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的常见原因

合集下载

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作者:孙永玲来源:《人人健康》2019年第10期【摘要】目的:讨论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方法:对照组选取150例我院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实行PICC置管的患者,找出肢体肿胀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肢体肿胀的原因,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

实验组中选取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实行PICC置管的患者150例,实行针对性护理措施。

结果:对照组的肢体肿胀发生率为16.67%(25/150),实验组的肢体肿胀发生率为8.00%(12/150),比较差别较大(P【关键词】PICC置管;肢体肿胀;原因分析;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19)19-0137-02PICC置管是一种在静脉输液中常用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还能够减少对静脉的刺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肢体肿胀等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

在实行PICC置管中使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肢体肿胀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改善生活质量[2]。

本文中对照组选取150例我院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实行PICC置管的患者,找出肢体肿胀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肢体肿胀的原因,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

实验组中选取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实行PICC置管的患者150例,实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选取150例我院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实行PICC置管的患者,找出肢体肿胀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肢体肿胀的原因,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

实验组中选取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实行PICC置管的患者150例,实行针对性护理措施。

其中,实验组患者有女性37例,男性38例,平均年龄为67.9岁。

对照组患者有女性36例,男性39例,平均年龄为68.1岁。

精细化护理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的效果

精细化护理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的效果

精细化护理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的效果【摘要】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经常在治疗过程中使用PICC置管,但置管后肢体肿胀是一个常见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精细化护理在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精细化护理的重要性、肿胀原因、预防方法、效果评价和案例分析等角度进行探讨,通过分析结果表明,精细化护理对于预防患者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效果显著。

结论指出精细化护理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精细化护理是有效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的关键措施,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PICC置管、肢体肿胀、精细化护理、预防、效果评价、案例分析、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恶性肿瘤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化疗。

化疗是通过药物来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式,但同时也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为了方便化疗药物的输注,很多患者会选择在PICC(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这样可以避免反复插针造成的疼痛和血管损伤。

有部分患者在PICC置管后会出现肢体肿胀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置管位置不当、压迫血管或淋巴管等原因导致的。

肢体肿胀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局部感染、血栓形成等。

加强对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的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精细化护理是一种全面、系统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的个性化评估和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针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的问题,精细化护理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也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机构的效益。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细化护理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 置管后肢体肿胀的效果。

通过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旨在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一例PICC置管侧手臂肿胀的护理体会

一例PICC置管侧手臂肿胀的护理体会

一例 PICC置管侧手臂肿胀的护理体会摘要:PICC导管在临床上多用于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高渗液体的静脉治疗。

肢体肿胀是PICC置管中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

本文对一例PICC置管侧手臂肿胀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关键词:PICC置管;侧手臂肿胀;护理体会PICC导管在临床上多用于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等高渗液体的静脉治疗。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静脉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

由于老年患者静脉弹性差、脆性大、易滑动等特点造成穿刺困难。

部分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老年患者选择PICC导管进行输液治疗。

肢体肿胀是PICC置管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带管者的使用感受。

现对我院一例置管后117天肢体肿胀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1.病例介绍患者,男,90岁,诊断:1、冠心病2、慢性支气管炎3、高血压4、脑梗后遗症。

查体:体型消瘦、四肢肌张力高,四肢蜷缩,五自主活动能力,鼻饲饮食。

于2020年10月6日于左侧肘上两厘米处经贵要静脉置入舒贝康4Fr导管,置管过程顺利。

术后行X线定位发现导管于做锁骨下静脉反折,经调整后导管尖端位于胸椎T4。

因患者输无输入化疗药物及高渗药物,营养液等需求。

经PICC小组讨论,并征求患者家属意见后予以保留。

记录穿刺测臂围22.5cm,置入长度40cm。

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使用情况。

于2021年1月31日发现患者左侧肘部内侧由穿刺点至鹰嘴处肿胀,范围5*5cm,臂围24厘米。

对侧手臂无异常。

经检查后,排除静脉血栓,导管异位。

考虑近穿刺点导管破裂或低蛋白血症致下垂部位水肿,为保证患者输液安全,予以拔除导管。

2.护理2.1立即停止输液,抬高左侧肢体。

检查导管,回抽见回血,冲管有阻塞感,穿刺点见少量渗血。

患者生命体征正常。

2.2于相关检查。

四肢轻度水肿,入院时生化实验示白蛋白29g/L。

X线示导管尖端位于T4,血管超声示血管内无血栓。

2.3经PICC小组会诊后建议拔管。

家属拒绝拔管,与家属沟通后停止使用PICC输液,间断抬高左上肢,其他未予特殊处理。

PICC导管留置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PICC导管留置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PICC导管留置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标准的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置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

以使用安全、维护简单、便于长期留置等优势被临床广泛应用。

但PICC 在留置的过程中常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如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等。

对PICC常见并发症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报告如下:1静脉炎1.1原因静脉炎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6%~9.7%[1]。

通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h,常见原因有:①PICC置管后,由于血液流速及导管在血液内造成异物刺激,加之患者紧张致血管收缩痉挛,造成上肢肿胀、疼痛而导致静脉炎;②PICC导管穿刺点一般在肘窝下,随着手臂的伸屈,肌肉带动导管在穿刺点内、外来回进出,不但容易对穿刺点刺激造成出血及感染,还对血管产生机械性损伤而引起静脉炎;③置管时送入导管速度不均匀缓慢,损伤血管内膜;手套上滑石粉没冲洗干净,消毒时脱碘不彻底、滑石粉、消毒液等通过穿刺针及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而发生静脉炎。

1.2预防及护理①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消除紧张情绪。

②选择穿刺部位时尽量避开肘窝,最好是在距离肘窝上或下2cm处穿刺,可有效的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③置管时动作应轻柔,送管时最好每次1 cm均匀缓慢的送入;手套上的滑石粉应冲洗干净。

④选择与人体组织相容度好的导管,并根据患者的血管粗细选择适宜的导管类型。

⑤发生静脉炎时可外涂喜疗妥软膏3次/d加50%硫酸镁湿热敷2次/d;非炎症急性期可用远红外线照射30 min,2次/d,如症状未见改善应先拔管,症状消失后另选静脉穿刺[2]。

2形成静脉血栓2.1原因形成静脉血栓是PICC置管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可能的原因有:①穿刺置管时或导管尖端的错位均可引发血管内膜的损伤;②导管引起的局部血管内膜炎性反应,导管作为异物进入静脉,很快会被纤维蛋白和血浆蛋白所包围,紧接着就会产生血小板聚集,它们在某些情况下会进一步发展成为血栓或纤维鞘。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需要长期输液、化疗等患者提供了便利。

然而,PICC 置管后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了解这些常见并发症,并掌握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一、PICC 置管后常见并发症1、穿刺点渗血、渗液穿刺后 24 小时内,由于穿刺针较粗、局部组织损伤等原因,可能会出现穿刺点渗血、渗液的情况。

如果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等问题,渗血渗液的风险会增加。

2、机械性静脉炎多发生在置管后的 1-7 天,表现为沿静脉走行的红肿、疼痛,有时可触及硬结。

这主要是由于导管对血管壁的摩擦和刺激引起的。

3、导管堵塞可分为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性堵塞。

血栓性堵塞通常与血液反流、高凝状态等有关;非血栓性堵塞则可能是由于药物沉淀、纤维蛋白鞘形成等原因导致。

4、导管移位或脱出可能由于患者肢体过度活动、外力牵拉、固定不当等原因造成,导管尖端位置不在理想的血管内,甚至完全脱出体外。

5、感染包括局部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局部感染表现为穿刺点周围红肿、疼痛、有脓性分泌物;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则会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6、血栓形成这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肢体肿胀、疼痛,甚至影响血液循环。

二、并发症的预防措施1、穿刺点渗血、渗液的预防(1)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和穿刺针,尽量避免在血管条件差的部位穿刺。

(2)穿刺前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穿刺后局部按压15-30 分钟,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小时。

(4)置管后 24 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

2、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1)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提高穿刺技巧,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

(2)置管后及时告知患者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3)可以在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行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每日2-3 次。

3、导管堵塞的预防(1)正确的冲管和封管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

肝癌患者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的观察与护理

肝癌患者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的观察与护理

肝癌患者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的观察与护理作者:韩会山王馨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01期【摘要】目的:观察肝癌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肢体肿胀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12月94例接受PICC置管的肝癌患者,观察置管后肢体肿胀的发生情况并采取综合护理措施。

结果:8例出现置管后肢体肿胀,发生率8.51%,对症处理后8例患者均肿胀消退,无拔管患者。

结论:严格遵守PICC 插管操作规程,提高穿刺技巧,正确评估血管,严格掌握适应症,选择适宜导管,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的发生。

【关键词】肝癌;PICC;肢体肿胀;护理【中图分类号】R33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1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作为一种全新的临床静脉输液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维护简单、留置时间长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化疗、肠外营养、长期间歇式输液及5 d 以上的连续输液[1]。

尤其在肝病病房,越来越多的肝癌患者选择经外周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但是在对置管患者的护理中,发现部分患者出现置管侧上肢程度不一的肿胀。

据文献报道,PICC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多种原因引起的肢体肿胀(12%)[2]。

我院自2013年7月至12月有94例肝癌患者接受PICC 置管,其中8例发生了肢体肿胀。

通过临床观察,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8例患者肢体肿胀消退,无拔管患者。

现将PICC 引起肢体肿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4例PICC 置管的肝癌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27例,年龄24~87 岁,平均年龄61.1岁。

穿刺部位为贵要静脉91例,肘正中静脉3例。

穿刺导管为巴德公司70例(4Fr42例,5Fr28例),Argon公司24例(4Fr11例,5Fr13例)。

1.2 材料选用巴德公司生产的新型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PowerPICC 4Fr或5Fr)和Argon公司生产的安全型PICC 单腔导管(4Fr或5Fr)。

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如何护理

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如何护理

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如何护理现阶段化疗这种方法被广泛运用到癌症疾病的治疗中,一些化疗药物需要通过静脉进行输液,偶尔可以采取留置针的方式,然而,化疗药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以及刺激性,这样会导致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外渗的现象,诱发皮肤溃烂等一些问题,因此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建立高质量的静脉通道。

并且一些化疗药需要长期给药,大部分普通输液通道基本上无法做到,这种情况下需要借助长时间留置的输液通道,而将PICC置管运用到其中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PICC置管后一些病人可能会出现肢体肿胀的情况,为了防止病人出现肢体肿胀的情况,那么需要积极对病人开展护理。

下面我们详细说一说如何对PICC 置管后肢体肿胀问题进行护理。

首先,我们先说一说PICC置管后为什么会出现肢体肿胀的情况。

1.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的原因PICC置管后出现肢体肿胀问题的原因比较多,根据如今的研究情况来讲,导致肢体肿胀的原因包括四个方面:首先,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会为静脉壁带来损伤,进而使纤维蛋白积累,在一段时间的积累后会形成血栓,最终导致病人肢体肿胀以及产生强烈的疼痛感。

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血栓性静脉炎的形成以及出现和无菌操作技术具有密切联系,其中包括操作前是否洗手等,而且还与PICC管的挑选以及使用等具有密切联系,导管尖端处在上腔静脉能够有效降低出现血栓性静脉炎的可能性。

其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可能导致病人出现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的问题。

按照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紧张、焦虑的心理,在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下会诱发反应性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通常来说这种原因导致的肢体肿胀经常会出现强烈的疼痛感以及水肿。

通过分析如今临床的实际情况,这种原因导致的肢体肿胀和压迫时间具有密切联系,压迫时间比较短,那么可以大大降低肿胀发生的几率。

相反,压迫时间比较长时,那么将会提高肿胀发生的可能性。

再次,形成静脉血栓也可能导致肢体肿胀。

三黄汤加味湿热敷治疗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疼痛25例

三黄汤加味湿热敷治疗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疼痛25例
讨 论
置管 后 肢体 肿胀 、 疼痛 2 例 5
于银 梅 牛润花 任 翠 仙
PC I C置 管最 常见 的并 发 症 为 机械 性 静 脉 炎 , 常 通 由于置管 过 程 中 操 作 不 当 , 管 过 快 , 复 穿 刺 所 致 。 送 反 如在 操 作过 程 中 , 管 过快 , 送 由于 P C I C导 管 对 血管 壁 的刺 激使 血管 收缩及 通 过 静脉 瓣 和 血 管绕 行 部 位 的阻 力干 扰 , 可导致 血管 内膜受 损 并 释放组 胺 、一 色胺 、 均 5羟 缓激 肽 、 列腺 素等 炎性 介 质 , 些 物质 能 扩 张 细小 血 前 这 管 , 血管通 透性 增加 、 使 血液从 血 管 中渗 出 , 成局 部炎 形
(山 西 省 汾 阳 医 院 , 3 2 0 020)
全身静 脉化疗 是治 疗恶性 肿瘤 的重要 手段 之~ , 而 采用 P C I C置 管 是 保 证 化 疗 用 药 最 安 全 的给 药 途 径 。
但在 置管后 , 往往会 有少 数患 者 出现 置管侧 肢体 皮肤 红
肿、 发硬 甚 至疼痛 。如 不及 时 处 理会 导 致 拔 管 , 响化 影 疗 用药 , 同时增加 了 患者 的经 济 负担 。近 两 年 , 我科 采 用 三 黄 汤加 味 湿热 敷 治 疗 P C I C置 管肢 体 肿 胀 、 痛 , 疼 取 得满 意效果 , 报道 如下 。
敷 , 明显 减 轻 疼 痛 。 可
1 O 5 ml O ~1 0 浓缩 药液 去渣 , 据肿 胀 部 位 大小 , 纱 布 根 用 吸取药 液外 敷于肿 胀处 , 中药 的纱 布上 覆盖 塑料薄 膜 浸 后 , 用 4 ℃ - 4 ℃ 热水 袋 局 部加 热 敷 , 次 持续 2 , 再 1 8 每 h 每天 约敷 6 8次 , ~ 3天 为 1个 疗 程 , 般 需 治疗 2 3 一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的常见原因
1. 1血栓性静脉炎
目前普遍认为血栓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发生肿胀的主要原因。

由于静脉壁受到损伤,纤维蛋白形成层状累积而导致血栓形成产生肿胀、疼痛等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主诉置管肢体胀感,按压肢体紧绷感,测量臂围增大。

周雪贞等通过对104
例PICC置管并发症的高危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穿刺次数、剧烈运动与静脉炎的发生呈正相关。

李新萍对PICC置管应用技术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指出PICC 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与PICC管的选择、导管尖端位置、病人凝血状态及体质有关,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可大大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

楼小芳等在观察中发现,由于穿刺受阻而将中心静脉导管作为中等长度导管使用者,在两周内几乎全部出现肿胀,肿胀常常发生于穿刺肢体的上臂或肩胛处。

1. 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的另一个原因是置管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由于病人紧张、导管刺激而发生反应性痉挛,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局部水肿、疼痛。

乙苏北对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压迫适宜时间进行了探讨,认为肢体肿胀的程度与压迫时间有关,压迫时间越短,肿胀发生率越低。

同时她在研究中也发现由于置管后病人担心导管脱出而不敢做肢体活动,因而,不但出现水肿,而且伴有肩部疼痛。

1. 3静脉血栓形成
PICC置管后患者出现上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青紫,行血管B超或造影显示静脉血管血栓。

静脉血栓形成常见于恶性肿瘤置管患者,这是由于肿瘤细胞能直接激活凝血系统而导致凝血酶的形成,同时还能间接通过刺激单核细胞的合成和多种促凝物质的活化,激活凝血系统发生凝血,同时,肿瘤细胞还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以致加剧高凝状态,从而导致恶性肿瘤患者置管后形成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增加。

此外, PICC导入较长,又长期漂浮在血管中,会对正常血流产生一定影响,也容易形成涡流而产生微血栓。

1. 4导管异位
导管异位引起的肿胀常常发生在穿刺肢体的上臂或肩胛处。

导管可异位于对侧头臂静脉、同侧颈内静脉、胸外侧静脉等处。

导管异位有些可自行纠正,有些则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