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预测热点话题素材《与其“被改变”不如主动改变》
及时做出改变往往能化被动为主动作文

及时做出改变往往能化被动为主动作文《主动改变》
嘿,大家知道吗,我可有过这么一次难忘的经历呀。
那回呀,我遇到了一件超级麻烦的事儿。
我报名参加了一个演讲比赛,原本信心满满地准备了好一阵子呢,觉得自己肯定能表现得特别棒。
可谁想到,就在比赛前一天晚上,我突然发现自己准备的那篇演讲稿好像有点问题!哎呀呀,就是感觉怎么读都不太对劲,不够精彩。
这下我可着急坏了呀!这可咋办呢?当时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在房间里团团转。
然后我就想,我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呀,我得做点什么改变才行。
于是我一咬牙,决定把演讲稿彻底推翻重新来过。
那真是一个疯狂的夜晚呀,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抠,一句话一句话地琢磨,可累得够呛了。
到了第二天比赛的时候,说实话心里还是有些没底,但神奇的是,我站在台上,用我新写的演讲稿演讲时,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变得特别顺畅,特别自信。
我越讲越带劲,台下的听众也都被我吸引住了。
最后呀,嘿嘿,我竟然得了个不错的名次呢!
从这件事我就明白啦,有时候就是得及时做出改变呀,不能死脑筋。
就像这次,要是我不果断地重新写演讲稿,那可能就会很惨很惨啦,只能是被动地等待失败。
但做出改变后,就一下子化被动为主动啦!以后呀,遇到事情我可得更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改变的方法,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呀!生活不就是这样嘛,得主动出击才能过得精彩哟!。
2020高三作文模拟“学会改变自己,待时而飞”作文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0高三作文模拟“学会改变自己,待时而飞”作文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作文原题】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位学生自暴自弃,老师与他谈心。
水能流向天空吗?老师问。
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水怎么可能流向高处,流向天空呢?学生回答。
水不能流向天空,那天空的雨是怎么来的呢?天空的雨,就是地上流向天空的水。
当然,水不能直接流向天空,但当水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形态,成为气态,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成为天上的雨水。
老师说。
学生默然。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75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
本题为材料作文题。
审题时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明确材料的中心,进而把握命题的范围,让自己的思维在给定的疆域里驰骋。
材料的核心内容是老师开导学生的话,而老师讲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即水变成水蒸气就能流向天空。
因此,认真分析“水能流向天空”蕴含的道理,便是审题的关键。
水只有改变形态才能流向天空,否则只能永远往低处流,据此可以得出“人要学会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待时而飞”的立意;水能流向天空,这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然而这又是事实,据此可以得出“凡事不要轻易下结论”“一切皆有可能”等立意。
写作时注意要写成议论文,不少于750字。
立意:1. 不要自暴自弃,永怀飞翔之心2. 学会改变自己,待时而飞3. 一切皆有可能素材:1. 当王力宏唱着“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时候我更倾向于后半句。
因为,人对于整个世界而言,像尘埃一样渺小。
改变自己,才能让自己立于社会,获得成功!腊梅开放在寒冬,并不是因为它坚强,而是为了生存。
是寒冬选择了它,而不是它选择了寒冬。
如果活在夏季,它注定会迅速凋零,消散于空气。
人又何尝不是呢?一个人,没有自己的花期,只能去适应,如果终究还是无法融入这个社会,那么只能和花一样,葬身于尘土。
即使活着,也无法避免痛苦。
2. 改变自己,或许很难,而相对于改变世界而言,太简单了。
被动改变不如主动求变作文

主动与被动作文篇1前几天又翻开了那本《如何阅读一本书》。
时隔多日,我把之前看过的几页的内容忘得差不多了,于是又开始从头去看。
毕竟之前看过,所以有些内容再次看的时候,有点儿印象,有些则仍然像是第一次了解一样,甚至之前自己有的地方做的标注笔记,现在看来还是有点费解和陌生,但不可否认的是,那些点仍是自己觉得应该标注的值得细看思考的地方。
重新翻看的几页,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讲到的真正的阅读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要求:要主动!之所以对这个要求越来越认同,真的是因为最近的学习经历。
就像是同一个知识点,如果你只是被动的去学习,无形中有点儿被人驱使的感觉,要知道人的一个本能就是不太喜欢被别人逼迫赶着去做事,虽然也许迫于无奈去做了,但毕竟不是自己主动,无形中少了一些积极性,专注力,上进心。
当然也有人在被动的驱使中感受到了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那就是一种幸运了。
主动是自己内心想去做的事,自己的意愿在那,就多了一份自我内心的驱动力,因为主动,你才会更积极地去探索,去思考,然后不管是好的坏的收获,你都在学会自己经受,得到的成长,是跟被动感是不一样的。
主动学习的成就,你会感恩自己,如果有差强人意的地方,你会告诉自己再接再励,这些都是经历。
如果被动的学习,有所成就的话,你窃喜之余一定要有感恩之心,否则就是傲慢,如果不太理想,那也许你的心中就会因为被动仍有所埋怨。
所以,主动与被迫动,还是一个人自己价值的一种选择。
主动与被动作文篇2主动与被动我说不出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我相信,不但我说不出来,其他人应该也说不出来,专家应该也不例外。
因为,有的人适合于被动,有的人适合于主动。
这也解释了,世界的多样性。
主动就是有选择地去干事情,被动就是被迫或者听从地去干事情。
我喜欢主动,所以我是主动人群。
我喜欢有选择性的去干事情,所以我自称自己是随心派,我的一篇散文详细介绍过,这里就不说了。
我喜欢去干自己热爱的事情,每次都是主动自觉去干,从不需要别人提醒和督促。
主动改善不利环境 才能有所作为作文

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作文17篇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作文1人生,就像一条连续不断的抛物线,有高峰,也有低谷,不断的循环往复,直至我们生命的结束。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生都能够处于顺境。
于是我们对低谷抱有着抵触的心理,对它的降临很是抗拒。
殊不知没有低谷沟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就像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处于逆境中的人,要经受很多的磨难和痛苦,才能走出阴霾。
还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贵在自我,一个独立的自我则贵在坚持。
一个人无论面对怎样的挫败都不丧失方向感,任由困难磨砺他的心志,由此一来人的精神、意志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人和事物的看法也会随之有所转变,这时的人对困难和痛苦已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
一个没有承受能力的人立足于世上,很容易被短暂的困境蒙蔽心智,即使其愿有再高天分也无法施展,那颗孤傲的玻璃心根本伤不起,“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梅花香自苦寒来”沙粒进入蚌体内,蚌很不舒服,但又无法把沙粒排出。
好在蚌不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体内营养把沙粒包起来,以致后来沙粒慢慢变成了精美的珍珠。
吸血蝙蝠叮在野马脚上吸血,野马觉得不舒服,但苦恼于无法将它赶走,于是就暴跳狂奔,以致后来野马被活活折磨而死。
科学家研究发现,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根本不足以让野马致死,真正的死因就是暴怒狂奔。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用平衡的心态和精准冷静的大脑去来应对生活赋予我们的全部考验。
很多人说人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善于对自己所处环境做出判断并适时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才是成功之道。
其实话只对了一半,抓住机遇之前,首先也是必须做的就是适应环境,并在这段适应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自如应对。
适应是走出低谷,迈向成功的一把烫金钥匙。
预测2020年高考作文题-改变自己

预测2020年高考作文题:改变自己【作文题目】有一位年轻人,听说深山寺庙里有一位高僧会移山之术,于是前往求教。
高僧就带年轻人朝身体左侧的一座高山走去。
翻过高山来到山下以后,高僧说:年轻人,这座山刚才在我们的左侧,现在移到了我们的右侧,这就是我的移山之术。
年轻人迷惑不解,高僧进一步说道:客观环境是不可改变的,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以上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或许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往往要求改变别人的情况较多,而改变自己的情况较少,这是为什么呢?请就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请以改变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700字。
④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成功从改变自己开始你不能左右生命的长度,但你能改变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左右恶劣的天气,但你能改变自己的心情;你不能改变自己的容貌,但你能改变自己的心灵。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改变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
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走向成功。
一只雏鹰起初胆小如鼠,当它改变自己懦弱的习性后才能勇敢地飞向蔚蓝的天空。
一棵幼草起初孱弱无力,当它在风雨中改变自己柔软的身躯后才能变得更加坚强,紧抓泥土不倒。
一条大河起初弯弯曲曲地在山区奔涌,当它改变自己的运动方向后才能自由地奔向浩瀚的大海。
雏鹰、幼草、大河无法改变蓝天、风雨和山地,但它们勇敢地改变了自己,走向辉煌。
人也一样,只有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才能完善自己,赢得他人的信赖。
我国古代有位青年叫周处,被当地人称作三害之一,三害即蛟龙、猛虎和周处。
因为他总是欺负别人,人们厌恶他、恨他。
周处不想再让别人把自己当成祸害,他决心战胜猛虎和蛟龙,为人民除害。
后来,经过艰苦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地除掉了二患。
与其总想着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与其总想着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一、有人说:“改变别人是痛苦的,改变自己才是幸福的开始。
”人越长大越会发现,世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有些事情越是强求,越是容易被其所困。
和人相处也是一样,想要改变一个人并非易事,甚至会适得其反。
所以,与其总想着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人人生而不同,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别将自己的手随便伸进别人的生活里。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富翁去海岛度假,钓鱼时遇见当地的渔夫也在沙滩上晒着太阳,享受闲暇时光。
富翁疑惑地问渔夫:“这么好的天气,你为什么不去捕鱼?”渔夫说:“今天的鱼我已经捕过了,现在要休息。
”富翁说:“现在还早,你应该多打点鱼,多卖些钱,等你有足够的钱就可以买条小船,捕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
”渔夫问:“那又怎么样呢?”富翁回答道:“这样你就可以雇人帮你捕鱼,而你就可以像我这样在海边度假,悠闲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
”渔夫回答说:“我现在不正躺着舒服地晒着太阳嘛!”两个人各执一词,不欢而散。
但其实他们都没有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你不必要求每个人的人生都千篇一律,要懂得坦然接受别人的不同,尊重别人的选择。
二、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励志短片。
一个女孩因为很胖,常常受到各种嘲笑和欺负。
女孩特别痛苦,跑到一位婆婆那里哭诉。
婆婆告诉她:“村后的山上有口枯井。
有个传说,无论是谁,只要用水把枯井填满,就会有人帮她实现一个愿望!”听完婆婆的话,女孩升腾起无限的希望。
于是,她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地往山上的枯井挑水。
终于到了枯井被填满的那天,女孩却没有看到能帮她的人,空荡的山头依然只有她孤单的身影。
她失望地低下头,却看到灌满水的枯井中倒映着自己清秀苗条的身影。
她才发现,自己的愿望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
短片的最后有一句话:只有你自己可以改变自己。
世界上从来都没有所谓的奇迹,命运一直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最重要的就是改变自己。
人生就像鸡蛋,从外打开是破碎,从内打开是新生。
及时改变,变被动为主动作文

及时改变,变被动为主动作文
在人生的大海里,有时候啊,风浪特别大,就像你开着船突然
遇到了大风暴。
那些老是不愿意改变的人,哎,就像死守着一条老路,结果最后都被大浪给掀翻了。
但有些人不一样,他们一看不对,马上换个方向,嘿,就这样把危机变成了转机,把被动变成了主动。
你说那些老顽固,他们老想着以前怎么样,不愿意面对现实。
结果呢?时代变了,他们还在原地踏步,最后只能被淘汰。
但那些
聪明人啊,他们眼睛尖,脑子快,一看形势不对,立马就调整策略,就像跳舞一样灵活,每次转身都超级酷。
现在这世界变化得可快了,那些敢于尝试新东西的人,他们总
是能抓住好机会,走在最前面。
他们不怕失败,敢于挑战传统,用
那种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这些人,真的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不过啊,改变这事儿可不是说改就改的。
你得有坚定的信念,
还得有毅力才行。
在改变的路上,你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有
时候都会怀疑自己。
但只要你相信自己,不停地调整,就一定能走
出困境,看到胜利的曙光。
所以,别害怕改变,要敢于尝试,这样你才能成为那个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及时改变 ,变被动为主动 作文

及时改变 ,变被动为主动作文
生活嘛,就像演个戏,我们都是主角。
但剧情突然变了,你能
不能马上调整状态,从等着看结果变成主动出击呢?
哎,就像那天气,突然下暴雨了,那些平时懒得动、天天在舒
适区里躺平的人,一下子慌了神。
他们就像被困在孤岛上的小可怜,啥都不会,就只会等别人来救。
但真正的狠角色呢?他们可不一样,就算是狂风暴雨,也能挺直腰杆,自己找出路。
他们明白,想要活
得好,就得主动出击,不能等着被生活打趴下。
说到这个,有句老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现在社会也
是这样啊,你要想赢,就得知道自己哪儿强哪儿弱,还得知道别人
在干嘛、想什么。
这样,你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的选择,把被
动变成主动。
这就跟下棋一样,高手总能提前看出对手的意图,然
后稳稳地应对。
还有啊,现在社会变化这么快,传统的方法早就不管用了。
要
想跟上节奏,就得创新。
这创新可不是说说而已,得真的去尝试、
去实践。
就像科学家说的,“科学没有止境,探索永无止境。
”在
创新的路上,咱们得不断前进,才能把被动变成主动,创造属于自
己的精彩人生。
最后啊,我想说,人生总有起起落落,遇到困难别抱怨。
你得
有颗强大的心,勇敢面对挑战。
毕竟,生活就是一场戏,你是主角,得自己掌握命运,主动出击,才能赢得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其“被改变”,不如主动改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人生,是充满未知的旅途。
有时候我们主动寻求改变以适应这个世界,有时候我们希望维持一种状态,却又被外部世界无形地改变着。
这种“被改变”的情况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题2019年绵阳二诊作文和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相仿,都属于“哲理思辨类”材料作文,符合近年全国新课标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具有较强的哲学内涵。
这类材料常常以某一事件或现象或者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概括某种现象或心态的形式呈现,时代感强,贴近考生实际,意在考查考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认识,引导考生关注现实,观察生活,关心家国,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思考人类的生存困境或现代社会、现代人普遍面临的问题或处境,做一个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有视野的现代公民。
本题则是一句富有深刻内涵的话语,谈谈你对“被改变”的情况的体验和认识。
注重理性思辨,贴近现实生活,考生写作空间广阔,写作思维角度多样,体现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引导考生思考生命价值。
1.遵循着“入于生活,出于思辨”的原则,需要考生思辨的对象更加日常化、具体化、情境化,思辨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证明而是逐步建构观点和认识。
2.作文题更加开放,聚焦普遍存在的“被改变”的社会现象,没有预设限制考生的判断,完全由考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判断和陈述自我见解,其主体性得到了较大的尊重;在尊重价值选择的基础上,给予考生更大的思考空间。
审题第一步:审读材料,认清类型所谓“审读材料”,简而言之,就是明确材料的类型、材料的指向与材料的侧重。
就材料类型而言,材料可分为:社会现象类、评议对象类、哲理思辨类等。
“绵阳二诊”作文属于“哲理思辨类”。
材料的指向是对于“‘被改变’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一现象的体验和认识,需要考生在对材料深入解读的基础上,谈谈自己“被改变”的生活体验和深刻认识及哲理思考。
材料在命题上的侧重则是要求考生谈谈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并不是直接要求考生写出自己的类似经历或者直接提出对不同见解的看法。
“体验”除了侧重自己“被改变”的系列生活经历,还要深入突出“被改变”的情感经历。
“认识”除了侧重于对自己观点、见解、看法的陈述分析,还要有深入的剖析反思。
如思考:“被改变”的情况是什么现象?“被改变”的情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被改变”的情况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然后选择自己思考或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来运思行文。
这一点,考生需要明确。
第二步:把握关键,注重逻辑1.把握关键句式和句意。
“绵阳二诊”作文题的语言形式令人回味,题中材料包含主动句和被动句,句式属于转折复句,三个分句的关系不是平面的、单向的,而是具有多重意味的。
人生,是充满未知的旅途。
意思是说,在人生旅途中,充满了很多未知的东西,这包含了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各种挫折、逆境、欣喜、愉悦等。
抑或是我们人生路上遇到的一些不明确、不明朗的境况。
但只要保持一份平和,保持一份清醒,享受每一刻的感觉,欣赏每一处的风景,人生会越来越坚实。
有时候我们主动寻求改变以适应这个世界,有时候我们希望维持一种状态,却又被外部世界无形地改变着。
这是一个并列复句,后句强调的重点是“却”字后面的语句“又被外部世界无形地改变着”。
这就是说,考生可以写我们要以怎样的方式去寻求、适应世界和维持一种状态,也可以突出被外部世界无形改变的一些境况。
这种“被改变”的情况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认识?这是审题立意的核心,我们必须找到“被改变”的情况是什么、有哪些,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辨看法和哲学思考。
2.把握关键字词。
为了更加准确深入地审准这个题目,我们必须把握本句的关键词。
不难找出,“人生”“未知”“旅途”“改变”“适应”“这个世界”“一种状态”“外部世界”“却……被……改变”是本句的关键词。
综合起来考虑,题目要求考生做出思考、权衡与选择:面对未知的、多变的世界,是被外部世界无形地改变,还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寻求改变以适应这个世界?为什么这样选择?3.探讨思辨性,注重逻辑。
纷繁的大千世界,我们似乎维持着一种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但是变化的外部世界在无形地改变着,需要我们个人从主观出发,去认识一种现象,去转变一种认识、一种思想。
不变的是一种愿望,“变”是生活的常态,题目诠释了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
从逻辑来说,命题不仅强调了个人的行为,更隐藏了家国情怀。
写作时要从个人改变出发,联系家国情怀,思考如何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稳健发展。
第三步:多维思考,准确立意材料中提到这种“被改变”的情况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认识?我们不妨这样来立意。
1.这种“被改变”的情况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可以写议论文。
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写作——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写出你的看法、观点、认识。
所谓“是什么”就是要解释什么是被改变?被改变的情况有哪些?所谓“为什么”就是要证明“为什么会有被改变的常态”“被改变的情况对人生有什么影响”。
可以从自我心理、社会需求、人生价值等方面入手。
所谓“怎么做”,就是面对多变的世界,我们该如何主动寻求改变;或者如何面对多变的世界与被改变的自己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任何一篇合格的高中议论文都必须讲清楚这三个问题。
角度一:承认“被改变”的合理性。
接下来的文章自然是从“被改变”与个人角度去挖掘。
能言者从哲学层面去谈,摆在社会大坐标中去证。
于他人而言,“被改变”或许能给他人带来现实中的改变,或者说进步;于“我”而言,“被改变”是自我主观的突破;于社会而言,或许是向着更好处迈去,正所谓主观意愿与客观现实的融合,个体改变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角度二:对“被改变”的合理性提出质疑。
当“被改变”成为一种重要趋势时,背后隐藏的可能是“自我认识”的缺失。
这样的人往往更倾向于维持稳定状态,不愿意调整自己、改变自己,他们的自身价值往往对外界的依赖很大,进而慢慢变成“单向度的人”,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如诺基亚老总所感叹的:“我们做了什么呀,我们什么也没有做。
”不去做、不主动寻求改变,这恰恰是诺基亚被迫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角度三:承认“被改变”的合理性,但要析其成因,究其危害。
要思考普遍存在的“被改变”的情况是否会在无意之间成为造就社会“巨婴”的推手,这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是不是件好事;以及普遍存在的“被改变”的情况是否会产生肆意对自己及他人的烦扰。
角度四:承认“被改变”的合理性,但要辨析什么是真正的“被改变”,分析其建立的前提,思考怎样的“被改变”才能在自我认识的实现中发挥正向作用,让人不至于在过度的“被改变”中迷失了自我。
还有无数种可能,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思考。
可以从对生活现象的切身体验入手,从时代风云变幻的趋势入手,从传统文化的回归入手等。
可以谈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要让快捷高速的生活代替慢生活;让追捧洋人节日渐渐回归到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上;让“一带一路”悄然打开中国的新天地。
考题引导考生从“我”出发,思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陈述自己的价值取向。
2.这种“被改变”的情况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可以写记叙文,写自己“被改变”的人生体验等。
如成长就是一种“被改变”,考生可写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面对成长的困惑与烦恼,是怎么去改变现状的,要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参考立意1.自我因“被改变”而绽放精彩。
2.人生的实现是自身改变和“被改变”的协调统一。
3.面对平凡的生活,我们需要主动改变现状。
4.不应将“被改变”视为压力,而应视其为生活的常态。
5.成长就是一种“被改变”。
6.我们要正视“被改变”的状态。
7.要顺时而变,要突围而出。
8.不变是僵化,变的才是从容。
9.客观存在与主观变革是统一的。
10.与其“被改变”,不如主动寻求改变。
11.顺势而为,方有大成。
……例文展示与其“被改变”,不如主动改变未来,是充满未知的旅途。
有时候我们主动寻求改变以适应这个世界,有时候我们希望维持一种状态,却又被外部世界无形地改变着。
面对多变的世界,与其“被改变”,不如主动改变。
“被改变”,常常会受制于人,带来的结果多是无力、无助、无奈。
中兴作为中国第二大、全球第四大通讯设备制造商,其电信设备、手机中有大量元器件和软件需要长期从美国公司进口。
但不求改变,安于现状的中兴公司低估了国际形势的变幻莫测,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禁止美国公司与中兴开展任何业务,期限为7年,软件、技术、芯片等零部件销售均在限制范围之内。
这一纸禁令,基本断送了中兴的未来。
“被改变”其实是一场灾难,与其“被改变”,不如主动改变以适应这个世界。
华为与中兴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与中兴不同的是,华为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主动开发出多项核心技术。
“我”需要其他公司的产品,其他公司也会依赖“我”的技术。
以高通与华为的交叉授权为例,尽管高通在通信上优势明显,但因其需要华为的技术,便不得不采取合作的姿态来应对。
因着主动改变、寻求创新,华为没有被牵着鼻子走,不用看别人的脸色。
谁主动改变自己,谁就改变了这个世界,适应了这个世界。
以色列和芬兰这两个独特的国家,面积小、人口少、资源极度匮乏,但其创业数量和创新能力却极其强大,丝毫不逊于其他世界大国。
是坐等死亡,还是主动改变自己去适应世界?答案不言自明。
由于与周边阿拉伯国家处于敌对关系,以色列的年轻人在高中毕业后不是去上大学,而是去参军服兵役。
在部队里,许多年轻人会被安排进行多学科的专业学习,他们会迅速掌握军事领域的尖端科技。
更可贵的是,国家鼓励退伍军人将这些技术用于创业,因此该国科技创新人才辈出,甚至出现一个寝室中10个战友均创业成功的奇迹。
因为主动改变自己,以色列这个有诸多劣势的小国创业数量和创新能力极其强大,丝毫不逊于其他世界大国。
“被改变”几乎等于自寻死路,主动改变常常令人绝地重生。
诺基亚一度是芬兰的骄傲,但它却陶醉于已有的成绩不求改变,最终只能落个倒下的结局,同时使芬兰经济陷入困境。
后来芬兰政府审时度势,开始寻求主动改变,启动了“桥梁”孵化计划,鼓励诺基亚员工将内部技术用于创业,并给予创业者资金上的支持,于是许多高技术人员流入创业市场,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诺基亚不改变,诺基亚倒下了;柯达不改变,柯达胶卷消失了;而腾讯、阿里、脸书则应变而生,创建了一个个商业帝国。
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与其“被改变”而陷入困境,不如主动改变,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