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生体质健康检查工作的基本要求培训

合集下载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培训新增学生体质健康测评指标的内容与方法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培训新增学生体质健康测评指标的内容与方法

50米跑
受试者听到信号后起跑,计时器自动 记录所用时间。
立定跳远
受试者两脚自然分开,站在起跳线后 ,双脚同时起跳,不得踩线或越过起 跳线。
测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保证测量仪器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定期进 行校准和维护。
对受试者进行必要的 指导和说明,确保测 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确保受试者在测量前 充分休息,避免剧烈 运动和情绪波动。
速度素质
反映人体快速运动能力的指标,包括 50米跑、100米跑等测试项目。
柔韧性素质
反映人体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伸展性 的指标,包括坐位体前屈、俯卧背伸 等测试项目。
04
测评方法与注意事项
身体形态指标的测量方法
身高
使用身高测量仪,受试者赤足, 头部正直,立正姿势站立在测量 板上,脚跟靠拢,足尖分开约60
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
强化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学生体质健康 需求的不断变化,未来学生体质健康 测评指标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未来学生体质健康测评将更加关注个 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促 进学生健康成长。
推广智能化测评技术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未来学生体 质健康测评将更加便捷、高效,提高 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准确性。
评估方法
通过对比新旧指标的测评结果,分析新 增指标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同时收 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新指标进 行持续改进。
VS
反馈与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对新增指标进 行优化和完善,提高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和提升 。
06
结论与展望
新增指标的意义与价值
反映学生全面健康状况
02
新增学生体质健康测评指 标

体质健康监测培训计划方案

体质健康监测培训计划方案

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强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特制定本培训计划方案。

二、培训目标1. 提高参训人员对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认识,明确体质健康监测的重要性和意义;2. 培养参训人员掌握体质健康监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3. 提高参训人员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增强参训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三、培训对象1. 全市各级卫生、体育、教育等部门相关人员;2. 社区医务人员、体育健身指导员、志愿者等;3. 对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有兴趣的各界人士。

四、培训内容1. 体质健康监测概述:介绍体质健康监测的背景、目的、意义、发展历程等;2. 体质健康监测理论:讲解体质健康监测的相关概念、指标、方法、评价标准等;3. 体质健康监测实践操作:教授体质健康监测的具体步骤、测试方法、设备使用、数据采集、结果分析等;4. 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讲解体质健康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应用等;5. 体质健康监测报告撰写:指导参训人员撰写体质健康监测报告;6. 体质健康监测服务与管理:介绍体质健康监测服务的流程、规范、质量保证等;7. 案例分析与交流:分享体质健康监测的成功案例,促进参训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培训方式1. 集中授课: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系统讲解体质健康监测的相关知识;2. 实操演练:组织参训人员进行现场操作,实际掌握体质健康监测的技能;3. 案例分析:分享成功案例,引导参训人员思考和分析;4. 交流研讨:鼓励参训人员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六、培训时间与地点1. 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分批次进行培训,每批次培训时间为3-5天;2. 地点:全市各级卫生、体育、教育等部门培训基地或相关机构。

七、培训考核1.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实操考核、案例分析等;2. 考核标准:根据培训内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3. 考核结果: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

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

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现代社会对学生的健康管理越来越重视,在学生健康管理中,健康检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健康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学生存在的潜在健康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然而,在进行学生健康检查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才能够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合理设定健康检查的内容学生处于身体发育期,身体状况多变,因此合理设定健康检查的内容非常重要。

健康检查应包括身高、体重、骨龄、视力、听力、肺活量、心率、血压等基本项目的测量,并结合学生的年龄和性别,添加适合的项目,如心电图、血常规等。

通过综合检查,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早期发现问题。

二、建立规范的健康检查流程健康检查应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受到适当的检查。

首先,应组织学生按照身高、体重的先后顺序进行测量,用统一的仪器和方法进行测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接着,进行视力和听力的检查,以及其他需要专业设备的检查。

最后,对学生的各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形成个体化的健康报告。

三、合理选择检查的时间和频率健康检查的时间和频率也是需要规范的。

一般而言,学生的健康检查应在每学年开始前的前期进行,以了解学生在放假期间的身体状况,并为新学年的教育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此外,在学生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期时,如初一、初三和高一,也应适当增加健康检查的频率,以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健康情况。

四、确保检查师资力量和环境条件健康检查需要专业的师资力量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对检查人员要求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准确地操作检查仪器,并对结果进行准确分析。

检查的环境条件应保持安静、洁净,确保学生在检查过程中能够放松身心,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

五、保障学生的隐私权和知情权在进行学生健康检查时,必须保障学生的隐私权和知情权。

学生在接受健康检查前,应事先得到充分的告知,了解检查的目的、内容和相关权益,并能够自主决定是否参加。

同时,在检查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隐私得到保护,避免检查结果泄露和不当使用。

学生体质健康体检工作实施方案

学生体质健康体检工作实施方案

学生体质健康体检工作实施方案学生体质健康是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开展学生体质健康体检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事项。

为了提高体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制定实施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是一份学生体质健康体检工作实施方案,来全面了解。

一、项目确定1.身高体重测量:通过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评估学生的营养状况、生长发育水平和体重控制情况。

2.肺活量测试:通过测试学生的肺活量,评估学生的心肺功能水平。

3.俯卧撑测试:通过测试学生的俯卧撑数量,评估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耐力水平。

4.仰卧起坐测试:通过测试学生的仰卧起坐数量,评估学生的核心力量和耐力水平。

5.50米跑:通过测试学生的50米跑耗时,评估学生的速度和爆发力水平。

6.立定跳远:通过测试学生的立定跳远距离,评估学生的下肢爆发力和灵活性水平。

7.敏捷测试:通过测试学生的敏捷性,评估学生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水平。

8.体重指数测量:通过计算学生的体重指数(BMI),评估学生的体重状况。

二、体检工作人员组织和培训1.确定体检工作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协调整个体检工作。

2.招募足够数量的体检工作人员,确保体检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组织体检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包括测量技术、评估标准和操作流程等方面的培训。

4.制定详细的操作手册,供体检工作人员参考和遵循。

三、体检场地和设备准备1.选择适当的场地进行体检,确保场地宽敞、明亮、通风,并具备保密性。

2.准备足够的体检设备,包括身高体重测量器、肺活量计、俯卧撑计数器、计时器、测量杆等。

3.确保体检设备的运行正常,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四、体检工作的操作流程1.在体检前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包括体检项目的顺序、时间安排和工作人员分工等。

2.组织学生按照流程有序进行体检,确保体检工作的顺利进行。

3.体检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测量和评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体检过程中,体检工作人员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提供相关的健康咨询和建议。

学生健康监测项目操作规范要求

学生健康监测项目操作规范要求

学生健康监测项目操作规范要求一、监测时间和频率要求:1.学生健康监测项目应该按照每周至少两次的频率进行,确保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2.监测时间应该选择在早上空腹或者午饭后2小时进行,以便获取较为准确的数据。

二、监测项目要求:1.学生健康监测项目应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率、血糖等常规生理指标的监测。

2.监测项目还可以根据学生身体状况和需求,增加其他指标的监测,如肺活量、视力等。

三、监测设备和操作要求:1.监测设备应该符合国家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学生健康监测项目的操作应该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可靠性。

四、监测记录和数据管理要求:1.每次监测应该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监测时间、监测项目和结果等信息,并保持好监测原始记录。

2.监测数据应该妥善保存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五、监测结果分析和报告要求:1.监测数据应该进行分析和评估,形成监测结果。

2.监测结果应该及时向学生和家长进行通报和解释,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六、隐私保护要求:1.学生健康监测项目的数据应当严格保护学生个人隐私,不得泄露或滥用。

2.在进行学生健康监测时,应当确保学生的隐私权和人身安全。

七、应急处理要求:1.在发现学生存在健康问题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采取适当的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向学校领导和家长汇报。

2.在进行学生健康监测时,应当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备发生突发情况时使用。

八、监测流程和操作规范要求:1.学生健康监测项目的流程和操作规范应当明确,每个步骤都应有相应的操作规范和要求。

2.监测人员应熟悉监测项目的操作流程和规范要求,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以上就是学生健康监测项目操作规范要求的一些建议,通过遵守这些要求,可以保证学生健康监测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检查规范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检查规范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检查规范一、体质项目测试要求测形态指标时,受试者进入测量室后,脱去衣、帽、鞋袜,男生身着短裤一条,女生穿短裤和背心或短袖衫一件(测量胸围时必须脱去)。

1、身高测量方法:受试者赤脚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扰,足尖分开成60°)。

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与支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但不靠支柱,两眼平视前方,以保持耳屏(耳珠)上缘与眼眶呈一水平。

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面,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受试者头顶,测试人员两眼与水平压板呈水平位进行读数,记录之。

注意事项:①身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

测量时要特别注意足跟、骶骨和两肩胛间是否紧靠支柱。

水平压板与头顶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压实,头顶有小辫、发结者要取下)。

读数完毕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回安全高度,以防碰坏。

②量身高之前,学生不应进行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体重测量方法:测量时,体重计应放在平坦地上,然后调整零点(旋转右侧螺旋调节之)。

令受试者自然站立在称台中央,测试人员添加砝码,移动游码至刻度尺平衡后读数,记录之。

当天测完后取下砝码,放置原处,固定刻度尺,以免受振动。

注意事项:受试男生只能穿短裤、背心或短袖衫。

体重计使用前一定要校准并检查零点。

测试人员要熟悉砝码重量,避免差错,每天用后要检查砝码有无遗失、搬运前要把砝码连同秤钩装入布袋,游码刻度及称台固定,螺旋要上紧,以免途中脱落遗失。

3、胸围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肩放松,两上肢自然下垂。

测试人员面对受试者,将带尺上缘经背部肩胛骨下角下缘至胸前。

男生和未发育的女生,带尺下缘经乳头上缘,以发育的女生,带尺经乳头上方平齐第四胸肋关节处,测量平静状态下的胸围。

注意事项:测量时,应注意带尺有无折转,位置是否正确,受试者两上肢是否下垂,有无低头等情况,并进行纠正。

测试人员应注意带尺的松紧度要适宜。

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管理制度

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管理制度

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管理制度一、背景二、目的1.了解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状况,为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2.发现和预防学生身体健康问题,及时干预和处理。

3.提高学生的体质素质,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内容1.学生体质健康检测项目(1)身高体重指标:测量学生身高、体重,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

(2)肺活量测试:通过测量学生的肺活量,判断呼吸系统功能。

(3)心肺能力测试:进行跳远、跑步等项目,评估学生的心肺耐力。

(4)灵敏度测试:进行跳远、立定跳远等项目,评估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2.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时间3.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具体措施(1)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指标。

(2)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检测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向学生说明检测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3)体质健康检测由专业医务人员或教师负责,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4)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向学生和家长提供个性化的体质健康建议,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5)建立跟踪管理机制,定期对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四、实施1.强化宣传,提高学生和家长的体育健康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的重要性。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体育健康知识和检测技能,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

3.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器材,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成立专门的体质健康检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管理制度,并进行监督和评估。

五、评估与反馈1.定期对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科学、合理和有效。

2.收集和汇总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数据,分析统计学生整体体质健康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关的改进措施。

3.向学生和家长反馈学生个体体质健康状况以及改善建议,并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体育健康活动,提高体质素质。

六、重要性学生体质健康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学生健康体检工作规范

学生健康体检工作规范

学生健康体检工作规范一、体检的重要性学生健康是教育的基石,而体检是确保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的体检,能及早发现学生身体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干预和健康管理。

因此,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的规范对于学生身体健康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检项目的选择在进行学生健康体检时,应根据学生年龄、性别和特殊情况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项目选择。

常规的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肺功能等,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进一步检查项目。

三、体检设备的要求为保证体检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体检设备的选择非常重要。

体检设备应具备国家标准合格证书,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此外,为了确保体检结果的准确性,应根据学生人数和科目数量合理配置体检设备。

四、体检环境的要求体检工作需要安全、卫生的环境。

体检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并保持整洁。

同时,应设置合理的体检座位和分隔区域,保障学生的隐私。

五、体检流程的规范体检流程应科学合理,确保每位学生能够充分参与体检。

在体检之前,应向学生和家长宣传体检的目的和重要性,让他们充分了解体检的内容和流程。

同时,在体检过程中,应为每位学生分配专业的医生或医护人员进行体检,保证体检的效果和质量。

六、体检数据的管理体检数据是学生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对体检数据的管理十分重要。

体检数据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和整理,建立完善的学生健康档案,并定期进行更新和追踪。

保护学生个人隐私,严禁泄露和滥用学生的体检数据。

七、体检结果的解读和反馈对于每位学生的体检结果,应及时进行解读和反馈。

学生和家长应详细了解体检结果的含义,并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健康咨询和建议。

对于有问题的学生,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医疗帮助。

八、体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通过对体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健康状况的整体情况和趋势。

这有助于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和干预措施,并能够提供参考和依据给学校和家长,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体质健康检查工作的基本要求培训学生体质健康检查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检查方法一、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目的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发展和变化趋势,建立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系统,为有关部门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决策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推动学校卫生工作,促使全体学生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检查方法(一)健康监测的实施1.监测对象:全县范围内各中小学校2.监测时间:一般规定在每年的同一时间内进行。

监测人员需事先接受严格培训,以掌握统一的方法和标准.3.监测内容:⑴ 生长发育状况:是评价儿童少年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可从下列方面挑选指标:① 形态指标:如身高√、体重√、坐高、胸围、肩宽、骨盆宽、上臂围、肩胛下皮肤摺厚度等。

② 功能指标:如肺活量√、血压√、脉搏。

⑵ 疾病或异常:包括近视√、沙眼√、弱视√、龋齿√、牙周疾病√、肥胖√、营养不良√、脊柱弯曲√、神经官能症等。

可通过测定血红蛋白、检查蛔虫卵等方法,筛查缺铁性贫血和肠道蠕虫感染。

(3)内外科:心√、肺√、肝√、脾√、胸√、四肢√、皮肤淋巴√、(4)传染病的监控:包括X光胸部透视、肝功能检测等方法,筛查学生(尤其是新生)传染性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的感染情况。

(5)其他:如血清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胆红素、结核菌素等(二)组织管理各监测队伍由有体检资质和任务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组建和管理。

严禁以个人名义进行承包。

检测费的收支必须严肃财经制度,收支两条线,并出具正式收据;严禁将经费分光用光,要保证一定的经费节余用于下一轮学校学生体检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人员管理1.监测队伍一般由12~20人组成(有检验或X光项目检测时,人员应相应增加),原则上不低于12人,除负责人外,其余全部为取得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职务。

其中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4人,主要保证在内科和五官科的检查岗位上。

2.到学校进行监测前均应组织监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每个人能熟练掌握学生体检的各项技术要求,未经培训的人员均不得从事监测工作。

3.各监测队伍的医务人员均应建立健康档案(卡),每人每年至少应进行健康体检1次。

为防止医务人员与受检学生发生交叉感染,凡患有传染性疾病者,不得从事学生监测工作。

4.县卫生局为我县学生体检各监测队伍的行政主管部门,县疾控中心为我县学校学生体检的技术指导部门,县疾控中心将监测队伍的人员构成状况报县卫生局和教育局备案。

监测人员应相对固定,不得使用其他医疗单位在职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以避免人员流动性过大,减少由人员变动所带来的检测质量问题。

(四)监控措施监测队伍应到校服务,学生体检各项工作尽量在校进行,方便师生及家长。

工作人员工作时应做到着装整洁、配证上岗、举止得体、态度和蔼、书写规范,主动接受学校、上级部门的监督。

各监测队伍在日常工作中应建立质量监控制度,定期抽查质量,发现误差超过标准的,要及时查明原因,不断总结经验。

各监测队伍到校应取得学校的支持与配合,由学校填写“意见反馈表”,并将反馈意见直接寄主管部门。

凡工作马虎、态度较差、不服从管理的人员应清理出监测队伍,以保证监测队伍高效、优质地为学生服务。

(五)检测项目及书写要求学生检测最基本检测项目应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视力、肺活量、内外科、五官科、血检。

身高、体重的检测结果直接用所测数字表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血压值保留到个位数;肺活量值保留到十位数;内科、五官科检查出的阳性体征直接用汉字书写,阴性用“正常”或“未触及”表示。

监测表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年、月、日)、学校名称、所在年级、班级等,每一个内容均不得缺漏。

统一使用一种颜色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书写正确规范,字迹清楚;每个监测项目栏内在填写监测结果的后面,应签署监测者的姓氏;不属项目栏内的阳性体征,应在其他栏内注明;阳性体征的描述应简练、用语准确;异常情况通知单的建议栏,应根据所发现的体征,提出针对性的需作进一步的检查项目,是否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及上体育课等。

其它监测项目:如临床检验等检查结果,按相应出报告的书写规范出具报告。

(六)检测方法及要求1.身高使用器材:身高坐高计。

使用前应校对0点,并用钢尺测量基准板平面红色刻线的高度是否为10.0厘米,误差不得大于0.1厘米。

同时应检查立柱是否垂直,连接处是否紧密,有无晃动,零件有无松脱等情况并及时加以纠正。

测试方法:受试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版上。

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0。

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

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于受试者头顶。

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平面等高进行读数。

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注意事项:① 身高坐高计的生产厂家应有国家计量局颁发的质量论证合格书;所用身高坐高计应有厂家出具的质量合格证明。

② 身高坐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

③ 严格掌握“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测量姿势要求。

测试人员读数时,两眼一定要与压板等高。

两眼高于压板时要下蹲,低于压板时应垫高。

④ 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着要压实,头顶的发辫、发结要放开,饰物要取下。

⑤ 读数完毕,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安全高度,以防碰坏。

⑥测试记录取一位小数。

第二位小数按“四舍五入”原则取舍。

2.体重使用仪器:电子秤。

使用前需检验其准确度和灵敏度。

准确度要求误差不超过0.1%,即每百千克误差小于0.1千克。

检验方法是:以备用的10、20、30千克标准砝码(或用等重的标定重物代替)分别进行称量,检查指示读数与标准砝码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

测试方法:测试时,电子秤应放在平坦地面上,调整0点。

受试者站立在秤台中央。

注意事项:① 测量体重前,应让所有受试者排空大小便。

不要大量喝水,也不要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②受试者应站在秤台中央,上、下秤时动作要轻。

③ 每天使用秤前,均需进行校正。

测试人员每次读数前都应校对砝码重量,避免差错。

④测试记录取一位小数。

第二位小数按“四舍五入”原则取舍。

3.视力检查:使用器械:标准对数视力表。

悬挂高度应使视力表5.0行视标与多数受检对象的双眼呈水平位置。

视力表的照度约500勒克斯。

检查方法:① 受检者距视力表5米处站立,用遮眼板将左眼轻轻遮上,先查右眼视力。

② 可先从5.0一行视标认起。

如果看不清再逐行上查,如辨认无误则逐行下查。

要求每个视标辨别时间不超过5秒。

规定4.0~4.5各行视标中每行不能认错1个,4.6~5.0各行视标中每行不能认错2个,5.1~5.3各行视标中每行不能认错3个。

超过这一规定就不再往下检查,而以本行的上一行记为该受检者的视力。

③ 如5米处不能辨认视力表最上一行视标时,则令受检者站立于距视力表2.5米处或1米处进行检查。

所得视力值应分别减去校正数值0.3或0.7后记为该受检者的视力。

如1米处仍不能辨认视力表最上一行视标时,应根据情况分别填写“数指、手动、光感、失明”等。

④ 凡视力小于5.0者即为视力低下。

小于5.0大于4.8者为轻度,4.8~4.6为中度,4.5及4.5以下为重度视力低下。

注意事项:① 检查视力前,受检者摘去可能佩戴的眼镜(包括隐型眼镜),检查裸眼视力。

② 检查如用自然光线,应选择晴天。

③ 检查前不要揉眼,检查时不要眯眼或斜着看。

检查人员要随时注意监督。

④ 用遮眼板时要提醒受检者,不要压迫眼球,以免影响视力。

⑤ 不宜在紧张视近工作、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即刻检查视力。

至少要休息10分钟以后再做检查。

4.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指标。

使用器材:智能电子血压计。

使用前一定要进行校对,保证其准确性。

测试方法:按使用说明。

注意事项:① 测试前1~2小时内,受试者不得从事任何剧烈运动。

② 受试者先接受有关测试要求的讲解,消除精神紧张,保持情绪安定。

③ 测试血压时,上臂不可受过紧衣袖的压迫。

④ 需重复听取血压值时,应使血压计水银柱下降至零位后再行。

⑤血压正常值:< 12岁学龄期儿童,收缩压为年龄ⅹ2+80mmHg,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12岁学生收缩压为90~140 mmHg,舒张压为60~90 mmHg.5.肺活量:使用器材:电子肺活量计。

使用前一定要进行校对,保证其准确性。

测试方法:嘱受试者取站立位。

可做1~2次深呼吸,而后尽力深呼气。

吸气停止时,憋住气向肺活量计口嘴内尽力深呼气,直到不能再呼为止。

检测人员进行肺活量读数。

注意事项:① 测试前,应向受试者讲解测试方法和动作要领,并做示范。

允许受试者(尤其低年龄小学生)做必要练习。

② 受试者吸气和呼气均应充分,呼气不可过猛,防止从嘴与吹嘴接触部位漏气,防止用鼻呼气。

呼气时允许弯腰,但呼气开始后不得再吸气。

测试人员应注意观察,防止因呼吸不充分,漏气或再吸气而影响测试结果。

③测试前应有必要的身体准备活动,但不要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成绩。

6.五官检查:由监测队指定专人进行测量。

使用仪器:额镜、反光灯、窥鼻器、平面口镜,五号探针。

⑴沙眼检查:检查方法:主要用肉眼观察。

由于沙眼早期多出现在上睑结膜的睑板上缘和上穹隆部,所以检查时一定要翻开上眼睑。

一般用单手翻睑法,先嘱受检者向下看,以食指和拇指夹住上睑中央部的皮肤,食指向下压,拇指把皮肤向上卷,便可将上睑翻转;检查上穹隆时,可请受检者尽量向下看,用左手拇指将已翻转之眼睑向上提起,并将其稳定于眶缘上,再以右手拇指置下睑缘处,轻轻向上后方推动眼球,即能暴露上穹隆部。

诊断依据:① 上睑板和上穹窿部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滤泡形成,或两者兼有。

② 用角膜放大镜或裂隙灯检查可见血管翳。

③ 上穹窿部和上睑板结膜出现疤痕。

④ 结膜刮片可见沙眼包涵体。

有上述第1项兼有2、3、4项中之一,即可诊断为沙眼。

诊断方法:① 沙眼临床分期:见附表-我国沙眼临床分期分级标准② 沙眼诊断简易分类:无沙眼:睑结膜表面光滑透明,结膜下血管的轮廓清楚,如上睑结膜及穹窿部血管仅有轻度充血,或只有单独的滤泡,或乳头一种症状存在,仍诊断为“无沙眼”。

有沙眼:凡睑结膜表面(包括部分穹窿结膜)粗糙不平,结膜下的血管模糊,有充血及分泌物,并出现滤泡与乳头,这两种症状同时存在,或伴有灰白色细条状、网状或片状的疤痕,不论病变轻重大小(侵犯结膜很少一部分或侵犯整个结膜面),都可诊断为“有沙眼”和第几期。

疑似沙眼:眼睑缘及附近穹窿部结膜有轻度充血,血管轮廓不清,只有单独的乳头或滤泡存在,一律诊断为“疑似沙眼”。

不做沙眼统计,但需治疗,以防止发展。

附表我国沙眼临床分期分级标准⑵鼻腔检查:检查方法:受检者应正坐,勿靠椅背,头稍后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