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公示表-河海大学科技处
河海大学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公告

河海大学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公告
根据《关于调整河海大学科技进步奖评审程序和时间的通知》(河海校科教〔2004〕107号)文件,2004年度河海大学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结果揭晓,共评选出获奖项目9项,其中二等奖7项,三等奖2 项,现将获奖项目名单予以公布。
校内各有关单位和人员若对获奖项目有异议(获奖条件、完成单位和人员等),请于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提出书面意见。
意见请交科技处成果科(河海馆228房间)。
逾期不予受理。
附件:2004年度河海大学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名单
河海大学学术委员会
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2004年度河海大学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名单。
2019年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成果公示

3-04
鲤鱼 SNP 分型芯片的 开发、评估与应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厦门大学
许 建,徐 鹏,孙效文, 赵紫霞,江炎亮,张瀚元
3-05
曼氏无针乌贼规模化 繁育、资源修复关键技 术研究与示范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浙江海洋大学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试验场 浙江裕洋水产有限公司苍南分公司
史会来,吕振明,张 涛, 迟长凤,平洪领,刘立芹, 梁 君,余方平,郭宝英, 陈国业
3-06
淡水鱼循环水养殖系 统节能装备与清洁生 产模式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 所 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杨 菁,钱晓明,陈立侨, 陈 明,管崇武,秦巍仑, 张成林,李二超,孙侦龙, 陈石
3
3-07
天津海域口虾蛄资源 开发现状及补充量研 究
天津市水产研究所
谷德贤,徐海龙,刘国山, 王 婷,王 娜,尤宏争, 李文雯,王 刚,吴 宁, 耿绪云
4
尹绍武,周国勤,顾志敏, 王 涛,陈树桥,贾永义, 刘 炜,郭建林,王佩佩, 周 威,王春红,邢青松
2
三等奖 7 项:
序号
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
完成人
3-01
浅海贝藻养殖容量数 值评估技术创建与应 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荣成楮岛水产有限公司 威海长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张继红,吴文广,刘 毅, 赵云霞,方建光,任黎华, 张义涛,常丽荣,任胜民, 孙科
附件:
2019 年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 拟授奖成果表
一等奖 3 项:
序 号
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
完成人
1-01
“福瑞鲤 2 号”综合选 育及其良种示范
河海大学

2011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汇总表
序
号
项目名称
级别
奖励名称等级完成人获奖单位
52
用于水动冷却塔的高效直驱
混流式水轮机开发与应用
省部级
中国机械工业
科技奖
三等
郑源顾星康周大庆屈波刘飞
张在滨唐伟民张丽敏杨春霞毛媛婷
陈新方
河海大学南京星飞冷却设备有限公司
53
基于3S的多源水环境监测数
据融合关键技术及专题应用
软件产品
省部级
中国仪器仪表
学会科技奖
三等
石爱业徐立中艾萍陈尚林黄凤辰
汤敏周金陵陆旭
河海大学
54
系列化高性能野外自动测报
仪器设备及推广应用
省部级
中国仪器仪表
学会科技奖
三等严锡君樊棠怀李岳衡徐立中王吉星
河海大学、南昌工程学院、南京测瑞科技有限
公司、水利部南京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55 发明创业奖省部级
中国发明创业
奖
无等级刘汉龙河海大学、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
56 大掺量粉煤灰自密度混凝土省部级
技术市场金桥
奖
无等级蒋亚青河海大学
57 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省部级
产学研合作创
新奖
无等级安文河海大学
58 中国青年科技奖省部级
中国青年科技
奖
无等级苏怀智河海大学。
三、科技处-河海大学

五、科技处1、各类科技公章使用流程2、科技项目管理工作流程(1)科技项目立项会签流程(2)科技项目申报流程(3)科技项目结题流程(4)科技项目中期检查流程3、科技成果工作流程(1)科学技术奖励申报流程说明:1.所有报奖项目均需另外提交两份报奖推荐书,留学校归档;2.经济效益证明要求必须有财务专用章;3.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大禹水利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均要求报奖成果是相应在教育部、水利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取得科技成果登记的项目;4.中国电力科技进步奖报奖项目的查新报告要求“电力成果库”为必查库,即该类项目查新应委托电力查新部门(/dlcx/wts.htm)。
(2)科技成果鉴定流程注意事项:1.鉴定申请表、鉴定证书可从科技处主页()下载;2.鉴定申请表专家建议名单由课题组提供,会议鉴定专家不少于7人,本单位人员不能做鉴定专家;3.未通过科技处申请鉴定成果,以及我校为项目参加单位的鉴定成果,课题组负责人要及时将鉴定证书送给科研秘书,由科研秘书送科技处成果科(包括电子文档)。
1.成果审查验收登记表可在科技处网页)下载;2.项目成果(归档、院(系)签署意见后,成< a>果审查验收登记表由科研秘书统一送交科技处成果科。
(4)科技专利申请流程教师工作科技处工作专利局工作流程说明:1.教师从科技处主页下载专利申请表,学院签署意见后报科技处;2.科技处审核通过,填写“江苏高校申请专利费用减缓证明”,到教育厅审批;3.到科技处主页下载并填写“专利代理委托书”、“费用减缓请求书”委托专利事物所申请专利;4.专利授权后,专利证书送科技处成果科,由成果科登记归档,校内政策兑现。
4、学术活动专项经费资助工作流程(1)教职工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经费资助流程(2)院(系、部门)组织国内外学术活动经费资助流程5、学生科技基金主要管理流程(1)基金项目立项申请流程(2)基金项目验收流程。
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奖是我国科技界最高荣誉之一,旨在表彰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单位和个人。
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得主已经揭晓,他们的成果在技术创新、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为您介绍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获奖成果。
一、获奖成果1. 项目名称:XX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获奖单位:某某大学项目简介:该项目围绕XX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产业生产中。
通过创新性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在特定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2. 项目名称:XX领域创新产品的研制获奖单位:某某企业项目简介:该项目以XX领域为重点,通过长期的研究和不懈的努力,成功地研制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并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 项目名称:XX关键技术的攻关与突破获奖单位:某某研究所项目简介:该项目突破了XX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具有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在相关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获奖意义1. 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这些获奖成果的涌现,不仅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带来了新的动力,也为我国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这些成果的应用,将极大地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3. 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作用:这些获奖单位和个人的成就,将对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科技创新的事业中。
……三、展望未来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这些项目和个人,将进一步加强对自身成果的总结和推广,为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动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这些成果也将在相关领域继续引发更多的创新活力,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未来的科技创新道路上,我们期待着这些获奖者继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为我国科技进步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获得,是对这些成果的高度认可,也是对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激励和肯定。
111河谷场地地震动输入方法及工程抗震关键技术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材料(6)论文国际评价:①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Notre Dame大学Ahsan Kareem教授在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会刊(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一文中指出高玉峰等系统地给出了谱表示法模拟平稳随机过程的随机误差与偏度误差的解析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岀了谱表示法模拟非平稳非一致地震波的偏度误差与随机误差。
②土木工程国际著名期刊《Structural Safety》编委、加拿大四大冬校之一四安大略大学H. P. Hong教授在地震工程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一文中指岀吴勇信、高玉峰等对非一致地震波不同的模拟方法进行了对比,并指岀了开方分解模拟方法的优点。
③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F.H. Lee教授在美国上木工程师学会(ASCE)会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一文指出肖杨等在边界而理论框架下,揭示了粗粒上的变形特性。
4.政府部门评价临沂市水利局、费县水利局、莒南县水利局、兰陵县水利局、临沐县水利局、蒙阴县水利局、平邑县水利局、鄰城县水利局、沂南县水利局、沂水县水利局指出使用项目组提岀的抗震分析方法对上坝进行抗震分析,确左了地箴液化区和滑动破坏区,并采用所提出的“坝壳翻压、坝趾压重、坝顶降渗”抗箴加固技术对856座病险上坝进行加固,消除了土坝开裂、渗漏、局部垮塌等安全隐患,保障了上坝的安全运行。
5.用户与工程质量评价项目组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渝利铁路设讣单位,渝利铁路全线桥梁共150余座,2015年在国内首获国际菲迪克工程项目杰出奖(FIDIC 2015 Outstanding Project Award), 2017 年获得第 15 届中国上木工程詹天佑奖。
项目组山东临沂水利工程总公司承担的牟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获2011-2012全国优质工程;石嵐水库、荆山水库、萌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被评为2011年山东省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十大优质工程:石泉湖水库、大河水库、沙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被评为2011 年山东省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十大经典工程;沙沟水库、出庄水库、红旗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获2004-2005年山东省水利优质施工工程奖:高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被评为2009年山东省水利优质工程,昌里水库、寨子山水库、冶源水库、龙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被评为2013年山东省“鲁水杯”优质水利工程。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2019 年度)一、项目基本情况专业评审组:序号:奖励类别:二、提名意见(适用于提名机构和部门)三、项目简介(限1页)四、主要科技创新1. 主要科技创新(限5页)2. 科技局限性(限1页)五、客观评价(限2页。
围绕创新性、应用效益和经济社会价值进行客观、真实、准确评价。
填写的评价意见要有客观依据,主要包括与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比较,国家相关部门正式作出的技术检测报告、验收意见、鉴定结论,国内外重要科技奖励,国内外同行在重要学术刊物、学术专着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评价意见等,可在附件中提供证明材料。
非公开资料(如私人信函等)不能作为评价依据。
)六、应用情况和效益1.应用情况(限2页)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限2页)承诺:上述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用于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情况,已征得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人的权利人(发明专利指发明人)的同意。
第一完成人签名:八、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九、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十、附件一、必备附件1.“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前3项2. 应用满三年的佐证材料3.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审批的批准文件4.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及情况汇总表(模板附后)二、其他附件1. 应用情况和效益佐证材料2. 其他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承诺:本人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对本项目完成人合作关系及上述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
第一完成人签名:特别说明:因为是内部提名,提交提名书纸质资料时所有附件材料可以是复印件,原件自己保存。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填写要求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是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依据,原则上应由提名者提供,以第三人称表述。
提名意见、项目简介、客观评价必须由提名者客观、如实、准确作出;主要科技创新、应用推广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目录,以及主要完成人情况、主要完成单位情况等客观内容及其证明材料可以由被提名的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提供,但提名者要对有关内容认真严格审查,并承诺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河海大学

九甸峡面板堆石坝运行初期安全监控模型和预警指标研究
省部级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马明沈振中杨旭东吕生玺王振强杨捷徐力群张少杰陈剑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河海大学
12
制式路面地基适应性及结构优化技术研究
省部级
军队科技进步奖
二等
张福海(第九,其它保密)
部队(保密)
13
基于"自然-人工"二元模式的洞庭湖水沙演化与变异研究
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黄河水利委员会防汛办公室、北京金水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北京江河瑞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江西省水文局、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综合技术中心、北京南天软件有限公司、北京慧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湖南省水利信息中心、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河海大学、山东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广西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四川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海委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办公室、松辽委水文局、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利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恒创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天津市水务局信息管理中心、西安山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1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省部级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特等
张志彤蔡阳张建云胡亚林李坤刚刘汉宇郝春明郭治清刘宝军倪伟新束庆鹏管怀民莫渭浓邓坚吴礼福程益联戚建国黄静董侬生任齐刘九夫孙春鹏常志华周维续詹全忠陈德清陈子丹张英奉亚辉金喜来赵琛张建新马涛吴永祥毛学文王威毕东升邱沛炯马文奎陈伟豪张德福梅青徐宪彪林灿尧刘云付成伟王光生刘志雨谭国良李海源(艾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项目简介 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水资源供需矛盾极为突出,生态环境脆弱, 常态性缺水问题与干旱等极端事件相交织,是世界上公认问题最为复杂、治理难 度最大的河流。流域水资源科学调控是破解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国内外尚无可 借鉴的模式、技术和经验。流域水资源多维临界调控对象是水资源系统、经济社 会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相耦合构成的复杂非线性巨系统,通过识别系统演变主要 序参量,在允许的阈值范围内采取调控措施,使系统从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演化, 实现流域水资源系统的协调、优化、良性循环。 在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重大研究支持下,持续开展 近 20 年联合攻关,围绕流域水资源调控重大科学问题和实践难题,以多维临界 调控理论研究—调控技术体系构建—调控方案应用为主线,创新流域水资源中长 期调控、干旱枯水调控等常态与极端调控原理与技术,进行了长期应用实践。创 新特色如下: 一是针对水资源复杂系统定向调控的科学难题,建立了系统有序演化的定向 调控机制,创建了流域水资源多维临界调控理论,开创了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 河流健康维持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维定向控制的新途径。 二是针对流域水资源多目标竞争与多过程控制的技术难题,构建了缺水流域 水资源总量约束-临界调控-有序演进的调控技术体系,提出不同时期水资源调控 方案并应用于实践,创新流域水资源调控模式。 三是针对水资源年际丰枯调剂和抗旱水源优化调配难题,创建多年调节水库 旱限水位控制技术,创新以水库群协同调度为核心的流域应对干旱枯水的水资源 调控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家应对干旱枯水流域梯级水库群协同调度的技术空白。 本成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已在黄河流域及沿黄 9 省区的水资源管理和调度 中得到了业务化应用,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成果已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4 项。制订国家标准 1 项,编制世界气象组 织标准 PMP 手册 1 项;获发明专利授权 2 项,软件著作权 25 项;已发表论文 387 篇,其中 SCI/EI 论文 214 篇。
2
客观评价 1、验收、鉴定与查新 本成果主要依托国家 973 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维持机
理”之课题“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的多维临界调控模式”(已通过科技部验收)、 水利部重大前期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已通过水利 部验收)和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干旱半干旱地区旱情监测与水资 源调配技术研究与应用”之课题“黄河流域旱情监测与水资源调配技术研究与应 用”(已通过科技部验收)。
针对流域应对干旱枯水的水资源调控技术,2016 年 8 月由王浩院士、刘昌 明院士、丁一汇院士等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成果“创建了 应对干旱的水库群协同调度技术体系”、“提高了流域有序应对干旱的水资源调配 技术水平”,“总体上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际领先水平”。
2018 年 11 月,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出具的查新报告显示,成果“流 域水资源多维临界调控理论、调控模式和应对干旱的调控技术”等主要创新点 “在国内外公开文献中未见相同报道”。
2、获得的主要科技奖励 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4 项,包括:黄河流域旱情监测与水资源调 配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 年);流域水文物理过程及数 字模拟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 年);流域水资源多维临界调控理论获陕 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 年);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的多维临界调控模式获大 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2006 年)。
2019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公示表
项目名称 黄河流域水资源多维临界调控关键技术与实践 提名单位 河南省 提名单位意见
成果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等项目支持下,多家单 位联合开展了近 20 年的攻关研究,在流域水资源多维临界调控理论方法、常态 调控和干旱枯水调控等 3 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针对缺水流域水资源总量约束-临界调控-有序演进的调控技术,开展了“黄 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完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 2008 年 9 月通过水利部审查;2010 年 7 月由刘昌明院士、王浩院士等国内知名 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成果“解决了下垫面条件变化剧烈地区水资源 评价中的复杂技术难题”、“提出了新的黄河水量配置方案,为新时期黄河水资 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附 件)。2010 年、2013 年得到国务院批复实施(国函【2010】118 号,,国函【2013】 34 号)。
针对水资源演变的多维临界调控模式,2004 年 9 月科技部组织包括陈志恺、 刘兴土、薛禹群、徐祥德等 7 位院士在内的专家组对国家首个水利 973 项目“黄 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维持机理”进行验收,认为:“黄河流域水资源 演变的多维临界调控模式”课题“提出了具有突破性、创新性的水资源多维临界 调控模式” ,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评价为优秀”,在全部 8 个课题中总分排 名第二。2006 年 3 月由陈志恺、刘昌明、王浩、王光谦、胡春宏等知名专家鉴 定,认为该成果“首次提出了水资源多维临界调控理论”,“取得了多项创新和 突破,整体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