每6小时1次,2mg/kg,如果母亲用药时间满4周或4周以上,婴儿用药1周;如果孕妇用药不足4周,婴儿用药应持续6周。

方案三:孕期+分娩期+产后新生儿(AZT+3TC联合用药)孕妇从妊娠36周开始服用齐多夫定(AZT)300mg+拉米夫定(3TC)150mg,每日2次,至临产;分娩过程中齐多夫定300mg每3小时1次+拉米夫定150mg每日2次,至分娩结束;产后产妇齐多夫定300mg每日2次+拉米夫定150mg每日2次,持续用药1周。

产后新生儿齐多夫定4mg/kg每日2次+拉米夫定2mg/kg每日2次,持续用药1周。

方案四:分娩期+产后新生儿(维乐命方案)孕产妇临产后服用维乐命(简称NVP)200mg,若孕妇服药24小时后仍未分娩,则于临产后给予重复剂量维乐命200mg。

若选择性剖宫产,应在手术前2小时服用维乐命200mg。

婴儿出生后72小时内一次性服用维乐命2mg/kg,最多不超过6mg。

若新生儿服用维乐命1小时内呕吐,则应重复服用维乐命一次。

4、选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用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孕产妇自身、孕产妇及丈夫以往是否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及用药时间,可能产生的耐药性及毒副反应等因素。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推荐方案一;如果没有条件在孕期临产前开始预防用药,则必须采用分娩期+产后新生儿单一维乐命预防用药方案。

5、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如有抗病毒治疗指征(CD4<250个细胞/mm3),推荐使用AZT+3TC+NVP联合用药方案。

6、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侧切、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宫内胎儿头皮监测等可能增加传播危险的操作。

7、择期剖宫产可降低母婴传播机会,由于剖宫产可能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目前尚不主张将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作为剖宫产指征。

临产后的剖宫产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没有明显作用。

实施择期剖宫产术同时应按照所选方案正确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8、为住院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建立安全的符合隔离与无菌操作要求的医疗环境。

诊室与产房应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