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科蔬菜病害.
茄果类蔬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茄果类蔬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以茄果类蔬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为题,我将分别介绍茄果类蔬菜常见的病害和虫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茄果类蔬菜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1. 疫病:茄果类蔬菜疫病主要表现为叶片黄化、干枯和萎缩,极大地影响植株生长发育。
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适时疏除病叶、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抵抗力。
2. 立枯病:茄果类蔬菜立枯病主要是由真菌引起,表现为植株下部叶片先发黄后蔫倒。
防治措施包括清除病残体、采用轮作种植、适时疏除病叶、加强植株营养等。
3. 灰霉病:茄果类蔬菜灰霉病主要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发生,叶片和果实表面出现灰色霉斑。
防治措施包括适时疏除病叶、加强通风排水、合理施肥、使用草铵膏等。
4. 疮痂病:茄果类蔬菜疮痂病主要表现为果实表面出现疮痂样病斑,严重时会导致果实腐烂。
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适时疏除病果、保持田间通风、避免果实受伤等。
二、茄果类蔬菜常见的虫害及防治措施1. 绿色盲蝽:绿色盲蝽是茄果类蔬菜的常见害虫,主要以咬食叶片为害,导致植株生长缓慢。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黄板诱捕、合理间隔播种、适时喷洒有针对性的杀虫剂等。
2. 瓜蛾:瓜蛾是茄果类蔬菜的重要害虫之一,以幼虫为害,主要损害果实。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黄板诱捕、撒布杀虫剂、清除瓜果残体、采用轮作种植等。
3. 茄白粉虱:茄白粉虱以吸食植株汁液为害,导致叶片黄化、脱落,严重时会使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黄板诱捕、适时喷洒杀虫剂、增加天敌的数量等。
4. 斑潜蝇:斑潜蝇主要危害茄果类蔬菜的果实,使果实表面出现斑点和腐烂。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黄板诱捕、喷洒杀虫剂、清除病果、适时采收等。
总结:茄果类蔬菜常见的病虫害有疫病、立枯病、灰霉病、疮痂病、绿色盲蝽、瓜蛾、茄白粉虱和斑潜蝇等。
为了有效防治这些病虫害,我们可以选择抗病品种、适时疏除病叶或病果、加强植株营养、使用黄板诱捕、喷洒杀虫剂等措施。
只有综合运用各项防治措施,才能保证茄果类蔬菜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茄科蔬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课件

的积累。
精耕细作
保持田园清洁,及时清 除病残体,减少菌源和
虫源。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 ,提高土壤肥力和植物
抗性。
生物防治
01
02
03
天敌利用
利用天敌昆虫、捕食性螨 类等控制害虫数量。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Bt、井 冈霉素等,对病虫害进行 防治。
植物诱抗剂
。
适时用药
在病虫害发生初期用药,防止 病虫害扩散蔓延。
合理混配
根据需要将不同作用机理的农 药进行合理混配,提高防治效
果。
安全间隔
根据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合理安 排用药时间,确保农产品安全
。
05
茄科蔬菜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早疫病的防治案例
症状识别
早疫病在茄科蔬菜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 褐色病斑,边缘颜色深且明显,中央颜色浅 且不明显。病斑常常伴有灰黑色的霉层。
02
茄科蔬菜主要病害及防治
早疫病
症状
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成连片病斑,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可 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晚源自病THANKS感谢观看
利用植物诱抗剂诱导植物 产生抗性,提高植物抗病 性。
物理防治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用黑 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进 行诱杀。
色板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色性,用黄 板、蓝板等进行诱杀。
温度处理
对种子或幼苗进行高温或 低温处理,杀死病原菌或 害虫。
茄科蔬菜病虫害防治

1、用农用链霉素 进行种子消毒
2、发病初期,每 亩喷农用链霉 素1000万单位 兑水45公斤 或必备600倍 喷雾。
6
辣椒病毒病/茶黄螨
在采摘中后期,防病毒病 的同时,喷螨危5000倍/ 螨克1500倍,连续2-3次
1、苗床不能育在菜园内; 2、苗床期、移栽后1个月内
用艾美乐治蚜; 3、移栽前、移栽后15/30天
病毒A或病毒必克1包/亩 兑水30公斤喷雾
7
番茄早疫病
3、发病初期,用50%扑 海因1000倍/70%安泰 生600倍等喷雾。
1、种子消毒:70%甲基托 布津1000倍浸种;
2、清除田间病残体;
8
番茄晚疫病
发病初期用银法利/普力 克/霉多克/600-800倍 喷雾,连续2-3次。
清除田间病残体
9
15
斜纹夜蛾
在幼虫三龄前用 敌杀死 2000倍 锐劲特 1000倍 乐斯本 1000倍 抑太保 1500倍 卡死克 1500倍 米 满 10夜蛾
低龄幼虫期用: 抑太保 1000倍 除 尽 1500倍 米 满 1000倍 安 打 2000倍
17
茄二十八星螵虫
1、清除病残体
1000倍、
2、发病初期用50%扑海因 / 43%好力克3000倍喷雾。
13
茄黄萎病
3、发病初期用50% 多菌灵:45%施保克 1:9配成1000倍灌根。
1、拨除病株,病穴施生 石灰;
2、清除病残体;
14
地老虎
在蔬菜移栽前 一天傍晚和移 栽当天傍晚用 敌杀死20毫升 + 乐斯本50毫 升/锐丹30毫升 兑水30公斤喷雾。
大棚番茄灰霉病
1、降低湿度 2、发病初期 用扑海因/施佳 乐1000倍喷雾。
全!14种茄子病害详细图谱,看图识别,一目了然!

全!14种茄子病害详细图谱,看图识别,一目了然!小预告:《中国蔬菜》视频直播节目“卖得好”第8期将于12月27日周四晚19:30与您见面,敬请关注!更多详细内容,欢迎添加菜粉专属微信zgsc020邀请您入群!1、猝倒病茄子苗期时的重要病害,常常发生在苗床上,常见症状有烂种、死苗、猝倒。
湿度大时,幼苗刚刚感病时根部呈暗绿色,然后感病部位逐渐缢缩,苗子折倒坏死。
后期茎基部变成黄褐色,干枯变成线状在病苗或床面上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2、茎基腐病茄子定植后经常发生的病害,主要是在接近地面茎秆部位褐变,逐渐病斑凹陷呈黑褐色,所以大家都形象的叫它“烂脚脖病”。
感染茎基腐病的移栽茄秧重症染病绕茎扩散皮层呈黑色腐烂植株逐渐萎蔫枯死茎秆黑褐色凹陷病斑3、灰霉病越冬棚室茄子和早春栽培、南方秋冬冷凉地区多发,一旦幼茄感病损失极大,较难防治。
灰霉病主要为害幼果和叶片、重症时也有侵染茎杆的现象。
染病叶片呈典型V字形病斑。
叶片染病中后期病斑轮纹状叶缘密生霉菌灰霉菌从雌花的花瓣侵入,使花瓣腐烂从茄蒂顶端或从残留在茄果面上的花瓣腐烂发病长出大量灰绿色霉菌层重度感染时茎杆分叉处感病长有灰白色霉菌4、绵疫病茄子绵疫病又叫疫病,有些菜农叫它“掉蛋”、“烂茄子”,是危害茄子的三大病害之一,主要侵染叶、茎、花器和果实。
茄子即将成熟的时候是该病的发病高峰,一般都是近地面果实先发病造成烂茄,损失率高达20%~60%。
茄苗染病茎秆节间处有水浸状病变叶片呈水浸略凹陷大块褐色病斑重度感病后逐渐萎蔫状,直至上部枝叶枯死叶片形成暗绿色或黄褐色水浸状不规则大病斑受害果初现水浸状圆斑逐渐病斑扩大有凹陷很快扩大成片,直至整个果实受害病部黄褐色果肉变黑褐色腐烂长出白色绵絮状菌丝,腐烂有臭味茎部受害后变暗绿色或紫褐色,病部缢缩上部枝叶萎垂,潮湿时病部生有稀疏的白霉叶片受害扩展很快,湿度大时病斑边缘不清大面积萎垂褐变,生有稀疏白霉高湿环境下疫病不非典型病果受害果病斑中心水烂,凹陷不明显5、褐纹病主要侵染子叶、茎、叶片和果实,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
茄科蔬菜病虫害防治

茄科蔬菜病虫害防治茄科蔬菜病虫害防治茄科蔬菜是常见的一类蔬菜,包括番茄、辣椒、茄子等等。
由于茄科蔬菜生长周期较长,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病虫害防治对于茄科蔬菜的生产至关重要。
病害防治1. 病害的种类茄科蔬菜常见的病害有番茄疫病、茄疮病、辣椒疫霉病等。
这些病害一旦发生,会导致植株叶片枯黄、果实腐烂和减产。
因此,及时预防和控制这些病害是非常关键的。
2. 病害的防治方法- 病害预防: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此外,还可采取轮作休闲和合理的间隔种植,促进作物生长的旺盛,提高植株的抵抗力。
- 病害监测:定期巡视茄科蔬菜田地,及时发现病害的早期症状。
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 病害防治:对于已经发生的病害,可采用药物喷洒、病株去除等措施进行控制。
选择合适的药剂,并严格按照药剂说明书进行使用。
同时,注意药剂的浓度和喷洒的时间。
虫害防治1. 虫害的种类茄科蔬菜常见的虫害有白粉虱、斑潜蝇、番茄刺蛾等。
这些虫害会导致叶片凋谢、果实受损和减产。
因此,对于茄科蔬菜的虫害,也需要及时进行防治。
2. 虫害的防治方法- 虫害监测:定期巡视茄科蔬菜田地,及时发现虫害的迹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寄生性益虫来控制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可以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 化学防治:在严重的虫害发生情况下,可以选择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但是使用杀虫剂时,一定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总的来说,茄科蔬菜病虫害防治是茄科蔬菜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可以减少病害和虫害对茄科蔬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提高农民的收益。
因此,茄科蔬菜生产者需要密切关注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工作,并在实际生产中不断总结经验,以便做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茄科蔬菜病虫害防治

01
茄子黄萎病
茄子黄萎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植株叶片黄化、萎蔫等症
状。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加强栽培管理、化学防治
等。
02
茄子绵疫病
茄子绵疫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果实出现褐色病斑、腐烂
等症状。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加强栽培管理、化学
防治等。
03
茄子青枯病
06
总结与展望
茄科蔬菜病虫害防治的总结与经验教训
总结
$item1_c茄科蔬菜病虫害防治的经验教训应从品种选择 、种植管理、药剂使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在品种选 择方面,应选择具有抗病性的品种;在种植管理方面, 应加强田间卫生和植物检疫等措施;在药剂使用方面, 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注意交替使用不 同药剂以避免产生抗药性。同时,还需要注意合理施肥 、灌溉等措施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轮作、精耕细作 等措施,改善土壤环境, 减少地下害虫的繁殖和生 存空间。
化学防治
使用杀虫剂进行土壤处理 或根部浇灌,直接杀死地 下害虫。
食叶性害虫防治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来控 制食叶性害虫的繁殖和危 害。
化学防治
选用内吸性杀虫剂进行叶 面喷洒,可以迅速控制食 叶性害虫的危害。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井冈霉素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具有安全、 高效、环保等优点。
化学防治措施
正确使用农药
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及 使用方法,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
合理搭配药剂
根据病虫害的抗药性,合理搭配不同作用机制的 药剂,提高防治效果。
注意安全间隔期
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定,注意农药使用后的安全 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茄科蔬菜病害

空气及床土的湿度大则病害重。(有利于腐霉菌生长,植 物根系生长发育受阻)。 光照充足,幼苗光合作用旺盛,则生长健壮,抗病力强 ;反之生长衰弱,叶色淡绿,抗病力差则易发病。
防治 应采取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壮苗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的综合措施。1、加强苗床管理 苗床应选择地势较高、向阳、 排水良好的地块;床土应选用无病新床土,不用旧园土,尤 其是上一年发病重的床土;肥料应充分腐熟;播种要均匀, 细致,不宜过密;覆土要适度,以促进出苗;播前应一次打 足底水,出苗后补水要选择晴天中午小水润灌,避免床土湿 度过大;苗稍大后,晴天中午应适当放风锻炼,同时做好保 温工作;苗出齐后,应早间苗,剔除病、弱苗。2、床土进行 消毒,消毒方法同立枯病。苗菌敌、立枯净、宝福斯、克枯 灵1.5~2克,对细土4~5千克拌匀,上覆下垫,防治水稻立枯病 药剂均可用于防治此病,但要注意用量。3、药剂防治。
3 药剂防治 播种期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5克药加15千克土上盖 下垫,定植时用药浸茄苗,发病后灌根。可用50%多菌灵或70% 甲托或 25%甲霜灵加福美双。 4、茄子嫁接防黄萎病 用茄砧一号(原毛茄)作砧木。
砧木比接穗早育苗10天,当砧木长到6-7叶,接穗长到4-5叶时 嫁接。砧木在3-4叶处上切0.7cm深切口,接穗2-3叶处以上留 0.7cm将接穗插入砧木内,用封口膜封好或塑料夹子夹上。接好 的茄子经常洒水,保持高温高湿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一般
立枯病 刚出土的幼苗及大苗均发病。病苗茎 变褐,具同心纶纹,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 蔫枯死;稍大幼苗白天枯萎,夜间恢复,当病 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呈猝倒状。 病部初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具同心纶纹及淡 褐色蛛丝状霉,是本病与猝倒病区别的主要特 征。
病 原
茄科蔬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合理轮作倒茬
轮作倒茬是一种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可以显著减少茄科蔬 菜病虫害的发生。通过在不同科属之间进行轮作,可以打破 病虫害的生活循环,减少其繁殖和传播的条件,从而降低病 虫害的发生概率。
加强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残体 。
化学防治
使用嘧霉胺、腐霉利等氨基甲酸酯类 杀菌剂进行喷雾和熏蒸处理。
早疫病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物抗病性。
化学防治
使用三唑酮、苯醚甲环唑等唑类杀菌剂进行叶面喷洒和土壤处理。
03
茄科蔬菜主要虫害防治方法
蚜虫防治方法
01
02
03
04
农业防治
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蚜虫的寄 主植物。
01
02
03
选用对口农药
根据茄科蔬菜病虫害种类 和发生规律,选用高效、 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 吡虫啉、阿维菌素等。
严格控制用药量
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和安全 间隔期要求,严格控制用 药量和用药次数,避免过 量使用和滥用。
注意用药安全
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安 全操作,避免农药对人员 和环境造成危害。
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和用药时机进行防治
病虫害发生原因及传播途径
气候条件
如湿度、温度等气候因 素可影响病虫害的发生
和传播。
土壤环境
土壤质地、水分含量、 pH值等土壤环境因素对 病虫害的发生也有一定
影响。
植物健康状况
植物的抗病性和虫害抵 抗力与病虫害的发生有
一定关系。
传播途径
病虫害可通过气流、雨 水、昆虫等途径进行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冬:以卵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及病残体越冬 传播:雨水、风和灌溉水、带菌肥料、农具携带传病。 发病条件:苗床低温高湿,日照不足,幼苗生长缓慢,不 利于秧苗生长,这时,秧苗最易发病。 病菌在土温15-20℃时繁殖最快,超过30℃以上即受抑制。 育苗期遇阴雨或下雪后天气转晴,秧苗常发病。苗床管理 不善,灌水过多,保温不良,也均易发病。
2、床土消毒:
1)福尔马林:播种前2-3周。床土耙松,1.5毫升 /平方米,加适量水浇于床面,用塑料薄膜覆盖4-5 天,然后揭开薄膜,并将床土耙松,让药液充分挥发, 两星期后才可播种.
2)五氯硝基苯:用70%五氯硝基苯与50%甲基托布 津等量混合,每平方米用混合药粉8~10克,拌干 细土10~15千克,将苗床淋透水,在苗床上撒一 层拌好的药土约三分之一,余下三分之二待种子 播下后覆盖在上面。
辣椒苗猝倒病
1.2猝倒病病原
(1)瓜果腐霉菌:
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 Firzp,属鞭毛菌亚门
真菌.
(2)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2.1立枯病症状
时期: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可发病。多 发生于育苗中后期。
症状:病苗茎基变褐,后病部缢缩,茎叶 萎垂枯死;稍大幼苗白天萎焉,夜间恢复, 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 呈猝倒状。病部初生椭圆形暗褐色斑, 具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
3、侵染循环(disease cycle)
4、发病因素(epidemic)
➢ 品种抗病性:有抗TMV品种,无抗CMV品种. ➢ 气候条件:高温低湿
① 影响番茄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其抗病性. ② 影响蚜虫的发生与传毒→与病害发生的迟早和 轻重有关.
第二章 茄科蔬菜病害
植保系:鄢洪海 Email:hhyan@ Tel:88030496
第一节 番茄病害
• 侵染性病害 ❖苗期病害 ❖成株期病害 • 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
一、番茄苗期病害
• 猝倒病 • 立枯病 • 灰霉病 • 生理性沤根
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以及由 低温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沤根”是蔬菜 苗期的主要病害,全国各地大都有分布, 茄科和葫芦科蔬菜的幼苗受害较为严重。 在冬春季苗床上发生较为普遍,轻者引 起死苗缺株,发病严重可引起大量死苗。
• 番茄立枯病苗
2.2 立枯病病原
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Kuhn,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3.1 灰霉病症状
地上部嫩茎被害呈水渍状缢 缩,继而变褐,上端向下倒折。 叶片被害呈水渍状腐败。一般地 下根部正常。无论是在茎或叶片 上,被害部表面密生一层灰霉。
3.2 灰霉病病原
• 蕨叶型:植株不同程度矮化,由上部叶片开始
全部或部分变成线状。
• 条斑型:可发生在叶、茎、果上,病斑形状因
发生部位不同而异,在叶片上为茶褐色的斑 点或云纹,在茎蔓上为黑褐色斑块,变色部分 仅处在表层组织,不深入茎、果内部。
番 茄 病 毒 病
花 叶 型
---Biblioteka 2、病 原我国有6种: 烟草花叶病毒(TMV) 黄瓜花叶病毒 (CMV) 烟草蚀纹病毒(TEV ) 苜蓿花叶病毒 (AMV) 马铃薯X病毒(PVX) 马铃薯Y 病毒(PVY) 北方以TMV为主,南方以CMV为主,长江 中下游TMV、CMV为主或复合侵染.
3、药剂防治: 若苗床已发现少数病苗,在拔除病苗后,可选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稀释液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 72.2%普力克水剂600倍稀释液 58%瑞毒霉锰锌600倍稀释液 隔7~10天喷洒1次,防治1~2次。若苗床湿度
较大,可撒施少量草木灰或干细火土加以调节。
4、种子处理: 40%拌种双 80%敌菌丹 50%苯来特 用种子重量的0.2%进行拌种
本病由灰霉菌侵 染所致,属半知菌亚 门葡萄孢属真菌:
Botrytis cinerea
4.1 沤 根
幼苗根部呈褐色腐烂,不发 新根,地上部叶片色泽较淡或萎 蔫,生育缓慢,病苗容易拔起。
茄子沤根病苗
茄子沤根病根
4.2 沤根病因
本病主要由于苗床土温过低、高 湿和光照不足所致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1)TMV性状
钝化温度 92-96℃ 稀释限点 10-6-10-7 体外存活期 60 天 形状:杆状 指示植物:心叶烟、曼佗
罗上产生局部枯斑 寄主范围:很广,30多个
科、200 种种子植物
(2)CMV的性状
钝化温度 50-60℃ 稀释限点 10-2-10-4 体外存活期 2-8 天 形状:球状 指示植物:心叶烟、曼佗罗上产 生系统花叶,畸形蕨叶
二、番茄病毒病
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 之一,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几乎遍布所 有番茄产区。春番茄每年因此病大约减产 30%左右,夏、秋番茄损失更为严重, 有的年份或有的地块几乎绝收,严重影响 番茄生产。
1、症 状
• 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斑
驳,叶脉透明,叶略有皱缩的不正常现象,病株 较健株略矮。
1.1 猝倒病症状
• 发生时期:多发生在早春育苗床上。 • 症状:常见症状有烂种、死苗、猝倒。 • 烂种是播种后,在其尚未萌发或刚发芽时就遭病
菌侵染,造成腐烂死亡。
• 死苗是种子萌发抽出胚茎或子叶的秧苗,在其尚未
出土前就遭病菌侵染而死亡。
• 猝倒是秧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遭病菌侵
染,茎基部出现水渍暗斑,继而绕茎扩展,逐渐 缢缩呈细线状,秧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撑能力而倒 伏。苗床湿度大时,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 自色绵絮状菌丝,别于立枯病。
• 立枯病:
越冬:病菌以菌丝体在土中或病残体中越冬,腐生 性强,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
传播:病菌随雨水和灌溉水传播,也可由农具和粪 肥等携带传播。
发病条件:高温高湿、幼苗徒长时危害严重。 病菌生长适温17-28℃,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 造成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防治方法:
1、加强苗床管理: ①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向阳的地块作苗床. ②床土选用无病新土,肥料要腐熟。若用旧床, 应进行消毒。 ③播种不易过密,盖土不要过厚,以利于出苗。 ④做好苗床保温工作,适当通风换气,不要在阴 雨天浇水,保持苗床不干不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