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议论文中心论点专题
中考语文复习 议论文写作指导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含答案】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一)什么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议论阐明的看法和主张。
一篇文章有时可以有几个论点,其中一个论点是主要的,即中心论点;其余的论点就是分论点,分论点要服从中心论点,从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有了分论点,可以使文章的层次更丰富,说理更充分,脉络更清晰。
所以我们提倡编写分论点。
【例一】中心论点:说话的好坏往往影响到交际的成败。
分论点:①好言似蜜,沁人心扉,美化人情关系。
②恶语如刀,剜人心肉,割断你我情义。
——分论点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中心论点。
【例二】中心论点:注意特殊场合的话语,搞好人际关系。
①尴尬之时,幽默之言可以变紧张成轻松。
②纠纷之中,宽容之语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分论点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中心论点。
(二)分论点之间形成什么关系?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一般有并列、正反对照和层进三种。
【例一】中心论点:话说得好坏事关交际成败,我们必须明辨什么是好话。
分论点:①好话有理有利有节,能维护人格和国格。
②好话有礼有情有义,能利于他人和自己。
——并列式分论点。
分论点之间如果交换位置,一般不会造成层次混乱。
但是这类分论点往往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按照“主——次”、“大——小”等顺序安排。
【注意】不要只是根据古今中外等单纯的时间或空间顺序安排并列关系分论点的层次关系,要深入事物的内部研究不同事物的几个本质区别,以这个本质区别作为分论点安排顺序。
【例二】中心论点:说话的好坏往往影响到交际的成败,我们要说好话,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分论点:①好话如火种,能融化嫌隙的冰川,照亮灰暗的心房。
②恶语如严冬,会摧残友谊的幼苗,冻结希望的溪流。
——正反对照式分论点。
这也是并列式结构的一种,可以根据上下文相互衔接的需要,按照“正——反”或者“反——正”的顺序安排这类分论点。
【例三】中心论点:说话就是交际,要想交际获成功,我们必须学会说好话。
①好话如好酒,越经时间酝酿,越发醉人之香。
②好话似好钢,唯经生活之炉,才闪哲理之光。
中考语文议论文专题复习---如何找中心论点

(4)注意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区别。
中心论点统摄全文,分论点是来补充或论证中心论点,是为 中心论点服务的。
中考阅读材料
成功来自勤奋 ……
古人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 苦作舟”这是对我们诉说着勤奋的重要性, 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最佳路径。虽然每一个勤 奋的人不一定都成功,但成功的人却一定出 自勤奋。在平常的生活中,总听到同学们抱 怨,“为什么我不是天才?”“为什么我不 能成功?”其实所谓的天才获得的成功,正 是出于他们的勤奋和努力。 (1)请你为文段选择一个道理论据。 (2)请你为文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通过————与————进行对比,更加突出地论 证了________,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慧眼识“珠”:判断语段所采用的论证方 法
4、古语说:“天下之事,必作于细。”科学研究尤 需如此。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就不能取得 任何科学成就。德国化学家维勒研究一种铝矿石, 漫不经心,自然无缘与钒结识;瑞典化学家肖夫斯 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
文体知识回顾: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2、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3、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4、议论文的语言:准确 严密
一、论点: 阅读文本一,提炼中心论点。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
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 “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 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 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 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 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 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 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中考语文议论文专题复习2明确中心论点的表述形式新人教

明确中心论点的表述形式答题指导1、明确中心论点的表述形式:答题思路:三明确①内容上②句式上③作用上明确:①要用鲜明的表判断的形式,常用“××是×××”的句式,或“应该”“要” “必须”的句式。
不能是疑问句或修辞句或词语短语,必须是一个概括力很强的表判断的句式。
主语往往是人——我们应该怎么做。
②最能鲜明概括作者观点主张的句子。
③能统摄全文的句子。
能领起每一段。
实战练习:我们明确中心论点在内容、句式及作用上的表述形式,我们就有了判断中心论点的标准,那么我们实战练习一下?请同学们速读选文三、四,看能否在1分钟内找出两文中心论点?告诉我你为什么找到了?你的窍门是什么?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答题指导2、寻找中心论点答题思路:三看①看标题:(1)题目是论点: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题目是论题:如《怀疑与学问》《中国人失掉子自信力了吗》区分论题和论点:论题是作者所议论的话题,一般是一个词语或短语,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话题所持的观点和主张,一般加上主语可构成一个表判断的句子。
有时可根据论题找论点。
文章的论点都是针对论题的判断或主张。
如《谈骨气》论点就应该围绕“骨气”提出。
②看开头:第一种情况: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中心论点。
如《谈骨气》第二种情况:开头引用事例、现象、故事或名言等引出论点。
如《怀疑与学问》③看结尾:论点放在文末,先列举大量论据然后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般有提示性的词语:由此可见,因此,所以等等因此,我们找论点的顺序是:标题——开头——结尾实战练习:对于文中中心论点明确的,我们可采用三看:看标题、看开头、看结尾的方法找出中心论点,下面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速读选文二,找出中心论点,并回答你是怎么找出来的?看看用刚才这种寻找论点位置的方法可不可行?答题指导3、概括中心论点答题思路:三归纳①从段意或分论点归纳中心论点②从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中归纳中心论点。
议论文阅读归纳论点分析论据理清思路 中考复习(九年级)

考点一:寻找与归纳论点题型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题技巧:(1)明确论点的表述形式。
论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有明显的情感倾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2)要弄清论点的位置。
论点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处。
有些文章,标题可能就是中心论点。
(3)分析论题找论点。
论题就是作者议论的话题,是论点针对的对象。
阅读议论文,弄清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持什么见解和主张,其实就找到了文章的论点。
(4)抓语言标志。
有些论点是在层层论证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这时通常有一些提示性的词语,如“我认为”“由此可见”“所以”等。
题型2: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答题技巧:掌握常见的几种提出论点的方式。
(1)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2)引用名言,从而引出中心论点;(3)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纳出中心论点;(4)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归结出中心论点。
题型3:给议论文加上恰当的标题。
答题技巧:从两个方面思考作答:(1)看本文议论的话题是什么,可用论述的话题作标题;(2)看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即中心论点是什么,可用揭示中心论点的短语作标题。
考点二:分析补充论据题型1:概括事实论据。
答题技巧:(1)注意把握选段的中心句,特别是首括句或总结句;(2)把握人物、事件等记叙的要素,然后按照“人+事件”的格式提炼。
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题型2:指出文中列举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1)明确其论据类型;(2)联系论点具体分析其作用;(3)掌握答题模式: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的作用。
题型3:为文中某个论点补写或选择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答题技巧:(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
(2)事实论据的表述格式一般为: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加上分析:正因为……所以……正体现了……如有字数限制,务必遵照要求。
2024年中考语文议论文专题复习——把握中心论点、分论点课件

诗、宋词、元曲……为今人留下无数名篇,造就无比灿 烂的中华诗歌文化。凡中国人,不论身处何方,从事什 么工作,过着怎样的生活,几乎都熟读“春眠不觉晓”, 能诵“床前明月光”,会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诗词在我们的生命岁月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中考专题复习——议论文 把握中心论点
一、议论文文体知识
概念
议论文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直接表达作者 的见解和主张的文体。
议论文 三要素(
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 主张。
论点、 论据、 论证)
论题
是作者要议论的问题,而不是对这个问题 的判断和观点。
作者在文中所摆出的核心观点,就是文
比如诗词类文化节目,激发了诗词文化热,越来越多的 青少年选手从节目中脱颖而出,在同龄人中产生一定的 示范效应,热爱诗词在当代青少年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为提高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在文化艺术领域,诗词文化转化创新大有可为。通过一 声声诵读,唤醒情感记忆;通过美食、服饰和建筑设计, 再造诗词意境;通过一部部专题片,在影像中重温经典; 通过一本本图书,传承文明薪火。纪录片《跟着唐诗去 旅行》挖掘文旅深度融合的可能;在影视剧中,越来越 多的诗词文化元素被引入,丰富着艺术创作的文化质地。
方法 论证 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因为“事
实胜于雄辩”。
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
道理 、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公认的定理、
论证 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分为引用论证和分析论述
论证 方法
比喻 论证
式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 法,即以喻体作论据去论证本体的论证方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议论文论点论据分析专题复习

九年级上语文议论文论点论据分析专题复习一、考点分析考点一、议论文的论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
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
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考点二、议论文的论据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
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
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
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
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二、专题详解知识点一:复习论点1.论点的概念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而中心论点,就是作者观点的核心。
2.论点与论题(或论点的性质特点)论点与论题。
论题是作者论述的对象和范围,大多数情况下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看法,它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注意:论点的语言表现形式应该是判断性句子,而不是词语或短语,也不能使用比喻。
一般为肯定句式,有时也可以是否定句式,但是论点不能是疑问句式或选择句式。
3.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有些文章既有中心论点,又有分论点。
中考议论文如何归纳中心论点

所阐述的内容所作出的明确的判断的句子。
(一)看题目
辨别下列标题,看哪些能作为中心论点,哪些不能, 并说明理由。
论读书
否。论题不是论点
幸福究竟是什么
否。论点不能用疑问句表示
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否。论点不能只用否定句表示
独立与合作
《宽容是一种美德》开头: “早在一千多年前,大文豪韩愈就说过:“古之君子,其
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 人乐为善.”对自己要求严格,就不会倦怠懒散,对别人要宽 容,这样大家就乐于为善.如果对自己自由散漫,对别人却百 般挑剔,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得理不饶人的那种人,这种人 不但不懂得宽容,而且另人厌恶。所以,宽容是一种美德。”
特别提醒:注意语言提示,文中有提示文章论点的词 语,提示词语一般是“总之”、“因此”、“总而言 之”、“所以”、“由此可见” 等。
寻找论点的顺序是:
看标题
开头部分 结尾
确定中心论点 论 题
(一)看题目
议论文的题目有两种:一是论题式的, 一是论点式的。
例:《谈骨气》 题目是文章的论题:谈谈关于“骨气”。 文中对骨气做出判断表述的句子是: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
如何寻找、归纳中心论点
中考议论文的主要考点
❖ 1.把握议论文 ❖ 4.把握文段内容,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相关
信息 ❖ 5. 开放性试题:补充论据;在理解文章内容的
基础上联系现实谈感受、作评价等。
考点一:准确(寻找)判断或概括 文章的中心论点
❖ 论点要求:鲜明、正确。 (鲜明:论点必须表示拥护什么,反对什么。 正确:论点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能够解决实际问 题。)
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如何寻找中心论点

论点的特点
从内容上讲:
一是正确,能揭示真理,表现规律,符合客观实 际;
二是鲜明,是非清楚,不含糊,不隐晦,赞成什 么,反对什么,态度明朗;
三是新颖,表达的见解非常特殊,令人耳目一新。
❖
❖ 情势上: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情势上是
个完整的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句。
不能是一个短语。 如:灿烂的阳光(偏正短语)
例:“名言警句”引出中心论点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 乐群” 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 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我所说 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 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 四 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论点:但我确信“敬业乐业” 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说“勤”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 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 “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 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
——如何寻找中心论点
中考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
1.概括文章的论点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3.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4.分析论证思路
3—4个题目,14分左右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 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 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 主张。
论点:我们每读一本书,每见一件事, 都应该多动脑筋、多思考。
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
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 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小学 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700本课外书。阅读不仅让孩子开 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 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中心论点专题
1.从中心论点的“体貌特征”入手。
为了给人以集中而鲜明的印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观点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但不能是疑问句,通常用一个表判断的陈述句提出。
这个表判断的陈述句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必须能表达出全部议论的主要意思。
另外,论点要用简明、概括的语言来表达,一般不用描述性的语言。
如《谈骨气》的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就是用一个肯定的判断句来表述的。
2.一些标志性词语对于寻找中心论点具有辅助作用。
假若中心论点隐藏于某个语段,那么,必然成为该段落的中心句。
中心句的表现形式有首括句和总结句两种。
而总结句的前面多用标志性词,如“总之”、“总而言之”、“由此可见”、“因此”、“综上所述”、“所以”等。
这些标志性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找出该段的中心句。
我们仔细推敲并准确判断各个段落的中心句,即能较容易地找出(或归纳概括出)中心论点。
3. 弄清中心论点与其他概念的关系
中心论点与中心思想。
一篇议论文要表明的主要见解,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它是文章的灵魂,是中心思想的核心。
议论文的中心思想则是作者所要说明的主要道理,它比中心论点的范围大,它不仅说明作者的主要观点,还可以说明作者不赞成什么观点,以及作者的希望、号召、建议等。
它是与文章的内容、题材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杜旌
①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
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
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
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
②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
③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
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
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
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
这种环境,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一一蜚声中外的学者。
④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
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听不到大声的喧哗。
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品味艺术的神圣。
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
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
⑤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
⑥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进入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被别人耻笑了去”。
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
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的环境。
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环境,我们就改变自己。
⑦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选自《作文素材》有删改)23.该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24.请将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完整。
(3分)
①首先提出分论点:,②然后加以论证,③最后得出的结论。
25.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
26.文中“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而“叶嘉莹”是适应环境的典型,请你从中外名人或名著中再举1个能适应环境的典型事例。
(4分)
答:
27.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初中毕业后,你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
(3分)答:
【答案】23.示例一:人要学会适应。
示例二:人要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意思对即可)
24.示例:(l)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2)列举在巴黎人们适应安静的环境的事例。
(3)适应安静的环境,境界也会得到提升。
(意思对即可)
25.举例论证,用叶嘉莹适应环境成为蜚声中外学者的事例具体论证了“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自已的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这一分论点(观点)。
26.围绕“适应环境”而取得成功的正面典型事例即可。
27.示例:我升入新的学校后,要尽快熟悉新的学习环境,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新同学友好相处,带着热情去面对新的生活,不胆怯,不多疑,真正地融入新的环境,从而拥有更加精彩的生活。
示例二如果我不能进入高一级学校,而是踏入社会,我会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适应环境,争取掌握一技之长,努力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23.试题分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
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或者根据作者的分析所说的道理来概括其观点。
本文开头和结尾段中皆提到中心论点,直接摘引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4.试题分析:“论证思路”即是作者的论证过程,一般分三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根据文段内容概括这三个步骤的内容,即如何提出观点,如何分析证明,如何归纳。
【考点定位】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5.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
根据具体内容判断。
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
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6.试题分析:本题是要求添加事例论据。
抓住“适应环境”这一要点,根据记忆,按要求从奋斗成功的名人中选择融合简述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7.试题分析:注意本题的答点“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从“心态”和“新环境”两个点上去思考,思考在“新环境”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再说明如何用良好的心态去适应新的环境。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