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装备基础第6。7.8章习题解

合集下载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

1. 过程装备的三项基本要求过程装备的三项基本要求: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A.安全性:指整个生产过程中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B.经济性:指在生产同样质量和数量产品所消耗的能量和原材料最少,也就是要求生产成本低而效率高C.稳定性:指系统应具有抵抗外部干扰,保持生产过程长期稳定运行的能力.2. 过程装备控制的主要参数: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或物位)、成分和物性等.3. 流程工业四大参数: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或物位)4. 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系统的组成:(1)被控对象 (2)测量元件和变送器 (3)调节器 (4)执行器5. 控制系统各参量及其作用:1.被控变量 y 指需要控制的工艺参数,它是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 2.给定值(或设定值) ys 对应于生产过程中被控变量的期望值 3.测量值 ym 由检测元件得到的被控变量的实际值 4.操纵变量(或控制变量)m 受控于调节阀,用以克服干扰影响,具体实现控制作用的变量称为操纵变量,它是调节阀的输出信号5.干扰(或外界扰动)f 引起被控变量偏离给定值的,除操纵变量以外的各种因素6.偏差信号 e 在理论上应该是被控变量的实际值与给定值之差7.控制信号u 控制器将偏差按一定规律计算得到的量。

6. 控制系统的分类(1)控制系统的分类:按给定值 a 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2) b c 按输出信号的影响 a 闭环控制;b 开环控制(3)按系统克服干扰的方式 a 反馈控制系统;b 前馈控制系统;c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7. 控制系统过度过程定义:从被控对象受到干扰作用使被控变量偏离给定值时起,调节器开始发挥作用,使被控变量回复到给定值附近范围内,然而这一回复并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

8. 阶跃干扰下过渡过程的基本形式及其使用特点(1)发散振荡过程:这是一种不稳定的阶跃干扰下过渡过程的基本形式及其使用特点:过渡过程,因此要尽量避免(2)等幅振荡过程:被控变量在某稳定值附近振荡,而振荡幅度恒定不变,这意味着系统在受到阶跃干扰作用后,就不能再稳定下来,一般不采用(3)衰减振荡过程:被控变量在稳定值附近上下波动,经过两三个周期就稳定下来,这是一种稳定的过渡过程(4)非振荡的过渡过程:是一个稳定的过渡过程,但与衰减振荡相比,其回复到平衡状态的速度慢,时间长,一般不采用。

过程设备机械基础习题解答

过程设备机械基础习题解答

8.175
MPa
12
1m 2m
1.5m 4m 题4-7
D 120
M B 11.21.5 0.31.52 16.125 KN m
B

M B yB Iz

16.125106 50 120 2003

10.08 MPa
12
4-8 单梁吊车,L=8m,起吊重Gmax=28KN, 工字钢[]=125MPa,确定工字钢截面 A 型号。(需考虑工字钢自重)。
1
解:各段轴力
2
3
N1-1 = 30 N N2-2 = -20 N N3-3 = 10 N
1
2
50N
3
30N 10N
1
2
3
N
轴力图
30N
10N
-20N
x
3
3
(b)
3F
2
2
5F
1
1
4F
解:各段轴力
N1-1 = 4 F N2-2 = -F N3-3 = 2 F
3-2 求各段应力及总伸长。E=2×105MPa,
Q2= 0 M2= -10
|Q|max= 10 N |M|max= 15 N-m
(f) 1 q
2 F3
A RC C
D
a
L/2
L/2
B RB
Q o
-4
M o -0.8
5.8 x
-4.2 2.1
x
解:RB= 4.2 N RC=9.8 N
Q1=-10x M1= -5x2
Q2= 5.8 M2= 5.8x-3.2
max
300 510
RA
A
MA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后题解答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后题解答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后题解答由机械设备网HYPERLINK""整理PAGEPAGE1第一篇:化工设备材料第一章化工设备材料及其选择名词解释A组:1.蠕变:在高温时,在一定的应力下,应变随时间而增加的现象。

或者金属在高温和应力的作用下逐渐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

2.延伸率:试件受拉力拉断后,总伸长的长度与原始长度之比的百分率。

3.弹性模数(E):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力和应变成正比,即σ=Eε,比例系数E为弹性模数。

4.硬度:金属材料表面上不大的体积内抵抗其他更硬物体压入表面发生变形或破裂的能力。

5.冲击功与冲击韧性:冲击功是冲击负荷使试样破断所做的功。

冲击韧性是材料在外加动载荷突然袭击时的一种及时和迅速塑性变形的能力。

6.泊松比(μ):拉伸试验中试件单位横向收缩与单位纵向伸长之比。

对于钢材,μ=0.3。

7.耐腐蚀性:金属和合金对周围介质侵蚀(发生化学和电化学作用引起的破坏)的抵抗能力。

8.抗氧化性:金属和合金抵抗被氧化的能力。

9.屈服点: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的应力,即开始出现塑性变形的应力。

它代表材料抵抗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10.抗拉强度:金属材料在受力过程中,从开始加载到发生断裂所能达到的最大应力值。

B组:1.镇静钢:镇静钢在用冶炼时用强脱氧剂Si,Al等完全脱氧脱氧,是脱氧完全的钢。

把FeO中的氧还原出来,生成SiO2和Al2O3。

钢锭膜上大下小,浇注后钢液从底部向上,向中心顺序地凝固。

钢锭上部形成集中缩孔,内部紧密坚实。

2.沸腾钢:沸腾钢在冶炼时用弱脱氧剂Mn脱氧,是脱氧不完全的钢。

其锭模上小下大,浇注后钢液在锭模中发生自脱氧反应,放出大量CO气体,造成沸腾现象。

沸腾钢锭中没有缩孔,凝固收缩后气体分散为很多形状不同的气泡,布满全锭之中,因而内部结构疏松。

3.半镇静钢:介于镇静钢和沸腾钢之间,锭模也是上小下大,钢锭内部结构下半部像沸腾钢,上半部像镇静钢。

4.低碳钢:含碳量低于0.25%的碳素钢。

过程装备力学基础复习题答案(完整版)

过程装备力学基础复习题答案(完整版)

1.弹性力学研究的是什么?答:弹性力学研究物体在弹性范围内由于外载荷作用或物体温度改变而产生的应力、应变和位移。

2.什么是内力,应力?答: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将产生变形。

为了抵抗这种变形,其内部就要产生相互作用力,称之为内力。

内力在各点的集度就是各点的应力。

3.什么是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举一例说明。

答案:平面应力:只在平面内有应力,与该面垂直方向的应力可忽略,例如薄板拉压问题。

平面应变:只在平面内有应变,与该面垂直方向的应变可忽略,例如水坝侧向水压问题。

4.平面问题的边界条件有:答案:位移边界条件、应力边界条件、混合边界条件,举例:混合边界条件:a.物体上的一部分边界为位移边界,另一部为应力边界;b. 物体的同一部分边界上,其中一个为位移边界条件,另一为应力边界条件。

5.什么是圣维南原理?答案:如果把物体的一小部分边界上的面力,变换为分布不同但静力等效的面力(主矢量相同,对于同一点的主矩也相同),那么,近处的应力分布将有显著的改变,但是远处所受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6.平面问题的解法有哪几种方法?应力法、位移法、混合法。

7.什么是径向正应力、周向或环向正应力?在什么情况才这么描述?答案:1. 在厚壁圆筒中的微元体中各个面上的应力沿r方向的正应力称为径向正应力,沿 方向的正应力称为环向应力或周向应力。

2.有些弹性体,如圆形,锲形,扇形等形状,采用极坐标较为方便,在极坐标中常常这么描述。

8.温差应力沿筒壁厚度的分布如图2所示。

你能得出哪些结论?答案: 1厚壁圆筒中,温差压力与温度差成正比,而与温度本身的绝对值无关,因此在圆筒内壁或外壁进行保温以减少内外壁的温差,可以降低厚壁圆筒的温差应力;2温差应力的分布规律为三向应力沿壁厚均匀非均匀分布,其中,轴向应力是环向应力与径向应力之和;在内外壁面处,径向应力为零,轴向应力和环向应力分别相等,且最大应力发生在内壁面处;3 温差应力是由于各部分变形相互约束而产生的,因此应力达到屈服极限而发生屈服时,温差应力不但不会增加,而且在很大限度上达到缓和,这就是温差应力的自限性,它属于二次应力。

过程装备力学基础复习题(修改)剖析

过程装备力学基础复习题(修改)剖析

过程装备力学基础复习题第一章 弹性力学的内容和基本概念1.弹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弹性范围内由于外载荷作用或物体温度改变而产生的应力、应变和位移。

2.弹性力学除了研究杆件外,还研究平面问题和空间问题,在研究这些问题时,并不采用变形或应力分布之类的假设,由于结构和受力的复杂性,以无限小的单元体作为研究和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并由力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等构成数学-力学问题求解。

3.弹性力学基本方程(空间问题) ①平衡微分方程 3个0yx x zxX x y z τστ∂∂∂+++=∂∂∂ 0xy y zy Y xyzτστ∂∂∂+++=∂∂∂0yz xz zZ x y z ττσ∂∂∂+++=∂∂∂ ②几何方程 6个,x xy u v ux x y ξγ∂∂∂==+∂∂∂ ,y yz v w v y y z ξγ∂∂∂==+∂∂∂ ,z zx w u w z z xξγ∂∂∂==+∂∂∂ ③物理方程 6个1()x x y z E ξσμσσ⎡⎤=-+⎣⎦ 1()y y x z E ξσμσσ⎡⎤=-+⎣⎦ 1()z z x y Eξσμσσ⎡⎤=-+⎣⎦ 1xy xy G γτ=1yz yz G γτ=1zx zx Gγτ=这15个基本方程式中包含15个未知数:6个应力分量x σ、y σ、z σ、xy τ、yz τ、zx τ;6个应变分量x ξ、y ξ、z ξ、xy γ、yz γ、zx γ;3个位移分量μνω、、。

4.平面问题可分为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

(1)当弹性体的一个方向尺寸很小,例如薄板,在板的边缘有平行于板面并沿板厚均匀分布的力作用。

六个应力分量只剩下平行于xOy 面的三个应力分量,即x σ、y σ、xy τ,而且它们只是坐标x ,y 的函数,与z 无关。

这类问题称作平面应力问题。

(2)当弹性体的一个方向尺寸很大,例如很长的柱形体。

在柱形体的表面上,有平行于横截面而不沿长度变化的外力。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后习题答案(较完整版)第二版赵军张红忱段正红主编来自西大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后习题答案(较完整版)第二版赵军张红忱段正红主编来自西大

C
0
P· 6000-FAY· 8000 - FFE· 3000· sin45°=0 2 2 KN FFE= 3
M
A
0
Y 0
6
FAY+FCY+FFEsin45°-P=0
FCY= 1 K N
联立得 FAY=FBY=1/2P=1/2KN
X 0
FAX-FFEsin45°=0
2 KN FAX= 3
第一章 习题讲解 1-1 两球自重为G1和G2,以绳悬挂如图1-33试 画;①小球②大球③两球合在一起的受力图。
FA FBA FAB FB
FA
FB
1-4 棘轮装置如图1-36所示。通过绳子悬挂重量为G的物体,AB为 棘轮的止推爪,B处为平面铰链。试画出棘轮的受力图。
SA′ Y0 X0 G0
G
1-5 塔器竖起的过程如图1-37所示。下断搁 在基础上,在C处系以钢绳并用绞盘拉住,上 端在B处系以钢绳通过定滑轮D连接到卷扬机 E。设塔重为G,试画出塔器的受力图。
解 1、内力计算 用截面法分别计算左段和右段的内力并作杆 的轴力图(b) 得 F左 =4kN(拉) F右 =4kN(拉)
左段:
3 2 F L 4 1 08 0 1 0 5 左 左 L 5 . 0 9 5 5 1 0 ( m ) 左 E A 9 4 左2 0 0 1 0 4 1 0 4
3 F 4 1 0 右 3 . 1 8 M P a 右 A 2 4 右 4 1 0 4
2、各段变形的计算左、右两段的轴力为F左 F右 , 横截面面积A左、A右,长度L左,L右均不相同,变 力计算应力分别进行。
3、总变形计算
L L L 右 左

过程装备制造基础6-8章复习题.doc

过程装备制造基础6-8章复习题.doc

第5章切削加工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切削运动,切削用量,高速钢,硬质合金,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二、填空题1 •对切削刀具材料的基本要求包括 _ , ______ , _____ , _______ 和工艺性。

2. ___________________ 常用刀具材料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 o新型超硬刀具材料包括____ , __________ , 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砂轮的特性主要包括___ , 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4.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由____________ 面______ 切削刃.以及 _______ 组成。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切削加工通常产生01|种类型的切屑即切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切屑、_________ 切屑和_______ 切屑。

三、判断题1.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可以由刀具和工件分别完成,也可以由刀具单独完成。

()2.总切削力等于切削力、进给力和背向力的总和。

()3.刀具的标注角度是指刀具在静止参考系中的主要角度。

()4.在切削时,刀具的前角越小,切削越轻快。

()6车床的主运动是工件的旋转运动,进给运动是刀具的移动。

()7.钻床的主运动是钻头的旋转运动,进给运动是钻头的轴向移动。

()&铳床的主运动是刀具的旋转运动,进给运动是工件的移动。

()9..刀具前角的大小,可根据加工条件有所改变,可以是止值,也可以是负值,而后角不能是负值。

()10.刀具主偏角具有影响背向力(切深抗力)、刀尖强度、刀具散热状况及主切削刃平均负荷人小的作用。

()11.加工塑性材料与加工脆性材料相比,应选用较小的前角和后角。

过程装备控制习题答案

过程装备控制习题答案

过程装备控制习题答案过程装备控制习题答案过程装备控制是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工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如物料输送、温度控制、压力调节等。

在学习过程装备控制的过程中,习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过程装备控制习题的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1. 什么是过程装备控制?过程装备控制是指通过控制系统对工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和调节,以实现生产过程的稳定和优化。

它包括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设备的应用,以及相关的控制算法和策略的设计与实施。

2. 过程装备控制的目的是什么?过程装备控制的目的是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能够按照既定的要求进行运行,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和调节,可以避免生产中的不良品产生,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3. 什么是PID控制器?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过程装备控制算法,它通过对误差、偏差和积分项的计算和调整,来实现对过程变量的控制。

PID控制器的全称是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它可以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的调整,以实现对过程变量的精确控制。

4. 如何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PID控制器的参数调整是过程装备控制中的重要一环。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试控法、经验法和优化算法等方法来进行参数的调整。

试控法是指通过多次试验和调整来逐步找到最佳的参数组合;经验法是指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来进行参数的初步设定;优化算法是指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来寻找最优的参数组合。

5. 什么是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一种常用的过程装备控制策略,它通过对系统输出的反馈信号进行监测和调整,来实现对系统输入的控制。

反馈控制可以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控制器的输出,以实现对系统的稳定和优化。

6. 什么是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一种常用的过程装备控制策略,它通过对系统输入的预测和调整,来实现对系统输出的控制。

前馈控制可以根据系统的预期要求来调整控制器的输出,以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 内压薄壁壳体的应力分析
6-1 圆锥形壳体的中间面由一与对称轴成α角(称为半顶角)的直线段为母线绕对称轴回转而成,若已知经线上任一点的平行圆半径r ,试导出经线上任一点第一曲率半径R 1和第二曲率半径R 2的表达式。

解:由于圆锥壳的经线为直线,所以,第一曲率半径R 1
穷大,第二曲率半径R 2可由图示几何关系导出,即
α
cos 2r
R =
6-2 椭球形壳体的经线为一椭圆曲线。

试证明椭球形壳体经线上任一点的第一曲率半径、第二曲率半径的计算公式如下:
b
a b a r a R 4
2
/322241)]([--=, b b a r a R 2/122242)]([--= 证:经线上任一点的第一曲率半径由下式决定:
2
22
/3211dr z d dr dz R ⎥⎥
⎦⎤
⎢⎢⎣⎡⎪⎭⎫ ⎝⎛+=
(1)
第二曲率半径根据图示几何关系,有
ϕ
sin 2r
R =
(2) 由椭圆方程
122
22=+b
z a r 可计算出式(1)和式(2)中的各量,即
z a r b dr dz 22-=, 24222422
)]([1z a b a r a b dr dz --=⎪⎭
⎫ ⎝⎛+
3242
22222222
22z
a b z z a r b z a b z a dr dz r z b dr z d -=+⋅-=⎪⎭⎫ ⎝⎛--= 将以上各式代入式(1),得:
[]
b
a b a r a z a b z a b a r a b dr z d dr dz R 42/322243
24362
/3222432
22
/321)]([)
/()(1--=
--=
⎥⎥
⎦⎤
⎢⎢⎣⎡⎪⎭⎫ ⎝⎛+=
[]
2
4222422
22
2
)
(11/sin z a b a r a b z a r b dr
dz dr
dz
tg tg --=+
=
+=ϕϕϕ
将此式代入(2)式,得
b
b a r a r R 2
/122242)]([sin --==ϕ。

证毕。

6-3 一压力容器由圆筒形壳体、两端为椭圆形封头组成,已知圆筒内直径为D i =2000mm ,厚度δ=20mm ,所受内压p=2MPa ,试确定:
(1)圆筒形壳体上的经向应力和周向应力各是多少?
(2)如果椭圆形封头a/b 的值分别为2、2和3时,封头厚度为20 mm ,分别确定封头上顶点和赤道点的经向应力与周向应力的值,并确定压应力的作用范围(用角度在图上表示出来)。

(3)若封头改为半球形,与筒体等厚度,则封头上的经向应力和周向应力又为多少? 解:(1)经向应力:MPa pD 5020
42000
24=⨯⨯==
δσϕ (1) 周向应力:MPa 1002==ϕθσσ (2) (2)由于圆筒内直径为2000mm ,所以,封头长半轴a=1000mm. 顶点处两向薄膜应力相等,即
b
a b a b pa r r 5020210002220
=⨯⨯=====δσσϕ
θ
(3) 赤道点的两向薄膜应力如下:
MPa pa a
r 5020
2100022=⨯⨯==
=δσϕ
(4) ])(2[2b
a
-=ϕθσσ (5)
将a/b 的值2、2和3分别代入(3)式和(5)式,就可得到顶点处和赤道处两向薄膜应力的相应值,具体过程略。

当a/b=2时,赤道点的环向应力为零,其他点的两向薄膜应力都大于零,即不存在压应力。

当a/b 的值为2和3时,在赤道附近点的环向应力为压应力,其作用范围由下式决定:
20)2(01
212=⇒=-
⇒=R R
R R ϕθσσ (6) 将第一和第二曲率半径的计算公式代入上式,整理后,得:
2
)(4
2
2
2
a b a r =-, ]
1)/[(2)/(2
-=
b a b a a r (7)
1)/(1/2)]([sin 2
2
2/12224-==--=
b a b
a r
b a r a rb ϕ (8)
当a/b=2时,mm r 5.816)12(2210002
=-⨯=

5774.0121sin 2
=-=ϕ,︒=26.35ϕ;
当a/b=3时,mm r 0.750)
13(2310002=-⨯=。

3536.01
31sin 2
=-=
ϕ,︒=7.20ϕ
(a ) (b )
图(a )和图(b )表示了这两种情况周向压应力的作用范围,即周向应力为零的点至赤
道点的这一段上所有点的周向薄膜应力都为零。

(3)若封头改为半球形,与筒体等厚度,则封头上的经向应力和周向应力是相等的,即
MPa pD
504==

σσϕθ。

6-4 半顶角α=30°、厚度为10mm 的圆锥形壳体,所受内压p=2MPa ,在经线上距顶点为100mm 点的两向薄膜应力为多少?
解:在经线上距顶点为100mm 点的平行圆半径为:
r=100sin30°=50mm ,
于是,该点的两向薄膜应力如下:
MPa pr 55.1130cos 102
50cos =︒
⨯⨯==
αδσθ,MPa 77.5=ϕσ
6-5 现有内直径为2000 mm 的圆筒形壳体,经实测其厚度为10.5 mm 。

已知圆筒形壳体材料的许用应力[σ]=133MPa 。

试按最大薄膜应力来判断该圆筒形壳体能否承受1.5MPa 的压力。

解:最大薄膜应力为周向应力,其强度条件为:
][2σδσθ≤=
pD , M P a D p 3965.11332000
5
.102][2=⨯⨯=≤σδ 即该圆筒形壳体能够承受的最大内压为1.3965MPa ,显然,不能承受1.5MPa 的压力。

6-6 敞口圆筒形容器中盛有某种密度为ρ的液体,试求在如下两种情况下筒壁中的最大薄膜应力:(1)放在地面上[图(a )];(2)被提离地面后[图(b )]。

设圆筒形容器的内直径为D 、厚度为δ。

解:由于容器为敞口,故容器内外均受大气压作用,即液面上部表压为零,筒体中各点的两向薄膜应力仅由液柱静压力产生,最大静压力p max =ρgH ,故不论是放在地面上,还是被提离地面,最大周向薄膜应力均由下式决定:
δ
ρδσθ22max max gHD
D p ==
经向薄膜应力要满足圆筒壳体的轴向平衡条件。

用与壳体轴线相垂直的横截面将圆筒壳截开,画出受力图,如图(c )和图(d )所示。

显然,放在地地面上时,经向薄膜应力为零;容器被提离地面后,向上的提离地面的作用力应等于液体的重力,即
4
2g
H D ρπ,故其平衡
条件为:
4
2g
H D D ρπδσπϕ=

δ
ρσϕ4g
DH =
(a) (b) (c) 放在地面上时 (d)被提离地面时
6-7 有一立式圆筒形储油罐,如图所示,罐体内直
径为5000 mm ,厚度为10mm ,油的密度为700kg/m 3。

设当地大气压力p 0=0.1MPa ,试计算油面上方气体压力p=0.1MPa 和p=0.25MPa 两种情况下油罐筒体中的最大经向应力和最大周向应力。

解:根据上题求解所得结果,易知:
δ
σϕ4)(0D
p p -=
δ
ρδσθ2])[(20max max D
gH p p D p +-==
当p=0.1MPa 时,有
4)(0=-=
δ
σϕD
p p ,
MPa 87.3010
25000
]10188.9700)1.01.0[(6max =⨯⨯⨯⨯⨯+-=-θσ
当p=0.25MPa 时,有
MPa D p p 75.1810
45000
)1.025.0(4)(0=⨯⨯-=-=
δσϕ,
MPa 37.6887.3010
25000
)1.025.0(max =+⨯⨯-=
θ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