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助产士与新生儿室交接流程
产房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

产房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目的本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旨在确保产房工作高效、安全进行,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一、工作制度1. 产房人员- 产房负责医生:负责指导产房工作,包括监督分娩过程、处理紧急情况。
- 护士:协助产房负责医生,负责产妇的观察和护理。
- 助产士:负责协助产妇分娩过程,提供产妇的生理和心理支持。
2. 工作准备- 确保产房设备完好可用。
- 检查药品和消毒物品的储备情况。
3. 分娩过程- 产妇进入产房后,由护士进行初步评估,并及时通知产房负责医生和助产士。
- 产房负责医生根据产妇的分娩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分娩计划,并与产妇和家属进行沟通。
- 助产士协助产妇进行分娩,提供必要的生理和心理支持。
- 产房负责医生监督分娩过程,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4. 产后护理- 分娩结束后,护士负责评估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护士进行产妇的观察,包括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出血量等。
- 护士提供产妇的咨询和教育,包括母乳喂养、产褥期护理等。
二、工作程序1. 产妇入院- 产妇到达医院后,由接待人员进行登记,交付至产房区域。
- 护士进行初步评估,记录基本信息和分娩信息。
2. 分娩过程- 产妇进入产房后,护士通知产房负责医生和助产士。
- 产房负责医生进行个体化的分娩计划制定,并与产妇和家属进行沟通。
- 助产士协助产妇进行分娩,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护理。
3. 产后护理- 分娩结束后,护士进行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护士进行产妇的观察和护理,提供咨询和教育。
三、工作流程优化1. 定期评估和完善产房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确保其与最新的医疗标准和政策相符。
2. 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提高产房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3. 不断培训和提高产房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以上为产房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的概要,具体操作细节和流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产房助产士主班工作流程与标准

整理病房与待产室卫生
与夜班交接班
仪表端庄、着装整齐、佩戴胸卡、淡妆上岗
掌握孕妇产程进展情况
病室空气新鲜,患者卧位舒适
入院介绍到位,产妇熟悉病房环境及分娩时注意事项
执行嘱无误
巡视及时,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术前准备符合要求
备皮干净,符合手术标准,严格按常规执行
更换及时
严格交接班制度
同8;00—12;00
整齐清洁
严格交接班制度
产房助产士主班工作流程与标准
时间
工作流程
标准
7.50-8
8-8.20
8.20-8.40
8.40-11.30
11.30-12
12-16
16-16.30
16.30-17
提前到岗,着装
交接班,与夜班助产士床头交接产妇情况,听取胎心,准确记录胎心,如有异常,应做胎心监护
与主管班进行晨间护理
1、接待新入院产妇,介绍医院环境,宣教工作
2、处理医嘱,通知副主班执行
3、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观察产妇的宫缩及胎心的变化,及时做好高危妊娠与病理妊娠产妇的治疗和护理
4、为择期剖宫产者做术前准备,为胎膜早破产妇做会阴消毒工作
5、观察待产产妇的宫缩,宫口开大3cm后交与副主班,进行一对一陪伴分娩
6、产妇进入产房后,整理待产床
与主管班交接班,午饭
新生儿病房交接班制度

新生儿病房交接班制度新生儿病房是专门负责护理新生儿的病区,每天都会有很多新生儿患者进出。
为了确保每位患者的连续监护和质量护理,交接班制度在新生儿病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探讨新生儿病房交接班制度,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新生儿病房交接班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准确和连续,以便能够提供连续和安全的护理。
交接班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患者信息交流:交接班时,医护人员应详细了解每位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变化、医嘱执行情况等。
同时,还应交流特殊需求、家庭约定事项等重要信息。
2.医嘱交接:交班时,医护人员应当核对患者的医嘱执行情况,尤其是重要和紧急的医嘱,确保有关医嘱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设备物品交接:交接班时,医护人员应核对房间内的设备和物品,确保数量齐全和功能正常。
如有需要,应及时更换和补充。
4.病情记录:交接班时,医护人员应查看并核对患者的护理记录,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进食量等。
并将重要信息记录在交接班表中,以备查阅和参考。
为了确保交接班的连贯性和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改进措施:1.制定明确的交接班制度和文件:病区应制定具体的交接班制度和交接班表格,明确每位医护人员在交接班时要完成的任务和要交流的内容,提高交接班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2.加强培训和考核:针对新进入的医护人员,应进行专业的培训,包括交接班流程、信息核对、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并定期进行交接班的考核,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能正确有效地交接班。
3.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如使用病区信息管理系统或电子交接班表格,实现交接班信息的快速记录和传递。
这样可以避免手写交接班表格的不清晰和不完整,提高交接班效率和准确性。
4.加强交接班之间的沟通:每天交接班时,前一班的医护人员和接班的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最新情况,并相互提醒和交流。
这样可以避免信息的遗漏和误解,保证交接班工作的顺畅进行。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入室时,产房助产士、病房护士与产妇(或家属)三方进行床头交接核对其床号、姓名、住院号、新生儿性别,无误后三方签字。
病房护士向产妇及家属做好安全告知。
二、双手环抱新生儿放入摇篮车,并双手推车移动新生儿,避免单手推车。
新生儿入室后给予抬高婴儿床头15-30°,侧卧位,防止新生儿窒息发生。
三、按照护理级别要求落实巡视和记录。
班班床头交接。
新生儿检查需离开病房时,专人陪送,床位护士必须了解新生儿去向。
四、严格执行母乳喂养有关规定。
五、每班开窗通风后须及时关闭窗户,上班及下班前检查门窗是否关闭,班班做好床头交接。
六、每天称新生儿体重时,双手环抱新生儿放入秤上平稳后再称体重,
七、新生儿住院期间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在沐浴、检查、治疗时如有损坏、丢失,应当及时补戴,双人核对并与家属确认无误。
八、加强陪护和探视管理。
住院期间,产妇或家属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抱新生儿离开母婴同室区。
因医疗或护理工作需要,新生儿须与其母亲分离时,(每天分离时间不超过1小时)医护人员必须和产妇或家属做好新生儿的交接工作,严防意外。
九、病区新生儿摇篮车及各种设备,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
保持完好状态。
十、新生儿外出检查、治疗、转科、出院时,应有护士双人核对新生儿腕带、胸牌,并对其陪护家属身份进行验证后,由医护人员和家属签字确认,并记录时间。
十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十二、定期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
十三、病区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将新生儿抱出病区,医院监控部门应24小时监控病区的通道,防止有人私自抱走新生儿。
妇产科待产室新生儿产房职责、制度、抢救流程

四、产科规章制度第一节待产室管理制度1.待产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不得擅离职守.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密观察产妇的胎心音、子宫收缩与产程进展,并如实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处理。
3.允许丈夫及其家属陪伴,支持产妇采取自由体位,鼓励下床活动,注意饮食和休息,保持大小便通畅及外阴部清洁.4.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有关临产时卫生知识及注意事项,使产妇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师。
5.待产室保持整洁,定期搞好卫生和消毒.有传染病的产妇,分娩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分娩后及时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6.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和一次性物品的无害化处理.7.待产室应设有产程中所必需的用物,做到定期检查、及时补充和更换。
第二节产房工作制度1.产房助产士必须经过专科技术及急救技能培训,熟练掌握抢救程序,持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证上岗。
2.严格按产时护理常规或遵医嘱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程进展、胎心音等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对应处理。
3.定期检查各种急救药品、器械、设备,专人负责保管,保证抢救设备及仪器性能良好。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所有消毒物品按消毒日期先后顺序放置,各类无菌包等用物固定位置,每日有专人负责检查及清点。
5.严格床旁交接,防止产妇在未消毒状态下分娩或发生其他意外。
6.实行24小时值班制。
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开。
7.产妇进入产房后应专人陪伴,耐心解释,给予心理支持及指导.8.保持环境安静、清洁、光线充足、空气流通。
室内设冷暖设备及空调装置,温度保持在22~26℃,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
9.工作人员入产房必须换鞋更衣,进隔离产房重新更衣换鞋.非本室工作人员一律不得入内.工作时应严肃认真,有高度责任感,认真做好每项护理操作,保证产妇、新生儿安全.10。
产房用物一律不得外借,产房内不得存放私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11.每天用消毒水拖地面、抹洗平面.每周五大扫除一次,每日臭氧空气消毒一次,定期空气细菌培养合格。
产房接生操作流程

产房接生操作流程
1、产妇宫口开全、拨露准备(1)物品:产包
(2)病人:取膀胱结石位或屈
膝外展仰卧位。
(3)助产士:洗手穿手术衣,
戴手套,消毒外
阴。
2、行会阴切开者术前麻醉,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或局部漫涧麻醉。
3、会阴切手术
4 胎头拨露,接生者保护会阴,左手助力俯屈,协助抬头复位,
外旋,抬头娩出后,左手挤出口鼻内粘液和羊水,胎头娩出,前肩,后肩,身体相继娩出。
5 结扎脐带
6 同时巡回者,注射缩宫素,记录胎儿娩出时间,擦净婴儿与
分泌物及粘脂,给予Apgerr评分,交母亲看过新生儿,手腕带。
7 胎盘处理、(1)确认胎盘以完全剥离(2)如出血>200ml或胎
盘娩出>15分钟应汇报医生行人工玻璃胎盘术。
8 检查软产道,有裂伤立即缝合,逐层缝合会阴切口,直肠指
检。
9 整理用物,清点器械与纱布,产妇与婴儿早接触。
产房与病房交接班规范流程

产房与病房交接班规范流程一、背景介绍产房与病房交接班是医院产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孕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因此需要制定一套规范的交接班流程,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交接班前的准备工作1. 交接班时间:每天早上8点和下午4点,交接班时间应提前10分钟开始。
2. 交接班地点:产房与病房之间设立专门的交接班区域,保证交接班的私密性。
3. 交接班人员:交接班人员包括产科医生、助产士、护士等相关人员,确保交接班人员的到位。
三、交接班流程1. 交接班人员到位后,交接班负责人首先进行简要的开场白,介绍交接班的目的和重要性,提醒大家保持专注和细心。
2. 产房交接班:a. 产科医生首先汇报重要信息,包括昨天的产妇情况、新生儿情况、手术情况等。
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b. 助产士和护士根据产科医生的汇报,补充完善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计划、用药情况、特殊需求等。
c. 产科医生和助产士共同核对产房的设备、药品和消毒情况,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d. 交接班负责人对产房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记录在交接班记录表中。
3. 病房交接班:a. 护士首先汇报重要信息,包括昨天的产妇和新生儿情况、用药情况、特殊需求等。
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b. 医生根据护士的汇报,补充完善产妇和新生儿的治疗计划、用药情况、特殊需求等。
c. 护士和医生共同核对病房的设备、药品和消毒情况,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d. 交接班负责人对病房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记录在交接班记录表中。
4. 交接班记录表:a. 交接班记录表是交接班的重要依据,记录了产房和病房的重要信息和工作总结。
b. 交接班记录表包括日期、交接班时间、交接班人员、重要信息汇报、设备和药品核对情况、工作总结等内容。
c. 交接班记录表由交接班负责人负责保存和归档,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四、交接班后的工作1. 交接班结束后,交接班负责人要对交接班的整个流程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产房助产士管理制度

产房助产士管理制度
一、资格认证
1.助产士必须持有有效的护士执业证书,并经过产房特殊培训,掌握必要的
助产技能。
2.产房助产士需经过医院资格认证,符合医院用人标准。
二、培训制度
1.助产士应定期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包括但不限于产程观察、接生技巧、异
常情况处理等。
2.新入职助产士必须经过医院岗前培训,合格后才能独立上岗。
三、岗位职责
1.负责产程观察、接生等工作,确保母婴安全。
2.协助医生处理分娩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3.指导产妇正确配合分娩,提供心理支持。
4.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四、操作规范
1.助产士在操作前必须洗手、戴口罩、戴手套,确保无菌操作。
2.熟练掌握各种助产器械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止血钳、手术刀等器械。
3.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五、交接班制度
1.交接班时应详细交代产妇情况,如产程进展、胎儿情况、特殊医嘱等。
2.交接班时应检查产房环境,确保环境安全、整洁。
3.接班助产士应对交接内容进行核实,确保无遗漏。
六、医疗废物处理
1.严格遵守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分类收集、存放、处理医疗废物。
2.使用过的一次性器械、敷料等应按要求进行毁型、消毒处理。
3.医疗废物处理应做好记录,防止污染环境。
七、紧急处理程序
1.助产士应掌握紧急抢救流程,如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房助产士与新生儿室交接流程
1、遵医嘱患儿转入新生儿室。
2、产科护士通知新生儿室护士,告知新生儿病情,做好准
备。
3、产科护士再次核对新生儿母亲姓名、床号、住院号、新生儿性别及腕带、填写转送记录,与家属一起送入新生儿室。
4、产科护士与新生儿护士交接新生儿母亲姓名、床号、住院号、新生儿性别、评分、反应、肤色、呼吸、心率、有无呕吐、大小便、早吸吮情况、母亲基本情况及分娩手术过程有无异常。
5、交接后,新生儿室护士查对各项记录是否完整,确认无
误后在转送本上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