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模板统计计算
检查井工程量计算模板

钢筋(Φ 12):
######
kg
C25砼: 0.44 m 3
底板 钢筋(Φ 12):
19.95 kg
垫层C10砼: 0.23 m 3
C25砼: 0.13 m 3
盖板
钢筋> Φ12:
20.69 kg
C30砼井圈:
m3
砖砌流槽: 0.19 m 3
预制砼井筒C30: 0.18 m 3
井盖及支座: 流槽砂浆抹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总 重:
####
kg
双层总 重:
#### kg
总长: ##### m
总 重:
####
kg
每平米 重:
#### kg
总长: ##### m
总 重:
####
kg
钢筋合 计:
#### kg
扣除管面 积:
####
m2
总长: ##### m
总 重:
####
kg
总表面 积:
#### m 2
剩余面积: #### m 2
间 距:
12): 下层:
间 距:
横向: 井墙钢筋(φ
间 距:
12):
内径 R:
200 mm
200 mm
200 mm
350 mm
厚: 50 mm
单根 长:
1530 mm
单根 长:
1330 mm
单根 长:
7539.8
mm
根 数:
10 根
根 数:
10 根
根 数:
11 根
单重: 单重: 单重:
0.888
kg/ m
(20mm):
1套 1.13 m 2
集水井模板计算

集水井模板计算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集水井作为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为了确保集水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集水井模板的计算。
下面将详细介绍集水井模板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一、集水井模板计算的基本原理集水井模板计算是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结构特点,结合土质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理论,通过对模板尺寸和支撑结构的计算,以保证集水井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和安全性。
二、集水井模板计算的步骤1. 确定集水井的设计要求:根据工程实际需求,确定集水井的截面形状、尺寸和深度等关键参数。
2. 土质力学计算:通过土质力学的理论计算,确定集水井的抗浮力和抗倾覆能力。
考虑土壤类型、承载力和坍塌等参数,进行力学计算和稳定性分析。
3. 结构力学计算:根据集水井的截面形状和尺寸,采用结构力学的原理,对集水井的模板进行分析和计算,确定所需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4. 模板尺寸计算:根据前两步的计算结果,结合模板材料的特性,确定集水井模板的尺寸和比例。
考虑到施工的便利性和经济性,进行合理调整和设计。
5. 支撑结构计算:对集水井模板的支撑结构进行计算和优化设计。
考虑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合理选择支撑材料和形式。
6. 模板施工方案设计: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制定集水井模板的施工方案。
包括模板的安装顺序、拆卸步骤和施工工艺等。
三、集水井模板计算的关键参数1. 集水井的截面形状:常见的集水井截面形状有圆形、方形和矩形等。
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
2. 集水井的尺寸:包括直径或边长、深度等参数。
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和设计要求,确定集水井的尺寸。
3. 土壤类型和承载力:选择合适的土壤力学参数,根据土壤类型和承载力计算抗浮力和抗倾覆能力。
4. 模板材料的强度:根据模板材料的特性和工程要求,确定所需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5. 支撑结构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支撑结构形式和材料,保证模板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缆井模板计算书1

电缆井模板设计计算书1、墙模板基本参数墙模板的背部支撑由两层龙骨(横肋或竖肋)组成,直接支撑模板的龙骨为次龙骨,即内龙骨;用以支撑内层龙骨为外龙骨,即外龙骨组装成侧墙题模板时,通过对拉螺栓将墙体两片模板拉结,每个穿墙螺栓成为外龙骨的支点。
模板面板厚度h=12mm,弹性模量E=6000N/mm2,抗弯强度[f]=15N/mm2。
竖肋采用方木□50×80,间距200mm。
横肋采用圆钢管φ48×3.5,每道2根,间距600mm。
对拉螺栓单根长65cm,水平距离500mm,竖向距离500mm,直径16mm。
电缆井模板示意图2、电缆井侧墙荷载标准值计算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其中——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6.000kN/m3;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按试验结果取7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9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9m ;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0.22×26×7×1×0.85×√1.9=46.9kN/m2 -F2=26*1.9=49.4KN/㎡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50.000kN/m2 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 6.000kN/m2。
3、侧墙模板受力计算3.1墙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计算的原则是参照竖肋的间距,拟按支撑在竖肋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q2002003.1.1模板强度计算= M/W < [f]其中——面板的强度计算值(N/mm2);M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 = 20.00×1.20×1.20/6=4.8cm3;[f] ——面板的强度设计值(N/mm2)。
井字模版计算规则

井字模版计算规则摘要:一、井字模板计算规则简介1.井字模板的定义2.井字模板计算规则的作用二、井字模板计算规则详解1.基本概念a.井字格b.井字点c.井字线2.计算规则a.井字点数量b.井字线数量c.井字点坐标计算d.井字线方向判断3.计算方法示例三、井字模板计算规则的应用1.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2.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应用3.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四、总结与展望1.井字模板计算规则的重要性2.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井字模板计算规则是计算机图形学、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中常见的一种计算方法。
本文将对井字模板计算规则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定义、作用,以及计算规则的详解和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井字模板的定义。
井字模板,又称井字棋盘,是一种由水平和垂直的线段组成的网格状图形。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井字模板常用于绘制直线、多边形等基本图形,以及进行图像的分割、匹配等操作。
井字模板计算规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方便计算井字模板中井字点的数量和井字线的数量;2.有助于快速计算井字点的位置坐标;3.有助于判断井字线的方向,为后续计算和操作提供依据。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井字模板计算规则的详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a.井字格:由水平和垂直的线段组成的网格状图形;b.井字点:井字格中的交叉点;c.井字线:连接井字点的线段。
在了解了基本概念之后,我们来详细解析井字模板计算规则:1.井字点数量:根据井字格的尺寸,可以快速计算出井字点的数量;2.井字线数量:根据井字点的数量,可以计算出井字线的数量;3.井字点坐标计算:根据井字点的坐标计算公式,可以快速计算出任意井字点的位置坐标;4.井字线方向判断:根据井字线的方向规则,可以判断出井字线的方向。
在了解了井字模板计算规则的详解之后,我们来看一下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井字模板计算规则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地图的绘制、路径规划等方面。
此外,在计算机图形学中,井字模板计算规则也常用于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
圆形检查井垫层模板计算公式(二)

圆形检查井垫层模板计算公式(二)
圆形检查井垫层模板计算公式
1. 检查井的定义和功能
•检查井是指在管道系统中设置的用于检查、清扫和维修管道的设施。
•检查井能够方便地进入管道系统,适用于排水管道、给水管道、电力线路等。
2. 圆形检查井垫层模板计算公式
•圆形检查井的垫层模板计算公式可以根据检查井的直径、深度和使用要求等参数进行计算。
圆形检查井垫层厚度的计算公式
•圆形检查井垫层厚度计算公式为:垫层厚度 = ( - ) * 管道外径。
圆形检查井内径的计算公式
•圆形检查井内径计算公式为:内径 = 外径 - 2 * 垫层厚度。
圆形检查井的体积计算公式
•圆形检查井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体积= π * (内径/2)^2 * 深度。
3. 实例解释说明
•假设某个圆形检查井的外径为米,要求垫层厚度为米,深度为米。
•根据垫层厚度的计算公式,垫层厚度 = ( - ) * = - 米。
•根据内径的计算公式,内径 = - 2 * = 米。
•根据体积的计算公式,体积 = * (/2)^2 * = 立方米。
总结
•圆形检查井垫层模板计算公式包括垫层厚度、内径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这些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圆形检查井的参数得出相应的数值,用于设计和施工。
电梯井顶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

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一、工程属性模板设计平面图模板设计剖面图(楼板长向)模板设计剖面图(楼板宽向)四、面板验算现实,楼板面板应搁置在梁侧模板上,因此本例以简支梁,取1m单位宽度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W=bh2/6=1000×15×15/6=37500mm3,I=bh3/12=1000×15×15×15/12=281250mm41、强度验算q1=0.9max[1.2(G1k+ (G3k+G2k)×h)+1.4Q1k,1.35(G1k+ (G3k+G2k)×h)+1.4×0.7Q1k]×b=0.9max[1.2×(0.1+(1.1+24)×0.12)+1.4×2.5,1.35×(0.1+(1.1+24)×0.12)+1.4×0.7×2.5] ×1=6.51kN/mq2=0.9×1.2×G1k×b=0.9×1.2×0.1×1=0.11kN/mp=0.9×1.3×Q1K=0.9×1.4×2.5=3.15kNMmax =max[q1l2/8,q2l2/8+pl/4]=max[6.51×0.32/8,0.11×0.32/8+3.15×0.3/4]= 0.24kN·mσ=Mmax/W=0.24×106/37500=6.33N/mm2≤[f]=15N/mm2 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q=(G1k +(G3k+G2k)×h)×b=(0.1+(1.1+24)×0.12)×1=3.11kN/mν=5ql4/(384EI)=5×3.11×3004/(384×10000×281250)=0.12mm≤[ν]=l/400=300/400=0.75mm满足要求!五、小梁验算b取整取整度为275mm,因此需进行最不利组合,计算简图如下:1、强度验算q1=0.9max[1.2(G1k+(G3k+G2k)×h)+1.4Q1k,1.35(G1k+(G3k+G2k)×h)+1.4×0.7Q1k]×b=0.9×max[1.2×(0.3+(1.1+24)×0.12)+1.4×2.5,1.35×(0.3+(1.1+24)×0.12)+1.4×0.7×2.5]×0.3=2.02kN/m因此,q1静=0.9×1.2(G1k+(G3k+G2k)×h)×b=0.9×1.2×(0.3+(1.1+24)×0.12)×0.3=1.07kN/mq1活=0.9×1.4×Q1k×b=0.9×1.4×2.5×0.3=0.94kN/mM1=0.125q1静L2+0.125q1活L2=0.125×1.07×12+0.125×0.94×12=0.25kN·mq2=0.9×1.2×G1k×b=0.9×1.2×0.3×0.3=0.1kN/mp=0.9×1.4×Q1k=0.9×1.4×2.5=3.15kN/mM2=0.07q2L2+0.203pL=0.07×0.1×12+0.203×3.15×1=0.65kN·mM3=max[q1L12/2,q2L12/2+pL1]=max[2.02×0.282/2,0.1×0.282/2+3.15×0.28]=0.87kN·mMmax =max[M1,M2,M3]=max[0.25,0.65,0.87]=0.87kN·mσ=Mmax/W=0.87×106/9280=93.74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V1=0.625q1静L+0.625q1活L=0.625×1.07×1+0.625×0.94×1=1.26kNV2=0.625q2L+0.688p=0.625×0.1×1+0.688×3.15=2.23kNV3=max[q1L1,q2L1+p]=max[2.02×0.28,0.1×0.28+3.15]=3.18kNVmax =max[V1,V2,V3]=max[1.26,2.23,3.18]=3.18kNτmax =Vmax/(8Izδ)[bh2-(b-δ)h2]=3.18×1000×[40×802-(40-4)×762]/(8×371300×4)=12.85N/mm2≤[τ]=125N/mm2 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q=(G1k +(G3k+G2k)×h)×b=(0.3+(24+1.1)×0.12)×0.3=0.99kN/m跨中νmax=0.521qL4/(100EI)=0.521×0.99×10004/(100×206000×371300)=0.07mm≤[ν]=l/400=1000/400=2.5mm悬臂端νmax=qL4/(8EI)=0.99×2754/(8×206000×371300)=0.01mm≤[ν]=l1/400=275/400=0.69mm满足要求!六、主梁验算Q1k=1.5kN/m2q1=0.9max[1.2(G1k+ (G3k+G2k)×h)+1.4Q1k,1.35(G1k+(G3k+G2k)×h)+1.4×0.7Q1k]×b=0.9max[1.2×(0.5+(1.1+24)×0.12)+1.4×1.5,1.35×(0.5+(1.1+24)×0.12)+1.4×0.7×1.5]×0.3=1.7kN/mq1静=0.9×1.2(G1k+ (G3k+G2k)×h)×b=0.9×1.2×(0.5+(1.1+24)×0.12)×0.3=1.14kN/mq1活=0.9×1.4×Q1k×b=0.9×1.4×1.5×0.3=0.57kN/mq2=(G1k+ (G3k+G2k)×h)×b=(0.5+(1.1+24)×0.12)×0.3=1.05kN/m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按二跨连续梁,Rmax =1.5q1L=1.5×1.7×1=2.56kN按悬臂梁,R1=q1l=1.7×0.28=0.47kNR=max[Rmax ,R1]=2.56kN;同理,R'=1.81kN,R''=1.81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二跨连续梁,Rmax =1.5q2L=1.5×1.05×1=1.58kN按悬臂梁,R1=q2l=1.05×0.28=0.29kNR=max[Rmax ,R1]=1.58kN;同理,R'=1.12kN,R''=1.12kN 2、抗弯验算计算简图如下:主梁弯矩图(kN·m)Mmax=0.83kN·mσ=Mmax/W=0.83×106/4730=176.06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3、抗剪验算主梁剪力图(kN)Vmax=4.14kNτmax =2Vmax/A=2×4.14×1000/450=18.39N/mm2≤[τ]=125N/mm2满足要求!4、挠度验算主梁变形图(mm) =0.91mmνmax=0.91mm≤[ν]=1000/400=2.5mm 跨中νmax悬挑段ν=0.37mm≤[ν]=200/400=0.5mmmax满足要求!七、立柱验算顶部立杆段:l01=kμ1(hd+2a)=1×1.386×(1500+2×200)=2633.4mm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 =1×1.755×1500=2632.5mmλ=l/i=2633.4/15.9=165.62≤[λ]=210 长细比满足要求!2、立柱稳定性验算顶部立杆段:l01=kμ1(hd+2a)=1.291×1.386×(1500+2×200)=3399.719mmλ1=l01/i=3399.719/15.9=213.819,查表得,φ1=0.16Mw =0.92×1.4ωklah2/10=0.92×1.4×0.22×1×1.52/10=0.06kN·mNw =0.9[1.2ΣNGik+0.9×1.4Σ(NQik+Mw/lb)]=0.9×[1.2×(0.5+(24+1.1)×0.12)+0.9×1.4×1]×1×1+0.92×1.4×0.06/1=4.99kNf= Nw /(φA)+ Mw/W=4989.46/(0.16×450)+0.06×106/4730=80.95N/mm2≤[f]=205N/mm2满足要求!Mw =0.92×1.4ωklah2/10=0.92×1.4×0.22×1×1.52/10=0.06kN·mNw =0.9[1.2ΣNGik+0.9×1.4Σ(NQik+Mw/lb)]=0.9×[1.2×(0.75+(24+1.1)×0.12)+0.9×1.4×1]×1×1+0.92×1.4×0.06/1=5.26kNf= Nw /(φA)+ Mw/W=5259.46/(0.16×450)+0.06×106/4730=84.7N/mm2≤[f]=205N/mm2满足要求!八、可调托座验算满足要求!九、立柱地基基础验算f ak 70kPa满足要求!。
2#楼电梯井顶板高支模计算书

2#楼电梯井顶板(钢管支撑)模板支撑计算书1.计算参数结构板厚120mm,电梯井井道宽度2.60m,高度7.45 m,结构表面考虑隐蔽;模板材料为:夹板底模厚度18mm;板材弹性模量E=6000N/mm2,枋材弹性模量E=9000N/mm2,抗弯强度f m=13.00N/mm2,顺纹抗剪强度f v=1.40N/mm2 ;支撑离墙尺寸0.20m,采用Φ48×3.0mm钢管:横向间距1100mm,纵向间距900mm,支撑立杆的步距h=1.80m;钢管直径48mm,壁厚3.0mm,截面积4.24cm2,回转半径i=1.59cm;钢材弹性模量E=206000N/mm2,抗弯强度f=205.00N/mm2,抗剪强度f v=120.00N/mm2。
2.楼板底模验算(1)底模及支架荷载计算荷载类型标准值单位计算宽度(m) 板厚(m) 系数设计值①底模自重 0.30 kN/m2× 1.0 × 1.2 = 0.36 kN/m②砼自重 24.00 kN/m3× 1.0 × 0.12 × 1.2 = 3.46 kN/m③钢筋荷载 1.10 kN/m3× 1.0 × 0.12 × 1.2 = 0.16 kN/m④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 2.50 kN/m2× 1.0 × 1.4 = 3.50 kN/m底模和支架承载力计算组合①+②+③+④ q1 = 7.47 kN/m底模和龙骨挠度验算计算组合(①+②+③) q2 = 3.97 kN/m(2)楼板底模板验算第一层龙骨(次楞)间距L=350mm,计算跨数5跨。
底模厚度18mm,板模宽度=1000mmW=bh2 /6=1000×182/6=54000mm3,I=bh3/12=1000×183/12=486000mm4。
1)内力及挠度计算a.①+②+③+④荷载支座弯矩系数K M=-0.105,M1=K M q1L2 =-0.105×7.47×3502=-96083N.mm剪力系数K V=0.606,V1=K V q1L=0.606×7.47×350=1584Nb.①+②+③荷载支座弯矩系数K M=-0.105,M2=K M q2L2 =-0.105×3.97×3502=-51064N.mm跨中弯矩系数K M=0.078,M3=K M q2L2 =0.078×3.97×3502=37933N.mm剪力系数K V=0.606,V2=K V q2L=0.606×3.97×350=842N挠度系数Kυ=0.644,υ2=Kυq2L4/(100EI)=0.644×(3.97/1.2)×3504/(100×6000×486000)=0.11mmC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按2.50kN(按作用在边跨跨中计算)计算荷载P=1.4×2.50=3.50kN ,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
井圈混凝土模板计算公式

井圈混凝土模板计算公式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井圈混凝土模板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用于支撑混凝土浇筑时的模板支架。
井圈混凝土模板的设计和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井圈混凝土模板的计算公式,以及相关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井圈混凝土模板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模板支撑的承载能力、模板板材的强度和刚度、模板连接件的承载能力等。
首先,模板支撑的承载能力是井圈混凝土模板设计的关键。
一般来说,模板支撑的承载能力需要考虑其受力情况、材料强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根据结构力学原理,模板支撑的承载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F = A ×σ。
其中,F表示模板支撑的承载能力,A表示支撑截面的有效面积,σ表示材料的抗压强度。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支撑结构和材料性能来确定A和σ的数值,以得到准确的承载能力。
其次,模板板材的强度和刚度也是井圈混凝土模板设计的重要内容。
一般来说,模板板材需要满足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要求,以确保其在混凝土浇筑时不会发生变形或破坏。
模板板材的强度和刚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S = M / I。
其中,S表示模板板材的强度,M表示受力矩,I表示惯性矩。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模板板材和受力情况来确定M和I的数值,以得到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的模板板材。
最后,模板连接件的承载能力也是井圈混凝土模板设计的重要内容。
模板连接件的承载能力需要考虑其受力情况、材料强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模板连接件的承载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P = A ×τ。
其中,P表示模板连接件的承载能力,A表示连接截面的有效面积,τ表示材料的抗剪强度。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连接件结构和材料性能来确定A 和τ的数值,以得到准确的承载能力。
除了以上的计算公式外,还需要考虑一些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首先,需要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井圈混凝土模板的尺寸和布置方式,以确保其能够满足结构的要求。